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蘭褐蛋雞怎麼蛋殼顏色淺,從開產到高峰期都顏色淺
殼紅素劉歡為您解答:
海蘭褐蛋雞的蛋殼顏色淺,原因有很多,需要一個個分析,一個個排除:
影響蛋殼顏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稱卵卟啉),它是由母雞蛋殼腺中的氨基乙醯丙酸合成。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於蛋殼形成的最後5 小時,色素沉積於蛋殼外層和殼上膜,因此蛋的色澤是蛋殼和殼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綜合結果。一些影響蛋殼著色因素和外觀的視覺因素均影響蛋殼顏色的變化。
一、影響蛋殼顏色的遺傳因素
1 、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且僅限於帶顏色羽毛或皮膚的雞種。因此,孵化機 專家介紹,蛋殼顏色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對一隻母雞來說,蛋殼顏色深淺是比較固定的。天然食物或商品飼料中獲得的色素,並不能被沉積到蛋殼中,如核黃素和β- 胡蘿卜素只能影響蛋黃的顏色。
2 、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遺傳能力的影響,因個體不同而有差異,商品雞群是有一個主要遺傳品系以上的雜交品種。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個體之間存在著與遺傳相關的細微差別,即使相同品種的雞蛋殼顏色也有一定的差別。在實踐生產中,偶爾我們可以看到一隻產白殼蛋的褐殼蛋雞。
二、年齡因素
母雞殼上膜的分泌量並不因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提高,當母雞隨著年齡增長而蛋重亦增大時,有限的殼上膜就會分布到擴大的蛋殼上,因此蛋殼顏色變淺。
商品雞群在40 周以後,所產蛋蛋殼變薄,目視色素含量較少。另外,40 周以後的蛋重增加,蛋殼的表面積增大,色素的分布面積增加,總的結果使蛋顏色變淡。生產實踐中,開產蛋雞所產的蛋和老雞所產的蛋有明顯的區別,老雞所產的蛋更大,但顏色更暗淡些。殼紅素劉歡一袋拌2噸飼料,無抗,3到5天見效。
三、疾病與應激因素
殼上膜是蛋殼的最外層,其內所含的色素與殼上膜的量有關,這一含量也最終決定蛋殼的顏色。發生環境造成的應激或疾病時,殼上膜的分泌會減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雞在生理應激的情況下,將營養物質從非必須代謝活動如殼上膜的生成等轉而用於急需的代謝活動上。
1 、疾病: 一些傳染病引起誘發免疫應激反應的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典型新城疫和產蛋綜合症等疫病,會導致蛋殼腺萎縮,影響蛋殼的色澤。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輕度感染也會影響蛋殼腺的分泌,出現所謂的沙皮蛋,許多小型的飼料廠在產蛋雞濃縮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於蛋殼質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殼顏色變淺發生後,應該觀察雞群有無呼吸道症狀,必要時可進行ND Ⅳ系、H52 加強免疫。
2 、應激: 母雞在遭受應激,孵化設備 專家強調,尤其熱應激時,殼上膜的色素分泌會減少。在母雞蛋形成的最後5 小時期間造成的應激,尤其在蛋殼形成過程中的生理或人為應激因素,都會使蛋殼的質量下降,顏色變淺。
四、影響蛋殼顏色的營養因素
普遍性的蛋殼變白發生在氣溫炎熱的夏季,冬季很少發生。營養因素導致蛋殼顏色變淺往往不是僅僅因為配方營養含量不夠,而是因為採食量的因素。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蛋雞可以通過調整採食量來滿足其營養需求,但在氣溫很高的夏季,這種調節機制就不可能發揮作用,出現每天蛋雞採食的營養素不能滿足其需要的情況。
1 、鈣: 飼料中缺乏鈣,蛋殼質量變差。鈣添加過多,會導致蛋殼和殼上膜的鈣沉積過多;鈣的沉積過度又會使蛋殼的顏色變淡,色調變差。
2 、磷: 飼料中磷過多,破蛋率會增多。磷過少,產蛋率下降。
3 、錳: 錳與粘多糖的形成有關,飼料中錳缺乏,蛋殼變薄易碎。
4 、維生素D3 、A 、E 不足和日糧供應不足可造成蛋殼顏色變淺。
