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拳擊如何訓練反應能力
拳擊運動員在場上比賽的反應速度主要是復雜反應速度,而且是瞬間選擇性反應,要麼對來自對手的動作做出閃避、退讓或進攻,要麼中止已經開始了的進攻或防守轉入其他的動作方式。此反應過程包括對移動目標的預料性反應和快速選擇最適宜的相應動作的反應。
步驟1:通過配對練習,觀察隊友出拳、出腿的架式,判斷對方發出動作的方向、路線、高度和擊打位置,提高對「潛伏信息」的判斷能力,即「預料能力」。
步驟2:在步驟1的基礎上,對隊友發出的某一技術動作做出一至兩個常規的反應動作或簡單的反擊動作。
步驟3:隨著運動員對某一技術動作的常規反應動作的掌握和熟練,不斷增加新的反應動作練習,使運動員掌握對某一攻擊動作進行正確防守和反擊的各種攻防技能,提高運動員在復雜、瞬息變化的比賽中選擇反應的能力,准確地選擇最有效的行動對策。
㈡ 散打和拳擊的區別
1、起源不同
散打起源於中國,散打的前身稱為散手,是具有獨特中華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古稱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拳擊分為古代拳擊和現代拳擊,現代拳擊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也沒有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其中一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
2、技法不同
散打通常以直拳、擺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組成的以踢、打、摔結合的攻防技術。
而拳擊只能運用拳頭來制服敵人,不能使用腿腳肘膝。拳擊技術包括攻擊、躲閃、放鬆,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3、比賽場數不同
散打在競賽上採用三局兩勝制,評點數得分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但散打王爭霸賽採用的是五局總分制。
而拳擊的比賽規則是每回合三分鍾,中間休息一分鍾。新手每場六個回合,二級拳擊手賽八至十個回合,一級拳擊手賽十至十二回合。
㈢ 怎樣能使自己力氣快速變大
介紹幾個方法:
(一),散打:力量是怎樣練成的。很多散打愛好者平時難以接觸到力量訓練器械,這里介紹幾種簡單的力量練習法。
1.俯卧撐:具體方法不多介紹,可以用拳或掌撐地,但不必用十指撐地。雙拳或雙掌的間距越大越費力。俯卧撐的訓練效果和卧推杠鈴相當。力量大者,可以練習單手俯卧撐,或在背上放置杠鈴片等重物再練習。
2.蛙跳:主要練習大腿和小腿的爆發力,其作用類似於負重深蹲。
器械力量訓練
1.手腕屈伸:練習者半蹲或全蹲,雙手反握杠鈴桿(圖1),然後小臂用力上翻,將杠鈴桿托起(圖2)。
作用:此法主要增強手腕和小臂的力量。在搏擊中,小臂的力量直接影響拳手的出拳力量。李小龍生前也非常重視小臂的鍛練。
要點:前臂盡量貼在大腿上,肘部不要上抬。手腕屈伸時幅度要大,速度不用太快。
運動量:用20公斤的杠鈴桿練習,20-30次/組,組間休息1-2分鍾,做5~10組。
2.平推:身體直立,雙手正握杠鈴片,將杠鈴片放在胸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圖3),然後用力平推出去,雙臂伸直後再回收(圖4)。用最快的速度反復練習。做完平推練習後,屈臂將雙手放在胸前(圖5),然後做快速直拳空擊練習(圖6),將剛才推杠鈴桿刺激肌肉產生的力量轉化為直拳中的速度和力量。
作用:鍛練直拳的攻擊力量和攻擊速度。
要點:推出時手臂要伸直,穩住身體重心,不要前後晃動,雙腿可微屈。
運動量:用15-25公斤的杠鈴桿練習,20~30次/組,組間休息1~2分鍾。做空擊練習時,做5-10組,20拳/組,將空擊練習穿插在平推練習中。
3.彎舉:身體直立,雙手正握杠鈴桿,兩臂伸直,兩腳與肩同寬(圖7),然後用力屈臂將杠鈴桿提起到與頸部同高(圖8),再恢復成原來的姿勢。做力量轉化練習時,站好預備式(圖9),做雙手勾拳交替空擊練習(圖10),將獲得的一般力量轉化為勾拳的速度力量。
作用:主要鍛練上臂和前臂的肌肉,提高拳法中勾拳的出拳力量。
要點:杠鈴起落時,盡量不要彎腰,也不要借反彈之力提起杠鈴,並且要達到與頸部同高。交替擊勾拳練習時,要注意抖腕。
運動量:用35-50公斤的重量練習,做10-12/組,組間休息1—2分鍾。做轉換練習時,做5-10組,20拳/組,穿插在彎舉練習中。
4.轉腰:雙腳分開直立,將杠鈴放到頸後,雙手抓穩杠鈴桿(圖11)。腰部用力向左側轉90度,以轉腰之力轉動帶動雙腿成左弓步(圖12)。然後腰部用力向右側轉180度,雙腿成右弓步(圖13)。做力量轉化練習時,按預備式站立,做前手直拳和後手勾拳的連擊練習(圖14,圖15),認真體會轉腰帶動手臂、拳頭的發力過程。
作用:在散打中,無論是出拳還是踢腿,都要用轉腰的力量,因此腰部的力量訓練格外重要。這種訓練方法和散打中出拳過程中的轉腰發力相似,可有效增加腰部力量。
要點:轉腰幅度要大,但速度不宜太快,上身要站直。
運動量:用20-50公斤的重量練習,做20~25/組。轉換練習時20拳/組,做5-10組,組間休息1—2分鍾,穿插在轉腰練習中。
5.卧推:身體仰卧,雙手分開同肩寬,正握杠鈴放在胸前(圖16),用力將杠鈴推起至雙臂伸直(圖17),再放下杠鈴。再做力量轉化練習,找一同伴持手靶,以最大力量出拳擊打手靶,或重拳擊打沙袋。
作用:做為鍛練上肢力量的很好方法,卧推可以極大地提高上肢和胸肌的力量。
要點:杠鈴落下時盡量貼在胸口,推起杠鈴速度不宜太快。在超負荷卧推時,一定要有人在一旁保護。重拳擊靶時,要力從腰發。
運動量:用最大卧推重量70~80%的重量做6-8/組,或用最大卧推重量80-95%的重量做2-5/組,或用最大卧推重量95—110%的重量做1-3組。做轉換練習時,20拳/組,做5-10組,組間休息1-2分鍾,穿插在卧推練習中。
6.深蹲起:全身站直,將杠鈴放在頸後,雙手抓穩杠鈴桿,兩腳與肩同寬(圖18),然後屈膝深蹲(圖19),再用力站直身體。再以預備式站好,反復做側踹練習(圖20),可將深蹲起中獲得的力量轉化力側踹等直線腿法的擊打力量。
作用:重點鍛練腿部力量。「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因此腿部的鍛練是不能忽視的。
要點:深蹲起時,腰要挺直,靠大腿的力量站起,不可藉助下蹲後的反彈力。下蹲和起立時,注意防止腰部受傷,身旁盡量有人保護。側踹腿練習時,起腿要高,全身整體發力。
運動量:用最大深蹲起重量70-80%的重量做6—8/組,或用最大深蹲起重量的80~95%的重量做2-5/組,或用最大深蹲起重量的95-110%的重量做1-3組。做側踹腿空擊練習時,20腿/組,做5~10組,組間休息1~2分鍾,穿插於深蹲起練習中。
7.半蹲起練習:全身站直,將杠鈴放到頸後,雙手抓穩,兩腳與肩同寬(圖21)。然後雙腿屈膝,大小腿成90-120度夾角(圖22),然後用力站直身體。再按預備式站立,做前後鞭腿的空擊練習。在練習中,體會鞭腿空擊的流暢感。
作用:主要練習大腿的爆發力。
要點:半蹲起時,腰要挺直,靠大腿的力量站起,盡量快速練習,並要有人在身旁保護。
運動量:用最大半蹲起重量70—80%的重量做6-8/組,或用最大半蹲起重量80-95%的重量做2-5/組,或用最大半蹲起重量95-110%的重量做1-3組。做鞭腿練習時,20腿/組,做5~10組,組間休息1—2分鍾,穿插於半蹲起練習中
(二),熊氏易筋經
是前廣東武協主席李佩玄先生所傳的功法。
我少年時代的老師是武警部隊的南拳教官。他每天早起,練的就是熊氏易筋經,當時刊載該功法的武林雜志就是他的枕中密笈。
熊氏易筋經追求的是筋長力大,要把筋拉長,見效很快的話。
我上高中時練過,1小時20分鍾左右,不錯,很好的東西,練了兩年,全年級也就一兩個人掰手腕能和我較量
㈣ 練拳擊。更正規的方法是啥
速 度 訓 練
--------------------------------------------------------------------------------
「要想提高速度,必須練習快速運動。」———李小龍———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如果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但是,如果動作遲緩,而不能將前面所練就的力量和速度結合起來,那麼在訓練中練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將是無用的。
一個非常優秀的拳手可以不費什麼力氣就能給對手以更狠、更迅速的打擊,而他卻不被對手所擊中,這就是因為他總是在對手恰恰要起腳或出拳之際,先行擊中了對手,當然這有一個時機問題。不過,這也就說明了速度與時機完美結合的重要性。
速度訓練的其它因素
速度訓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位移速度、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但技擊運動對速度素質的要求,則突出在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上。因此,對抗中對各種信息反應的快慢和出招攻擊的快慢,是取勝的關鍵因素。
一、反應速度的快慢
在技擊實戰或訓練中,反應速度的快慢,取決於信號通過反射弧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所謂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動所經過的神經通路。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二、影響反應速度的主要因素
(1)神經中樞的機能狀態是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之一。休息不好、疲勞時,反應就會遲鈍;如機能狀態良
好,且興奮性適度、精神放鬆、注意力集中,反應就快。
(2)反應速度與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關。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會越快。
三、反應訓練的手段
(1)利用突發的信號,訓練拳手對信號的反應速度。在這里,可根據情況用簡單或復雜的信號進行訓練。
(2)移動目標和選擇性練習。即在目標移動變化的不同情況下,讓拳手迅速做出反應,或隨著各種信號的
交替變化,讓拳手迅速做出相應的選擇。
四、獲得速度須注意的事項
(1)為減少粘滯性和增強靈活性而做專門的訓練。
(2)掌握正確的姿勢,因為姿勢是一切行動的基礎。
(3)培養視覺與聽覺的洞察力。
(4)對習慣方式做出快速反應,並對突然的變化予以相應的反應。
五、使反應延長的原因
(1)當你特別容易激動時。
(2)你十分疲勞時。
(3)當你不再訓練或不能堅持訓練時。
(4)當你的精力或注意集中不起來時。
六、提高速度的條件
(1)經常練習或增加自己手法與步法的機動與靈活的變化。
(2)動作的精簡。
(3)疲勞的克服。
(4)充分發揮和利用肉體與精神的警覺性。即充分運用你的想像力,並預想你的對手可能如何發招攻擊,
並使自己的心理處於實際搏擊狀態。
七、動作更快的要素
(1)首先做熱身運動或准備活動以減少肌肉的阻礙,並增加肌腱的彈性與肢體的柔軟性;以便調整以適應
更高技能的生理運動狀態。
(2)保持肌肉的適當收縮,以便使手臂像壓緊的彈簧一樣,一放鬆便會彈出來;其次是「肌肉的自由」,
亦即不受任何緊身衣服所束縛。
(3)精神的貫注。
(4)養成快速敏銳的視覺習慣,好養成快速反應的習慣。
八、對手反應加長的時機
(1)在動作完成的瞬間。
(2)外在刺激較復雜時。
(3)對手在攻擊前的吸氣或做准備活動時。
