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參和西洋參的區別
一、形態特徵區別
人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表麵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
人參具蘆頭,有支、須根。無橫疤痕。斷麵粉質,形成層環不明顯,有裂隙。
二、 產地不同
人參主要產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產於中國東北的叫「關東人參」(或長白山人參、吉林人參),分布於韓國者稱為高麗參,分布於朝鮮者稱為北高麗參,分布於日本者稱為東洋參,分布於俄羅斯者稱為俄羅斯參。
西洋參主產於美國、加拿大,是我國進口葯材的主要品種。我國於七十年代引種,1980 年獲得成功。現吉林、北京、陝西等省市已有栽培,其質量與北美產西洋參基本相同。
三、功效不同
人參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神疲脈微。對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也有效果。但實熱、正氣不虛者不適宜服用。人參燉服,含服,泡服皆可。
西洋參具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西洋參茶適合於年齡較大,久病體虛的老年人以及容易受風寒,著涼感冒的虛性體質人群。年輕體壯和容易動氣發脾氣的人,都是因為氣血過旺所導致的,就不適宜飲用。西洋參通常用作泡服,含服 。
❷ 參湯什麼時間喝最好
體吸收旺盛的時候補充是最好的,建議早飯後到中午飯的時候喝。
人的身體吸收代謝功能白天的時候是最旺盛的,喝人參湯是為了給身體補充能量。
睡前喝不僅不利於消化還影響睡睡〈睡覺時腸胃處於休息狀態〉。
人的身體吸收代謝功能再白天的時候是最旺盛的,喝人參湯是為了給身體補充能量,當然是人體吸收旺盛的時候補充是最好的,建議早飯後2小時到午飯前1小時這段時間喝。
<img src="https://pic.wenwen.soso.com/pqpic/wenwenpic/0/20200523013542-1605030190_jpeg_500_353_35441/0"/>
(2)北方人參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人參湯服用禁忌:
1、紅光滿面之人情緒往往興奮,血壓常常偏高,再服用人參會導致血壓上升、頭昏腦漲、失眠多夢等病症。
2、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又顯濕潤,黃則表示消化不良有炎症,此時服用人參會引起食慾不振,腹部脹滿,便秘等。 此類人服用人參後,常常食慾亢進,出現體重猛增,身重困頓,反應遲鈍,頭重腳輕之不良感覺。
3、發熱應先查明病因,不可因病體虛而盲目進補,感冒、炎症等發熱病人服用人參後猶如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此類病人服用人參後,常常出現胸悶如堵,腹脹如鼓等。
4、身患疔瘡疥癰和咽喉腫痛者,體內必有熱毒,服用人參後會導致瘡毒大發,經久不愈等嚴重後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參湯
❸ 關於人參!
聞名遐邇的補益葯——人參
人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名貴葯材,是聞名遐邇的滋補珍品。人參作為補益中葯,在我國的應用最少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並為我國歷代中醫學家所推崇。我國首部葯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
人參的性味歸經、功效與主治
人參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有大補、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中醫認為元氣是人體內最根本最重要的氣,元氣不足則機體虛弱,四肢無力,甚至虛脫休克。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古人常用大劑量(30~50克)的人參治療氣虛休克的病人,取得很好的效果,故稱其有「起死回生」之效。中老年人體質虛弱,四肢無力,精神疲倦,心悸氣短,少氣懶言等症狀者,可以每日服l~2克人參滋補身體,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人參歸脾、肺經,有補益脾肺之氣的作用。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負責消化吸收食物,並將食物中的精華轉化為氣血以供人體應用。肺主氣司呼吸,負責人體的呼吸和氣體交換。脾氣虛則運化失職,食物的消化吸收不佳,氣血生化不足,故出現食慾不振,腹部脹滿,體倦乏力等症狀;肺氣不足則氣短無力,甚至動則喘促。人參具有補脾益肺之功,治療中老年人的脾肺虛證有較好療效。
人參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治療因高熱性疾病引起的多汗、口渴等症狀的氣津兩傷之證。人參還有治療消渴證的作用,中醫所謂的「消渴證」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雖不能說完全相同,但亦有類似之處。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參皂甙及人參多糖或糖肽類均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有利於糖尿病的治療。 人參尚有安神益智的功效,單獨應用即有治療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促進學習和記憶的作用。老年人服用人參制劑後可以明顯改善其記憶功能,與不服葯組相比有顯著差異。國外的一些學者也證實服用人參後能夠增強人的學習記憶和反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差錯。瑞典學者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內給部分學生服用人參,結果服用人參的學生考試成績明顯提高。腦力勞動者服用人參可以使人精力集中,思維清晰。大量的動物實驗也證明了人參可以明顯地提高動物的學習與記憶能力。
生曬參葯性為平,即葯性不熱也不寒,補益作用較平和,而紅參則葯性偏溫,補益功效較強,所以在治療或滋補時應注意有選擇性地應用。如治療元氣虛損,脾肺氣虛等證時應選擇紅參,因其補益作用較強,其葯性偏溫更適於補氣固脫之用。當津傷口渴,失眠健忘時應選擇葯性平和的生曬參。中老年人用於滋補時也應注意人參品種的選擇,當自己神疲乏力症狀較重,並有體虛怕冷的感覺時,應選用紅參;僅有神疲乏力症狀,無怕冷感覺時,應選用生曬參。
