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沉香華山救母,二郎神救母,劈山救母的到底是楊戩還是沉香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寶蓮燈的故事,它講的是沉香救母親的故事。他的母親因為愛上凡人,違反了天規,被他的叔叔二郎神壓在華山下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沉香的叔叔二郎神之前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但是他的叔叔卻阻止沉香去救他的母親。
後來,沉香學了一身本領,他就去攻打天庭。當他即將成功時,楊戩攔住了他,沉香很不理解,沉香問他是否希望他的妹妹永遠被困在華山下面。孫悟空此時也在現場,他對沉香說,在三界之中,有多少有權勢的人,玉帝只是一個傀儡。事實上,是有些人要求他做這些事情,楊戩阻止是因為他看穿了這一切!二郎神煞費苦心的讓沉香救他母親。他只能偷偷地露面,不讓別人注意到。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聯系起來,二郎神是付出最多的實在讓人感動!
Ⅱ 劈山大師有哪些兌換碼
方法如下:
1。打開手機上的劈山大師手游。
2。打開劈山大師後,點擊左上角的頭像。
3。在以下彈窗中,找到並點擊【兌換碼】。
4。輸入劈山大師兌換碼後,點擊【兌換】即可。
劈山大師是一款非常有趣的休閑競技的游戲。玩家能夠在這里進行趣味的挑戰,不斷的進行闖關,隨時上線體驗都可以,畢竟這裡面的關卡是可以滿足任何一個玩家的需求。
Ⅲ 大禹治水,其位置到底在哪裡
大禹治水的位置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
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里,就游不過去了。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3)辟山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治水遺跡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塗山既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為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留有禹王宮、啟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啟之地的)台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跡,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歷史,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游覽憑吊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
文獻記載
1、《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2、《史記·夏本紀》「予娶塗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司馬貞索隱:「《系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亦稱「 女嬌」、「 女趫」。
3、《尚書·虞書·益稷》篇雲:「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4、《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5、《呂氏春秋》曰:「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6、《華陽國志·巴志》:「 禹娶於塗,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
7、《莊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和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
Ⅳ 道教的十二老母都是誰
道教的十二老母分別為無聖老母、劈山老母、梨山老母、無極老母、金身老母、普賢老母、觀音老母、泰山老母、太極老母、西山老母、地藏老母、文殊老母。
這十二女性神,主管著人間婦女、兒童、婚姻和家庭的各種事務。盡管在河南與山東、河北、山西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域中,有許多供奉十二老母的廟堂,但這十二老母在中國神譜中多數查不到,沒有她們的來歷和司職記載。根據目前的有關調查所知,十二老母的供奉,最早起源於西蓮寺,自西蓮寺開始將十二位女性俗神放一個殿堂供奉之後,其他地方才紛紛效法。
(4)辟山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十二老母的簡要介紹:
一、無聖老母:坐一把白色鳳椅,身穿暗綠色服裝,左手拿一法寶叫「照妖鏡」,法寶形狀像一個風車輪,右手法寶叫「凳天拐」,法寶形狀像一反龍頭拐杖 。
二、劈山老母:坐金色蓮花台,身穿白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譚心鏡」,法寶形狀像一個大的水晶球。
三、梨山老母:坐紅色蓮花台,身穿印有花紋的黑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捆仙繩」,法寶形狀像一根金色的繩。
四、無極老母:坐花鳳椅,身穿老棗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九環收魂圈」,法寶形狀像一個大圓環,上面鑲有九個大鈴鐺。
五、文殊老母:坐白色蓮花台,身穿純藍色服裝。手中拿一書卷,寓意贈送學問。
六、金身老母:坐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金鳳凰圖像的紅服裝,頭戴一枚金簪。
七、普賢老母:坐藍色鳳椅,身穿純淺粉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金靈芝」,法寶形狀像一顆靈芝草。
八、觀音老母:坐紅色蓮花台,身穿純大紅的服裝,手中拿一支紅荷花。
九、泰山老母:坐白色蓮花台,身穿印有白色蓮花圖像的白色服裝,手中拿一支白荷花。
十、太極老母:坐淺水紅蓮花台,身穿印有紅鳳凰頭像的金黃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眾生目」,可以監管萬物生靈,法寶形狀像一人手掌大小的扇子,扇子中間長了一隻眼。
十一、西山老母:坐白色蓮花台,身穿印有藍鳳凰圖像的白色服裝,懷中抱一個娃娃,娃娃穿著紅肚兜,不知性別,主管民間子嗣生育。
十二、地藏老母:坐一把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黑鳳凰圖像的紅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金屋」,主管民間衣食溫飽。
