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圖書該怎麼分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五大部類,22個基本大類,具體如下: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B 哲學、宗教C社會科學總論D 政治、法律E 軍事F 經濟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H 語言、文字I 文學J 藝術K 歷史、地理N 自然科學總論O 數理科學和化學P天文學、地球科學Q 生物科學R 醫葯、衛生S 農業科學T 工業技術U 交通運輸V 航空、航天X環境科學、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Z 綜合性圖書
(1)我們常用的圖書分類方法擴展閱讀圖書分類法又叫圖書分類詞表,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知識分類的原理,採用邏輯方法,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其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最後,每一種書都可以分到某一個類目下,每一個類目都有一個類號 。 分類詞表是層次結構的類號和類目的集合。書籍的功能與作用從書籍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我們了解,書籍逐漸的發展到輕便、歷久,易於記載、復制文字和圖畫的材料上,通過不斷完善的技術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流傳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闡述、貯存與傳播思想文化的功能。書籍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跨入20世紀,書籍已成為傳播知識、科學技術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⑵ 圖書的分類有哪些
根據《中國圖書分類法》來劃分比較科學:
1、馬克思主義著作
2、哲學
3、社會科學
4、自然科學
5、綜合性圖書
其中,社會科學類又可細分:
1、社會科學總論
2、政治、法律
3、軍事
4、經濟
5、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6、語言、文字
7、文學(包括世界文學和國別文學)
8、藝術(包括繪畫、雕刻、書法、篆刻、音樂、戲劇和舞蹈、攝影及建築藝術、原始藝術)
9、歷史(包括考古及世界史、國別史)、地理
書店圖書主分:主要分為社科文學、少兒、經管、勵志、期刊、雜志、生活、房地產、法律專業類等幾個類別。目前在銷暢的文學類叢書有2005年獲年度最暢銷獎的圖書,最新系列的中學生新課標讀物叢書及2005年度最新的少兒類科普讀物叢書等。
一、傳統圖書分類標准:
0總類 1哲學 2宗教學 3自然科學類
000 特藏 100 哲學總論 200 總論 300 總論
010 目錄學總論 110 思想學問概說 210 比較宗教學 310 數學
020 圖書館學總論 120 中國哲學總論 220 佛教 320 天文 030 國學圖書
二、按圖書的學科內容分類是它的主要標准;圖書的著者國別、著作體裁、著作體例、文字、版次等方面是它的輔助標准。
三、學校圖書分類標准(執行《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701A-0: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702B-0:哲學
703C-0:社會科學總論
704D-0:政治、法律
705E-0:軍事
706F-0:經濟
707G-0: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708H-0:語言文學
709I-0:文學
710J-0:藝術
711K-0:歷史、地理
712N-0:自然科學總論
713O-0:數理科學和化學
714P-0:天文學、地球科學
715Q-0:生物科學
716R-0:醫葯、衛生
717S-0:農業科學
718T-0:工業技術
719U-0:交通運輸
720V-0:航空航天
721X-0:環境科學
722Z-0:綜合性圖書
1、圖書的類型
圖書按學科劃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圖書。按文種劃分為:中文圖書和外文圖書。按用途劃分為:普通圖書和工具書。
2、圖書的種類
<1>按書的內容劃分:
小說 、兒童讀物、 非小說類、 專業書、 工具書、 手冊、 書目、 劇本、 報告、 日記、 書集、 攝影繪畫集;
<2>按書的特徵劃分:
線裝書、精裝書、平裝書、 袋裝書、 電子書、 有聲讀物、 盲人書
⑶ 我國圖書的三大分類方法是什麼
目前我國圖書館的三大分類法是:中圖法、科圖法、人大法。
⑷ 中國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法中的圖書類型有哪些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籍按內容區分的四大部類。經:經書,指儒家經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詩詞彙編。
1、四部簡介
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適用於傳統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們熟悉古籍、進而了解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五四以來,我國借鑒西方的圖書分類法,按現代學科體系進行圖書分類。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國各類圖書館普遍仍採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訂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但是,由於不少古籍很難納入中圖法的分類體系,因此一般古籍圖書館(庫)的庋藏和檢索,仍襲用傳統的四部分類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代產生的典籍難以數計,據不完全統計,留存至今的尚有8萬余種之多。對古籍的分類整理也很早就開始,第一次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始於公元前26年西漢成帝時,由劉向、劉歆父子先後主持,內容包括搜輯、校勘、分類、編目等,最終編成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目錄《七略》。《七略》將當時搜輯整理的典籍分為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六大類,加上概論性質的輯略,總題《七略》。該書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內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因此,《漢書·藝文志》成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類目錄。
漢代以後,各種官修,私撰的古籍分類目錄不斷涌現,分類方法也不斷有所改進。西晉荀勖的《晉中經簿》將六略改為四部,即甲部錄經書(相當於六藝),乙部錄子書(包括諸子、兵書、數術、方技),丙部錄史書,丁�課車齲餼偷於慫牟糠擲嗟幕6畛淥唷督凼檳俊犯蕕筆憊偶氖導是榭觶肥楦娜胍也浚郵楦娜氡浚庋⑹貳⒆印⒓牟糠擲嘁崖躍叱巍�
