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扶桑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扶桑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5 01:17:21

A. 高分請專家```桑葉問題```

桑葉

Folium Mori

(英)Mulberry Leaf

來源 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葉。

植物形態 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5m。樹皮灰黃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毛。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長6~15cm,寬4~12cm。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綠色,脈上有疏毛,脈腋間有毛;葉柄長1~2.5cm。雌雄異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長1~2cm,花柱不明顯或無,柱頭2。聚花果(桑椹)熟時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於山林中、路旁。全國有栽培。

採制 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 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上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色較淺,葉脈突起,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化學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脫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異槲皮甙、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桑葉

【性味】苦、微寒。

【功用】(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

【用法】5~10克。

桑葉是蠶的「糧食」。早在三千多年前從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與「蠶」的字樣,可見「桑」歷史悠久,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提高桑葉產量,是發展蠶桑絲綢事業的基礎,而經營好桑園又是桑葉豐產的根本。我國的農學家們在桑樹良種的選育、桑樹用肥、桑樹病蟲害的防治和桑園管理等方面,不斷地深入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經收集整理和新育成的桑品種已有千餘個。如浙江和江蘇有湖桑和火桑兩個桑品種群。湖桑一般枝條粗長,葉形大,硬化遲,適應性強,多數屬中生和晚生品種。火桑有紅皮火桑和白皮火桑,其新梢嫩葉呈紫紅色,均屬早生品種。四川有川南樂山嘉定桑,枝條長,葉稀葉質好;川東北的冠桑枝條細直,皮色青灰。山東有魯桑,枝條粗短、節密、硬化早、耐寒。

優良桑苗是桑園豐產的基礎。繁育桑苗可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是用種子繁殖;無性繁殖有嫁接、扦插和壓條等。用種子培育成的桑苗叫實生苗,成長後的桑樹稱實生桑或野桑。浙江稱草桑,在廣東稱荊桑。桑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很易自然雜交。因此,實生桑的生活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大,根系發達,耐旱耐瘠,木質堅韌,木材優良,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比無性繁殖的苗木強。但實生桑往往性狀不一,絕大多數葉形小,葉肉薄,花椹多,側枝多。實生桑的桑苗大多作為嫁接用的砧木,少量用於直接定植,培育成喬木桑。

桑樹通過嫁接方法,繁育出來的苗木稱嫁接桑。桑樹嫁接是把植株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使它們癒合為一株共同生長發育的新個體。用於嫁接的枝條或芽稱為接穗或接芽,被接植株的枝、干或根稱為砧木。生產上以優良桑樹品種的枝條或芽作接穗,一般實生桑作砧木。嫁接桑的優點是,既能保持嫁接良種桑的優良性狀,又能藉助實生桑發達的根系,增強植株的生命力。所以,嫁接法在繁育良種桑苗、更換品種、老樹復壯更新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此外,還有用不同遺傳基礎的桑樹品種雜交產生的雜交桑。由於遺傳性狀互補,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抗旱抗病,發芽早,成熟快,葉片較大,在珠江流域有利於增加養蠶批次,提高蠶繭產量。桑苗按照本性自然生長,只採葉不加人工修剪的是喬木桑,它的葉形小,產量低,葉質差,不能適應蠶桑生產的需要。但因喬木桑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所以分布面廣。又因其木質具有輕便、堅韌、耐用的優點,北方地區的農村常用來製作農具和生活用具。

桑苗栽植後,根據其品種特性、環境條件和生產要求,通過伐條、疏芽、整枝、摘芯等剪伐技術,培養成不同樹型,稱為養成階段。根據桑樹乾的高低,一般把樹形分成高幹桑(150厘米以上),中干桑(70~150厘米),低干桑(70cm以下),地桑(又稱無干桑、根刈桑)。栽桑的目的是采葉養蠶,而桑葉又是桑樹的營養器官,在采葉的同時,要注意養樹,以達到下期或來年得到更多桑葉的目的。采葉的基本方法有摘葉法、采芽法和剪條法三種:摘葉法在小蠶或夏、秋蠶期應用;采芽法在春蠶大蠶期應用;剪條法是連條帶葉剪取條桑,直接飼蠶。秋末冬初,通過剪梢(剪去枝條梢部),能減少桑樹凍害,提高發芽率和春葉產量。

桑葉在喂飼前應進行適當整理、切桑,以便於給桑。不良葉的選除,片葉的疊理,用桑的稱量等工作稱為調桑。蟻蠶到了三齡蠶的早期,因為蠶體小,為便於給桑均勻和容易取食,一般將桑葉切成正方形的方塊葉,三齡中後期改成粗切,四齡用片葉,五齡用片葉和新梢葉,或者條桑。

