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煮土伏苓水有去濕效果嗎
單煮土伏苓水有去濕效果。
土伏苓 ,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後乾燥、入葯;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葯。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炮製: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乾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食用方法
一、土伏苓煲豬踭湯
材料:豬踭460克、土伏苓40克、生地20克、赤小豆80克。
做法:豬踭出水過冷河;把適量之水煲滾,放下豬踭、土伏苓、生地、赤小豆煲滾,慢火煲三至四小時,下鹽調味。
二、土伏苓袪濕湯
材料:土伏苓(一斤),粉葛(一斤),赤小豆(二兩),扁豆(二兩),果皮(1個),水(15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三、冬瓜土伏苓袪濕湯
材料:冬瓜3斤,康仁堂土伏苓袪濕湯料半包,赤小豆少許,扁豆少許,薏米少許
做法:冬瓜去籽切塊;土伏苓湯料、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凈。將所有原料放入電砂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煲2小時即可。
四、土茯苓綠豆老鴨湯
材料:老鴨1個,新鮮土伏苓100克,綠豆100克,醋,鹽
做法:鴨子先用水加少許醋略浸泡一下。浸好後洗凈,放進瓦罐,還有裝土伏苓的袋子加大半鍋水燒開。撇去浮沫, 放入綠豆,再大火開後轉小火,期間不斷撈掉浮上來的綠豆空殼,然後煲三個多小時後落鹽即可飲用。
土伏苓薏米瘦肉湯
材料:土伏苓30克,薏米3030克,瘦肉250克,姜1片,鹽適量
做法:瘦肉洗凈後切塊焯水。土伏苓及薏米洗凈。將土伏苓、薏米、瘦肉、薑片放入電砂煲中,加入清水1升煲2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土伏苓三豆袪濕湯
材料:土伏苓25克,扁豆25克,赤小豆25克,袪濕豆25克,豬肉1斤,姜1片,鹽適量
做法:豬肉洗凈後切塊焯水;扁豆、赤小豆、袪濕豆洗凈用清水浸2小時;土伏苓洗凈。將土伏苓、扁豆、赤小豆、袪濕豆、豬肉、薑片放入電砂煲中,加入1升清水煲2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貳』 土伏芩和薏米赤小豆一起可以煲湯嗎
可以。
紅豆薏米和茯苓都是健脾利濕的中葯材,一起食用有良好的祛濕功效,可以用於人類身體浮腫和小便不利等多種疾病的治療與預防,食用時可以放在一起用清水洗凈,再加入清水一起煮水喝。
紅豆薏米和茯苓中大量的卵磷脂、蛋白酶以及多種萜類物質,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的神經系統,能讓用戶放鬆,調節情緒,也能治療失眠多夢,平時經常食用還能起到鎮靜安神的良好功效。
(2)紅色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能和大米同煮。在煮紅豆薏米粥的時候,注意不要加入大米一起煮,盡管在大家的印象中,粥必須加米才行,但是這樣一來,會導致紅豆和薏米的功效消失,不具有祛濕的功效。
2、孕婦禁吃:懷孕中的孕婦,如果沒有感覺濕氣很重的情況下,都最好不要食用薏米,因為薏米還是帶有寒涼性質的,但紅豆就可以吃,用大棗、百合、枸杞等食材將薏米代替掉,煮成粥同樣也可以祛濕,甚至還帶有其他功效的。
3、消化能力差的人少吃:薏仁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對於消化吸收能力較弱的人盡量少吃或不吃。
『叄』 茯苓生吃可以嗎
茯苓是一種菌類植物,一般需要煎服,最好不要生吃,可以在熬湯時使用,還可以泡茶。裡面白色或粉紅色。茯苓還可以,作為一種中醫用葯並且有利尿、鎮靜的作用,還可以用來治療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煲粥或者是泡水,不能生吃。茯苓一般是不能生吃的,最好煎著吃,而且茯苓有毒成份是非常少的,茯苓一般可以做成茯苓粉,這樣就可以食用的,而且還具有美容的功效。茯苓還可以用來泡水喝,也可以作為中葯的一種,幫助治療疾病,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菌類植物。首先的話最好能夠吃熟的,而且市面上一般賣的茯苓都是熟的。茯苓是對人身體比較有益的一種中葯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癌症,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茯苓的主要作用就是利水消腫,健脾止瀉,養心安神,增強機體免疫力,可以組成茯苓粥喝。可以生吃,茯苓有毒成份非常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一般市面上出賣的茯苓粉大部份都是熟的.所以臨床上生吃茯苓的患者也是非常少的。因為茯苓生吃的話是非常難吃的。茯苓一種菌類植物,中葯入葯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主要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脾虛泄瀉,痰飲咳嗽,心悸,失眠等症.具體用法用量需要在醫師指導下。
『肆』 土茯苓泡水是什麼味道、口感
1、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是什麼?