(4)對手攻擊完畢而收手時。
(5)對手注意力與眼神分散時。
(6)當對手心理與身體失去平衡時或受憤怒、恐懼等情緒影響時。
出拳速度的訓練
動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決於信息在反射弧各環節中傳導速度快慢外,還與神經系統對肌肉指揮能力有密切關系。下面將李小龍訓練動作速度的主要手段介紹如下。第一、需藉助於信號刺激的節奏來提高動作速度和技擊實戰的節奏感。例如李小龍藉助快頻率的音樂,來訓練自己伴隨音樂的節奏而做出快速、協調一致的快速動作的能力。這樣能使自己的技擊節奏變得飄乎不定,迫使對手無法捉摸和利用,此亦為技擊之終極目的。第二、要縮小完成動作的空間或縮短完成練習的時間,來提高動作速度。而且對相同的技術動作,反應的時間越短愈好。第三、加大練習的難度,把在較困難的條件下完成動作時獲得的效果,轉化到動作速度上。例如,當你進行拳打腳踢時,可在臂上或腿上負重,而當去除負荷時,動作就會加快。
那麼,怎樣練習速度呢?首先要擊打速度球,再者是合掌練習與配合訓練。
一、速度球練習
李小龍認為速度球不但能訓練你進行靈活閃避,還能使你迅速重復出招。要想提高速度,就得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因為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都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在截拳道中,速度球除對提高專項素質有明顯效果外,亦能使習者掌握各種出擊角度,且手腳兼習。利用這種器械對訓練視覺反應、神經反應、判斷攻防距離及速度等均有極大的幫助。速度球的具體練法是:一般都以占優勢的前手進行快速攻擊,而後手則進行力量攻擊。但是,隨著技藝的提高,雙手可用各種方法自如地出拳去打擊。在這里,攻擊的時機尤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在擊拳的節奏變亂,球出現晃動時,要先阻止球晃動,然後再出拳,因為對著晃動的球擊拳,簡直是在作愚蠢的冒險,因為這樣擊易損傷腕關節和手,以及破壞了自己的動作韻律,故不可取。
二、合掌練習
在截拳道的訓練中,對於速度的訓練,這是一項有效的練習,另外對反應的提高也頗有效。練習時,李小龍可站在離陪練約一臂遠的距離外,並讓陪練兩手在胸前分開約30厘米;此時,李小龍可將拳頭從其兩手之間穿過而打向他的身體或面部,但應注意,不要讓對手的兩手夾住自己的拳頭,為了保護對手,可讓對手戴上護具,以確保安全。如果同伴沒能夾住你的拳頭,你可讓他再縮小兩掌之間的距離到20厘米,同時你也可離他遠一點,以增加練習的難度。
三、配合訓練
在任何訓練中,引起拳手疲勞的因素很多,情緒便是其中之一。良好的充滿激情的情感才會使人的大腦神經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對肌肉和肌體能力也能起促進作用,還可以增加力度,並同時伴有愉快的心情與自信心等。對訓練的興趣是拳手形成積極性情緒狀態的主要源泉。另外,能否激發拳手的訓練興趣,不僅與訓練內容與拳手的興趣和愛好有關系,而且與訓練方式、方法也有關系。
踢腿速度的訓練
象李小龍這樣優秀的拳手,踢腿時看上去總是那樣輕松自如,巧妙准確,優雅悅目。他沖向對手時,即能輕而易舉地出腿攻擊,又能自由地離去,似乎總能機智地攻擊對手。而他的對手在其面前不但找不到准確的時機,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意圖。眾所周知的「李三腳」便是靠極快的速度來保證其實戰效果的。
一、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
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剛勁及旋風般的腿上功夫著稱於世,不過訓練起來卻很困難。李小龍曾經說過:「闖盪江湖,全憑真功夫,任何只憑僥幸的心理都將避免不了失敗的厄運。」而要想練成他那閃電般的腿法絕技,必須先了解和掌握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這些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放鬆:李小龍說過:「放鬆並不意味著散漫鬆懈,更不是遲緩。」對於一個優秀拳手來說,放鬆還避
免了人體主動肌與對抗肌不協調所產生的肌肉能量較大和容易引起或過早疲勞的憋病,使動作由攻擊
的預備到攻擊完成之間動作所費時間最短,也就不至於因肢體緊張僵硬,而使起動遲綬、踢擊遲緩、
回防亦遲緩。
(2)姿勢協調正確:李小龍曾規定,動作的姿勢應當遵循一定規律,而這個規律並不是側踢腿一定要腳跟
著力那麼呆板(李小龍曾說過,只要能擊倒對手便是高超的藝術,而不論你採用什麼方法),而是說
所彩的動作,所發放出的姿勢應當最省力、最直接,而不應有多餘、附加的、會牽制人體發起攻擊、
並容易產生疲勞或拉長攻擊線路的現象出現,這是確保速度的契機。
(3)有效的調整:作為拳手,即不可能也無必要永遠保持快速的攻防速度,有經驗的拳手會有效地調整速
度,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節省體力,以便提高快速攻擊的命中率,並且能製造疲勞的假象,來迷
惑對手,從而最終擊潰對手。
二、腿擊速度的訓練方法
截拳道腿法速度的練習有速度球練習、沖刺跑練習及拳擊手墊練習。
(1)速度球練習:此項練習與拳法速度訓練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改拳法為腿法。
(2)沖刺跑練習:沖刺跑對於練習移步和出腳速度非常重要,因為在跑的過程中,每秒可出腿7-9次,
如果將此速度運用到搏擊中去,可使你的技藝有一個飛躍。沖刺跑練習對於提高腿擊爆發力也很有用。
三、拳擊手墊練習
在練習時,李小龍的夥伴可以自行控制高度和距離,使李小龍踢擊活動中的目標,從而產生一種真打的感覺。另外,由於持手墊者具有很大的動機性和手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即使你發出了最大的攻擊力,也不易踢傷對手,故李小龍可以全力以赴的進行訓練。
腹 肌 訓 練
--------------------------------------------------------------------------------
李小龍擁有強有力的腹力。他常說:「最重要的格鬥形式之一就是拳擊。為了適應拳擊,腹部必須要能夠經得起拳擊。」為此,他綜合編排了幾種練習:
在一塊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圖中所示,綁住雙腳,屈膝,兩手放在頭後,向兩腳方向抬起身子,這樣反復練習,直覺腹部疲勞為止。當你能夠做至100次之後,可將啞鈴或杠鈴片放在頸後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邊緣上面,讓助手緊按住兩腳的踝關節,使練習者充分伸屈身體。如果用單杠,也能增強腹肌力量。即兩手握杠懸垂,然後慢慢抬起兩腿,直到兩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勢,時間越長越好,每一次做都要盡量超過上一次的時間。
另一種增強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與地板貼平,然後慢慢地抬起頭,直到能看到腳為止。兩腿並攏伸直緩緩抬起,盡量抬高,然後兩腿還原,反復數十次,直到力竭為止。如有舉重凳,也要象上圖二那樣做練習。這種練習對於增強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處的。為了增強腹部力量,也可用一個實心球讓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讓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單獨做這一練習,則可用重型拳擊袋代替實心球,擺動拳擊袋,站袋撞擊身體。腹部受打擊時須向外鼓氣並緊張肌肉。且擊打要由輕到重,切忌急於求成。
在李小龍練功的所有身體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觸時堅如岩石,耐攻擊,輪廓鮮明。李小龍認為,腹部是格鬥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為實戰中,每個動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類似於外殼,能保護你的肋骨和明顯器官。
李小龍是一個健康迷和公認的頂峰格鬥士,總是在尋找能使他的身體達到最佳狀態的新方法,經常利用新方法竭力達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當年的許多格鬥士都缺乏能夠銳化其擊技的健康身體。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寫到:「鍛煉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應把絕大部分時間用於發揮技能,極少的時間用於發揮參賽時用的技巧上。」
黑帶雜志經理米托.尤耶哈拉回憶道:「李小龍總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發達,你就沒有權利做任何艱難的武功。」李小龍的妻子琳達認為,他的前夫「是一個腹部訓練迷。」他總是做俯卧撐,羅馬椅運動,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運動。根據李小龍的某些訓練日記記載,他日常的腹部訓練包括:
擰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龍繼續研究了這種方法,對仰卧起坐,側彎,抬腿,下彎扭動和後彎等項目,補充了一些內容。
下彎扭動練習是一種特殊困難的技巧,李小龍將它用於鍛煉腹部功力。躺在長凳之後便用雙手抓住附屬支柱,而且只靠他的雙肩支撐來抬身。之後將膝蓋鎖緊並伸直,讓下背抬離長凳,即可實施抬腿練習。李小龍的合作明星博洛.揚回憶道:他的朋友李小龍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只將肩胛骨放到長凳端部,使他懸浮的雙腿和人體軀干水平地離開長凳。「這樣,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於半空中了。」
當然李小龍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來源於腹部訓練,他還是一個心血管調節的熱情支持者,並經常跑步、跳繩和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等。李小龍跑步的距離一般是2到6英里,時間大約15到45分鍾。根據李小龍的朋友和夥伴演員鮑勃.韋爾的介紹。李小龍是一個出色的5英里田徑運動員。他倒退著跑,頂風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的時候,能夠交替運行,他能騎45分鍾(大約10英里)。李小龍的學生赫布.傑克遜回憶起了李小龍用來增強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方法。根據傑克遜的介紹,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自行車的時候,扎的是一種桑那腰帶,他堅信,這種腰帶能聚熱於腹部肌肉,有助於減肥。
