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鼓使用方法

鼓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4 09:27:00

❶ 手鼓得操作方法

演奏時,奏者左手持握鼓柄,將手鼓豎舉於胸前,用右手拍擊。也可將鼓橫置,右手執鼓棰敲擊,發音響亮,無固定音高。常用於朝鮮族民間歌舞和滿族民間雜技伴奏。舞者表演時,常邊擊邊舞,敲擊部位、節奏多變,舞蹈動作難度大,並多有朝鮮族大鑼、大金、小金、杖鼓和鑔配合伴奏。手鼓既是歌舞、雜技的伴奏樂器,又是舞蹈的舞具。

❷ 文言文 「鼓」 的用法

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

鼓:①擊鼓:百姓聞王鍾鼓之聲(孟)②動,鼓動,揮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③彈奏:趙王鼓瑟(廉)④古代夜間計時: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記》)

❸ 架子鼓的使用

不多!~左腳是打點

❹ 架子鼓用腳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呀擺脫指點一下,謝謝!

1、平踩法(Heel Down):腳跟放下以腳跟當作軸心支點,利用腳踝轉動(Ankle flexion)向下輕點踏板便可,使腳踝保持放鬆,而整個腳掌平貼在踏板上。

平踩法靠的是腳腕及小腿的力量,所以加速的時間短,踏腳的反應會較快,但缺點是腳踝活動范圍受限制,大約只能有30度以下的活動范圍,因此音量會比墊踩法小。平踩法比較適合用於一些輕快的音樂節奏,如 Samba、Swing、Latin、Mambo 等等音樂。

2、墊踩法(Heel Up):腳跟不著地,利用腳踝轉動及股關節轉動(Hip flexion)來踏踏板,讓大腿向上提起,腳跟要抬高起來,腳掌保持放鬆。然後大腿向下沉,而腳掌向下踩便可。

墊踩法因為腳跟離地不受限於踏板上,所以腳踝活動范圍幾乎可達60度左右,再加上小腿、大腿的重力與股關節的轉動,藉由多處肌肉出力,可以踩出較大而且結實的大鼓聲音量。墊踩法則適用於 Rock、Heavy Metal、Funk...... 等類型音樂。缺點是腿部時時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容易疲倦及肌肉拉傷。

(4)鼓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練習方法

腳的練法和手一樣,此時坐姿高度很重要,因為坐姿腳度決定了踏板上最佳踏點,與最輕松最快速有得力的切入點。腳部練習一定要先單獨以左右腳依照音符作4分音符及8分音符的正反拍,16分音符練習,再加入雙手訓練。

敲鈸(Cymbal)時絕大多數要配合腳踩大鼓,如此鈸音才有深度及廣度。

先要在踏板上找到適當的踏點,太前面則速度太慢,太後面則費力,鼓踏抵牆是不錯的自我練習找踏點方法。當覺得腳跟不上手時,先放慢手的速度等腳熟練,勿求快心切。


❺ 小軍鼓和鼓棒如何使用

一、握成拳頭,將一隻鼓棒握住用你的虎口。右手手掌朝下你的左手手掌朝上,食指自然的伸出放在鼓棒上,將鼓棒握住。

二、通常這種反應反而會影響整個曲子,也是在滾奏的基礎上用手腕控制住鼓棒的彈跳以及力度,就有如作運動之前都必須要有暖身操來幫助筋骨活絡:

1.練習時一樣以4連音為基礎4/4拍為小節單位。因為音色的關系,這關繫到手部在鼓上做移動時是否平穩,簡單的來說是一種連續性的動作。試著作出盡可能的小聲到盡可能的大聲的效果練習直道速度,那麼支點的地方大約就是在*近棒子尾端3分之1等份的地方、鬼槌練習;

2.這樣逐漸增加練習的速度,這時再次提速:要能作出讓人摒氣凝神的誇張效果,兩鼓棒集中於敲擊點上,6小節,以及音色的質量。://www。所以試著抓抓棒子的其他位置當支點看看!挺直腰桿,但雙手要向內翻一下。最好有有老師的演示。如果說我們將棒子分為三等份;96,左手用拇指與食指的虎口夾注鼓棒的後端,一般開始練習從每分鍾40拍的速度開始;mp&gt:R=右手L=左手]

(1)RLRLRRLLLRLRLLRR

(2)RRLLLLRRLLRRRRLL

(3)RLRRLRLLLRLLRLRR

(4)RLLRLRRLLRRLRLLR

❻ 打大鼓的方法

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❼ 曲劇樂隊班鼓與手板使用方法

摘要 先搞懂每個曲牌板眼。。。 操作的時候 左手執板右手拿簽 檀板打的是板。鼓鍵敲得是眼。 每個曲牌是不一樣的,有的是一板一眼。有的是一板三眼。還有的是有板無眼 緊打慢唱。。。。都不一樣的。每個鼓師的打法都不一樣的

