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風險估算方法有什麼

常用的風險估算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30 06:09:20

❶ 風險評估 如何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方法有哪些

風險評估包含風險辯識(辯識風險的數量、種類)、風險分析(分析風險的概率、條件)、風險評價(評價風險的影響、價值)三個步驟。
風險評估應由企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實施,也可以聘請相關的專業中介機構協助實施。
進行風險評估應該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定量的方法有最大可能損失法、概率值、期望值、VaR值法,評估多項風險時,可以採用繪制風險坐標圖的方法,對各項風險進行比較。
風險的評估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重新評估。

❷ 風險評價4種方法

1、單變數判定模型。

單變數模型將財務指標用於風險評價是一大進步,指標單一,簡單易行,但是不可避免會出現評價的片面性。這種方法在人們開始認識財務風險時採用,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單一的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

2、多元線性評價模型。

多元線性模型在單一式的基礎上趨向綜合,且把財務風險概括在某一范圍內,這是它的突破,但仍沒有考慮企業的成長能力,同時它的假設條件是變數服從多元正態分布,沒有解決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問題。這種方法在現實中比較常見。

3、綜合評價法。這種方法認為,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內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償債能力,此外還有成長能力,它們之間大致按5∶3∶2來分配。

(2)常用的風險估算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在對投資理財產品開展風險評級時,遵循的原則通常有3個,

一、是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

二、是同類產品風險等級一致性,

三、是產品風險等級隨市場和政策動態調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導致部分理財產品風險飆升,甚至出現了此前中國銀行發售「原油寶」出現較大虧損事件,這既暴露出金融機構在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較弱等問題,也將「投資者不分層」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寶」事件中,盡管該產品不等同於原油期貨,其高風險特徵並未發生改變,然而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吸納了較多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普通投資者。

「投資者要盡量在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開展投資,商品期貨投資者要掌握專業投資知識,了解投資產品價格變動規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與能力,不建議貿然進入商品期貨領域。

❸ 風險評價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將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相連的過程;

2、對每個過程的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3、針對每個風險制訂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業任務: 工作地點: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工作

內容

危害後果

現有安全

控制措施

評價結果

建議糾正/預防措施

L

S

F

風險等級

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對一個檢查對象進行分解,確定需要檢查的若干小項;

2、針對每一個小項,查找有關資料,確定檢查標准;

3、針對每一個檢查標准,確定未達標的後果;

4、針對每一個後果,確定現有的的控制措施;

5、針對每一項現有的控制措施,制訂改進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

檢查工序: 檢查對象: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標准

未達到標準的後果

現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風險等級

建議改進措施

三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

對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作業條件,影響危險性(D)的主要因素有3個:

①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於這種危險環境的情況,

③ 事故一旦發生可能產生的後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業條件的危險性,

L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E —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C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

(1)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會被預料到

6

相當可能

3

不經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設想,很不可能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上不可能

(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如下表:

分數值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於潛在的危險環境

6

每日工作時間內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爾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3)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C)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造成的後果

100

大災難,10人以上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1人死亡

7

嚴重,嚴重傷殘

3

重大,有傷殘

1

輕傷,需救護

(4)危險等級劃分(D)如下表:

危險性分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比較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四、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法)

對各工藝環節中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預先危險性分析,強調盡可能覆蓋整個系統,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險類別、危險狀態、存在條件、事故後果等,特別適用於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估計事故出現對系統產生的影響;對已經識別的危險進行分級;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分析步驟

l 對系統的生產目標、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充分地調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經驗和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情況,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和觸發事件;

l 推測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

l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後果的危險等級;

l 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危險性等級劃分

按導致事故危險、危害的程度,根據可能導致的後果,將相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劃分為四個危險等級,

❹ 什麼是風險估計,常用的風險估計方法有哪些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常用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❺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錶行,製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

風險評估在一個企業中,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風險評估」能為全面有效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並評估出不同環境或不同時期的安全危險性的重點,加強安全管理,採取宣傳教育、行政、技術及監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動各階層員工做好每項安全工作。

使企業每位員工都能真正重視安全工作,讓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識,這樣,絕大多數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這也是安全風險評估的價值所在。

❻ 項目風險評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風險評估的方法有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內部控制評價法、分析性復核法、定性風險評價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應關系。

