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糖類的常用測定方法

糖類的常用測定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6 22:28:58

Ⅰ 測定糖的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糖的測定方法
一般有四種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為 糖還原天藍色的氫氧化銅為紅色的氧化亞銅。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

2、 高錳酸鉀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過程較為復雜,誤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缺點:如果水樣呈橙紅色(大部分水樣為黃色),會對比色法造成較大的干擾。

4、蒽酮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缺點:,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

綜合比較;採用蒽酮法能將最為准確地測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 直接滴定法

Ⅰ、原理

v 一定量的鹼性酒石酸銅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這種沉澱很快與酒石酸鈉反應,生成深藍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鉀鈉銅絡合物。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作為指示劑,用標液滴定,樣液中的還原糖與酒石酸鉀鈉銅反應,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待二價銅全部被還原後,稍過量的還原糖把次甲基藍還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即為滴定終點。根據樣液消耗量可計算出還原糖含量。
樣品經除去蛋白質後,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做指示劑,滴定標定過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根據樣品溶液消耗體積計算還原糖量。

Ⅱ、儀器和試劑
1.儀器
酸式滴定管,可調電爐(帶石棉板),250ml容量瓶。
2.試劑

1. 鹽酸。

2. 鹼性酒石酸銅甲液:稱取15g硫酸銅(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藍,溶於水中並稀釋至1000mL。

3. 鹼性酒石酸銅乙液:稱取50g酒石酸鉀鈉與75g氫氧化鈉,溶於水中,再加入4g亞鐵氰化鉀,完全溶解後,用水稀釋至1000 ml,貯存於橡膠塞玻璃瓶內。

4. 乙酸鋅溶液:稱取21.9 g乙酸鋅,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5. 亞鐵氰化鉀溶液:稱取10.6g亞鐵氰化鉀,用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6. 葡萄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000g經過96℃±2℃乾燥2h的純葡萄糖,加水溶解後加入5ml鹽酸,並以水稀釋至1000L。此溶液相當於1mg/ml葡萄糖(註:加鹽酸的目的是防腐,標准溶液也可用飽和苯甲酸溶液配製)。

7. 果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果糖。

8. 乳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乳糖。

9. 轉化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526g純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於具塞三角瓶中加5ml鹽酸(1+1),在68℃~70℃水浴中加熱15min,放置至室溫定容至1000ml,每ml標准溶液相當於1.0mg轉化糖。

Ⅲ、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⑴ 乳類、乳製品及含蛋白質的食品:稱取約2.50~5.00g固體樣品(吸取25~50ml液體樣品),置於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搖勻。邊搖邊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注意:乙酸鋅可去除蛋白質、鞣質、樹脂等,使它們形成沉澱,經過濾除去。如果鈣離子過多時,易與葡萄糖、果糖生成絡合物,使滴定速度緩慢;從而結果偏低,可向樣品中加入草酸粉,與鈣結合,形成沉澱並過濾。)

⑵ 酒精性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用1 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發至原體積1/4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⑶ 含多量澱粉的食品:稱取10.00~20.00g樣品,置於250ml容量瓶中,加200ml水,在45℃水浴中加熱1h,並時時振搖(注意:此步驟是使還原糖溶於水中,切忌溫度過高,因為澱粉在高溫條件下可糊化、水解,影響檢測結果。)。冷後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沉澱。吸取200ml上清液於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沉澱,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

⑷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並用水洗滌蒸發皿,洗液並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後備用。(注意:樣品中稀釋的還原糖最終濃度應接近於葡萄糖標准液的濃度。)

2. 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吸取5.0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ml乙液,置於150ml錐形瓶中(注意:甲液與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亞銅沉澱,應將甲液加入乙液,使開始生成的氧化亞銅沉澱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從滴定管滴加約9 ml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直至溶液蘭色剛好褪去為終點,記錄消耗的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總體積,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計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於葡萄糖的質量或其他還原糖的質量(mg)。(注意:還原的次甲基藍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恢復成原來的藍色,所以滴定過程中必須保持溶液成沸騰狀態,並且避免滴定時間過長。)

