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0 04:47:54

㈠ 烏飯樹葉、南竹葉功效

【烏飯樹葉別名】
墨飯葉、南燭葉、染菽。
【烏飯樹葉註解】
烏飯樹為杜鵑花科常綠灌木,中國南部各省區都有分布。
【烏飯樹葉化學性狀】
烏飯樹葉含有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烏飯樹葉葯性功效】
烏飯樹葉性平,味酸,具有益精氣、強筋骨、明目等功效。葯物飲食宜忌·中葯
【烏飯樹葉宜食】
神經痛、貧血衰弱、視力減退、血虛風痹、腰腳無力酸痛、頭發早白、多睡嗜睡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
【烏飯樹葉禁忌事項】
烏飯樹葉性平補虛,諸無所忌。
【烏飯樹葉文獻參考】
《本草匯言》:「益氣添髓,涼血養筋。」《本草經疏》:「發者,血之餘也,顏色者,血之華也,血熱則鬢發早白而顏枯槁。凡變白之葯,多是氣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燭氣味和平,兼能養脾。」《本草拾遺》:「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

㈡ 烏米飯怎麼燒好吃

原料:糯米500克,南燭葉50克。

製法:

1.將糯米淘洗凈備用。

2.

烏米飯

南燭葉洗凈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時,去其葉渣取汁水煮糯米,用文火煮2小時左右,待米色變黑,熟爛後可即食用。

功效:補益脾腎,止咳,安神,明目,烏發,適宜體質衰弱者食療調補。做烏米飯的植物可以有南燭(古名楊桐,又名烏飯,屬杜鵑科常綠灌木,葉草質,橢圓狀卵形,新葉鮮紅,老葉深綠;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注意這不是南天竹)、烏桕(這是喬木)、楓等。孫思邈方書曰:"南燭煎,益髭發、即容顏,兼補暖,又治一切風疾,久服輕身明目,黑發駐顏。" 楓樹的嫩葉可代茶。烏桕的根皮及葉入葯,有消腫解毒、利尿瀉下之效。

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農歷四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烏飯節。民間傳說是因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為了吃到飯,想辦法用南燭葉搗汁染米,煮成烏飯送去,餓鬼們不敢吃那烏飯。母親才終於得以飽腹,老百姓年年吃烏飯,紀念目連這位孝子。《本草新編》記載:南燭葉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葉。

㈢ 烏米 (不是黑米是烏米哦)有什麼營養價值怎麼搭配烹煮謝謝!

如果你說的烏米是我想的那種病變後的產物的話。那它的學名叫高粱絲黑穗病菌,是一種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尤其是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真菌多糖和膳食纖維等活性多糖、礦物質K、Fe、Se、VB2、VB6、VE等含量較高,常食用高粱烏米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腫瘤、預防糖尿病,冠心病,結腸癌和便秘的作用,調節血糖以及血脂能力,而且有延年益壽之功效。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
烏米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燒、烤、蒸、煮,若是弄熟了蘸點蒜醬就更絕。這是高粱烏米,還有穀子烏米和糜子烏米,尤其是糜子烏米那更好吃,直接食用就趕上蒸熟的高粱烏米了。

(是白色手指狀物,不是米的樣子,如果你家的是米的樣子,那就是黑糯米了。

㈣ 烏飯草的簡介

名稱:烏飯草
別名: 染菽、猴菽、青精草、烏飯草、墨飯草、黑飯草、烏草、飯團子、南燭草木
英文名: Sea bilberry
學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科屬: 杜鵑花科越桔屬
類別: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分布地區: 主產華東、華中、華南至西南地區,常分布在丘陵地帶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見於山坡林內或灌叢中,是酸性土(紅壤)上的指示植物。
繁殖方法: 種子等

㈤ 烏米飯的營養

補益脾腎,止咳,安神,明目,烏發,適宜體質衰弱者食療調補。

做烏米飯的植物可以有南燭(古名楊桐,又名烏飯,屬杜鵑科常綠灌木,葉草質,橢圓狀卵形,新葉鮮紅,老葉深綠;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注意這不是南天竹)、烏桕(這是喬木)、楓等。

烏米飯原為民間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一帶農村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安徽等地,人們仍保留著農歷四月吃烏米飯這一古老的習俗。

(5)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有關烏米飯的傳說:

