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法、強夯法 、砂石樁法、振沖法 、預壓法等。
1、換填法
地基持力層較弱時,可將基礎底面以下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挖去,回填以強度高、壓縮性低、無侵蝕性的材料,常見的是用砂和碎石混合的方式進行換填。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
2、強夯法
將幾十噸的重錘從高處自由落下,重復多次夯擊地面,以夯實地基。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濕陷性填土、雜填土以及人工填土等地基。
3、砂石樁法
利用振動機的振動效果把套管打到設定的深度,使套管周圍的土體更加緊密。然後,放入砂石,通過振動的力量循環密實成樁,多次循環後成為砂石樁。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 、雜填土等地基。
4、振沖法
以起重機吊起振沖器,啟動潛水電機帶動偏心塊,使振動器產生高頻振動,同時啟動水泵,使其通過噴嘴噴射高壓水流,邊振邊沖,將振動器沉到土中的預定深度。清孔後,從地面向孔內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動作用下被擠密實,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後即可提升振動器。如此反復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個大直徑的密實樁與原地基構成復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
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
5、預壓法
在土的自重固結未完成或預測建築物的沉降過大等情況下,在建築的荷載施加前對土層施加荷載,使土層固結,增加強度和減少後期變形的處理地基的方法。
適用於處理厚度較大的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
Ⅱ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第一、換土墊層法,適用於地下水位較低,基槽經常處於較乾燥狀態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砂墊層和砂石墊層:砂墊層和砂石墊層是將基礎下面一定厚度軟弱土層挖除,然後用強度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並經分層夯實至密實,作為地基的持力層,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加速軟弱土層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等作用。
第二、夯實地基法,適用於處理高於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粘性土、砂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分層填土地基的加固處理。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粘性土、粉土、濕陷性黃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層加固。
第三、擠密樁施工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含水率較大的軟弱地基等。砂石樁:砂樁和砂石樁統稱砂石樁,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起到擠密周圍土層、增加地基承載力的作用。
第四、深層密實法,適用於加固鬆散的砂土地基。2)深層攪拌法:深層攪拌法適於加固較深、較厚的淤泥、淤泥質土、粉土和承載力不大於0.12MPa的飽和粘土和軟粘土、沼澤地帶的泥炭土等地基。
第五、預壓法,適用於處理深厚軟土和沖填土地基,多用於處理機場跑道、水工結構、道路、路堤、碼頭、岸坡等工程地基,對於泥炭等有機質沉積地基則不適用。
地基,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不屬於建築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證建築物的堅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常見有石屑墊層、砂墊層、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
在建築學中地基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層建築是否牢固地基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建築物的地基不夠好,上層建築很可能倒塌,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而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採用各種地基處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條件。
地基的剪切破壞表現在建築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使結構失穩或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使臨近地基產生隆起或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因此,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就需要採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措施。
Ⅲ 人工地基常見的做法有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密實法、換土法和加固法三類:
密實法
用密實法處理地基又可分為:
①碾壓夯實法:對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進行碾壓或夯實。此法影響深度約為200毫米,僅適於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層夯實。
②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械提起重錘,反復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達1.2米。此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砂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對大面積填土的壓實以及雜填土地基的處理。
③機械碾壓法:用平碾、羊足碾、壓路機、推土機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鬆散土層.碾壓效果取決於被壓土層的含水量和壓實機械的能量。對於雜填土地基常用
8~12噸的平碾或13~16噸的羊足碾,逐層填土,逐層碾壓。
④振動壓實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動力,以振實淺層鬆散土.振動壓實效果取決於振動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動時間等因素。用此法處理以砂土、爐渣、碎石等無粘性土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強夯法:利用重量為8~40噸的重錘從6~40米的高處自由落下,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處理方法。經過強夯的地基承載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壓縮性可降低200~1000%,影響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砂、黃土、雜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時雜訊與振動較大。
⑥堆載預壓法:在堆積荷載作用下,使飽和軟土層排水固結,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穩定性。
⑦砂井堆載預壓法(圖d):在軟土層中按一定距離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載預壓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還有擠密砂樁法和振動水沖樁法等。
