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天然產物純化方法

常用天然產物純化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9 03:21:11

① 天然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①溶劑提取法:利用溶劑把天然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來,而對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②水蒸氣蒸餾法:利用某些化學成分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性質.
③升華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華的性質.

② 多糖的純化方法與哪些

ctab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是一種陽離子去污劑,具有從低離子強度的溶液中沉澱核酸和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這種條件下,蛋白質和中性多聚糖仍留在溶液里,在高離子強度的溶液里,ctab與蛋白質和大多數酸性多聚糖以外的多聚糖形成復合物,只是不能沉澱核酸。因此,ctab可以用於從大量產生粘多糖的有機體如植物以及某些革蘭氏陰性菌(包括e.coli的某些株)中制備純化dna
去垢劑(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即具有親水基又具有疏水基的物質,一般具有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可分陰離子、陽離子和中性去垢劑等多種類型,中性去垢劑在蛋白提取鍾應用的較多。
a.中性去垢劑
又稱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對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影響較少,宜於蛋白質或酶提取之用。一般市售中性去垢劑有聚乙二醇類,如peg200;多元醇類表面活性劑,如山梨醇、司盤類和吐溫類;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如苄澤類、平平加類;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如igepal
co、乳化劑op、triton、pluronic(用作消泡劑、潤濕劑、增溶劑)、泡敵。中性去垢劑作用後可通過sephadex
lh-50柱除去;也可直接上deae-sephadex柱層析分離目的蛋白,不必先除去去垢劑。
b.陰離子去垢劑
常見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鈉和十二烷基璜酸鈉。前者可促進核蛋白的溶解,將核酸釋放出來,並對核酸酶有一定抑製作用,常用於核酸的提取。
c.陽離子去垢劑
如潔爾滅、新潔爾滅、ctab、cpc、zeph、克菌定、消毒凈(tmpb)、杜滅芬等,消毒滅菌類居多。
d.天然表面活性劑
又稱為生物表面活性劑,包括種類較為廣泛,如各種樹膠(阿拉伯膠、杏膠、桃膠、果膠)、明膠、皂甙、卵磷脂、豆磷脂、瓊脂、海藻酸鈉、酪蛋白、膽甾醇、膽酸類、多糖類(如環糊精)等。
e.兩性表面活性劑
在鹼性水溶液中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起泡性好,去污力也強;在酸性溶液中則呈現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特徵,其殺菌性很強。
蛋白質變性劑的作用是破壞蛋白質的次級鍵,如氫鍵、鹽鍵和疏水力,引起天然構象的解體;它們並不破壞共價鍵,如肽鍵和二硫鍵,故不涉及一級結構的改變。變性劑有溶解型和沉澱型兩類,sds、尿素和胍鹽是有效的溶解型變性劑,而三氯乙酸、甲醇、和氯仿/異戊醇是有效的沉澱變性劑。一般而言,變性劑應用時常大大過量,破壞氫鍵的變性劑用量至少兩倍於氨基酸的克分子數,如1克蛋白質可可結合1.4g。
sds溶於水可達25%,對溫度敏感,w/v貯存液最為方便。需要注意的是sds的鉀鹽是不溶性的,所以sds溶液中要避免混入鉀鹽。
尿素極易溶於水,可達10mol/l,在8mol/l以上要注意溫度以防止沉澱。尿素在水中緩慢分解形成氨及高度活性的氰酸離子,故要防止高溫。
三氯乙酸與過氯酸(tca,pca)都是極好的沉澱劑,能沉澱蛋白質和核酸,前者應用更為廣泛。