福建、浙南的畲族也吃烏米飯,他們是在三月三吃。

畲族烏米飯的傳說不一:

其一,「三月三」為米穀生日,畲民要給米穀穿上衣服,故塗上一層顏色,祈祝豐年。

其二,三月三蟲蟻不作,畲民吃了烏飯,上山下山不怕蟲蟻。

其三,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領畲民與敵兵交戰時,敵人常來搶米飯,雷萬興命畲民用烏稔樹葉汁將米飯染黑,敵人怕中毒,不敢問津,畲民便安穩把米飯送上山。第二年三月三義軍一鼓作氣,合理突圍,大獲全勝,後來畲民為紀念勝利,在每年的三月三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家家戶戶做烏米飯,長此流程。

㈥ 烏飯草的傳說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江南一帶(蘇南、皖南、浙)人家家「吃烏飯」。據民間傳說,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目蓮救母」的孝行。在中國民間,「目蓮救母」的故事成為戲曲演出的重要題材,被稱作為「目蓮戲」。據南宋《東京夢華錄》載:北宋已有「目蓮救母」雜劇演出,其故事源出佛經《佛說盂蘭盆經》。目蓮初曾出家學道,後為佛弟子,有「神通第一」之稱。故事寫目蓮的母親因在世時貪念世報,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獄,備受折磨。目蓮遍游地獄尋母,終於重逢,同升仙界,著重宣揚因果報應的思想。
這一故事在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細節。即: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後,費盡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獄看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
目蓮為了讓挨餓的母親吃上飽飯,百思不得其法,為此,經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時為農歷四月初八),目蓮在無奈、煩躁之中,不經意地在山上隨手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無聊地咀嚼,發現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烏黑。目蓮心想,如果用這種樹葉汁浸米,燒成烏黑的米飯給母親送去,就不會遭獄卒搶吃掉。於是目蓮就將採摘的樹葉(該樹即南燭樹或稱南天燭,一名青精樹)拿回家搗碎,用葉汁浸米,蒸煮成烏飯後,再給母親送去。果然,餓鬼獄卒們不再爭搶,而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蓮也最終救母脫離餓鬼道。為了褒揚目蓮的一片孝心,民間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家家都吃烏飯,並一直流傳至今。
民間製作烏飯的南燭樹葉(俗稱「烏飯草」),主要生長在長江南部丘陵山區一帶,製作烏飯的米一般以糯米為主,摻入部分粳米,蒸煮後特別香潤可口。民間吃烏飯習俗歷史悠久,代代相傳。至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將宜興製作烏飯的方法收錄其中。《本草綱目》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發駐顏,益氣力而延年不衰。」

㈦ 烏飯有什麼營養價值

烏飯葉含有的槲皮素是一種天然的黃酮類化合物、Q-亞麻酸等,僅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和血脂,還可抗炎、抗過敏、抗葯毒、抗氧自由基、抗腫瘤。烏飯葉別名墨飯葉、南燭葉、染菽。烏飯是用烏飯樹的葉子配以畲民們自己種植的優質糯米製作的飯,烏飯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

烏飯具有降低血壓、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補益脾腎、止咳、安神、明目、烏發等作用。適宜體質衰弱者食療調補,以及神經痛、貧血衰弱、視力減退、血虛風痹、腰腳無力酸痛、頭發早白、多睡嗜睡等人群食用。

(7)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烏飯和烏飯樹生長習性介紹:

烏飯樹是江陰鄉土樹種之一,其植物學學名為南燭,杜鵑花科越桔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丘陵地帶海拔400-1400米的區域,生長於下層混交灌叢中,與杉木、香樟、鹽膚木、化香、構骨、山莓、白背葉、梔子、油茶等伴生。

在江南民間,如宜興、常州、南京、宣城、浙江個別地區等地流傳著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烏飯節用烏飯樹嫩葉搗汁浸泡大米,製作烏米飯的傳統,烏米飯烏黑亮麗,軟糯可口,具有龍眼香氣,能刺激食慾, 有健脾益腎之功。