換土法
當地基持力層軟弱,密集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時,可採用換土墊層的辦法處理土層。此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
加固法
用加固法處理地基可分為:
①化學加固法: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進入土層,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硅酸鹽水泥和速凝劑配製成的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加氯化鈣配製成的水玻璃漿液;以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以重鉻酸鹽木質素漿等紙漿液為主的漿液。應用較多的是水泥漿液;紙漿液雖加固效果較好,但有毒,會污染地下水。
②高壓旋噴法:利用噴射化學漿液與土粒混合攪拌處理地基.多使用水泥漿液。為防止漿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鈣等速凝劑。此法還可用於建築物地基的補強。
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滲透性較強的土層,利用一定的壓力,把漿液通過下端帶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膠結起來。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學溶液濃度、土壤滲透性和注液壓力有關。對於滲透系數每分鍾小於
10-6米的粘性土,壓力注入的硅酸鈉溶液要依靠電滲作用,才能進入土層空隙,這種方法稱為電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還可用來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於加固已建工程。
Ⅳ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原發布者:44air44
常用的人工
地基處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
換土墊層法
、
重錘
表層夯實、
強夯
、振沖、
砂樁
擠密、深層攪拌、
堆載預壓
、
化學加固
等方法。(1)換土墊層法1)灰土墊層:適用於
地下水位
較低,基槽經常處於較乾燥狀態下的一般
粘性土
地基的加固。2)砂墊層和砂石墊層:砂墊層和砂石墊層是將基礎下面一定厚度
軟弱土層
挖除,然後用強度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並經分層夯實至密實,作為地基的
持力層
,以起到提高
地基承載力
、減少沉降、加速軟弱土層排水固結、防止
凍脹
和消除
膨脹土
的脹縮等作用。(2)夯實地基法1)重錘夯實法:適用於處理高於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粘性土、砂土、
濕陷性黃土
、
雜填土
和分層填土地基的加固處理。2)
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
碎石土
、砂土、低飽和度的粘性土、
粉土
、濕陷性黃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層加固。(3)
擠密樁
施工法1)灰土擠密樁: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
天然含水量
12%~25%、厚度5~
15m
的
素填土
、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
含水率
較大的
軟弱地基
等。2)砂石樁:砂樁和砂石樁統稱砂石樁,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起到擠密周圍土層、增加地基承載力的作用。3)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處理軟弱地基的一種新方法。(4)深層密實法1)
振沖法
:振沖樁適用於加固鬆散的砂土地基。2)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適於加固較深、較厚的淤泥、
淤泥質土
、粉土和承載力不大於0.12MPa的飽和粘土和
軟粘土
、
沼澤地帶
的
泥炭土
等地基。(5)預
Ⅳ 人工地基的加固處理方法有哪些
人工地基的加固處理方法有換填地基,強夯地基,水泥攪拌樁地基,高壓注漿地基等。不同的土力學性質有不同的地基加固方法。
Ⅵ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錨桿靜壓預制樁加固技術;高壓旋噴樁加固技術;化學灌漿加固技術;深層攪拌樁復合地基加固技術;包柱式新舊基礎連接技術;植筋式新舊基礎邊接技術等。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適用於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於防滲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層沉降等。
2、樹根樁法
樹根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築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築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鑽孔機具設備的選用:鑽孔機具設備因根據基礎類型、地質條件及場地條件合理選用,對軟粘土可採用清水護壁,對粉砂必須採用泥漿護壁。
3、錨桿靜壓樁法
錨桿靜壓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對於經復核承載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礎,可採用增大基礎底面面積方法提高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土體應力,達到加固基礎的目的。
5、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當現場含有較多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其它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的具體條件來判斷其適用程度,對地下水流過大及已經涌水的工程,應謹慎使用。
部分細小的土料隨著漿液冒出水面,其餘土粒在噴射流的沖擊力,離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與漿液攪拌混合,並按一定的漿土比例有規律地重新排列。漿液凝固後,便在土中形成一個固結體與樁間土一起構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的變形,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Ⅶ 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所謂密實罰處理,有可以分為碾壓夯實法、重錘夯實法、機械碾壓法、震動壓實法、強夯法、堆載預壓法以及砂井堆載預壓法。
如果遇到地基持力層軟弱,密實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是,換土法就可以很好的處理土層。此辦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土層玩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
加固法處理地基一般可以分為化學加固法、高壓旋噴法、硅化加固法等常用處理方法。
合理的運用地基處理辦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地基的堅實程度,以便與能夠承載更多的力,達到地面建築物對地基的荷載要求。
Ⅷ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人工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密實法、換土法和加固法三類:
密實法