③ 天然產物常用的提取方法

l 浸漬法

根據溶劑的溫度可分為熱浸、溫浸和冷浸等數種。此法比較簡單,可將葯粉裝入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當的溶劑(多用水或稀醇),以能浸透葯材稍有過量為度,時常振搖或攪拌,放置一日以上過濾,葯渣另加新溶劑。如此再提2~3次。第2、3次浸漬時間可縮短。合並提取液,濃縮後可得提取物。本法不需加熱(必要時溫熱),適用於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以及含多量澱粉、樹膠、果膠、粘液質的天然葯物的提取。但本法提取時間長,效率不高,特別用水浸漬時,水提取液易發霉變質,必要時應加適量的甲苯等防腐劑。

l 滲漉法

將中葯粗粉裝入滲漉筒中,用適當的溶劑潤濕膨脹24h~48h,然後不斷地添加新溶劑。使其自上而下滲透過葯材,自滲漉筒的下口收集提取液。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提取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宜成滴不宜成線),在滲漉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漉液顏色極淺或滲漉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漉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本法溶劑消耗量大,費時長,操作仍嫌麻煩。

l 煎煮法

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提取方法。操作時將中葯粗粉放在適當的容器中(如砂鍋、金屬夾層鍋等,應避免鐵器),加水浸過葯面,充分浸泡後,直火或蒸氣加熱煮,一般煮2~3次,每次0.5h~1h,煎煮次數及時間可按投葯量及葯材質地適當增減。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此法簡便,葯材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煎出液中雜質較多,且容易發生霉變,含揮發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的中葯不宜用此法。

l 迴流提取法

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時,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一般小量操作時,可將葯材粗粉裝入大小適宜的燒瓶中(葯材的量為燒瓶容量的1/3~1/2),加溶劑使其浸過葯面1cm~2cm高,燒瓶上接一冷凝器,實驗室多採用水浴加熱,沸騰後溶劑蒸汽經冷凝器冷凝又流回燒瓶中。如此迴流1小時,濾出提取液,加入新溶劑重新迴流1h~2h。如此再反復兩次,合並提取液,蒸餾回收溶劑得濃縮提取物。大量生產亦可採用類似的裝置。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滲法高,但受熱易破壞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劑消耗量大,操作麻煩。由於操作的局限性,大量生產中較少被採用。

l 連續提取法

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天然葯物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6h~8h)才能提取完全。由於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④ 對於天然產物的測定我們用哪種方法鑒定比較有用

重結晶法純化天然產物的操作
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劑中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們相互分離。(相似相溶原理)。一般重結晶只適用於純化雜質含量在5%以下的固體有機物。如果溶液中有有色雜質,可以使用活性炭脫色。加入活性炭(約為0.5g-1.0g)後繼續加熱5-10分鍾。

⑤ 花青素的純化方法

原花青素(簡稱PC)是植物界中廣泛存在的一大類多酚類化合物。植物化學家通常將從植物中 分離得到的一切無色的,在無機酸存在和加熱處理下能產生紅色的花青素(cyanidin)的一類多酚化 合物統稱為原花青素。從20世紀60年代初至今,原花青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一系列化學反應已 被初步揭示,這類天然產物在醫葯、食品、日用化 學品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闊。全世界對原花青素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其中對原花青素提取、分離、純 化方法的研究是一大重點,現將原花青素提取、分 離、純化方法綜述如下。

1 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植物材料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與材料的狀況和 提取條件密切相關。植物材料的貯存、乾燥、粉碎 度,提取溶劑、溫度等都可能導致原花青素化學結 構的變化和提取率的改變,從而改變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

當測定原材料中的原花青素含量時,貯存時間 越長,可能會導致測定結果降低。同時樣品中的水 分含量也會導致測定結果降低。而且乾燥條件的不 同也會導致提取率的變化,最好是採用冷凍乾燥, 避免高溫。

樣品提取前一般要經過粉碎,通常較細的粉末 有利於提取,但過細時提取率反而會降低。

提取劑的選擇也是影響提取率的關鍵因素。因 為原花青素在植物體內通常與蛋白質、多糖等以氫 鍵和疏水鍵形式形成穩定的分子復合物,原花青素 分子間也是如此。因此原花青素的提取劑,不僅要 求對其有很好的溶解性,而且還必須有氫鍵斷裂作 用。因此有機溶劑和水的復合體系(有機溶劑占總 體積的50%~70%)最適合提取。有機溶劑的提 取能力順序為丙醇<乙醇<甲醇<丙酮<四氫呋喃,其中應用較多的是丙酮一水體系和甲醇一水體 系。