㈧ 立夏為什麼吃烏米飯 烏米飯怎麼做

立夏到來,有一個習俗是吃烏米飯。烏米飯不僅口感清香,而且還能益精氣、強筋骨、明目烏發、健脾益腎,久服有輕身延年的功效。那麼立夏為什麼要吃烏米飯呢?
烏米飯實際上就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用一種名叫「烏飯葉」的野生灌木葉子,經過清洗搓葉、瀝汁,然後按照烏葉汁的比例稱好糯米進行浸泡,經過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變成「烏黑」糯米,然後瀝干烏葉汁,上籠蒸熟即可。
烏米飯分白砂糖和細沙包制的甜味,還有豌豆和鹹肉包制的鹹味兩種。味道鮮美,糯而不膩。民間有立夏日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蟲叮咬之說。
烏飯的做法很簡單,醫葯學家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載稱:「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南燭樹就是我們稱的「烏飯草」。把烏飯草放在石臼里搗碎,然後浸水成汁,再用糯米放在汁水中浸泡,再取其浸泡而成的烏米進行蒸煮,就是烏飯了。
簡單的做法是:去菜場買來烏樹的葉子,回家洗干凈放水裡,用雙手揉搓,汁漿就會慢慢滲出,然後就可以把糯米泡在烏樹葉的水裡,一兩個小時後,糯米浸得顏色發黑,就可以蒸煮。一般,1斤葉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起鍋後飯上還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這樣吃起來就更加美味了。

㈨ 烏米飯的作用是什麼

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緩解作用,烏飯樹」樹葉的南燭葉中含有槲皮素、花青苷、天然黑色素等微量元素,經常食用有祛痰止咳、降血壓降血脂、增強抵抗力等效果。

緣由: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採集野生植物烏飯樹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後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烏米飯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烏樹葉中幾小時後煮成的。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而且人們相信在立夏這天吃烏米飯,孫臏就會護佑人們平安如意。

歷史起源:

烏米飯原為民間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一帶農村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安徽等地,人們仍保留著農歷四月吃烏米飯這一古老的習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節吃,而更多的則是在四月初八這天吃。烏米飯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獨特的風味小吃。

農歷四月初八,布依族稱為「牛王節」,也叫「開秧門」。四月初八一過,打田栽秧就開始。開秧門這一天吃了烏米飯,打田栽秧這段時間,身強體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戶戶都要吃香噴噴的烏米飯。

(9)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傳說故事:孫臏

食用烏米飯,一般在農歷四月初八前後,即立夏這一天吃。選擇這一特定的節氣,其中還有一個的民間傳說。相傳戰國時期,兵聖孫武的後代孫臏曾和魏國大將龐涓一起進山向鬼穀子學習兵法。鬼穀子將兵法精華傳授給謙虛好學的孫臏。

龐涓妒忌賢才,設計將孫臏騙來,割去了他的臏骨(膝蓋骨),並將孫臏關在馬廄里,用飢餓法逼他交出兵書。善良的獄卒非常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

他瞞過龐涓手下人,就地取材用烏飯樹葉搗爛浸汁拌糯米,煮熟後捏成小團子,偷偷送給孫臏食用。因其形狀、顏色與馬糞差不多,龐涓始終沒有發現其中秘密。後來孫臏被人救出後報了仇。

㈩ 烏飯草的介紹

烏飯草即南燭樹樹葉。是長在山坡上的一種灌木,枝葉極象冬青。用它的葉汁和糯米一起燒著吃,色澤鮮艷,香味濃郁,拌以白糖,又甜又香又糯,更加上口,別具風味。江南地區用於製作烏飯,應故得名!

閱讀全文

與烏飯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鹵水製作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0
手工艾條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45
爛桔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21
虎背熊腰的簡單方法 瀏覽:643
有哪些方法去痘印最快 瀏覽:631
乘法口訣速記方法圖片版 瀏覽:707
玉米和仙人掌的食用方法 瀏覽:967
手機種子下載方法 瀏覽:833
北京兒童多動症治療方法 瀏覽:719
快速畫圓的封口方法 瀏覽:677
手錶鋼化膜怎麼貼方法 瀏覽:471
機械盒子連接方法 瀏覽:554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獲益的方法 瀏覽:161
廚房鋼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07
鑽石怎麼折立體方法圖解 瀏覽:308
6歲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 瀏覽:715
魅族鬧鍾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5
道教改名快速轉運的方法 瀏覽:199
內存卡不夠怎麼辦用什麼方法 瀏覽:486
用肉皮做皮凍方法視頻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