桑葉《本經》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臨床上習慣認為經霜者質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飲片名稱桑葉、蜜炙桑葉。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葯,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葯。《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只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
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
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現代葯理研究】
1. 桑葉有解痙作用。
2.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製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B. 日本聯合艦隊有哪些軍艦。吉野。秋津洲。 。高千橞。浪速 。比睿。赤城。西京丸。扶桑。千代田

清政府???那你還舉例出那些戰艦來作甚 這些都是二戰時期的

C. 紅皮火桑的產地有什麼功效

桑葉
開放分類: 植物、醫葯、中草葯



桑葉

桑葉

folium mori

(英)mulberry leaf

來源 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葉。

植物形態 小喬木或灌木,高達15m。樹皮灰黃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毛。葉互生,卵形至闊卵形,長6~15cm,寬4~12cm。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齒,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綠色,脈上有疏毛,脈腋間有毛;葉柄長1~2.5cm。雌雄異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長1~2cm,花柱不明顯或無,柱頭2。聚花果(桑椹)熟時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於山林中、路旁。全國有栽培。

採制 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 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上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色較淺,葉脈突起,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化學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脫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異槲皮甙、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桑葉

【性味】苦、微寒。

【功用】(1)疏散風熱:用於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於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

【用法】5~10克。

桑葉是蠶的「糧食」。早在三千多年前從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與「蠶」的字樣,可見「桑」歷史悠久,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提高桑葉產量,是發展蠶桑絲綢事業的基礎,而經營好桑園又是桑葉豐產的根本。我國的農學家們在桑樹良種的選育、桑樹用肥、桑樹病蟲害的防治和桑園管理等方面,不斷地深入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經收集整理和新育成的桑品種已有千餘個。如浙江和江蘇有湖桑和火桑兩個桑品種群。湖桑一般枝條粗長,葉形大,硬化遲,適應性強,多數屬中生和晚生品種。火桑有紅皮火桑和白皮火桑,其新梢嫩葉呈紫紅色,均屬早生品種。四川有川南樂山嘉定桑,枝條長,葉稀葉質好;川東北的冠桑枝條細直,皮色青灰。山東有魯桑,枝條粗短、節密、硬化早、耐寒。

優良桑苗是桑園豐產的基礎。繁育桑苗可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是用種子繁殖;無性繁殖有嫁接、扦插和壓條等。用種子培育成的桑苗叫實生苗,成長後的桑樹稱實生桑或野桑。浙江稱草桑,在廣東稱荊桑。桑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很易自然雜交。因此,實生桑的生活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大,根系發達,耐旱耐瘠,木質堅韌,木材優良,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比無性繁殖的苗木強。但實生桑往往性狀不一,絕大多數葉形小,葉肉薄,花椹多,側枝多。實生桑的桑苗大多作為嫁接用的砧木,少量用於直接定植,培育成喬木桑。

桑樹通過嫁接方法,繁育出來的苗木稱嫁接桑。桑樹嫁接是把植株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使它們癒合為一株共同生長發育的新個體。用於嫁接的枝條或芽稱為接穗或接芽,被接植株的枝、干或根稱為砧木。生產上以優良桑樹品種的枝條或芽作接穗,一般實生桑作砧木。嫁接桑的優點是,既能保持嫁接良種桑的優良性狀,又能藉助實生桑發達的根系,增強植株的生命力。所以,嫁接法在繁育良種桑苗、更換品種、老樹復壯更新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此外,還有用不同遺傳基礎的桑樹品種雜交產生的雜交桑。由於遺傳性狀互補,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抗旱抗病,發芽早,成熟快,葉片較大,在珠江流域有利於增加養蠶批次,提高蠶繭產量。桑苗按照本性自然生長,只採葉不加人工修剪的是喬木桑,它的葉形小,產量低,葉質差,不能適應蠶桑生產的需要。但因喬木桑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所以分布面廣。又因其木質具有輕便、堅韌、耐用的優點,北方地區的農村常用來製作農具和生活用具。