當植物樣品中鐵等金屬離子含量較大時,原花 青素在中性條件下與金屬離子發生絡合沉澱,沉積 在纖維中不利於提取。此時也必須採用酸化溶劑, 一方面斷裂原花青素與蛋白質、多糖及本身離子間 的氫鍵和疏水鍵,另一方面斷裂原花青素一金屬離 子絡合鍵,提高提取率。

1.1 傳統有機溶劑提取

Ayroles等在1991年發明酮類化合物水溶液作 提取劑提取銀杏葉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採用酮類化合物的水溶液作提取劑,提取液過濾後,用鹼調 節濾液pH值至9左右,使原花青素沉澱,再用酸 調節濾液至pH值為2左右,在(NH4) SO 存在條件下用c ~c 酮類萃取濾液中的原花青素,除去酮類 化合物,乾燥。

Romanczyk等發明從可可中提取原花青素時, 對脫脂可可豆用質量分數70%MeOH/去離子水提 取後,再用質量分數70%丙酮/去離子水溶劑提取 2次,真空濃縮,除去有機溶劑後,再溶於水中, 用CHC1,提取,其水相用乙酸乙酯提取後,真空濃 縮除去乙酸乙酯,水相冷凍乾燥,得到原花青素。

1.2 綠色溶劑—— 水提取技術

由於丙酮等有機溶劑可能帶來環境污染和產品 的有毒有機物殘留,人們在大力發展對環境友好的綠色提取技術。1998年Duncan和Gilmour發明一 種從植物材料(樹皮、樹葉、葡萄籽、皮、大豆、綠茶)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將材料粉碎(≤15 mm),常壓、60℃~100℃或高壓100℃~125℃條 件下採用脫氧熱水提取(1 min~20 h),過濾採用超濾 或反滲透或兩者連用,濃縮濾液,真空噴霧或冷凍 乾燥,此法主要是提取分子量≤5 000 D的水溶性原花青素,得率為0.5%~10.0%之間,通常為6.5% 一9.6% (隨取樣部位的差異而定),分離得到原花 青素B 、B,、B 和c 。獲得的產物對AAPH引發 的亞油酸的氧化有明顯抑製作用,1肛g/mL能達 到70%~79%的抑制率。毒理學檢測表明:對於按人體重劑量給葯組和100倍人體重量的劑量給葯組 24 h內無毒害和副作用產生,慢性毒理學(5個月) 實驗也無明顯毒、副作用。

1999年Karim等人發明了在加壓條件下,採用 脫氧去離子水提取植物材料中的原花青素。將提取 液超濾後,採用疏水性微孔聚合物樹脂作填料的柱 色譜方法,選用極性洗脫液(乙醇+水)洗脫,將 洗脫液採用反滲透方法除去乙醇,乾燥得到原花青素。

1.3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孫傳經等發明一種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加丙酮 和水組成的極性改性劑,從銀杏葉中萃取含有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方法。在萃取溫度60℃~90℃,萃取 壓力20 MPa~35 MPa下加入丙酮與水的體積比為 (50%~80%):(50%~20%)的極性改性劑,萃 取時向2 h-4 h,進行靜態、動態萃取。萃取液經傳統的樹脂濃縮和噴霧乾燥器乾燥,得到精製銀杏葉 提取物。產品含銀杏黃酮甙>35 g/100 g,萜內酯> 8 g/100 g,原花青素<7 g/100 g,酚酸<5 mg/kg。該法的優點是流程短,能萃取最強的天然抗氧化劑原花青素。2000年孫傳經等又發明一種超臨界CO 從黑加侖籽中提取黑加侖籽油和原花青素低聚物的方法。該法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利用超臨界 CO 提取黑加侖籽油,控制萃取壓力在25 MPa一 29 MPa,溫度為60℃ ;第二步是超臨界CO2加人 丙酮與水的體積比為70:30的改性劑,CO 與改性 劑流量體積比為4:1,壓力為22 MPa~25 MPa,溫度為60℃,提取原花青素低聚物。黑加侖籽油得 率為16%,原花青素低聚物得率為4%。該法優 點是同時獲得兩種產品,流程簡單可靠,CO 和改 性劑循環利用,產品中無溶劑殘留,對環境無污 染。

