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載體遺傳標記篩選法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什麼
序列特異性篩選法和親和篩選法。
遺傳標記是指在遺傳分析上用作標記的基因,也稱為標記基因。在重組實驗中多用於測定重組型和雙親型。作為標記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因突變性狀是明確的,所以容易測定。對於微生物雖多用與生化性狀有關的基因,但對高等生物則多用與形態性狀有關的基因。也有用著絲粒作為遺傳標記的。在微生物遺傳學中遺傳標記還區分為選擇性標記(或稱選擇性基因)和非選擇性標記(或稱非選擇性基因)二類。
『貳』 遺傳標記名詞解釋是什麼
遺傳標記是指在遺傳分析上用作標記的基因,也稱為標記基因。在重組實驗中多用於測定重組型和雙親型。作為標記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因突變性狀是明確的,所以容易測定。
對於微生物雖多用與生化性狀有關的基因,但對高等生物則多用與形態性狀有關的基因。也有用著絲粒作為遺傳標記的。
形態學標記:
形態標記是指肉眼可見的或儀器測量動物的外部特徵,以這種形態性狀、生理性狀及生態地理分布等待征為遺傳標記,研究物種間的關系、分類和鑒定。
形態學標記研究物種是基於個體性狀描述,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夠完善,且數量性狀很難剔除環境的影響,需生物統計學知識進行嚴密的分析。但是用直觀的標記研究質量性狀的遺傳顯得更簡單、更方便。此法仍是一種有效手段並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遺傳標記
『叄』 基因的遺傳標記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遺傳標記主要有4種類型,即形態標記(morphological:markers)、細胞學標記(cytological:markers)、生化標記(biochemical:markers)和分子標記(molecular:markers)四種類型。
在植物遺傳育種研究中可被利用的遺傳標記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①多態性高;②遺傳穩定,表現共顯性;③對農藝性狀影響小;④能檢測整個基因組;⑤經濟方便,容易觀察記載。
『肆』 法庭科學中常用的DNA遺傳標記有哪些類型
目前法醫dna分析使用的dna遺傳標記主要有:短串聯重復序列(STR)、單核苷酸多態(SNP)和微小插入缺失(Indel)三種。其中STR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標記。
『伍』 遺傳育種 選擇育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選擇育種有兩種方法,即單群選擇和集團選育。
在某一蜂場內,如果發現少數幾群蜂有某一有利變異——獨特的優點時,則可採用單群選擇法擴大,加強該有利變異。首先將這種變異的蜂群單獨挑選出來作為種群,既作母群又作父群,繁殖一批後代蜂群。觀察和測定這些蜂群的女兒蜂群,如果這些女兒蜂群表現出在這些有利變異上具有與親代蜂群相同的優良性能,說明這種變異性狀是可以遺傳的。那麼這個優良變異的蜂群即留作種用蜂群,從其後代中選出具有與親代相同的變異性狀的蜂群,留作繼代種用蜂群,累代朝著這一有益變異的方向連續選擇和繁育下去,經過若干世代後,這一有益變異就可在後代蜂群中穩定地遺傳下來,育成具有某一獨特性狀的新品種。
在某一蜂場內,經過考察或鑒定,發現具有相同類型的有益變異性狀的蜂群的數量較多時,可採用集團選育的方法。可將選出的蜂群作為種用蜂群,並把這些蜂群分作兩組,一組作母群,移取其卵或小幼蟲培育處女王;另一組則作父群,讓其培育種用雄蜂,把處女王和雄蜂放在具有可靠隔離條件的交尾場進行自然交尾,或進行人工授精。對這批種用蜂群的後代進行鑒定,從中選出與親代具有相同變異性狀的優良子代蜂群作為繼代種用蜂群。並把它們也分作兩組,分別作為母群和父群進行繁育。如此重復選育下去,使某一有利的變異性狀在後代蜂群不斷鞏固和加強,最後就有可能形成一個具有某一有利性狀的新品種。
『陸』 遺傳標記有哪些
遺傳標記是指在遺傳分析上用作標記的基因,也稱為標記基因。在重組實驗中多用於測定重組型和雙親型。作為標記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應突變性狀是明確的,所以容易測定。對於微生物,雖多用與生化性狀有關的基因,但對高等生物則多用與形態性狀有關的基因,也有用著絲粒作為遺傳標記的。在微生物遺傳學中,遺傳標記還區分為選擇性標記(或稱選擇性基因)和非選擇性標記(或稱選擇性基因)二類。
遺傳標記指可追蹤染色體、染色體某一節段、某個基因座在家系中傳遞的任何一種遺傳特性。它具有兩個基本特徵,即可遺傳性和可識別性,因此生物的任何有差異表型的基因突變型均可作為遺傳標記。
遺傳標記包括形態學標記、細胞學標記、生物化學標記、免疫學標記和分子標記五種類型。
『柒』 分子遺傳標記輔助選擇較常規的動物選種方法有何優點
優點:數目和種類很多 ;一次PCR反應可檢測多個遺傳位點;AFLP分析模板用量少;解析度高;假陽性低,可靠性高;AFLP標記多數為顯性。
