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救必應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熊膽木皮、九層皮。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5~15米。樹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粗糙,厚3~10毫米,有橫紋和細圓點狀突起。嫩枝有棱,無毛,綠色或淺紫紅色。葉互生,單葉,葉片稍厚,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四~八厘米,先端尖,基部狹,邊緣全緣,兩面均無毛。五~六月開花,花白色,雌雄異株,排成傘形花序生於葉腋;花萼四~五片,邊緣有毛;花瓣四~五片,雄蕊四~五枚。九~十月結果,果實救形,成熟時紅色。分核五~七粒,背部有3條紋和2淺槽。樹皮於夏秋季剝取為佳,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省區有出產;此物多生於村旁、曠野、山谷、河旁較肥沃濕潤處。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熱涼血、消炎、止痛、解毒、利濕。
【驗方精選】第一方:救必應(二層皮)30克,黑老虎根30克,兩面針根皮3克,共研細粉,每次服2克,日服2次。
用法:開水送服。
主治: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第二方:救必應15克,白茅根15克,廣金錢草30克,地膽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腎炎水腫。第三方:救必應30克,墨旱蓮30克,車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高熱頭痛。第四方:救必應6克,研細粉,白糖30克。
用法:開水沖服;另用鐵冬青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主治:跌打腫痛。第五方:救必應30克,鉤藤15克,稀薟草15克。
用法:水煎服,葯渣加入黃柏60克煮水洗患處。
主治:過敏性皮炎。第六方:救必應10克,三葉香茶菜根10克,山芝麻根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斑痧熱症。第七方:救必應100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連用30日。
主治:神經性皮炎。第八方:救必應(或鐵冬青葉)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並用鐵冬青葉研細粉撒患處。
主治:燒燙傷。
Ⅱ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怎麼樣簡單食療
不如三餐注意著點,通過日常飲食調節,葯物吃得越多,免疫力就越差。
胃痛胃疼食療法:
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
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飲。食療湯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湯。每次可選用制過的熟附片12克,新鮮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然後把材料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
②白鬍椒煲豬肚湯。每次可取白鬍椒15克略拍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薑三片(洗凈去皮)。然後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凈,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鍾,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凈,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葯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
胃痛食療方法2
一、傷食胃痛症見胃痛脹滿,疼痛拒按,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嘔吐納呆,進食痛增,舌苔厚膩,脈弦滑等。葯粥方:取雞內金10克,萊菔子10克,粳米100克。先將雞內金、萊菔子炒黃研末備用,再將粳米淘洗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煮至粥將熟時加入雞內金、萊菔子末,再煮沸5分鍾即可,分2次溫服,每天一劑,有消食化積止痛的功效。
二、寒凝胃痛症見胃痛劇烈,受寒痛增,得熱痛減,嘔吐清水,舌淡苔白,脈沉弦。葯粥方:生薑20克,蔥白15克,大棗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將大棗去核、粳米淘洗後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煮至粥將熟時加入紅糖、蔥、薑末,再煮沸5分鍾即可,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有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三、氣滯胃痛病見胃脘脹痛,痛連兩肋,每情緒波動而加重,噯氣胸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弦等。葯粥方:取玫瑰花15克、佛手15克、粳米100克。將玫瑰花、佛手切細絲,粳米淘洗後共放鍋中,加鹽調味即可,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有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