桑苗栽植後,根據其品種特性、環境條件和生產要求,通過伐條、疏芽、整枝、摘芯等剪伐技術,培養成不同樹型,稱為養成階段。根據桑樹乾的高低,一般把樹形分成高幹桑(150厘米以上),中干桑(70~150厘米),低干桑(70cm以下),地桑(又稱無干桑、根刈桑)。栽桑的目的是采葉養蠶,而桑葉又是桑樹的營養器官,在采葉的同時,要注意養樹,以達到下期或來年得到更多桑葉的目的。采葉的基本方法有摘葉法、采芽法和剪條法三種:摘葉法在小蠶或夏、秋蠶期應用;采芽法在春蠶大蠶期應用;剪條法是連條帶葉剪取條桑,直接飼蠶。秋末冬初,通過剪梢(剪去枝條梢部),能減少桑樹凍害,提高發芽率和春葉產量。

桑葉在喂飼前應進行適當整理、切桑,以便於給桑。不良葉的選除,片葉的疊理,用桑的稱量等工作稱為調桑。蟻蠶到了三齡蠶的早期,因為蠶體小,為便於給桑均勻和容易取食,一般將桑葉切成正方形的方塊葉,三齡中後期改成粗切,四齡用片葉,五齡用片葉和新梢葉,或者條桑。

桑葉《本經》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臨床上習慣認為經霜者質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飲片名稱桑葉、蜜炙桑葉。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葯,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葯。《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只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
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
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現代葯理研究】
1. 桑葉有解痙作用。
2.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製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D. 北*京天健醫-院張雪亮主任講用中葯食譜養生方法

一、桑麻丸
解說:春天肝氣旺盛升發,正是養肝之時,桑麻丸能具有滋養肝腎,祛肝風,潤五臟。
張雪亮:桑麻丸記載於明朝龔廷賢所著的《壽世保元》一書,相傳是由一個胡僧從海外所帶來的也叫做扶桑丸,《名醫別錄》說這個方子吃了後可以「堅筋骨,明耳目,耐飢渴,延年。對肝腎不足產生的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迎風流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讓頭發更烏黑,皮膚更好。
解說:製作桑麻丸的原料為霜桑葉50克,黑芝麻200克,蜂蜜適量。用刷子清理掉桑葉表面的雜質,清理好後將桑葉放入葯碾中碾為細粉,用篩子過濾。
張雪亮:桑葉性寒,味苦、甘,在中醫里使用的桑葉較好的是霜桑葉,就是在初霜後從桑樹上採下葉子,去除雜質曬干。能夠疏風解熱,清肝明目,葯效較好。在平時也可以把霜桑葉當茶泡水喝,對風熱感冒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禁忌:風熱上犯而紅眼流淚者慎用,因肝經濕熱,眼紅、眼痛、畏光、流淚、口苦舌苔黃膩者慎用。孕產婦,小孩,糖尿病人慎用。
二、桔梗湯
解說:春為風令,風為百病之長,極易犯人,如聖湯,治痰祛熱,治風邪。
張雪亮:如聖湯最早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這本書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如聖湯在書里叫做桔梗湯,後來隨著歷代醫家在實踐中的不斷調整變化,最後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它的成分、用量有了確定,並把桔梗湯改稱為如聖湯。它用料非常簡單,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增加不同葯材來確保效果。
解說:如聖湯原料選擇桔梗3克,甘草6克。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經。將桔梗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待用。
張雪亮:桔梗入葯非常早,早在漢朝之前編寫的《神農本草經》里就有了桔梗入葯的記載。中醫用的桔梗是桔梗花的根,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
禁忌:禁食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嘔吐患者禁用。

E. 哪些中成葯可治脂溢性脫發

治療脂溢性脫發的中成葯甚多,按照辯證施治,用葯各有不同。

(1)扶桑丸:具有烏鬢發、駐容顏的功能。用於風盛濕阻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2)二至丸:具有補肝腎、使須發青烏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2次,每次6克。

(3)首烏片:具有補肝腎、烏須發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5片。

(4)養血生發膠囊:具有養血補腎、祛風生發的功能,用於精血不足、風盛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4粒。

(5)龍膽瀉肝丸: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濕熱的功能,用於肝膽實熱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6)祛風換肌丸:具有祛風燥濕的功能,用於風濕過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7)六味地黃丸:具有滋補肝腎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3次,每次6克。

(8)歸參丸:具有養血益腎、祛風止癢、促進毛發生長的功能。每次1丸,每日2次。

(9)脂溢性脫發片:具有去脂止癢、促進毛發生長作用。每日3次,每次6片。

(10)健脾丸:具有健脾去濕的功能,用於脾弱濕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F. 治療脂溢性脫發的葯方是怎樣的

(1)靈丹片:由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脫發專科研製,是以靈芝、丹參為主葯的提取物製成的片劑。靈芝被人們譽為「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仙草。雖有誇張,但久服輕身、益壽延年,功效是有目共睹的。丹參能活血化瘀、善治血分、祛瘀生新,對血管有舒張作用,並能安神寧心。另外一些輔助葯物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故對各型脫發都有阻止脫發和毛發再生的良好作用,尤其對早禿效果更顯著。服葯1個月即能控制脫發。每次4片,每日3次。

