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草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草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6 05:01:55

① 蛤蟆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分別是什麼

蛤蟆草學名叫蟾蜍草。又稱地膽頭、白貫草、豬耳草、飯匙草、七星草。

一、蛤蟆草的作用:

蛤蟆草可以作為中草葯使用,它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感冒、慢性腸炎等疾病,對治療咳嗽及支氣管炎有顯著的效果。夏、秋季花開、穗綠時採收洗凈曬干或鮮用,平時可隨時挖掘洗凈曬干或鮮用,還可移栽到家裡房前屋後都可以種以備不時之需,還可收籽再種,播種期在秋天。

二、、蛤蟆草的功效:

1、對感冒有奇效,吃1次見效。

2、對咳嗽有特效。

3、對咽喉腫痛、慢性支氣管炎有明顯效果。

4、蛤蟆草有祛風濕,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風濕筋骨疼痛,癱瘓,癲癇,瘡疥等疾病。

三、蛤蟆草的食用方法:

1、按照中葯煎制方法服用。

2、采一把癩蛤蟆草洗凈加三碗水放入鍋中,水沸後小火熬15分鍾左右即可(可當茶喝,對咳嗽效果不錯, 一小時好轉,二小時效果明顯,三小時見好,而且不反彈)。

3、嚼服。采一把新鮮癩蛤蟆草洗凈,直接入口咀嚼,將汁液慢慢吞服,渣吐出,對咽喉腫痛有奇效。

4、提醒服用之前要排除肺部感染導致的咳嗽。

5、采4株癩蛤蟆草,加水恰好淹住,煮15分鍾服用;效果最好。


(1)草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蛤蟆草學名叫蟾蜍草,又稱地膽頭、白貫草、豬耳草、飯匙草、七星草。

蛤蟆草的禁忌人群:

慢性疾病、氣血虛、體寒的病人盡可能不必服食蟾蜍草,以防加劇病況,產生負面信息功效,女士在生理期還要防止服食,蟾蜍草以其有活血功效,會增加生理期,對身體不好。

蛤蟆草葯膳:

1、采適量(約一把)的鮮癩蛤蟆草洗凈切碎,打適量雞蛋攪拌均勻,用油煎,趁熱食用,一天一至二次。

2.、采適量(約一把)的鮮癩蛤蟆草洗凈切碎,拌入適量麵粉和水,做成煎餅,趁熱食用,一天一至二次。

以上兩種使用方法對咳嗽、支氣管炎、喉嚨疼痛都有明顯的療效,其中咳嗽、喉嚨疼痛一至二次即可痊癒,支氣管炎三至六次即可痊癒。

網路-蟾蜍草(又名蛤蟆草)

② 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分別是什麼?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把魚腥草作為野菜佐食。下面就帶大家詳細了解:
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
魚腥草辛、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水消腫、通淋的功效;主治扁桃體炎、肺膿瘍、尿路感染、肺熱喘咳、瘧疾、水腫、癰腫瘡毒、熱淋、濕疹、脫肛等病症。魚腥草的營養價值魚腥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因其所含的魚腥草素、月桂醛等揮發油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強。實驗表明,魚腥草鮮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抑製作用,加熱後作用會有所減低。同時魚腥草素和魚腥草煎劑均能明顯促進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進機體免疫功能。另外魚腥草所含槲甙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擴張腎血管,所含大量鉀鹽有增強利尿的作用。最後魚腥草還能改善毛細血管脆性,促進組織再生,有鎮痛、止血、止咳的功效,但無祛痰平喘的作用。
魚腥草的食用方法
腥草的根質嫩而脆、微辣帶腥,為主要食用部位。魚腥草既可生食亦可熟食。其莖、葉、根可涼拌、炒食,也可腌漬或製作成茶、酒、汽水等保健飲料。
生食烹調方法是將魚腥草切段加鹽腌脫水,再加姜蒜、麻油等涼拌。也可根據個人喜好另擇佐料。其特點是保留原有風味,上口鮮脆,異香獨有。
熟食的烹調方法較多,有魚腥草炒蛋花,魚腥草三鮮湯,火腿燜魚腥草,肉絲炒辣椒魚腥草等等。
以上就是關於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白芷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興安白芷、走馬芷、芬香、澤芬、香白芷。

