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捏糖人的介紹
捏糖人是漢族民間手工技藝之一,流行於北方地區(不局限於老北京,各地的糖人都有各自的特點)的一種手藝行當,一般是把糖稀經過吹、拉、捏(有時也會藉助工具,如:筷子、竹簽等,各地區有所差異)等方式將糖塑造成許多形象。這樣的糖人既是孩子們喜愛的零食又是這些民間藝人的藝術作品,據說捏糖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吹糖人的糖怎麼做
材料
冰糖,水(比例是1:1)
做法
1、水煮沸後加入冰糖,邊煮邊攪拌。
2、煮止金黃色後小火
3、找一塊塑料切菜板,一定要是塑料的。
4、拿勺子挖一勺糖漿在塑料切菜板上,澆出你喜歡的圖案,並拿一支簽子按到糖漿上。
5、涼後拿小刀把糖畫從塑料切菜板上切下即可。
3. 糖人的製作過程是什麼
需要提前准備好的材料包括:蔗糖適量、麥芽糖適量、鍋一個、勺一把、竹簽適量。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要准備蔗糖,因為製作糖人的糖是蔗糖,顏色為紅棕色,把蔗糖放進鍋內,加熱。
(3)捏糖人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糖人故事
聽老人講,早些年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兩筒牙膏皮可以換一個孫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這一著頗受兒童歡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裡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覺著甜滋滋的。
想來這是計劃經濟難得一見的好處之一,只可惜現在經濟發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麼緊缺了。現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對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報以苦澀的一笑了。糖人把玩後還能吃掉,深受大家喜愛。
4. 吹糖人的做法(分析)
飴糖
甘,溫。歸脾,胃,肺經。
功用作用:
1,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主要用於脾胃氣虛,中焦虛寒,納少乏力,脘腹冷痛。每與益氣溫中養血葯同用。
2,潤肺止咳:適於肺虛久咳,氣短氣喘,乾咳少痰,常配止咳葯。
此外,單用本品還可用於炙草烏,川烏,附子中毒。
糖是糕點、糖果等食品加工業和醫葯工業的重要原料,其甜度適中,氣味馥香,製造飴糖的傳統方法,是先將原料加工成澱粉,然後液化糖化,最後過濾濃縮製成飴糖。用玉米等直接生產飴 糖。玉米、紅薯等制飴糖技術 ,是以玉米粉碎粒為原料,經液化和糖化過濾出渣,最後濃縮製成飴糖。直接生產飴糖,工藝簡單,成本低,而且出糖率從原來的60%提高到80%左右,所得的糖渣制酒,每100千克可出酒8千克,用酒糟餵奶牛出奶量比原來提高12%,是發展農村企業的好項目。
加工過程:
玉米-→凈化-→浸泡-→粉碎-→粉胚分離-→磨漿-→調漿-→液化-→糖化-→過濾-→過濾-→飴糖
主要參數:
(1)磨漿:細度60目佔80%為宜;
(2)調漿:濃度20-23波美為宜;
(3)液化:用-澱粉酶添加,用碘液檢驗液化程度,以碘反應呈紅棕色時作為液化終點,此時的DE值為15%;
(4)糖化:冷卻至62度,添加1-4%麥芽漿,在攪拌下60度保溫2-4h進行糖化,當DE達到40%左右即升溫到75度,以終止反應並使糊精棄分得以糖化,在此溫度保溫30min,再升溫到90維持20min;
(5)過濾:pH5.2-5.4;
(6)過濾:一般採用常壓和真空蒸發相結合的方法,固形物含量75-80%
主要原料:
穀物--玉米
參照標准:
QB/T 2347-1997麥芽糖飴(飴糖)
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准確、造型要簡潔生動。
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圖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這吹糖人,就是五個字,手、眼、心、氣、火,手要靈、眼要准、心要平、氣要勻、火要溫。吹糖人,先在捏胎,薄厚一定要均勻,再有就是氣道,許多動態的糖人兒,關節處非常薄,一口氣大了,就吹漏氣了,這火更重要,飴糖硬了不行,軟了叫糖稀,瀝瀝拉拉的不成形,我們講究的就是手眼心氣火
5. 捏糖人做法
1.將白糖加水加熱,將糖水煮成黏膠狀(不要一直攪動,以免燒焦)。 2.將液狀的糖倒在光滑的銅板上,趁其未硬化,畫出造型。 3.趁未硬化或定型時,用鏟子慢慢鏟離銅板,並用竹筷黏在背面,放在銅板上待其冷卻變硬。 4.將畫糖裝進塑料袋中綁緊,好吃又好看的畫糖便完成了。
6. 捏糖人的做法
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這個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等
7. 糖人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據說吹糖人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製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桿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桿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簽挑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吹出的糖人質地很薄,易碎。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製作糖人是一種民間的,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吹糖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據說宋代時就有,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制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熬制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澱粉。藝師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個過程全憑經驗來判斷,所以積累的操作經驗顯得十分珍貴。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准確、造型要簡潔生動。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製糖人先將一小塊飴糖放在手心壓扁,然後握起拳頭,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後就可以吹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不一會兒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塗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8. 捏糖人 怎麼做
我認為我認為 paper-cut n. 剪紙 shadowgraph [ '�0�6�0�3d�0�5ugrɑ:f ] n. 將影子投射影幕上的技術,放射線透視照相 (皮影戲)Who pinch of sugar捏糖人
捏糖人 怎麼做?
望採納!北京
9. 吹糖人的製作方法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
一個糖人是一代人的回憶,吃起來滿口香甜,回憶起來也是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