(2)脂溢性脫發片:主要成分為仙鶴草、益母草、敗醬草、葛根、半夏、首烏等提取物,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6片。

(3)生發湯:川木瓜、當歸、羌活各10克,生地、熟地、菟絲子、茯苓各12克,首烏、白芍、甘草各15克,旱蓮草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4)生發1號:茯苓、桂枝、生白術、首烏、白鮮皮、苦參、路路通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5)生發2號:治療乾性脂溢性脫發。秦當歸、生地黃、枸杞子、桑椹子、白茯苓12克,柏子仁、首烏各10克,路路通、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6)去脂沖劑:以宣木瓜、桑白皮、黃芩、黃柏、山梔、玉竹、山檀等製成。每包6克。每次1包,每日3次。

(7)脾胃濕熱湯:常用於油性脂溢性脫發。由炒白術、茯苓、山楂、白鮮皮、生地、首烏、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生苡仁30克,澤瀉、木瓜、連翹各9克組成。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8)腎虛血燥湯:用於乾性脂溢性脫發。由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何首烏、桑椹子、枸杞子、丹參、天門冬、麥門冬、菟絲子各12克,當歸、白芍、羌活、柏子仁各9克組成。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9)扶桑丸:具有烏鬢發、駐容顏的功能。用於風盛濕阻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10)二至丸:具有補肝腎、使須發青烏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2次,每次6克。

(11)首烏片:具有補肝腎、烏須發的功能,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5片。

(12)養血生發膠囊:具有養血補腎、祛風生發的功能,用於精血不足、風盛所致者。每日3次,每次4粒。

(13)龍膽瀉肝丸: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三焦濕熱的功能,用於肝膽實熱所致者。每日2~3次,每次6克。

(14)祛風換肌丸:具有祛風燥濕的功能,用於風濕過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5)六味地黃丸:具有滋補肝腎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者。每日3次,每次6克。

(16)歸參丸:具有養血益腎、祛風止癢、促進毛發生長的功能。每次1丸,每日2次。

(17)健脾丸:具有健脾去濕的功能,用於脾弱濕盛者。每日3次,每次6克。

G. 桑葉相關資料

桑葉,(Mulberry Leaf),學名:Folium Mori。中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是蠶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我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桑樹,桑葉產量豐富。蠶的主要食物。完整葉片呈或寬卵形,長約15厘米,寬約10厘米,葉柄長約4厘米,葉片基部心臟形,頂端微尖,邊緣有鋸齒,葉脈密生白柔毛。老葉較厚暗綠色。嫩葉較薄,黃綠色。質脆易,握之扎手。氣淡,味微苦澀。葯用一般認為霜後采者質佳。到2014年,有人將桑葉的芽頭做成了菜式,而使桑葉有了食療的價值,因其桑葉的芽頭營養價值豐富而被大眾喜愛,被現代人稱為桑芽菜。又以南潯輯里村,國絲文化園的桑樹芽最為出眾,考慮到穿珠灣水的灌溉,其桑葉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干而得,是一種發散風熱葯,既可內服,也可外敷。[2] 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的病症。[3]
現代中、西醫把桑葉和桑葉生物制劑作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種疑難雜症的葯物而使用,認為其葯效極為廣泛。有清肺潤燥、止咳、去熱、化痰、治盜汗;補肝、清肝明目、治療頭暈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勞;消腫、清血『治療痢疾、腹痛、減肥、除腳氣、利大、小腸;抗應激、涼血、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腦溢血、祛頭痛、長發;降血糖、抗糖病等。
抗凝血作用
桑葉提取物能明顯延長小鼠體內全血凝固時間和顯著延長家兔血漿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時間,凝血酶原(PT)時間和凝血酶(TT)時間。由於凝血過程啟動環節份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環節,APTI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兩者共同途徑即凝血酶活性,說明桑葉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抑製作用。
降血壓作用
桑葉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並減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壓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經傳達物質,能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恢復腦細胞功能,同時,能改善腦部血液流動,增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壓下降。
降血糖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桑葉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黃酮類等。
桑葉中含有強化毛細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黃酮類成分,另外桑葉茶內含有抗體內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葉在減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時,又有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溢血的作用。日本專家土井佳代證實,桑葉提取物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製作用。桑葉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顯升高(p<0.05),總膽固醇(TC)、LDL-C、三醯甘油(TG)明顯降低(p<0.05),過氧化脂質(LPO)顯著降低(p<0.001),說明桑葉茶可降低血脂血糖、軟化血管、清除體內過氧化物,從而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製作用(黃代青等,1995)。
抑菌、抗炎作用
桑葉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長作用(樊黎生,2001)。而且所需的抑菌濃度低、pH值范圍為寬(4~9)、熱穩定性強。桑中的芸香苷能顯著抑制大鼠創傷性浮腫,並能阻止結膜炎、耳郭炎、肺水腫的發展。桑葉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與祛風、清熱功效相符(陳福君等,1995)
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桑葉能預防癌細胞生成,提高人體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類黃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維生素,能抑制染色體突變和基因突變。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Tierney,1995)。其IG30為1.2~2.5 μg/mL,且隨DNJ劑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強(歐陽臻,2003)。DNJ對腫瘤轉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機理可能是DNI通過抑製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面產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鏈,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朝鮮學者Kim(2000)發現桑葉中分離純化的兩種類黃酮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對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的生長表現出顯著的抑制效應。桑葉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葉中的維生素具有抑制變異原效應。
抗衰老、抗疲勞作用
浙江大學臨床葯理研究所通過4年的實驗(

