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移液管的使用
首先,根據使用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移液管(選擇根據所需液體的體積及基本性質等)
然後,觀察所選移液管,檢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無破損,若有破損則不能使用。所需刻度是否清楚等。
第三,洗滌。先用自來水淋洗,觀察是否洗凈(以一般玻璃器皿洗凈標准為准,即內、外壁至不掛水珠);若未洗凈,用鉻酸洗滌液浸泡(洗滌方法基本同使用方法,見下面),再次自來水沖洗移液管內、外壁至不掛水珠,再用蒸餾水洗滌3次,控干水備用。
第四,潤洗。搖勻待吸溶液,將待吸溶液倒一小部分於一洗凈並乾燥的小燒杯中,用濾紙將清洗過的移液管尖端內外的水分吸干,並插入小燒杯中吸取溶液,當吸至移液管容量的1/3時,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橫持並轉動移液管,使溶液流遍全管內壁,將溶液從下端尖口處排入廢液杯內。如此操作,潤洗了3-4次後即可吸取溶液。
第五,使用。用右手拿移液管上端合適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無名指張開握住移液管外側,拇指在中指和無名指中間位置握在移液管內側,小指自然放鬆;左手拿吸耳球,持握拳式,將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緊吸耳球,排出球內空氣,將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緊接在移液管(吸量管)上口,注意不能漏氣。慢慢松開左手手指,將洗滌液慢慢吸入管內,直至刻度線以上部分,移開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移液管(吸量管)上口。
將用待吸液潤洗過的移液管插入待吸液面下1~2cm處吸取溶液(注意移液管插入溶液不能太深,並要邊吸邊往下插入,始終保持此深度)。
當管內液面上升至標線以上約1~2cm處時,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此時若溶液下落至標線以下,應重新吸取),將移液管提出待吸液面,並使管尖端接觸待吸液容器內壁片刻後提起,用濾紙擦乾移液管或吸量管下端粘附的少量溶液。(在移動移液管或吸量管時,應將移液管或吸量管保持垂直,不能傾斜)
第六,左手另取一干凈小燒杯,將移液管管尖緊靠小燒杯內壁,小燒杯保持傾斜,使移液管保持垂直,刻度線和視線保持水平(左手不能接觸移液管)。稍稍松開食指(可微微轉動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內溶液慢慢從下口流出,液面將至刻度線時,按緊右手食指,停頓片刻,再按上法將溶液的彎月面底線放至與標線上緣相切為止,立即用食指壓緊管口。將尖口處緊靠燒杯內壁,向燒杯口移動少許,去掉尖口處的液滴。
第七,將移液管直立,接受器傾斜,管下端緊靠接受器內壁,放開食指,讓溶液沿接受器內壁流下,管內溶液流完後,保持放液狀態停留15s,將移液管或吸量管尖端在接受器靠點處靠壁前後小距離滑動幾下(或將移液管尖端靠接受器內壁旋轉一周),移走移液管(殘留在管尖內壁處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強使其流出,因校準移液管或吸量管時,已考慮了尖端內壁處保留溶液的體積。除在管身上標有「吹」字的,可用吸耳球吹出,不允許保留)。
第八,洗凈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如上 OVER
Ⅱ 移液管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講評用膠頭滴管向試管滴加液體時提到須垂直懸空,但移液管向錐形瓶中移取液體的時候必須移液管下端緊靠錐形瓶內壁。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整理如下:
移液管是一種量出式儀器,只用來測量它所放出溶液的體積。它是一根中間有一膨大部分的細長玻璃管。其下端為尖嘴狀,上端管頸處刻有一條標線,是所移取的准確體積的標志。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 mL等規格。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稱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 mL等規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體積通常可准確到0.01 mL。
1. 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標記、准確度等級、刻度標線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應先用鉻酸洗液潤洗,以除去管內壁的油污。然後用自來水沖洗殘留的洗液,再用蒸餾水洗凈。洗凈後的移液管內壁應不掛水珠。移取溶液前,應先用濾紙將移液管末端內外的水吸干,然後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3次,以確保所移取溶液的濃度不變。
2. 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將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淺或太深,一般為10~20 mm處,太淺會產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內弄臟溶液,太深又會在管外沾附溶液過多。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氣壓出,再將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開壓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內,先吸入該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橫持,並轉動管子使溶液接觸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換內壁的水分,然後將溶液從管的下口放出並棄去,如此用反復洗3次後,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3. 