李小龍尋找增強腹部功力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食物。根據琳達的介紹,他搬到美國之後不久,就開始對攝取食物認真起來了。他對有利於健康的食物與高蛋白產生了興趣。「他一日幾次攝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達回憶道,李小龍腰部在26與28英寸之間變化。他還飲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蘋果、芹菜、胡羅卜等,經由電動攪拌器調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龍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與蔬菜,在後來的幾年當中,他非常善於利用維生素補品,每天都為自己配備適量的維生素。
耐 力 訓 練
--------------------------------------------------------------------------------
武術運動員最容易忽視的訓練之一就是身體素質的訓練。他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增強技巧和技術,而在身體素質方面卻訓練得很少。李小龍是一位典型的健壯人物。他每天堅持訓練,從不讓工作干擾訓練。他每天要在24-25分鍾內跑完6.4公里路。沒有專門的跑步場所,他經常在海灘、公園或樹林里進行練習。他經常在跑步完之後立即騎固定架自行車。李小龍把跳繩作為日常訓練的另一種耐力性練習。這種練習能增強耐力,能使腳下變輕。(科學證明,十分鍾的跳繩的運動量相當於30分鍾的小步跑)。
跳繩對於增強平衡感也是很有幫助的。方法是:用一隻腳跳,另一隻腳向前抬起,然後交替,繩子每轉一周就變換一次,跳的節奏加快,減小手腕、臂擺動的幅度,當繩子繞過時,腳稍微跳離地面,剛好讓繩子通過。跳3分鍾(大約相當拳擊比賽一個回合),然後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每次訓練三組即可。當覺適應這種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而連續做30分鍾的練習。
只有嚴格地、連續不斷地練習才能增強耐力。迫使自己進行極限訓練,練得上氣不接下氣,准備全身酸痛一兩天。被認為最好的耐力訓練方法,是在一段較長的訓練時間里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練習。一般要經過數年的時間才能達到耐力的最佳狀態。然而,一旦停止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耐力就會很快地消失。
acrobatic gymnastics---技巧運動
athletics/track & field---田徑
beach---海灘
boat race---賽艇
bobsleigh, bobsled---雪橇
boxing---拳擊
canoe slalom---激流劃船
canoe---賽艇
chess---象棋
cricket---板球
cycling---自行車
diving---跳水
downhill race---速降滑雪賽,滑降
dragon-boat racing---賽龍船
dressage---盛裝舞步
equestrian---騎馬
fencing---擊劍
figure skating---花樣滑冰
football(英語)/soccer(美語)---足球
freestyle----自由式
gliding; sailplaning---滑翔運動
golf----高爾夫球
Greece-Roman wrestling----古典式摔跤
gymnastic apparatus----體操器械
gymnastics----體操
handball-----手球
hockey----曲棍球
hold, lock-----揪鈕
horizontal bar-----單杠
hurdles; hurdle race----跨欄比賽
huttlecock kicking---踢毽子
ice skating---滑冰
indoor---室內
item Archery---箭術
judo---柔道
jumping----障礙
kayak----皮劃艇
mat exercises---墊上運動
modern pentathlon---現代五項運動
mountain bike---山地車
parallel bars---雙杠
polo---馬球
relative work---造型跳傘
relay race; relay---接力
rings----吊環
roller skating----滑旱冰
rowing-----劃船
rugby---橄欖球
sailing--帆船
shooting---射擊
side horse, pommelled horse---鞍馬
ski jump---跳高滑雪
ski jumping competition---跳高滑雪比賽
ski---滑雪板
skiing---滑雪
slalom---障礙滑雪
softball---壘球
surfing---沖浪
swimming----游泳
table tennis---乒乓球
taekwondo---跆拳道
tennis----網球
toxophily---射箭
track---賽道
trampoline---蹦床
trapeze---鞦韆
triathlon---鐵人三項
tug-of-war---拔河
volleyball---排球
badminton---羽毛球
baseball---棒球
basketball---籃球
walking; walking race---競走
wall bars---肋木
water polo----水球
weightlifting ---舉重
weights ---重量級
winter sports -----冬季運動
wrestling --- 摔交
yacht --- 遊艇
Men's 10m Platform 男子10米跳台
Women's Taekwondo Over 67kg 女子67公斤級以上跆拳道
Women's Athletics 20km Walk 女子20公里竟走
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3m Springboard 男子3米跳板
Women's Diving 3m Springboard 女子3米跳板
Wo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10m Platform 女子10米跳台
Men's Wrestling Greco-Roman 58kg 男子58公斤古典摔交
Men's Diving 3m Springboard 男子3米跳板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Parallel Bars 競技體操男子雙杠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Beam 競技體操女子自由體操
Men's Table Tennis Singles 男子乒乓單打
Women's Diving 10m Platform 女子10米跳台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Uneven Bars 競技體操女子跳馬
Women's Table Tennis Singles 女子乒乓單打
Men's Badminton Singles 男子羽毛球單打
Women's Badminton Doubles 女子羽毛球雙打
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10m Platform 跳水男子10米跳台
Wo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3m Springboard 跳水女子3米跳板
Men's Table Tennis Doubles 男子乒乓球雙打
Women's Badminton Singles 女子羽毛球單打
Men's Fencing Team Foil 擊劍男子團體花劍
Women's Judo Heavyweight +78kg 柔道女子重量級78公斤
Men's Shooting 10m Running Target 射擊男子10米移動靶
Women's Shooting 25m Pistol 射擊女子25米運動手槍
Women's Table Tennis Doubles 女子乒乓球雙打
Men's Weightlifting 77kg 舉重男子77公斤級抓舉
Women's Weightlifting 75+ kg 舉重女子75公斤以上級抓舉
Mixed Badminton Doubles 羽毛球男子雙打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All-Around Finals 競技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
Women's Judo Half-Heavywt 78kg 女子次重量級78公斤級柔道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All-Around Finals 競技體操男子個人全能
Women's Fencing Team Epee 擊劍女子團體重劍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Team Finals 競技體操女子團體
Women's Judo Half-Middlewt 63kg 女子次中量級63公斤級柔道
Women's Weightlifting 63kg 女子63公斤級挺舉舉重
Women's Weightlifting 69kg 女子69公斤級抓舉舉重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Team Finals 男子團體競技體操
Men's Shooting 10m Air Rifle 射擊男子10米氣步槍
Women's Shooting Trap 射擊女子多向飛碟
Women's Weightlifting 53kg 舉重女子53公斤級抓舉
Women's Judo Half-Lightwt 52kg 女子次輕量級52公斤柔道
Women's Shooting 10m Air Pistol 女子10米汽槍
Women's Cycling Track 500m Time Trial 運動場自行車賽女子500米計時賽
Men's Shooting 10m Air Pistol 男子10米氣手槍
Women's Shooting 10m Air Rifle 女子10米氣步槍
Men's Weightlifting 56kg 男子56公斤級挺舉
㈥ 體育有多少個項目
國際奧運會體育運動項目介紹
