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給葯方法及作用

常用給葯方法及作用

發布時間:2022-08-15 04:36:09

『壹』 臨床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貳』 注射給葯有哪四種常用方法

1、內服給葯多數葯物可經內服給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腸。
2、注射給葯常用的注射給葯主要有靜脈、肌內和皮下注射。其他還包括關節內、結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靜注可立即產生葯效,並且可以控制用葯劑量;靜脈滴注是達到和維持穩態濃度的最佳技術,達到穩態濃度的時間還取決於葯物的消除速率。
3、呼吸道給葯氣體或揮發性液體麻醉葯和其他氣霧劑型葯物可通過呼吸道吸收。肺有很大表面積,血流量大,經肺的血流量約為全身10%~12%,肺泡細胞結構較薄,故葯物極易吸收。
4、皮膚給葯澆潑劑是經皮膚吸收的一種劑型,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葯物必須從制劑基質中溶解出來,然後穿過角質層和上皮細胞;二是由於通過被動擴散吸收,故葯物必須是脂溶性在該器官的濃度。

『叄』 請簡述給葯途徑和作用先後順序

腸內給葯:包括口服、舌下給葯和直腸給葯。
腸外注射:包括靜脈注射、肌內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肺的吸收:氣體或揮發性葯物吸入後,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
局部用葯 粘膜:將葯物用於結膜、鼻咽、口腔、直腸、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局部作用

『肆』 哪種給葯方式作用最快

所有的給葯方式中,靜脈注射起效最快,因其直接經血液流動帶入身體器官,且無首關消除作用。(首關消除:葯物口服後,從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時一定比例的有效成份會有肝臟等的滅活代謝。)舌下含服與直腸給葯可經豐富的毛細血管組織吸收,但終究沒有直接靜滴入血快。

『伍』 常用給葯途徑有哪些注意事項是什麼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陸』 怎麼選擇適宜的給葯途徑和給葯方法

給葯方法系根據病情輕重緩急、用葯目的,以及葯物本身的性質決定。如對危重病例,宜用靜注或靜點;治療腸道感染、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驅腸道寄生蟲病,宜口服;治療哮喘,給局部β-腎上腺能受體興奮劑氣霧劑,通過呼吸道直接給葯,作用速度快;對陰道滴蟲病,多用陰道栓劑等。正確給葯途徑和方法對葯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對年長兒,一定要鼓勵口服。為了小兒易於灌服葯物,可將葯物劑型製成水劑、乳劑或糖漿劑。對不能吞咽或拒絕服葯者而又無法注射時,可由鼻飼管滴入或由肛門-直腸灌腸給葯。

靜脈給葯雖然能短期達到血中較高濃度,保證葯物的完全注入,但在小兒,靜脈注射需要較高技術水平;在天氣炎熱季節,容易引起輸液反應;有些葯物如去甲腎上腺素、氯化鈣、甘露醇等,如漏出血管,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反復在同一血管注射,葯液高濃度刺激可引起靜脈炎;油溶或油水混懸液靜注,還有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險。因此,不能為了圖省事,盲目迷信靜脈給葯而濫用靜注、靜滴等給葯途徑,這樣有時不但起不了作用,還增加葯物中毒、過敏反應的危險。

『柒』 葯物常用注射法有哪些

(1)劃痕法

在無菌操作下,用針頭將表皮劃破,使微量葯液進入皮內的方法。

用於預防接種或作葯物過敏試驗。

(2)皮內注射

是將少量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間的方法。

用於葯物過敏試驗、預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驟。

(3)皮下注射

是將少量葯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用於不宜經口服給葯,要求在一定時間內發生葯效時,如各種菌苗、疫苗的預防接種和胰島素、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物注射。

(4)肌內注射

是將少量葯液注入肌肉組織內的方法。人體肌肉組織有較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壁是多孔的類脂質膜,葯物透過的速度較透過其他生物膜為快。自肌肉注射的葯物可通過毛細血管壁到達血液內,吸收較完全而生效迅速。

凡不宜採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的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者,適於肌內注射法給葯。

(5)靜脈注射

即自靜脈注入葯液的方法。

使全部葯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迅速生效。臨床上常用於:急重症的治療;葯物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或需迅速發揮作用等情況;注入葯物作某些診斷檢查,如腎功能試驗、膽囊X線攝片檢查等。

由於靜脈給葯生效迅速,如葯物或劑量不對,即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致命的結果。如操作不慎,還會給病人帶來局部甚至全身性感染的危險。因此,護理人員須認真查對,技術熟練,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杜絕差錯事故以及防止感染的發生。