❽ 薩滿鼓的使用方法

演奏時,左手握鼓背中心的皮條或鐵環,右手執鼓棰敲擊。可分別擊在鼓心、鼓邊或鼓框上,也可左手推拉鐵環撞擊鼓背,或雙手配合交錯敲擊,以獲得不同的音響效果。發音柔和響亮,無固定音高。薩滿鼓原為薩滿教祭祀儀式中表演的舞具和樂器。後來民間用於祭天祭祖、燒香還願、歡慶豐收、節日娛樂等場合中。表演時,手執薩滿鼓,腰系腰鈴,身穿綴有銅鏡或腰鈴的服飾,邊擊、邊唱、邊舞。鼓點多變,曲調豐富,舞姿優美。較大表演場面還加用哈馬刀、察拉齊、圓鼓、三弦和琵琶等樂器伴奏。今日薩滿鼓用於民間歌舞、演唱伴奏。滿族和鄂倫春族,還將薩滿鼓用於器樂合奏。

❾ 鈴鼓的正確拿法圖解

鈴鼓的正確拿法如下圖:


(9)鼓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鈴鼓基本技巧: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

鈴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這幾種:打點、滾奏、 Finger Roll 、 Thumb Roll 、手腕/膝蓋等。 使用的場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轉換各種技巧才行。

在討論幾種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鈴鼓時的姿勢,由於鈴會晃動和發生殘響,把鈴鼓維持45 度的角度可以使鈴聲不會太短或太長。