目前國際奧運會體育運動項目大致分為: acrobatic gymnastics---技巧運動 athletics/track & field---田徑 beach---海灘 boat race---賽艇 bobsleigh, bobsled---雪橇 boxing---拳擊 canoe slalom---激流劃船 chess---象棋 cricket---板球 cycling---自行車 diving---跳水 downhill race---速降滑雪賽,滑降 dragon-boat racing---賽龍船 dressage---盛裝舞步 equestrian---騎馬 fencing---擊劍 figure skating---花樣滑冰 football(英語)/soccer(美語)---足球 freestyle----自由式 gliding; sailplaning---滑翔運動 golf----高爾夫球 Greece-Roman wrestling----古典式摔跤 gymnastic apparatus----體操器械 gymnastics----體操 handball-----手球 hockey----曲棍球 hold, lock-----揪鈕 horizontal bar-----單杠 hurdles; hurdle race----跨欄比賽 shuttlecock kicking---踢毽子 ice skating---滑冰 item Archery---箭術 judo---柔道 jumping----障礙 kayak----皮劃艇 mat exercises---墊上運動 modern pentathlon---現代五項運動 mountain bike---山地車 parallel bars---雙杠 polo---馬球 relative work---造型跳傘 relay race; relay---接力 rings----吊環 roller skating----滑旱冰 rowing-----劃船 rugby---橄欖球 sailing--帆船 shooting---射擊 side horse, pommelled horse---鞍馬 ski jump---跳高滑雪 ski jumping competition---跳高滑雪比賽 skiing---滑雪 slalom---障礙滑雪 softball---壘球 surfing---沖浪 swimming----游泳 table tennis---乒乓球 taekwondo---跆拳道 tennis----網球 toxophily---射箭 trampoline---蹦床 trapeze---鞦韆 triathlon---鐵人三項 tug-of-war---拔河 volleyball---排球 badminton---羽毛球 baseball---棒球 basketball---籃球 walking; walking race---競走 wall bars---肋木 water polo----水球 weightlifting ---舉重 winter sports -----冬季運動 wrestling --- 摔跤 yacht --- 遊艇 vault--跳馬 Men's 10m Platform --- 男子10米跳台 Women's Taekwondo Over 67kg --- 女子67公斤級以上跆拳道 Women's Athletics 20km Walk --- 女子20公里竟走 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3m Springboard --- 男子3米跳板 Women's Diving 3m Springboard --- 女子3米跳板 Wo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10m Platform --- 女子10米跳台 Men's Wrestling Greco-Roman 58kg --- 男子58公斤古典摔交 Men's Diving 3m Springboard --- 男子3米跳板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Parallel Bars ------ 競技體操男子雙杠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Beam ------ 競技體操女子自由體操 Men's Table Tennis Singles ------ 男子乒乓單打 Women's Diving 10m Platform ------ 女子10米跳台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Uneven Bars ------- 競技體操女子跳馬 Women's Table Tennis Singles ------- 女子乒乓單打 Men's Badminton Singles ------ 男子羽毛球單打 Women's Badminton Doubles ------- 女子羽毛球雙打 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10m Platform ------- 跳水男子10米跳台 Wo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3m Springboard -------- 跳水女子3米跳板 Men's Table Tennis Doubles -------- 男子乒乓球雙打 Women's Badminton Singles --------- 女子羽毛球單打 Men's Fencing Team Foil -------- 擊劍男子團體花劍 Women's Judo Heavyweight +78kg ------- 柔道女子重量級78公斤 Men's Shooting 10m Running Target -------- 射擊男子10米移動靶 Women's Shooting 25m Pistol -------- 射擊女子25米運動手槍 Women's Table Tennis Doubles --------- 女子乒乓球雙打 Men's Weightlifting 77kg --------- 舉重男子77公斤級抓舉 Women's Weightlifting 75+ kg ---------- 舉重女子75公斤以上級抓舉 Mixed Badminton Doubles --------- 羽毛球男子雙打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All-Around Finals --------- 競技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 Women's Judo Half-Heavywt 78kg ---------- 女子次重量級78公斤級柔道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All-Around Finals ---------- 競技體操男子個人全能 Women's Fencing Team Epee ----------- 擊劍女子團體重劍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Team Finals ---------- 競技體操女子團體 Women's Judo Half-Middlewt 63kg --------- 女子次中量級63公斤級柔道 Women's Weightlifting 63kg --------- 女子63公斤級挺舉舉重 Women's Weightlifting 69kg --------- 女子69公斤級抓舉舉重 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Team Finals --------- 男子團體競技體操 Men's Shooting 10m Air Rifle --------- 射擊男子10米氣步槍 Women's Shooting Trap --------- 射擊女子多向飛碟 Women's Weightlifting 53kg --------- 舉重女子53公斤級抓舉 Women's Judo Half-Lightwt 52kg --------- 女子次輕量級52公斤柔道 Women's Shooting 10m Air Pistol --------- 女子10米汽槍 Women's Cycling Track 500m Time Trial -------- 運動場自行車賽女子500米計時賽 Men's Shooting 10m Air Pistol --------- 男子10米氣手槍 Women's Shooting 10m Air Rifle ---------- 女子10米氣步槍 Men's Weightlifting 56kg ---------- 男子56公斤級挺舉
[編輯本段]目前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
001 游泳 跳水 中國游泳協會
花樣游泳
水球
公開水域游泳
002 射箭 中國射箭協會
003 田徑 中國田徑協會
004 羽毛球 中國羽毛球協會
005 皮劃艇 激流迴旋 中國皮劃艇協會
靜水
006 棒球 中國棒球協會
007 籃球 中國籃球協會
008 拳擊 中國拳擊協會
009 自行車 場地 中國自行車協會
公路
山地車
BMX小輪車
010 擊劍 中國擊劍協會
011 足球 足球 中國足球協會
五人制足球
012 手球 中國手球協會
013 馬術 中國馬術協會
014 曲棍球 中國曲棍球協會
015 柔道 中國柔道協會
016 現代五項 中國現代五項冬季兩項協會
017 體操 體操 中國體操協會
藝術體操
蹦床 中國蹦床與技巧協會
018 賽艇 中國賽艇協會
019 帆船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
020 射擊 中國射擊協會
021 排球 排球 中國排球協會
沙灘排球
022 壘球 中國壘球協會
023 乒乓球 中國乒乓球協會
024 跆拳道 中國跆拳道協會
025 網球 中國網球協會
026 鐵人三項 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
027 舉重 中國舉重協會
028 摔跤 摔跤 中國摔跤協會
中國式摔跤
029 冬季兩項 中國現代五項冬季兩項協會
030 冰壺 中國冰壺協會
031 冰球 中國冰球協會
032 滑冰 花樣滑冰 中國滑冰協會
短道速滑
速度滑冰
033 滑雪 高山滑雪 中國滑雪協會
越野滑雪
自由式滑雪
跳台滑雪
單板滑雪
034 潛水 潛水 中國潛水運動協會
蹼泳
035 滑水 中國滑水協會
036 摩托艇 中國摩托艇運動協會
037 救生 中國救生協會
038 健美操 健美操 中國健美操協會
街舞
039 技巧 中國蹦床與技巧協會
040 高爾夫球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
041 保齡球 中國保齡球協會
042 擲球 中國擲球協會
043 檯球 中國檯球協會
044 藤球 中國藤球協會
045 壁球 中國壁球協會
046 橄欖球 中國橄欖球協會
047 軟式網球 中國軟式網球協會
048 熱氣球 熱氣球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
熱氣飛艇
氦氣球
氦氣飛艇
混合式氣球
049 運動飛機 超輕型飛機
輕型飛機
特技飛機
旋翼類
模擬飛機
050 跳傘 特技定點
造型
踩傘
低空傘
牽引傘
花樣跳傘
051 滑翔 滑翔機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
懸掛滑翔
滑翔傘
動力滑翔傘
052 航空模型 自由飛
線操縱
無線電遙控
模擬
電動
航天模型
053 車輛模型 非遙控車 中國車輛模型運動協會
電動公路車
電動越野車
內燃機公路車
內燃機越野車
火車模型
054 航海模型 模擬 中國航海模型運動協會
模擬航行
帆船
耐久
動力艇
建築場景
055 定向 徒步定向 中國定向運動協會
滑雪定向
輪椅定向
山地車定向
GPS定向
056 業余無線電 業余無線電台 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
無線電測向
無線電通信
057 圍棋 圍棋 中國圍棋協會
五子棋
058 國際象棋 中國國際象棋協會
059 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協會
060 橋牌 中國橋牌協會
061 武術 套路 中國武術協會
散打
062 健身氣功 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063 登山 登山 中國登山協會
攀岩
攀冰
山地戶外運動
064 汽車 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
065 摩托車 中國摩托運動協會
066 輪滑 中國輪滑協會
067 毽球 中國毽球協會
068 門球 中國門球協會