1.4 微波提取技術

劉征濤等發明了一種採用頻率為2450 MHz或 915 MHz、功率為500 W~15 000 W 的微波對葡萄籽 在選用水、碳鏈長為C ~C,的醇、乙醚、丙酮、乙 酸乙酯、甲苯或其混合物的溶劑中進行處理,從葡 萄籽提取原花青素類物質的新方法。該方法較常規 化學法工藝簡便、高效、快速,成本低,廢液排放 量少。

1.5 雙水相萃取方法

自1956年瑞典倫德大學的Albertsson發現雙水 相體繫到1979年德國GBF的Kula等人將雙水相萃取分離技術應用於生物產品分離,雖然只有20多 年歷史,但由於其條件溫和,容易放大,目前已成 功地應用於蛋白質、核酸和病毒等生物產品的分離純化。近幾年來,有關雙水相萃取技術提取中草葯 有效成分的文獻開始報道,盡管數量不多,但是已 有的實例充分表明其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用雙水相萃取體系富集分離銀杏葉浸提液的研究,表現良好 的分配系數和分離效果。研究認為雙水相體系具有 分相快,使用溫度低,易於操作等待點,且所使用的PEG及鹽類對人體及環境無毒害,萃取率高,為 銀杏黃酮化合物富集分離的一種有效方法。盡管雙 水相萃取對中草葯提取研究的應用處於起步階段,這一技術的應用有望為從天然產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2 原花青素的純化、分離

2.1 液相萃取法

原花青素的純化多採用乙酸乙酯、甲苯、二氯 甲烷、醚等多級有機溶劑通過液相萃取的方法進行,這類方法因為有機溶劑用量大,對環境可能帶 來污染,同時也容易造成產品中有毒有機物殘留。

2-2 柱層析法

目前常採用的純化方法多用柱層析法進行。王 建清等對大麥中的原花青素丙酮提取液,採用 PVPP樹脂作柱層析的填料,以CH CN作流動相進 行純化。

Ricardo da silva等將葡萄用甲醇提取,提取液 回收甲醇後,通過聚醯胺柱進行初步分離,先用中 性水洗去酚酸,再用體積比30:70的乙腈/水洗脫 兒茶素,再用體積比75:25丙酮水洗脫原花青素, 進行純化。

劉睿等採用大孔樹脂對高粱中的原花青素用乙醇 的水溶液進行純化,得到產物純度大於95 g/100 g的 低聚體原花青素。

2.3 固相萃取法

從復雜體系中選擇性地萃取所需成分,固相萃 取(SPE)是其中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1999年 Lazarus等人對杏仁皮、葡萄汁和紅葡萄酒中的原花 青素採用SPE方法進行純化,條件:supelcosil Envi一18 20mL SPE柱,流動相:丙酮:水:乙酸= 70:29.5:0.5 (體積比)。Kennedy和Waterhouse 對紅葡萄酒中的原花青素採用c一18柱(Alhech), 流動相:水和甲醇。洗脫除去有機酸、糖類和其他 不溶於有機相中的化合物而將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 進行純化。