桑葉(2張)
等,2004),證實桑葉具有類似於人參的補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參屬於熱補,而桑葉屬於清補,無忌限,無論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另外,桑葉中所含的槲皮素、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通過抑制或清除自由基來防止氧化損傷。桑葉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與抗衰老、穩定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能緩解生理變化引起的情緒激動,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體內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或消除已經產生並積滯於體內的脂褐質(黃東等,2000)。桑葉能提高小鼠對高溫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腎上腺皮質分布功能低下,而當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桑葉可使之恢復正常。桑葉能延長小鼠游泳及轉棒時間,具有增強機體耐力作用,能延長果蠅的壽命。能有效地清除生物氧化產生的超氧陰離子,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唐法娣等,2000)。
抗絲蟲病作用
單味桑葉注射液有抗絲蟲病的作用,桑葉片可用於治療絲蟲性象皮腫和乳糜尿(姚連初,1996;王培義,1999),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桑葉所含芸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腫、軟化組織及抗菌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解痙、抗潰瘍作用
桑葉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強於芸香苷,芸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運動功能,並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皮下注射芸香苷5~10 mg/kg能顯著降低大鼠因結扎幽門引起胃潰瘍的病灶數(徐愛良等,2005)。
葯用配伍
(1)用於風熱感冒,頭痛咳嗽。本品甘寒質輕,輕清疏散,長於涼散風熱,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於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連翹、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湯。
(2)用於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於燥熱傷肺、乾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
(3)用於肝陽眩暈,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經,有平降肝陽之效,故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常配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技能疏散風熱,又能清瀉肝火,

益陰,涼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車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療肝經風熱,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澀痛、流淚等實證;配合滋補精血之黑芝麻,即桑麻丸,又可用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之虛證。
(4)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症。本品甘寒,尚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單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葯同用。
煎服5~10g;或入丸散嫩桑葉(去蒂洗凈暴干為末)一斤,巨勝子(即黑芝麻,淘凈)四兩,白蜜一斤。(用量根據《醫方集解》補入)將芝麻擂碎熬濃汁,和蜜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阿膠桑麻膏。早鹽湯下,晚酒下。
外用煎水洗眼。該品蜜制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葉。
(5)桑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4] 。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桑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關與桑葉。
桑葉茶的生產加工工藝需經採桑、洗晾、切葉、殺青、揉搓、解塊、烘乾、制香等工序[5] 。 傳統桑葉茶都是通過熱加工方法,如炒干,烘乾等高溫加工,會導致桑葉流失活性成分,無法達到降糖效果。為改善這個問題,糖尿病現代學者不斷研究和嘗試,發現在在低溫下加工的凍干桑葉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桑葉中的多糖、黃酮和生物鹼類DNJ成分,飲用後降糖效果明顯。
美容作用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經霜樹葉,中醫葯學認為,桑葉性味苦、甘、寒,有散風除熱、清肝明目之功效。經研究證明,桑葉還有良好的皮膚美容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比較好的療效。
痤瘡,俗稱粉刺,是常見於青年人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男女青年進入青春發育期後,體內性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堵塞了毛囊口,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出就形成了痤瘡。痤瘡的產生,雖然主要是由於青春期內分泌改變,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對的增多而引起。但是,高脂肪、高糖飲食、長期便秘等是誘發痤瘡的重要原因。中醫認為,過食油膩辛辣食物,脾胃積熱生濕,外邪侵犯皮膚則生痤瘡。由於桑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人試用桑葉煎劑治療痤瘡二百五十八例,其收效達到百分之八十九以上。
具體辦法是,每日取鮮桑葉五十克,煎水分三次服用,一般十五天見效。還有人用鮮桑葉適量,搗爛,敷痤瘡處每日三十分鍾,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解毒作用
桑葉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之功效。桑葉中含有的DNJ礦物質,能潤腸通便、改善便秘,有效地緩解體內毒素堆積現象。
臨床應用
1.桑葉能疏散風熱,解表清熱,養陰生津;桑椹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桑根白皮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能通經活絡,除痹止痛;而桑樹燒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青盲、身面水腫,坐卧不得、白癜風、頭風白屑、大麻風等病證。(於智敏:《糖尿病百葯效用奇觀——談桑葉》)
2.《本草備要》:「代茶止消渴。」現代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的蛻皮甾酮具有