分子育種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就是轉基因。後者可謂是個「雷區」,因此不少科學家們轉而專注於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這種育種方式現在流行的名稱為基因組分子育種,相比於傳統育種技術。
這種分子育種技術選擇更准確、更高效,可使育種周期大大縮短,且成本降低,因此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種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有機結合有可能成為孕育作物遺傳育種的第三次技術突破。
基因組掃描法
候選基因法作為某個性狀的候選基因通常是一些已知其生物學功能和核酸序列的基因,它們參與性狀的生長發育過程。這些基因可能是結構基因、調節基因或是在生化代謝途徑中影響性狀表達的基因。候選基因法研究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如候選基因的選擇引物設計,基因特定片段的擴增,多態位點的尋找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標記輔助選擇
『捌』 在人類基因組中有哪些遺傳標記用它們能為科研和應用做什麼服務
遺傳標記包括形態學標記、細胞學標記、生物化學標記、免疫學標記 和分子標記五種類型。
形態學標記
形態標記是指肉眼可見的或儀器測量動物的外部特徵 (如毛色、體型、外形、皮膚結構等),以這種形態性狀、生理性狀及生態地理分布等待征為遺傳標記,研究物種間的關系、分類和鑒定。形態學標記研究物種是基於個體性狀描述,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夠完善,且數量性狀很難剔除環境的影響,需生物統計學知識進行嚴密的分析。但是用直觀的標記研究質量性狀的遺傳顯得更簡單、更方便。目前此法仍是一種有效手段並發揮著重要作用。
細胞學標記
細胞遺傳標記是指對處理過的動物個體染色體數目和形態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染色體核型和帶型及缺失、重復、易位、倒位等。一個物種的核型特徵即染色體數目、形態及行為的穩定是相對的,故可作為一種遺傳標記來測定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及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是基因的攜帶者,染色體變異必然會導致生物體發生遺傳變異,是遺傳變異的重要來源。通過比較動物與其近緣祖先的染色體數目和結構,追溯動物的起源和演化,檢測動物的遺傳特性,為動物育種提供較好的方法。
生物化學標記
生化遺傳標記是以動物體內的某些生化性狀為遺傳標記,主要指血型、血清蛋白及同工酶。 20世紀60年代以來,蛋白電泳技術作為檢測遺傳特性的一種主要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蛋白電泳所檢測的主要是血漿和血細胞中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中氨基酸的變化,通過對一系列蛋白和同工酶的檢測,就可為動物品種內的遺傳變異和品種間的親緣關系提供有用的信息川。但是,蛋白和同工酶都是基因的表達產物,非遺傳物質本身,它們的表現易受環境和發育狀況的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蛋白電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蛋白電泳技術操作簡便、快速及檢測費用相對較低,日前仍是遺傳特性研究中應用較多的方法之一。生化遺傳標記經濟、方便,且多態性比形態學標記和細胞遺傳標記豐富。已被廣泛應用於物種起源與分類研究和動物育種中。
免疫學標記
免疫學標記是以動物的免疫學特徵為遺傳標記,主要指:紅細胞抗原、白細胞抗原、胸腺細胞抗原等。早在1900年,Ehrlich和Morgenroth指出山羊紅細胞表面存在抗原,並證明這些抗原具有個體差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轉向白細胞抗原的研究,即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 MHC的重要特性與疾病及生理性狀具有重要關系。根據動物個體淋巴細胞抗原特異性,研究品種間、個體間、抗病力強弱的差異及親子關系等。
分子標記
分子標記是以個體間遺傳物質內核苷酸序列變異為基礎的遺傳標記,是 DNA 水平遺傳多態性的直接的反映。與其他幾種遺傳標記——形態標記、同工酶標記、細胞標記相比,DNA 分子標記具有的優越性有:大多數分子標記為共顯性,對隱性的農藝性狀的選擇十分便利;基因組變異極其豐富,分子標記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在生物發育的不同階段,不同組織的 DNA 都可用於標記分析;分子標記揭示來自 DNA 的變異;表現為中性,不影響目標性狀的表達,與不良性狀無連鎖;檢測手段簡單、迅速。