2,4 凝膠色譜法

凝膠色譜也常用於原花青素的純化。 SephadexLH一20是一種對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高度親 和性的羥丙基化葡聚糖凝膠,Sephadex LH一20凝 膠色譜目前多用於原花青素的純化和分離。但 Sephadex LH一20凝膠的物理特性決定其並不能對原花青素進行高效率分離。所以進一步的純化和分離 要採用凝膠過濾色譜或HPLC進行。

此外,Sepherdex 75HR作為平均粒度為13 m 的葡聚糖聚合物,也用於原花青素的純化、分離, 其能承受超過1.8 MPa的反壓,盡管這種材料的商業 柱通常用於蛋白質的分離,發現其分離原花青素的 能力優於Sephadex LH一20。McMurrough和Madigan 將大麥提取液濃縮後,直接採用高效凝膠過濾色譜 (Sepherdex 75HR),用甲醇洗脫,根據uV檢測, 收集洗脫物,用DMACA鑒定每個組分。Escribano— Bail 6 n et al採用Sephadex LH一20和半制備RP—HPLC對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進行純化。

Rigaud等對可可和葡萄籽的提取物,採用凝膠 滲透色譜(GPC)TSK G 2500 Hxl和TSK G3000 Hxl, 採用四氫呋喃(流速1 mL/min)洗脫進行純化。

2.5 微生物發酵法

Ariga等發明一種由活性酵母,可將用水和有 機溶劑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的澱粉發酵除去而達到 純化原花青素的目的;同時還發現純化的原花青素 中金屬離子也能較好的被除去,如果提取劑是水和 水/乙醇,能直接濃縮後發酵,若提取劑是丙酮, 則要除去丙酮後才能進行發酵。常用的酵母有:葡 萄酒酵母、酵母屬和接枝酵母屬的菌株。

2.6 高速逆流色譜法

高速逆流色譜技術由美國國家醫學院Ito Yiochiro 博士20世紀60年代首創,最初是一種制備型色譜技術,是一種不用固體載體或支撐體的液液分配色 譜,主要根據化合物在不相溶的兩相間的分配能力 進行分離,具有分離效率高,產品純度高,不存在載體對樣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備量大,溶劑消耗 少,而且操作條件簡單(室溫、Teflon惰性柱材) 的特點。目前已被廣泛用於天然葯物材料的制備和分析。

目前高速逆流色譜儀已成功開發出分析型和制 備型兩大系列。即高速逆流色譜儀既可用於天然葯 物成分的制備分離,又可定量。進樣量從幾毫克到克,進樣體積從幾毫升到幾十毫升,不但適於非極 性化合物的分離,也適用於極性化合物的分離,既 適合於天然產物功效成分的粗分,也可進一步精製、純化。

2-7 分子烙印技術

分子烙印技術(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是20世紀末出現的一種高選擇性分離技術,由於MIT模仿了生物界的鎖匙作用原理,使制備的 材料具有極高的選擇性,因而很快在許多相關領域 如手性分離和底物選擇性分離、固相萃取、化學或生物感測器、不對稱催化和模擬酶等方面得到了應 用。在普通分離方面,較之傳統方法,MIT法具有 高效、快速、專一的優點。MIT法在手性分離方面的作用更是無與倫比。據統計,現有葯物60%具 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手性中心,而對映體間的葯效 及對人體影響有很大不同,因此1992年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規定,今後含不對稱中心的葯物必須 將光學異構體分離開。相對於傳統方法的一籌莫展,MIT法就顯得非常珍貴了。P>

周力等人在2002年制備了以槲皮素為模板的 分子烙印聚合物(MIP),從沙棘粗提物中分離提取槲皮素和異鼠李素兩種黃酮,得到良好的分離效果。 謝建春等用非共價法,在極性溶劑中、以丙烯醯胺 作功能單體,以強極性化合物槲皮素為模板,制備了分子烙印聚合物(MIP)。液相色譜實驗表明,MIP 對懈皮素具有特異的親合性,將此MIP直接分離銀杏葉提取物水解液,得到主要含模板槲皮素及與槲 皮素結構相似化合物山奈酚兩種黃酮的組分。研究 證實了MIP技術用於直接分離、提取中草葯中具有特定葯效化合物的可行性。