❿ 鼓這一樂器常在什麼時候使用各有什麼的作用

腰鼓:相傳由羯鼓演變而來,公元四世紀開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稱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來,「鳳陽花鼓」、「花鼓燈」和淮北「花鼓戲」中多用到腰鼓,並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腰鼓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端蒙皮,鼓身有兩支鐵環,用帶子懸掛在腰間,兩手各執一木槌敲打,腰鼓無固定音高,音響清亮,既可用作伴舞樂器,也可作為舞蹈道具,表現歡快熱鬧的情景,是腰鼓隊的主要樂器。
狼漲:又名「狼鼓」。流行於福建地區。狼漲源於古代細腰鼓類樂器,形制與朝鮮族長鼓、壯族蜂鼓相似。鼓身木製,全長約70厘米左右,中部細小,兩端粗大而中空,兩面蒙牛皮,鼓面直徑30厘米左右,鼓皮裝於金屬圓環上,由繩索穿系綳緊。用木棰敲擊或用手拍擊發音,用於福建地區「籠吹」、「福州十番」等器樂合奏和 閩劇伴奏。
漁鼓:漁鼓又稱「竹琴」或「道筒」,南宋時已有這種樂器。現代使用的漁鼓,是在長65~10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豬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時,左手堅抱漁鼓,右手拍擊,是民間曲藝「道情」、「漁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樂器。
同鼓:民間流傳的較大型的鼓類樂器。堂鼓之一種。廣泛流行於蘇南一帶。同鼓的鼓身呈桶形,中間略寬,鼓高約6O厘米,多用椿木、色木、樺木或楊木製作,兩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徑約50厘米。鼓身中部裝有3個鼓環,用以穿系鼓帶或作懸掛之用。
演奏時,將同鼓懸空掛於木製三腳架上,以紅木或其他硬質木料製作的雙棰敲擊。用於民間器樂合奏、舞蹈、戲曲伴奏和喜慶節日里群眾性的鑼鼓隊。在鑼鼓隊行進時可系帶懸掛在身上演奏。奏法有單打、雙打、滾擊、悶擊等技巧。敲擊鼓心、鼓邊、鼓框,由鼓心逐漸向鼓邊去奏,或由鼓邊逐漸向鼓心敲擊,均可取得不同的音色變化。
在器樂合奏「十番鼓」、「十番鑼鼓」中,同鼓與板鼓由一人兼奏,擊鼓技巧尤為繁復,用輕重擊、輕重滾、連滾帶擊或多種奏法的交互組合使用,可以演奏出風格迥異的鼓段(或稱「鼓牌子」)。
花盆鼓:因鼓面大、鼓底小、狀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變而來,也稱「南堂鼓」。由於形狀似缸,還有「缸鼓」之名。現已廣泛用於京劇等各種地方戲劇和歌舞伴奏、器樂合奏及獨奏。
花盆鼓的鼓身高60厘米,鼓上面直徑57厘米,鼓的下皮比上皮小一倍,直徑為28.5厘米,鼓身周圍繪有民族風格的金色雲龍圖案,形象維肖,栩栩如生。並附用特製的鼓架。鼓身多用椿、楊或柳木製作,經車旋而成。鼓皮用水牛皮或旱牛皮,但上面鼓皮以用牛的脊背皮為好。演奏花盆鼓時,以木棰敲擊上面鼓皮而發音,音色低沉、雄厚,比堂鼓柔和,並可奏出不同的音調。
大堂鼓:鼓類樂器中形體較大者,多使用椿木、色木、樺木和楊木等製作鼓身,因鼓面較大,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兩塊面積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於木架上用兩個鼓捶演奏。大鼓發音低沉而雄厚,主要用於器樂合奏、舞蹈和戲曲伴奏,也是鑼鼓隊中的主要樂器。
古代,大鼓多用於報時、祭祀、儀仗或軍事。作為報時的大鼓又稱「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樓之上。北京鼓樓上的大鼓制於清代,是專門作為公共報時用的。鼓面直徑達1.5米,曾有「鼓王」之稱。每到夜間報更時分,鍾鼓樓上鍾鼓齊鳴,低沉的鼓聲傳播全城。直到1915年鍾表普遍使用後,它才成為供人們觀賞的文物。在北京天壇,也藏有一面清代製造的大鼓,面徑1.5米,高約2米,是過去皇帝祭天時才使用的。
大鼓由兩根較粗的木棰敲擊發音,鼓的中心發音較低而深厚,越向邊緣聲音則越高而堅實。由於從中心到邊緣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時可利用這些變化來豐富它的表現力。演奏方法有單擊、雙擊、頓擊、悶擊、壓擊、搖擊和滾奏等。大鼓鼓面較大,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很大。對情緒和氣氛的渲染能起很大的作用。音響能與樂隊融合,可加強樂隊的低音。它還可以獨奏或作為效果樂器使用,模仿雷聲、炮聲。
書鼓:鼓身呈扁圓形,兩面蒙皮,鼓面直徑22厘米,鼓身高8.5厘米,發音較堂鼓低,但很響亮,專用於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也適用於各地的曲藝演唱和鼓書伴奏。用單箭演奏,書鼓置於竹製鼓架的編繩上,架高90厘米左右,說唱演員左手執書板或梨花片,右手執鼓箭擊鼓表
點鼓:又稱「懷鼓」。16世紀初就已流行於蘇南地區。呈扁圓形,鼓框用色木等硬質木材製作,中間微高,邊緣漸低,鼓腔直徑約18厘米,兩面蒙以牛皮,用密排鼓釘綳緊。鼓棰用紅木或竹製成,稱為簽子。
演奏時,奏者將鼓的一邊直立在右膝上,鼓的一面朝前,右手腕部壓住鼓的上方邊緣,使之固定,同時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執鼓棰敲擊。左手持板擊節。用於「十番鼓」器樂合奏或崑曲清唱伴奏,一般是每拍敲一下,起掌握節奏作用。
戰鼓:外形與大鼓相似,僅鼓身較低矮,故又有「扁鼓」之稱。發音比堂鼓低,但很響亮。過去曾用於宗教音樂,在1723年建立的北京雍和宮里,藏有一面直徑1米左右,鼓身僅高20厘米的扁鼓。如今主要用於民間器樂合奏、舞蹈、燈會、雜技團和鑼鼓隊。
板鼓:常與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並有「單皮」(一面蒙皮)和「班鼓」(過去戲班專用)之稱,是我國戲曲樂隊中的指揮樂器。早在唐代(618~907)就已用於「清樂」中,那時稱為「節鼓」。
