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部隊反衛星偵察常用方法

部隊反衛星偵察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4 19:41:29

❶ 普通的反偵察手段有哪些

首先,要先弄清什麼叫反跟蹤。當然這是一個最簡單而又不用介釋的問題。就是說,與跟在後面的壞人作斗爭的技術反制手段。
其次,要搞清楚或者說判明有沒有跟蹤。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要做到,有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察覺,沒情況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嚇唬自己。
一般確定有沒有跟蹤的方法有:聽、停、看、轉、回等方法。
所謂「聽」,就是聽聽有什麼動靜、有什麼人講什麼話、有沒有特殊的聲響。
「停」即是發現有些情況異常後,採用先停下來的方法。如行路時或幾個陌生人總在附近,可在安全的地方停下來,要是一般行人就走了,跟蹤的人也會在附近磨蹭不走。
「看」注意觀察環境和人員,包括宿舍、樓道、家門口附近有否異常。
「轉」當懷疑有人跟蹤時,可在安全地帶轉,如在路的左右側反復交換位置,看有沒有陌生人總在附近,一般跟蹤的人你走在街道右側,他也會到右側,你迂迴到左側,他也會到左側,總在在他的視線之內,這就證實有人跟蹤無疑。
「回」發現有情況往回走,跟蹤的人也會故意跟著,反復做這個動作也能確認。
三是,採取必要的手段反制跟蹤。如發現並確認有人跟蹤時,為了你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迅速採取反制手段,擺脫危險不利的局面。具體措施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叫」。即是叫人、叫喊。如發現有些不對頭,可以叫附近的人或大聲喊叫,引起附近的人注意,壞人一般還是做賊心虛。
2、「避」。走路盡量避開不安全的地帶和不安全的時段。不安全地帶指犯罪高發區、夜間沒路燈、兩側地形地物復雜(有樹木、土堆、深坑、雜物、廢墟等)。不安全時段,多為夜間或沒行人的時間。此種情況,如實在避不開,最好熟人結伴而行或找家人陪同。
3、「換」。變換時間、變換服裝,活動盡量不形成規律牲。如,女同志夜間可換男裝、男式打扮也會減少危險。
4、「甩」。採取迂迴、換裝、換乘、穿堂等手段甩掉尾巴的手段。前三種手段是,迂迴即兜圈;換裝即是換衣物著裝;換乘即是換車;穿堂即是利用商場、飯店、胡同、小區、住宅、樓房等有多門的場所和設施穿行而過,甩掉尾巴跟蹤。
5、「報」。及時報警、報知家人朋友。當遇有危險要及時報警、或向就在附近的家人朋友打電話(給距離很遠的家人朋友,打電話意思不大),假如懷疑、怕有危險,也可把「110」電話或親朋電話號碼提前先在手機上按出來,手拿著手機,一有情況馬上按撥出,免得到時來不及撥號。打電話時,要先報地點,再說危險。因為地點位置最重要,不然你即使報了情況,沒報清楚准確地點也是白報。
6、「防」。說到防,主要是防備。要做到「三有、一要」。即,提前有準備、有措施、有手段,遇事要冷靜。人常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提前在心理上有準備,有點防範措施准備點噴霧、工具什麼的。練點兒防身搏擊術也沒有壞處。