夏季給蛋雞在基礎日糧外適當添加多維素,有助於減少淺色蛋的發生。
五、葯物因素
少量的尼卡巴嗪會影響蛋殼色澤,使其變差。原因可能是它干擾這些色素的合成,導致正常產棕色蛋的品種產白色蛋。在實際生產中,因尼卡巴嗪常用於抗球蟲葯添加於飼料中,機械設備的殘留都會導致這種原因的發生。磺胺類葯物也有這種效果。
過量飼喂高水平的一些葯物也可導致這些抗菌素的沉積,產生黃色蛋殼。
六、電解質平衡
雞電解質平衡是日糧陰離子和陽離子的平衡,通常是調節日糧中Na+K-Cl 的平衡性,平衡指標多用毫克當量來表示,每公斤日糧毫克當量250 為正常。當偏離太遠時,會影響雞的蛋殼質量以及全面的健康和代謝。
『貳』 養仙居雞好還是海蘭褐好
養仙居好一點。他們家養雞更專業,產蛋率更好,其比較健壯,技術非常好,品質也好
『叄』 海蘭褐殼蛋雞的特點
海蘭褐殼蛋雞具有飼料報酬高、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
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為96%98%,體重1550克,每隻雞耗料量5.7~6.7千克。產蛋期(至80周)高峰產蛋率94%~96%,入舍母雞產蛋數至60周齡時為246枚,至74周齡時為317枚,至80周齡時為344枚。
19~80周齡每隻雞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齡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齡體重為2250克。
海蘭褐殼蛋雞在全國很多地區都可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飼養。
『肆』 海蘭褐產蛋高峰持續多久
海蘭褐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一、海蘭褐的生產性能 1、生長期:0—17周齡成活率96—98%,耗料6公斤,17周齡體重1.48公斤。 2、產蛋期:18—80周齡①高峰產蛋率94—96%,出雛至50%產蛋率146日齡②飼養日產蛋率數:至60日齡251枚,74周326枚,80周354枚③入舍雞產蛋數:至60周248枚,74周320枚,80周347枚,80周成活率95%④平均蛋重:32周齡62.3克,70周齡66.9克⑤飼養日產蛋總量:18—74周20.7公斤,18—80周齡22.6公斤⑥70周齡體重:2.25公斤/4.96磅⑦18—80周齡平均日耗料112克/只⑧飼料轉化率:21—74周齡2.0—2.3:1 掌握這些數據有助於判斷雞群的生長發育是否符合不同階段的標准,判斷飼養管理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便及時有效地採取對策,在產蛋開始以前使雞群整體發育達到高產雞群的規格,在產蛋高峰期保證產蛋和發育雙方面的營養需求,從保健方面為雞群高產穩產創造條件。 二、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溫度、密度、濕度、通風 ①育雛期:0–3日齡33–36℃,濕度60℅以上,以後每周降2–3℃,直到21–25℃。具體操作視季節和雞的表現而定,看雞施溫。一周齡合理的溫濕度對提高成活率至關重要,嚴防煤氣中毒。高溫育雛有利於卵黃的吸收和弱雞的成活復壯,並減少雞白痢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②育成期:25℃左右較適宜,溫度低易引起鼻炎和慢呼病③ 產蛋期:17–26℃比較適宜,溫差5℃以上對雞群應激較大,超過28℃有明顯的喘氣現象,35℃以上可引起大批中暑,通風不良加上高溫對雞的健康危害嚴重。秋冬季節注意天氣預報防止賊風和大風引起溫度大幅度下降發生呼吸道病④出殼到20周齡雞要換羽4次,還有季節性和年齡性換羽。育成期羽屑量大,尤其注意通風和消毒,否則可能引發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⑤密度∶1–2周齡籠養每平方米60隻以下,平養30隻以下;3–4周籠養每平方40隻左右,平養25隻左右;5–6周每平方籠養20–30隻,平養20隻以下。2周齡以後雞群密度大影響發育且誘發多種疾病,在密度大的雞群中空氣污濁,採食飲水受限制,病源可以大量積累,易產生弱雞成為易感雞,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因「省地方」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2、不同階段的管理重點 ①育雛期∶高溫育雛,適宜密度,合理通風,優質飼料,防好新城疫、法氏囊病、傳支和維生素氨基酸缺乏引起生長不良。