Ⅳ 是二郎神劈山救母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
二郎神救母和沉香救母的傳說都是有的
【沉香救母傳說】
要知道故事的根底,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笑。庄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之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雪映宮去了,金童卻打下凡間。
金童滿懷煩惱,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彥昌,每天教他攻讀詩文,二十多歲的時候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人說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覺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簽。他虔誠地抽出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焦慮、慌恐使他抽第三簽時,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再簸,久久不敢去取。最後一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可,一看使他的滿腹希望頓時化為雲煙,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白板空簽。劉璽定了定神看了看三聖母的塑像,提筆在牆上寫道: 「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方。」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的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她看了看牆上題詩,又羞又惱,不由得罵道: 「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的厲害!」於是她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個軟弱的書生,怎經得住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精力不支,倒卧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了雷雨『點化一座「仙庄」,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天,玉帝的兒子二郎神楊戩,閑暇無事來到煉丹爐,老君送了些桃子給他。他來到西峰北面,邊吃桃,邊扔核。桃核恰好打在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頭上。你知道這齊天大聖怎麼來到華山呢?原來,他保駕唐僧西天取經,憑著一片忠心,仗著火眼金睛,手執金箍棒,足蹬筋斗雲,一路遇妖降妖,逢魔降魔,白骨精三遭變化,都被悟空識破。可是那愚昧的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混淆,不但不誇獎悟空,反怪罪他不守佛法,殺傷人命,強令回山。那悟空回得花果山來,滿腹冤屈,心頭煩悶不堪,他一個筋斗,來到太華山遨遊,以消心中的悶氣。他聽說過西峰的半山腰有水簾洞,好奇地前來觀賞。正看得入神,忽然什麼東西打在腦門上,他心想:這是誰來欺侮我老孫?仔細一瞧,是一個又小又粘的桃核。於是,他一隻手遮眼向上望去,嗬!楊戩那小子正在貪婪地吃桃。他氣沖沖地喊道:
「咳!為何用桃核傷人?」楊戩聽到喊聲,朝下一看,原來是瞪著一雙紅眼的孫悟空,還在發脾氣。他滿不在乎地嘲笑道: 「唔!我當是哪路大仙,口氣不小!你這個猴子,被唐僧除了名,不安分守己地呆在花果山,來到這里做甚?別說一個桃核打著你,就是十個桃核砸了你又有何妨?」說罷哈哈大笑。
孫悟空聽了這番話,氣得搔頭抓耳,大聲吼道: 「好神氣呀,真不嫌丟人!」
「我丟什麼人?請講。」
「別裝糊塗啦,你家出了醜事,還問別人!」
「猴子,你把話說清楚,開口傷人,小心你的猴頭!」
「嘿嘿,不說就清楚,說了更明白,你聽著: 『天上三聖母,配了凡間人,如今身懷孕,羞煞眾家神』。嘿嘿!嘻嘻!嘿嘿嘿!」
楊戩滿臉脹紅,四肢發抖,強打精神辯道, 「滿口胡道,不要血口噴人!」
「誰胡道,那位神仙不曉得?」
楊戩羞愧難當,不好再辯,提起他的三尖兩刃刀,匆匆地向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的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坐,楊戩劈頭便問孫悟空所講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讓三聖母照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得魂不附體,顫嗦嗦地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孕,大罵三聖母不顧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在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百日之後,上京考取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的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各種苦難,生下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好血書,交給丫環靈芝,讓她送往洛洲。沉香長到十幾歲時,在南學讀書。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了秦官保,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情實況。沉台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便匆匆地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正在蒲團上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定要助他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身前往山下等候。沉香米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
「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拯救母親。」