❷ 反衛星系統有哪些

蘇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那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四十多年來,在美蘇(俄)兩國的領導下,曾經令杞人們憂心忡忡的太空軍事化(或者軍備化)一路高歌猛進,那塊曾經似乎碧藍無暇的天空如今已經遍布著軍事用途的精巧設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日益軍事化的太空,今天所謂的「新軍事技術革命」就基本上是一句廢話;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喜歡「新軍事技術革命」,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幹掉那些在環地軌道上旋轉著的小小人造天體。控制住那些小東西的命運,我們就控制住了在技術上占優勢的敵人的前途。
反衛星(ATST)技術幾乎是跟衛星技術本身同步發展起來的。現今各太空大國的太空計劃基本上都包含著破與立兩個方面,就是保全自己,算計敵人。中國未來的太空戰略,也必須把反衛星放在一個重要位置。
下面的有關內容,系根據國外有關資料譯編而成。
第一代反衛星武器:共軌反衛星系統
蘇聯既是最早發展衛星技術的國家,也是最早發展反衛星技術的國家。早在1963年,它就開始實施一項反彈道導彈和太空防禦計劃,最初的目標之一,就是對付美國的偵察衛星。美國當然不甘落後,也實施了自己的反導彈和反衛星計劃,以反制蘇聯的地球軌道炸彈。但由於這個時期的制導系統存在局限性,因此使用了核裝葯的攔截彈頭,以大面積的殺傷來抵銷制導不精確的缺點。俄國於1960年代在莫斯科部署了第一套有限的導彈防禦系統。這些早期的武器雖然可以對付衛星,但是由於使用核彈頭,也必然造成不分青紅皂白的大面積殺傷,因此被大家視為不完善的。
美國此時正在用太空偵察取代U―2飛行,因此很希望使其太空偵察任務合法化,讓蘇聯開放其太空,因此努力排除蘇聯用其反衛星系統攻擊美國偵察衛星的可能性,於是提出了與蘇聯簽署太空軍備控制協定。蘇聯也看到太空軍備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樂於接受太空軍備協定。1950年代晚期,美國在這方面的外交努力主要著眼於禁止所有的太空軍事行動,在蘇聯看來,這完全就是一種試圖對其領先的遠程導彈計劃的拖後腿花招,因此兩家沒有辦法談。1967年,美國調整了這一立場,放寬了有關條款的要求,於是,簽署協定的時機成熟了。盡管兩個超級大國對於如何驗證對方沒有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問題深感不放心,最終還是在當年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禁止在太空或太空天體上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並且宣布在合作開發太空的精神。
這一時期,俄國唯一的反衛星系統是共軌反衛星系統(Co-Orbital ASAT)。這種系統包括一枚裝備常規彈頭的導彈,其基本機制是:在敵方衛星的地球軌道上升到達發射陣地上空時,將反衛星導彈發射進入與目標衛星接近的軌道;在一至兩個軌道的距離上,這枚重1400公斤的攔截彈頭將在彈上雷達的引導下實施機動,「俯沖」向目標衛星,並在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引爆,通過彈頭的預制破片摧毀目標。1963年到1972年,蘇聯對這種系統進行了試驗,共進行二十次發射(包括目標衛星和攔截彈),先後進行了大約七次攔截和五次引爆。試驗表明,該系統能夠在230至10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運作。蘇聯宣稱,該系統能夠有效作戰。1972年,蘇聯與美國簽署反導條約,旋即按照條約中關於「雙方承諾不研發、測試或部署反導系統」的規定,停止了對這一系統的測試。
據猜測,蘇聯同時也在發展電磁和激光反衛星武器。1975年10月,由於受到蘇聯西部地區某種光源的照射,美國衛星的紅外感測器發生過五例莫名其妙的「致盲」事故。美國官方解釋說,那些紅外光源是西伯利亞輸油管道沿線的火光,但一些評論家仍然相信蘇聯已經研發出一種基於激光的反衛星系統。
蘇聯在1976年恢復測試同軌反衛星系統,據報道這是它對美國發展太空梭的回應,蘇聯軍方認為美國太空梭是天基武器的載體。據報道,蘇聯針對單一軌道的目標衛星,通過對攔截彈實施機動,把攔截范圍擴展到最低160公里、最高1600公里,縮短了攻擊時間。該系統使用光學和紅外感測系統,取代了據認為存在問題的彈上雷達。人們相信,該系統此時已經可以進入運作。
從1978年到1982年,蘇聯繼續對其同軌反衛星武器進行試驗,大約每年進行一次攔截。隨後,蘇聯停止了對該系統的測試,但據認為它現在具有實際的戰斗能力,。
這個時期,美國和蘇聯一邊進行反衛星技術研究,但同時顯然都把賭注押在反衛星武器控制談判上。