⑥ 多糖的純化方法與哪些

多糖純化:
a、分部沉澱法:根據各種多糖在不同濃度的低級醇或丙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質,逐次按比例由小到大加入甲醇或乙醇或丙酮,收集不同濃度下析出的沉澱,經反復溶解與沉澱後,直到測得的物理常數恆定(最常用的是比旋光度測定或電泳檢查)。這種方法適合於分離各種溶解度相差較大的多糖。為了多糖的穩定,常在pH7進行,唯酸性多糖在pH7時-COOH是以-COO` 離子形式存在的,需在pH2-4進行分離,為了防止苷鍵水解,操作宜迅速。此外也可將多糖製成各種衍生物如甲醚化物、乙醯化物等,然後將多糖衍生物溶於醇中,最後加入乙醚等極性更小的溶劑進行分級沉澱分離。
b、鹽析法:在天然產物的水提液中,加入無機鹽,使其達到一定濃度或飽和,促使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沉澱析出,與其它水溶性較大的雜質分離。常做鹽析的無機鹽的有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鎂、硫酸銨等。
c、季銨鹽沉澱法:季銨鹽及其氫氧化物是一類乳化劑,可與酸性糖形成不溶性沉澱,常用於酸性多糖的分離。通常季胺鹽及其氫氧化物並不與中性多糖產生沉澱,但當溶液的PH增高或加入硼砂緩沖液使糖的酸度增高時,也會與中性多糖形成沉澱。常用的季銨鹽有十六烷基三甲胺的溴化物(CTAB)及其氫氧化物(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CTA-OH)和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m hydroride,CP-OH)。CTAB或CP-OH的濃度一般為1%-10%(W/V)的多糖溶液中,酸性多糖可從中性多糖中沉澱出來,所以控制季銨鹽的濃度也能分離各種不同的酸性多糖。值得注意的是酸性多糖混合物溶液的PH要小於9,而且不能有硼砂存在,否則中性多糖將會被沉澱出來
d、柱層析:
纖維素柱層析:纖維素柱層析對多糖的分離既有吸附色譜的性質,又具有分配色譜的性質,所用的洗脫劑是水和不同濃度乙醇的水溶液,流出柱的先後順序通常是水溶性大的先出柱,水溶性差的最後出柱,與分級沉澱法正好相反。
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層析:最常見的交換劑為DEAE-纖維素(硼酸型或鹼型),洗脫劑可用不同濃度的鹼溶液、硼砂溶液、鹽溶液等。此方法目前最為常用。它一方面可純化多糖,另一方面還適於分離各種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和粘多糖。
凝膠柱層析:凝膠柱層析可將多糖按分子大小和形狀不同分離開來,常用的凝膠有葡聚糖凝膠(sephadex G)、瓊脂糖凝膠(sepharose bio-gel A)、聚丙烯醯胺凝膠(bio-gel P)等,常用的洗脫劑是各種濃度的鹽溶液及緩沖液,但它們的離子強度最好不低於0.02。出柱的順序是大分子的先出柱,小分子的後出柱。由於糖分子與凝膠間的相互作用,洗脫液的體積與蛋白質的分離有很大的差別。在多糖分離時,通常是用孔隙小的凝膠如sephadex G-25、G-50等先脫去多糖中的無機鹽及小分子化合物,然後再用孔隙大的凝膠sephadex G-200等進行分離。凝膠柱層析法不適合於粘多糖的分離。

⑦ 天然產物的傳統提取分離提取方法有哪些

方法有:蒸餾 提純 分液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提純是指將混合物中的雜質分離出來以此提高其純度。提純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學方法,不僅在化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工生產中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混溶的液體分離開的操作方法。分液使用的儀器是分液漏斗,另外,分液還需要燒杯與鐵架台進行輔助。分液是把兩種互不混溶的液體分離開的操作方法

