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實驗器材的用法
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容器與反應器
1、可直接加熱
(1)試管
主要用途:①常溫或加熱條件下,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②收集少量氣體和氣體的驗純。
③盛放少量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可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住距試管口 處。
②試管的規格有大有小。不加熱時,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超過容積的 ,加熱時不超過 。
③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
④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給固體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⑤不能用試管加熱熔融NaOH等強鹼性物質。
(2)蒸發皿
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發、濃縮、結晶。
②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超過容積的 。
②可直接加熱,受熱後不能驟冷。
③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
(3)坩堝
主要用途:用於固體物質的高溫灼燒。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把坩堝放在三腳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熱。
②取放坩堝時應用坩堝鉗。
③加熱後可放在乾燥器中或石棉網上冷卻。
④應根據加熱物質的性質不同,選用不同材料的坩堝。
2、墊石棉網可加熱
(1)燒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固體物質溶解、液體稀釋的容器。
②用作較大量試劑發生反應的容器。
③用於過濾、滲析、噴泉等實驗,用於氣密性檢驗、尾氣吸收裝置、水浴加熱等。
④冷的乾燥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燃燒有無水生成;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可用來檢驗 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燒杯量取液體。
②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杯外壁應無水滴。
③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燒杯容積的 ,一般以燒杯容積的 為宜。
④溶解或稀釋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2)燒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試劑量較大而有液體參加的反應容器,常用於各種氣體的發生裝置中。
②蒸餾燒瓶用於分離互溶的、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
③圓底燒瓶還可用於噴泉實驗。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瓶外壁應無水滴。
②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用來加熱。
③不加熱時,若用平底燒瓶作反應容器,無需用鐵架台固定。
(3)錐形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應器。
②代替試管、燒瓶等作氣體發生的反應器。
③在蒸餾實驗中,用作液體接受器,接受餾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滴定時,只振盪不攪拌。
②加熱時,需墊石棉網。
3、不能加熱
(1)集氣瓶(瓶口邊緣磨砂)
主要用途:①與毛玻璃片配合,可用於收集和暫時存放氣體。
②用作物質與氣體間反應的反應容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
②將瓶口與毛玻璃片塗抹一層薄凡士林,以利氣密。
③進行燃燒實驗時,有時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細沙。
(2)廣口瓶、細口瓶(瓶頸內側磨砂)
主要用途:①廣口瓶用於存放固體葯品,也可用來裝配氣體發生器(不需要加熱)。
②細口瓶用於存放液體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一般不能加熱。
②酸性葯品、具有氧化性的葯品、有機溶劑,要用玻璃塞;鹼性試劑要用橡膠塞。
③對見光易變質的要用棕色瓶。
(3)滴瓶
主要用途:用於存放少量液體,其特點是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體流入膠頭。
②盛鹼性溶液時改用軟木塞或橡膠塞。
③不能長期存放鹼性試劑。
(4)啟普發生器
主要用途:固—液不加熱制氣體反應的反應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加熱,也不能用於劇烈放熱的反應。
二、計量儀器
1、粗量儀器
(1)量筒
主要用途:①粗略量取液體的體積(其精度可達到0.1mL)。
②通過量取液體的體積測量固體、氣體的體積。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有10mL、25mL、50mL、100mL、200mL、500mL等規格的,量筒規格越大,精確度越低。
②量筒無零刻度。
③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精密量度儀器
(1)滴定管
主要用途:①准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可精確到0.01mL)。
②中和滴定時計量溶液的體積。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鹼性試劑;鹼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試劑、具有氧化性的試劑、有機溶劑等。
②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
(2)容量瓶
主要用途:配製一定體積濃度准確的溶液(如物質的量濃度溶液)。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頸部有一環形標線,瓶上標有溫度和容器,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等。
②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
③不用來量取液體的體積。
3、計量器
(1)托盤天平
主要用途:用於粗略稱量物質的質量,其精確度可達到0.1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稱量前調「0」點:游碼移零,調節天平平衡。
②稱量時,兩盤墊紙,左物右碼。易潮解、有腐蝕性的葯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里稱量。
③稱量後:砝碼回盒,游碼回零。
(2)溫度計
主要用途:用於測量液體或蒸氣的溫度。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應根據測量溫度的高低選擇適合測量范圍的溫度計,嚴禁超量程使用。
②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要懸在液體中,不能觸及容器的底部或器壁。
③蒸餾實驗中,溫度計的液泡在蒸餾燒瓶支管口略下部位。
④不能將溫度計當攪拌棒使用。
三、乾燥儀器
1、乾燥管
主要用途:內裝固體乾燥劑,用於氣體的乾燥或接入容器,防止物質吸收水汽或 等。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球體和細管處一般要墊小棉花球或玻璃絨,以防止細孔被堵塞
②氣體從口徑大的一端進入,從口徑小的一端流出
③用乾燥管之前,務必檢查一下乾燥管是否是通的。
2、乾燥器
主要用途:用於存放乾燥的物質,或使潮濕的物質乾燥。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很熱的物體稍冷後放入。
②開閉器蓋時要水平推動。
③不能使用液體乾燥劑(如濃硫酸),一般用無水氯化鈣或硅膠等。
四、其他常用化學儀器
1、酒精燈
主要用途:化學實驗室中的常用熱源。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盛酒精的量不得超過容積的 ,也不得少於容積的 。
②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熄滅時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
④需要獲得更高的溫度,可使用酒精噴燈。
2、洗氣瓶
主要用途:用以洗滌氣體,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氣體雜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時要注意氣體的流向,一般為「長進短出」。瓶內加入的液體試劑量以容積的 為宜,不得超過 。
3、漏斗
主要用途:
(1)普通漏斗
①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體。
②用於過濾裝置中。
③用於防倒吸裝置中。
(2)長頸漏斗
①向反應器中注入液體。
②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3)分液漏斗
①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
②向反應器中滴加液體。
③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能用火直接加熱。
②長頸漏斗下端應插入液面以下。
③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檢驗是否漏水。
(4)玻璃棒
主要用途:常用於攪拌、引流,在溶解、稀釋、過濾、蒸發、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等實驗中應用廣泛。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攪拌時避免與器壁接觸。
一、物理性質實驗
1.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機物物理性質的實驗只有兩個:
(1)石油的分餾
實驗:裝配一套蒸餾裝置,將100mL 石油注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幾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後加熱,分別收集60℃~150℃和150℃~300℃時的餾分。
現象與解釋:石油是烴的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在給石油加熱時,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蒸餾分離出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蒸餾後又分離出來。收集到的60℃~150℃時的餾分是汽油,150℃~300℃時的餾分是煤油。
(2)蛋白質的鹽析
實驗:在盛有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緩慢地加入飽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觀察現象。然後把少量帶有沉澱的液體加入盛有蒸餾水的試管里,觀察沉澱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有沉澱的析出,析出的沉澱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濃的無機鹽溶液後,蛋白質的溶解度減小,使蛋白質凝聚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鹽析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有機物物理性質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現歸納如下:
(1)顏色:有機物大多無色,只有少數物質有顏色。如苯酚氧化後的產物呈粉紅色。
(2)狀態:分子中碳原子數不大於4的烴(烷、烯、炔)、烴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氣態,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態,絕大多數高分子化合物常溫下呈固態。
(3)氣味: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氣味,如:苯有特殊氣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氣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氣味。
(4)密度:氣態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時,密度比空氣大;液態有機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低級酯、一氯代烴、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烴、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烴類同系物相對密度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對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減小。
(5)水溶性:與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於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難溶於水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高級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機物的水溶性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
二、化學性質實驗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實驗: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紫色溶液是否有變化?