第二代反衛星武器:空射型反衛星導彈
1982年,美國宣布准備進行新一代反衛星武器的試驗,這就是空射型微型飛行器(Air-Launched Miniature Vehicle,簡稱ALMV)。F―15飛機從高空發射一種兩級火箭,將導彈直接射向位於近地軌道的目標衛星,通過沖擊力實施殺傷。這種殺傷機制被稱為「動能殺傷」,因為它是通過高速碰撞產生的動能來進行破壞的。作為回應,蘇聯/俄國據報道也研發了一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從米格31飛機上發射。這種武器系統由於縮短了伺機發射時間,因而顯著減少了反衛星武器發射與摧毀目標之間的時間,所以是對同軌反衛星武器的一種改進。
1983年春天,里根總統發表了「星球大戰」演講,宣布他將集中美國資源,用以研發一種大規模的導彈防禦系統。導彈防禦將包含幾種天基導彈攔截器。為了對此作出回應,蘇聯重新啟動了認真研究導彈防禦系統的工作。蘇聯還提出外交動議,建議禁止天基武器,並且宣布暫停試驗反衛星武器系統。
1984年,美國進行了兩次空射反衛星系統測試,發射了攔截彈,但是沒有針對目標。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針對衛星的發射是在1985年10月13日,摧毀了一顆在555公里軌道上運行的老舊Solwind衛星。此後,美國空軍繼續積極實施這個項目,計劃在次年進行一系列測試。然而,1985年12月,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在其預算中列入一個授權法案,禁止對空射型反衛星武器對太空目標進行打靶試驗。這項決定通過之前一天,美國空軍剛剛將兩顆用於下一輪測試的目標衛星送入軌道。空軍繼續在1986年測試這種反衛星系統,但是執行了不準進行太空打靶的禁令。
這項反衛星系統禁令的效力在1986年得到延長,蘇聯也繼續履行其自願暫停反衛星試驗的承諾。1987年11月,白宮和國會對軍備控制條款談判後達成妥協,繼續延長該項關於反衛得測試的授權法案,但是允許軍方在蘇聯恢復其反衛星試驗的情況下停止執行該禁令。由於這項反衛星系統試驗面臨政治上的強力反對,空軍無法實施其最後的測試,於是停止了空射反衛星系統的研發。
蘇聯人確實信守了其承諾,盡管他們繼續研究一些導彈防禦技術。當時有謠言說,蘇聯人正在研發一種由米格飛機發射的與ALMV相似的反衛星武器,但是這種說法從來沒有得到證實。1987年,蘇聯發射了一個據報道用於未來「太空戰據點」的試驗平台,但是由於運載火箭失靈而失敗,墜入太平洋。

第三代反衛星系統:美國的MIRACL激光及動能反衛星系統和蘇聯激光系統
1988年,兩位民主黨眾議員投票反對延長反衛星試驗禁令,但是同時國會也將國防部申請用於研發地基反衛星系統的經費削減了一億美元。空軍開始計劃實施其他反衛星項目,特別是地基激光系統。動能殺傷和激光反衛星系統都要自己的相對優點和相對缺點。動能殺傷運載系統對衛星的「殺傷」是可以確證的,而且能夠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用;地基激光雖然受制於天氣條件,但是不產生太空碎片,還能對衛星進行暗殺傷。陸軍加快了其地基

