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製作簡易樂器
1、首先准備製作鼓座的物品,可以使用舊鍋、碗、花瓶或水桶,選擇一個堅固的深底容器作為鼓座,避免選用玻璃或其它易碎物品製成的容器。
2、准備製作鼓面的氣球,由於你可能在製造鼓的過程中弄破氣球,所以最好能購買多個氣球備用,選擇堅固的大氣球,以確保適合選定的鼓座。
3、接著,將選好的氣球的開口端減掉,新的開口一定要比鼓座的直徑小
4、剪好氣球後,用一手把氣球固定在鼓座一端,而另一手則把氣球拉伸到鼓座另一側,讓氣球覆蓋作為鼓座的鍋、花瓶或水桶的開口處。注意固定,以免在拉伸氣球時,氣球突然回彈。
5、將氣球綳好後,使用承重型膠帶或布基膠帶將氣球固定在鼓座周邊。到這里,氣球鼓就算完成了,你可以使用筷子作為鼓槌來進行演奏了。
(1)布鑼錘的製作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製作簡易樂器的方法:
1、選擇沙鈴容器。可以使用咖啡鋁罐、有蓋的玻璃罐或是硬紙板做的圓筒里。也可使用木質容器。每種容器都會發出不同的獨特聲音
2、選擇搖晃的東西。搖晃時能發出有趣聲音的任何小物品均可。你可收集一小撮以下幾種或所有物品:珠子,無論塑料、玻璃或木質珠子均可干豆或米、硬幣、種子
3、把搖晃的小物品放入容器里
4、用蓋子將容器蓋好。
5、用遮蔽膠帶把容器包起來。遮蔽膠帶可稍微重疊,以確保容器完全被覆蓋。
6、裝飾你的沙鈴。你可用顏料或其它裝飾物件為沙鈴增添明亮的色彩和圖案。搖晃沙鈴。讓沙鈴成為單獨的打擊樂器或與其它樂隊樂器一同使用。
B. 怎樣自製簡易打擊樂器,要方法
製作簡易打擊樂器——鼓的方法:
1、尋找鼓座。你可以使用舊鍋、碗、花瓶或水桶。選擇一個堅固的深底容器作為鼓座。避免選用玻璃或其它易碎物品製成的容器。
C. 看圖猜成語,一錘定音
1,不不知道
2,一見鍾情
3,八拜之交
4,一錘定音
5,歡呼雀躍
6,眾望所歸
7,刻舟求劍
8,人仰馬翻
9,群龍無首
10,撥雲見日
一錘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基本釋義
製造銅鑼時最後一錘決定鑼的音色。借指憑一句話作出最後決定。
出 處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一槌定音
D. 古代銅鑼是怎樣製作而成的
由於中國幅員廣闊,銅鑼在各民族都有製作和應用,古代銅鑼製作各地工藝不同,工序不同。但在整體製作工藝上,雖各有絕招,但製作工序大同小異。主要有:熔銅鑄模、打坯定形、鍛打成型、淬火整形、定音校音等多道工序。
主要工序如下:
熔銅:將銅、錫等按比例熔化,鑄成錫青銅坯(俗稱響銅坨子)。
過模:熔銅倒模,按需要規格鑄成銅鑼坯。
熱鍛粗型。冷卻後的鑼坯高溫加熱,經人工鍛打成粗型,俗稱毛坯。
一次淬火:用特製的溶液(鹽水、葯物等)將鑼坯浸泡,然後加溫至所需溫度後,再入水淬火。這時才成為真正的響銅。
煉坯定型:粗坯經過反復幾次熱鍛後,修剪成型後,鍛打工具換為木錘。經過這道鍛打工序後,基本成型了。有的再次進行淬火,叫作補充淬火。
刮、刨、削、修:進行外觀表面處理,鑼邊剪齊,鑼面錘平錘圓,再劃出鑼面環繞紋理使銅鑼變光變亮。
定音:在銅鑼的整個製作工序中,定音是技術性最強的一道,必須舉錘嫻熟,輕重有致,特別是最後一錘,用力恰當,才能定音準確,所以有「千錘萬煉,一錘定音」的說法。
校音:批量檢測,逐個定音,使本作坊銅鑼有基本一致的音色和音量。
E. 一錘來定音猜數字
一錘來定音猜數字——答案:321。
一錘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解釋】製造銅鑼時最後一錘決定鑼的音色。借指憑一句話作出最後決定。
【出處】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比喻做事乾脆,說了算數
【近義詞】一槌定音
【反義詞】猶豫不決、猶猶豫豫
【例句】王朔《我是你爸爸》:「有這五十公斤的力量無論打在哪兒別管姿勢如何都能一錘定音,敵手不昏也頃刻呆若木雞。」
F. 小號初學者怎樣才能吹出聲音來
首先應當注意身體和雙手的姿勢是否正確,因為它會影響到以後的練習和演奏。
在吹奏時,應當昂首挺胸,精神飽滿,無論是站立或是坐著,身體都應端正。