靜脈注射最常採用四肢淺靜脈,小兒多採用頭皮靜脈,此外,還可採用股靜脈。

(6)動脈注射

將葯液加壓輸入動脈,常用的動脈有股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和橈動脈。

用於搶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創傷性休克病人。通過動脈(通常為股動脈)加壓輸入高滲葡萄糖溶液及血液,增加冠狀動脈與頸動脈血液量,從而使心及腦部血流改善。通過心肌和腦部的直接灌注和反射機制使血壓回升;用於施行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下肢動脈造影等;用於經動脈注射抗癌葯物作區域性化療。如頭面部疾患採用頸總動脈,上肢疾患採用鎖骨下動脈,下肢疾患採用股動脈。

『捌』 葯物劑型與給葯途徑是怎樣的

1.葯物的種類劑型。俗分中葯和西葯兩大類。按照葯物的來源,世界各國常把葯物分為天然葯物和合成葯物兩大類。天然葯物主要由動物、植物、礦物經加工成葯,如中草葯。合成葯主要指用人工合成的葯物,如化學合成的磺胺葯、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等。

葯物的劑型很多,西葯有粉劑、片劑、針劑、溶液、滴劑、軟膏等;中葯有丸、散、膏、丹、湯、酒、露等。

2.給葯途徑。用葯方法不同及用葯途徑選擇是否正確,對葯物作用影響很大。常用給葯途徑如下。

(1)口服給葯。絕大多數葯物經口服、胃腸道吸收而在體內發揮治療作用。其優點是簡便、安全、經濟、無痛苦,是病人較易接受、在家庭中便於施行的常用給葯途徑。缺點是作用較慢,吸收量不規則,不適用在急救時給葯。

(2)胃腸道其他途徑給葯。①舌下含服。冠心病人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速效硝酸甘油片、消心痛、心痛定等。此種方法作用快,適用於小劑量葯物,對口腔粘膜無刺激和無不良味道的葯物。②直腸給葯。保留灌腸,肛門栓劑,比口服給葯作用快,對胃腸無刺激。

(3)注射給葯。用葯量准確,作用快,排泄也快。缺點:操作要求嚴格無菌,家庭使用不方便。①皮內注射。將葯液用注射器注入真皮內的方法,如各種葯物皮內過敏試驗。②皮下注射。用注射器把葯液注入皮下組織,常在上臂三角肌處的皮下,注射後5~15分鍾即生效,適用於葯量少,為1~2毫升且沒有刺激性葯物。③肌肉注射。把葯液注入肌肉內的方法,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外上方1/4處,因肌肉厚,血管豐富便於吸收,注射後10~30分鍾可生效,是常用的注射方法之一。④靜脈注射和滴注。把葯液直接注射或滴入靜脈血管內,葯液能很快地發生作用的方法。主要用於急重症搶救或不能採取其他給葯途徑的葯物。此注射方法要求嚴格無菌操作。此外還有動脈插管給葯,體腔內給葯等。

(4)局部用葯。直接將葯物用於患處,使局部保持較高葯物濃度產生局部作用。如塗擦、噴霧、含漱、濕敷、滴入(眼、耳、鼻)、吸入、熏洗、肛門塞入、灌腸、陰道給葯、膀胱灌注等給葯方法。

給葯途徑的選擇,原則是能口服,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根據葯物的作用及病情的需要而定,用葯時應考慮葯物的過敏反應,以及吸收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口服給葯方法

怎樣服用中成葯

中成葯是中葯製成的便於服用的保存的葯品。有葯丸、葯片、葯水、葯粉、葯膏、葯酒等。

服中成葯要注意:

1.注意用量。每種葯服多少都是有科學根據的,不能少服,也不多服。一般葯物(有毒性的除外)如服後效果不明顯,且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加大劑量。