069 舞龍舞獅 中國龍獅運動協會
070 龍舟 中國龍舟協會
071 釣魚
072 風箏 中國風箏協會
073 信鴿 中國信鴿協會
074 體育舞蹈 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
075 健美 中國健美協會
076 拔河 中國拔河協會
077 飛鏢 中國飛鏢協會
078 電子競技 中國電子競技協會
㈦ 練拳擊。更正規的方法是啥
速 度 訓 練
--------------------------------------------------------------------------------
「要想提高速度,必須練習快速運動。」———李小龍———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如果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但是,如果動作遲緩,而不能將前面所練就的力量和速度結合起來,那麼在訓練中練就的速度或者是力量將是無用的。
一個非常優秀的拳手可以不費什麼力氣就能給對手以更狠、更迅速的打擊,而他卻不被對手所擊中,這就是因為他總是在對手恰恰要起腳或出拳之際,先行擊中了對手,當然這有一個時機問題。不過,這也就說明了速度與時機完美結合的重要性。
速度訓練的其它因素
速度訓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位移速度、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但技擊運動對速度素質的要求,則突出在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上。因此,對抗中對各種信息反應的快慢和出招攻擊的快慢,是取勝的關鍵因素。
一、反應速度的快慢
在技擊實戰或訓練中,反應速度的快慢,取決於信號通過反射弧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所謂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動所經過的神經通路。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二、影響反應速度的主要因素
(1)神經中樞的機能狀態是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之一。休息不好、疲勞時,反應就會遲鈍;如機能狀態良
好,且興奮性適度、精神放鬆、注意力集中,反應就快。
(2)反應速度與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關。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會越快。
三、反應訓練的手段
(1)利用突發的信號,訓練拳手對信號的反應速度。在這里,可根據情況用簡單或復雜的信號進行訓練。
(2)移動目標和選擇性練習。即在目標移動變化的不同情況下,讓拳手迅速做出反應,或隨著各種信號的
交替變化,讓拳手迅速做出相應的選擇。
四、獲得速度須注意的事項
(1)為減少粘滯性和增強靈活性而做專門的訓練。
(2)掌握正確的姿勢,因為姿勢是一切行動的基礎。
(3)培養視覺與聽覺的洞察力。
(4)對習慣方式做出快速反應,並對突然的變化予以相應的反應。
五、使反應延長的原因
(1)當你特別容易激動時。
(2)你十分疲勞時。
(3)當你不再訓練或不能堅持訓練時。
(4)當你的精力或注意集中不起來時。
六、提高速度的條件
(1)經常練習或增加自己手法與步法的機動與靈活的變化。
(2)動作的精簡。
(3)疲勞的克服。
(4)充分發揮和利用肉體與精神的警覺性。即充分運用你的想像力,並預想你的對手可能如何發招攻擊,
並使自己的心理處於實際搏擊狀態。
七、動作更快的要素
(1)首先做熱身運動或准備活動以減少肌肉的阻礙,並增加肌腱的彈性與肢體的柔軟性;以便調整以適應
更高技能的生理運動狀態。
(2)保持肌肉的適當收縮,以便使手臂像壓緊的彈簧一樣,一放鬆便會彈出來;其次是「肌肉的自由」,
亦即不受任何緊身衣服所束縛。
(3)精神的貫注。
(4)養成快速敏銳的視覺習慣,好養成快速反應的習慣。
八、對手反應加長的時機
(1)在動作完成的瞬間。
(2)外在刺激較復雜時。
(3)對手在攻擊前的吸氣或做准備活動時。
(4)對手攻擊完畢而收手時。
(5)對手注意力與眼神分散時。
(6)當對手心理與身體失去平衡時或受憤怒、恐懼等情緒影響時。
出拳速度的訓練
動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決於信息在反射弧各環節中傳導速度快慢外,還與神經系統對肌肉指揮能力有密切關系。下面將李小龍訓練動作速度的主要手段介紹如下。第一、需藉助於信號刺激的節奏來提高動作速度和技擊實戰的節奏感。例如李小龍藉助快頻率的音樂,來訓練自己伴隨音樂的節奏而做出快速、協調一致的快速動作的能力。這樣能使自己的技擊節奏變得飄乎不定,迫使對手無法捉摸和利用,此亦為技擊之終極目的。第二、要縮小完成動作的空間或縮短完成練習的時間,來提高動作速度。而且對相同的技術動作,反應的時間越短愈好。第三、加大練習的難度,把在較困難的條件下完成動作時獲得的效果,轉化到動作速度上。例如,當你進行拳打腳踢時,可在臂上或腿上負重,而當去除負荷時,動作就會加快。
那麼,怎樣練習速度呢?首先要擊打速度球,再者是合掌練習與配合訓練。
一、速度球練習
李小龍認為速度球不但能訓練你進行靈活閃避,還能使你迅速重復出招。要想提高速度,就得將注意力集中在速度方面,而不是力量。因為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都全力進行擊打的話,那就會喪失速度。在截拳道中,速度球除對提高專項素質有明顯效果外,亦能使習者掌握各種出擊角度,且手腳兼習。利用這種器械對訓練視覺反應、神經反應、判斷攻防距離及速度等均有極大的幫助。速度球的具體練法是:一般都以占優勢的前手進行快速攻擊,而後手則進行力量攻擊。但是,隨著技藝的提高,雙手可用各種方法自如地出拳去打擊。在這里,攻擊的時機尤為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在擊拳的節奏變亂,球出現晃動時,要先阻止球晃動,然後再出拳,因為對著晃動的球擊拳,簡直是在作愚蠢的冒險,因為這樣擊易損傷腕關節和手,以及破壞了自己的動作韻律,故不可取。
二、合掌練習
在截拳道的訓練中,對於速度的訓練,這是一項有效的練習,另外對反應的提高也頗有效。練習時,李小龍可站在離陪練約一臂遠的距離外,並讓陪練兩手在胸前分開約30厘米;此時,李小龍可將拳頭從其兩手之間穿過而打向他的身體或面部,但應注意,不要讓對手的兩手夾住自己的拳頭,為了保護對手,可讓對手戴上護具,以確保安全。如果同伴沒能夾住你的拳頭,你可讓他再縮小兩掌之間的距離到20厘米,同時你也可離他遠一點,以增加練習的難度。
三、配合訓練
在任何訓練中,引起拳手疲勞的因素很多,情緒便是其中之一。良好的充滿激情的情感才會使人的大腦神經活動處於興奮狀態,對肌肉和肌體能力也能起促進作用,還可以增加力度,並同時伴有愉快的心情與自信心等。對訓練的興趣是拳手形成積極性情緒狀態的主要源泉。另外,能否激發拳手的訓練興趣,不僅與訓練內容與拳手的興趣和愛好有關系,而且與訓練方式、方法也有關系。
踢腿速度的訓練
象李小龍這樣優秀的拳手,踢腿時看上去總是那樣輕松自如,巧妙准確,優雅悅目。他沖向對手時,即能輕而易舉地出腿攻擊,又能自由地離去,似乎總能機智地攻擊對手。而他的對手在其面前不但找不到准確的時機,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意圖。眾所周知的「李三腳」便是靠極快的速度來保證其實戰效果的。
一、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
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剛勁及旋風般的腿上功夫著稱於世,不過訓練起來卻很困難。李小龍曾經說過:「闖盪江湖,全憑真功夫,任何只憑僥幸的心理都將避免不了失敗的厄運。」而要想練成他那閃電般的腿法絕技,必須先了解和掌握決定腿擊速度的要素。這些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放鬆:李小龍說過:「放鬆並不意味著散漫鬆懈,更不是遲緩。」對於一個優秀拳手來說,放鬆還避
免了人體主動肌與對抗肌不協調所產生的肌肉能量較大和容易引起或過早疲勞的憋病,使動作由攻擊
的預備到攻擊完成之間動作所費時間最短,也就不至於因肢體緊張僵硬,而使起動遲綬、踢擊遲緩、
回防亦遲緩。
(2)姿勢協調正確:李小龍曾規定,動作的姿勢應當遵循一定規律,而這個規律並不是側踢腿一定要腳跟
著力那麼呆板(李小龍曾說過,只要能擊倒對手便是高超的藝術,而不論你採用什麼方法),而是說
所彩的動作,所發放出的姿勢應當最省力、最直接,而不應有多餘、附加的、會牽制人體發起攻擊、
並容易產生疲勞或拉長攻擊線路的現象出現,這是確保速度的契機。
(3)有效的調整:作為拳手,即不可能也無必要永遠保持快速的攻防速度,有經驗的拳手會有效地調整速
度,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節省體力,以便提高快速攻擊的命中率,並且能製造疲勞的假象,來迷
惑對手,從而最終擊潰對手。
二、腿擊速度的訓練方法
截拳道腿法速度的練習有速度球練習、沖刺跑練習及拳擊手墊練習。
(1)速度球練習:此項練習與拳法速度訓練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改拳法為腿法。
(2)沖刺跑練習:沖刺跑對於練習移步和出腳速度非常重要,因為在跑的過程中,每秒可出腿7-9次,
如果將此速度運用到搏擊中去,可使你的技藝有一個飛躍。沖刺跑練習對於提高腿擊爆發力也很有用。
三、拳擊手墊練習
在練習時,李小龍的夥伴可以自行控制高度和距離,使李小龍踢擊活動中的目標,從而產生一種真打的感覺。另外,由於持手墊者具有很大的動機性和手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即使你發出了最大的攻擊力,也不易踢傷對手,故李小龍可以全力以赴的進行訓練。
腹 肌 訓 練
--------------------------------------------------------------------------------
李小龍擁有強有力的腹力。他常說:「最重要的格鬥形式之一就是拳擊。為了適應拳擊,腹部必須要能夠經得起拳擊。」為此,他綜合編排了幾種練習:
在一塊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圖中所示,綁住雙腳,屈膝,兩手放在頭後,向兩腳方向抬起身子,這樣反復練習,直覺腹部疲勞為止。當你能夠做至100次之後,可將啞鈴或杠鈴片放在頸後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邊緣上面,讓助手緊按住兩腳的踝關節,使練習者充分伸屈身體。如果用單杠,也能增強腹肌力量。即兩手握杠懸垂,然後慢慢抬起兩腿,直到兩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勢,時間越長越好,每一次做都要盡量超過上一次的時間。
另一種增強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與地板貼平,然後慢慢地抬起頭,直到能看到腳為止。兩腿並攏伸直緩緩抬起,盡量抬高,然後兩腿還原,反復數十次,直到力竭為止。如有舉重凳,也要象上圖二那樣做練習。這種練習對於增強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處的。為了增強腹部力量,也可用一個實心球讓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讓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單獨做這一練習,則可用重型拳擊袋代替實心球,擺動拳擊袋,站袋撞擊身體。腹部受打擊時須向外鼓氣並緊張肌肉。且擊打要由輕到重,切忌急於求成。
