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昌族的食俗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南方雲南省一帶。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居住在邊疆的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摻以薯類、玉米。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如果蓋上燜肉,(火+巴)肉、雞絲等配料,可做成各式不同的餌絲;米線除同餌絲一樣熱食外,還可涼拌,或在米線里加一勺熱稀豆粉(豌豆面與水合煮),再加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調料,做成稀豆粉汁米線,辛辣滑嫩,是阿昌族入夏之後經常食用的小吃。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男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大多數阿昌族都會用蒸餾法製作燒酒,藏之於瓮,供是節和待客時飲用。
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和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出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腐、豆豉都是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阿昌族族人常年飲用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伴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製作燒酒。
阿昌族人喜食酸味食品,主要有酸筍、酸菜、酸肉,這是阿昌族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餚,是常見的酸食品是酸筍和酸腌菜。腌酸筍的季節在春秋兩季,當竹筍發出嫩芽,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筍殼,切成筍絲或筍片,放於陶罐中,撒上鹽巴,置於火塘邊,烘烤數日,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酸筍可單獨吃,也可和其它魚肉、蔬菜一起煮著吃,其味鮮美,凡食者無不稱道。
阿昌族的過手米線。即火燒生豬肉米線。做法是將豬肉在火上烘烤成半熟,剁細斬茸,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豬肝、豬腦、粉腸各種調料,如蒜、辣椒、芫荽、豆粉、姜等,吃時把米線掐在手掌心,再放肉餡,拌和一起吃,故名「過手米線」。
該米線柔軟、光滑、不結團、不粘手,肉餡拌下去,不沉底,也不浮頭,均勻地散布在米線中,味道鮮美,酸辣可口,別具風味。
阿昌族日食三餐,喜食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煙、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故又有「齒黑為美」的舊俗。
典型食品主要有:涼拌芹菜糝、冷凍、酸(火+巴)菜、過手米線。
糯米粑粑和過手米線是阿昌族的兩種風味食品。糯米粑粑是把糯米洗凈後,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撈取放入甑中蒸熟成糯米飯後,放到木碓中舂細,即可食用。糯米粑粑柔軟細嫩,口感極好。多餘的粑粑則攤天芭蕉葉上,邊涼邊吃,或炸或烤,或煮或燒,都香脆可口,令人百吃不厭。「過手米線」是隴川戶撒一帶阿昌族的風味食品,用戶撒產地上等米壓榨成米線,用火燒豬肉、豬肝、豬腦、粉腸、花生米面、芝麻、大蒜、辣椒、芫荽、鹽巴、味精等,另加豆粉、酸醋攪拌均勻做成調料。吃時,洗凈手,先將米線拿在手中,然後澆上調料,用筷子攪拌後,送到嘴裡,一吸而過。過手米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回味無窮。
關於嚼煙的民間傳說
阿昌和佤、傣、景頗、崩龍、德昂等民族都有嚼煙的習慣。據阿昌族民間傳說:從前,有一母女倆相依為命。不料,女兒剛成人,母親就不幸去世了,女兒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她茶飯不思,在媽媽墳上哭了三天三夜。第三天,墳上長出了一棵水靈靈的煙樹,女兒嗓子渴,掐來一片嫩葉放進嘴裡,嚼來又甜又有味,愁悶一下消失,疲勞也消失了。後來,女兒每當看見煙葉,思念起忘母,總要掐點來嚼。夥伴們見她嚼得津津有味,也跟著嚼起來。後來,嚼的人越來越多,嚼煙成了她們驅除疲勞、消閑解悶的好方式,以致成為嗜好和待客之道。
飲食控制:
(1)開始辟穀時,飲食可以逐步減少,在二、三天中減至半辟或近全辟狀態。也可以直接開始,直接進入辟穀狀態。在辟穀結束,恢復飲食時應切實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恢復,不可操之過急。初進食以稀粥、稀飯為宜,另外可食用少量新鮮水果、蔬菜等,忌食生冷魚肉、辛辣刺激性食物。待完全恢復進食一周後方可食用魚肉類食物。