桑葉(3張)
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實,我不大喜歡這個成份的葯理作用。因為桑葉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我選擇桑葉作為食物訓練的材料,是喜歡桑葉的明目作用。(聶文濤:《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

3.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較輕的發熱、咳嗽、眼赤(如感冒),常與菊花、連翹等配伍,如桑菊飲,為辛涼輕劑。
4.用於治療肺熱和風熱咳嗽,尤其適用於燥咳、乾咳,常配枇杷葉、麥冬、沙參等。
5.配黑芝麻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的頭眩、眼花、頭痛,可明目醒腦。再加配丹皮、丹參,用於治療偏頭痛。多為制丸服食。
禁忌
桑椹為桑樹的果穗,可入葯。桑椹含維生素、胡蘿卜素、揮發油、胰蛋白酶抑制物等,
桑葉
後者為主要有毒成分。食用不當可致中毒。
毒性:桑椹所含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腸道內的多種消化酶,特別是對胰蛋白酶活性抑製作用較強,使其不能破壞C型產氣莢膜桿菌B毒素,可致出血性腸炎。
中毒表現:進食桑椹後出現惡心,嘔吐,無力、劇烈腹痛和腹瀉,可出現血性便、血壓下降、休克等。嚴重者致死。
緊急處理:立即手法或葯物催吐,催吐後可給患者口服活性炭50g。出現劇烈腹痛、腹瀉,特別是有血性便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中毒預防:少食生桑椹或鹽漬後食用。
主治病症:
1
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2 治風眼下淚
3 洗天行赤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4 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5 治吐血
6 治霍亂已吐利後,煩渴不止
7 治小兒渴
8 治大腸脫肛
9 治穿掌毒腫
10 治癰口不斂
11 治火燒及湯泡瘡
12 治咽喉紅腫,牙痛
13 治頭目眩暈
14 治搖頭風
15 治手足麻木 不知痛癢
16 治乳硬作痛
食療作用
味苦、甘,性微寒。歸肺、肝經。清涼散降。
1.疏風清熱。用於風熱感冒,以發熱、咳嗽為主要症狀。桑葉甘涼輕清,善清肺熱及在表之風熱。
2.清肺止咳。用於風熱犯肺的肺熱咳嗽,亦可配以潤肺葯治療燥邪傷肺的咳嗽。
3.清肝明目。治療風熱引起的目赤澀痛。

該品輕清疏散,外能疏散風熱,內能清肺、平肝、明目,常用治風熱感冒、燥熱傷肺、肝陽上亢及風熱或肝火目赤感冒、燥熱傷肺、肝陽上亢及風熱或肝火目赤腫痛、肝陰不足之眼目昏花。此外,又能涼血止血。
桑葉做法指導:桑葉善於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應用。桑葉不僅可用於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至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於清泄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葯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
使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食用價值
編輯
現代桑葉從食療到食用探究歷程
桑葉的食用——桑芽菜是採摘桑樹枝幹上的芽頭為輔料或者主料進行製作的一種菜的名字,是2013年流行的一種菜式。
於1981年衛生部公布的85版葯食同源第二批(91)第45號文件中的桑葉可用於保健食品清單而開始引起大家的關注,第一次讓大家知道桑葉是可以食用的。
在2002年3月6日,完善的一則桑葉正式成為衛生部公布葯食同源物品可用於保健食品物品名單,再次引起人們對桑葉可作為食用的知識了解,再加上03年非典期間,桑葉可作為一種葯材持續受到大家的關注,
又以03年於搜狐健康網論壇的一則熱帖《現在流行吃桑葉》,而開始使人們將桑葉作為輔料做成桑葉菜餅,桑葉面點等食材,時隔6年,新華網報道在2009年5月中國確診內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時,桑葉又一次成為人們談論的對象。
在2013年甲型H7N9流感的爆發,國家中醫葯局將對中醫葯診療方案微調,參考中就有桑葉[6] ,到2013年湖州晚報的一則報道——《桑葉上餐桌 價格比肉貴》,得知湖州輯里村人沈建棟已經開發出了桑葉菜,可以用於火鍋連鎖,養生美食館,高級會所,星級酒店,農家樂等場所,於是桑葉正式成為各界社會人士的焦點,桑芽菜孕育而生。[7] 現在桑葉又成為健康菜[1]
2014年桑芽菜已經成為大部分地區的一個常見的菜式,以其營養價值豐富,又以綠色純天然為特點而風靡中國大陸市場。