在李小龍練功的所有身體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觸時堅如岩石,耐攻擊,輪廓鮮明。李小龍認為,腹部是格鬥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為實戰中,每個動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類似於外殼,能保護你的肋骨和明顯器官。
李小龍是一個健康迷和公認的頂峰格鬥士,總是在尋找能使他的身體達到最佳狀態的新方法,經常利用新方法竭力達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當年的許多格鬥士都缺乏能夠銳化其擊技的健康身體。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寫到:「鍛煉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應把絕大部分時間用於發揮技能,極少的時間用於發揮參賽時用的技巧上。」
黑帶雜志經理米托.尤耶哈拉回憶道:「李小龍總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發達,你就沒有權利做任何艱難的武功。」李小龍的妻子琳達認為,他的前夫「是一個腹部訓練迷。」他總是做俯卧撐,羅馬椅運動,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運動。根據李小龍的某些訓練日記記載,他日常的腹部訓練包括:
擰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龍繼續研究了這種方法,對仰卧起坐,側彎,抬腿,下彎扭動和後彎等項目,補充了一些內容。
下彎扭動練習是一種特殊困難的技巧,李小龍將它用於鍛煉腹部功力。躺在長凳之後便用雙手抓住附屬支柱,而且只靠他的雙肩支撐來抬身。之後將膝蓋鎖緊並伸直,讓下背抬離長凳,即可實施抬腿練習。李小龍的合作明星博洛.揚回憶道:他的朋友李小龍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只將肩胛骨放到長凳端部,使他懸浮的雙腿和人體軀干水平地離開長凳。「這樣,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於半空中了。」
當然李小龍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來源於腹部訓練,他還是一個心血管調節的熱情支持者,並經常跑步、跳繩和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等。李小龍跑步的距離一般是2到6英里,時間大約15到45分鍾。根據李小龍的朋友和夥伴演員鮑勃.韋爾的介紹。李小龍是一個出色的5英里田徑運動員。他倒退著跑,頂風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的自行車的時候,能夠交替運行,他能騎45分鍾(大約10英里)。李小龍的學生赫布.傑克遜回憶起了李小龍用來增強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方法。根據傑克遜的介紹,李小龍騎訓練用固定自行車的時候,扎的是一種桑那腰帶,他堅信,這種腰帶能聚熱於腹部肌肉,有助於減肥。
李小龍尋找增強腹部功力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食物。根據琳達的介紹,他搬到美國之後不久,就開始對攝取食物認真起來了。他對有利於健康的食物與高蛋白產生了興趣。「他一日幾次攝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達回憶道,李小龍腰部在26與28英寸之間變化。他還飲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蘋果、芹菜、胡羅卜等,經由電動攪拌器調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龍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與蔬菜,在後來的幾年當中,他非常善於利用維生素補品,每天都為自己配備適量的維生素。
耐 力 訓 練
--------------------------------------------------------------------------------
武術運動員最容易忽視的訓練之一就是身體素質的訓練。他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增強技巧和技術,而在身體素質方面卻訓練得很少。李小龍是一位典型的健壯人物。他每天堅持訓練,從不讓工作干擾訓練。他每天要在24-25分鍾內跑完6.4公里路。沒有專門的跑步場所,他經常在海灘、公園或樹林里進行練習。他經常在跑步完之後立即騎固定架自行車。李小龍把跳繩作為日常訓練的另一種耐力性練習。這種練習能增強耐力,能使腳下變輕。(科學證明,十分鍾的跳繩的運動量相當於30分鍾的小步跑)。
跳繩對於增強平衡感也是很有幫助的。方法是:用一隻腳跳,另一隻腳向前抬起,然後交替,繩子每轉一周就變換一次,跳的節奏加快,減小手腕、臂擺動的幅度,當繩子繞過時,腳稍微跳離地面,剛好讓繩子通過。跳3分鍾(大約相當拳擊比賽一個回合),然後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每次訓練三組即可。當覺適應這種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而連續做30分鍾的練習。
只有嚴格地、連續不斷地練習才能增強耐力。迫使自己進行極限訓練,練得上氣不接下氣,准備全身酸痛一兩天。被認為最好的耐力訓練方法,是在一段較長的訓練時間里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練習。一般要經過數年的時間才能達到耐力的最佳狀態。然而,一旦停止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耐力就會很快地消失。
㈧ 請詳細介紹一下拳擊的歷史與規則
拳擊
【簡介】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是一項業余的,也是一項職業的運動項目。比賽的目標上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拳擊運動員)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比賽在由三條繩圍繞的拳擊台上進行。一場業余拳擊比賽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鍾。拳擊運動員要戴(拳擊)手套。其他用具包括:頭盔,護齒,運動短褲和護襠。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按體重分級。
赤手的拳術,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當作一種為自衛而習練的技藝,而且被列入古代奧運會。1867年英國採用了昆斯伯里拳擊規則,(比賽者)要戴(拳擊)手套進行比賽。1880年業余拳擊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46年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成立。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國。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
【起源和發展】
拳擊和射箭都是人類古時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強健體魄而可以於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類要以拳頭來自衛。這是拳擊的雛形。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業余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香港拳擊總會於1955年成立 , 是國際業余拳擊協會(AIBA)及世界拳擊協會(WBC)成員之一.近年來香港選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國際賽事中均能多次獲得獎牌.目前為止,國際業余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芬蘭舉行。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手段。有記載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就有「公元前40世紀,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發現 拳擊的遺跡」的記載。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擊用的護具「皮綳帶」。後來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在愛琴海岸發掘的一對磁瓶上,有兩人相互攻防的拳擊圖案。在希臘神話中,傳說雅典王子賽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曉拳術,曾玩過這種拳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1700年以前拳擊活動的遺跡。
自從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下令禁止拳擊後,拳壇幾乎寂寞了4個多世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古羅馬拳擊的粗野影響難以忘懷;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各地時興騎馬斗劍,馬上技術抑制了拳擊的發展。騎士體育是屬於統治階級和貴族的,而且必須是基督徒。而拳擊作為一種自衛技術、娛樂活動,在民間仍然不斷地流行著,只是不能公開比賽。
公元8世紀,奧斯曼大帝執政,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斗,勝利者獲勝訴。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習俗騎馬、穿護身甲胄進行斗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決勝負。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