最新的反衛星技術
美國軍隊和防務機構已經得到指令,要求集中力量重組他們的太空控製成果。這已經導致許多機構發生變化,但是從那時起,就沒有再主動實施過新的大規模反衛星武器項目。盡管如此,經過過去幾代反衛星系統研製,美國可能仍然保有一些反衛星能力。
由於沒有完成預定的試驗計劃,現在美國空軍的ALMV系統的反衛星能力尚不清楚。空軍官員已經表示反對使用毀壞性、會產生碎片的反衛星武器,甚至連支持發展反衛星能力的國防部顧問,也把不可逆的反衛星武器視為最後的手段,而寧願使用可逆性的反衛星武器。盡管空軍在傳統上是對反衛星技術最有關聯和最感興趣的武裝機構,它也表示沒有興趣重振這個項目。
2000年12月,美國總審計局對陸軍KE-ASAT系統的評審報告說,為了使該系統進行飛行試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在國防部作出建議後,陸軍及其合同商波音公司已經在三架殺傷性飛行器上,繼續進行綜合性工作和環境適應性試驗,這些飛行器隨後將被放入倉庫。項目官員相信,布希政府和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可能會更加支持這一項目,然而他們也承認KE-ASAT的飛行試驗可能會面臨政治上的強烈反對。官員們說,如果他們得到了用以進行兩次飛行試驗所需的資金,該系統可能已經在三年內進行部署,雖然在已建造的三架殺傷性飛行器中,有兩架已經被分解用於其他項目。自從2001年以來,總統的預算申請或者國會的追加預算中就已經沒有分配資金給這個項目,在2004財年預算申請中也沒有列入相關的經費。
MIRACL激光反衛星系統沒有再進行試驗,盡管陸軍有時候發射激光進行例行的能量測試,但是該項目已經面臨財政上的困難,其負責人正在考慮將該激光器用於其他用途。
基本的電子戰反衛星技術,例如干擾衛星信息的上載或者下載傳輸,並沒有特別高的技術要求,這種能力可能在相當大范圍內被人掌握。這種反衛星攻擊也具有相對隱蔽和不會產生污染太空環境的碎片等優點,但是,電子戰攻擊也存在難以確定攻擊成功與否等缺點。如果試圖干擾某個特定的用戶,或者使衛星永久性失效,則是很困難的,而且還不清楚美國和俄國的在這方面的實際能力,雖然兩國的戰場電子戰技術都有可能做到這一點,這些技術甚至在地球同步軌道之外也是能夠發揮作用的,特別是對於相對缺乏防護的非軍事目標。
前蘇聯共和國繼續在太空方面進行投資,盡管軍用發射已經減少了,而商業發射則增加了。美國偵察衛星的存在,曾經在許多年的時間里驅動著蘇聯反衛星技術的發展,現在則不再被視為一個重大威脅,俄國正在考慮在導彈防禦方面與美國合作。俄國繼續遵守其自1983年開始的暫停反衛星武器試驗的諾言。

新型反衛星技術的發展
盡管美國沒有再啟動新的專門的反衛星計劃,但是布希政府最近增加了投資,用於加強太空相關技術研究,新的技術研究包括改進跟蹤太空目標的能力,新的發射和推進技術,以及發展新型感測器和殺傷性飛行器。高能激光技術方面的投入也見增加,獲得支持的項目包括發展透過大氣層傳播激光所需的技術,以及努力減少武器系統的重量,以便於飛機運輸激光器系統,或者將它發射到太空中。
美國還在研究將傳統的衛星組件做得更小更輕。這使得發射「寄生」微型衛星成為可能,微型衛星是用於跟蹤其他衛星的小型飛行器;如果這種微型衛星能夠實施機動,以足夠靠近目標衛星,然後擾亂或者破壞它,那麼這項技術將被證明有助於反衛星任務。微型衛星也能夠為衛星執行防禦性任務。
還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上述多數技術成果才能夠被部署到進攻性或者防禦性系統中。然而,美國最近研發的這樣一些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的系統,可能具有作為反衛星武器的良好性能,並且因此能夠極大地提高美國的反衛星能力。
確實,雖然這些本來為遠程導彈防禦系統而研發的技術,可能在防禦彈道導彈方面並不是十分有效,但是其中一些技術能夠非常有效地用於對付衛星,因為與導彈防禦相比,攻擊衛星從許多方面看都是一項比較容易的任務。衛星在可預測的軌道上運行,其軌道能夠通過地面設施的跟蹤而精準地確定,這使得衛星的位置在未來成為可知的。美國將有足夠的時間計劃發起攻擊,能夠選擇攻擊的時間,還有時間進行多次射擊以摧毀它。相形之下,在一次彈道導彈攻擊中,進攻者具有出其不意的優勢,而防守方只有不到30分鍾的時間進行反應。此外,一個攔截彈頭攻擊一顆衛星時,不需要處理導彈防禦系統面臨的棘手的反制措施問題。目前這代衛星沒有裝備自我保護的設施。盡管未來的衛星可能擁有某種防護手段,但它將難以壓倒攻擊者擁有的優勢。