飼料和葯物不要存放於高溫的育雛室以免霉變和變質。供水供料定時,避免不均勻。7-9日齡斷喙應激最小效果也好,爭取一次成功,注意斷喙期5天內用抗菌葯和維生素,同時維持較厚的飼料層防止雞啄食料末碰到料槽而流血。用1%-3%的火鹼溶液每天或每3天消毒地面可有效殺滅細菌與球蟲,減少疾病和不良氣味。根據體重調整密度和飼料配方,及時分類飼養,確保體重和整齊度達標。育雛結束如果體重差應繼續使用雛雞料直至體重達標。 ②育成期重點做好體重管理,12周齡前務必使體重達標,整齊度在80%以上,切忌使用劣質飼料。加強通風和消毒,重點防新城疫和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採用恆定或遞減光照程序,防止早熟。進入80日齡後雞的生殖系統發育加速,且記營養要均衡充足。接近100日齡發生呼吸道病和和大腸桿菌病可能引起產蛋性能的嚴重損害,導致產蛋無高峰。 ③產蛋期要求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營養。從青年期進入產蛋初期要根據發育情況調節營養,石粉和蛋白飼料的增加應有2—3周的過渡,90日齡後注意胸骨的發育是否正常防止缺鈣,適當補充維生素。高峰期產蛋率應達到96%左右,料蛋比2.0-2.3:1,90%以上產蛋率應維持5個月以上。日常飼喂堅持勻料和凈槽,確保雞吃得均勻新鮮。夏季採用遮蔭、機械通風降溫,噴冷水霧可有效減少熱應激造成的採食下降與死亡。產蛋初期發生疾病可能引起產蛋機能的嚴重損害。重點防制新城疫、傳支、禽流感、傳喉等病毒病,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壞死性腸炎等細菌病;白冠病、雞虱、蛔蟲等寄生蟲病;脂肪肝、痛風、啄癖、頑固性拉稀、不明原因產蛋下降等也應重視。300日齡後適當補鈣和維生素AD3改善蛋殼質量。在開產初期和進入高峰之間適當用葯可預防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對促進產蛋率上升和保持穩定很有好處。應關注疫病流行動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確保高產穩產。秋冬季日照時間縮短,加上寒冷,很多人工控制光照的雞場經常發生早晚開關燈時間錯亂,造成光照應激,引起產蛋下降。雨雪天應積極地補充光照。建議使用電子光照控制儀,減少人為操作失誤。 .
『伍』 海蘭褐殼蛋雞的介紹
海蘭褐殼蛋雞(HY-LINE VARIETY BROWN)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HY-LINE INTERNATIONAL)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目前,在全國有多個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是褐殼蛋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之一。海蘭褐與其他褐殼蛋商業配套系雞種一樣,也是四系配套。其父本為洛島紅型雞的品種,而母本則為洛島白的品系。由於父本洛島紅和母本洛島白分別帶有伴性金色和銀色基因,其配套雜交所產生的商品代可以根據絨毛顏色鑒別雌雄。海蘭褐雞的父本洛島紅具有典型的兼用型雞種以及中型蛋雞的外貌特徵。洛島紅雞原產於美國,並育成於二十世紀初期,有單冠(海蘭褐父本均為單冠)、玫瑰冠兩個品變種。耳葉紅色,全身羽毛深紅色,尾羽黑色帶有光澤。皮膚、喙和脛的顏色均為黃色。體軀中等,背部長而平是該雞外型的最大特點。母本洛島白,紅色單冠,耳葉紅色,全身羽毛白色,皮膚、喙和脛的顏色均為黃色。體軀中等,背部不及洛島紅的長而平。海蘭褐的商品代初生雛,母雛全身紅色,公雛全身白色,可以自別雌雄。但由於母本是合成系,商品代中紅色絨毛母雛中有少數個體在背部帶有深褐色條紋,白色絨毛公雛中有部分在背部帶有淺褐色條紋。商品代母雞在成年後,全身羽毛基本(整體上)紅色,尾部上端大都帶有少許白色。該雞的頭部較為緊湊,單冠,耳葉紅色,也有帶有部分白色的。皮膚、喙和脛黃色。體形結實,基本呈元寶形。
『陸』 海蘭褐蛋雞的生活特點
小雞怕冷,成雞怕熱:孵化出殼雛雞的保溫能力弱,而雛雞正常體溫又比成雞體溫低3℃,因此,低溫期雛雞易「打堆」取暖,所以必須做好育雛保溫工作。隨著日齡的增加,體溫日趨穩定而全身密披羽毛又無汗腺,故成年雞怕熱,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也由於雞正常體溫比豬、牛等高,所以它們之間的病不易互相傳染。.
