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速和延緩血液凝固的方法有哪些
1、加速凝血的方法:粗糙面、溫度、維生素K等。
2、緩或防止凝血的方法:低溫、光滑面、抗凝劑等。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一)概念:血液由流動狀態變為不流動凝膠狀態(加固止血的形成)。
(二)凝血因子:
(三)凝血過程:凝血酶元激活物的形成
↓
凝血酶元— →凝血酶
↙
纖維蛋白原— →纖維蛋白
(四)抗凝系統
主要抗凝物質
1、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抗凝血酶III分子上的精氨酸殘基與IIa、VII、IXa、Xa、XIIa酶活性中心的絲氨
酸殘基結合封閉了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而使其失去失活。
2、蛋白酶C系統:是肝臟合成的維生素K依賴因子, 滅活凝血因子V和VIII,限制因子Xa和血小板結合,纖維蛋白的溶解
3、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TFPT)
4、肝素:(1)與抗凝血酶III結合,提高抗凝血酶III與凝血酶的親和力增加100倍,使酶失去活性
(2)釋放凝血抑制物和纖溶酶原激活物
(3)抑制血小板的特性
② 簡述常見的抑制血液凝固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抗凝----應用化學或物理學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劑----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學試劑。
一、枸櫞酸鈉
【原理】枸櫞酸鈉(檸檬酸鈉)是枸櫞酸鈉的三鈉鹽。它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從而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范圍】血沉、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檢查及血液保養液。
【用量】凝血象:
109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9;血沉:
106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鹽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可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配位化合物,從而阻止血凝。
【應用范圍】一般血液學檢查和血液粘度測定。不適於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檢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濃度為1~2mg/ml血液。血細胞分析儀用EDTA-K2作抗凝劑,用量為EDTA-K2•2H2O
1.5~2.2mg/ml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過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增強抗凝血酶的作用,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范圍】血細胞比容測定、血液粘度測定和多種生化分析。
用量:通常用肝素的鈉鹽或鉀鹽粉劑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乾後,能抗凝5ml血液。
四、草酸鹽
草酸鹽也是常用的抗凝劑,優點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後解離的草酸根與標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鈣沉澱,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過程被阻斷。
③ 常用抗凝劑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
常用抗凝劑阻止血液凝固的原理是應用化學或物理學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一、枸櫞酸鈉
【原理】 枸櫞酸鈉(檸檬酸鈉)是枸櫞酸鈉的三鈉鹽。它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從而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范圍】 血沉、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檢查及血液保養液。
【用量】凝血象: 109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9; 血沉: 106mmol/L水溶液,與血液之比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鹽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可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配位化合物,從而阻止血凝。
【應用范圍】一般血液學檢查和血液粘度測定。不適於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檢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濃度為1~2mg/ml血液。 血細胞分析儀用EDTA-K2作抗凝劑,用量為EDTA-K2•2H2O 1.5~2.2mg/ml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過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增強抗凝血酶的作用,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應用范圍】血細胞比容測定、血液粘度測定和多種生化分析。
用量 通常用肝素的鈉鹽或鉀鹽粉劑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乾後,能抗凝5ml血液。
④ 促凝和抗凝的方法各有哪先