3. 樣品溶液預測: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內加熱至沸,趁沸以先快後慢的速度,從滴定管中滴加樣品溶液,並保持溶液沸騰狀態,待溶液顏色變淺時,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藍色褪去,出現亮黃色為終點。如果樣品液顏色較深,滴定終點則為蘭色褪去出現明亮顏色(如亮紅),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顏色變淺後復又變深,說明滴定過量,需重新滴定。) 當試樣溶液中還原糖濃度過高時應適當稀釋,再進行正式測定,使每次滴定消耗試樣溶液的體積控制在與標定鹼性酒石酸酮溶液時所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的體積相近,約在10ml左右。當濃度過低時則採取直接加入10ml樣品溶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滴定至終點,記錄消耗的體積與標定時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體積之差相當於10ml試樣溶液中所含還原糖的量。

4. 樣品溶液測定: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內加熱至沸,快速從滴定管中滴加比預測體積少1 ml的樣品溶液,然後趁沸繼續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終點。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同法平行操作兩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體積。

5. 計算
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按下式計算。
X=〔A/(m×V/250×1000)〕×100
式中:X--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單位 g/100g;
A—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甲、乙液各半)相當於某種還原糖的質量,單位 mg;
m--樣品質量,單位 g;
V--測定時平均消耗樣品溶液的體積,單位 ml;
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後一位。

注意:

滴定結束,錐形瓶離開熱源後,由於空氣中氧的氧化,使溶液又重新變藍,此時不應再滴定。

(二)高錳酸鉀滴定法

v 原理 將樣液與一定量過量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反應,還原糖將二價銅還原為氧化亞銅,經過濾,得到氧化亞銅沉澱,加入過量的酸性硫酸鐵溶液將其氧化溶解,而三價鐵鹽被定量地還原為亞鐵鹽,用高錳酸鉀標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亞鐵鹽,根據高錳酸鉀溶液消耗量可計算出氧化亞銅的量,再從檢索表中查出氧化亞銅量相當的還原糖量,即可計算出樣品中還原糖含量。

(三)硫酸苯酚法

Ⅰ、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單糖,並迅速脫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後與苯酚生成橙黃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測定。

Ⅱ、試劑

1. 濃硫酸:分析純,95.5%

2. 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純重蒸餾試劑)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長期儲存。

3. 6%苯酚:臨用前以80%苯酚配製。(每次測定均需現配)

4. 標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純葡萄糖。

5. 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6. 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7. 6mol/L 氫氧化鈉:120克分析純氫氧化鈉溶於500ml水。

8. 6mol/L 鹽酸

Ⅲ、操作。

1.製作標准曲線:准確稱取標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於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別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餾水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樣顯色操作為空白,橫坐標為多糖微克數,縱坐標為光密度值,得標准曲線。

2.樣品含量測定:

①取樣品1克(濕樣)加1ml 15%TCA溶液研磨,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於10毫升離心管中,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重復3次。最後一次將殘渣一起到入離心管。注意:總的溶液不要超出10毫升。(既不要超出離心管的容量)。

②離心,轉速3000轉/分鍾,共三次。第一次15分鍾,取上清液。後兩次各5分鍾取上清液到25毫升錐形比色管中。最後濾液保持18毫升左右。(測肝胰腺樣品時,每次取上清液時應過濾。因為其脂肪含量大容易夾帶殘渣。)

③水浴,在向比色管中加入2毫升6mol/L 鹽酸之後搖勻,在96℃水浴鍋中水浴2小時。

④定容取樣。水浴後,用流水冷卻後加入2毫升6mol/L 氫氧化鈉搖勻。定容至25毫升的容量瓶中。吸取0.2 ml的樣品液,以蒸餾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每次測定取雙樣對照。以標准曲線計算多糖含量。