現象與解釋:溶液顏色沒有變化。說明甲烷與KMnO4酸性溶液不反應,進一步說明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後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大約3min後,可觀察到量筒壁上出現油狀液滴,量筒內飽和食鹽水液面上升。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量筒上出現油狀液滴,說明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量筒內液面上升,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量筒內的氣壓在減小,即氣體總體積在減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燒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烯。觀察乙烯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乙烯中碳的質量分數較高,燃燒時有黑煙產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烯能被氧化劑KMnO4氧化,它的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烯與溴發生了反應。
3.乙炔
(1)點燃純凈的乙炔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炔。觀察乙炔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乙炔中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還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炔能與KMnO4酸性溶液反應。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炔也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實驗: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別注入3支試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盪,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說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 鹵代烴
(1)溴乙烷的水解反應
實驗:取一支試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盪、靜置,待液體分層後,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試管中,然後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觀察反應現象。
現象與解釋:看到反應中有淺黃色沉澱生成,這種沉澱是AgBr,說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試管中加入幾塊碎瓷片。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熱試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騰),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溴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水褪色,說明反應生成了不飽和的有機物。
6.乙醇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實驗:在大試管里注入2mL左右無水乙醇,再放入2小塊新切開的濾紙擦乾的金屬鈉,迅速用一配有導管的單孔塞塞住試管口,用一小試管倒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中放出的氣體並驗純。
現象與解釋: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比水與金屬鈉反應的速率慢,說明乙醇比水更難電離出H+。
(2)乙醇的消去反應
實驗:在燒瓶中注入20mL酒精與濃硫酸(體積比約為1:3)的混合液,放入幾片碎瓷片。加熱混合液,使液體的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現象與解釋:生成的氣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與NaOH反應
實驗: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盪試管,有什麼現象發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並振盪試管,觀察試管中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酚與水混合,液體呈混濁,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當加入NaOH溶液後,試管中的液體由混濁變為澄清,這是由於苯酚與NaOH發生了反應生成了易溶於水的苯酚鈉。
(2)苯酚鈉溶液與CO2的作用
實驗:向苯酚與NaOH反應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氣體,觀察溶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變混濁。這是由於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於水的苯酚鈉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與Br2的反應
實驗: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過量的濃溴水,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澱產生。苯酚與溴在苯環上的取代反應,既不需加熱,也不需用催化劑,比溴與苯及其同系物苯環上的取代反應容易得多。這說明受羥基的影響,苯酚中苯環上的H變得更活潑了。
(4)苯酚的顯色反應
實驗: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FeCl3溶液,振盪,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苯酚能與FeCl3反應,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潔凈的試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後一邊搖動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盪後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溫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AgNO3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種弱氧化劑,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被還原成金屬銀。
(2)乙醛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盪後乙醛溶液0.5 mL,加熱至沸騰,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紅色沉澱產生。反應中產生的Cu(OH)2被乙醛還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與Na2CO3的反應
實驗: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試管里,加入約3mL乙酸溶液,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試管里有氣泡產生,說明乙酸的酸性強於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應
實驗:在1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後邊搖動試管邊加入2 mL濃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燈小心均勻地加熱試管3min~5min,產生的氣體經導管通到Na2CO3飽和溶液的液面上。
現象與解釋: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並可聞到香味。這種有香味的透明油狀液體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實驗:在3支試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試管里加蒸餾水5mL;向第二支試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餾水5mL;向第三支試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餾水5mL。振盪均勻後,把3支試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熱。
現象與解釋:幾分鍾後,第三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消失了;第二支試管里還有一點乙酸乙酯的氣味;第一支試管里乙酸乙酯的氣味沒有多大變化。實驗說明,在酸(或鹼)存在的條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鹼性條件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銀鏡反應
實驗:在1支潔凈的試管里配製2mL銀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盪,然後在水浴里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銀鏡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2)與Cu(OH)2的反應
實驗: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沉澱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類一樣具有還原性。
12.蔗糖
