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鰍怎麼做比較好吃
摘要 您好,您咨詢的問題我大概了解了,正在整理答案,請耐心等待哦
⑵ 請問野生的刺鰍能吃嗎(又名:鋼鰍)
野生的刺鰍是可以吃的,味道極佳。
⑶ 鋼鰍魚怎麼能吃嗎
這種魚怎麼說呢?以前可以吃吧,現在有的地方也能吃。這個味道應該比泥鰍還好一點。我們這邊是不吃的。有的地方是吃的。
⑷ 請問各位大神沙鰍吃什麼
沙鰍它屬肉食性魚類,平常最愛吃水生昆蟲等底棲無脊椎動物。
馴養條件
中華沙鰍馴養池面積不宜過大,一般在20~200平方米,但要保持一定深度,一般在1.0~2.0米。放養前先將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放干凈,清除池底的污泥和雜物,放養前7~10天用生石灰120千克/畝進行消毒,除了對池底進行徹底消毒外,還必須對池壁徹底消毒。具體消毒方法是將生石灰化水滿池潑灑,消毒後在太陽下曝曬3~5天,消毒完畢後才可注水,同時應檢查馴養池的進水閘和排水閘,修補好損壞的閘板和攔魚柵。馴養期間注意水質的變化,溶氧保持在5.0毫克/升以上,pH在7.0~8.5,氨氮在0.03毫克/升左右,亞硝酸鹽為0.01毫克/升以下。通常用水庫、溪河、湖泊等地表水為好,如用自來水、深井水,則須徹底曝氣後方可使用。
收集與運輸
中華沙鰍野生魚收集後應立即運輸。考慮到江河野生魚和池塘養殖魚承受能力的差別,且中華沙鰍體表粘液較豐富,受到刺激後易在水中形成絮狀物,使鰓堵塞而死亡,所以在收集運輸過程中要避免反復操作。中華沙鰍有兩根眼下刺,且較尖銳,容易刺破塑料袋,故在運輸時最好使用塑料桶,若運輸時間在1小時內,運輸途中可不換水;運輸時間超過1小時,必須配備充氧裝置或者中途換水。運輸途中必須隨時注意充氧情況,避免氧氣管和氧氣頭脫落導致充氧不足,同時注意觀察其在運輸過程中是否存在缺氧情況並及時處理。天氣炎熱、氣溫超過25℃時,應在水中添加冰袋,將水溫控制在20℃以下,能有效地提高運輸成活率,降低應激反應,運輸成活率可達98%以上。到達目的地後,注意調好水溫再放魚,在操作過程中帶水操作並注意輕拿輕放,避免魚體受到機械損傷。
飼料與投喂
野生中華沙鰍下池後開始投喂餌料,以動物性飼料水蚯蚓為主。投喂做到「四定」:一是定時,即每天投喂2次,每天8∶30和17∶00各投喂1次;二是定質,投喂新鮮餌料,保持飼料新鮮成分相對穩定,營養均衡;三是定量,即飼料的日投喂量為中華沙鰍總體重的4%~8%,投喂應以傍晚的一次為主,占總投喂量的65%左右,具體的日投喂量要視水溫、天氣、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水溫在20~25℃時泥鰍食慾特別旺盛,日投喂量約為總體重5%~8%,水溫高於30℃時中華沙鰍食慾減退,此時應少投喂或不投喂;四要定點,馴養期間使用竹篾製作餌料台,進行固定地點投喂,使中華沙鰍養成定點吃食的習性,便於觀察攝食情況和清掃殘餌,以防水質惡化。
馴養管理
堅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質變化,根據水質狀況、透明度及水位變化情況定期換水,加註新鮮江水。中華沙鰍應激反應極強,在養殖過程中盡量減少驚擾。換水時也不要過急。每30天檢查1次生長及魚病情況。中華沙鰍不喜強光,可在池塘水面上放泡沫板或在池底靠池壁處斜放水泥板等遮蔽物,供其躲避。
從上文大家可以知道這個中華沙鰍價格還是比較高的,一般要兩百多元一斤,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的價位,吃餐新鮮的還差不多,它是食肉性的動物,愛吃水生昆蟲這些,想養殖的朋友可以先學習上文的一些相關技術。
⑸ 鰍魚鑽豆腐怎麼做
將油菜洗凈,水發香菇切片後在開水鍋里焯一下撈出備用;鍋里加涼水,把整塊豆腐和泥鰍放入鍋中,水量以沒過豆腐和泥鰍為准鍋里加味精和食鹽,蓋上鍋蓋,開火將鍋燒開10分鍾後即可將豆腐整塊撈出。
待豆腐涼後,將豆腐切成寸塊;炒鍋放入花生油,燒熱後加蔥花炒香後加入適量高湯,將豆腐塊一起放入,鍋開後將油菜和香菇放入,再開後水澱粉勾芡淋香油,裝盤即可。
蔥切段、姜拍松;泥鰍靜養幾天後洗凈;鍋內放入冷水,開小火,將豆腐放在鍋中間,把泥鰍放在周圍,待鍋中的水慢慢加熱,泥鰍就會往豆腐里鑽;在泥鰍全部鑽進豆腐後,將豆腐取出,放在湯碗中,灌上高湯,放入鹽、胡椒粉、姜、蔥、味精,蒸15分鍾即可。
⑹ 泥鰍吃什麼吃米飯嗎
泥鰍不吃米飯,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6 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30 ℃ ,最適水溫為22~28 ℃。
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
(6)鋼鰍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泥鰍的分類:
1、青鰍:一般稱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埋於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並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
2、大鱗副泥鰍: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體形酷似泥鰍。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鱗片大,埋於皮下。尾柄處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與高約相等。尾鰭圓形。肛門近臀鰭起點。
3、中華沙鰍:分布於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於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泥鰍
⑺ 野生鋼鰍生活習性
石鋼鰍 」生活在四川深丘地區第一種小魚,繁殖力極強,無鱗,長度:4公分,直徑:0.5公分,以蚯蚓、水蟲為食,體態像泥鰍,但要比泥鰍小,當地人一般用油炸後食用,營養豐富,是補鈣、增加營養之自然環保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