茯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土茯苓:【功能與主治】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2、 土茯苓長什麼樣的
土茯苓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長1-4mm。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接,粗2-5cm。葉互生;葉柄長5-15(-20)mm,約佔全長的3/5-1/4,具狹鞘,常有纖細的卷須2條,脫落點位於近頂端;葉片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至狹卵狀披針形,長6-12(-15)cm,寬1-4(-7)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鈍,下面通常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通常具10餘朵花;雄花序總花梗長2-5mm,通常明顯短於葉柄,極少與葉柄近等長,在總花梗與葉柄之間有1芽;花序托膨大,連同多數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蓮座狀,寬2-5mm,花綠白色,六棱狀球形,直徑約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圓形,寬約2mm,兜狀,背面中央具縱槽,內花被片近圓形,寬約1mm,邊緣有不規則的齒;雄花靠合,與內花被片近等長,花絲極短;雌花序的總梗長約1cm,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但內花被片邊緣無齒,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8mm,熟時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它味甘淡,平,歸肝、胃、脾經。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等功能,主要用於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療瘡、癰腫、瘰癧。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
特別提示:此葯肝腎陰虧者慎服。
3、土茯苓是什麼?
《中國葯典》:土茯苓
圖片
拼音Tǔ Fú Línɡ
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莖。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乾燥;或趁鮮切成薄片,乾燥。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扁或呈不規則條塊,有結節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的外皮現不規則裂紋,並有殘留的鱗葉。質堅硬。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及多數小亮點;質略韌,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後有黏滑感。無臭,味微甘、澀。
鑒別本品粉末淡棕色。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8~48μm,臍點裂縫狀、星狀、三叉狀或點狀,大粒可見層紋;復粒由2 ~4 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40~144μm,直徑約5μm。石細胞類橢圓形、類方形或三角形,直徑25~128μm,孔溝細密;另有深棕色石細胞,長條形,直徑約50μm,壁三面極厚,一面菲薄。纖維成束或散在,直徑22~67μm。具緣紋孔導管及管胞多見,具緣紋孔大多延長成梯狀。
炮製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浸泡,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60g。
4、土茯苓泡水是什麼味道、口感?
土茯苓是清熱解毒葯,茯苓是利水滲濕葯,因為茯苓是甘淡的,所以土茯苓,習慣上也認為甘淡,其實這是它的真實滋味,它沒有什麼味道,那麼味苦,主要是說明它的性能,其實口嘗的時候,土茯苓是沒有什麼味道的,是真正一個甘淡的味。
5、土茯苓的葉子是什麼樣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Roxb.