人參的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參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人參二醇類皂苷、人參三醇類皂苷及以齊墩果酸為苷元的皂苷。其他化學成分還有人參多糖、多肽、黃酮、生物鹼、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葯理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多方面葯理作用:延緩衰老人參能夠提高人體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能力,並能延長細胞的壽命。人參能夠延長整體動物的壽命,並能改善衰老動物的機體狀傑。斌,扮奠臍器白勺衰老忡病理變化。抗氧化近年採的研究證實,人類和動物的衰老與許多疾病和體內自由基對機體各器官細胞的氧化損傷有關,故抗氧化被認為是延緩衰老的重要環節之一。人參可以抑制多種臟器的脂質過氧化,清除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並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組織的損傷。
提高老年人的適應能力老年人衰老的重要表現是適應能力的下降,不能耐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日常生活中不良事件的精神刺激、氣候的變寒或變熱、偏重的體力勞動等,對中青年人也許影響不大,但往往會讓老年人發生疾病。人參可提高老年人耐力,增強其適應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人參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參中所含多種皂苷、人參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與增強免疫功能有關。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服用人參,不但可以增強放化療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其毒副作用。
對內分泌系統和物質代謝的影響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依賴兩大調節系統,即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人參除能調節神經系統外,還對內分泌系統有較好的調節作用。人參能夠延緩衰老引起的內分泌功能的減退和物質代謝的降低,能夠增強機體的活力。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人參有強心作用,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和冠脈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性損傷和保護心肌。人參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作用。
促進血液生成人參能夠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促進骨髓蛋白質及核酸等的合成,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及其他有核細胞的數量。臨床研究也觀察到人參對治療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較好療效,能夠提高患者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的數量,血紅素含量明顯槔高。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人參有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國外的一些學者的研究證實,人參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與其抑制胃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提高膽固醇由膽汁排入糞便的速度及清除血漿中膽固醇的速度等有關。人參降低血脂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防治脂肪肝和動脈粥樣硬化。
人參的應用
人參用於治病常用量為5~10克,但作為養生保健應用時用量宜小,一般為l~2克,只有長期服用方可取得較好的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人參的服用方法
人參在國內被稱為「延年益壽」之珍品,在國外被稱為「萬靈葯物」,可見其養生保健的功效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承認。但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人參用於治療疾病時的劑量可以大些,當治療休克病人時,最大劑量可用至30~50克。如獨參湯用於治療氣虛欲脫之證,有拯危救脫之功效,但是用於養生保健方面,則宜小劑量長期服用。臨床觀察證實,長期堅持每日服用1~2克人參,確實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和延年益壽的效果。以下為用於養生保健的長期小劑量服用人參的幾種方法:
噙化服「將人參薄片或參須段直接放入口中,如糖慢慢含化,待無參味時嚼服。此方法為清代宮廷服用人參的常用方法,如乾隆皇帝經常噙化人參,壽臻八十九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泡茶服:將人參切為薄片或將參須切為小段,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服,待多次沖泡參味變淡後,將參渣嚼。
(所謂泡茶服,是指將人參片或參須採用日常泡茶的方法浸泡,然後如喝茶慢慢飲用,而不是將人參與茶共同泡服,切記!)
浸酒服:最好用全須生曬參或鮮參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月後,待酒中有明顯參味時再適量服用。可隨服隨加入新酒,待參味淡時,將參取出蒸服。
嚼服:將薄片人參或參須段放入口中細細咀嚼,連渣一起咽下。
吞服:將人參乾燥研成細粉,裝入膠囊,用溫開水送下。
最佳方法:噙化服
人參的葯膳方
——中老年人氣虛血淤型冠心病,有胸悶或心前區痛、心慌氣短,體倦乏力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紅參3克,醋制元胡l克,三七l克,有益氣強心、活血止痛的功效。服用方法:將3味中葯磨為極細粉,每日3次分早中晚用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