【形態特徵】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1~2米。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分枝,表面黃褐色。莖中空,有縱長溝紋,基部粗大,無毛,通常紫色。葉互生,呈羽狀分裂,先端尖急,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七~八月開花,花白色,排成復傘形花序生於枝頂或側生。八~九月結果,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近海綿質,側棱翅狀。根可入葯,夏、秋間採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以及東北、華北有產。多生於林下、河岸、溪旁,山穀草地等處。

【性味功效】味辛,性溫。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驗方精選】第一方:生白芷適量。

用法:取上葯,研為細末。用黃酒調敷於患處,每日換葯1次。

主治:膝關節積水。第二方:白芷3克,冰片1克。

用法:共研細粉,吹入鼻腔內。

主治:蟲牙痛第三方:新鮮白芷全草60~70克。

用法:取上葯,越鮮越好,最好隨采隨用。水煎服,每日1劑,半月為1個療程。

主治:肝硬化腹水。第四方:白芷15克,白及15克,硫黃15克,枯礬15克,爐甘石15克,月石(硼砂)10克。

用法:共研細粉,桐油調勻塗患處,塗葯前用於葛煎水洗。

主治:下肢潰瘍。第五方:白芷適量。

用法:取上葯,洗凈曬干,研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次嚼服1丸,以清茶或荊芥湯化下,每日2次。

主治:頭風關痛、眩暈。第六方:白芷、忍冬藤(金銀花藤)、紫草、白前、冰片各適量。

用法:共研細粉,香油調敷患處。

主治:燒傷。第七方:白芷10克,黃芩10克(酒炒)。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風寒,眉棱骨痛。第八方:白芷30克。

用法:取上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主治:腰麻後頭痛。

④ 馬齒莧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馬齒莧主治疾病:

1、熱毒血痢:本品性寒質滑,酸能收斂,入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為治痢疾的常用葯物. 2、熱毒瘡瘍: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 3、崩漏,便血: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經血分,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效.4、本品還可用於濕熱淋證、帶下等.。

性味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食用方法:洗凈的馬莧菜切段,下開水煮1分鍾,撈出來在冷水中沖過,(用過的水可以用來洗浴,對痱子有治療和預防效果),加適量鹽腌半個小時,擠出水分,如果過咸就再過一次冷水,加芝麻油、糖醋、蔥之類的調料拌勻,就能食用了。
食用宜忌:馬齒莧食用春夏皆可,可涼拌,其莖葉在沸水中焯透,再放入涼水中浸泡,去汁黏液,撈出洗淋水,倒入蒜泥,精鹽,香油、味精拌勻,是味美的冷盤。可與肉同炒,加辣椒少許,食之香味濃郁開胃。也可沸水焯後曬成乾菜,冬天備用。
馬莧菜性寒、味酸,其莖葉柔嫩多汁,作為蔬菜食用,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為人體所需多種營養來源,據測定每100g鮮草中含:維生素C 23mg,0.03mg的VB1、0.11mg的VB2、胡羅卜素2.33mg、煙酸0.7mg、蛋白質2.3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3g、粗纖維0.7g;無機鹽的含量也較高,鈣85mg、磷56mg、鐵1.5mg;鉀鹽以氧化鉀計,鮮草約含1%,乾草約含10%。另外,馬齒莧中還含有蘋果酸、多種氨基酸及微量游離的草酸。
忌食:凡脾胃索虛,腹瀉便溏之人忌食;懷孕婦女,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忌食,因馬齒莧性屬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根據前人經驗,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否則會使實用者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⑤ 白芷這樣中葯有什麼功效能燉湯喝嗎怎麼食用