菝葜科 Smilacaceae 菝葜屬
別名:光葉菝葜 土茯苓 白茯苓 白余糧 萆薢藤 草禹余糧 刺豬苓 飯團根 狗郎頭 狗朗頭 狗佬薯 光菝葜 紅萆薢 紅土苓 鱟殼藤 花萆藤 花萆薢 花藤 尖尾葉 金剛豆藤 金剛藤 進山虎 久老薯 藍果土茯芩 冷飯頭 冷飯團 冷飯陀 龍須菜 馬甲簕 毛尾薯 綿鼻子藤 千斤力 山歸來 山奇良 山奇量 山尾薯 山遺糧 山遺量 山豬糞 十八陀 土萆薢 土茯芩 土苓 仙人換 仙遺糧 硬飯頭 禹余糧 菝葜 草禹餘糧 光滑菝葜 光葉葜菝 九牛力 冷飯藤 千尾根 山地栗 土伏茯 土伏苓 。
.
6、土茯苓和茯苓一樣的嗎
土茯苓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乾燥根莖。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拘攣疼痛、瘰癧、瘡瘍。
茯苓
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中醫入葯,有利尿、鎮靜作用
7、土茯苓的作用和禁忌
建議:你好:土茯苓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它與金銀花,萆薢,黃芪相配能發揮它的最大作用!
8、土茯苓可以煮水喝嗎?什麼作用?
土茯苓作用:利濕、祛風、解毒。治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瘰癧(老鼠瘡),梅毒,濕瘡,癰腫,筋骨攣痛,解汞中毒。煎服15-30克。
9、土茯苓和馬甲頭的區別
馬甲頭為客家話叫法,學名叫菝葜也稱金剛藤,金剛根、百合科菝葜屬,多年生藤本落葉攀附植物。馬甲頭的莖叫金剛根多用於釀酒和做葯。
土茯叫土茯苓,客家地區多叫為硬飯頭,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植物,多生於山坡或林下深地下,入葯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洗凈後曬乾燥用於煲湯祛濕熱,解毒涼血。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葯。
『伍』 新鮮的生土伏苓可以直接煮水喝嗎
新鮮的生土伏苓可以直接煮水喝。
土茯苓本身已經有祛濕毒的作用,用開水泡水喝,也能起到祛濕作用。當然,搭配肉類來煲湯就更滋味易入口了,在南方地區多以濕熱的天氣主導,人們常常用生土伏苓煮湯,能清熱祛濕、解濕毒。
在民間,人們最喜歡用土茯苓來煲湯。因為土茯苓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其中以新鮮土茯苓為最好。它不僅有功效,還特別味鮮,煲湯尤其鮮甜,易於為人接受。
(5)紅色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茯苓是一種菌類生物,生長在松樹根部的下面。長得像甘薯,裡面是白色或者紅色。晉代《神仙傳》載:「老松精氣化為茯苓」,可見,茯苓有極大的葯用價值。
《綱目》認為,質地越是堅硬越大的茯苓是最好的茯苓。茯苓可以和很多種中葯材搭配利用,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因此土茯苓用開水泡水喝,能起到祛濕作用。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類等物質,還含有鉀、鈣、鎂、磷、鐵、硫及二氧化硅等礦物質,對身體有一定幫助。
『陸』 土伏苓和什麼東西煲湯效果比較好
土茯苓有清熱解毒、健脾除濕、利關節的功效。常用於食療的方法有以下五種: 1、綠豆土茯苓糖水:綠豆50克,紅糖適量。葯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濕熱,解毒涼血。 做法:綠豆洗凈,土茯苓洗凈,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紅糖,再煮片刻湯成,可飲食。 說明:綠豆有解毒清熱作用,加土茯苓祛濕利水,使癤瘡加速愈復。 2、三米土茯苓湯:柴魚、白茅根、茶樹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實、蜜棗、桂圓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雞 做法: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脈、降膽固醇、解毒消腫、祛濕通絡。適合家中老人家飲用一款溫和湯水。 3、土茯苓粥: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勻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適用於痛風的防治。 4、土茯苓燉龜:土茯苓200~250克、龜1~2隻、生薑2~3片。 功效:滋陰潛陽、健脾祛濕、強筋壯骨。 