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學常用的接種技術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細菌的接種方法有很多種,如劃線法、塗布法、傾注法、斜面接種法、液體培養基接種法、螺旋接種法等,其方法和應用各有不同。
一、劃線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種分純,獲得單菌落.
由接種環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式的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並逐步分散開來,如果劃線適宜的話,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經培養後,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單菌落。
優點:可以觀察菌落特徵,對混合菌進行分離。
缺點:不能用於菌落計數。
二、塗布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先將培養基熔化後趁熱倒入無菌平板中,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0.1ml 菌液接種在已凝固的瓊脂平板上。再用無菌L 型玻璃棒將菌液在平板上塗抹均勻,將塗抹好的平板平放於桌上20~30min,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將平板倒轉,保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可以觀察菌落特徵。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吸收量較少,較麻煩,平板不幹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三、傾倒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的計數.
吸取1ml 菌液加入平板中,倒入已融化並冷卻至45~50℃的細菌培養基,輕輕轉動平板,使菌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冷疑後倒置,適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較方便。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不能觀察菌落特徵,不適用於嚴格好氧菌和熱敏感菌。
四、斜面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動力.
用接種環或接種針伸入菌種管內,挑取用來移種的菌落。伸入斜面培養管內,先從斜面底部到頂端拖一條接種線,再自下而上蜿蜒劃線,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劃線。接種完成之後,用火焰滅菌培養管口,並塞上棉塞,置於37℃培養。
五、液體培養基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液比濁實驗
用滅菌接種環挑取菌落或標本,在試管內壁與液面交界處輕輕研磨,使細菌均勻得散落在液體培養基中。
六、螺旋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可以在無任何全部或中間稀釋的情況下快速細菌接種。對數減少的樣品容量以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形式被自動分注在旋轉式培養基表面。培養基上每一點的容量可以被知曉和校準。菌液的濃度可以通過培養皿上一定區域的菌落數量除以同區域樣品分注量來計算。
優點:螺旋接種法菌液無需稀釋(其他接種方法均需經過梯度稀釋才能計菌落數),自動化接種,效率高,可節省3/4 的耗材和時間。
缺點:產品成本高,適用於樣品量比較大的實驗。
❷ 常用於細菌和酵母菌接種的工具為
應該是接種針或接種環。
接種針和接種環是細菌培養時常用的接種工具,廣泛應用在微生物檢測、細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等眾多學科領域。通常是用鋼絲,鉑金絲或者鎳鉻合金絲製成的。
接種針和接種環均可用於繳生物培養時的劃線法、點植法、穿刺法、浸洗法,及以上方法的組合、衍生方法等微生物接種操作。
接種針和接種環
❸ 微生物接種方法有哪幾種
接種常見方法有:平板劃線接種法、斜面接種法、傾注培養法、穿刺接種法、液體接種法。
一、平板劃線分離法
平板劃線分離法:是指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通過分區劃線稀釋而得到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經培養後生長繁殖成單菌落,通常把這種單菌落當作待分離微生物的純種。
二、斜面接種法
該法主要用於單個菌落的純培養、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特性。
三、穿刺接種法
穿刺培養,是指將帶有欲培養微生物的接種針深插至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0.2%〜1.0%)中接種,並進行微生物固體深層培養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的培養。