白芷的葯用價值極為豐富,應用極為廣泛,是一種治療疾病范圍很廣的大宗葯材,據《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記載和古今醫學家實踐所證實, 白芷主要有以下幾種葯用功能: 一是祛風解表之功能; 二是止痛的功能; 三是除濕化濁的功能; 是芳香通竅的功能; 五是消腫散結之功能; 六是潤膚止癢的功能,近年來,又發現它在治療銀屑病和白癜風方面有顯著的療效,除在國內廣泛應用外,也被國際醫學界專家所重視。 由於「川白芷」含有豐富的香豆素和揮發油等成分,其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極其豐富,多達 100餘種,所以除了葯用價值外,「川白芷」還是保健品、食品、香料、化工等產品的重要原料之一,由於「川白芷」具有增白換膚的功效,很多化妝品中都含有「川白芷」成分,所以「川白芷」還是美容護膚類化妝品的重要原料。「川白芷」與「川芎」、「雲南三七」、「天津丹參」等一起均為應用范圍極廣的知名大宗中葯材。 近40 年來,「川白芷」市場年銷售額基本上保持平穩增長。未來由於人口的增加、新葯研發速度的加快以及開發利用的深度加大,「川白芷」國內市場需求依然會持續增加。 在日本、韓國,特別是東南亞「川白芷」具有很大市場,在歐洲白芷被作為香料使用,需求量很大。此外,「川白芷」作為葯品、食品、化妝品、中葯香料、香精及除臭劑的開發應用已被國內外醫學界專家所重視,並且已經通過研發陸續地投放到市場之中。 ========================================================== 白芷的現代葯理價值 1. 白芷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均有興奮作用,能使血壓上升, 脈搏變慢,呼吸加深,並能引起流涎嘔吐;大量應用能引起強直間歇性痙攣,繼而全身麻痹。 2. 白芷有解熱鎮痛作用。 3. 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劑對各種桿菌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對L型結核桿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白芷在試管內對絮狀表皮癬 菌、石膏樣子芽孢癬菌等真菌有抑製作用,水浸劑(1:3)對奧杜盎氏子芽孢癬菌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4. 白芷有降血壓作用,其所含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榲桲對貓有降血壓作用,作用時間維持1.5小時。 5. 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可用於治療白癜風。 6. 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統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 白芷有止血作用。 8. 白芷對皮膚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劑量長波紫外線照射,對豚鼠二硝基氯苯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有明顯抑製作用。口服白芷加體外 黑光照射,對人淋巴細胞的DNA合成有顯著抑製作用。白芷-黑光療法治療銀屑病,機制之一可能是抑制銀屑病表皮細胞的DNA合成,使迅速 增殖的銀屑病表皮細胞回復到正常的增殖率。 9. 白芷可抑制肝葯物代謝酶系統,滇白芷有平喘作用 中醫上的葯理價值: 《本草崇原》:白芷臭香色白,氣味辛溫,稟陽明金土之氣化。主治婦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者,《經》雲:陽明胃脈,其氣下行而主闔。 白芷辛溫,稟陽明燥金之氣下行,則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可治也。治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者,白芷芳香,氣勝於味,不但稟陽明燥金之氣下行 ,且稟陽明中土之氣上達,故寒熱頭風侵目淚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膚,白芷得陽明金土之氣,故長肌膚。面乃陽明之分部,陽氣長 ,則其顏光,其色鮮,故潤澤顏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本草求真》:[批]散足陽明胃經風濕。 白芷專入胃,兼入肺、大腸。色白味辛,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胃。經祛風散濕主葯。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陽明之脈起於鼻 ,絡於目,故病多屬頭面。如頭目昏痛,《百一選方》雲:王定國病風頭痛,至都梁求明醫楊介治之,連進三丸,即時病失,懇求其方,則 用香白芷一味,洗曬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荊芥湯化下,遂命名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屬治風熱與痰,白 芷、片芩酒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清下。暨牙齦骨痛,用香白芷一錢,硃砂五分,為末蜜丸,頻用擦牙;或以白芷、吳茱萸等分,浸 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於腦,滲為淵涕,移於大腸,變為血崩、血閉、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於皮膚,變 為瘡瘍燥癢,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之要劑也。好古曰: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 散,用長肌肉。