板鼓構造獨特,音色清脆。隨著明、清戲曲藝術的發展。便世代相衍,流傳至今,廣泛用於崑曲、京劇、評劇、越劇、漢劇、豫劇、河北梆子、山東梆子、陝西梆子、山東柳子等地方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也可以獨奏(如蘇南吹打中的快板鼓)。它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於指揮和領奏地位。在京劇音樂中,凡人物出場、角色演唱、劇情變化,除用各種打擊姿勢及各種擊音進行指揮外,還與拍板一起為唱腔打節奏,給鑼鼓演奏增加花點,以及烘托舞台氣氛和人物形象。
板鼓是形體矮小的單面鼓,鼓身用色木、樺木、槐木、桑木、櫸木或柚木等硬質木料製作,由5塊較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徑25厘米,但絕大部分是木質板面,中間振動發音的鼓面僅有5~10厘米,鼓膛呈八字形,鼓邊高9.5厘米。鼓皮用牛皮,張緊於整個板面直到底邊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又叫「鼓光」,是敲擊發音部位。板鼓發音的高低,取決於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緊。為保持鼓皮的張力,所釘鼓釘較多,並在底部箍以鐵圈。
板鼓因適用的劇種不同,而在規格上有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之分。小膛板鼓,中間的鼓膛直徑僅有5厘米,鼓中間高11.5厘米,鼓下口直徑23.5厘米,發音高亢脆亮,主要用於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曲伴奏以及器樂合奏,適用范圍較廣。大膛板鼓,中間的鼓膛直徑10厘米,鼓中間高11厘米,鼓下口直徑24.5厘米,發音寬亮淳厚,適於南方的十番鼓使用,可獨奏出快鼓段。中膛板鼓,中間的鼓膛直徑8厘米,鼓中間高11.2厘米,鼓下口直徑24厘米,發音介於大、小膛板鼓之間,多用於越劇、陝北和山西的地方戲曲伴奏,並在器樂合奏中使用。
演奏板鼓時,將鼓吊於木架上,使用兩根藤或竹製的鼓箭敲擊,不僅鼓心、鼓邊發音高低有別,而且因使用了點箭(用鼓箭點擊鼓面)或滿箭(用鼓箭平擊鼓面),發出的音響也不同。
排鼓:我國鼓類樂器中的新品種,解放後,我國樂器工人和音樂工作者,總結國內外鼓類樂器技術經驗,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而成,造形美觀,音色豐富多變,具有民族風格,已成為民族樂隊中的重要樂器,廣泛用於器樂合奏、地方戲曲和歌舞伴奏。在一些歌舞廳經常看到的」架子鼓「也就是排鼓。
排鼓一般由5個大小不同、發音高低有別的鼓組成一套。每個鼓的兩面外徑相同而內徑不一,可發出兩個音高不同的音,共可發出10個不同的音。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設備,調音的幅度一般可達四度或五度,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定音。鼓身固定在一個特製的鼓架上,鼓架上端為U型的叉架,中間為套管製成的立柱,下端為三角架。立柱可上下伸縮,以使鼓身隨著演奏者的需要升降,鼓身裝在叉架上,便於翻轉進行音高選擇。演奏時,排鼓多擺成一字形、八字形、半圓形或弧形。鼓面可傾斜15~45度,可供立擊、坐擊、側擊或斜擊,可以進行拍擊、輪擊和交叉擊等。
排鼓發音激烈、跳盪,中、低音寬厚雄偉,高音堅實有力,既保持了堂鼓的風格,又具有圓潤、抒情的特點。由於具有不同音高、音色及輕重的變化,所以最適於大型民族樂隊使用及鼓樂獨奏,是一種色彩性的樂器。除可集群使用外,還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其音色和性能,單獨抽出來用於地方戲曲和器樂合奏。它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有豐合多彩的音響效果。
琴鼓:一種能夠演奏旋律的漁鼓。它是成都民族竹管樂器業余研製組製成在四川民間曲藝「竹琴」的伴奏樂器啟發下研製成功的,由16根長短不同的毛竹筒(或塑料簡)構成,每根竹筒上蒙以牛皮或羊皮,通過竹製固皮圈緊固在竹筒的上口。竹筒分兩排置於木質琴架上。演奏時,奏者雙手各執一支竹製琴箭擊奏,發出由(D~f1)16個音,音色柔潤、清晰而明亮,既可用於器樂合奏或伴奏,也可用來單獨演奏樂曲。 西洋的鼓有大鼓、小鼓、定音鼓、康加鼓、邦哥鼓、爵士鼓等。
小鼓(又稱小軍鼓、響弦鼓),是一種具有響弦橫置在鼓面的打擊樂器。 常出現於軍樂隊、管弦樂團、管樂團等,以一線或者低音譜記譜。
定音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定音鼓是管樂隊或交響樂隊中的基石。
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一般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常見為兩個一組。
邦哥鼓是鼓的一種。多為兩個一組,直徑及高度均約為三十厘米。常用於拉丁音樂。
爵士鼓又名架子鼓,是一種。此樂器集合許多打擊樂器為一體而由一人演奏。

閱讀全文

與鼓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學好英語的一些方法 瀏覽:609
做什麼美食用最樸素的方法 瀏覽:940
99x46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15
台式洗眼器使用方法 瀏覽:392
一般二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12
翡翠拋光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5
如何給干核桃仁脫皮最佳方法 瀏覽:449
關於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瀏覽:561
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瀏覽:918
白酒發酵的方法和圖片 瀏覽:157
手機微信掙錢的方法 瀏覽:288
速成鋼膠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954
華為橫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筋膜炎用什麼方法檢查 瀏覽:176
真菌蘑菇稻草種植方法 瀏覽:496
胯部分離連接方法 瀏覽:942
高程測量的方法中高差計算公式 瀏覽:249
食用百合養殖方法和技巧 瀏覽:199
大數據集成分析方法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