——中老年人糖尿病軀體虛弱,神疲乏力,手足發冷,口渴多飲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紅參3克,麥冬5克,生地5克,有益氣降糖、生津止渴的功效。服用方法:將3味中葯用清水浸泡30—60分鍾後,煎煮3次,每次用文火煮沸30分鍾,將3次煎煮的葯液合並,代茶飲用。
——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大便溏泄等症狀者,可服用紅參5克,白術l0克,茯苓l0克,甘草3克,生薑l克,大棗7枚,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功效。將諸葯用清水浸泡後煎煮2次,分早中晚3次飯前服用。
——高血脂症患者,有精神疲倦,四肢無力,頭暈耳鳴等症狀者,每日服用生曬參3克,玉竹5克,山楂5克,有滋補氣陰,健脾降脂的功效。服用方法同上。
——神經衰弱患者,有精神萎靡,全身無力,失眠多夢,心慌氣短等症狀者,服用生曬參5克,五味子5克,大棗l0枚,有益氣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同前。
——癌症患者放化療後,有軀體虛弱,神疲乏力,食慾不振,口燥咽乾等症狀者,服用生曬參3克,生地5克,麥冬5克,五味子3克,大棗l0枚。服用方法同前。
注意事項及保存知識
注意事項——人參作為補益葯使用時用量宜小,每日1~2克。體質虛弱較嚴重者可適當增加用量,但亦不可超過3克。如希望加大用量時,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美國發現當長期大量服用人參時,則出現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被稱為「人參濫用綜合症」。尚有因大量服用人參而致盲、致死的報道,所以人參用於滋補而長期服用時其劑量不可過大。——要堅持小量長服的原則,方能有補益效果。筆者曾見有人將大段人參根泡水,連服三五天。需知如此服用如同用大量茶葉泡茶,開始葯物成分太濃,後來太淡,葯力服用不均,而且人參體積過大則有效成分不能全部溶出,浪費可惜。且連服數日,時間太長,葯物容易變質,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服用者當注意。
——當患急性病(如外感、急性傳染性疾病等)或發熱時不可服用人參。——個別對人參不能耐受或過敏者不可服用。——服用人參時要忌服蘿卜、濃茶,以免減弱人參的作用。——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用不同的人參品種,必要時可請中醫師指導。冬季是吃人參的好季節。人參雖是百補之王:「功參天地」,卻非百無禁忌,更不能因為它大補元氣而服用過量而產生人參綜合症。
a 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不可服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b 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服後易引起腦血管意外,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用人參,不過用量宜少,當收縮壓>180mmHg時,無論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c 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d 因突然氣壅而得的喘證,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一時沖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參。e 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服參後浮腫更甚(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f 失眠、煩燥孱實證者不宜用,否則睡眠更差。g 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忌用人參。
不同種類的人參其作用機理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西洋參葯性屬涼性,一般用於熱證,如血壓增高、便秘等。而人參性溫,適用於寒證。其中生曬參為清補之品,主要用於氣陰兩虛的證候和症狀。人參性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本品為大補元氣之葯。治療氣虛欲脫,脈微欲絕之重危癥候的要葯。功效:大補元氣,氣虛欲脫,脈微欲絕,兼見四肢逆冷,陽氣衰微;或者兼見汗多口渴,氣陰兩傷;肺氣虛弱證。補脾益肺,治療脾肺兩虛證;肺腎兩虛證;脾氣虛弱證。生津,可以治療熱病氣精兩傷證,消渴證。還可安神,治療氣血虧虛,心悸失眠。
保存知識
人參含有一定的糖質成分,所以春季易泛潮發霉、夏季易被蟲蛀,故應經常檢查。平時人參應放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一旦發現吸潮霉變、蟲蛀,立即烘烤或晾曬。也可將大米用火炒乾燥待涼後(有乾燥劑效果)與人參一起放入玻璃瓶中保存,可保持較長時間不變質。
怎樣區別人參的好壞
人參是很珍貴的一味葯材,市場上的人參種類很多,質量各異,學會一點鑒別知識是有必要的。在人參中只有野山參是珍貴葯材,生長年限由幾十年到百餘年不等,價格昂貴。由於山參產量稀少,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應注意鑒別。要想鑒別好山參,必須掌握好以下要點:既要看清「五形」,又要識別「六體」。
1.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系指毛根。
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2)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3)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4)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須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5)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6)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並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五加科植物家族的雙子星座——西洋參與刺五加