宗奭曰:《葯性論》言白芷能蝕脹,今人用治帶下,腸有收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致臍腹冷痛,皆由敗膿所致,須此 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二兩,白芍葯、白枯礬各半兩,為末,以蠟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俟膿盡,以他葯補之。又解蛇毒,昔 臨川有人被蝮傷,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頃遍身皮脹黃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調香白芷水一斤灌之,覺臍中搰搰然,黃水自口出,腥穢逆人 ,良久消縮如故,雲以麥冬湯調尤妙,仍以末擦之。然其性升散,血熱有虛火者禁用。 《得配本草》: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制雄黃、硫黃。 辛,溫。入手足陽明經氣分。其氣芳香,通竅發汗,除濕散風,退熱止痛,排膿生肌。凡鼻淵、目淚、頭疼、頰熱、眉棱骨痛、牙痛、瘡瘺 、項生塊磊、崩帶、腸風、敗膿腥穢,因風濕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蟲毒。 得辰砂,治盜汗不止,濕熱去也。並擦風熱牙痛;得荊芥、臘茶,治風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濕熱帶下。配黃芩,治眉棱骨痛;濕熱致痛。 配白芥子、生薑汁,調塗腳氣腫痛;配紅葵根、白芍、枯礬,以蠟化丸,治帶下敗膿。如膿盡,以他葯補之。佐蔞仁,治乳癰;和豬血,治 血風。 提女人崩帶,炒炭用。去面上黑 ,生用。 其性燥烈而發散,血虛、氣虛者禁用。癰疽已潰者勿用。 怪症:飢飽失時,不能消化,腹中生鱉,行止無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為君,合雄黃、白馬尿和丸,童便下三錢。每日不斷,至愈而止。 《本草經解》:白芷氣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肝經;味辛烈而兼芳香,得土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氣味俱升 ,陽也。 其主女漏下赤白者,蓋肝主風,脾主溫,風濕下陷,則為赤白帶下,白芷入肝散風,芳香燥濕,故主之也。 肝藏血,血寒則氣閉,溫散寒,故治血閉。 陰者,男子陰莖,女子陰戶也。屬厥陰,陰腫而寒熱,肝經風濕也,濕勝故腫,白芷入肝,辛可散風,溫可行濕,所以主之也。 肝經會督脈於巔頂,風氣通肝,肝開竅於目,頭風侵目淚出,肝有風而疏泄之也,其主之者,以辛溫可散風也。 胃主肌膚,而經行於面,辛溫益胃,故主長肌膚;芳香辛溫,故澤顏色;可作面脂,乃潤澤顏色之餘事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辛,溫。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風在下焦而兼濕熱之證。寒熱。風在營衛。風頭侵目淚出,風在上竅。長 肌膚,潤澤可作面脂。風氣乾燥,風去則肌肉生而潤澤矣。 凡驅風之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蓋古人用葯,既知 葯性之所長,又度葯性之所短,而後相人之氣血,病之標本,參合研求,以定取捨,故能有顯效而無隱害。此學者之所當殫心也。 《本經疏證》:白芷則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潔,而專象陽明燥金,故宜歸陽明。第陽明主腸胃,為穢濁之所叢集,而性潔者喜行清道,則其最 相近而相隸屬者,莫如血海,故其用為入沖脈,為之行其陽,用以去其穢濁蕪翳。陰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屬,血也、淚也、涕泗也、津也、 溺也。今觀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絕無為之推挽者。然試思其所處之勢,或平坦曠盪而常停不動,若無風以澄泌其間,則凡綱垢 入污,必不終日而泥滓騰揚,淤濁泛濫,或高下懸絕而傾瀉無余,誠有風以宣障其間,則仍能傾者平,瀉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東風之溢 漲,則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風頭侵,目淚出,肌膚枯杭,非水無風以宣障耶?血閉陰腫寒熱,非水無風以澄泌耶?是皆陽明血分 所屬,上則陽明經脈所及,下則沖任所行也。雖然,沖任者上行,陽明者下行,以為有所錄屬,是何言歟?蓋惟其相並而相違,斯可以為節 宣,若相並而相順,則直推送已耳。故素問骨空論之述沖脈也,曰挾少陰而上行。難經二十八難之述沖脈也,曰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惟 其相違,乃所以相攝,且此以論脈絡而無與於葯也。若夫白芷辛溫,則其氣味為上行,苟並脈而論,則陽明下而此則上,沖脈上而陽明偏下 ,一順一逆之間,可見陽明能臻沖脈不咸,而白芷則宣陽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陽明穢濁墜於沖,而沖遂為之逆也。血閉陰腫寒熱者,沖 脈氣盛,陽明不能勝也。沖脈能鼓陽明之氣於上以和陰,則自無風頭侵目淚出之痾。陽明能運沖脈之血於外以和陽,則肌膚自長而潤澤。是 白芷之用,為其善致陽明之氣於沖脈,善調沖脈之血隨陽明,而其功只在去陽明之濁翳,致沖脈之清和矣。 《本草新編》:白芷,味辛,氣溫,升也,陽也,無毒。入手足陽明二經,又入手太陰之經。治頭痛,解寒熱中風,止崩漏、赤白帶,血閉 能通,散目中癢,止痢消瘕,治風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瘡癰痔漏,消毒生肌,殺蛇蟲。此葯可為臣使,未可恃之為君,止外治可 以為君耳。蓋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陽也。 《本草分經》:辛、溫,氣厚。入肺、胃、大腸。通竅發表,除濕熱,散風熱,治頭目諸疾。

