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鼻煙怎麼用
鼻煙主要為一種粉末,直接取少量於手指上,放在鼻間,吸用即可。
鼻煙是發酵煙葉粉末調香而成,以鼻吸用的無煙煙草製品。鼻煙的粗細度、濕潤度、色澤、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據配方多種多樣。當代世界鼻煙有1000多種,主要風味有煙草、薄荷、乾果、漿果、花、草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龍涎香等。中國清代將鼻煙風味類型總結為酸、膻、豆、糊、甜五種。白鼻煙是一種特殊的鼻煙類型,特指無煙草成分的鼻煙。
(1)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危害
一些鼻煙廠商宣傳鼻煙治療多種疾病,且無任何危害。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流行病學顯示危害低於香煙,但仍無法確定。使用鼻煙對社會危害確實比吸紙煙低,但仍然對人弊大於利。
最早對煙草的危害做臨床研究的醫生之一是倫敦的約翰·希爾。他在1759年發表論文警告不要過度使用鼻煙。雖然他沒有說鼻煙是導致鼻癌的絕對因素,但是他可以肯定鼻煙至少是致癌因素之一。
鼻煙不經過燃燒,不會把焦油等物質帶入人的肺,不像紙煙一樣增加人的肺癌的發病率,也不會造成二手煙危害他人。但是使用鼻煙一樣會上癮,從而使使用者在沒有鼻煙的情況下精神不振。同時鼻煙會增加人罹患鼻癌的機會。
參考資料鼻煙-網路
『貳』 鼻煙壺怎麼使用
鼻煙壺大小適中,正適合隨身攜帶,平常將鼻煙粉放進鼻煙壺中,在頭腦昏沉的時候,打開鼻煙壺放在鼻子下聞一下,就可以達到清醒頭腦的目的。
復雜一點,將鼻煙壺中的鼻煙倒在手指、手背或虎口處,輕嗅之,這也是當時流行的使用方法之一。不過後來的鼻煙壺中,其蓋上都具備了一個精巧的小勺,使用時用小勺將鼻煙舀出,至於鼻孔下深吸,也慢慢成為一種時尚。
(2)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
吸鼻煙漸成風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中國鼻煙壺集中了中國繪畫,書法、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琺琅、金屬等工藝於一體,博採眾長,自顯奇姿。
『叄』 鼻煙是什麼東西 有什麼用
鼻煙是發酵煙葉粉末調香而成,以鼻吸用的無煙煙草製品、中國清代將鼻煙風味類型總結為酸、膻、豆、糊、甜五種。白鼻煙是一種特殊的鼻煙類型,特指無煙草成分的鼻煙。
聞鼻煙是喚其芬芳之氣,藉以醒腦提神,驅穢避疫。它有驅寒冷、治頭痛、開鼻塞、明目、活血等葯物作用。因為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鬆弛。
中國有幾個鼻煙的主要生產地:北京、西安、天津、上海、山東、四川等地,各地生產的鼻煙味道也不同。
(3)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鼻煙的起源
最早吸鼻煙的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這是哥倫布第二次航海期間(1494~1495年)探險隊里的一位修道士發現的。在以後的150多年裡 ,許多探險者和水手逐漸把這一習慣傳到歐洲 ,甚至在法蘭西的宮廷里也被認為是一種時髦。
鼻煙在英國流行要比歐洲大陸晚一些時候 ,大概是在公元1700年左右。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宮廷在生活習慣上也仿效法國 ,而且又在對法國和西班牙的海戰中繳獲了大量的哈瓦那鼻煙 ,返回英國的水手們將這些鼻煙拿到市場上降價出售 ,使吸鼻煙之風開始盛行。至1720年 ,英國在布列斯托爾、倫敦等城市均設有鼻煙廠。
英國生產的鼻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質的 ,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19世紀 ,卷煙和雪茄開始風行 ,吸鼻煙的人逐漸減少。近年來 ,鼻煙似乎有東山再起的跡象。
『肆』 鼻煙壺怎麼用
品鼻煙的標准動作
第一步:
用鼻煙勺取出,或從小帶孔西式鼻煙盒/中式鼻煙壺倒出,一小撮鼻煙(初學者建議干綠豆或干黃豆那麼一小堆兒);
第二步:
把這一小堆鼻煙放在虎口附近(拇指和食指夾緊,虎口那兒會凸起來,就放在這個凸起的部位);
第三步:
用一個鼻孔靠近這一堆鼻煙,似貼非貼的距離即可,然後用比自然呼吸稍微大的力,吸到鼻腔(控制好火候,只要吸到鼻腔 前部或中部就可以了)
依我的經驗,鼻腔里有一個最敏感的位置——用力吸氣時,氣流直接沖撞到的那個中前部區域(醫學上叫鼻竇),細心體會一下,鼻煙停在那個位置最舒服。
重點提示:一定不要用力把鼻煙吸到鼻腔深處或喉嚨處,會嗆到你,一點都不爽了。
第四步:
閉目,選一個很舒坦的姿勢,享受鼻煙的味道和沖擊吧。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葯材,或用花卉等提煉,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煙味分五種:膻、糊、酸、豆、苦。因為鼻煙放在鼻煙壺里容易發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臘密封幾年乃至幾十年才開始出售。
『伍』 舊社會里人吸鼻煙是什麼
舊社會里人吸鼻煙指的是發酵煙葉粉末調香而成,以鼻吸用的無煙煙草製品。當代世界鼻煙有1000多種,主要風味有煙草、薄荷、乾果、漿果、花、草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龍涎香等。中國清代將鼻煙風味類型總結為酸、膻、豆、糊、甜五種。