做法:土茯苓洗凈、浸泡片刻;龜置盆中淋入熱水,使其排清尿,洗凈,宰殺去頭、爪和內臟,但連龜甲同用。先把土茯苓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煎熬1個小時,然後放入龜和生薑再熬2個半小時後,加入鹽、油便可。龜肉可撈起,拌醬油和生油佐餐用。 5、土茯苓煲豬骨:粟米2條、土茯苓200克、紅蘿卜200克、馬蹄10個、陳皮1/4個、豬骨500克、生薑3片 功效:潤肺健胃、祛濕除困的功效,同時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做法:粟米連須連衣洗凈;土茯苓、紅蘿卜洗凈,去皮、切塊或段;陳皮浸泡,去瓤;豬骨洗凈,用刀背敲裂。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柒』 土伏苓同紅蘿卜、淮山、薏米可以一齊煲湯
土茯苓、山葯、薏米、豬骨湯、紅蘿卜湯。
做法如下:
材料:
豬骨500克 土茯苓10克 山葯200克 薏米20克 胡蘿卜50克
步驟:
第一步:將骨頭放入溫熱水中,用抹布將骨頭逐根洗清爽,尤其是骨頭縫里的血沫、雜質,都要抹掉清洗.
第二步:將直通骨劈斷,劈開兩片,放入鍋中,加入蔥、姜,然後放入冷水,冷水最好一次性加足.
第三步: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根據肉質,可能要撇1-2次),轉小火慢慢加溫燉。
第四步:撇去浮沫(根據肉質,可能要撇1-2次)後,加入土茯苓、山葯、薏米、胡蘿卜燒開轉小火燉,然後倒入米酒即成。
『捌』 經常用土茯苓泡水喝對身體有好處嗎
有的
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總結來說,就是茯苓有健脾、利水、美容以及增強免疫力等四大養生功效。
對久病瘦弱、食慾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來說,茯苓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茯苓可利水。它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抑制腎小管的重復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對健腎有利。茯苓算得上是美容上品,可以凈面、養顏,除去黑色素。
(8)紅色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茯苓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球形菌核,剛採收的鮮茯苓質軟,乾燥後變硬,表面深褐近黑色,披著多皺紋的皮殼,內部呈粉粒狀,白色或者淡紅色,有紅筋。
依附於松根而生者稱為茯苓,抱附於松根而生者稱為茯神。之所以特別說這個,是因為「茯神」帶著松根,安神利水作用較強,治療心悸健忘,小便不利;也有專門用「茯神木」,即「茯神」中的松根,來平肝安神,用於治療心區憋悶、失眠等。
『玖』 土茯苓可以和南瓜一起吃嗎
土茯苓可以和南瓜一起吃,二者不想克。
1、土茯苓注意事項(禁忌/不易人群)
禁止土茯苓與茶同食,肝腎陰虧者禁止服用。
2、南瓜注意事項(相剋)
南瓜加菠菜。南瓜含豐富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菠菜中的維生素C,同時自身營養價值也會降低。
南瓜加紅薯。皆屬易滯氣食物,如果不煮熟便食用會引起腹脹,若二者同食,更會導致腸胃氣脹、腹痛、吐酸水等。
南瓜加羊肉。這兩種食物都是熱性之物,一起吃可能會導致腹脹、便秘等等一些疾病。患感染性疾病和發熱症狀者不宜食用,以防病情惡化。
(9)紅色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1、土茯苓功效
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2、南瓜功效
南瓜多糖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能提高機體免疫
南瓜功能,促進細胞因子生成,通過活化補體等途徑對免疫系統發揮多方面的調節功能。
南瓜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在機體內可轉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維生素A,從而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分化、維持正常視覺、促進骨骼的發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拾』 紅色的土茯苓有葯用價值嗎
土茯苓以黃白色者為佳,紅色較差,又名萆薢,可以利濕祛風,主治白帶風濕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