「你母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玉帝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一塊石頭底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 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 「為了救出我母,那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 「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歡喜滿懷,急忙跪拜師父。從此,沉香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在家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到了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就這樣練了又練,等了又等,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灶房,發現籠里蒸好了用面捏成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大口吞小口咽地吃完蒸好的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窮。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好像輕飄飄的很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條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 「好了!好了!」沉香收住鐵杵,雙膝跪下。呂祖對他說: 「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開山的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鷹一犬,十分厲害。我賜你葯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治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提著鐵杵,邁步上山,去找楊戩。他到了天門,看見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 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問道:
「請問大仙,楊戩在哪裡?」
「你是何人,問他做甚?」
「我叫沉香,前來救母,問他要開山的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 「膽大畜牲,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先禮後兵地說: 「請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出母親。」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的厲害!」楊戩拿起三尖兩刃刀,朝著沉香的腦前砍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哨啷一聲,那把刀斷為兩截,上半截朝半空飛去。二郎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葯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間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看見哮天犬死去,又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只利爪,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形葯丸,把那神鷹的兩只翅膀釘在上半空,上也不得上,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癱,撲通一聲,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來。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 「娘啊!娘啊!」從北峰喊到南峰,從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但始終找不見娘在那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搭救出來。於是他放聲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受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喲,你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擻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 喊一聲: 「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里!」的回聲。沉香朝著頂峰,高舉鐵斧、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裂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放聲大哭的地方,後來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到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為民。現在毛女洞隔澗石壁上的「劉璽台」,就是當年劉彥昌隱居的地方。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現已被搬上戲劇舞台,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
【楊戩劈桃山救母的傳說】
【楊戩劈桃山救母的傳說】
上古並沒有太陽曬死二郎之母的神話,只是為了演故事片的需要而由好事的人編出的。
在明嘉靖三十四年無名氏《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寶卷》中講述了楊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楊名天佑,金童臨凡",與鬥牛宮"仙女雲華侍長"發生關系,雲華生下一子楊二郎。孫悟空奉命將雲華壓在太行山,而"鬥牛宮里西王母,來取二郎上天宮"。二郎長大後,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與"梅山七聖"結拜弟兄,有"白馬、白犬",他救母後還將孫悟空壓在山中。此寶卷若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應為乙卯年,若按壬戌年則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最晚時計算也比最早出版金陵世德堂刻《西遊記》本早三十年,其中有關二郎神身世的內容與《西遊記》吻合,而且還牽連上與悟空的恩怨,很值得研究。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西王母姓楊,諱回",而在諸種傳說和寶卷中又說二郎神與西王母有著血緣關系,或是她的外甥,或是她的外孫子,也許他姓楊與此有關吧。楊二郎的形象變化很大,在《二郎寶卷》中他是救母英雄,敢於向守舊勢力斗爭,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叛逆精神,但在後來出現的《新編說唱寶蓮燈華山救母全傳》和《新編說唱沉香太子全傳》等中,他保守、專橫,反對妹妹三仙聖母私凡,把她壓在華山之下,結果引出他的外甥沉香太子,又像他當年一樣劈山救母。楊二郎的傳說雖屬無稽之談,但自元明清以來卻在民間流傳甚廣,被許多小說、戲曲採納,成為最正宗的說法。