號身和人體盡可能成為直角,號口朝向正前方。練習時,可以利用頭部的俯仰來調整,使之能夠保持直角狀態。整個右手手形要自然、放鬆,動作才能靈活。要用指頭觸覺最好的部位去接觸鍵子,按鍵的三個手指力求自然彎曲。
在按鍵時必須注意到:使用多大的力度方能將鍵子按下,就應當掌握好並使用這個適當的力度。應避免使用過分的力量。因為按鍵的輕重並不影響音量的大小,所以我們對於按鍵的要求是寧輕勿重,寧快勿慢。
按鍵的指頭要始終保持和鍵子相接觸,不要翹起來離開鍵子,指頭以能感覺到鍵子的動作而隨鍵上下為最理想。這種正確的按鍵方法,能夠給以後吹奏技巧的提高帶來極大的好處,尤其是對於連續換鍵、快速連音等技巧,都能使之產生清晰、均勻、干凈、奇妙的音響效果。
拓展資料
如果是西洋銅管樂器的小號,它不象薩克斯那樣用哨片發聲,也不如簫笛那樣由音孔發聲,吹奏的時候只靠風力是發不出任何聲音的。小號吹奏的原理是,靠嘴唇的振動來作為原聲,然後通過銅管的共振來選擇振動頻率以及增強音量。
吹奏時,嘴唇不要緊壓號嘴,不要鼓腮,三個鍵不按可以吹出它的本音(中音1),氣流加強可以吹出中音5、高音1、3、5、超高音1。初學的時候先吹奏出本音,然後一步一步吹到高音3,更高的音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吹上去。它的最低音是低音5,按下兩端的兩個鍵。
三個鍵從靠近自己的一個鍵算起,分別稱為1、2、3鍵。小號本調音階的指法是:
不按鍵:吹奏中音1、5、高音1、3、5;
按1鍵:吹奏中音4、高音2、4;
按1、2兩鍵或單獨按3鍵:吹奏低音6、中音3、6、高音6;
按1、3兩鍵:吹奏低音5、中音2;
按2鍵:吹奏低音7、中音7。
G. 什麼是春鑼
文化遺產名稱:萍鄉春鑼 所屬地區: 江西 · 萍鄉
遺產編號:Ⅴ-4
遺產類別:曲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萍鄉市
遺產級別: 市 概述萍鄉春鑼是流傳在萍鄉一帶的由「報春」演變來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每逢春節之後,報春人身背鑼鼓,挨家挨戶去告訴人們當年的家事季節,提醒人們注意及時播種、耕田。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普及,春鑼演唱的內容開始改變,成為向人們恭賀新年、傳吉報喜,並逐步發展到說人物、揚善貶惡的一種藝術形式.
春鑼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紅綢系一面直徑為15公分的小鼓,鼓邊掛一面小鑼,左手持鼓簽,右手持鑼槌。在演唱之前或間歇之中,演唱者揮動鼓簽、鑼槌,敲打出|倉冬冬倉|倉冬冬倉|倉冬冬倉冬冬倉冬冬倉的鑼鼓節奏,然後左手用鼓簽擊鼓沿為板,開始演唱。
春鑼用萍鄉方言演唱,它的基本唱法是七字句,有時為了增加節奏的變化,它也採取戲曲中的垛板滾唱,這些音調與萍鄉方言結合很緊,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起源 萍鄉春鑼的起源,目前還沒有發現歷史文獻中的確切記載,從南唐後主李煜書寫桃符以志迎春,到明大祖朱元璋倡導百姓貼春聯以慶迎新春。雖然涉及到迎春接福的主旨,但是不是與萍鄉春鑼有緣則無法斷定。根據萍鄉春鑼傳統唱本中的敘述和民間傳說,萍鄉春鑼起源有三種說法,一是「報春」說。二是「迎春接福」說。三是「周吳」二姓說。 形式 萍鄉春鑼表演隊參加第十四屆群星獎賽它以明快的節奏、詼諧的語言和簡便靈活的演唱形式而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演唱者身披一黃色綢或布袋,將一面直徑約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邊掛一同樣大小的小銅鑼,左手持鼓簽,右手持鑼槌,敲打出「咚咚咚嗆|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咚咚嗆」的節奏,作為曲首的過門和段落之間的間奏音樂。 [4]傳統春鑼演唱的最大特徵是「見贊」;三皇五帝、文武百官、九流三教、平民百姓、男女老少,見人贊人;煙茶酒果、綢緞絲棉、竹禾葯材、桌椅搖籃,見物贊物;起屋造船、修橋補路、蒸酒熬糖、紡紗織布,見事贊事。一個才藝高超的老藝人,往往記下了數以百計的小段子,對人對物對事都能應對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