四、火熱胃痛症見胃脘灼熱疼痛,痛勢急迫,疼痛拒按,泛酸,嘈雜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弦數等。葯粥方:取蒲公英30克、百合15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先將蒲公英沖洗干凈,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後去渣留汁,再將百合、粳米分別淘洗後放葯汁中以文火煮粥,粥熟加冰糖煮化即可,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有清熱和胃止痛的功效。
五、淤血胃痛症見胃脘疼痛如針刺或如刀割,痛處固定而拒按,夜間更甚,日久不愈,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脈澀等。葯粥方:取山楂20克、桃仁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山楂去核、桃仁去皮、粳米淘洗後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加紅糖煮化即可,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有活血化淤止痛的功效。
六、脾虛胃痛症見胃脘隱痛,綿綿不休,喜暖喜按,飢時痛增,得食痛減,時泛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等。葯粥方:取黨參20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桂枝10克,乾薑10克,粳米100克,飴糖適量。先將葯材洗凈,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後去渣留汁,再將粳米淘洗後放葯汁中以文火煮粥,將熟時加入飴糖,稍煮沸片刻即可,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有健脾暖胃止痛功效。
教您如何選用治療胃痛的非處方中成葯
一、寒邪犯胃型:表現特點為突然胃痛,受寒後疼痛加重,遇暖則痛緩,惡寒,口不渴,舌苔薄白。選用散寒止痛的非處方葯溫胃舒膠囊(含黨參、制附子、炙黃芪、肉桂、山葯、制肉蓯蓉、炒白術、炒山楂、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其它劑型有溫胃舒顆粒(沖劑)。或選用香砂養胃丸(含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制半夏、制香附、炒枳實、豆蔻、厚朴、藿香、甘草),每次9克,日服2次;其它劑型還有濃縮丸、沖劑、軟膠囊等。
二、飲食停滯型:表現特點為胃痛常由暴飲暴食引發,胃痛脹滿,噯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後疼痛暫可緩解,舌苔厚膩。可選用消食導滯的香砂平胃顆粒(含蒼術、陳皮、甘草、厚朴、香附、砂仁),每服1袋(10克),每日2次;或用水丸,每次1瓶(6克),每日服1―2次。
三、肝氣犯胃型:表現特點為胃脘脹悶,攻撐作痛,痛連兩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發作,苔多薄白。選用疏肝理氣和胃的非處方葯加味左金丸(含姜炙黃連、吳茱萸、黃芩、柴胡、木香、香附、鬱金、白芍、青皮、枳殼、陳皮、延胡索、當歸、甘草),每次服6克(100粒),每日2次。或用氣滯胃痛顆粒(含柴胡、延胡索、枳殼、香附、白芍、炙甘草),每服1袋(5克),每日3次。也可選用胃蘇沖劑(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每次服1袋(15克),每日3次。
四、肝胃郁熱型:表現特點為胃脘灼熱疼痛,痛較急迫,易怒煩躁,返酸嘈雜,口乾苦,舌紅苔黃。選用疏肝泄熱和胃的六味安消散(含土木香、大黃、山奈、寒水石、訶子、鹼花),口服每次1.5―3克(每袋18克),每日2―3次1
治療胃痛,除了服用葯物之外,在發作時,也可以用食療方法止胃痛。其中飲用湯水就是一種好方法。
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
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飲。食療湯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湯。每次可選用制過的熟附片12克,新鮮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然後把材料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
②白鬍椒煲豬肚湯。每次可取白鬍椒15克略拍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薑三片(洗凈去皮)。然後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凈,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鍾,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凈,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葯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
Ⅲ 中葯救必應的作用
一,救必應,中葯材名。本品為冬青科植物鐵冬青的樹皮或根皮。夏季採收。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湯火傷。
二,注意事項。陽虛體寒的病人慎用。
救必應。
Ⅳ 救必應又叫什麼中葯
中葯名 救必應
別名 白木香、羊不吃、土千年健、矮四陀、觀音柴、消癀葯、白銀香、白銀樹、山熊膽、紅子兒、冬青柴、白皮冬青、白山葉、白沉香、白蘭香、狗屎木、冬青仔、小風藤、白凡木、九層皮、紅熊膽、山冬青、白銀木、過山風。
漢語拼音 jiu bi ying
英文名 Ovateleaf Holly Bark
原植物 Ilex rotunda Thunb.