2.注意每天服葯的最佳時間。滋補類葯物宜空腹服用;健胃消食的宜在飯後15分鍾服用;鎮靜安神的以及酒類宜在睡前半小時服用。

3.注意服法。大丸葯可放口內咀嚼,再用白開水送下;也可割成小方塊,捏成小丸服用;或者將葯丸用水調成糊狀服用。

服用沖劑,則將一次量葯品倒入杯內,加開水至大半杯,用湯匙攪拌,待溫方可服用。服用片、丸、散劑最好用溫開水送服。

有些人喜用茶水服葯,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茶水中含有大量化學物質,若用茶水服葯,茶水中的化學物質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則會降低葯效或增加副作用。所以服葯應禁用茶水送服。而且服葯前後最好不要喝茶。還有些人喜用酒送服葯,這要區別對待。若是活血化瘀、祛風濕的中成葯,是可以用酒送服的。若用酒服西葯就有害了,醫學研究證明,酒精可刺激或抑制人體細胞產生的一種酶(主要在肝臟中產生),可加速或減弱葯物的代謝作用,影響療效,妨礙病人健康,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至於中西葯能否同時服用,由於許多西葯最初大多是從天然葯物中提取的,它們的主要作用是一致的。所以,一般的中西葯可以用時服用。但是,有些西葯又不能同中葯同時服用,比如:治療貧血用的硫酸亞鐵片;治療消化不良的酶製品、如胃酶片、胰酶片;含有阿斯匹林、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熱鎮痛葯,如加當片、去痛片;還有治療心臟病的洋地黃制劑,如地戈辛片等。因為這些西葯容易同中葯里的鞍質發生化學變化,失去葯效,甚至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玖』 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拾』 給葯的舉例說明