四部體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志》中,這部實際上由唐初名臣魏徵所編的目錄,正式標注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一步細分為40個類目。隋朝以後圖書分類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類。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歷代還有將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佔主導地位,這說明經過時間的檢驗,四分法能較好地解決繁復的古籍分類問題,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認同。當然,四部之下的各種類目,歷代都有所變動,清代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分為四部44類,有較大的權威性。
2、四部的具體分類
2.1經部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2]
十三經註疏:注和疏的並稱。注,對經書字句的註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註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
經學史及小學類:經學史即經學歷史,小學類分訓詁、字書、韻書。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
2.2史部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游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正史: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 清 乾隆 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不久,又將《清史稿》合編其中,合稱《二十六史》。
編年: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著作等。
紀事本末:史書體裁之一。以歷史事件為綱,將重要史實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順序編寫。創始於 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別雜史等:別史,圖書四部分類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屬於正史、雜史的史書。雜史,舊時區別於紀傳、編年、紀事本末的一種史書體載。或記一時見聞,或記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
史評:評論史事或史書的著作。如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是評論史事方面的專著;劉知幾《史通》和章學誠《文史通義》則多載對史書的評論。
詔令奏議:詔令,文體名。古代帝王、皇太後或皇後所發命令、文告的總稱。包括冊文、制、敕、詔、誥、策令、璽書、教、諭等。奏議,文體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類文字的統稱,包括表、奏、疏、議、上書、封事等。
傳記:亦單稱傳。記載人物事跡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像性的描述。
史鈔:摘抄一史或合抄眾史的書籍。《宋史·藝文志》始有「史鈔」一門。有專抄一史者,如《漢書鈔》、《晉書鈔》之類;有合抄眾史者,如《正史削繁》、《新舊唐書合鈔》之類。此類史書,博取約存,對讀者有一定的方便。
載記:舊史為曾立名號而非正統者所作的傳記,以別於本紀和列傳。
時令:圖書分類目錄名。 宋 以前有關時令的書籍,都入子部農家,但諸書所載,上自國家典制,下至民間風俗,不僅僅限於農事,故《中興館閣書目》,另列時令一類。 清 代修《四庫全書》,沿用 宋 人舊例,仍立時令一目。
地理:地誌縣志,記載方域、山川、風俗、物產等文字。
職官:歷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書:政書,是記錄典章制度的書籍,政書之名源於明代錢溥的《秘圖書目》。政書可分成兩大類,一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書」;另一種是記述單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斷代式政書」,後世史書多以「志」來記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錄:目錄分類學的著述。
2.3子部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演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儒家: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常關系。
道家: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後亦指崇尚黃帝、老莊之說者。
釋家:釋家即佛教。
法家:戰國時的學派,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為主,以李悝、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
兵家:古時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
農家:戰國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派別。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
雜家:寥寥不能成類者,並入雜家,雜之義廣,無所不包……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敍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
術數:術數,謂以種種方術,觀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現象,來推測人的氣數和命運。也稱「數術」。
醫家:即醫學。
藝術:泛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術技能。
書畫:書法圖畫
譜錄:記載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等的表冊
類書:輯錄經、史、子、集各類著作,所收內容相當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綜合性的大型類書,就是古代的網路全書。類書起源於三國時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編成的《皇覽》。
蒙學:學童啟蒙書籍。
2.4集部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註:以上分類依照清《四庫全書》。
總集:指匯集許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詩文集。
別集:相對總集而言。即收錄個人詩文的集子。
楚辭:為騷體類文章。
詞: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詩文評:收錄文學理論和批評方面的書籍。
曲:一種韻文形式,盛行於元代。
小說: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⑸ 家中適用的圖書整理分類的方法有哪些
現在人都習慣在手機app上看小說或者學習,第一是翻閱方便,第二是人懶,哈哈哈哈哈。但是家中還是有很多紙質的書本,我們應該怎麼整理了?