栽培技術
編輯

桑葉-原植物種植基地(2張)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臨床上習慣認為經霜者質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飲片名稱桑葉、蜜炙桑葉。
桑葉是蠶的「糧食」。早在三千多年前從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與「蠶」的字樣,可見「桑」歷史悠久,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提高桑葉產量,是發展蠶桑絲綢事業的基礎,而經營好桑園又是桑葉豐產的根本。我國的農學家們在桑樹良種的選育、桑樹用肥、桑樹病蟲害的防治和桑園管理等方面,不斷地深入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經收集整理和新育成的桑品種已有千餘個。如浙江和江蘇有湖桑和火桑兩個桑品種群。多數屬中生和晚生品種。火桑有紅皮火桑和白皮火桑,其新梢嫩葉呈紫紅色,均屬早生品種。
優良桑苗是桑園豐產的基礎。繁育桑苗可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是用種子繁殖;無性繁殖有嫁接、扦插和壓條等。用種子培育成的桑苗叫實生苗,成長後的桑樹稱實生桑或野桑。浙江稱草桑,在廣東稱荊桑。桑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很易自然雜交。因此,實生桑的生活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大,根系發達,耐旱耐瘠,木質堅韌,木材優良,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比無性繁殖的苗木強。但實生桑往往性狀不一,絕大多數葉形小,葉肉薄,花椹多,側枝多。實生桑的桑苗大多作為嫁接用的砧木,少量用於直接定植,培育成喬木桑。
桑樹通過嫁接方法,繁育出來的苗木稱嫁接桑。桑樹嫁接是把植株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使它們癒合為一株共同生長發育的新個體。用於嫁接的枝條或芽稱為接穗或接芽,被接植株的枝、干或根稱為砧木。生產上以優良桑樹品種的枝條或芽作接穗,一般實生桑作砧木。嫁接桑的優點是,既能保持嫁接良種桑的優良性狀,又能藉助實生桑發達的根系,增強植株的生命力。所以,嫁接法在繁育良種桑苗、更換品種、老樹復壯更新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此外,還有用不同遺傳基礎的桑樹品種雜交產生的雜交桑。由於遺傳性狀互補,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抗旱抗病,發芽早,成熟快,葉片較大,在珠江流域有利於增加養蠶批次,提高蠶繭產量。桑苗按照本性自然生長,只採葉不加人工修剪的是喬木桑,它的葉形小,產量低,葉質差,不能適應蠶桑生產的需要。但因喬木桑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所以分布面廣。又因其木質具有輕便、堅韌、耐用的優點,北方地區的農村常用來製作農具和生活用具。
桑苗栽植後,根據其品種特性、環境條件和生產要求,通過伐條、疏芽、整枝、摘芯等剪伐技術,培養成不同樹型,稱為養成階段。根據桑樹乾的高低,一般把樹形分成高幹桑(150厘米以上),中干桑(70~150厘米),低干桑(70cm以下),地桑(又稱無干桑、根刈桑)。栽桑的目的是采葉養蠶,而桑葉又是桑樹的營養器官,在采葉的同時,要注意養樹,以達到下期或來年得到更多桑葉的目的。采葉的基本方法有摘葉法、采芽法和剪條法三種:摘葉法在小蠶或夏、秋蠶期應用;采芽法在春蠶大蠶期應用;剪條法是連條帶葉剪取條桑,直接飼蠶。秋末冬初,通過剪梢(剪去枝條梢部),能減少桑樹凍害,提高發芽率和春葉產量。
桑葉在喂飼前應進行適當整理、切桑,以便於給桑。不良葉的選除,片葉的疊理,用桑的稱量等工作稱為調桑。蟻蠶到了三齡蠶的早期,因為蠶體小,為便於給桑均勻和容易取食,一般將桑葉切成正方形的方塊葉,三齡中後期改成粗切,四齡用片葉,五齡用片葉和新梢葉,或者條桑。