⑧ 如果需要從天然產物中分離純化某一種蛋白質用於其功能研究,在分離純化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功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活性了。
首先,要有一種簡便快速的測活方法,以便隨時檢測活力。
其次,全程注意防止變性失活。一般是保持低溫操作。
所用方法一般盡量採用基於不同原理的分離手段,以便適於不同階段需求,除去各種不同性質的雜質。初期多採用適於大體積樣品的方法,如沉澱法等。這樣可以快速減少體積,便於後期層析、電泳等操作。後期一般採用高解析度的方法,以除去性質相近的雜質。
方法好壞一般用活力回收和純化倍數來評價,二者有一個平衡,具體與實驗對於最終純度的要求、材料來源等都有關系。比如,樣品廉價易得,就優先考慮提純倍數;樣品珍貴,就要多考慮活力回收。

⑨ 請簡述天然葯物化學中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的方法各有哪些

常見的提取分離的方法有:
1、蒸餾:
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2、重結晶:
重結晶是將晶體溶於溶劑或熔融以後,又重新從溶液或熔體中結晶的過程。重結晶可以使不純凈的物質獲得純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鹽類彼此分離。其中它是物理化學作用的結果。
3、萃取:
萃取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
4、層析:
也叫柱色譜,是根據樣品混合物中各組分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中分配系數不同,經多次反復分配將組分分離開來。

結構鑒定的方法主要有:
1、紫外光譜:
分子內部的運動有轉動、振動和電子運動,相應狀態的能量(狀態的本徵值)是量子化的,因此分子具有轉動能級、振動能級和電子能級。通常,分子處於低能量的基態,從外界吸收能量後,能引起分子能級的躍遷。電子能級的躍遷所需能量最大,大致在1~20 eV(電子伏特)之間。
許多有機分子中的價電子躍遷,須吸收波長在200~1000 nm范圍內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見光區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譜是由於分子中價電子的躍遷而產生的,也可以稱它為電子光譜。
2、紅外光譜:
在有機物分子中,組成化學鍵或官能團的原子處於不斷振動的狀態,其振動頻率與紅外光的振動頻率相當。所以,用紅外光照射有機物分子時,分子中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可發生振動吸收,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上將處於不同位置,從而可獲得分子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的信息。
3、質譜:
質譜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質荷比(質量-電荷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試樣中各組分在離子源中發生電離,生成不同荷質比的帶電荷的離子,經加速電場的作用,形成離子束,進入質量分析器。在質量分析器中,再利用電場和磁場使發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將它們分別聚焦而得到質譜圖,從而確定其質量。
4、核磁共振:
氫原子具有磁性,如電磁波照射氫原子核,它能通過共振吸收電磁波能量,發生躍遷。用核磁共振儀可以記錄到有關信號,處在不同環境中的氫原子因產生共振時吸收電磁波的頻率不同,在圖譜上出現的位置也不同,各種氫原子的這種差異被稱為化學位移。利用化學位移,峰面積和積分值以及耦合常數等信息,進而推測其在碳骨架上的位置。
在核磁共振氫譜圖中,特徵峰的數目反映了有機分子中氫原子化學環境的種類;不同特徵峰的強度比(及特徵峰的高度比)反映了不同化學環境氫原子的數目比。

在葯物領域,重結晶、層析是比較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核磁和質譜是最常用的結構鑒定方法。

閱讀全文

與常用天然產物純化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空作業坐板使用方法 瀏覽:161
家庭黃瓜的種植方法 瀏覽:111
傾斜角檢測裝置和傾斜角檢測方法 瀏覽:519
幔簾安裝方法 瀏覽:255
下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1
電子經緯儀快速安裝方法 瀏覽:361
egg摩絲洗面奶使用方法 瀏覽:260
故障碼讀取與清除方法常用萬用表 瀏覽:751
流量共享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375
滾筒洗衣機搖晃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09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