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病毒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病毒的培養方法有動物接種、雞胚培養、組織培養、細胞培養。
② 病毒常用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適齡雞胎接種,傳代培養,組織細胞培養,易感動物接種。
③ 病毒的培養方法有哪些為什麼不能用一般培養基來培養病毒
病毒的培養方法:
(1)動物接種:病毒經注射、口服等途徑進入易感動物的體內後可大量增殖,並使動物產生特定的反應。優點:操作方面易行。缺點:受機體免疫力的影響,常需要用無菌動物。運用:分離、增殖病毒,疫苗效力試驗,疫苗和抗血清的生產。
(2)雞胚培養:一般用9-12日齡的雞胚,分別接種於卵黃囊內,羊膜腔,尿囊腔等部位。病毒生長的標志為雞胚死亡、畸型和出血。用於病毒分離與疫苗生產。
(3)組織培養:在離體活細胞上培養病毒的方法。
因為大部分病毒只有蛋白外殼及核酸遺傳物質,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一般的培養基適用於培養細菌、細胞的,病毒不能利用其中的營養物質來生存。
④ 怎麼培養病毒和疫苗
疫苗現在有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等,和病毒培養有直接關系的,就是滅活疫苗,減毒疫苗。病毒培養一般都有最適培養條件,不同病毒適合在不同的細胞上生長。例如狂犬病疫苗,可以將弱化的狂犬病毒在BHK21、VERO細胞上培養,首先把細胞培養好,然後接入病毒,當病毒達到最高滴度時,將病毒滅活後純化就是滅活疫苗。直接凍干後 就是減毒活疫苗。
⑤ 目前最常用的培養病毒的方法是哪種
1.動物接種
這是最原始的病毒培養方法。常用的動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猴等,接種的途徑有鼻內、皮下、皮內、腦內、腹腔內、靜脈等。根據病毒種類不同,選擇敏感動物及適宜接種部位。
2.雞胚接種雞胚對多種病毒敏感。根據病毒種類不同,可將標本接種於雞胚的羊膜腔、尿囊腔、卵黃囊或絨毛尿囊膜上。
3.組織培養
將離體活組織塊或分散的活細胞加以培養,統稱為組織培養。組織培養法有三種基本類型:器官培養、移植培養和細胞培養。細胞培養最常用於培養病毒,根據細胞的來源,染色體特性及傳代次數又可分為下列類型:原代和次代細胞培養,二倍體細胞株和傳代細胞系。
⑥ 病毒的培養方式有哪些
動物接種:病毒經注射、口服等途徑進入易感動物的體內後可大量增殖,並使動物產生特定的反應。優點:操作方面易行。
⑦ 常見病毒的培養方法 及其具體的過程!
我見過的有雞胚胎法。
病毒研究的發展常常與病毒培養和檢測方法的進步有密切的關系,特別在脊椎動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雞胚接種、組織培養、超速離心、凝膠電泳、電子顯微鏡和免疫測定等技術,對病毒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噬菌體的培養和檢測方法最為簡單。將噬菌體接種到易感細菌的肉湯培養物中,經18~24小時後,混濁的培養物重新透明,此時細菌被裂解,大量噬菌體被釋放到肉湯中,再經除菌過濾,即為粗製噬菌體。為了測定其中噬菌體的數量,將粗製噬菌體稀釋到每一接種量含100個左右,與過量的細菌混合,然後鋪種於瓊脂平皿上,在溫箱中培養過夜,細菌繁殖成乳白色襯底,被噬菌體裂解的區域則在此襯底上表現為圓形的透明斑,稱為噬斑。噬斑數代表該接種量中有活力的噬菌體數量。如果挑出單個噬斑來培養,就能獲得由單個噬菌體所繁殖的後代,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動物病毒(見脊椎動物病毒)的培養可在自然宿主、實驗動物、雞胚或細胞培養中進行,以死亡、發病或病變等作為病毒繁殖的直接指標,或以血細胞凝集、抗原測定等作為間接指標。收獲發病動物的組織磨成懸液或有病變的細胞培養液,即為粗製病毒。測定活病毒數量可採用空斑法,其原理與噬斑法相同,但以易感的動物單層細胞代替細菌,在接種適當稀釋的病毒後,用含有培養液和中性紅的瓊脂覆蓋,使病毒感染局限在小面積內形成病變區,襯底的健康細胞被中性紅染成紅色,病變區不染色而顯示為空斑。
至今植物病毒的培養和檢測大都是在整株植物上進行的。從搗碎的病葉汁中制備病毒,常用枯斑法檢測。用手指蘸上混有金剛砂的稀釋病毒在植物葉片上軒輕磨擦,經一定時間後出現單個分開的圓形壞死或退綠斑點,稱為枯斑。
除了利用病毒的致病性定量檢測病毒外,還可應用物理方法,如在電子顯微鏡下計數病毒顆粒,或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提純病毒的蛋白和核酸量,這些方法所測得的數據包括了有感染性和無感染性的病毒粒。
應用電子顯微鏡不但能看清病毒粒的大小、形態,還可以分辨其表面的蛋白亞單位和內部的核殼等超微結構。
⑧ 病毒的培養可以選擇
病毒的生活方式為寄生,也就是說必須寄生於活細胞內。
所以病毒的培養可以選擇活細胞,通常採用雞胚(容易獲得)作為培養材料。
⑨ 如何培養病毒
把你
所有
殺毒文件
都關了。。。。。然後
進一些
有關病毒之類的網站。。你發覺
你電腦變慢了
病毒就培養得差不多啦。。。。。
⑩ 細菌和病毒的培養方法
1繁殖方式:前者復制,後者二分裂;生活方式:前者寄生,離開宿主細胞無法生活,且對宿主有害,後者可寄生,腐生或自生,寄生時可能對寄主有益也可能有害;結構:前者無細胞結構,後者有;遺傳物質:前者是DNA或RNA,後者只有DNA;變異速度:前者特別是RNA病毒變異速度極快,後者較為緩慢,突變率低.2培養基製作過程較繁瑣,自己找相關資料.3病毒利用特異性的宿主,培養基中營養條件取決於宿主,細菌利用特異性的培養基,營養條件取決於自身.4.同2.5.寄主是否有相應的抗原;環境條件是否適宜;是否有一定的群體使大量細胞死亡,從而使器官失去相應功能.6外毒素:由細菌所分泌、能在局部及全身產生毒性效應的蛋白質成分.
內毒素:只在細菌被破壞時才被釋放的細菌毒素.
類毒素:由於變性或化學修飾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7.特異性的培養基分別篩選,不同菌種有不同的鑒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