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因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故名西洋參。原野生西洋參分布於北緯30~47度、西經67~125度的山地森林中,生長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海洋性氣候丘陵地帶,主要產於北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爾山區和美國北部、東北部等地區。由於野生西洋參被掠奪性採挖得瀕於滅絕,所以,人們開始試種西洋參並獲得成功,隨後進行大面積栽培,其中以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出產的西洋參數量為最多。
西洋參的發覡
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因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故名西洋參。原野生西洋參分布於北緯30~47度、西經67~125度的山地森林中,生長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海洋性氣候丘陵地帶,主要產於北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爾山區和美國北部、東北部等地區。由於野生西洋參被掠奪性採挖得瀕於滅絕,所以,人們開始試種西洋參並獲得成功,隨後進行大面積栽培,其中以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出產的西洋參數量為最多。
據傳,清康熙年間,法蘭西的牧師雅圖斯來到中國,發現皇家貴族及一些有錢有勢的人經常服用一種叫人參的植物根來滋補身體。於是,他對這種長有人體形狀根的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雅圖斯仔細地考察了人參的植物形態特徵、生長區域、生存條件以及臨床應用,並以韃靼植物為題將人參的情況及附圖在英國皇家協會上發表。由於當時的西方文明發展較快,植物學與地理學知識已較豐富,所以論文發表後,引起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地區工作的法國傳教士法朗士·拉費多的注意,他推想在北美有著與人參生長環境相類似的經緯度地區,也有著相類似的地理結構與生長條件,所以也應該也生長著類似的植物。於是,他便請當地的印第安人幫助尋找。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認真地考察尋找,終於發現一種與中國的人參相似植物,經鑒定後證實同為五加科植物,故名西洋參。此後,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開始輸入,並借用美國國旗的圖案作為商標,所以又有「花旗參」之稱。西洋參故事的真偽沒有必要去進行考證,但西洋參確實是在1716年(清.康熙年間)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首次發現的,以後在美國的北方地區也發現有同種植物。在我國清朝時期的中醫葯學家吳儀洛於1757年所著的《本草從新》和趙學敏l765年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已有關於西洋參的記載。如《本草綱目拾遺》就記載,西洋參有「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等功效。以此推算,大約在清朝乾隆年問,西洋參已逐漸為國人所接受。清代的宮廷醫案中,也有關於應用西洋參的記錄,如光緒21年前後,慈禧太後患有慢性腹瀉,宮中的太醫為其診治時,為了防止人參葯性之溫燥,將方劑中的人參改用西洋參。
西洋參的品種與名種
西洋參也分野生及種植兩種,但野生西洋參極少,市場很難見到,我們見到的均為種植的西洋參。
近年來,我國的北京、河北、東北、山東、陝西及福建等地區引種西洋參獲得成功,並大量進入市場。我國部分地區所產的西洋參總皂苷含量甚至高於進口西洋參。
國產西洋參和進口西洋參根據其加工方法分為「原皮西洋參」和「粉光西洋參」兩種。將生長期4年以上,於秋季採挖的西洋參洗凈,進行曬干或烘乾,外皮為土黃色,並有細密色黑的橫紋者,稱「原皮西洋參」;將採挖的西洋參去除分枝、須根,曬干後,再噴水濕潤,撞去外皮,用硫磺熏制後,曬干,其色白而起粉者,稱「粉光西洋參」。
西洋參的質量鑒別
西洋參的種植期一般認為以5~7年為最佳,但近年來對西洋參的需求增加,一般在4年即可採挖。有研究資料表明低於4年者其質量較差。
粒頭西洋參為質量最佳者,其特點為主根較短,呈圓疙瘩狀,長約2~4厘米,直徑約l.5——2.5厘米,肩部及下部有分岔較大的切口,是切去側根的痕跡
短枝西洋參較次於粒頭西洋參,其特點為主根短粗,肩部及中段豐滿脹起呈泡狀,長約2.5~5厘米,直徑1.5~2.5厘米,下端迅速收純。
中枝西洋參主根圓柱形,單枝,順直,長約5~7厘米,尾端有細根的切口。
長枝西洋參主根圓錐形,單枝,順直,長約7~9厘米,直徑0.8~1.5厘米。
總之,從外形上衡量西洋參質量的優劣,以根部呈圓形短粗者為佳,細長者為較差。從質地上衡量,西洋參體較硬者為佳,較軟者次之。
西洋參的性味歸經、功效與主冶
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入心、肺、腎經。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清肺火,生津液的作用,善治肺。腎陰虛之證。肺腎陰虛,使之虛火旺盛,肺失清肅,臨床表現有咳嗽虛喘,痰少或痰中帶血,煩倦口渴,口燥咽乾等症狀,可用西洋參與麥冬、阿膠、知母等同用,養陰清肺化痰,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有些外感高熱性疾病或長期的慢性疾病,可以損傷人體的正氣和陰液,造成氣陰兩虛證,表現為精神萎靡,肢體無力,頭暈目眩,口燥咽干,食慾不振,手足心熱,較重者有腰膝酸軟,午後潮熱等,可用西洋參與生地、麥冬、五味子等同用進行治療。西洋參養陰生津作用較好,單用即可治療津液虧虛所致口乾舌燥等症狀,如與滋陰生津的中葯共用效果更佳。
西洋參的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研究證實西洋參的化學成分主要為人參皂苷,以及有機酸類、糖類、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量微量元素等。西洋參的葯理學研究證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西洋參因人參皂苷Rb1含量高於人參,所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製作用較強,對大腦皮層具有鎮靜安定作用,並對生命中樞有保護作用。