⑥ 茜草怎麼吃

【茜草】茜草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茜草用葯禁忌:

1、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茜草。
2、茜草畏鼠姑。《本草經集注》
3、茜草勿犯銅鐵。《本草蒙簽》

4、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茜草。《本草匯言》
5、無瘀滯者忌投茜草。《本草從新》

6、血虛發熱者忌用茜草。《本草求真》
7、病人雖見血症,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茜草。《本草經疏》

8、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茜草。《本草正》

茜草湯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陰虛血熱,迫血外溢。

組成: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元參12克,丹皮10克,防風10克,阿膠10克,白芍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宋廷廉方

茜草蛇舌湯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活血祛瘀。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

組成:茜草20克,丹皮12克,人中白12克,丹參20克,垂盆草30克,茵陳30克,半枝蓮30克,柴胡6克,蛇舌草30克,穿山甲10克,生米仁30克,貓人參30克。

製法: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觀察治療4個療程。
來源:劉靖.江蘇中醫,2000;21(6):33


蚤休茜草白芍湯
功效:柔肝健脾,化濕泄火。適用於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攜帶者。

組成:炒白芍、茜草、蚤休、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虎杖、生大黃、土茯苓、生炙芪、生甘草。其中除白花蛇舌草、生炙芪各用30克而生大黃僅用3克之外,余均可以授之於常量。

製法:水煎1日1劑,3周為1療程。

隨症加減:如頭脹身重者可加茵陳、蒼白術等,口乾咽痛者可加野菊花、馬勃等,右脅脹痛者可加丹參、紅花、佛手等,溲黃便秘者可重用生大黃並加炒車前子、赤小豆等,大便溏薄者可去生大黃並加苡仁、升麻等,腰膂痠痛者可加桑寄生、懷牛膝等,鼻齒衄血者可加白茅根、旱蓮草等。