實驗:這兩支潔凈的試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並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5min。然後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鹼性。最後向兩支試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3min~5min,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蔗糖不發生銀鏡反應,說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顯還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的產物具有還原性。
13.澱粉
實驗:在試管1和試管2里各放入0.5g澱粉,在試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試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熱3min~4min。用鹼液中和試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體倒入試管3。在試管2和試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觀察有沒有藍色出現。在試管1里加入銀氨溶液,稍加熱後,觀察試管內壁有無銀鏡出現。
現象與解釋: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到,澱粉用酸催化可以發生水解,生成能發生水解反應的葡萄糖。而沒有加酸的試管中加碘溶液呈現藍色,說明澱粉沒有水解。
14.纖維素
實驗:把一小團棉花或幾小片濾紙放入試管中,加入幾滴90%的濃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濾紙搗成糊狀。小火微熱,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並加入過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現Cu(OH)2沉澱。加熱煮沸,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可以看到,有紅色的氧化亞銅生成,這說明纖維素水解生成了具有還原性的物質。
15.蛋白質
(1)蛋白質的變性
實驗:在兩支試管里各加入3mL雞蛋白溶液,給一支試管加熱,同時向另一支試管加入少量乙酸鉛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把凝結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澱分別放入兩只盛有清水的試管里,觀察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蛋白質受熱到一定溫度就會凝結,加入乙酸鉛會生成沉澱。除加熱外,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鹼、重金屬鹽以及一些有機物均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時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質的顏色反應
實驗:在盛有2mL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滴入幾滴濃硝酸,微熱,觀察現象。
現象與解釋:雞蛋白溶液遇濃硝酸變成黃色。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特殊的顏色反應。某些蛋白質跟濃硝酸作用會產生黃色。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C3H3轉載 點擊數:2245 更新時間:2006-8-13
高中化學有機物的性質實驗匯編
一、物理性質實驗
1.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真正涉及有機物物理性質的實驗只有兩個:
(1)石油的分餾
實驗:裝配一套蒸餾裝置,將100mL 石油注入蒸餾燒瓶中,再加幾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後加熱,分別收集60℃~150℃和150℃~300℃時的餾分。
現象與解釋:石油是烴的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在給石油加熱時,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蒸餾分離出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蒸餾後又分離出來。收集到的60℃~150℃時的餾分是汽油,150℃~300℃時的餾分是煤油。
(2)蛋白質的鹽析
實驗:在盛有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緩慢地加入飽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觀察現象。然後把少量帶有沉澱的液體加入盛有蒸餾水的試管里,觀察沉澱是否溶解。
現象與解釋:有沉澱的析出,析出的沉澱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濃的無機鹽溶液後,蛋白質的溶解度減小,使蛋白質凝聚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鹽析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有機物物理性質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現歸納如下:
(1)顏色:有機物大多無色,只有少數物質有顏色。如苯酚氧化後的產物呈粉紅色。
(2)狀態:分子中碳原子數不大於4的烴(烷、烯、炔)、烴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氣態,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態,絕大多數高分子化合物常溫下呈固態。
(3)氣味: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氣味,如:苯有特殊氣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氣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氣味。
(4)密度:氣態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時,密度比空氣大;液態有機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低級酯、一氯代烴、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烴、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烴類同系物相對密度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對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減小。
(5)水溶性:與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於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難溶於水的有烴(烷、烯、炔、芳香烴)、鹵代烴、高級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機物的水溶性隨著分子內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
二、化學性質實驗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實驗: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紫色溶液是否有變化?
現象與解釋:溶液顏色沒有變化。說明甲烷與KMnO4酸性溶液不反應,進一步說明甲烷的性質比較穩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取一個100mL的大量筒,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先後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觀察發生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大約3min後,可觀察到量筒壁上出現油狀液滴,量筒內飽和食鹽水液面上升。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發生了化學反應;量筒上出現油狀液滴,說明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量筒內液面上升,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量筒內的氣壓在減小,即氣體總體積在減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燒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烯。觀察乙烯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乙烯中碳的質量分數較高,燃燒時有黑煙產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烯能被氧化劑KMnO4氧化,它的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烯與溴發生了反應。
3.乙炔
(1)點燃純凈的乙炔
實驗:點燃純凈的乙炔。觀察乙炔燃燒時的現象。
現象與解釋:乙炔燃燒時,火焰明亮,並伴有濃烈的黑煙。這是乙炔中碳的質量分數比乙烯還高,碳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說明乙炔能與KMnO4酸性溶液反應。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實驗:把純凈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里,觀察試管里溶液顏色的變化。
現象與解釋:溴的紅棕色褪去,說明乙炔也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實驗: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別注入3支試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盪,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
現象與解釋: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說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貳』 化學儀器操作方法常用的有哪些
一、試管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體或液體;②、收集少量氣體或驗純;③、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物質的反應容器;