2、益智作用 動物實驗證實,西洋參有促進幼鼠身體及腦神經細胞發育的作用,並能改善動物的學習記憶功能。
3、提高機體適應能力 人參屬植物均具有增強機體適應能力的功效,使機體對抗不良生活環境的能力提高。西洋參也能增強機體抵抗各種惡劣條件的能力。
·4、對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的影響 西洋參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肝臟RNA的量,降低血脂水平和血清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及提高過氧物酶的活性等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西洋參有明顯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性變化,減輕心肌的壞死程度,減少梗塞范圍,降低心肌耗氧量和糾正心律失常等作用。
6、·增強免疫功能 西洋參是免疫增強劑,有促進T淋巴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增強體內自然殺傷性細胞的活性,提高抗體水平等作用,在抗衰老、抗腫瘤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西洋參與人參的異同
西洋參與人參的相同點
(1)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葯用部位主要是其乾燥根。(2)兩者同為補氣葯,均有治療全身無力,精神疲憊,心慌氣短,懶於言語,食慾不振等氣虛證的作用。(3)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兩者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均為人參皂甙,其他化學成分也基本相似。(4)葯理學實驗證實,兩者在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機體代謝的影響基本相同。
西洋參與人參的不同點
(1)人參(特別是紅參)葯性偏於溫熱,補益作用優於西洋參,特別適用於倦怠乏力,怕冷,手腳發涼等氣陽兩虛證患者。而西洋參葯性寒,除補益作用外尚有清火作用,較適用於體倦無力,陰虛有熱的氣陰兩虛證。
(2)西洋參葯性寒涼,適用於春夏季氣候較為炎熱的季節,人參偏於溫熱,適用於秋冬季氣候較寒冷的季節。
(3)人參不能用於外感或發熱等疾病,而西洋參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應用。
(4)凡有氣虛有熱的患者及不適用人參者,可用西洋參代替。(5)西洋參與人參所含的人參皂苷種類和含量有一定差異,所以在葯理作用上也不完全相同,如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以興奮為主,而西洋參以抑制為主。
(6)葯理學實驗資料表明,西洋參在抗缺氧、抗低溫等應激刺激方面優於人參,而人參在抗疲勞、增強免疫功能方面優於西洋參。
西洋參的應用及服用方法
西洋參各種品牌的加工製品較多,但從劑型上講主要分為參片及粉劑膠囊兩大類。西洋參治療用量為3~6克,養生保健用量為l~2克。介紹幾種服用方法: ——中老年人身體虛弱,精神倦怠,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每日服用西洋參1~2克,可將市售的西洋參薄片直接放入口中噙化,待無參味時嚼碎吞下;或將西洋參薄片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或將市售西洋參膠囊用溫水送服。 ——氣虛血淤型冠心病患者,有胸悶或心前區悶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者,每日服用西洋參3克,三七粉1克,有益氣補虛,活血化淤的功效。服用方法:將西洋參片用清水煎煮40分鍾,將葯液分為2份,三七粉也分為2份,用西洋參葯液沖服三七粉,早晚各1次,並將參片嚼服。
——肺陰虧損的患者,有乾咳久治不愈,口燥Ⅱ因干,氣短乏力,消瘦等症狀者,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冬l0克,紅棗20枚,有滋陰潤肺,益氣生津的功效。服用方法: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掉雜質;麥冬洗凈後,切碎;紅棗洗凈後,切開,然後將四味葯共放入大碗中,加水適量,放入蒸屜中蒸l小時以上,加紅糖少許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並將西洋參、銀耳、紅棗吃掉。 ——肝腎陰虛不足的患者,有體倦乏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視物不清等症狀者,每日用西洋參3克,枸杞子15克,大棗l0枚,大米l00克,有滋補肝腎,益氣補陰的功效。服用方法,將枸杞子與大棗洗凈,切碎,同西洋參、大米共煮為粥,每晚服。 ——糖尿病患者,有身體虛弱,腰膝酸軟,口燥咽干,口渴多飲等病症者,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枸杞子10克,生地5克,葛根5克,有滋補肝腎,生津止渴的功效。將以上諸葯用清水浸泡30分鍾後,煎煮3次,合並葯液後,代茶飲。——癌症患者放化療以後體質衰弱,食慾不振,五心煩熱,口燥Ⅱ因乾等,每日服用西洋參5克,黃芪20克,麥冬l0克,香菇10克,大棗l0枚,雞肉l00克,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將以上諸葯及雞肉共煮l小時,食肉喝湯。注意事項及保存知識與人參相似,所不同者西洋參可用於氣虛發熱,陰虛火旺的患者。
❹ 朝鮮高麗人參有什麼功效適合哪種人用哪些人不能用食用有什麼方面需要注意
高麗參別名朝鮮參、別直參。
[來源〕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帶根莖的根,經加工蒸制而成。 分北朝鮮紅參和南朝鮮紅參. 高麗參依形色又可分為水參、白參及紅參。
[性狀]
呈長柱狀,上半部均壓製成不規則的方柱形,長7-16cm,直徑1-2cm;表面紅棕色至深紅棕色,有光澤,略透明,皮細膩顯油潤;根莖(參蘆)短而粗凹窩狀,有的具兩個參蘆,參蘆的莖痕(蘆碗)大,略似碗狀;根的上部有橫環紋。中下部有縱皺和少數淺縱溝,底端下部支根(參腿)1-3支,稀有4支,較粗;質堅重,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紅棕色,有光澤,呈角質,形成層色淡;氣香特異,味微苦後甘甜。
高麗參的頂端有短而且粗的蘆頭,蘆碗明顯而且大,雙蘆稱蝴蝶蘆,這是上等高麗參的標志之一。此外上等的高麗紅參表面有蟋蟀紋、 質硬,斷面呈鏡面光澤、有菊花紋,氣味香濃,甘苦味濃,參條越粗的質量越好.