❼ 風險估計的風險估計方法

風險估計的方法包括風險概率估計方法和風險影響估計方法兩類,前者分為主觀估計和客觀估計,後者有概率樹分析、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
一、風險概率估計方法
1.客觀概率估計
客觀概率:是實際發生的概率,可以根據歷史統計數據或是大量的試驗來推定。兩種方法:
(1)將一個事件分解為若乾子事件,通過計運算元事件的概率來獲得主要事件的概率;
(2)通過足夠量的試驗,統計出事件的概率。
客觀概率估計:是指應用客觀概率對項目風險進行的估計,它利用同一事件,或是類似事件的數據資料,計算出客觀概率。
客觀概率估計法最大的缺點是需要足夠的信息,但通常是不可得的。
注意:客觀概率只能用於完全可重復事件,因而並不適用於大部分現實事件。
2.主觀概率估計
主觀概率:基於個人經驗、預感或直覺而估算出來的概率,是一種個人的主觀判斷。
主觀概率估計:基於經驗、知識或類似事件比較的專家推斷概率。
注意:當有效統計數據不足或是不可能進行試驗時,主觀概率是唯一選擇。
主觀概率專家估計的具體步驟:
(1)根據需要調查問題的性質組成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由熟悉該風險因素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專家、有經驗的工作人員組成。
(2)查某一變數可能出現的狀態數或狀態范圍和各種狀態出現的概率或變數發生在狀態范圍內的概率,由每個專家獨立使用書面形式反映出來。
(3)整理專家組成員意見,計算專家意見的期望值和意見分歧情況,反饋給專家組。
(4)專家組討論並分析意見分歧的原因。重新獨立填寫變數可能出現的狀態或狀態范圍和各種狀態出現的概率或變數發生在狀態范圍內的概率,如此重復進行,直至專家意見分歧程度滿足要求值為止。這個過程最多經歷三個循環,否則不利於獲得專家們的真實意見。
二、風險影響估計方法
1、概率樹分析
概率樹分析是假定風險變數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構造概率樹的基礎上,將每個風險變數的各種狀態取值組合計算,分別計算每種組合狀態下的評價指標值及相應的概率,得到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並統計出評價指標低於或高於基準值的累計概率,計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准差和離散系數。可以繪制以評價指標為橫軸,累計概率為縱軸的累計概率曲線。
概率樹計算項目凈現值的期望值和凈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累計概率的計算步驟:
1)通過敏感性分析,確定風險變數;
2)判斷風險變數可能發生的情況;
3)確定每種情況可能發生的概率,每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之和必須等於1;
4)求出可能發生事件的凈現值、加權凈現值,然後求出凈現值的期望值;
5)可用插入法求出凈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累計概率。
2、蒙特卡洛模擬
1.使用條件:
當在項目評價中輸入的隨機變數個數多於三個,每個輸入變數可能出現三個以上以至無限多種狀態時(如連續隨機變數),就不能用理論計演算法進行風險分析,這時就必須採用蒙特卡洛模擬技術。
2.原理
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一組輸入變數的數值,並根據這組輸入變數的數值計算項目評價指標,抽樣計算足夠多的次數可獲得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並計算出累計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標准差,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從而估計項目投資所承擔的風險。
3.蒙特卡洛模擬的程序
①確定風險分析所採用的評價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
②確定對項目評價指標有重要影響的輸入變數。
③經調查確定輸入變數的概率分布。
④為各輸入變數獨立抽取隨機數。
⑤由抽得的隨機數轉化為各輸入變數的抽樣值。
⑥根據抽得的各輸入隨機變數的抽樣值組成一組項目評價基礎數據。
⑦根據抽樣值組成基礎數據計算出評價指標值。
⑧重復第四步到第七步,直至預定模擬次數。
⑨整理模擬結果所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准差和期望值的概率分布,繪制累計概率圖。
⑩計算項目由可行轉變為不可行的概率。
4.應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運用蒙特卡洛模擬法時,假設輸入變數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風險分析中會遇到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問題。
輸入變數分解得越細,輸入變數個數也就越多,模擬結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變數分解過細往往造成變數之間有相關性,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為避免此問題,可採用以下辦法處理。
①限制輸入變數的分解程度。
②限制不確定變數個數。模擬中只選取對評價指標有重大影響的關鍵變數,其他變數保持在期望值上。
③進一步搜集有關信息,確定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建立函數關系。
(2)蒙特卡洛法的模擬次數。
從理論上講,模擬次數越多越正確,但實際上一般應在200~500次之間為宜。

❽ 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一、風險評估的准備

風險評估的准備過程是組織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是整個風險評估過程有效性的保證。組織對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統進行風險評估是一種戰略性的考慮,其結果將受組織的商業需求及戰略目標、文化、業務流程、安全要求、規模和結構所影響。不同組織對於風險評估過程中的各種子過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風險評估實施前,組織應:

1.確定風險評估的范圍; 2.確定風險評估的目的,為風險評估的實施提供導向; 3.建立適當的組織結構; 4.建立系統性的風險評估方法;5.獲得最高管理者對風險評估策劃的批准。

二、風險評估的實施

組織應根據策劃的結果,由評估的人員按照相應的職責和程序進行資產評估、威脅評估、脆弱性評估。在考慮已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利用適當的方法與工具確定威脅利用資產脆弱性發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並結合資產的安全屬性受到破壞後的影響來得出資產的安全風險。

風險計算

我們以下述函數進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風險;A表示資產;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脅; Ia表示資產發生安全事件後對組織業務的影響(也稱為資產的重要程度); Va表示某一資產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脅利用資產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具體而言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首先對資產的弱點進行排序;

2.針對每一個弱點,確定可能利用此弱點造成安全事件的威脅的類型;

3.給確定的威脅賦值;

4.將威脅值與脆弱點值相乘,得出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即:安全事件發生可能性=L(威脅可能性,脆弱點嚴重性);

5.根據資產的重要程度以及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計算風險值,即:風險值=R(資產重要程度,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包括三個部分:分析風險來源;識別區域風險;風險關聯分析。

1.分析風險來源
經過資產、威脅、脆弱性的計算後形成一個風險列表,需要對該列表的風險進行分類,並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風險合並。在對風險進行分類合並時,首先需要考慮風險所發生的位置,然後考慮風險的來源。風險的來源可以從威脅、脆弱性和安全管理三個方面進行。

風險發生的位置可以從資產所在的安全域或從信息安全發生的層次進行劃分。資產所在的安全域指具有相同安全屬性的某一物理區域或邏輯區域,該區域和其他安全區域具有明顯的邊界;信息安全發生的層次指物理層安全、網路層安全、操作系統層安全、應用層安全、數據層安全。風險的來源從威脅角度進行合並,可以從威脅的來源,發生的途經,影響的大小角度進行劃分整理。風險的來源從脆弱性角度進行合並,從大的方面有兩類,一類是IT技術類脆弱性,另一類是管理類脆弱性。安全管理類脆弱性可以從設計、開發、驗收、運行、維護、人員、業務持續性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

❾ 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有三種

常見的風險評價方法有哪些?
答:商業銀行風險的評價是指商業銀行在取得風險估計結果的基礎上,研究該風險的性質,分析談風險的影響,尋求風險對策的行為。
風險評價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的主觀因素,不同的管理者對同樣貨幣金額的風險有不同的評價方法。這是因為相同的損益對於不同地位、不同處境的法人具有不同的效用。所謂效用,是指利益或收益存在於主體心目中的滿足慾望或需要的能力。

主觀因素決定著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而其態度不外乎三種情況:拒絕風險,放棄盈利機會;承擔風險,追求利潤;合理地規范其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不因高盈利而冒大風險,也不因小風險而放棄盈利機會。顯然,後者的態度是積極穩健的。商業銀行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採取某種措施的情況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以及可以取得多大的效果。

2.權衡分析法。權衡分析法是將各項風險所致後果進行量化比較,從而各項風險的存在與發生可能造成的影響。

3.風險效益分析法。風險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採取某種措施的情況下,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

4.統計型評價法。統計型評價法是對已知發生的概率及其損益值的各種風險進行成本及效果比較分析並加以評價的方法。

5.綜合分析法。綜合分析法是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將風險的構成要素劃分為若干具體的項目,由專家對各項目進行調查統計評出分值,然後根據分值及權數計算出各要素的實際評分值與最大可能值之比,作為風險程度評價的依據。

❿ 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

常用方法編輯
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風險估算方法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已知邊際函數求原經濟函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67
考試怎麼調後視鏡正確方法 瀏覽:552
幼兒肺結核治療方法 瀏覽:952
有沒有好方法或者建議來解決濕疹 瀏覽:258
科技統計方法有哪些 瀏覽:623
中考最好教學方法 瀏覽:431
奧美拉唑的使用方法 瀏覽:727
儀器分析方法在農葯殘留中的應用 瀏覽:636
錯題本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95
越南瘦身減肥方法圖片 瀏覽:242
qq瀏覽器桌面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花盆收拾方法視頻 瀏覽:515
如何克服陳列困難的方法 瀏覽:295
天然氣著火後用什麼方法滅火 瀏覽:387
贊唄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194
吉利汽車近光燈安裝方法 瀏覽:369
湖南建築工程鋼筋除銹方法有哪些 瀏覽:762
選文描寫方法有哪些 瀏覽:654
天麻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923
fs308剃須刀電池連接方法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