2.雞易受驚,抗敵害能力差:雞舍內外的突然異聲或雞舍的貓、鼠、蛇等物,極易引起雞群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雞的生產性能,所以要保持安靜的飼養環境。
3.雞只有日齡性換羽而沒有季節性換羽:雛雞從長絨毛到長扇羽後,僅在開產前有零星脫羽象徵開產外,當年雞不再換羽,雞跨年度後要換羽。雞自然換羽休蛋期在80~100天。人們應在自然換羽期間對雞進行強制換羽以縮短休蛋期。
4.雞對光十分敏感:雞舍無光線便停食,因此,育成期控料必須與控光相結合,以防超重。產蛋初期起逐漸延長補光時間,促進光線對雞腦垂體後葉的刺激,導致卵巢機能活動,有利產蛋率上升。但控光、補光都要有計劃,絕不可紊亂,用強光刺激毫無好處。
5.雞消化功能特異性:雞沒有牙齒和軟齶、頰,在啄料和飲水時,靠仰頭進入。因此,料、水槽設置要妥當,防料水溢出。消化食料靠肌胃強有力收縮擠碎,所以要定期添喂砂粒。雞腸道內容物呈微酸性,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繁殖,應防範飼料發霉變質而不利正常消化吸收。飼料在雞體內停留時間短,再加上在腸道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所以雞糞蛋白質反而超過原飼料。
6.雞生殖功能特異性:公雞有互斗性,母雞間有啄癖性,因此要適時斷喙。公雞的交配器官短,交配動作快,所以籠養和網上養種雞的底板要堅固,有利於提高受精率。母雞的產蛋間隔為24小時,15小時後一般不產蛋。
7.雞的排廢氣量大:雞群與豬相同體重下,雞比豬排出二氧化碳氣體多2倍左右。糞中產生氨氣也比豬糞多。
8.母雞啄癖是種惡習:啄癖在斷喙後也有發生,因此發現有脫肛病的雞宜盡快隔離飼養,雞局部負傷不可塗紅葯水,而應用紫葯水或單獨關養。
9.雞對環境反應敏感:雞舍廢氣含量高、濕度大,這都十分不利雞的生長。雞對眼前出現從未見過的異物、異色都會引起應激反應。雞在產蛋期不能移動也不可亂抓,否則,易引起休蛋。
10.疾病多:雞的疾病比牛、豬等動物多,並且雞病易產生並發或繼發。對雞舍的隔離消毒,常保持清潔衛生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柒』 三黃雞和海蘭褐雞的區別
1、營養區別。海蘭褐雞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營養非常高,三黃雞相較於海蘭褐雞就沒有那麼多的維生素和蛋白質。
2、重量區別。海蘭褐雞可以長到15千克,而三黃雞只能長到10千克。
『捌』 海蘭褐蛋雞飼養標准
海蘭褐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一、海蘭褐的生產性能
1、生長期:0—17周齡成活率96—98%,耗料6公斤,17周齡體重1.48公斤。
2、產蛋期:18—80周齡①高峰產蛋率94—96%,出雛至50%產蛋率146日齡②飼養日產蛋率數:至60日齡251枚,74周326枚,80周354枚③入舍雞產蛋數:至60周248枚,74周320枚,80周347枚,80周成活率95%④平均蛋重:32周齡62.3克,70周齡66.9克⑤飼養日產蛋總量:18—74周20.7公斤,18—80周齡22.6公斤⑥70周齡體重:2.25公斤/4.96磅⑦18—80周齡平均日耗料112克/只⑧飼料轉化率:21—74周齡2.0—2.3:1
掌握這些數據有助於判斷雞群的生長發育是否符合不同階段的標准,判斷飼養管理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便及時有效地採取對策,在產蛋開始以前使雞群整體發育達到高產雞群的規格,在產蛋高峰期保證產蛋和發育雙方面的營養需求,從保健方面為雞群高產穩產創造條件。
二、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溫度、密度、濕度、通風