公元1200年間,傳教士聖倍納丁看到當時許多青年在斗劍中喪生的悲劇,設法推行拳擊代替斗劍。他廢止了古羅馬拳擊的野蠻方法,提倡赤手拳擊,使之成為以鍛煉身體為原則的體育活動。聖倍納了在義大利的西納開設了一所拳擊訓練學校,親自擔任教練,並主持拳賽,執行裁判工作。在賽程中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關頭,他會及時命令停止比賽,以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這種改良的拳擊,逐漸在青年中流行起來。聖倍納了一生始終熱衷於拳擊運動,使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拳擊東山再起,成為拳擊史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並把冠軍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無敵將軍」的美稱,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他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
菲格死後,他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1704—1789年)繼承了他的拳擊事業。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公元1743年8月16日又推出了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www.17HE.COM
公元1792年,英國拳擊冠軍門道沙為了推廣拳擊,加人馬戲團到英倫三島各地,做拳擊表演,積極宣傳拳擊。1798年他寫成拳擊史上第一本拳擊指南,定名為「拳擊藝術」,深受人們的歡迎。門道沙是位研究拳擊的先驅者,也是開展拳擊運動的功臣。
1838年,英國倫敦在布勞頓最初的規則基礎上,制定頒布了《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被用在了拳擊比賽中。1853年還對這一規則進行了修改。1865年,英國倫敦業余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士伯利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保證人,並把它命名為英國「昆士伯利拳擊規則」。在這個規則 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3分鍾,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10秒鍾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英國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20年的反復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例如比賽必須使用手套的規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約翰·L·薩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著五盎司重的拳套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級冠軍賽,這個規定才最終在拳擊比賽規則中確定下來,並被所有的拳擊比賽所採用。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英國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國拳擊愛好者的努力,為推動和促進現代拳擊比賽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乙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英國著名拳擊家J-布勞頓於1743年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又在1747年設計了拳擊手套,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1839年,英國頒布了新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1853年進行修改,禁止用足踢、頭撞、牙咬的低擊等動作,並規定拳擊台四周用繩圍起,1867年英國記者錢伯斯編寫了新的拳擊規則,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1880年倫敦成立了英國業余拳擊協會,1881年舉行了第1次錦標賽。1924年第8屆奧運會前夕成立了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當今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種拳擊運動,即職業拳擊和業余拳擊。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拳擊比賽都是屬於業余拳擊。這兩種拳擊在比賽規則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在聖路易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上,拳擊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比賽的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44名運動員,美國自然獲得了所設7個級別的所有冠軍。到了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就有56個國家的269名運動員我國現代拳擊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最初稱之為「西洋拳」。先有人翻譯了一本《西洋拳術》。30年代,舊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武術)館、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將拳擊列為主課之一。
【規則與知識】
職業拳擊
雙方選手使用8~10OZ拳套(賽前雙方議定),進行3分鍾一回合的對賽,一場職業拳擊賽為6-10回合。
業余拳擊
雙方選手要帶上頭盔、10OZ拳套(大會提供),口咬護牙,穿著護襠(男性),比賽3-4 回合,每回合兩分鍾, 有力擊中對方一下得一分(點),最後分(點)數較高或擊倒對手的為勝利者。
拳擊的比賽規則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國際業余拳聯 (AIBA)自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規則中,比賽採用五回合制,每回合2分鍾,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運動員用拳直接擊打在對方頭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側面,為有效擊中,每擊中一次得1點。每一回合結束後,占優勢的運動員可得20分,處於劣勢的運動員的得分相對減少;如果雙方實力不分高低,也可各得20分。裁判員根據雙方在5個回合中所得的總分判定名次,如總分相等,則判比賽中處於主動地位或技術風格較好的運動員獲勝。當一方運動員被擊倒後,裁判員要開始數秒,從1數到10,並用手勢表示秒數,如裁判員數到10,該運動員還不能站起來,則判對方獲勝。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鍾。
業余拳擊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主要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判定勝負,被擊倒一方如果在10秒鍾內不能站立起來恢復比賽,就判對方獲勝;比賽時職業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
業余拳擊比賽設有12個級別,職業拳擊比賽設有17個級別。
拳擊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對拳擊運動的不同看法。拳擊是人對人的競技項目,因而比賽時表現出來的打和被打,以及產生的傷害後果,特別是職業拳擊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場面,在許多人的思想上產生極大的異議。有相當一部分人把拳擊看作是野蠻、殘酷,不講人道的運動。特別是受商業規律及金錢制約著的職業拳擊比賽,由於比賽時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並以擊倒對方為目的,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事故,更給拳擊運動蒙上陰影,這就 使得許多人呼籲取消拳擊比賽。我們國家在1953年和1959年兩度暫時停止拳擊運動,目的就是為了考慮運動員的安全。但是,這種擔心和憂慮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如果對拳擊運動有了深人的認識和了解,人們就不會對拳擊持懷疑和反對態度。在拳擊比賽中,產生傷害事故的現象主要發生在職業拳擊比賽中,即使如此,在開展職業拳擊非常普及的美國,職業比賽時運動員頭部受傷的比率僅排在所有運動項目受傷率中的第9位。國際業余拳聯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在世界上的運動項目中,業余拳擊的傷害率僅排在第11位,遠比滑雪、賽車、曲棍球、橄欖球、足球、體操等運動項目低得多。由此可以說明,拳擊並不是最危險的運動項目,其傷害率比起其它有些項目要低得多。由於拳擊需要肌肉的強大爆發力,需要完善的技術和戰術,所以,拳擊是最復雜的競技運動之一。比賽時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情況,要求運動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准確地了解對方的基本狀況,同時還要迅速作出相應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守,並且要具有戰勝對手的信心和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從而戰勝對手。參加拳擊比賽必須要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練就強健的體魄,掌握優良的技術,能靈活運用多種戰術,還要具有頑強拼搏、勇於爭勝的意志品質。這不僅對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煉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最優秀的特點。
【拳擊基本拳法】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有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
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
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
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
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
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准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