鼻煙是舶來品,康熙年間已在中國廣為盛行,彼時,這種摻有名貴葯材的粉狀煙草已經在王公貴族和達官顯貴之間流傳開來,不僅王公貴族、文人雅士們見面互相品嗅鼻煙也成為一種禮儀和潮流,更是催生出包含鼻煙及鼻煙壺在內的獨特文化。
(5)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鼻炎明萬曆九年由義大利傳入中國。其原料為經晾曬後的富有油分且香味好的干煙葉。製作時,先拍除煙葉上的沙土,再在碾磨上磨細,篩取 100目以下部分,和入必要的名貴葯材,然後封貯在陶缸內埋入地下,使其陳化一年以上,並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增加其香氣。用時以手指粘上煙末送到鼻孔,輕輕吸入。
鼻煙傳入後吸收了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葯文化,聞鼻煙逐漸成為漢族文化中人們用來防病治病、消遣的一種方式,它凝聚和蘊藏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成為中華傳統醫葯的一枝獨秀。
『陸』 誰知道鼻煙壺是怎麼用的,鼻煙壺里的煙是啥煙,介紹一下
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琅等各種鼻煙壺,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琅作 、玉作 、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葯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鑒別外,精緻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本次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琅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緻工藝之美。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義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煙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柒』 什麼是鼻煙
鼻煙是發酵煙葉粉末調香而成,以鼻吸用的無煙煙草製品。鼻煙的粗細度、濕潤度、色澤、刺激程度及香味,根據配方多種多樣。當代世界鼻煙有1000多種,主要風味有煙草、薄荷、乾果、漿果、花、草葯、咖啡、酒香、木香、泥土、皮革、麝香、龍涎香等。
中國清代將鼻煙風味類型總結為酸、膻、豆、糊、甜五種。白鼻煙是一種特殊的鼻煙類型,特指無煙草成分的鼻煙。
(7)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鼻煙的起源:
鼻煙起源於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由哥倫布探險隊發現並帶回歐洲。18世紀法國駐葡萄牙大使尼姑特(尼古丁就是根據尼姑特的名字命名),將鼻煙獻給法國皇後凱瑟琳,期望幫助皇後治療頭痛。最終鼻煙取得了顯著療效。這樣凱瑟琳皇後自願成為了鼻煙代言人。
從此鼻煙在歐洲很快盛行,乃至一度以絕對優勢取代了斗煙。18世紀的相當時期內,只有英國、荷蘭的平民和低級貴族保持吸斗煙的習慣。
在歐洲,鼻煙消費從未中斷。近年來,伴隨公共場所禁煙運動,歐美鼻煙消費又開始高漲。2007年英國頒布禁煙令,同年該國鼻煙消費暴漲80%。美國在2005年成為鼻煙新興市場,美國鼻煙進口量自2005年開始,連年翻番。英美煙草、萬寶路等煙草巨頭開始研發並推出現代鼻煙。
『捌』 過去的鼻煙壺怎麼用裡面裝的是什麼啊
鼻煙壺裡面裝的是鼻煙。過去的鼻煙壺裝著鼻煙,隨身攜帶,需要使用時從裡面倒出鼻煙即可。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葯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
鼻煙壺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制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
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8)鼻煙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最早將鼻煙傳入中國的是利瑪竇。
萬曆二十九年,利瑪竇到北京,進獻了一大堆好東西,名單列出來,如同話費清單那麼長,大到自鳴鍾、鐵琴,小到鼻煙壺。在這些鼻煙壺中,以「十三太保」最顯眼。
所謂「十三太保」,就是十三種不同的瓶子,整齊地放在錦盒中,瓶子的式樣是不同的。當時,鼻煙壺還不叫鼻煙壺,鼻煙也不叫鼻煙。一般來說,對於這種詞典中「查無此詞」的外來物品,依國際慣例都是將外語發音音譯成本土語言。
當時的人選來選去,決定還是叫「士那乎」。到了雍正年間,將「士那乎」更名為「鼻煙」。
到了晚清民國時期,鼻煙壺的製作達到了一個高峰,產生了許多制壺名家和作坊,例如雕瓷煙壺高手王炳榮、著名內畫藝人四大名家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著名的「辛家皮」、「袁家皮」等,都是當年鼻煙壺行業中的佼佼者。
『玖』 kronan鼻煙怎麼用
你說的是濕鼻煙吧?。。。。。就是原盒的那個、裡面是小袋裝的。這種濕鼻煙就是放在唇下使用的。含在嘴裡。。在口腔吸收尼古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