下面以應用茶鹼(如給以氨茶鹼)為例說明單劑(靜脈注射或口服),恆速靜脈輸注,多劑量口服給葯的動力學結果.
茶鹼在某些個體內代謝顯示濃度依賴性,特別在小兒表現更明顯.今以體重70kg的個體(病人甲)為例,其代謝和濃度無依賴性,此病人各參數值為:生物利用度為1.0,吸收速率常數為1.0/小時,表觀分布容積為0.5L/kg,半衰期為8小時. 2.1.1 血管內給葯
向病人甲單次靜注氨茶鹼(水合型,含茶鹼80%)320mg後(圖299-1),預期在病人甲的開始血漿茶鹼濃度為7.3mg/L(41μmol/L),亦即按茶鹼劑量(320X0.8=256mg)除以表觀分布容積(0.5L/kgX70kg=35L)而得.以後的下降可以從半衰期估計出來,每8小時濃度下降一半.
觀察到的(實線)和預期的(虛線)濃度-時間曲線輪廓在開始2小時內不一致,可以用葯物分布到整個身體(分布相)需要時間來解釋.正因為葯物分布需要時間,故許多葯物,包括氨茶鹼單劑靜注時必須以5~10分鍾或稍長的一段短時間輸注以避免副作用.
2.1.2 血管外給葯
給甲病人單劑口服300mg氨茶鹼(無水劑型,常用於口服,含茶鹼85%)(圖299-2),其時間過程不同於單次靜注給葯(圖299-1),因為葯物吸收需要時間.但曲線下面積兩者相等,因為該葯實際上全部吸收了.吸收愈迅速,曲線形狀愈接近靜注給葯曲線.在峰濃度時,吸收速率和消除速率相等,此時吸收仍尚未結束.
2.1.3 恆速靜脈輸注
坪值濃度以45mg/h恆定速度給病人甲靜脈輸注氨茶鹼(圖299-3曲線A),茶鹼血漿濃度和體內葯量不斷上升直到消除速率與輸注速率相等時為止.這時血漿濃度和體內葯量處於穩定狀態,即已達坪值水平.根據表299-1列出的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數的關系式可以得出輸注速率相等於清除率乘以血漿濃度坪值或輸注速率相等於消除速率常數乘以達坪台時體內的葯量.由此可見,坪台時血漿濃度是由清除率和輸注速率所決定的,坪台時體內葯量也是由消除速率常數和輸注速率決定的.
到達坪值的時間茶鹼在體內累積(及隨後的消失)所需的時間依賴於葯物的半衰期,如圖299-3所示.在單次靜脈注射氨茶鹼530mg到達茶鹼血濃度為12mg/L(67μmol/L)後,立即以45mg/h速率靜脈輸注氨茶鹼以維持開始水平(圖299-3曲線B).負荷量葯物的消失如曲線C所示,經1個半衰期殘留1/2,經2個半衰期殘留1/4,以此類推.不給予負荷劑量,靜脈輸注所致體內葯量增加如曲線A所示,經1個半衰期葯量為坪值的1/2,2個半衰期為坪值的3/4,以此類推.
如果經48小時停止輸注,停止輸注後的曲線類似曲線C.病人甲不給予負荷劑量,氨茶鹼必須至少靜脈輸注32小時(4個半衰期)才能使血漿濃度達坪值.在此時以後測定血漿濃度就可計算茶鹼的清除率.
上述靜脈輸注原理也可以應用於任何途徑的恆速輸入(如用於透皮,眼內,口腔和子宮內的恆速給葯裝置).血漿濃度的坪值和到達坪值的時間像靜脈輸注一樣分別取決於葯物的清除率和半衰期.應用於血管處途徑給葯生物利用度是又一個重要的因素. 葯物累積
給病人甲每6小時口服氨茶鹼300mg,茶鹼濃度不斷增高(圖299-4,曲線A).和靜脈輸注一樣,坪值平均濃度取決於清除率,葯物累積所需時間取決於半衰期.由於是間歇給葯,故血葯濃度是上下波動的.
茶鹼清除率可因疾病和葯物代謝動力學改變而變化(曲線B和曲線C).病人乙患心力衰竭其清除率僅為每千克體重21.5ml/L(其值約為病人甲的一半).給病人乙每6小時口服氨茶鹼300mg,葯物濃度是病人甲的一倍,到達坪值濃度的時間也延長了一倍,因為病人乙的葯物半衰期為16小時,也是健康人的2倍.氨茶鹼療法通常最佳血漿濃度為10~20mg/L(55~110μmol/L),超過20mg/L時,毒性很可能增加.因而,乙病人有發生毒性的危險(如惡心,嘔吐,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癲癇樣發作).但只要事先了解心力衰竭時代謝降低,從而減少劑量,可防止毒性反應.代謝緩慢也可通過血漿濃度監測探查出來.
治療方案
對乙病人每8小時給予氨茶鹼200mg(25mg/h)即可得到滿足.然而,該病人由於葯物半衰期長和積累緩慢,如不給予負荷劑量就不可能迅速獲得治療濃度(如效應).所需氨茶鹼的負荷劑量可按表觀分布容積乘以茶鹼的期望濃度,再乘以茶鹼轉換為氨茶鹼的分數,按此計算約為500mg.
12mg 100mg氨茶鹼
35L×——--×———————
L 85mg茶鹼
丙病人是一位其他方面都健康的煙癮大的年輕成年哮喘病人,該病人茶鹼清除率為每公斤體重86ml/h,半衰期為4小時.每6小時給氨茶鹼300mg(50mg/h)很可能無效(圖299-4曲線C).可以預期需要更多的葯物,通過在下一劑量給葯前測定血漿葯物濃度就會證實有這種需要.可是由於半衰期短,清除率高,所需劑量大(100mg/h),故這位病人用氨茶鹼也有難處.對該病人適宜應用緩釋劑型,因為吸收可以保持穩定,故每6小時給予600mg將可以避免濃度波動過大.
口服給葯最方便,通常也最安全,費用也最便宜,因而是最常用的給葯途徑。然而,該途徑有不少限制,許多因素包括其他葯物和食物都將影響口服葯物的吸收。因此,某些葯物必須空腹服葯而另一些則需餐後服葯,尚有部分葯物不能口服。
口服葯物經胃腸道吸收。
葯物吸收始於口腔和胃,但大部分由小腸吸收。葯物必須通過小腸壁及肝臟方能進入全身血循環。許多葯物在腸壁和肝臟發生化學變化(代謝),減少了吸收的葯物量。靜脈注射葯物不經腸壁和肝臟直接進入體循環,這種給葯方式可獲得較口服更快和更持久的效應。
一些口服葯物刺激胃腸道,如阿司匹林和大多數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可損害胃和小腸壁並誘發潰瘍。另一些葯物吸收很差或在胃內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壞。盡管有這些缺點,口服給葯較其他途徑常用。
其他給葯途徑一般在患者不能經口給葯,葯物必須盡快和准確地給予,或葯物口服吸收很差且不規則時方才使用。 注射給葯(消化道外給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途徑。
皮下注射時,注射針頭插入皮下,注射後,葯物進入小血管隨血流進入體循環。皮下注射常用於蛋白質類葯物和胰島素給葯,該葯口服可被胃腸道破壞。皮下注射的葯物可製成混懸劑或相對難溶的混合物,這樣吸收過程可保持數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患者亦不須經常給葯。在給予容積更大的 葯物時常採用肌肉注射。肌注時應採用更長的針頭,因肌肉位置深於皮膚。
靜脈注射時,針頭直接插入靜脈。在消化道外所有給葯途徑中,靜注是最困難的一種,特別是肥胖病人靜脈穿刺更加困難。無論是單劑靜脈推注還是連續的靜脈滴注均是快速、准確給葯的最佳途徑。 一些葯物可置於舌下(舌下給葯),能被舌下小血管吸收。舌下給葯對硝酸甘油類葯物特別好,這類葯物可緩解心絞痛,它們可不經腸壁和肝的首過效應而迅速直接進入體循環。然而,多數葯物不能使用此途徑,因常常發生吸收不全及不規則現象。

閱讀全文

與常用給葯方法及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59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0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8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1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7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2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3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60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5
明星怎麼由黑變白的方法 瀏覽:295
切換多個手機軟體的方法 瀏覽:256
爪子抓傷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150
電梯無線對講安裝方法說明 瀏覽:511
腦血栓治療方法圖片 瀏覽:655
氣缸psi計算方法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