④用作少量氣體的發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熱,先均勻加熱,再集中在葯品部位加熱;②給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得超過試管容積的1/3;
③使用時試管應乾燥,加熱液體時試管口不要朝著別人或自己,試管傾斜與桌面成45°角;
④加熱固體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⑤使用試管夾夾持,夾在試管中上部,加熱後不能驟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試管架上。
原因: ①防止試管因受熱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體溢出;③防止液體噴出傷人,傾斜可增大受熱面積,使受熱均勻;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⑤避免燙傷手,防止試管炸裂,塑料試管架熔化變形。
二、試管夾
主要用途 :夾持試管。
使用方法 :①試管夾應從試管底部往上套,然後夾在試管中上部;②手握長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雜質帶入試管,加熱時燒焦試管夾。②防止試管脫落。
三、燒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溫或加熱時較多量的液體物質的反應容器;②溶解物質或配製溶液
使用方法 :①加熱時要墊石棉網,液體體積不超過容積的2/3,加熱前外壁應擦乾,不能用於固體加熱;
②進行反應時液體體積不得超過容積的1/3;③配置溶液時,要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原因: ①避免受熱不均引起破裂,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②便於加熱、攪拌以免濺出;③以免損壞燒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於攪拌;②轉移液體時引流;③蘸取少量液體。
使用方法 :①攪拌時不可碰擊容器壁,不可用棒端擊碎固體;②用後要立即清洗。
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葯品。
五、酒精燈
主要用途 :用於加熱物質
使用方法 :①燈內酒精的量不可超過容積的2/3,不少於容積的1/4;②燈芯松緊適宜,不能燒焦且應剪平;③不準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酒精燈;④不準用嘴吹滅(用燈帽蓋滅);⑤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⑥不用時必須蓋上燈帽;⑦調節燈焰大小時應熄滅酒精燈;⑧應用外焰加熱。
原因: ①酒精過多,在加熱或轉移時易溢出,太少時易引起爆炸;②保證更好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溫度;③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④防止燈內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災;⑥防止酒精揮發和燈芯吸水而不易點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氣而失火;⑧外焰溫度最高。
六、量筒
主要用途 :量取液體體積(精確到0.1mL,無零刻度)
使用方法 : ①量筒要放平,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三點一線);②不可加熱、不可量取熱溶液,不可用於配製溶液不可作反應容器;③應根據所取液體量選取量程合適的量筒。
原因: ①保證讀數准確;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誤差。
七、托盤天平
主要用途 :稱量固體葯品(精確到0.1g)
使用方法 :①稱量前檢查游碼是否在零刻度,天平是否平衡,右偏重向左調,左偏重向右調;②稱量時,左物右碼,放砝碼時,先大後小;③托盤各放大小相同的紙片稱量固體,有腐蝕性、易潮解物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④用鑷子夾取砝碼,用後放回砝碼盒,游碼移回零處。
原 因:①保證稱量准確;②操作方便、規范;③保持托盤干凈,不受腐蝕;④保護天平,防止砝碼生銹。
八、膠頭滴管(滴瓶)
主要用途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體;②滴瓶用於盛放液體葯品。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時先將膠頭中的空氣擠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復擠壓膠頭;②滴加時應讓滴管懸空,位於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內或接觸容器壁;③不能吸液過多,用後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後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⑤滴瓶上的滴管用後不必清洗,但要立即放回原瓶。
原因: ①防止空氣中的物質污染試劑;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試劑;③防止腐蝕膠頭;④防止試劑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錯,污染試劑。
九、蒸發皿
主要用途 : ①蒸發和濃縮結晶液體;②用作較大量固體的加熱。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熱;②均勻加熱,切勿驟冷;③加熱結束,用坩堝鉗夾持移開。④加熱後的蒸發皿不能直接放在試驗台上。
原因: ①薄瓷質器皿能加熱;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燙傷自己;④防止燙壞試驗台。
十、漏斗(長頸漏斗)
主要用途 :①製作過濾器; ②向小口容器傾倒液體;③長頸漏斗在氣體發生裝置中用於注入液體葯品。
使用方法 : ①不可向其中傾倒熱的液體;②長頸漏斗下端要沒入液面以下(分液漏斗不一定)
原 因: ①以防炸裂;②防止所制氣體任意逸散,確保氣體純凈。
十一、集氣瓶
主要用途 : ①收集或貯存少量氣體;②進行氣體的化學反應。 使用方法 : ①不能用作加熱容器;②集滿氣體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③在瓶內燃燒物質時,若有熔化物飛濺,應在瓶底鋪一層細沙或放少量的水。
原 因: ①容易炸裂;②防止氣體逸出;③防止炸裂。
十二、鐵架台(鐵夾、鐵圈)
主要用途 :①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②鐵圈上可放置石棉網進行加熱,放置漏斗進行過濾。
使用方法 : ①固定和組裝儀器時應按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②夾持儀器時,鐵夾松緊適宜,以略能轉動、不脫出為宜;③固定儀器時,儀器重心要落在底盤上。
原 因: ①可簡化操作,以防重復操作;②防止儀器脫落;③防止儀器不穩。
十三、燃燒匙
主要用途 : 用於可燃性固體物質的燃燒。
使用方法 : ①放入集氣瓶中要自上而下慢慢放入;②不要觸及瓶壁,預先要放入少量水或沙土。
原 因: ①保持充分燃燒;②防止集氣瓶炸裂。
(一)常見化學儀器及使用方法【見前表】
(二)化學試驗基本操作
一、葯品的取用
⑴、取用的原則
①「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直接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葯品的味道。
②嚴格葯品用量(節約原則):嚴格按照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葯品;若未說明用量,則一般按量少取用,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③葯品處理原則(「三不一要」):用剩的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隨意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⑵、取用的方法:
①、固體葯品的取用:
A、塊狀:用鑷子夾取,「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將試管橫放,把葯品放入試管口以後,再把試管慢慢豎立起來,使塊狀物輕輕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B、粉末、小顆粒:用葯匙或紙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先將試管傾斜,用葯匙或紙槽把葯品送入試管底,再將試管迅速直立。應防止粉末沾壁。
②、液體葯品的取用:
A、較多量:傾倒法,先拿下瓶塞倒放桌上,再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挨容器口,將液體緩緩倒入。倒完液體,立即塞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
B、較少量:滴管吸取法,可用膠頭滴管吸取,注意「垂直、懸空、四不要」。
C、極少量:用玻璃棒蘸取。如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值時,就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
③、定量葯品的取用:
A、液體用量筒量體積。量筒應放平穩,先向量筒內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時,再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葯液至所需刻度線。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若俯視讀數偏大,實際偏小;仰視讀數偏小,實際偏大)。
B、固體用天平稱質量。使用天平要做到「一調、二放、三要」: 「一調」稱量前把游碼調零,並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二放」乾燥葯品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和有腐蝕性的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三要」一要左物右碼,二要先大後小(加砝碼),三要用鑷子夾砝碼。
二、物質的加熱
⑴、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焰心溫度最低,外焰溫度最高,所以給物質加熱時利用酒精燈的外焰。
⑵、加熱的儀器:①給液體加熱可用試管、燒杯、燒瓶、錐形瓶、蒸發皿,給固體加熱可用乾燥的試管、蒸發皿、燃燒匙;②用試管加熱時須使用試管夾或鐵夾夾持,用燒杯、燒瓶、錐形瓶加熱時須墊上石棉網;③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集氣瓶、量筒、漏斗、水槽等