[生長環境〕
高麗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栽培和生長條件特殊,,對土壤和氣候非常敏感。高麗參既怕冷也怕熱,只能生長在陽光斜照的地方,土壤必須乾燥,不允許雨水沉滯。一般來說,只有平緩的斜坡和山麓附近的乾燥土地上才能種植人參(也稱"低沉毒"土地)。為避免潮濕,參圃里的坪都築得很高,坪上還要用樹枝和席子搭成一行行天棚,隨著陽光變化隨時開閉,是人參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人參的播種期是3月末到4月初,經過六年的培植才能夠收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種植者必須每日精心護理,因為人參圃里一旦發生病蟲害,數百坪人參就會在一夜之間毀掉。
[商品規格〕
高麗參的加工工藝復雜,不同的加工工藝製成不同種類的高麗參。將收獲的人參晾乾,挑選出質量最好的加工成紅參,其餘加工成白參。紅參和白參又按其粗細、外形、光澤好壞等分成天、地、人三個等級和等外品(尾參)
剛采自參田、尚未經過曬干過程的即為水參,不過由於保存不易,因此除了產地外很難見到;其次為白參,它是以四~六年生的水參為原料,剝皮後以太陽光或熱風自然曬干而成,色澤呈微白的黃色;最後為紅參,它是將水參熱蒸後烘乾而成,水分含量低於百分之十四,組織較硬,呈黃褐色,可長期保存。高麗參一般生長四~六年收割,其中又以六年根的品質最優,超過六年品質便會走下坡了。紅參與的分級如下:
1.北朝鮮紅參分為天、地、人、翁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中再按大、小分為不同規格,如天、地、人字等10支(片)、15支(片)、20支(片)……。 支是指每盒(600克)所裝紅參的支數,但實際每盒支數均有約定的虛數。 如: 天 1O支(片),實際 10至14支;天15支(片),實際15至19支;天20支(片),實際20至28支;天30支(片),實際30至38支;依次類推。 還有大尾、中尾、小尾為不同大小的支根或側根,小尾的質量最低。
2.南朝鮮紅參分為天、地、良、切四個等級;天參(一級品),地參(二級品),良參(二級品)切參(四級品)。
[種植〕
高麗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栽培和生長條件特殊,,對土壤和氣候非常敏感。高麗參既怕冷也怕熱,只能生長在陽光斜照的地方,土壤必須乾燥,不允許雨水沉滯。一般來說,只有平緩的斜坡和山麓附近的乾燥土地上才能種植人參。為避免潮濕,參圃里的坪都築得很高,坪上還要用樹枝和席子搭成一行行天棚,隨著陽光變化隨時開閉,是人參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人參的播種期是3月末到4月初,經過六年的培植才能夠收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種植者必須每日精心護理,因為人參圃里一旦發生病蟲害,數百坪人參就會在一夜之間毀掉。
[美容價值〕
人參自古以來擁有「百草之王」的美譽,更被東方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人參的主要成份是人參皂、人參活素、少量揮發油、各種氨基酸和肽類、葡萄糖、果糖、果膠以及維生素B1、B2、煙酸、泛酸等。人參的浸出液可被皮膚緩慢吸收、對皮膚沒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調節皮膚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膚脫水、硬化、起皺,長期堅持使用含人參的產品,能增強皮膚彈性,使細胞獲得新生。同時人參活性物質還具有抑制黑色素的還原性能,使皮膚潔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數不勝數,是護膚美容的極品。人參加在洗發劑中能使頭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可增加頭發的營養,提高頭發的韌性,減少脫發、斷發、對損傷的頭發具有保護作用。人參內服不僅強身也會起到抗老及護膚美容作用。將人參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臉,或將人參煎成濃汁,每日往洗臉水倒一點,用含人參的甘油搓臉或人參水洗臉,能讓皮膚相當滋潤。
堅持搽用人參製成的人參營養霜、人參潤膚露,最好的是用人參的面膜產品,可使皮膚柔軟細膩,防止皮膚鬆弛,減少面部皺紋。
[食用方法〕
(一)燉服。將高麗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燉4~5小時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高麗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三)磨粉。將高麗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沖茶。將高麗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五)泡酒。將整根高麗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燉煮食品。高麗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高麗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
[功效〕
具有大補元氣、滋補強壯、生津止渴、寧神益智等功效,適用於驚悸失眠者,體虛者,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禁忌〕
畏五靈脂,反藜蘆.
[主要成份〕
人參皂甙〈PANAXIN,Ra1,Ra2,Rg1,Rg2〉
配糖體〈PANAOULON,C32,H56,O14〉
人參酸〈PANAXIC,ACID〉
人參貼〈VOLATILE,OIL〉
人參寧〈PANACENE,C5,H24〉
維生素〈B1, B2,B12〉
[高麗參各色吃法]
人參燉雞 補中益氣
材料:雞1隻、水參2棵、大棗3粒、栗子3粒、糯米(已浸)1杯、蒜瓣5個
烹調方法:
1. 雞只去掉肥膏後,放入冷水中洗凈。水參颳去外皮,切去發芽部位,洗凈備用。