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現在 DNA 分子標記技術已有數十種,廣泛應用於作物遺傳育種、基因組作圖、基因定位、植物親緣關系鑒別、基因庫構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態學標記、細胞學標記、生化標記、免疫學標記等一直被廣泛應用,然而這些標記都無法直接反映遺傳物質的特徵,僅是遺傳物質的間接反映,且易受環境的影響,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DNA作為遺傳物質的載體,是研究動物遺傳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分子遺傳學的迅速發展,分子克隆及DNA重組技術的日趨完善,研究者對基因結構和功能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在分子水平上尋找DNA的多態性,以此為標記進行各種遺傳分析。DNA分子標記直接反映DNA水平上的遺傳變異,能穩定遺傳,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消除了環境影響。DNA水平的遺傳標記自產生以來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對DNA的研究,對於單基因病,採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選克隆」的全新思路,導致了亨廷頓舞蹈病、遺傳性結腸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單基因遺傳病致病基因的發現,為這些疾病的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對於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神經精神類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點。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於基因組知識的治療、基於基因組信息的疾病預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識別、風險人群生活方式、環境因子的干預都是DNA為我們的醫學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玖』 根據所用的分子技術將DNA標記分為哪幾類
第一類是以DNA分子雜交技術為核心的分子標記常用RFLP標記,即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標記這是應用最早的DNA分子標記技術,也稱為第一代分子標記產生RFLP的分子基礎是DNA中特定酶切位點上鹼基對的變異,反映了DNA序列中核苷酸排列順序的差異利用限制性內切酶消化基因組DNA,形成大小不等數量不同的分子片段,經電泳分離,通過Southern印跡將DNA片段轉移至支持膜(尼龍膜或硝酸纖維素膜)上,然後用放射性同位素(P32)或非放射性物質(地高辛熒光素)標記的探針與支持膜上的DNA片段進行雜交,檢測不同遺傳位點等位變異(多態性),判斷DNA樣品中是否有與探針同源的片段以及該片段的長度用作RFLP探針的有cDNA探針和gDNA探針兩種
第二類是以PCR擴增方法為核心的分子標記,這類分子標記被稱為第二代分子標記
RAPD標記,即隨機擴增多態性DNA(,RAPD)標記,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PCR為基礎的分子標記技術以基因組DNA為模板,以一個隨機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為8~10個鹼基對)作引物,利用PCR擴增反應,非定點地擴增基因組DNA,產生不連續的DNA產物,然後用凝膠電泳分開擴增片段,檢測DNA序列的多態性
第三類標記採用PCR與酶切相結合的方法,常用的是AFLP標記,即擴增的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態性()標記AFLP標記是選擇性擴增基因組DNA酶切片段所產生的擴增產物的多態性,其實質也是顯示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的長度多態性,只不過這種多態性是以擴增片段的長度不同被檢測出來的AFLP方法實際是RFLP和PCR技術的結合,即PCR-RFLP該技術先用1對引物特異性擴增基因組的某一高變區,然後用限制性內切酶消化PCR產物,電泳檢測多態性PCR-RFLP分析省去了探針的制備分子雜交等繁瑣的過程,DNA需求量也少,大大簡化了傳統的RFLP技術AFLP是共顯性標記,多態性豐富,解析度高,穩定性重復性好,適用於基因追蹤基因定位和構建高清晰度的遺傳圖譜
第四類是單核苷酸多態性標記(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也被稱為第三代分子標記SNP也是以PCR技術為基礎的分子標記單核苷酸多態性反映基因組中單個鹼基的變化,是基因組中最普遍頻率最高的遺傳標記不同個體間在基因水平上的單核苷酸變異,平均每1000對鹼基出現一個SNP,單個SNP雖然只有兩個等位基因,但其高密度彌補這一不足某些位於基因表達序列內的SNP(codingSNP,cSNP),有可能直接影響蛋白質結構或表達水平,鑒別cSNP對於復雜表型性狀與基因變異之間的關聯分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