用密實法處理地基又可分為:①碾壓夯實法:對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進行碾壓或夯實。此法影響深度約為200毫米,僅適於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層夯實。②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械提起重錘,反復夯打(圖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達1.2米。此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砂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對大面積填土的壓實以及雜填土地基的處理。③機械碾壓法:用平碾、羊足碾、壓路機、推土機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鬆散土層(圖b)。碾壓效果取決於被壓土層的含水量和壓實機械的能量。對於雜填土地基常用 8~12噸的平碾或13~16噸的羊足碾,逐層填土,逐層碾壓。④振動壓實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動力,以振實淺層鬆散土(圖c)。振動壓實效果取決於振動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動時間等因素。用此法處理以砂土、爐渣、碎石等無粘性土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強夯法:利用重量為8~40噸的重錘從6~40米的高處自由落下,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處理方法。經過強夯的地基承載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壓縮性可降低200~1000%,影響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砂、黃土、雜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時雜訊與振動較大。⑥堆載預壓法:在堆積荷載作用下,使飽和軟土層排水固結,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穩定性。⑦砂井堆載預壓法(圖d):在軟土層中按一定距離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載預壓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還有擠密砂樁法和振動水沖樁法等。
換土法
當地基持力層軟弱,密集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時,可採用換土墊層的辦法處理土層。此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圖e)。
加固法
用加固法處理地基可分為:①化學加固法: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進入土層,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硅酸鹽水泥和速凝劑配製成的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加氯化鈣配製成的水玻璃漿液;以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以重鉻酸鹽木質素漿等紙漿液為主的漿液。應用較多的是水泥漿液;紙漿液雖加固效果較好,但有毒,會污染地下水。②高壓旋噴法:利用噴射化學漿液與土粒混合攪拌處理地基(圖f)。多使用水泥漿液。為防止漿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鈣等速凝劑。此法還可用於建築物地基的補強。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滲透性較強的土層,利用一定的壓力,把漿液通過下端帶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膠結起來。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學溶液濃度、土壤滲透性和注液壓力有關。對於滲透系數每分鍾小於 10-6米的粘性土,壓力注入的硅酸鈉溶液要依靠電滲作用,才能進入土層空隙,這種方法稱為電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還可用來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於加固已建工程。
Ⅸ 地基處理的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1、換填墊層法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樁法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4、振沖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5、水泥土攪拌法
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6、高壓噴射注漿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7、預壓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8、夯實水泥土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該法施工周期短、造價低、施工文明、造價容易控制,在北京、河北等地的舊城區危改小區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應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
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根據地區經驗或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基礎和樁頂之間需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形成復合地基。該法適用於條基、獨立基礎、箱基、筏基,可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變形。對可液化地基,可採用碎石樁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達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載力的目的。
10、石灰樁法
適用於處理飽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時,可採取減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摻合料含水量的辦法提高樁身強度。該法不適用於地下水下的砂類土。
11、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的深度為5~15m.當用來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時,宜採用土擠密樁法;當用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定性時,宜採用灰土擠密樁法;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於24%、飽和度大於65%時,不宜採用這種方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在消除土的濕陷性和減少滲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擠密樁法地基的承載力和水穩定性不及灰土擠密樁法。
12、柱錘沖擴樁法
適用於處理雜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黃土等地基,對地下水位以下的飽和松軟土層,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6m.
13、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2m/d的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對Ⅱ級濕陷性地基,應通過試驗確定鹼液法的適用性。
14、綜合比較法
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宜選取不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選。對復合地基而言,方案選擇是針對不同土性、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提高幅質、選取適宜的成樁工藝和增強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