(2)辟穀期間,可食用適量的干鮮果品、營養性葯物,常見的諸如:紅棗、芝麻、黃精、玉竹、枸杞、黑豆、天門冬、麥門冬、茯苓、白芍、禹余糧、赤白石脂、白術等。
(3)經實踐證明,辟穀期間每日飲幾杯蜂蜜水,大有助益。飲水以暖水為宜,飲多亦不妨。辟穀期間停食而不停水,應保證足量的水分供應。過分缺水是對身體的摧殘。
(4)辟穀不戒酒類,可適量飲用,但且不可過量,過量則危害比平時更大。
辟穀從程度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全辟:辟穀期間粒米不進,滴水不沾,完全切斷飲食和水分的供應,直接與外界交換能量與信息,充分調動人的潛能來完成人體的各種代謝。這種情況較少運用,最好在修煉有素者的監護下進行,切實注意安全,以不感到過於飢餓為度,切忌盲目追求時間的長短。
(2)近全辟:不進五穀雜糧和葯丸,但可飲用少量水和蜂蜜,也可食用少量水果。這種方法對於一般體質者都可以運用,比較安全。
(3)半辟:除了可以飲用水和蜂蜜外,還可食用少量瓜果、花生米、核桃、紅棗、胡桃、杏仁等葯餌,以不感到餓為止。這種方法對於第一次辟穀者或體弱多病者較為適用。
(4)近半辟:基本上不吃熟食,但可多吃水果、蔬菜和其他雜食,甚至還吃點稀飯和面條等,也可吃一些素菜。這種方法對於有心理障礙或特別虛弱者較為適用。
Ⅲ 阿昌族的飲食習慣知多少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
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豆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製作燒酒。
(3)谷花魚的正確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阿昌族的節日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
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是「阿露窩羅節」。它是根據阿昌族人民的意願,將原梁河地區阿昌族紀念傳說中的人類始祖遮帕麻與遮米麻的民族宗教節日「窩羅節」與隴川戶臘撒一帶阿昌族傳統的小乘佛教「會街節」統一起來的節日,「阿露窩羅節」於每年公歷3月20日—21日舉行,
節日標志為青龍、白象。從1994年3月20日開始,每屆節期,各地阿昌族歡慶節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節。節日內容豐富多彩,
阿昌族不僅向前來參加活動的賓朋展示他們的人才、歌舞、服飾,還舉行各種聯誼比賽活動,早已突破了宗教的局限,朝著傳承民族文化,加強經濟交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方向發展。
Ⅳ 稻花魚如何做好吃
魚的種類有很多,我們最常見的要數鯽魚了,有許多魚和鯽魚都挺像的,所以有時候我們都會錯誤的把它們認為是鯽魚的一種,稻花魚大家聽說過沒有,可能認識的人並不多,它的外形看起來似乎和鯽魚差不多,不過仔細觀察還是有區別的,稻花魚的做法有很多,怎麼樣最好呢?
稻花魚干
據考證,稻花魚起源於北宋初期,當地山民就開始生產製作。武夷山(原崇安)建縣後,歷代縣衙都選用「田鯉干」為進獻宮廷的貢品,並且多次受到嘉獎和好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
稻花魚乾的製作方法很講究,一般選用100克至200克的鮮魚,洗凈後,留下鱗和鰓,將鹽、辣椒、大蒜填入肚內,腌制數小時放進鍋中烙干後,攤在竹篩上。再用野菜乾、青豆、筍干、苦菜乾等食材鋪墊鍋底,給魚抹上辣椒醬並沿鍋排開,待魚骨軟透且魚肉不碎時則可出鍋放入竹製的焙籠,最後用先急後文的炭火烘焙一至兩天即可。
糯米稻花魚
先把糯米蒸熟後散熱降溫,待糯米涼至30度左右,加入適量酒麴酵母,攪拌均勻後裝入瓷質容器中,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發酵,並將蒸熟的稻花魚自然風干。糯米發酵後會長出白色絨毛,再在糯米中加入適量辣椒面、鹽、薑末、攪拌均勻;用風乾的魚包裹攪拌好的糯米,用繩子綁好,放入壇子發酵三五日。
芋仔稻花魚
取適量芋仔刨皮洗凈後切塊,在砂鍋中放適量清水、芋仔、香葉、薑片、鹽煮至七八層熟;再下毛豆、蒜末、辣椒末;接著起油鍋將稻花魚煎至金黃色,並加入鹽、生抽、料酒煮開,最後將魚倒入芋仔砂鍋中煮10分鍾後出鍋。芋仔融合稻花魚的清鮮,嘴巴根本停不下來。
魚醬燉稻花魚
等油鍋燒熱後,投入姜絲、大蒜,煸炒至散發香味,當魚兩面都炸至微黃時,注入清水、艿芋,小伙慢燉10分鍾後,加入雷山魚醬、鹽、料酒、香醋,熬至魚肉湯汁濃郁即可。這種做法是苗族村落特有的製法,燉出來的稻花魚肉質細嫩,可以一試,品嘗不一樣的地方味道。
臘魚
將魚體剖割洗凈後,把魚放於缸中,用鹽腌制6—8天出缸,曬至體表沒有水分時,再用微火熏煙6—8個小時,熏煙時要控制好煙量和溫度,並每隔2個小時翻動一次,確保魚體充分受到煙熏。臘魚風味獨特,貯藏時間久,這種做法一直在南方飲食文化占據重要地位。
Ⅳ 阿昌族喜歡吃什麼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南方雲南省一帶。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居住在邊疆的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摻以薯類、玉米。