基原:該品為桑科 Moraceae 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乾燥葉。
別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霜葉霜、桑葉蜜、桑葉、冬桑葉,鐵扇子,家桑葉,枯桑葉,荊桑葉,桑椹樹葉,桑樹葉,黃桑葉,霜桑葉,冬桑葉,白桑葉,雞桑葉,子桑葉,山桑葉,金桑葉,晚桑葉,老桑葉,雙葉,雙桑葉,童桑葉,神仙葉。
性味:味苦、甘、性寒。
1.《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2.《綱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3.《醫林纂要》:甘酸辛,寒。
歸肺、肝經。
4.《本草經解》:入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
5.《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桑葉(6張)
6.《本經》:除寒熱,出汗。

7.《唐本草》: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
8.《山東中葯》:治喉痛,牙齦腫痛,頭面浮腫。
9.《本草拾遺》:主霍亂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濃煮服之。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降糖。
10.《日華子本草》: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並補損瘀血,並蒸後罯;蛇蟲蜈蚣咬,鹽挼敷上。
主要成分

1.黃酮類
桑葉中黃酮類化合物占桑葉乾重的1%~3%,是植物界中莖葉含量較高的一類植物。韓國和日本學者從桑葉中分離出9種類黃酮,主要是芸香苷(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鹼
生物鹼是桑葉的主要活性成份,日本學者Asano等(1994)從桑葉中分離出多種多羥基生物鹼,包括DNJ(1-脫氧野尻黴素)、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二脫氧-1,4-亞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脫氧-1,4-亞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1α,2β,3α,4β-四羥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鹼)等7種生物鹼。其中DNJ(1-脫氧野尻黴素)在植物界中,唯桑葉獨有。
3.植物甾醇
桑葉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

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 β-D-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內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蟲變態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
蛻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桑葉中豐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為226 mg/100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轉化而來,而桑葉中γ-谷氨酸含量最高(2323 mg/100g)。
5.桑葉多糖
桑葉中富含桑葉多糖,具有顯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


植物文化
編輯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干者亦堪用,

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葯。《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只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8]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

合並圖冊(4張)
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新編中葯志》:味苦、甘、性寒。有散風清熱、清肺潤燥、涼血明目功能。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咳嗽、頭痛、頭昏、目赤、眩暈、血熱吐血。

H. 桑葉治什麼病

每天用桑樹葉泡水喝一周以後,那麼身體的好處也是非常多的,竟然有特別大的一個神奇的效果,一般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些高血壓,高血糖,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是不想要吃葯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用桑樹葉泡水喝的一些功效,真的是非常神奇的。


桑葉泡水喝過量的壞處除了上面介紹的容易損傷脾胃之外,也容易導致臉色越來越差,甚至是食慾不振、惡心想吐;也有可能導致身體出現渴症;如果是空腹過量的服用了桑葉茶,茶水會直接經過我們的腎經部位,對於腎臟非常的不利。

I. 請問黑芝麻有什麼功效謝謝。

黑芝麻古稱胡麻,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鈣、磷、鐵質等。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芝麻素、芝麻酚、甾醇及卵磷脂等營養素。《神農本草經》說,芝麻主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本草綱目》稱「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澤不飢,兩年白發返黑,三年齒落更生」黑芝麻作為食療品,有益肝、補腎、養血、潤燥、烏發、美容作用,是最佳的保健美容食品。黑芝麻的神奇功效,還在於它含有的維生素E居植物性食品之首。維生素E能促進細胞分裂,推遲細胞衰老,常食可抵消或中和細胞內衰物質「游離基」的積累,起抗衰老和延年益壽作用。
可以治便秘.
利用節食來減肥的人,由於其營養的攝取量不夠,皮膚會變得乾燥、粗糙。而芝麻中含有防止人體發胖的物質蛋黃素、膽鹼、肌糖,因此芝麻吃多了也不會發胖.
在節食減肥的同時,若配合芝麻的食用,粗糙的皮膚可獲得改善。而且芝麻還含有強力抗衰老物質芝麻酚,是預防女性衰老的重要滋補食品,其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故而能起到美胸的功效。

閱讀全文

與扶桑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0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1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0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59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0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8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1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7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2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3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60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5
明星怎麼由黑變白的方法 瀏覽:295
切換多個手機軟體的方法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