⑶、注意事項:①用外焰加熱,不能接觸燈芯,也不能離得過遠;②要均勻加熱,先要預熱(可移動試管或酒精燈);③固體集中加熱葯品部位,液體加熱其中下部;④固體加熱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水蒸氣冷凝並倒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⑤液體加熱時,試管內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3,試管與桌面成45°角,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有人的地方;⑥試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炸裂;⑦加熱完畢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直接放在試驗台上。
三、葯品的存放
固體---廣口瓶 液體---細口瓶 氣體---集氣瓶 白磷----放在水中 鈉---存放在煤油中 遇光受熱易分解的葯品放於棕色試劑瓶中 濃硫酸、濃鹽酸、濃硝酸、NaOH 、Ca﹝OH﹞2 、銨鹽及結晶水合物,需密封保存。
注意:①盛鹼性試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②易燃易爆物要遠離火源。
四、玻璃儀器的洗滌
⑴洗滌的順序:①倒棄廢物(倒在指定容器內),②用水沖洗並加以震盪,③用試管刷刷洗,④再用水沖洗。
⑵難溶物的清洗:油污用熱純鹼溶液或洗衣粉;難溶性固體用稀鹽酸。
⑶干凈的標准: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物質的溶解
儀器:燒杯(少量可只用試管)、玻璃棒
方法:⑴常用粉碎、攪拌、振盪、加熱等方法加速溶解;
⑵ 振盪試管內液體時,做到腕動臂不動,攪拌時,輕輕攪拌,不可碰撞燒杯壁,以免打破燒杯。
⑶稀釋濃硫酸時一定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並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產生的熱量迅速散失。
六、物質的過濾:
目的:能除去液體中混有的難溶性固體
儀器:漏斗、燒杯、玻璃棒、鐵架台(帶鐵圈)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即濾紙緊貼漏斗邊緣。「二低」即濾紙邊緣應低於漏斗邊緣;濾液的液面應低於濾紙邊緣。「三靠」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要緊靠三層濾紙處;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
七、物質的蒸發:
目的:除去溶液里的溶劑。
儀
『叄』 初中化學實驗器材的作用、使用方法
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容器與反應器
1、可直接加熱
(1)試管
主要用途:①常溫或加熱條件下,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②收集少量氣體和氣體的驗純。
③盛放少量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可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住距試管口 處。
②試管的規格有大有小。不加熱時,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超過容積的 ,加熱時不超過 。
③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
④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給固體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⑤不能用試管加熱熔融NaOH等強鹼性物質。
(2)蒸發皿
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發、濃縮、結晶。
②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超過容積的 。
②可直接加熱,受熱後不能驟冷。
③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
(3)坩堝
主要用途:用於固體物質的高溫灼燒。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把坩堝放在三腳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熱。
②取放坩堝時應用坩堝鉗。
③加熱後可放在乾燥器中或石棉網上冷卻。
④應根據加熱物質的性質不同,選用不同材料的坩堝。
2、墊石棉網可加熱
(1)燒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固體物質溶解、液體稀釋的容器。
②用作較大量試劑發生反應的容器。
③用於過濾、滲析、噴泉等實驗,用於氣密性檢驗、尾氣吸收裝置、水浴加熱等。
④冷的乾燥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燃燒有無水生成;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可用來檢驗 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燒杯量取液體。
②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杯外壁應無水滴。
③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燒杯容積的 ,一般以燒杯容積的 為宜。
④溶解或稀釋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2)燒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試劑量較大而有液體參加的反應容器,常用於各種氣體的發生裝置中。
②蒸餾燒瓶用於分離互溶的、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
③圓底燒瓶還可用於噴泉實驗。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瓶外壁應無水滴。
②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用來加熱。
③不加熱時,若用平底燒瓶作反應容器,無需用鐵架台固定。
(3)錐形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應器。
②代替試管、燒瓶等作氣體發生的反應器。
③在蒸餾實驗中,用作液體接受器,接受餾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滴定時,只振盪不攪拌。
②加熱時,需墊石棉網。
3、不能加熱
(1)集氣瓶(瓶口邊緣磨砂)
主要用途:①與毛玻璃片配合,可用於收集和暫時存放氣體。
②用作物質與氣體間反應的反應容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
②將瓶口與毛玻璃片塗抹一層薄凡士林,以利氣密。
③進行燃燒實驗時,有時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細沙。
(2)廣口瓶、細口瓶(瓶頸內側磨砂)
主要用途:①廣口瓶用於存放固體葯品,也可用來裝配氣體發生器(不需要加熱)。
②細口瓶用於存放液體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一般不能加熱。
②酸性葯品、具有氧化性的葯品、有機溶劑,要用玻璃塞;鹼性試劑要用橡膠塞。
③對見光易變質的要用棕色瓶。
(3)滴瓶
主要用途:用於存放少量液體,其特點是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體流入膠頭。
②盛鹼性溶液時改用軟木塞或橡膠塞。
③不能長期存放鹼性試劑。
(4)啟普發生器
主要用途:固—液不加熱制氣體反應的反應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加熱,也不能用於劇烈放熱的反應。
二、計量儀器
1、粗量儀器
(1)量筒
主要用途:①粗略量取液體的體積(其精度可達到0.1mL)。
②通過量取液體的體積測量固體、氣體的體積。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有10mL、25mL、50mL、100mL、200mL、500mL等規格的,量筒規格越大,精確度越低。
②量筒無零刻度。
③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精密量度儀器
(1)滴定管
主要用途:①准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可精確到0.01mL)。
②中和滴定時計量溶液的體積。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鹼性試劑;鹼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試劑、具有氧化性的試劑、有機溶劑等。
②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
(2)容量瓶
主要用途:配製一定體積濃度准確的溶液(如物質的量濃度溶液)。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頸部有一環形標線,瓶上標有溫度和容器,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等。
②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
③不用來量取液體的體積。
3、計量器
(1)托盤天平
主要用途:用於粗略稱量物質的質量,其精確度可達到0.1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稱量前調「0」點:游碼移零,調節天平平衡。
②稱量時,兩盤墊紙,左物右碼。易潮解、有腐蝕性的葯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里稱量。
③稱量後:砝碼回盒,游碼回零。
(2)溫度計
主要用途:用於測量液體或蒸氣的溫度。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應根據測量溫度的高低選擇適合測量范圍的溫度計,嚴禁超量程使用。
②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要懸在液體中,不能觸及容器的底部或器壁。
③蒸餾實驗中,溫度計的液泡在蒸餾燒瓶支管口略下部位。
④不能將溫度計當攪拌棒使用。
三、乾燥儀器
1、乾燥管
主要用途:內裝固體乾燥劑,用於氣體的乾燥或接入容器,防止物質吸收水汽或 等。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球體和細管處一般要墊小棉花球或玻璃絨,以防止細孔被堵塞
②氣體從口徑大的一端進入,從口徑小的一端流出
③用乾燥管之前,務必檢查一下乾燥管是否是通的。
2、乾燥器