中國的反衛星武器
一些西方論者將中國的太空戰策略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防禦性策略」,即通過外交手段,阻遏潛在敵人推動太空軍事化的努力;另一類是「進攻性策略」,就是通過部署太空武器,保護自己在太空中的利益。我們看來更為關注進攻性策略。
今年4月,中國用一枚長征二號丙火箭將一顆小型衛星和一顆微型衛星送入太後,西方軍事界對於中國反衛星武器研製計劃的憂慮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美國軍方的判斷,中國到2005年將擁有兩種用於對付近地軌道衛星的反衛星手段:一是地基激光致盲器甚至大功率激光武器,這是美國國防部自1998年起,就在每年中國軍力報告中一直強調的;二是以KT―1火箭為基礎,帶有小型或者微型衛星攔截器的直接攻擊型反衛星武器。所謂KT―1火箭,是在DF―21中程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四級固體燃料火箭,是一種小型機動太空運載火箭(簡稱SLV),這種火箭使得中國能夠隨意選擇時機,對敵方衛星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正在DF―31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KT―2型火箭,並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KT―2A火箭,這兩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一些西方軍事專家相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研發一種「寄生衛星」,這種小型或微型衛星可以用KT系列火箭發射,通過附著在敵方的人造天體之上實施干擾或者破壞,或者通過直接撞擊,用於攻擊空間站、天基激光系統以及其他衛星。中國的《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雜志還討論了如何利用全球定位技術來確定近地微型衛星的高度,這家雜志還將用三年的時間,開辟專欄討論如何攻擊太空的衛星。
美軍的通信、偵察和監視系統嚴重依賴於太空,空間設施事實上美軍最重要的「節點」(Node)之一。因此,在未來的中美戰爭中,中國將高度重視太空戰。只要能夠摧毀美國天基系統,就等於擊中了阿基里斯的腳後踵,這對於中國取得戰場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美國在通信、控制、指揮、計算機、情報、偵察和監視方面擁有的優勢將化為烏有,從而不得不跟中國打一場二十世紀的傳統戰爭,而後者在這方面顯然更為得心應手。
美國國防部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真正擁有的反衛星手段是實施太空核爆炸,這樣一次爆炸將把中國上空的同步衛星(如通信、GPS等)以及正好路過的偵察衛星消滅殆盡。這其實是一種第一代反衛星武器,這種並不先進的手段可能會傷及友方甚至己方的衛星。但是戰爭並不是請客吃飯,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絕對不能講客套;如果必要,中國完全可以把一顆核彈送入地球軌道,――如果「誤炸」了友方的衛星,戰後賠償就是。中國不必害怕這種手段也會傷害自己的衛星,因為目前中國並沒有形成對衛星設施的強烈依賴。舉個形象的例子,這種「損人又損已」的做法,非常類似於「金毛獅王」謝遜跟「混元手」成昆在一間全封閉的房間中劇斗,如果謝遜出手打滅所有的燈燭,其結果必然更有利於原來就不信賴光線的謝遜。
掃除頭頂的人造天體之後,中國失去的只是鎖鏈。

❸ 反衛星武器作戰形式有哪幾種

反衛星武器技術並不是什麼新東西?美國早在1959年就對一種實際系統進行過演示,蘇聯也在1968年試驗了其第一種反衛星武器?在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研究各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

一般來講,反衛星武器有共軌式?直接上升式?定向能式和電磁干擾式4種作戰形式?共軌式反衛星武器是射入目標衛星的軌道,對其進行追蹤,然後利用動能或核爆炸將其摧毀?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不進入目標衛星的軌道,而只是當目標星經過上空時,對其進行瞄準攻擊?定向能武器,如激光器和大功率微波束等,能夠將衛星徹底摧毀或通過輻射其敏感電子元件使其失效?電磁干擾則可以使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無法進行通信?