Ⅳ、注意

(1)此法簡單、快速、靈敏、重復性好,對每種糖僅製作一條標准曲線,顏色持久。

(2)製作標准線宜用相應的標准多糖,如用葡萄糖,應以校正系數0.9校正μg數。

(3)對雜多糖,分析結果可根據各單糖的組成比及主要組分單糖的標准曲線的校正系數加以校正計算。

(4)測定時根據光密度值確定取樣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0.1——0.3之間。比如:小於0.1之下可以考慮取樣品時取2克,仍取0.2ml樣品液,如大於0.3可以減半取0.1ml的樣品液測定。

(四)蒽酮法

Ⅰ、實驗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該法的特點是幾乎可以測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測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測所有的寡糖類和多糖類,其中包括澱粉、纖維素等(因反應液中的濃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單糖而發生反應。所以,用蒽酮法測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實際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總量。在沒有必要細致劃分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測出總量。此外,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故測定糖的混合物時,常因不同糖類的比例不同造成誤差,但測定單一糖類時,則可避免此種誤差。

Ⅱ、試劑:

蒽酮試劑,0.20 g蒽酮溶入100 mL 95%濃硫酸中,冰箱保存;

Ⅲ、方法:

樣品2.0 mL加5.0 mL蒽酮試劑,混勻,然後水浴煮沸10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在62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根據標准曲線計算水樣中糖的濃度。(標線以葡萄糖為標樣)

Ⅱ 化學分析法中較常用的檢測方法

(1) 化學分析法:目前常規的糖類檢測方法如斐林氏法、高錳酸鉀法等化學分析方法只能測定總還原糖,不能測定其他糖含量。

(2) 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也可用於糖類測定,但由於糖類本身不具揮發性,須進行衍生化處理後才能用氣相色譜檢測。

(3) 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更適用於糖類檢測,樣品無需衍生化,解析度高,重現性好,特別適用於某些熱敏性糖類和多糖分子量的檢測。迪信泰檢測平台提供HPLC、LC-MS檢測多種糖類服務。

檢測器

(1) 示差折光檢測器:可直接測定,操作簡便,但靈敏度較低;

(2) 紫外檢測器或光檢測器:靈敏度較高,但由於糖類本身在紫外區沒有吸收或不產生熒光,因此樣品需提前進行衍生化,操作較復雜。

(3) 蒸發光散射檢測器:對於沒有紫外吸收、不產生熒光或電活性的物質均能檢測,通用性好,靈敏度高,可用於梯度洗脫。

流動相

一般為水、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影響流動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配比:由糖類的組分含量、分子量范圍、結構組成等決定,且有研究表明水的比例越高,分離速度越快,但若出現果糖和葡萄糖色譜峰重疊,分離效果則會下降。

(2) 流速:也是影響分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流速增大,保留時間縮短但分離效果下降,若流速過快,則會縮短色譜柱的使用壽命,不同的色譜柱,其配合柱效的最佳流速也不同。