主要用途:用於存放乾燥的物質,或使潮濕的物質乾燥。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很熱的物體稍冷後放入。
②開閉器蓋時要水平推動。
③不能使用液體乾燥劑(如濃硫酸),一般用無水氯化鈣或硅膠等。
四、其他常用化學儀器
1、酒精燈
主要用途:化學實驗室中的常用熱源。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盛酒精的量不得超過容積的 ,也不得少於容積的 。
②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熄滅時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
④需要獲得更高的溫度,可使用酒精噴燈。
2、洗氣瓶
主要用途:用以洗滌氣體,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氣體雜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時要注意氣體的流向,一般為「長進短出」。瓶內加入的液體試劑量以容積的 為宜,不得超過 。
3、漏斗
主要用途:
(1)普通漏斗
①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體。
②用於過濾裝置中。
③用於防倒吸裝置中。
(2)長頸漏斗
①向反應器中注入液體。
②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3)分液漏斗
①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
②向反應器中滴加液體。
③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能用火直接加熱。
②長頸漏斗下端應插入液面以下。
③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檢驗是否漏水。
(4)玻璃棒
主要用途:常用於攪拌、引流,在溶解、稀釋、過濾、蒸發、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製等實驗中應用廣泛。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攪拌時避免與器壁接觸。
『肆』 化學儀器的正確使用
墊石棉網可加熱
(1)燒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固體物質溶解、液體稀釋的容器。
②用作較大量試劑發生反應的容器。
③用於過濾、滲析、噴泉等實驗,用於氣密性檢驗、尾氣吸收裝置、水浴加熱等。
④冷的乾燥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燃燒有無水生成;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燒杯量取液體。
②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杯外壁應無水滴。
③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燒杯容積的,一般以燒杯容積的為宜。
④溶解或稀釋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2)燒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試劑量較大而有液體參加的反應容器,常用於各種氣體的發生裝置中。
②蒸餾燒瓶用於分離互溶的、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
③圓底燒瓶還可用於噴泉實驗。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瓶外壁應無水滴。
②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用來加熱。
③不加熱時,若用平底燒瓶作反應容器,無需用鐵架台固定。
(3)錐形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應器。
②代替試管、燒瓶等作氣體發生的反應器。
③在蒸餾實驗中,用作液體接受器,接受餾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滴定時,只振盪不攪拌。
②加熱時,需墊石棉網。
2、可直接加熱
(1)試管
主要用途:
①常溫或加熱條件下,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②收集少量氣體和氣體的驗純。
③盛放少量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可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住距試管口處。
②試管的規格有大有小。不加熱時,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超過容積的,加熱時不超過。
③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
④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給固體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⑤不能用試管加熱熔融NaOH等強鹼性物質。
(2)蒸發皿
主要用途:
①溶液的蒸發、濃縮、結晶。
②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盛液量不超過容積的。
②可直接加熱,受熱後不能驟冷。
③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
『伍』 求所有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
1:常用的儀器
A:不能加熱:量筒、集氣瓶、漏斗、溫度計、滴瓶、表面皿、廣口瓶、細口瓶等
B:能直接加熱: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C:間接加熱:燒杯、燒瓶、錐形瓶
(1)試管 常用做①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③或用於裝置成小型氣體的發生器
(2)燒杯 主要用於①溶解固體物質、配製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②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
(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
①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②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生器
(4)錐形瓶 常用於①加熱液體,②也可用於裝置氣體發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於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發皿 通常用於溶液的濃縮或蒸干.
(6)膠頭滴管 用於移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注意: ①使用時膠頭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體試劑進入膠頭而使膠頭受腐蝕或將膠頭里的雜質帶進試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試劑) ③用過後應立即洗滌干凈並插在潔凈的試管內,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別的試劑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須與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於量取一定量體積液體的儀器.
不能①在量筒內稀釋或配製溶液,決不能對量筒加熱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進行化學反應
注意: 在量液體時,要根據所量的體積來選擇大小恰當的量筒(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讀數時應將量筒垂直平穩放在桌面上,並使量筒的刻度與量筒內的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盤天平 是一種稱量儀器,一般精確到0.1克.注意: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放在右盤,取用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稱量熱的物體, 被稱物體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要在兩邊先放上等質量的紙, 易潮解的葯品或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固體)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
(9)集 氣 瓶 ①用於收集或貯存少量的氣體 ②也可用於進行某些物質和氣體的反應. (瓶口是磨毛的)
(10)廣 口 瓶 (內壁是磨毛的) 常用於盛放固體試劑,也可用做洗氣瓶
(11)細 口 瓶 用於盛放液體試劑 ,棕色的細口瓶用於盛裝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質,存放鹼溶液時試劑瓶應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於向細口容器內注入液體或用於過濾裝置.
(13)長頸漏斗 用於向反應容器內注入液體,若用來製取氣體,則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於分離兩種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體,也可用於向反應容器中滴加液體,可控制液體的用量
(15)試管夾 用於夾持試管,給試管加熱,使用時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16)鐵架台 用於固定和支持多種儀器, 常用於加熱、過濾等操作.
(17)酒精燈 ①使用前先檢查燈心,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以免失火)
③酒精燈的外焰最高, 應在外焰部分加熱 先預熱後集中加熱.
④要防止燈芯與熱的玻璃器皿接觸(以防玻璃器皿受損)
⑤實驗結束時,應用燈帽蓋滅(以免燈內酒精揮發而使燈心留有過多的水分,不僅浪費酒精而且不易點燃),決不能用嘴吹滅(否則可能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發生危險)
⑥萬一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18)玻璃棒 用做攪拌(加速溶解)轉移如PH的測定等.
(19)燃燒匙
(20)溫度計 剛用過的高溫溫度計不可立即用冷水沖洗.
(21)葯匙 用於取用粉末或小粒狀的固體葯品,每次用前要將葯匙用干凈的濾紙揩凈.