葯用部位 以植物的樹皮或根皮入葯。
功效分類 清熱葯;清熱解毒葯;清熱燥濕葯。[1]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鐵冬青
Ⅳ 澱粉對白糖治療胃病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
材料: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
製作:上述材料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
材料: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
製作: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除了以上的方法調理處主要還是靠你自己調理;清淡易消化飲食,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每天飲食定時定量;多食用魚類、牛肉等補充大量的優質蛋白;多食用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這個時候喝點幫助養胃的 渭_硹_搽 ,可以健脾養胃,避免胃病反復帶來的痛苦,茶味清醇,可以讓人心情舒暢,從而鎮定、舒緩緊張情緒。
Ⅵ 大家知道快速止胃痛的方法嗎
健胃消食片
治療胃痛,除了服用葯物之外,在胃痛發作時,也可以用食療方法止胃痛。其中飲用湯水就是一種好方法。
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飲。食療湯水可用——①熟附片煲狗肉湯。每次可選用制過的熟附片12克,新鮮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然後把材料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②白鬍椒煲豬肚湯。每次可取白鬍椒15克略拍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薑三片(洗凈去皮)。然後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凈,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鍾,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先將豬肚冼凈,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每次可取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每次取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葯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冶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
Ⅶ 救必應的葯用價值
中葯救必應, 別名叫白銀樹皮、九層皮、白蘭香、熊膽木等。為冬青科冬青屬植物鐵冬青的樹皮(二層皮),葉、根也可入葯。全年可采,颳去外層粗皮,切碎,曬干或鮮用;葉多為鮮用,根春秋採挖。性狀鑒別 根皮呈捲筒狀或略捲曲的板片狀,長短不一,厚0.3-0.5(-1)cm。外表面發黃色或灰褐色,粗糙,常有橫皺紋或略橫向突起;內表面淡褐色或棕褐色,有淺縱向條紋。質硬而脆,斷面略平坦,稍呈顆粒性,黃白色或淡黃褐色。氣微,味苦、微澀。樹皮較薄,邊緣略向內卷,外表面有較多橢圓狀突起的皮孔。以皮厚、苦味濃、無碎雜物者為佳。
救必應的功效:
【性味】 苦,寒。
1.《嶺南采葯錄》:"味苦。"
2.《南寧市葯物志》:"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湯火傷。
1、《嶺南采葯錄》:"清熱毒。"
2、《南寧市葯物志》:"清涼解毒。治痧症,內熱。熬膏可塗熱瘡。"
3、江西《草葯手冊》:"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風濕病。"
4、《嶺南采葯錄》:"味苦。"
5、《南寧市葯物志》:"苦,寒,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7錢。外用:搗敷或熬膏塗。
救必應的作用:
1.治癍痧、絞腸痧:救必應二兩,山豆根一兩,龍牙草二兩,路邊菊三兩。水煎服。
2.治外感風熱頭痛:救必應一兩,水煎,日服三次。
3.治喉痛:干救必應三錢,水煎作茶飲。
4.治跌打腫痛:救必應樹皮二錢研粉,白糖一兩,開水沖服。
5.治湯火傷:干救必應研粉,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日塗五至六次。
6.治一般胃癌:鐵冬青三錢,雞蛋殼五錢,緋紅南五味子三錢,白芨三錢,石菖蒲一錢。共研細粉,每次服五錢,每日二次,飯後服。
7.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鐵冬青二兩,海螵蛸四兩,緋紅南五味子二兩,竹葉椒一兩。共研為細粉,作成小顆粒,每服五分,每日三次。
8.治急慢性肝炎:救必應一兩半,八角王五錢。二葯均用樹皮。颳去粗皮,切片。加水二碗,煎至半碗,每日一劑,分二次服。
9.治神經性皮炎:熊膽木皮三兩,煎水外洗局部。
Ⅷ 救必應是什麼
救必應,中葯材名。本品為冬青科植物鐵冬青的樹皮或根皮。夏季採收。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湯火傷。①《嶺南采葯錄》:清熱毒。②《南寧市葯物志》:清涼解毒。治痧症,內熱。熬膏可塗熱瘡。③江西《草葯手冊》: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風濕病。
Ⅸ 吃什麼可以緩解胃痛
胃痛可以簡單地分為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三種。
一、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軟。食療湯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湯
材料:制過的熟附片 12克,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製作:把材料放進湯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
②白鬍椒煲豬肚湯
材料:白鬍椒15克略打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凈,生薑三片洗凈去皮。
製作: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扎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個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二、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
材料: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
製作: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凈,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鍾,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
材料: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
製作:先將豬肚洗凈,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湯,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三、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
材料: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
製作:上述材料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說明:救必應又名白木香,味苦性寒,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主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湯火傷。摘自《中葯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
材料:新鮮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
製作: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說明:石仙桃又名石上蓮、石橄欖,味甘性涼,功用養陰,清肺,利濕、消瘀。治眩暈、咳嗽、頭痛、吐血、夢遺、痢疾、白帶、疳積。摘自《中葯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葯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應用得好,也同樣可以治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