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發長拳。發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干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 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其它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拳擊運動的特點】
拳擊同其它體育項目一樣,既具有一般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又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拳擊的特殊性,就在於它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只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製的柔軟手套,按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製手套的兩只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於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 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鬥」。因為高水平的拳手在比賽時,表現出強勁有力的攻防動作,拳法突然迅速、攻勢凌厲,令人眼花繚亂,並且動作瀟灑自如,姿態優美,給人以藝術性的美感。拳擊不但表現出力量、技術、意志、心理、智慧的競技和健美的藝術,而且可以培養人崇高的審美觀,塑造人的心靈。
拳擊的比賽規則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國際業余拳聯 (AIBA)自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規則中,規定業余拳擊比賽實行5個回合制,每個回合打2分鍾,回合間休息1分鍾;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鍾。業余拳擊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主要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判定勝負,被擊倒一方如果在10秒鍾內不能站立起來恢復比賽,就判對方獲勝;比賽時職業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業余拳擊比賽設有12個級別,職業拳擊比賽設有17個級別。
拳擊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對拳擊運動的不同看法。拳擊是人對人的競技項目,因而比賽時表現出來的打和被打,以及產生 的傷害後果,特別是職業拳擊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場面,在許多人的思想上產生極大的異議。有相當一部分人把拳擊看作是野蠻、殘酷,不講人道的運動。特別是受商業規律及金錢制約著的 職業拳擊比賽,由於比賽時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並以擊倒對方為目的,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事故,更給拳擊運動蒙上陰影,這就 使得許多人呼籲取消拳擊比賽。我們國家在1953年和1959年兩 度暫時停止拳擊運動,目的就是為了考慮運動員的安全。但是,這種擔心和憂慮是沒有太大必要的,如果對拳擊運動有了深人的認識和了解,人們就不會對拳擊持懷疑和反對態度。
在拳擊比賽中,產生傷害事故的現象主要發生在職業拳擊比賽中,即使如此,在開展職業拳擊非常普及的美國,職業比賽時運動員頭部受傷的比率僅排在所有運動項目受傷率中的第9位。國際業余拳聯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在世界上的運動項目中,業余拳擊的傷害率僅排在第11位,遠比滑雪、賽車、曲棍球、橄欖球、足球、體操等運動項目低得多。由此可以說明,拳擊並不是最危險的運動項目,其傷害率比起其它有些項目要低得多。
由於拳擊需要肌肉的強大爆發力,需要完善的技術和戰術, 所以,拳擊是最復雜的競技運動之一。比賽時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情況,要求運動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准確地了解對方的基本狀況,同時還要迅速作出相應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守,並且要具有戰勝對手的信心和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從而戰勝對手。參加 拳擊比賽必須要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練就強健的體魄,掌握優良的技術,能靈活運用多種戰術,還要具有頑強拼搏、勇於爭勝的意志品質。這不僅對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煉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最優秀的特點。
【拳擊運動的作用】
拳擊對人體和社會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 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拳擊可以增強人體的力量
拳擊比賽時要靠人體的爆發力來完成攻防動作, 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大的力量發揮出來,才能夠達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動作,這就要求拳手具有強勁的爆發力。 訓練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時的彈力和出拳時的爆發力,要比一般 人高出幾倍,同時其出拳的速度也會相應增快。我們在練習拳擊 或觀看拳擊比賽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面對對方快速有 力的進攻,會感到手足無措,只有靠比對方更快、更有力的技術動作,才能夠占據主動,進而戰勝對手。經常練習拳擊。就可以鍛煉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爆發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擊愛好者和運動員的肌肉素質。
進行拳擊訓練和比賽時,需要人體肌肉在高度緊張狀態下,持續較長時間的工作,這對人體肌肉和其它功能系統的持續工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拳擊比賽時,肌肉活動強度大,動作持續時間長,如果訓練水平較差的拳手,要想堅持五個回合的比 賽是非常困難的。比賽時拳手的身體肌肉和精神高度集中,容易 造成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疲勞。經常練習拳擊,經常參加拳擊比賽的拳手和拳擊愛好者,可以在練習和比賽中提高肌肉長時間工作能力,提高人體各系統的活動機能,從而大大增強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體能夠適應長時間高度緊張狀態下的 工作、訓練和比賽。
拳擊還可以增強練習者的絕對力量。在拳擊練習,特別是拳擊比賽時,拳手必須具有較大的絕對力量,才能達到攻防的目的。也就是說,必須具有重創對方的力量,才能在拳擊比賽中占據優勢和主動。所以,大部分拳手都十分重視絕對力量的練習,經常做大量的上肢力量以增加進攻時的威力。據測定,世界優秀 拳手的發拳力量可以達到500公斤。具有較大力量的拳手在比賽 中會使對方心理上產生畏懼,喪失比賽的信心。但要注意,絕對力量是要和速度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只有強大的絕對力量,而速度較慢,就很難打到對方,使力量使去意義。所以,在拳擊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絕對力量和速度的結合,通過最快的速度發揮最大的力量,是取得拳擊比賽勝利的關鍵條件之
2.拳擊可以提高人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
拳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靈敏 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在拳擊比賽和訓練時,運動員要熟練地掌 握運用各種技術方法,靈活地變化運用各種戰術,並且要隨機應 變地隨場上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技戰術,同時要完成各種技術組 合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應能力,否則就會受制於人,處處被動。經常練習拳擊和參加 拳擊比賽的人,他們靈敏性和反應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鍛煉和提 高,這種靈敏性和反應能力表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會使你 覺得生活輕松自如,從而增加人的生活樂趣和情趣。
3.拳擊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拳擊運動是手腦並重、全身活動的運動項目,需要練習者必須全身心地投人,才能完成好拳擊訓練和拳擊比賽。練習拳擊或參加拳擊比賽時,人一直都是在不停地跳動和運動之中,而且,拳手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大腦縝密的、快速的考慮之後進行的,所以,這對人體的運動器官和大腦的分析反應都有極高的要求,使人體的運動器官和大腦得到充分的鍛煉。又由於拳擊訓練和比賽時,需要在高度緊張狀態下進行高強度對抗,所以對拳手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充分的鍛煉。據實驗測試,拳擊比賽時運動員的氧吸收量每 分鍾達3000毫升,脈搏每分鍾達200次左右。生理測試表明,訓練有素的拳擊運動員的心臟體積有增大現象,心肌搏動強而有力。拳擊運動員的競技年齡比其它競技項目的競技年齡要長得多,一般可保持到40歲左右。比如象美國拳王阿里38歲時,仍 在參加職業拳擊比賽;美國拳王福爾曼45歲時還在參加職業拳擊比賽;去年戰勝泰森的美國拳手、新的世界拳王霍利菲爾德,是在35歲時第3次獲得這一殊榮的。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拳擊運動對人體的良好作用。
拳擊既是人體能力的較量,同時也是心理智慧的較量。長期從事拳擊運動,會培養人們頑強拼搏、敢打敢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