(3) 檢測溫度:會影響色譜的檢測結果,有研究發現提高溫度,可以縮短保留時間,但分離效果下降,降低溫度更有利於峰分離。

(4) pH:一般使用中性的有機溶劑或水進行提取。為了避免離子化,檢測物質呈鹼性時,可以增大流動相pH,檢測物質呈弱酸性時,可以降低流動相pH。

Ⅲ 鑒定糖原的方法有幾種

鑒定糖原的方法:水溶液呈乳樣光澤
遇碘呈紅棕色
加酸水解後,與班氏試劑在鹼性條件下加熱轉變為磚紅色沉澱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是還原性糖 可以用斐林試劑檢驗 現象是有磚紅色沉澱生成
澱粉用碘酒檢驗 現象是變藍色
剩下的糖原、蔗糖 其中分別加入催化酶 再用第一種方法 有磚紅色沉澱的是蔗糖(水解有果糖和葡萄糖)
沒現象的就是 糖原
1)紙色譜糖類的紙色譜常用水飽和的有機溶劑展開,其中以正丁醇-乙醇-水和水飽和的苯酚兩種溶劑系統應用最為普遍醫,學教育網。 糖類的紙色譜常用顯色劑有:硝酸銀試劑;三苯四氮唑鹽試劑;苯胺-鄰苯二甲酸鹽試劑;3,5-二羥基甲苯—鹽酸試劑;過碘酸加聯苯胺試劑等。

(2)薄層色譜糖的極性大,在硅膠薄層上進行層析時,點樣不宜過多(一般少於5μg)。若點樣太多,斑點就會明顯拖尾,Rf值也下降,使一些Rf值相近的糖難以獲得滿意的分離。若硅膠用0.03mol/L硼酸溶液或一些無機鹽(主要是強鹼與弱或中等強度的酸所成的鹽)的水溶液代替水調制吸附劑塗鋪薄層,則樣品承載量可明顯增加,分離效果也有改善。

Ⅳ 糖類一般用什麼方法檢測比如左旋葡萄糖 一定得用衍生化才效果比較好嗎

糖的鑒別(1) 鑒別糖與非糖:Molisch試劑,α-萘酚,生成紫紅色.丙酮、甲酸、乳酸等干擾該反應.該反應很靈敏,濾紙屑也會造成假陽性.蒽酮(10-酮-9,10-二氫蒽)反應生成藍綠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於測總糖,色氨酸使反應不穩定.(2)鑒別酮糖與醛糖:用Seliwanoff 試劑(間苯二酚),酮糖在20-30秒內生成鮮紅色,醛糖反應慢,顏色淺,增加濃度或長時間煮沸才有較弱的紅色.但蔗糖容易水解,產生顏色.(3)鑒定戊糖:Bial 反應,用甲基間苯二酚(地衣酚)與鐵生成深藍色沉澱(或鮮綠色,670nm),可溶於正丁醇.己糖生成灰綠或棕色沉澱,不溶.(4)單糖鑒定:Barford 反應,微酸條件下與銅反應,單糖還原快,在3分鍾內顯色,而寡糖要在20分鍾以上.樣品水解、濃度過大都會造成干擾,NaCl也有干擾.

Ⅳ 糖類物質的常用鑒定方法

糖類物質常用的鑒定方法有生葯水浸液,加a -萘酚試劑數滴,搖勻後沿管壁滴加濃硫酸,若有糖類成分與甙類存在,則在二液面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

Ⅵ 用什麼方法來判別食物中是否含有糖類

一、 實驗室測定方法:
1.物理法,(1.旋光法, 2 .折光法, 3.比重法,)
2.物理化學法,(1.點位法, 2極普法, 3.光度法, 4.色譜法)
3.化學方法,(1.斐林氏法. 2.高錳酸鉀法. 3.碘量法. 4.鐵氰化鉀法. 5.蒽銅比色法. 6.咔唑比色法)
糖類主要分成四大類:單糖、雙糖、低聚糖和多糖。
食品中的糖主要指具有還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特定條件下能水解為
還原性的單糖的蔗糖(水解後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麥芽糖(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澱粉(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
二、生活中判定方法:
1、並非甜的食物里才含糖(甜的99%都有),很多吃著無味,甚至是酸的、鹹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隱形糖」存在。首先,看加工食品上的標簽。標簽上每種食物成分必須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幾名,就是含有「隱形糖」的食物。
2、吃到嘴裡咀嚼一段時間有甜味的基本都有糖,如果你看著像澱粉的應該也含,植物中有纖維素也是糖。。。。