美國和俄羅斯在不同時期都對這4種方式的可行性進行過研究或試驗,並且還考慮過對發射場控制中心和用戶地面站進行物理?電子和信息攻擊的可能性?

反衛星武器技術並不只是美國和俄羅斯擁有,許多國家都掌握了相關的技術?一種辦法就是建造一個大功率干擾機或者使用重型工業激光器對低地軌道衛星的光學器件和水平線感測器進行攻擊?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利用現有的運載火箭和導彈建造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如朝鮮?伊朗和伊拉克等國擁有比較成熟的相關技術,一般可能採用這種方式?

但這並不等於說建造和部署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低地軌道衛星在數百公里高的軌道上運行,速度高達7.5公里/秒,要想擊中它,必須要完成三項任務:發現並跟蹤衛星,接近衛星,然後將其破壞或摧毀?

反衛星武器的攻擊流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發現目標

發現和跟蹤一顆衛星並不需要多大的投資,據分析,只要有幾千美元?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一些時間就足矣?

只要採用合適的跟蹤軟體,根據精確的軌道要素,觀測者就可以預測某顆衛星的軌跡和時間表?一些跟蹤軟體和衛星的軌道要素都可以從網際網路上得到,即使是美國的間諜衛星也不例外?有的業余愛好者只用雙目望遠鏡和秒錶就可以對美國的秘密衛星進行跟蹤?

有的人花上10000到15000美元就可以組裝一個衛星跟蹤系統,利用高倍望遠鏡跟蹤500公里外以7.5公里/秒的速度運行的小目標?美國波士頓的一名天文學家曾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進行演示,成功地跟蹤了美國的長曲棍球秘密衛星,把觀看他演示的人驚得目瞪口呆?

1996年美國在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一次代號為USA129的秘密發射?在發射前,業余天文學家網就計算出了大力神4火箭的飛行彈道?在發射後幾天之內,澳大利亞的業余愛好者就捕獲了衛星並推出了其軌道要素?在北半球,隨著觀測條件的改善,瑞典的業余愛好者鎖定衛星並進一步確定了其蹤跡?這是第一顆由業余愛好者從發射後進行連續跟蹤的極軌衛星?

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只要簡單地下載免費的衛星跟蹤包,通過眾多的網際網路站點輸入衛星的軌道要素,一個國家就會擁有初步的衛星跟蹤能力?如果再配以適當的望遠鏡等設備,發現和跟蹤衛星應當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

2命中目標

對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運載器的基本要求就是它必須能夠到達目標衛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它無需進入軌道,而只是到達目標的高度?也就是說,直接上升式運載器比把同樣質量的物體送入軌道的運載器要小得多而且便宜得多?

一枚反衛星武器運載器只要能到達800公里的高度,就能夠擊中許多重要的低地衛星,其中包括一些軍事衛星?

反衛星武器運載器的可選方案之一就是彈道導彈?眾所周知,彈道導彈技術已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擴散,像朝鮮?伊拉克和伊朗這些國家都有了國產彈道導彈?

地面距離和最大高度之間的關系是很復雜的?彈道傾角?有效載荷質量?大氣的影響乃至多個火箭級使這一問題更加復雜?此外,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可能裝有可進行機動的殺傷飛行器作為其末級,進一步影響了距離—高度關系?據稱,以最佳傾角發射的單級導彈所到達的最大高度大致是其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據這一法則,射程900公里的彈道導彈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300到450公里?這一高度雖進入外大氣層,但比大多數低地軌道衛星的高度要低?要達到800公里的高度,單級導彈的射程至少要達到1600公里?目前,朝鮮和伊朗正在研製這一級別的導彈?