來源:張笑平.中醫雜志,1991;(5):56

茜草茵陳茶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利濕。

主治: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見發熱,食少疲倦,厭油膩,鞏膜、皮膚黃染,尿黃便秘,或伴肝脾腫大,舌紅苔黃,脈弦滑。

組成:茜草、茵陳、淮山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適量。

製法:上方前四味葯量加大20倍,共研為末。每次用50——70克,置於保溫瓶中,沖入適量沸水,蓋悶20分鍾後,代茶頻頻飲用。飲時取清汁,加入適量糖。每日1劑。

宜忌: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長期飲服。

按語: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屬中醫「陽黃」范疇。多因內外合邪,致使濕熱蘊結於脾胃,阻滯於肝膽,導致濕熱瘀阻,肝膽大於疏泄,濕熱鬱蒸,膽汁泛溢肌膚而成黃疸。治宜清利濕熱,活血化瘀。茜草性味苦寒,是涼血活血,通經止血葯,用以疏利肝經之瘀滯,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促進肝細胞的恢復,有加速退黃的作用。茵陳能清利濕熱,為治黃之專葯。淮山葯滋補脾腎,扶助正氣,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甘草助脾解毒。四葯合用,扶正祛邪,攻補兼施。

出處:《急難重症新方解》

⑦ 小蓬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分別是什麼

小蓬草全草入葯消炎止血、祛風濕,治血尿、水腫、肝炎、膽囊炎、小兒頭瘡等症。

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瀉、創傷以及驅蠕蟲;中部歐洲,常用新鮮的植株作止血葯,但其液汁和搗碎的葉有刺激皮膚的作用。

小蓬草特別適合做冷盤。製作時需要清洗,然後用沸水熱燙2-3分鍾,熱燙後,從過冷水中取出冷卻。然後加入適量的蒜泥、香醋、芝麻油和生醬油,以及適量的雞精和食用鹽。用筷子攪拌後,可以得到美味的冷盤。

(7)草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吃野菜注意事項

1、不認識的野菜不要吃。容易發生誤認的野菜不要食,以免中毒。

2、野菜取材要新鮮。洗切和下鍋烹調的時間不宜間隔過長,避免造成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損失。

3、野菜要注意烹飪方法。野菜的烹飪注重保持其「野味」,可炒食、涼拌、做餡,亦可熘、燴、燒、煮。還可做湯或生食,關鍵在於根據野菜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

4、野菜不可多吃。野菜一般較少受到污染,也確實別有風味,可謂天然食物,但凡事講究適度,過量進食野菜,因多數野菜性涼致寒,易造成脾寒胃虛等病。

5、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之效,但過量食用,損傷脾胃。

6、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而且營養成分減少,味道很差。

⑧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閱讀全文

與草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參數方程求導的方法消參 瀏覽:411
語文大綱分析的三個方法 瀏覽:152
華三路由器復位方法用手機 瀏覽:547
愛心的教學方法 瀏覽:632
清洗頭皮屑的方法簡單 瀏覽:208
java如何調用js中的eval方法 瀏覽:801
草缸戊二醛使用方法 瀏覽:126
社會研究方法參考書是誰的 瀏覽:106
幼兒園去除甲醛方法是什麼 瀏覽:791
買蘋果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13
講述模式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169
如何寫廣告文案的方法 瀏覽:388
腌制咸鴨蛋最簡單的方法視頻 瀏覽:130
對苯醌的含量分析方法 瀏覽:437
訓練寬背的方法 瀏覽:526
糾正孩子骨盆前傾的鍛煉方法 瀏覽:317
急性大腦中血管梗塞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211
該用什麼方法釣鯉魚 瀏覽:497
失戀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798
空氣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