影響凝血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因素以及血液成分因素,凝血過程 1.三個階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 (2)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 (3)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生成纖維蛋白 兩個途徑 (1)內源性凝血途徑 參與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管內。啟動因子為XII,因子Xa、V、Ca2+和PF3共同組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2)外源性凝血途徑 參與凝血的始動因子為組織因子(Ⅲ)來自組織。啟動因子為Ⅲ,因子Ⅲ、Ⅶ和 Ca2+組成復合物,激活因子X,其後反應過程同內源行凝血途徑。 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 1.一般因素(1)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接觸粗糙面加速血液的凝固。 (2)溫度: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加速血液凝固。 (3)Ca2+濃度:濃度增高,血液凝固速度增快。 影響血液凝固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但主要因素是血小板,如果一個人的血小板偏低,他的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時間會比正常的人會長一點。如果說一個人沒有血小板他的血是不會凝固的。至於你所說的你身體有傷口,很難癒合,這個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比如說你會吸煙,喝酒,或者你的血糖偏高等,都可以影響你的傷口癒合。所以,一個人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他對健康和影響很大喲。 影響血液凝固的原因是缺乏鈣元素,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需要鈣來激活。
⑤ 簡述促進血凝和抗凝的方法
血液的抗凝因素有:肝素、除去血槳中的Ca2+(常用枸櫞酸鈉). 促凝的因素:
1、生物因素:如維生素K1、腎上腺素。
2、 物理因素:如紗布、葯棉、明膠海棉、溫熱生理鹽水。
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的過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鈣離子作用於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異亮氨酸的鍵發生斷裂而形成凝血酶。這一步的反應是迅速的。
(5)常用抗凝血凝固方法擴展閱讀:
凝血因子:
血液和組織中直接參與凝血的物質統稱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認的凝血因子共有12種,國際命名法用羅馬數字編號。此外,還有前激肽釋放酶,激肽原以及來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參與凝血過程。
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離子,其餘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質,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為蛋白內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須經過激活才具有活性,被激活的酶稱為這些因子的活性型。
⑥ 血液抗凝的幾種主要方案各有什麼優缺點
指導意見:
應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稱為抗凝。能夠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學試劑或物質,稱為抗凝劑或抗凝物質。 如天然抗凝劑(肝素,水蛭素等) Ca+2鰲合劑(檸檬酸鈉,氟化鉀)
⑦ 根據血液凝固過程,舉幾個常見的抗凝及促凝措施。
選d.先高凝後轉為低凝
dic的表現是血液凝固障礙,也就是後面所說的低凝,
其原理是耗竭了所有的凝血因子,然後無法再進行任何凝血。
⑧ 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甚麼
蚊子最有方法~~說笑
加入抗凝劑,一般血液採集後置於抗凝管中,常用的抗凝劑有EDTA-K2,Na,這主要用於血液細胞計數的檢驗;還有就是枸櫞酸鹽類,主要用於凝血功能方面的檢測,也是血液保養液成分之一;還有肝素,抗凝作用較強,主要用於血液流變學的檢測,這些是臨床用的較多的抗凝劑。或加入檸檬酸鈉或肝素生理鹽水
⑨ 血液凝固的三個基本步驟
血液凝固包括三個基本步驟:
1、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生成;
2、凝血酶原的激活;
3、纖維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生成可通過內源性凝血途徑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生成。
二者主要區別在於:
1、啟動方式不同:內源性凝血途徑通過激活凝血因子Ⅻ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是由組織因子暴露於血液啟動。
2、參與的凝血因子不同:內源性凝血途徑參與的凝血因子數量多,醫學教育|網搜集且全部來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徑參與的凝血因子少,且需要有組織因子的參與。
3、外源性凝血途徑比內源性凝血途徑的反應步驟少,速度快。
血液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
①運輸。運輸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氣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營養物質,都依靠血液運輸才能到達全身各組織。同時組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其他廢物也賴血液運輸到肺、腎等處排泄,從而保證身體正常代謝的進行。
血液的運輸功能主要是靠紅細胞來完成的。貧血時,紅細胞的數量減少或質量下降,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血液這一運輸功能,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②參與體液調節。激素分泌直接進入血液,依靠血液輸送到達相應的靶器官,使其發揮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見,血液是體液性調節的聯系媒介。此外,如酶、維生素等物質也是依靠血液傳遞才能發揮對代謝的調節作用的。
③保持內環境穩態。由於血液不斷循環及其與各部分體液之間廣泛溝通,故對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酸鹼度平衡以及體溫的恆定等都起決定性的作用。
④防禦功能。機體具有防禦或消除傷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體現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細胞能吞噬並分解外來的微生物和體內衰老、死亡的組織細胞,有的則為免疫細胞,血漿中的抗體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禦或消滅入侵機體的細菌和毒素。
上述防禦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禦功能,主要靠白細胞實現。此外,血液凝固對血管損傷起防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