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葉綠體色素用什麼方法可以提取與分離
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和黃色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兩大類。它們與類囊體膜上的蛋白質相結合,而成為色素蛋白復合體,這兩類色素都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提取。提取液可用色層分析的原理加以分離。因吸附劑對不同物質的吸附力不同,當用適當的溶劑推動時,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兩相(流動相和固定相)間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所以它們的移動速度不同,經過一定時間層析後,便將混合色素分離。
http://www.bio1000.com/zt/focus/354109.html
973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973項目,國家973計劃
『貳』 為什麼要用到酒精洗葉綠體
:因為葉片經過酒精加溫後葉綠體將會死亡,葉綠體就會停止分泌葉綠素.因為葉片進行了光合作用,滴碘液的時候,葉片顏色會變藍。如果不將葉片做褪色處理,那麼碘液的藍色將不那麼明顯。葉片會變成黃色.
『叄』 葉綠體分離的實驗原理是什麼在分離葉綠體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將植物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速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一個顆粒在離心場中的沉降速率取決於顆粒的大小、形狀、稠密度,也與離心力以及懸浮介質的粘度有關。在一給定的離心場中,同一時間內,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顆粒其沉降速率不同。依次增加離心力和離心時間,就能夠使非均一懸浮液中的顆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後分批沉降在離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獲得各種亞細胞組分。
然後在3000 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n,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4℃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
『肆』 分離葉綠體中常用的方法是
(1)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常用的方法是紙層析法.由於胡蘿卜素易溶於有機溶劑,因此常用有機溶劑來萃取胡蘿卜素.
(2)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常用的對培養皿進行滅菌的方法是乾熱滅菌法.
(3)微生物的鑒定常用鑒別培養基,在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
(4)純化菌種和統計某活菌的數目時,計數方法一般有稀釋塗布平板法和顯微鏡直接計數法.用稀釋塗布平板法進行微生物計數時,由於所產生的菌落可能是由兩個或多個細胞形成的,所以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偏少.
故答案為:
(1)紙層析法 萃取
(2)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乾熱滅菌法
(3)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 酚紅
(4)稀釋塗布平板法 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伍』 昆蟲腸道微生物 怎樣分離葉綠體
葉綠體的分離
【原理】
研磨葉片得到的勻漿,經過濾、離心可制備葉綠體。葉綠體的被膜比較脆弱,分離葉綠體應在等滲的緩沖溶液中,0~4℃溫度下進行。葉綠體活力會隨著離體時間延長而不斷下降,因此,分離工作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儀器與用具】
冰箱;離心機;扭力天平;顯微鏡;pH計;研缽;量筒;移液管;離心管;脫脂紗布等。分離器皿都須在0℃下預冷。
【試劑】
①分離介質
含0.33mol/L 山梨醇,50mmol/L Tris-HCl(或Tricine) pH7.6,5mmol/L MgCl2,10mmol/L NaCl,2mmol/L EDTA,2mmol/L 異抗壞血酸鈉。
配法:稱60g山梨醇、6.06g Tris、1g MgCl2·6H2O、0.6g NaCl、0.77g EDTA-Na2、0.4g異抗壞血酸鈉,溶解後用1mol/L HCl調pH至7.6,定容至1000ml。
②懸浮和測定介質Ⅰ
0.66mol/L 山梨醇,2mmol/L MgCl2, 2mmol/L MnCl2,4mmol/L EDTA,10mmol/L焦磷酸鈉,100mmol/L Tris-HCl pH7.6。
配法:稱60g山梨醇、0.2g MgCl2·6H2O、0.2g MnCl2·4H2O、0.75g EDTANa2、2.23g Na4P2O7·10H2O、6.06g Tris,溶解後用1mol/L HCl調pH至7.6,定容至500ml。
③懸浮和測定介質Ⅱ:測定介質Ⅰ稀釋1倍。
【方法】
1. 選用生長健壯,最好是連續幾個晴天下生長的菠菜葉片,洗凈後去除中脈,放入0~4℃冰箱或冰瓶中預冷。
2. 分離介質30~50ml,置於研缽中,並在冰箱中預冷至現薄冰。
3. 取冷卻的菠菜葉片10~20g,撕碎後放入研缽,用手工快速研磨0.30~1min,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也不必研磨過細,以葉片磨成小塊時即可,研磨後將勻漿用兩層新紗布過濾。