此傳說見於《西遊記》中。「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中有如下段落。
大聖見了,笑嘻嘻的,將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將,輒敢大膽到此挑戰?」真君喝道:「你這廝有眼無珠,認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真君聞言,心中大怒道:「潑猴!休得無禮!吃吾一刃!」
Ⅵ 什麼是百兵之首
我國北方多稱棍為「棒」或「白棒」方則稱「棍」,而古代多稱棍為「梃」或「」,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和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
棍的歷史悠久,是原始社會主要生產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於戰爭中的武器之一。占國時,孟子曾對魏惠王說:「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劍經》,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
我國古代棍術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張家棍、青田棍、趙太祖騰蛇棍、賀屠鉤桿、牛家棒、孫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幾種著名棍法。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將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訪少林寺。觀少林棍法後,俞認為「已失古人真傳」眾僧「願受指教」,並扒宗擎,普從二人入俞軍中學習,三年後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馳名海內。明萬曆年間,安徽休寧縣著名武術家程沖斗曾投師少林寺學藝,並將所學少林棍法依勢繪圖並附文學說明公布於世,這就是《少林棍法闡宗》一書,此書為研究古代棍法的演變和發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棍的各類很多,有大棍、齊眉棍、三節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大棍長八尺有餘,舞動時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勁和臂力,實戰時往往以其長、大、重先制於人。齊眉棍立棍於地,棍高以眉為度(現在武術競賽規定用棍與頭齊),舞動時可大蹦大跳,倭、劈、掃、舞,靈活多變,棍聲呼嘯,氣勢極為勇猛,很適用於「武舞」棍法練用。三節棍是三節短木棍,蹭有鐵環相連接,攜帶方便,舞動時可長可短,可伸可縮,出入難防,棍法靈活多變,有一定實用價值。大梢子棍是一根長棍和一根短棍中間用鐵環連結起來,《武經總要》中提到的宋代「鐵鏈夾棒」與其形近。手梢子棍是一種較為短小的梢子棍,多為雙手各執持一棍演練。
近百年來,各武術派別創造不同類型的棍術套路很多,數目難以確切統計。各派雖各有異同,但練用起來,都離不開劈、崩、纏、繞、點、撥、攔、封、撩、掃等棍法。其形式有單人練、集體練等。各家棍術雖有不同,但在要求上仍有共同性。例如:「練棍要手臂圓熟,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風聲呼呼」。舞棍要勇猛,快速,有力。雙手執棍,開合,旋轉要圓熟自如,拳諺說:「槍扎一條線,棍打一大片」。棍譜說:「棍起空靈多變化」。
棍術就其內容特點不同,又可分為兩類:
(1)側重技擊性棍法,大都採用二人對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帶護具進行互相劈,打,攔,刺等訓練,雖然棍法不多,但實戰性較強。
(2)側重藝術性棍法,大都發展難度動作,講究姿勢優美,是一種不求實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滿片花草」。小說《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舞棍「使得風車兒似轉」,就屬於這類「武舞」棍法,兩類棍法都有很高的體育價值。舞棍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合一,有利於提高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增減勇敢頑強的精神。
Ⅶ 謎語「劈山岩爭第一」 選擇 :蝴蝶 石頭 竹子 知了
劈山岩爭第一 選擇 :石頭
理由:岩-山=石,即石頭。
Ⅷ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沉香救母》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字彥昌)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岳三聖母,三聖母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三聖母遂與劉結為夫妻。三宿後,劉以沉香一塊贈別,囑他日生子,以此為名。三聖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華山,壓三聖母於山下穴中。三聖母於穴中產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與其父。沉香成人後,尋母華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竊得萱花神斧,與其舅二郎神大戰於華山。
劈山救母是漢族民間傳說故事之一。華山的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有同名越劇、同名秦腔、同名連環畫等作品。
Ⅸ 四級聽力答題技巧和方法
在聽力考試中掌握好答題技巧,能非常有效的提高考試的成績。
1、卷子發下來後先快速瀏覽題目和選項,節省考試中理解題目的時間;
2、聽力過程中沒聽懂的題目不要糾結,先放棄,以免影響聽後面的題目;
3、相信你的第一感覺,不要輕易改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