2:基本操作
(1) 葯品的取用:「三不準」①不準用手接觸葯品 ②不準用口嘗葯品的味道 ③不準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味
注意:已經取出或用剩後的葯品不能再倒回原試劑瓶,應交回實驗室.
A:固體葯品的取用
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具體操作:先把容器橫放,把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豎立起來);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葯品時要用葯匙或紙槽(具體操作:先將試管橫放,把盛葯品的葯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再使試管直立)
B:液體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時可用膠頭滴管,取用較多量時可直接從試劑瓶中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標簽向著手心,防止試劑污染或腐蝕標簽,斜持試管,使瓶口緊挨著試管口)
(2)物質的加熱 給液體加熱可使用試管、燒瓶、燒杯、蒸發皿;
給固體加熱可使用乾燥的試管、蒸發皿、坩堝
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試管一般與桌面成45°角,先預熱後集中試管底部加熱,加熱時切不可對著任何人
B: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 試管口應略向下(防止產生的水倒流到試管底,使試管破裂)先預熱後集中葯品加熱
注意點: 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乾,以免容器炸裂;加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燈心,以免容器破裂.燒的很熱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石棉網上.
(3) 過濾 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如粗鹽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分離.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 指用水潤濕後的濾紙應緊貼漏斗壁;
「二紙」指①濾紙邊緣稍低於漏斗邊緣②濾液液面稍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指①燒杯緊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邊 ③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
『陸』 所有中學的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越詳細越好)
常用儀器及其使用方法:
1
、酒精燈: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得超過容積的,不少於容積的,被加熱的儀器(尤其是玻璃儀器)不能與燈芯接觸,加熱用外焰,嚴禁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熄滅燃著的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能不用嘴吹滅。
2
、可以加熱的儀器:
(1
)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器、坩堝、燃燒匙等
(2
)需要墊石棉網才能加熱的儀器:燒杯、燒瓶、圓底燒瓶、蒸餾燒瓶、錐形瓶等(底面積均比火焰大的多,不能均勻受熱,因此必須墊石棉網)凡加熱玻璃儀器等,儀器外壁要擦乾,以免加熱時炸裂。加熱液體時,不許超過容積所允許的量。
3
、不能加熱的儀器:集氣瓶、啟普發生器、計量儀器(量筒、容量瓶等)等
4
、計量儀器:
(1
)量取或容量液體的儀器:如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
應注意選用與所量取液體體積相適應的規格。不能做為反應器,不可加熱
(2
)托盤天平:稱量前需放平穩調整零點,稱量時天平兩盤上各放質量大小相同的紙片,然後在左盤上放被稱物品或試劑,右盤放砝碼。不能在天平上稱熱的物質,稱量潮濕或有腐蝕性葯品應放在玻璃器皿內稱量,取用砝碼要用鑷子夾取,稱完要把砝碼放回原盒中,游碼移回零處。
(3
)溫度計:應選用與測量溫度高低范圍相適合的溫度計;測量液體時溫度應使水銀球浸入液體中但不應觸及器壁;測量蒸氣時水銀球置於蒸氣中;蒸餾時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下約0.5
厘米處。
5
、乾燥儀器
(1
)球形乾燥管:固體顆粒狀乾燥劑填滿球形部分,乾燥劑選擇應合理(不與被乾燥的氣體反應)氣體的流向應大口進,小口出。
(2
)洗氣瓶:可用於乾燥氣體,也可用於除掉氣體中的氣態雜質,乾燥劑可選用濃硫酸(應注意被乾燥的氣體不能跟濃硫酸反應),若除雜質,應選用適宜的液體試劑。氣體流向應為長管進氣、短管出氣。
6
、其它:
(1
)漏斗:
①普通漏斗:用於向小口徑的容器內注入液體;內襯濾紙可用來過濾
(二低三靠);分離液體和不溶性固體。
②長頸漏斗:用於氣體發生裝置中注入液體,使用時長頸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防止氣體逸出。
③分液漏斗:用於分離不互相混溶的液體;也可用於向反應器中滴加液體。不能裝鹼液,以防活塞口粘住無法轉動。使用時應注意使塞上的凹槽對准漏鬥口上的小孔,以使內外空氣相通。進行液體分離時下層液體從下端發生,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2
)冷凝管:用於將熱蒸氣冷凝成液體。冷凝管應傾斜固定(上高下低),冷卻水流動方向是從下至上(跟被冷凝的蒸氣逆行)
(3
)膠頭滴管:用於滴加試液。吸液時不可吸入膠頭內;滴液時滴管應垂直,不可伸入容器內太多,不可接觸容器壁;使用全過程,不可平放或尖嘴朝上。
7
、玻璃儀器洗滌:
(1
)洗滌干凈標准:內壁附著的水均勻了,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
)葯劑洗滌法:對於用水洗不掉的物質,可根據污物不同的性質,選用適當的葯劑處理。
如:附有不溶於水的鹼、碳酸鹽、和鹼性氧化物,可選用稀鹽酸清洗必要時可稍加熱
附有油脂,可選用熱鹼液Na2CO3
清洗
附有硫磺,可選用二硫化碳溶解後清洗
附有碘,可選用酒精溶解後清洗
附有銀(銀鏡實驗後的試管),可用稀硝酸清洗
附有二氧化錳(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後的試管),可選用濃鹽酸稍加熱再清洗
『柒』 化學儀器的基本用法
1.酒精燈
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以工業酒精為燃料,最高溫度可達800
℃。燈身、燈帽由玻璃製成,燈芯管由瓷製成。市售產品現多改用塑料燈帽。其規格以酒精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0
mL、150
mL。酒精易揮發、易燃,故使用時應注意:
(1)往燈內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如圖1-2,添入酒精量不能超過燈身容積的2/3(過滿容易因酒精蒸發而在燈頸處起火)。在燈燃著時不準往燈內添加酒精,如圖1-3,否則極易引起火災,因為此時「明火」的周圍存在著酒精和酒精蒸氣。
(2)只能用燃著的火柴或細木條去點燃,絕不允許用另一隻酒精燈去「對火」,因為側傾的酒精燈會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積著火!