調節液面:將移液管向上提升離開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內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微放鬆食指(有時可微微轉動吸管)使管內溶液慢慢從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彎月面底部與標線相切為止,立即用食指壓緊管口。將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 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錐形瓶,應使錐形瓶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緊靠錐形瓶內壁,稍松開食指,讓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全部溶液流完後需等15 s後再拿出移液管,以便使附著在管壁的部分溶液得以流出。如果移液管未標明「吹」字,則殘留在管尖末端內的溶液不可吹出,因為移液管所標定的量出容積中並未包括這部分殘留溶液。
備註:
1. 移液管提出液面後,應用濾紙將沾在移液管外壁的液體擦掉;
2. 看刻度時,應將移液管的刻度與眼睛平行,以最下面的彎月面為准。
附:
1. 移液管的正確使用,吹與不吹。
移液管,刻度吸管是實驗室常用必備玻璃儀器。其操作有著「吹」與「不吹」的疑惑,查詢資料整理如下:
移液管、刻度吸管一般標有:「快」、「A」、「B」、「吹」四種符號,寫「快」或者「B」的表示:你看到液體放完,再等三秒鍾,轉移的液體量就達到標明的液體體積了。與「快」相對的,是寫著「A」的管子:這種管子一般都很貴,精確度高些,等看到液體轉移放完之後,需要再等待15秒鍾才能讓移液管離開容器壁。「吹」字意思是:等放液結束,需要用洗耳球把移液管尖端殘存的液柱吹到容器里,才算是達到目標體積。這段液柱一般可達 0.1-0.3 mL,還是很大的一個量,不能不注意,不然體積誤差就太大了。「A」管甚少有帶「吹」的——帶「吹」的一般都是「B」或「快」的管子。
2. 洗耳球使用
洗耳球,一種橡膠質地,下面是球形,上面是管狀的儀器,用於快速大量吹出風來,一般用於吹走怕濕物體上的灰塵,例如清除鍵盤、電路板上的灰塵、在實驗室洗耳球還可以把密閉容器里的粉末狀物質吹散。
Ⅲ 移液管的操作要領是什麼
四字原則:吸 擦 調 放
吸:用吸耳球吸取液體,四指拿移液管,食指扣於移液管上口。
擦:吸取後用濾紙擦乾管壁。
調:放鬆食指使液體流出,調至刻度線,按緊。
放:沿器壁放入所需容器。
Ⅳ 移液管的准確使用
移液管為精密轉移一定體積溶液時用的。
1.使用時,應先將移液管洗凈,自然瀝干,並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許盪洗3次。
2.然後以右手(個人習慣,左手也行)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頸標線以上的地方,將移液管插入供試品溶液液面下約1cm,不應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過多,也不應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後而吸空。這時,左手拿橡皮吸球輕輕將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應隨容器內液面下降而下降,當液面上升到刻度標線以上約1cm時,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移液管,用濾紙條拭乾移液管下端外壁,並使與地面垂直,稍微松開右手食指,使液面緩緩下降,此時視線應平視標線,直到彎月面與標線相切,立即按緊食指,使液體不再流出,並使出口尖端接觸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殘留溶液。
3.再將移液管移入准備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觸器壁,使容器微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後放鬆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順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後,一般等待幾秒鍾拿出。
4.注意此時移液管尖端仍殘留有一滴液體,不可吹出。
Ⅳ 如何正確使用移液管
移液管有各種形狀,最普通的是中部吹成圓柱形,圓柱形以上及以下為較細的管頸,下部的管頸拉尖,上部的管頸刻有一環狀刻度。
移液管為精密轉移一定體積溶液時用的。
1.使用時,應先將移液管洗凈,自然瀝干,並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許盪洗3次。
2.然後以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頸標線以上的地方,將移液管插入供試品溶液液面下約1cm,不應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過多,也不應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後而吸空。
再將移液管移入准備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觸器壁,使容器微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後放鬆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順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後,一般等待15秒鍾拿出。
Ⅵ 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移液器的使用方法有:選擇合適的移液器、設定移液體積、裝配吸頭、移液、移液器的放置,具體如下:
1、選擇合適的移液器
移取標准溶液(如水、緩沖液、稀釋的鹽溶液和酸鹼溶液)時多使用空氣置換移液器,移取具有高揮發性、高黏稠度以及密度大於2.0g/cm的液體或者在臨床聚合酶鏈反應(PCR)測定中的加樣時使用正向置換移液器。