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如果蓋上燜肉,(火+巴)肉、雞絲等配料,可做成各式不同的餌絲;米線除同餌絲一樣熱食外,還可涼拌,或在米線里加一勺熱稀豆粉(豌豆面與水合煮),再加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調料,做成稀豆粉汁米線,辛辣滑嫩,是阿昌族入夏之後經常食用的小吃。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
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製作燒酒,藏之於瓮,供是節和待客時飲用。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干凈,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一起食用。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腌制的鹹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阿昌族人喜食酸味食品,主要有酸筍、酸菜、酸肉,這是阿昌族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Ⅵ 稻花魚怎麼做
把魚一條條剖腹
取出內臟,擇洗干凈,撒點鹽末和勻,腌上半小時,放在鍋中扣上鍋蓋用柴火急煮幾分鍾,再撈出放在竹篩上攤勻,置於柴火灶上,用穀皮煙熏,熏到微黃,稻花魚干就做成了。做成的稻花魚干放在壇口灌水的壇子里貯存著,隨吃隨取,極為方便。
那種火辣辣的朝天辣椒與稻花魚干一道炒煮,辣椒都變甜變香了,屋子裡面散發著稻花香味兒。
Ⅶ 白穀子魚的做法
黃花魚的近親白姑魚(咬網魚)的做法
白姑魚體呈橢圓形,一般體長20厘米左右、體重200~400克、口大,上頜與下頜等長,上頜牙細小,排列成帶狀向後彎曲,下頜牙兩行,內側牙較大、錐形,排列稀疏.額部有6個小孔,無顏須、體被櫛鱗,鱗片大而疏鬆,體側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尾鰭楔形,胸鰭及尾鰭均呈淡黃色。它跟黃花魚的區別在於體型和色澤,其肉質也非常鮮美,但長不了1000克以上。
白姑魚的功效
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養胃健胃、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活血止痛
白姑魚的營養價值
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發物。
如何挑選白姑魚
1.觀魚形。污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曲甚至出現畸形,還有的表皮發黃、尾部發青。
2.看魚眼。飽滿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鮮魚;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皺或眼內有淤血的則不新鮮。飲食常識
3.嗅魚鰓。新鮮魚的鰓絲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不新鮮魚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魚體。新鮮魚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新鮮魚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
5.掐魚肉。新鮮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不新鮮魚肉稍呈鬆散,指壓後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
6.看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出。
白姑魚的吃法
清蒸白姑魚:白姑魚可以清蒸後食用,加上蔥姜更為清甜。
白姑魚煎煮:白姑魚還可以做成煎煮魚食用。
准備3-5條白姑魚,蔥段,辣椒段
將魚去鰓去肚雙面煎好,不換鍋加適量鹽加鰓沒過魚身小火煮,期間盡量不翻動魚身。
待煮5分鍾左右加蔥段,辣椒,適量醬油即可
Ⅷ 如何宰谷魚
方法如下:
1、拍暈:用刀背或者擀麵杖拍幾下魚頭,將其拍暈便於操作,放在菜板上。
2、去鱗:(1)用刀背斜向魚頭開始刮魚鱗,注意,是斜向魚頭,否則小刀容易用力深淺不一,造成魚肉的損害。(2)對於比較大的鱗,我們可以直接用手摳掉,比較快。(3)在魚鰭和魚肚子處的魚鱗不容易被發現,要仔細刮干凈,然後用水將整條魚沖洗干凈。
3、挖內臟:(1)魚底部尾鰭處開始用刀往魚嘴處劃5毫米左右深度的口子,此魚為兩斤左右,如果你魚小,就淺一些,魚大就深一些,劃到接觸到內臟即可。(2)從尾部用手開始掏出裡面的內臟,這樣便於整體將內臟掏出來,然後沖洗干凈。
4、挖腮:將兩面的鰓用食指摳出來。
5、去腥線:(1)將魚內外清洗干凈。(2)在正反面,魚頭和魚尾處,各劃一刀。(3)正反面分別抽出魚腥線。(4)將正反兩面,魚頭處剩餘的腥線拔出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