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溫濕度感測器使用方法

溫濕度感測器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4 15:10:44

A. 溫濕度感測器的測量方法

濕度測量感測器常見的幾個測量方法
濕度測量技術來由已久。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近代測量技術也有了飛速的發展。濕度測量從原理上劃分二、三十種之多。對濕度的表示方法有絕對濕度、相對濕度、露點、濕氣與干氣的比值(重量或體積)等等。但濕度測量始終是世界計量領域中著名的難題之一。一個看似簡單的量值,深究起來,涉及相當復雜的物理—化學理論分析和計算,初涉者可能會忽略在濕度測量中必需注意的許多因素,因而影響的合理使用。
常見的濕度測量方法有:動態法(雙壓法、雙溫法、分流法),靜態法(飽和鹽法、硫酸法),露點法,干濕球法和形形色色的電子式感測器法。
這里雙壓法、雙溫法是基於熱力學P、V、T平衡原理,平衡時間較長,分流法是基於絕對濕氣和絕對干空氣的精確混合。由於採用了現代測控手段,這些設備可以做得相當精密,卻因設備復雜,昂貴,運作費時費工,主要作為標准計量之用,其測量精度可達±2%RH -±1.5%RH。
靜態法中的飽和鹽法,是濕度測量中最常見的方法,簡單易行。但飽和鹽法對液、氣兩相的平衡要求很嚴,對環境溫度的穩定要求較高。用起來要求等很長時間去平衡,低濕點要求更長。特別在室內濕度和瓶內濕度差值較大時,每次開啟都需要平衡6~8小時。
露點法是測量濕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是熱力學的直接結果,准確度高,測量范圍寬。計量用的精密露點儀准確度可達±0.2℃甚至更高。但用現代光—電原理的冷鏡式露點儀價格昂貴,常和標准濕度發生器配套使用。
干濕球法,這是18世紀就發明的測濕方法。歷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濕球法是一種間接方法,它用干濕球方程換算出濕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條件的:即在濕球附近的風速必需達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濕球溫度計將此條件簡化了,所以其准確度只有5~7%RH,明顯低於電子濕度感測器。顯然干濕球也不屬於靜態法,不要簡單地認為只要提高兩支溫度計的測量精度就等於提高了濕度計的測量精度。
本文想強調兩點:第一,由於濕度是溫度的函數,溫度的變化決定性地影響著濕度的測量結果。無論那種方法,精確地測量和控制溫度是第一位的。須知即使是一個隔熱良好的恆溫恆濕箱,其工作室內的溫度也存在一定的梯度。所以此空間內的濕度也難以完全均勻一致。
第二,由於原理和方法差異較大,各種測量方法之間難以直接校準和認定,大多隻能用間接辦法比對。所以在兩種測濕方法之間相互校對全濕程(相對濕度0~100%RH)的測量結果,或者要在所有溫度范圍內校準各點的測量結果,是十分困難的事。例如通風干濕球濕度計要求有規定風速的流動空氣,而飽和鹽法則要求嚴格密封,兩者無法比對。最好的辦法還是按國家對濕度計量器具檢定系統(標准)規定的傳遞方式和檢定規程去逐級認定。

B. 電子溫濕度計怎麼使用方法

電子體溫計使用方法
1、用棉花棒或衛生紙粘取酒精擦拭消毒電子體溫計感溫頭和量溫棒部分,為避免電子體溫計機件受損,請勿以酒精或其它溶液接觸感電子體溫計溫頭及量溫棒以外的部件。
2、按電子體溫計ON/OFF按鈕,打開電子體溫計電源,電子體溫計顯示屏顯示「」約2秒,然後顯示上次的電子體溫計測量溫度約2秒後顯示L℃,其中℃閃爍,表示電子體溫計可以測量溫度了。
3、測腋窩溫度:電子體溫計測溫前,手臂自然下垂,將腋窩緊閉1分鍾,使腋窩溫度穩定;將體溫計的感溫頭置入腋窩中央並夾緊約1分鍾,待電子體溫計顯示屏℃符號停止閃爍,即表示電子體溫計腋窩溫度已測量完成。

4、測口腔溫度:電子體溫計測量前將雙唇閉上約1分鍾,使口腔內溫度平穩,將體溫計的感溫頭置於舌下內側根部,和舌頭密接後,將雙唇緊閉約1分鍾,待電子體溫計顯示屏℃符號停止閃爍,即表示電子體溫計口腔溫度已測量完成。

C. 溫濕度控制器怎麼用

溫濕度控制器是可同時對溫度、濕度信號進行測量控制,並實現液晶數字顯示,還可通過按鍵對溫、濕度分別進行上、下限設置和顯示,從而使儀表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自動啟動風扇或加熱器,對被測環境的實際溫、濕度自動調節的設備。

溫濕度控制器主要功能說明:

1、正常工作時,流入保護器的電流不超過0.1mA,不影響CT正常工作。

2、當A(或B、C),N兩端電壓超過150V時,BT-CTB短接A(或B、C)與N。

3、繼電器的接點容量大於15A,所以故障時,能使CT二次側可靠短路。

4、繼電器接點具有保持功能,按壓「復位」按鈕,才能解除保護功能。

5、若是在停電狀態下解除了故障,掉電後裝置自動復位。

6、裝置提供一對常開接點和一對常閉接點,可接各種聲光報警器或提供給綜合保護裝置使信息遠傳。當保護動作時,常開閉合,常閉打開,接線方式下面查看安裝使用介紹。

7、注意加濕水泵因時間過長不使用而出現水沉澱物造成止轉,在撥動口撥動風葉使之轉動。

(3)溫濕度感測器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溫濕度控制器使用注意事項

1、溫濕度感測器的繼電器動作、加熱器故障電源等工作狀態均由LED指示中。

2、注意使用環境,不能幹擾其正常工作,例如無線的注意遠離干擾源,有干擾源的注意使用屏蔽線。

3、注意使用量程,不能超出使用量程,否則測不到數據,甚至損壞。

4、注意感測器位置放在有代表性的位置,別放在風口或非常潮濕乾燥的地方,否則數據不準.