4、移液
保證移液器、吸頭和待移取液體處於同一溫度;然後用待移取吸液體潤洗吸頭1-2次,尤其是黏稠的液體或密度與水不同的液體。移取液體時,將吸頭尖端垂直浸入液面以下2-3mm深度緩慢均勻地松開操作桿,待吸頭吸入溶液後靜置2-3秒,並斜貼在容器壁上淌走吸頭外壁多餘的液體。
5、 移液器的放置
使用移液器完畢後,用大拇指按住吸頭推桿向下壓,安全退出吸頭後將其容量調到標識的最大值,然後將移液器懸掛在專用的移液器架上;長期不用時應置於專用盒內。
臨床常用的微量移液器的設計依據是胡克定律:即在一定限度內彈簧伸展的長力與彈力成正比,也就是移液器內的液體體積與移液器內的彈簧彈力成正比。微量移液器加樣的物理學原理有兩種:使用空氣墊加樣和使用無空氣墊的活塞正移動加樣。
(6)移液管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調節移液器的過程中轉動旋鈕不可太快,也不能超出其最大或最小量程,否則易導致量不準確,並且易卡住內部機械裝置而損壞移液器。在裝配吸頭的過程中用移液器反復強烈撞擊吸頭反而會擰不緊,長期如此操作會導致移液器中零件鬆散,嚴重時會導致調節刻度的旋鈕卡住。
當移液器吸頭里有液體時,切勿將移液器水平放置或倒置,以免液體倒流而腐蝕活塞彈簧。對移液器進行高溫消毒時,應首先查閱所使用的移液器是否適合高溫消毒後在進行處理。
Ⅶ 移液管怎麼用
這是有巧門的,不要把手指松開,用食指輕輕堵住上面的孔,然後用拇指和中指輕輕的來回轉動移液管,讓液體慢慢的下降,到刻度時把食指堵嚴即可,多試幾次就熟練了。
哈哈
Ⅷ 有懸賞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移液管有各種形狀,最普通的是中部吹成圓柱形,圓柱形以上及以下為較細的管頸,下部的管頸拉尖,上部的管頸刻有一環狀刻度。移液管為精密轉移一定體積溶液時用的。
1.使用時,應先將移液管洗凈,自然瀝干,並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許盪洗3次。
2.然後以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頸標線以上的地方,將移液管插入供試品溶液液面下約1cm,不應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過多,也不應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後而吸空。這時,左手拿橡皮吸球(一般用60ml洗耳球)輕輕將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應隨容器內液面下降而下降,當液面上升到刻度標線以上約1cm時,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移液管,用濾紙條拭乾移液管下端外壁,並使與地面垂直,稍微松開右手食指,使液面緩緩下降,此時視線應平視標線,直到彎月面與標線相切,立即按緊食指,使液體不再流出,並使出口尖端接觸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殘留溶液。
3.再將移液管移入准備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觸器壁,使容器微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後放鬆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順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後,一般等待15秒鍾拿出。
4.注意此時移液管尖端仍殘留有一滴液體,不可吹出。
http://www.dbqx.com.cn/technology/pinkong/200802/242.html有圖示的。
Ⅸ 移液管的原理及使用步驟
移液管是准確量取一定量液體的儀器,稱量的液體容積一般是固定的。
操作方法:
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標記、准確度等級、刻度標線位置等。
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將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淺或太深,一般為10~20mm處,太淺會產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內弄臟溶液,太深又會在管外沾附溶液過多。左手拿洗耳球,接在管的上口把溶液慢慢吸入,先吸入該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橫持,並轉動管子使溶液接觸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換內壁的水分,然後將溶液從管的下口放出並棄去,如此用反復洗3次後,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3、調節液面:將移液管向上提升離開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內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為放鬆食指(有時可微微轉動吸管)使管內溶液慢慢從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彎月面底部與標線相切為止,立即用食指壓緊管口。將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錐形瓶,應使錐形瓶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緊靠錐形瓶內壁,稍松開食指,讓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流完後管尖端接觸瓶內壁約15秒後,再將移液管移去,殘留在管末端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強使其流出,因較准時已考慮了末端保留的溶液的體積。
備註:
1、移液管提出液面後,應用濾紙將沾在移液管外壁的液體擦掉;
2、看刻度時,應將移液管的刻度與眼睛平行,以最下面的彎月面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