每天看書要養成好習慣,看完了要准時的放入原來的地方方便好查找,從這個小事做起,才能做大事。
⑹ 圖書是怎樣分類的
(一)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二)B 哲學
(三)社會科學 (C 社會科學總論; D 政治、法律;E 軍事;F 經濟;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H 語言、文字;I 文學;J 藝術;K 歷史、地理 )
(四)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O 數理科學和化學;P 天文學、地球科學;Q 生物科;R 醫葯、衛生;S 農業科學; T 工業技術;U 交通運輸;V 航空、航天;X 環境科學、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五)Z 綜合性圖書
圖書排架的原則
圖書管理員依據「索書號」對藏書進行排架。索書號按從小到大進行排列;圖書排架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以「S」形展開。
同時讀者可利用圖書館讀者咨詢書目檢索系統,檢索所需文獻。也可通過圖書館老師來查找館藏圖書的位置。
分類排架方法,主要有兩種分類法:
一是中文圖書採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該分類法利用字母A-Z分別表示不同大類圖書,字母後用數字表示大類以下類目的劃分。
二是外文圖書、期刊、資料用的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科圖法。科圖法則利用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記符號,00~99表示五大部類25大類及主要類目,然後在00~99後加上小數制進行細分。
⑺ 圖書分類都有哪些方法
國內,人大分類法,科圖法,國際的,十進制分類法,LC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最常用的也就這幾個
⑻ 書籍分類有哪24大類
沒有24大類,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共分為22個基本大類:
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2、哲學、宗教
3、社會科學總論
4、政治、法律
5、軍事
6、經濟
7、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8、語言、文字
9、文學
10、藝術
11、歷史、地理
12、自然科學總論
13、數理科學和化學
14、天文學、地球科學
15、生物科學
16、醫葯、衛生
17、農業科學
18、工業技術
19、交通運輸
20、航空、航天
21、環境科學、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22、綜合性圖書
(8)我們常用的圖書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圖書分類法又叫圖書分類詞表,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知識分類的原理,採用邏輯方法,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其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
最後,每一種書都可以分到某一個類目下,每一個類目都有一個類號 。 分類詞表是層次結構的類號和類目的集合。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原稱《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是我國建國後編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是當今國內圖書館使用最廣泛的分類法體系,簡稱《中圖法》。《中圖法》的編制始於1971年,先後出版了五版。
《中圖法》與國內其他分類法相比,編制產生年代較晚,但發展很快,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分類法的編制經驗,而且還吸取了國外分類法的編制理論和技術。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觀點,以學科分類為基礎,結合圖書資料的內容和特點,分門別類組成分類表。
《中圖法》已普遍應用於全國各類型的圖書館,國內主要大型書目、檢索刊物、機讀資料庫,以及《中國國家標准書號》等都著錄《中圖法》分類號。
《中圖法》採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大類,以字母順序反映大類的次序, 大類下細分的學科門類用阿拉伯數字組成。為適應工業技術發展及該類文獻的分類,對工業技術二級類目,採用雙字母。
⑼ 我國圖書館的圖書分類法大多採用哪兩種
《科圖法》和《中圖法》是常用的圖書分類法,《科圖法》是指《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圖法》是指《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介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是我國圖書館和情報單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綜合性的分類法。到1999年《中圖法》已進行四次修訂(對F經濟,TN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TP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三類為重點修訂大類)。�
《中圖法》共分5個基本部類、22個大類。採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大類,以字母順序反映大類的次序,在字母後用數字作標記。為適應工業技術發展及該類文獻的分類,對工業技術二級類目,採用雙字母。
《中圖法》部類名稱如下: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哲學
B 哲學
社會科學
C 社會科學總論�
D 政治、法律�
自然科學
N 自然科學總論�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Q 生物科學�
R 醫葯、衛生�
S 農業科學�
T 工業技術�
U 交通運輸�
V 航空、航天�
X 環境科學、勞動保護科學
綜合性圖書
Z 綜合性圖書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表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介
《科圖法》同《中圖法》一樣將知識門類分為5大部類,但它在這五個基本部類序列的基礎上,組成了25個基本大類。各級類目的分類號碼採用單純的阿拉伯數字制,不附加任何基本符號,單純簡潔,易寫、易記。號碼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採用順序制,從00-99分配二十五個大類及其主要類目。第二部分採用小數制,以容納細分類目:在號碼編制技術上採用雙位法,借號法和交替類等方法,使號碼組配靈活,伸縮性助記性強。
《科圖法》部類名稱如下:
00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0 哲學
20 社會科學
21 歷史歷史學
27 經濟、經濟學
31 政治、社會生活
34 法律、法學
36 軍事、軍事學
37 文化、科學、教育
41 語言、文字學
42 文學
48 藝術
49 無神論、宗教學
50 自然科學
51 數學
52 力學
53 物理學
54 化學
55 天文學
56 地質、地理科學
58 生物科學
61 醫葯衛生
65 農業科學
71 技術科學
90 綜合性圖書
⑽ 書籍是如何分類的
圖書分類法又叫圖書分類詞表,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知識分類的原理,採用邏輯方法,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其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
中國圖書分類基本分為馬列主義毛鄧思想、哲學、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 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總論、 數理科學和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醫葯、衛生、農業科學、工業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綜合性圖書等這些類別。
1、哲學(縮寫:Phil)(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2、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4、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5、藝術: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