2. 糯米瀝干水後放入雞腹內,放入一棵水參。
3. 雞只放入煲內,加水至全覆蓋,加入水參、栗子、大棗、蒜瓣,以中火燉約三小時。
4. 最後以鹽及胡椒粉調味即可。
療效:中醫師張瑞澄教授表示,人參具補氣作用,大棗、雞能補血,栗子則可補腎。糯米性溫,有暖胃功效,不過消化力較弱的人不宜多吃。
人參粥 暖胃擋飢
材料:大棗1杯、水10杯、栗子半杯、水參2棵、大米1杯、杞子適量
烹調方法:
1. 大米洗凈,浸泡約一小時備用。水參颳去外皮,順絲切開。
2. 於煲內加入十杯水,放入水參、栗子、大棗。煮沸後,將火調至小火。
3. 放入大米並不時攪拌,以溫火煮至大米呈軟腍,加入杞子及以鹽調味即可。
療效:人參粥氣養血,適用於脾虛血弱、元氣不足的人士,有補元、護心的作用。大家亦可按體質而選擇白參、水參或紅參。一般來說,夏天較適合吃白參及水參,冬天則適合吃紅參。
* 新潮食譜 *
人參烤肉串 補血惹味
材料:水參2棵、醬油2湯匙、鹽1茶匙、糖1湯匙、牛肉200克、麻油少許
烹調方法:
1. 牛肉切丁,用刀背輕拍,後以醬油、鹽、糖及麻油等調味。
2. 水參颳去外皮後橫切薄片。
3 將牛肉粒與人參片相間串成串燒,撒少許鹽,放在焗爐烤熟。
療效:人參補中益氣,牛肉則補血補鐵,以較香口的串燒方式,可以令味帶甘苦的人參更易入口,不過因為較熱氣,故熱底人士不宜過量。若不愛牛肉,可以雞肉或豬肉代替。
人參天婦羅香脆可口
材料:水參4棵、鹽1湯匙、糯米粉4湯匙、生粉2湯匙
烹調方法:
1. 人參去掉參須後洗凈,切成6至7厘米長的薄片。
2. 將鹽溶掉,將人參放入鹽水中浸泡十分鍾,取出待干。
3. 糯米粉與生粉拌勻,加入適量清水、少許鹽及沙律油,做成炸漿。
4. 燒熱油,放入已蘸炸漿的人參,猛火炸至金黃色,即可撈起食用。
高麗參燉鵪鶉
原料:參,鵪鶉
附料:豬瘦肉,淮山,枸杞,磁實
調料:鹽,味精,薑片。
製作:
(1)葯膳功效:滋陰補血,老年人適宜。 亮點是宰鵪鶉,豬瘦肉起增加鮮味作用。
(2)製作過程:將加工好的鵪鶉,高麗參,附料,調料一同放入燉盅之中,高火燉透,即可食用。
晚餐:高麗參燉雞
材料:(4人份)
[中葯] 朝鮮人參…5g 枸杞子…20粒 香菜…少許
雞…1隻 干香菇…4枚 冷水、開水各適量
酒…30ml 鹽…15g 大蔥…2根 生薑…2片
做法:
1、朝鮮人參快速水洗,在熱水中浸泡一宿,變柔軟後取出,人參汁留量備用。
2、於香菇洗凈,浸泡水中,待柔軟後取出,香菇汁留盆中備用。
3、把雞吊起,取出內臟、雞爪,用水洗凈,把雞身上的水擦凈。
4、雞翅膀固定在後背上,像曲肘而枕那樣。把雞腿放倒,固定在雞胸上,大腿的關節刺入竹簽,使足返回原來的位置,小腿用竹簽串在一起,用線固定在雞尾部,製成一個造型。
5、把雞放入足量的熱水中,通過熱水,去掉臟物。
6、把雞放入深鍋里,加水漫過雞,把蔥段、生薑塊加入,用火煮,取掉浮沫,使其乾凈。
7、加入高麗人參、香菇、煮上一會,出來浮沫後去除,然後加入酒、枸札子,用文火煮1小時,最後取出姜塊和蔥段,加入香菜和鹽調味.
[儲藏]
與空氣隔絕,晾乾密封,防潮防蟲。高麗參儲藏期一般在5—10年,方法得當,可保存10年以上,葯效成分幾乎無異。
❺ 北方人參的吃法有哪些
人參屬於東本三寶之一,用來燉湯是不二選擇了。有機鮮人參燉雞湯的做法,先將雞剖開洗凈,豬展斬件,鮮人參洗凈。用鍋燒水至沸點後,放入雞、豬展煮去表面血漬後,倒出用水沖凈。將雞、鮮人參、枸杞、姜、紅棗放入燉盅內,加清水燉2小時,放入鹽、雞精即可食用。人參建議選擇加一有機鮮人參,我經常用它燉湯,參味濃,效果也好。
❻ 都知道人參營養價值很高,那吃人參有什麼禁忌要注意
人們常說人參可以大大補充,但你知道嗎?它不僅僅是用作滋補品,也是一種葯。吃好人參,治病補充身體,不吃好就殺不了人。人參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例如,燉肉、咀嚼、蟲子、泡沫等多種方法。對身體的治療效果也很大。人參對身體各部位都有療養效果,但人參是葯,所以身體發熱,胸敏、腹脹等症狀不好的人也要禁止人參。
所以要吃人參,首先要看是否適合服用人參。專家警告說,以下類型的人不適合服用人參。
1、凶敏、腹脹
兒童能否吃人參,因人而異。體質好、發育健全的兒童不需要吃人參。那麼體質弱、發育有問題的兒童可以吃人參,但使用量要嚴格控制。
在南方地區,秋冬的時候大人們經常主動給孩子服用人參湯,因此可以對濕氣、寒冷進行感化,效果很好。
人參對身體的提升效果很好,但也要注意如何食用。只有正確地知道吃的方法,才能把提升效果提高一倍。
❼ 北方人為什麼不適合吃人參
人參是寒性的,如果人是寒質的當然不適合吃。不跟南北方人的問題。
❽ 我國應用人參的歷史有多久古代中醫是如何應用人參的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是應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傳說在公元前約2000年的黃帝等神話時代,人參就開始被認識,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缺乏文字記載及考證資料。少數人以春秋戰國時代越王的宰相范蠡所著《計然》為依據。《計然》一書中有「人參出上黨,狀類人形者善」的記載,因此認為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但大多數人以《神龍本草經》為依據,認為有2000多年的歷史。朝鮮對人參的認識晚於我國5~6個世紀,日本晚於我國7~8個世紀,俄羅斯和美國晚於我國16~17個世紀。
宋代,蘇頌在《嘉裕圖經本草》論人參曰:「相傳欲試人參,使二人同行,一含人參,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口大喘,含者其息自如。」
明代的偉大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人參「治男女一切虛症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火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明代張介賓所著《景岳全書》中收載處方2218方,其中配伍人參方達509方,約占總方數的23%,可見人參在祖國醫葯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種種描述經近代多方面的研究,證明人參確有其獨特作用。我國醫葯界一直把它作為醫治神經衰弱和心臟衰弱的良好葯物。中醫在臨床上多用於補益強壯,每遇虛弱體質與老年,病後哀弱、大失血、虛脫等情況時必用之。
怎樣服用人參?