D. 感應式溫濕度計怎麼用

如果你說的是實驗室溫度計的話,那麼操作步驟如下: 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到被測物體中央,千萬別碰到容器壁或者容器 底,那樣測的溫度就不是很准確了! 2.溫度計玻璃泡要浸入到被測物體中稍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在讀數. 3.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物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E. 溫濕度計測量濕度的方法是什麼

濕度測量方法

濕度測量從原理上劃分有二、三十種之多。但濕度測量始終是世界計量領域中著名的難題之一。一個看似簡單的量值,深究起來,涉及相當復雜的物理-化學理論分析和計算,初涉者可能會忽略在濕度測量中必需注意的許多因素,因而影響感測器的合理使用。

常見的濕度測量方法有:動態法(雙壓法、雙溫法、分流法),靜態法(飽和鹽法、硫酸法),露點法,干濕球法和電子式感測器法。

① 雙壓法、雙溫法是基於熱力學P、V、T平衡原理,平衡時間較長,分流法是基於絕對濕氣和絕對干空氣的精確混合。由於採用了現代測控手段,這些設備可以做得相當精密,卻因設備復雜,昂貴,運作費時費工,主要作為標准計量之用,其測量精度可達±2%RH以上。

② 靜態法中的飽和鹽法,是濕度測量中最常見的方法,簡單易行。但飽和鹽法對液、氣兩相的平衡要求很嚴,對環境溫度的穩定要求較高。用起來要求等很長時間去平衡,低濕點要求更長。特別在室內濕度和瓶內濕度差值較大時,每次開啟都需要平衡6~8小時。

③ 露點法是測量濕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是熱力學的直接結果,准確度高,測量范圍寬。計量用的精密露點儀准確度可達±0.2℃甚至更高。但用現代光-電原理的冷鏡式露點儀價格昂貴,常和標准濕度發生器配套使用。

④ 干濕球法,這是18世紀就發明的測濕方法。歷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濕球法是一種間接方法,它用干濕球方程換算出濕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條件的:即在濕球附近的風速必需達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濕球溫度計將此條件簡化了,所以其准確度只有5~7%RH,干濕球也不屬於靜態法,不要簡單地認為只要提高兩支溫度計的測量精度就等於提高了濕度計的測量精度。

F. 溫濕度感測器鍵盤往哪裡

溫濕度感測器鍵盤往哪裡接如下:
1)溫濕度感測器主機側接線接485介面,主機側用水晶頭568B的線序,製作網線。
RS485有兩線制和四線制兩種接線,四線制只能實現點對點的通信方式,現很少採用,現在多採用的是兩線制接線方式,這種接線方式為匯流排式拓撲結構,在同一匯流排上最多可以掛接32個節點。
485信號線不可以和電源線一同走線。在實際施工當中,由於走線都是通過管線走的,施工方有的時候為了圖方便,直接將485信號線和電源線綁在一起,由於強電具有強烈的電磁信號對弱電進行干擾,從而導致485信號不穩定,導致通信不穩定。
485信號線可以使用屏蔽線作為布線,也可以使用非屏蔽線作為布線。
485匯流排必須要接地。

G. 剛買的土壤溫濕度感測器該怎麼使用

通常智能溫室大棚溫濕度感測器的布點與面積大小有關,溫度感測器一般要4個,在溫室的中間一個,兩端各一個,這樣可以有效的測量溫室內的均勻溫室值,另一個放到土壤中,可以有效的測量土壤溫室,土壤的話分為5厘米處、10、15厘米處布置,濕度感測器在溫室內放一個就可以,要放到距離地面1.2米到1.5米之間。
感測科技
物聯天下
九純健科技
九純健科技針對不同智能大棚通過免費的現場勘探,施工人員通過現場的情況綜合分析出更合理的布點。例如有的大棚內非常潮濕,濕度比較大噴水的時候容易灑在探頭上,這是就需要在垂直方向調節再高一些,或者使用分體式的溫濕度感測器。

閱讀全文

與溫濕度感測器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般二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11
翡翠拋光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5
如何給干核桃仁脫皮最佳方法 瀏覽:449
關於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瀏覽:561
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瀏覽:918
白酒發酵的方法和圖片 瀏覽:157
手機微信掙錢的方法 瀏覽:288
速成鋼膠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954
華為橫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筋膜炎用什麼方法檢查 瀏覽:176
真菌蘑菇稻草種植方法 瀏覽:496
胯部分離連接方法 瀏覽:942
高程測量的方法中高差計算公式 瀏覽:249
食用百合養殖方法和技巧 瀏覽:199
大數據集成分析方法 瀏覽:938
生產質量管控方法有哪些 瀏覽:306
換電腦最快方法 瀏覽:870
水蒸氣的體積計算方法 瀏覽:588
拌面如何和面的方法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