4. 將濾液裝入預冷過的二個離心管,經天平平衡後,用離心機以1000r/min離心2min。
5. 傾去上層液,沉澱即為葉綠體。隨後每管加2ml懸浮和測定介質Ⅱ,並用吸管沖散沉澱。葉綠體懸浮液合並後放冰瓶中備用。
6. 用滴管吸取少量葉綠體,加少量懸浮和測定介質Ⅱ稀釋,置顯微鏡(400~600倍)下,觀察葉綠體的形態。
上述是機械法從葉片中分離葉綠體,此外也可從原生質體中分離高活性的葉綠體,具體方法可參照《生物生產力和光合作用測定技術》(科學出版社,1986)一書。
『陸』 將葉綠體等各種細胞器從葉肉細胞中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___。葉片充分研磨後用..……提取色素,得
差速離心法,無水乙醇,層析液,擴散速率不同色素在葉片中的含量不同。
『柒』 葉綠體和線粒體分離的方法是什麼,其原理是什麼
線粒體的增殖是通過已有的線粒體的分裂,有以下幾種形式:
1、間壁分離,分裂時先由內膜向中心皺褶,將線粒體分類兩個,常見於鼠肝和植物產生組織中。
2、收縮後分離,分裂時通過線粒體中部縊縮並向兩端不斷拉長然後分裂為兩個,見於蕨類和酵母線粒體中。
3、出芽,見於酵母和蘚類植物,線粒體出現小芽,脫落後長大,發育為線粒體。
在個體發育中葉綠體由原質體發育而來,原質體存在於根和芽的分生組織中,由雙層被膜包圍,含有DNA,一些小泡和澱粉顆粒的結構,但不含片層結構,小泡是由質體雙層膜的內膜內折形成的。
1、在有光條件原質體的小泡數目增加並相互融合形成片層,多個片層平行排列成行,在某些區域增殖,形成基粒,變成綠色原質體發育成葉綠體。
2、在黑暗性長時,原質體小泡融合速度減慢,並轉變為排列成網格的小管的三維晶格結構,稱為原片層,這種質體稱為黃色體,黃色體在有光的情況下原片層彌散形成類囊體,進一步發育出基粒,變為葉綠體。
3、葉綠體能靠分裂而增殖,這各分裂是靠中部縊縮而實現的,在發育7天的幼葉的基部2-2.5cm處很容易看到幼齡葉綠體呈啞鈴形狀,從菠菜幼葉含葉綠體少,ctDNA多,老葉含葉綠體多,每個葉綠體含ctDNA少的現象也可以看出葉綠體是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的,成熟葉綠體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
『捌』 提取葉綠體色素的常用方法是
(1)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的色素,用萃取法提取胡蘿卜素,水蒸氣蒸餾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
(2)在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提取較純凈的DNA利用了DNA不溶於酒精的特點;鑒定DNA可利用二苯胺試劑.
(3)從土壤中分離出尿素分解菌,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應以尿素作為唯一的氮源,培養基中加入指示劑酚紅,培養後若變紅則鑒定其中含有所需細菌.
(4)純化菌種和統計某活菌的數目,宜採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塗布平板法.該方法統計的菌落數比活菌的數目偏低,原因是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只是一個菌落.
故答案為:
(1)紙層析法 萃取法 水蒸氣蒸餾
(2)不溶於酒精 二苯胺
(3)酚紅
(4)稀釋塗布平板法 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只是一個菌落
『玖』 葉綠體和線粒體分離的方法是什麼,其原理是什麼
可以利用差速離心法把葉綠體和線粒體分離。
原理是利用葉綠體和線粒體的質量和密度不同,通過不同轉速的離心使葉綠體和線粒體分離。
『拾』 葉綠體分離的實驗原理是什麼在分離葉綠體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將植物組織勻漿後懸浮在等滲介質中進行差速離心,是分離細胞器的常用方法。一個顆粒在離心場中的沉降速率取決於顆粒的大小、形狀、稠密度,也與離心力以及懸浮介質的粘度有關。在一給定的離心場中,同一時間內,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顆粒其沉降速率不同。依次增加離心力和離心時間,就能夠使非均一懸浮液中的顆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後分批沉降在離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獲得各種亞細胞組分。葉綠體的分離應在等滲溶液(0.35mol/L
氯化鈉或0.4mol/L
蔗糖溶液)中進行,以免滲透壓的改變使葉綠體受到損傷。將勻漿液在1000
r/min
的條件下離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組織殘渣和一些末被破碎的完整細胞。然後在3000
r/min的條件下離心5min,即可獲得沉澱的葉綠體(混有部分細胞核)。分離過程最好在0~4℃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室溫下,要迅速分離和觀察。
2.
某些物質一定短波長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進入激發態,由激發態回到基態時,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放出比照射光波長更長的光(如可見光),這種光就稱為熒光。若停止供能熒光現象立即停止。有些生物體內的物質受激發態光的照射後可以直接發出熒光,稱為自發熒光(或直接熒光),如葉綠體的火紅色熒光和木質素的黃色熒光等。這些物質本身不發光,但他它吸收熒光染料後同樣也能發出熒光,這種熒光稱為次生熒光(或間接熒光),如葉綠體吸附吖啶橙後可以發出桔紅色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