我國和朝鮮的中醫治療各種疾病時,多與其他中葯配合應用,服用人參有以下幾種方法:
(1)蒸服將人參切成片,取6~9克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架上,蒸燉1~2小時即可服用。上海老年人多用此法,一般日服1.5~9克,1次或分2次服均可。南方多在蒸米飯時將蒸碗放在木製飯甑內與米飯上一起蒸即可。(2)吞服將人參磨成細粉,每日吞服,一般每次服1~1.5克,日服1~3次,用溫開水在飯前吞服或以水研調成稀糊服用。(3)嚼服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為最簡單的服用法,對於口腔、咽喉病變尤有良效。這種參片或密片可從葯店購買,也可自己加工。可將鮮人參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放在較濃的白糖水中微火煮20~30分鍾,待糖水濃稠時取出晾乾,用清潔塑料袋保存隨時取用。干參也可蒸後切片,再加工成糖參片服用。(4)泡酒將整根或切成薄片約10~15克人參裝入瓶內,用50~60度白酒500克左右密閉浸泡,常將酒瓶振盪,兩周後即可飲服,每日約飲30毫升左右,多在飯後服用,可大補元氣,延年益壽。(5)當茶飲將3~5克人參片或人參粗腿、細根折成段置於茶杯或保溫杯中,倒入熱開水悶泡10~20分鍾後即可飲用,也可酌加枸杞、山楂、冰糖等。一般可連泡數次,待味變淡後,連渣一起嚼服。可提神健體。(6)煮服將一支幹參(生曬參或紅參)掰碎置小鍋加水煮約半小時使其參內成分基本上溶出,水味變苦時,再加入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有效成分合而為一,稱人參蜂蜜湯,每天早晨飲一大酒盅或一小杯,既強身又治病。(7)燉服這種服用在北方,尤其在東北地區比較普遍,每年冬至以後,一些老年人都要用人參燉母雞吃。先將老母雞去掉毛,除凈內臟,然後將50克鮮人參或15~20克幹人參放入雞肚內,不加鹽醬油和作料,只加清水,用文火燉,直燉到脫骨即可服用。也可在人參的基礎上,再增加250克鮮天麻和2~3根黃芪一起燉服。有人嫌老母雞脂肪太多可將脂肪除去後再燉,或乾脆改用一二年生小雞也可。關於一天吃多少比較合適的問題,尚無統一的看法,因人而異,有的每天吃兩匙,有的每天吃一飯勺,一隻雞吃一周或十天八日的都有。一些離退休老幹部說,冬天吃人參燉母雞,確實補身子,提高抗寒力,一冬天也不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比較輕,好得快。
不僅我國,日本、韓國也用此法服用。具體做法是嫩雞(烏骨雞)一隻,生人參一支(乾燥的2克),江米(稱紅米)一大匙,姜塊大小適中,洋蔥半個,老酒少量,用土陶鍋或琺琅鍋以小火燉4小時,也可加少許鹽調味,盡量淡,效果才會更好。
但人參燉雞有些人不宜服用,一是患血管硬化的人不宜,因雞湯中雞油是溶於水的小分子蛋白質,屬於過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血管病人。二是腎功能較差的人,因雞湯中有一種水溶性礦物質,會使病情加重。三是胃酸過多的胃出血患者,因雞湯會促使胃酸分泌,使病情加重。
服用人參的注意事項:
①服用人參切忌過量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系教授西格爾博士從133例患者中發現每天服人參超過15克者都患了「濫用人參綜合症」。從中外服用者的劑量來看每天服2~3克是沒有問題的,上海人日服劑量是3~9克,英國人為0.4~9.8克。
②在復方配伍中,有些葯物應避免合用,人參畏「五靈脂」,反「黎蘆」,因此這兩種中葯不能與人參合用。
另外一些中醫師認為,吃人參後再吃蘿卜,會將人參的補益功能消解,因為人參補氣,而蘿卜破氣。但他們不明白中醫學上的「氣」有多種,一是先天之腎氣(生命能量),二是水谷之氣(營養物質的能量),三是從肺吸入的空氣,這3種氣合成為元氣。人參能大補元氣,而蘿卜所破的氣是胃腸消化不良所產生的胃腸脹氣。《本草綱目》對人參補氣,蘿卜理氣,二者合用的中醫理論早有論述,說明人參和蘿卜相輔相成而不相忌。《本草綱目》曰,「蘿卜生吃升氣,熟食降氣」,「生吃可止渴清脹氣,熟吃可化瘀助消化」。近代營養學家也研究證實,蘿卜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腸脹氣。有的人服用人參後出現胸腹脹悶不適等症狀,往往與消化不良有一定關系,吃蘿卜正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