Ⅶ 怎樣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糖類中還原糖(例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可用斐林試劑檢測。先准備組織樣液,再准備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0.05g/ml硫酸銅溶液。方法步驟:1.(1)取2ml組織樣液加入1支潔凈的試管。
(2)再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2mlNaOH與硫酸銅溶液,再把硫酸銅溶液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振盪混合均勻,即為斐林試劑。
(3)把新配製的斐林試劑與組織樣液,等體積混合,振盪搖勻,然後放入50~60度水浴中保溫,觀察顏色變化。如出現磚紅色沉澱,即說明有還原糖。
非還原糖(澱粉用碘液檢測即可)碘遇澱粉變藍。
脂肪用蘇丹三或蘇丹四檢測,材料可用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先製成臨時裝片,再用顯微鏡觀察。或者把試劑滴加到組織樣液中,觀察顏色變化。
臨時裝片製作:用刀片先在花子葉切開,然後做徒手切片,放在清水中,然後用毛筆蘸取最薄的一片放在載玻片中央,滴加蘇丹三溶液染色3到5分鍾,用吸水紙吸取多餘染液,再用體積分數為50%酒精洗去浮色,蓋上蓋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脂肪粒被蘇丹三染成橘黃色、蘇丹四染成紅色。(上述徒手切片做不好,可在花生子葉上
刮取少量粉末,直接塗在載玻片上來替代。

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來檢測。雙縮脲是由A液(0.1g/ml的氫氧化鈉)、B液(O.01g/mL的硫酸銅溶液組成。)
使用時取組織樣液(用蛋清稀釋液或豆漿)一2mL加入潔凈試管,然後先滴加1mLA液,振盪試管搖勻,再滴加3~4滴硫酸銅溶液,搖勻。蛋白質遇雙縮脲生成紫色。

Ⅷ 用什麼檢測糖類

1).班氏試劑:用班氏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利用班氏試劑可以進行尿糖檢測.
實驗原理 尿液中葡萄糖屬可溶性還原糖,可以用班氏試劑.

2).BTB溶液:是溴代麝香草酚藍溶液的簡稱,是一種酸鹼指示劑,pH值為6.8~7.6。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試劑,生物在含有這種試劑的水中短時間生活沒有影響,加入0.l%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現藍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變為酸性時,水就會由藍色變為黃綠色.

3).碘液:這個一般在生物當中用來檢測澱粉,用到的基本上是光合作用那一節.深液變藍說明是澱粉,澱粉遇碘液變藍色.

4).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是通過肽鍵互相連接起來的,其中的肽鍵結構與雙縮脲(尿素加熱至180℃左右,生成雙縮脲並放出一分子氨)相似,雙縮脲(H2NOC—NH—CONH2)在鹼性環境中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

5.蘇丹Ⅲ染液:鑒定脂肪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 min左右。

Ⅸ 糖類的鑒定有哪些應用

1. Fehling試驗:生葯的水浸液加Fehling試劑,於沸水浴加熱數分鍾,若有還原性糖類成分存在,則產生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澱。若有非還原性低聚糖及多糖存在,則必須加稀酸水解後,才能與Fehling試劑呈陽性反應。
2. Molish試驗:生葯水浸液,加a -萘酚試劑數滴,搖勻後沿管壁滴加濃硫酸,若有糖類成分與甙類存在,則在二液面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 成脎試驗:生葯的水浸液與鹽酸苯肼液共熱,只要有糖類成分存在,即生成黃色的糖脎結晶。鏡檢結晶,可視結晶的形狀而鑒定出糖的種類。
4. 層析法:取生葯浸出液(多糖類需水解),以某種糖為對照品一起進行層析檢測。常用紙層析法,正丁醇-乙酸-水(4 : 1 : 5上層)作展開劑,新配製的氨化硝酸銀溶液為顯色劑,結果還原糖形成黑色斑點。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Ⅹ 植物組織中糖的測定方法有很多種,舉例說明他們的原理和優缺點