另一種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的運載器方案是科學探空火箭?科學探空火箭一般發射到空間的邊緣進行科學實驗,許多國家都保持有探空火箭計劃?例如,NASA每年要發射約30枚探空火箭?這些火箭小到只有2米的超阿卡斯,大到19米的黑雁7?黑雁7能將14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1500公里的高度或將3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800公里的高度?

巴西的探空-4探空火箭可以將5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650公里的高度,印度的羅希尼可以將1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350公里的高度?與軌道運載器相比,探空火箭造價低而且容易製造?

研製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把武器送入空間,而是使其接近目標?為了用彈丸式彈頭殺傷衛星,攔截器應到達距目標不到100米的位置?考慮到衛星的速度,反衛星武器的制導系統和殺傷飛行器是研製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蘇聯的反衛星武器採用的是雷達和光學制導方式,而美國的ASM-135反衛星武器採用的是紅外導引頭和激光陀螺?這幾種方式都是有效的?其它方式,如從地面跟蹤站進行指令制導,同樣可以使用?實際上,最早的洲際彈道導彈使用的就是無線電指令制導?

建造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能在地球大氣層之外進行機動的殺傷飛行器?這就需要將大多數導彈上的氣動控制尾翼更換成反推控制系統?推力矢量控制是反推控制方式,小型的側面燃燒火箭發動機也是一種反推控制方式?近年來,已經研製出了幾種採用反推機動系統的先進導彈,如美國的增程攔截器(ERINT)面空導彈?ERINT的中部裝有180台微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美國的戰區高空區防系統(THAAD)反戰術彈道導彈也採用了反推控制技術?據報道俄羅斯的SA-10面空導彈也正在考慮進行這方面的控制改進?

3殺傷目標

為了彌補制導和控制系統的不足,可以選用大面積彈頭,如核彈頭和人工碎片帶?在空間,核彈頭不像在大氣層內產生爆破或熱效應,但是它所形成的X射線能產生多種破壞效應,可以在數十公里的距離上殺傷衛星?

另外,如果在合適的高度爆炸,即使是當量不太大的單個核彈,也會使內范?艾倫帶增強,足以使沒有加固的衛星在幾天或幾個月內失靈?衛星可能通過加固來對抗核效應,但費用和重量的權衡是很嚴格的?大多數商業衛星經營者沒有選擇進行輻射加固?

美國的科學家認為,當量為5萬噸的核武器在100公里以上的高度爆炸,將使大量的低地軌道衛星失靈?爆炸產生的電子會迅速彌漫到整個低地軌道空間,大多數低地軌道衛星都會與這些電子碰撞?

這種攻擊可以對進攻者帶來許多益處?首先,它只需要相對較低的技術,不用多級運載器或精確的制導,一枚改進型飛毛腿導彈和小型核裝置就足夠了?這種攻擊方式至少不會直接擊中城市或造成人員傷亡?第二,某個國家可以借口進行試驗,而在其自己的領土上空引爆核武器,無意對任何衛星造成破壞?第三,採取這種進攻的一方總是利大於弊,如美國對低地軌道衛星的依賴性比朝鮮或伊拉克要大得多?

人工碎片雲是另一種可能採用的面殺傷機制?因為在空間運動的物體,即使是很小的物體,也具有很高的速度和動能?在軌道上,幾枚小釘子就能摧毀一顆衛星,將數千枚釘子准確地發射到低地軌道,理論上講,可以把多種軍事和間諜衛星毀掉?

關鍵是把足夠的釘子發射到與衛星軌跡交叉的軌道平面上的適當的高度?到底有多少這樣的碎片才能構成真正的威脅,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些專家則認為,如果衛星能夠進行機動的話,人工碎片根本不會構成威脅?

人工碎片方法在技術上講是可行的,但在使用上有很多制約?為了殺傷目標,在軌運動的物體必須有比目標高的速度?在進行軌道攔截時,需要把碎片放入交叉軌道平面或反向旋轉的軌道?而後一種方式尤其難以實現?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碎片沿著慣性飛行彈道進入衛星的軌跡?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是碎片雲的尺寸和分布?接近速度以及(如果衛星能機動時)預警時間?碎片雲在短時間內具有很大的威脅,然後就消失在背景雜訊中?