①育雛期:0–3日齡33–36℃,濕度60℅以上,以後每周降2–3℃,直到21–25℃。具體操作視季節和雞的表現而定,看雞施溫。一周齡合理的溫濕度對提高成活率至關重要,嚴防煤氣中毒。高溫育雛有利於卵黃的吸收和弱雞的成活復壯,並減少雞白痢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②育成期:25℃左右較適宜,溫度低易引起鼻炎和慢呼病③ 產蛋期:17–26℃比較適宜,溫差5℃以上對雞群應激較大,超過28℃有明顯的喘氣現象,35℃以上可引起大批中暑,通風不良加上高溫對雞的健康危害嚴重。秋冬季節注意天氣預報防止賊風和大風引起溫度大幅度下降發生呼吸道病④出殼到20周齡雞要換羽4次,還有季節性和年齡性換羽。育成期羽屑量大,尤其注意通風和消毒,否則可能引發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⑤密度∶1–2周齡籠養每平方米60隻以下,平養30隻以下;3–4周籠養每平方40隻左右,平養25隻左右;5–6周每平方籠養20–30隻,平養20隻以下。2周齡以後雞群密度大影響發育且誘發多種疾病,在密度大的雞群中空氣污濁,採食飲水受限制,病源可以大量積累,易產生弱雞成為易感雞,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因「省地方」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2、不同階段的管理重點
①育雛期∶高溫育雛,適宜密度,合理通風,優質飼料,防好新城疫、法氏囊病、傳支和維生素氨基酸缺乏引起生長不良。飼料和葯物不要存放於高溫的育雛室以免霉變和變質。供水供料定時,避免不均勻。7-9日齡斷喙應激最小效果也好,爭取一次成功,注意斷喙期5天內用抗菌葯和維生素,同時維持較厚的飼料層防止雞啄食料末碰到料槽而流血。用1%-3%的火鹼溶液每天或每3天消毒地面可有效殺滅細菌與球蟲,減少疾病和不良氣味。根據體重調整密度和飼料配方,及時分類飼養,確保體重和整齊度達標。育雛結束如果體重差應繼續使用雛雞料直至體重達標。
②育成期重點做好體重管理,12周齡前務必使體重達標,整齊度在80%以上,切忌使用劣質飼料。加強通風和消毒,重點防新城疫和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採用恆定或遞減光照程序,防止早熟。進入80日齡後雞的生殖系統發育加速,且記營養要均衡充足。接近100日齡發生呼吸道病和和大腸桿菌病可能引起產蛋性能的嚴重損害,導致產蛋無高峰。
③產蛋期要求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營養。從青年期進入產蛋初期要根據發育情況調節營養,石粉和蛋白飼料的增加應有2—3周的過渡,90日齡後注意胸骨的發育是否正常防止缺鈣,適當補充維生素。高峰期產蛋率應達到96%左右,料蛋比2.0-2.3:1,90%以上產蛋率應維持5個月以上。日常飼喂堅持勻料和凈槽,確保雞吃得均勻新鮮。夏季採用遮蔭、機械通風降溫,噴冷水霧可有效減少熱應激造成的採食下降與死亡。產蛋初期發生疾病可能引起產蛋機能的嚴重損害。重點防制新城疫、傳支、禽流感、傳喉等病毒病,鼻炎、慢呼、大腸桿菌病、壞死性腸炎等細菌病;白冠病、雞虱、蛔蟲等寄生蟲病;脂肪肝、痛風、啄癖、頑固性拉稀、不明原因產蛋下降等也應重視。300日齡後適當補鈣和維生素AD3改善蛋殼質量。在開產初期和進入高峰之間適當用葯可預防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對促進產蛋率上升和保持穩定很有好處。應關注疫病流行動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確保高產穩產。秋冬季日照時間縮短,加上寒冷,很多人工控制光照的雞場經常發生早晚開關燈時間錯亂,造成光照應激,引起產蛋下降。雨雪天應積極地補充光照。建議使用電子光照控制儀,減少人為操作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