(3)燈內酒精耗到少於容積1/4以下時應及時補充,因酒精過少既容易燒焦燈芯,又容易在燈內形成酒精與空氣的爆炸混合物。
(4)必要時在點燃酒精燈前用鑷子調整外露燈芯的長短,可以改變火焰的大小。一則為了便於操作,二則可以節約酒精,如圖1-4。此外燈芯最好松緊適度,過緊則燈芯容易燒焦。為了減少燈焰搖擺和跳動,可用鐵紗網卷一圓筒做防風罩,兼起拔火筒的作用,如圖1-5。它能使火力集中,並稍提高燈焰的溫度。
(5)熄滅酒精燈只允許用燈帽蓋滅(使燈芯與空氣隔絕),絕不準用嘴去吹!用嘴吹氣不僅不易吹滅,還很可能將火焰沿燈頸壓入燈內,引起著火或爆炸!(甲醇與空氣混合的爆炸范圍用甲醇蒸氣的體積分數表示是6%~36.5%,乙醇是3.28%~18.95%,因此夏季無論是燈內還是酒精容器中,都會自然形成達到爆炸界限的混合氣體!)
(6)燈帽應直放桌上,防止滾動。燈帽如系玻璃磨口的,則將燈熄滅後,尚需趁熱將燈帽再提起一次,放走熱酒精蒸氣同時進入一部分冷空氣,再蓋好,以保持燈帽內外壓強一致,下次使用時,容易打開燈帽。如果是塑料燈帽就不要蓋兩次了。
不用的酒精燈必須蓋嚴燈帽,否則不但酒精會揮發,而且由於酒精的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水分而使酒精變稀。(有缺口的玻璃燈帽和燈口有裂縫的酒精燈都不能再用!)
『捌』 初中所有化學儀器的名稱規格用途使用方法
初中化學常用儀器使用方法
(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是——量筒、漏斗、集氣瓶。
(二)測容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在水平桌面上。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托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 (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一般葯品稱量時,在兩邊托盤中各放一張大小、質量相同的紙,在紙上稱量。潮濕的或具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放在加蓋的玻璃器皿(如小燒杯、表面皿)中稱量。(4)砝碼用鑷子夾取。添加砝碼時,先加質量大的砝碼,後加質量小的砝碼(先大後小)。(5)稱量結束後,應使游碼歸零。砝碼放回砝碼盒。
(四)加熱器皿——酒精燈(1)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②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盞酒精燈;③熄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熄,不可吹熄。
(2)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可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應少於1/4.(3)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物體。
(4)如果酒精燈在燃燒時不慎翻倒,酒精在實驗台上燃燒時,應及時用用濕抹布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
(五)夾持器——鐵夾、試管夾鐵夾夾持試管的位置應在離試管口約1/3處(或試管中上部)。
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持部位在距試管口近1/3處;用手拿住長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六)分離物質及加液的儀器——漏斗、長頸漏斗過濾時,應使漏斗下端管口與承接燒杯內壁緊靠,以免濾液飛濺。
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出。
『玖』 誰能告訴我化學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①燒瓶:主要用於溶液之間或液、固之間的反應,可加熱,但需墊石棉網,還可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②燒杯:主要用於液體之間的反應,溶解固體,配製溶液組裝過濾器,可以加熱,但需要墊石棉網。
③錐形瓶:可用於反應容器,例如中和滴定;蒸餾實驗中承接各種餾分,組裝氣體發生裝置,可以加熱,但需墊石網。
④蒸發皿:用於濃縮溶液或去掉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可以直接加熱。
⑤試管:少量物質間的反應容器,組裝簡易氣體發生裝置,收集少量氣體,可直接加熱。
⑥集氣瓶:用於氣體與其它物質的反應,收集氣體。
⑦廣口瓶:用於組裝氣體發生裝置
⑧量筒:粗略量取液體的體積,不能用於反應容器,讀取液體體積時應注意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⑨容量瓶:用於准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或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不能用做溶解的容器。
⑩滴定管:中和滴定的主要儀器,也可用於准確量取液體。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鹼性試劑,鹼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試劑和氧化性試劑。
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用,不能倒置,滴加時尖嘴不能伸入容器內部(個別例外),應在接受容器上口邊緣0.5cm處垂直滴加。
托盤天平:粗略稱量質量用,使用前應先調好零點,使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兩邊托盤放大小相同的紙,若稱取有腐蝕性的葯品時,應放在玻璃容器中稱量,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
酒精燈:需加熱的實驗中做熱源。酒精燈中酒精的容量在
1/4~2/3
之間。用外焰加熱,用完後用燈蓋蓋滅
漏斗:向小口容器內傾倒液體,制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極易溶於水的氣體時用於組裝尾氣吸收裝置,組裝過濾裝置。
分液漏斗:滴加液體時需控制滴加速率時用到,組裝氣體發生裝置,分液、萃取。
長頸漏斗:添加液體,組裝氣體發生裝置(用於形成液封)。
溫度計:在需要控制溫度的實驗中用於測量溫度,不能代替玻璃棒。
玻璃棒:攪拌,引流
『拾』 各種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 量筒是量取液體葯品體積(volume)的玻璃儀器.正確使用要做到:「一選、兩平、三不能」. 一選:量筒大小有各種規格,盡量選用能一次量取;且與量取液體體積最接近的量筒. 兩平: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如果俯視,讀數偏大,如果仰視,讀數偏小. 三不能:不能加熱;不能量熱的液體;不能作反應器. 2.膠頭滴管的使用 膠頭滴管是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試劑的一種儀器.正確使用方法可概括為「懸、垂、擠、洗」. 懸:滴加液體時,滴管要懸在容器的上方,不得伸到容器內,_ 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試劑的污染.÷ 垂:滴管要垂直於水平面,不要倒置或平放,防止試液倒流,i 腐蝕橡膠乳頭;不要把滴管放在試驗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4 i 管."奴 擠: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擠膠頭,以控制滴加葯品的用量.1 洗: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蒸餾水洗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l- 外),以備再用.嚴禁用未經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別的試劑.1 3.酒精燈的使用 ,l 酒精燈是用來給物質加熱的玻璃儀器.正確使用要做到「三j 查、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