四、液體接種法
液體培養,是指將微生物直接接種於液體培養基中,並不斷振盪或攪拌,使微生物均勻地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一種培養方法。液體培養適用於好氧微生物和植物組織培養,以迅速得到大量繁殖體為目的。
五、塗布接種法
微生物學實驗中的一種操作方法。由於將含菌材料現加到還較燙的培養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熱敏感菌的死亡,而且採用稀釋倒平台法也會使一些嚴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瓊脂中間缺乏氧氣而影響其生長,因此在微生物學研究中更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塗布平板法。
(3)接種棒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接種注意事項
1、每次接種時間最長不得連續超過2小時。
2、操作時,接種工具尖端和種塊不能接觸到管口和外部其它物體。工具尖端碰到外面物體要重換工具,種塊碰到外面物體則作廢。
3、一般用種量:每支試管母種可擴繁一級種100支左右;擴接原種6~8瓶。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接種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平板劃線分離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塗布平板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穿刺培養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斜面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液體接種
❹ 適合秋冬季接種的平菇類型,附種植方法
1、廣溫偏低型平菇:這種類型的平菇適宜出菇的的溫度較廣,一種是純白色平菇,在溫度2-30°C范圍內都能正常出菇,最適宜的出菇范圍是8-25°C。另一種是灰色的平菇,在2-32°C的范圍內比較適宜出菇。2、廣溫偏高型平菇品種類型:這種平菇的外觀有些呈現灰黑色有些呈灰白色,灰黑色平菇出菇的溫度范圍在6-33°C,灰白色平菇出菇溫度在4-34°C,這兩種顏色的平菇最適宜的出菇溫度在10-29°C。❺ 食用菌接種時,接種棒要在酒精燈上來回灼燒滅菌,可是這樣接種棒也會變燙,對菌絲完全沒影響么
如果接種工具太燙的話,就會燙傷菌絲。灼燒滅菌以後可以稍作冷卻。也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冷卻。然後再接種就沒事了。
❻ 蘑菇菌棒怎麼用
菌棒是接種的手段之一,不同蘑菇的菌棒使用方法不一樣,以下為蘑菇菌棒的使用方法:
1、配料
將雜木屑等硬質材料進行預濕,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注意事項:
經過接種的菌棒,在高溫季節來臨前,應選擇通風散熱條件好的場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在高溫期間,嚴禁翻動菌棒,以防香菇菌棒受振動而增加菌絲呼吸作用而使堆溫上升,引起"燒菌"。
❼ 連續劃線法操作步驟
連續劃線法步驟:從平板邊緣一點開始,連續作波浪式劃線直到平板的另一端為止,當中不需灼燒接種環上的菌。接種環於酒精燈外焰燒至紅透,接種棒也要充分灼燒,最後再集中燒接種環至紅。
1、輕輕搖勻待接種試管,左手手心托待接種試管底側部,右手執接種環,右手小指拔下試管塞,於酒精燈附近將接種環伸進試管,稍候,再插入待接接種液中,蘸一下,取滿一環,抽出、燒塞、蓋蓋、放回試管架。
或將接種環通過稍打開皿蓋的縫隙伸入平板,在平板邊緣空白處接觸一下使接種環冷卻,然後以無菌操作接種環直接取平板上待分離純化的菌落。
2、靠近酒精燈處打開平皿蓋約30°,右手將環伸進平皿,將菌種點種在平板邊緣一處,輕輕塗布於瓊脂培養基邊緣,抽出接種環,蓋上平皿蓋,然後將接種環上多餘的培養液在火焰中灼燒,打開平皿蓋約30°伸入接種環。
3、待接種環冷卻後,再與接種液處輕輕接觸,開始在平板表面輕巧滑動劃線,接種環不要嵌入培養基內劃破培養基,線條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積,注意勿使前後兩條線重疊,劃線完畢,關上皿蓋。灼燒接種環,待冷卻後放置接種架上。
培養皿倒置於適溫的恆溫箱內培養(以免培養過程皿蓋冷凝水滴下,沖散已分離的菌落)。培養後在劃線平板上觀察沿劃線處長出的菌落形態,鏡檢後再接種斜面。
劃線分離主要有分區劃線法和連續劃線法兩種。
分區劃線法分離時平板分四個區,故又稱四分區劃線法。劃線時每次將平板轉動60~70°劃線,每換一次角度,應將接種環上的菌燒死後,再通過上次劃線處劃線。
其中第4區是單菌落的主要分布區,故其劃線面積應最大。為防止第4區內劃線與1、2、3區線條相接觸,應使4區線條與1區線條相平行,這樣區與區間線條夾角最好保持120°左右。
1、先將接種環沾取少量菌在平板1區劃3~5條平行線,取出接種環,左手關上皿蓋,將平板轉動60~70°,右手把接種環上多餘菌體燒死,將燒紅的接種環在平板邊緣冷卻,再按以上方法以1區劃線的菌體為菌源,由1區向2區作第2次平行劃線。
2、第2次劃線完畢,同時再把平皿轉動約60~70°,同樣依次在3、4區劃線。劃線完畢,灼燒接種環,關上皿蓋,同上法培養,在劃線區觀察單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