可以對衛星進行防護來對付碎片?國際空間站就裝有防護裝置,可以防護直徑1厘米的物體的碰撞?此外,物體是否能殺傷指定的衛星,很大程度上依賴衛星的結構和物體碰撞的部位?

曾有一個小物體穿入了在軌運行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高增益天線,但並沒有影響該天線的性能?實際上,NASA也是在太空梭執行任務中目視檢查哈勃望遠鏡時,才發現了這次碰撞?

❹ 反衛星衛星的攻擊方法是什麼

反衛星衛星亦稱截擊衛星或攔截衛星。用於攔截、攻擊、破壞、摧毀敵方在軌衛星或使其工作能力的軍用衛星。它和空間觀測網、地面發射-監控系統組成反衛星武器系統。這個系統在接到命令後,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根據目標衛星的運行軌道,起動變軌發動機,做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採用橢圓軌道法、圓軌道法或急升軌道法,用導彈、激光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自身爆炸和碰撞等殺傷手段將其摧毀,或用無線電干擾方法使其電路中斷,失去工作能力。

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通信、偵察、導航、海洋監視、導彈預警等軍用衛星充斥空間,外層空間已在軍事上具有戰略地位。因此,研製反衛星衛星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作戰過程

反衛星作戰過程大致如下:由空間觀測網對敵方各種衛星進行不間斷的觀測,編存目標參數,判定其性質(軍用或民用的),在適當時機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不斷監視目標衛星的運行情況;必要時由反衛星衛星上的自動控制系統發出指令,起動變軌發動機,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將其摧毀。最後,由地面發射-監控系統判斷其效果。

攻擊方法

反衛星衛星的攻擊方法有:橢圓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橢圓軌道上,遠地點接近目標的軌道高度,多用於攔截高軌道的衛星。

圓軌道法。反衛星衛星的圓軌道與目標衛星的軌道共面,這樣可以較容易地進行變軌機動去接近目標衛星,並可節省推進劑。

急升軌道法。將反衛星衛星發射到一條低軌道上,並在一圈內進行變軌機動,快速攔截目標衛星使其來不及採取防禦措施,但需要消耗較多的推進劑。

在一般情況下,對較高軌道的目標衛星使用前兩種攻擊方法,但反衛星衛星要運行數圈才能完成攔截任務。對軌道高度為500千米以下的目標衛星,通常採用後一種攻擊方法。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對反衛星衛星已做過多次試驗,其中一種試驗裝置的總重量約3000千克(含變軌機動用的推進劑約500千克),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射入軌,具有改變軌道面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戰斗部或無控火箭,能攔截運行高度為150~1500千米的衛星。

20世紀80年代初反衛星武器系統仍處於試驗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反衛星衛星將具有攔截多個目標的能力,並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毀目標衛星。

反衛星衛星

❺ 中國先進武器反衛星武器——寄生星是什麼

中國的反衛星武器大質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自己的衛星,還有用戰斗機發射導彈擊落衛星,但難度較大。 至於布署在衛星上的反衛星武器還沒有國家成功研製

閱讀全文

與部隊反衛星偵察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文時態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666
用什麼方法能讓驗孕紙變兩條杠 瀏覽:852
多肉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431
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 瀏覽:799
信息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瀏覽:760
洗衣機如何排水方法視頻 瀏覽:127
樓邦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753
宮寒病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98
奢侈手機鑒別方法 瀏覽:876
紙板收納盒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30
卵巢癌晚期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131
紅豆薏米茯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79
育肥羊發燒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985
四季香水無籽檸檬的種植方法 瀏覽:906
治療精神衰弱的方法 瀏覽:399
常用蓄電池的充電方法有哪三種 瀏覽:693
趨勢股最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 瀏覽:180
手機塑料焊接方法 瀏覽:244
地球的研究和方法 瀏覽:565
有什麼方法清理鼻腔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