有許多不同的分析技術用於糖的分離和測定,包括化學分析、比色分析、紙色譜、薄層色譜、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等。本文總結了近十年植物組織中糖類化合物的研究進展,為其含量測定提供理論依據。

1 分光光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於長鏈多糖在水溶液中離解後可與染料等陽離子相互結合發生反應,從而引起染料吸收光譜的變化進行測定。這種方法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可以用於實際樣品的測定,通常有兩種常見方法。

1.1 蒽酮 - 硫酸比色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糖醛或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定量。糖類與蒽酮反應生成的有色物質,在可見光區的吸收峰為 630 nm,可在此波長下進行比色。該法的特點是幾乎可以測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測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測寡糖和多糖,在沒有必要細致劃分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測出總量。蒽酮比色法是一種快速而簡便的定糖方法,但測定結果誤差較大,只能測定樣品中可溶性糖總量。陳鴻英等人用蒽酮硫酸法測定淫羊藿多糖的含量,得到的結果較穩定。

1.2 苯酚 - 硫酸比色法

植物體內的糖主要是指能溶於水及乙醇的單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測定糖的原理是在濃硫酸作用下,糖脫水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mg~100 mg 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 nm 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試劑便宜,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可穩定 160 min 以上。

2 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是以氣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分析方法氣相色譜法測定糖類,具有選擇性好、樣品用量少、解析度高、快速准確、靈敏等優點。曾昭睿採用三 - 端烯丙基 - 不對稱二苯並 14- 冠 - 4- 二羥基冠醚做固定相分離了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的乙酸酯衍生物。吳建元等人利用氣相色譜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單糖組成結果 6 種標准單糖的衍生物實現了良好的分離並具有良好的峰形。胡磊等人用 1 一甲基咪唑為溶劑和催化劑、鹽酸羥胺和乙酸酐為肟化和乙醯化試劑,對植物樣品中糖與糖醇進行乙醯化衍生化利用氣相色譜分離和質譜鑒定的分析方法。

3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

除了少數帶有羧基和磺酸基的糖類化合物,絕大多數糖類化合物不帶電荷,極性很大且沒有發色基團。所以用一般的高效毛細管電泳系統無法得到分離和檢測。為了使糖類化合物能產生電遷移而得以相互分離,可採用的方法有:(1)衍生化使之帶上發色、熒光基團或電荷;(2)與硼酸鹽等絡合;(3)與緩沖液中的添加劑形成包合配合物;(4)高 pH緩沖條件下使之電離;(5)加入表面活性劑使形成膠束。20世紀 90 年代以來毛細管電泳因具備分離快速,所需樣品量少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已廣泛應用於糖化合物的分析。

4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 用於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靈敏、樣品處理簡單等優點。從大量的文獻報道和綜述中可以看出,由於糖的特殊結構及它本身不含強紫外和熒光吸收的官能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方法來分析所有的單糖和低聚糖。分析糖的色譜柱有化合鍵合烷基柱、陰陽離子交換柱、氨基鍵合硅膠柱和硅膠柱等。

文獻來源:孫艷濤,由欣. 植物組織中糖化合物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1,10(上旬刊) :134-135.網頁鏈接

閱讀全文

與糖類的常用測定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塊鐵板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00
代號龍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84
下山練武的最佳方法 瀏覽:974
茶壺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952
異氰酸酯二聚體檢測方法 瀏覽:520
控制感染最簡單的有效方法 瀏覽:271
公差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 瀏覽:474
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瀏覽:19
最簡單的技術升壓方法 瀏覽:525
民航商業方法類知識產權有哪些 瀏覽:882
bbs的使用方法 瀏覽:982
mac版優酷下載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5
蘋果7揚聲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9
河北美術計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819
新風管風量計算方法 瀏覽:429
電燈遙控器電池安裝方法 瀏覽:603
金珠的檢測方法 瀏覽:331
水波的計算方法 瀏覽:593
木耳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653
論文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