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處理固體廢物
固體廢棄物處理通常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一般都是由專業的固體廢物處置單位收集處置,可以上危匯網看看的,有很多固廢處置的公司信息,幫你對比價格進行挑選性價比高的處置單位。目前,採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1、壓實技術
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場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還有垃圾、鬆散廢物、紙帶、紙箱及某些纖維製品等。對於那些可能使壓實設備損壞的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2、破碎技術
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尺寸減小,預先必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使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更容易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用的低溫破碎和濕式破碎等。
3、分選技術
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定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質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選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以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4、固化技術
固化技術是通過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棄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理解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特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這樣的固化產物可直接在安全土地填埋場處置,也可用做建築的基礎材料或道路的路基材料。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以分為水泥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自膠質固化等。
5、焚燒和熱解技術
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把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以此法處理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提供能源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歐洲國家較早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廢棄物,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發生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例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設備銹蝕現象嚴重等。
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C)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於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的顯著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6、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種種技術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對於因技術原因或其他原因還無法利用或處理的固態廢棄物,是終態固體廢棄物。終態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是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末端環節,是解決固體廢棄物的歸宿問題。處置的目的和技術要求是,使固體廢棄物在環境中最大限度地與生物圈隔離,避免或減少其中的污染組成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
終態固體廢棄物可分為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大類。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為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海洋傾倒是將固體廢棄物直接投入海洋的一種處置方法。它的根據是海洋是一個龐大的廢棄物接受體,對污染物質能有極大地稀釋能力。
進行海洋傾倒時,首先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選擇處置場地,然後再根據處置區的海洋學特性、海洋保護水質標准、處置廢棄物的種類及傾倒方式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和經濟分析,最後按照設計的傾倒方案進行投棄。遠洋焚燒,是利用焚燒船將固體廢棄物進行船上焚燒的處置方法。廢物焚燒後產生的廢氣通過凈化裝置與冷凝器,冷凝液排入海中,氣體排入大氣,殘渣傾入海洋。這種技術適於處置易燃性廢物,如含氯的有機廢棄物。
2、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的方法有多種,包括土地填埋、土地耕作、深井灌注等。土地填埋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地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處置技術,它是目前處置固體廢棄物的主要方法。
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衛生土地填埋是處置一般固體廢棄物使之不會對公眾健康及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種處置方法,主要用來處置城市垃圾。通常把運到土地填埋場的廢棄物在限定的區域內鋪撒成一定厚度的薄層,然後壓實以減少廢棄物的體積,每層操作之後用土壤覆蓋,並壓實。壓實的廢棄物和土壤覆蓋層共同構成一個單元。具有同樣高度的一系列相互銜接的單元構成一個升層。完整的衛生土地填埋場是由一個或多個升層組成的。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該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問題。
安全土地填埋法是衛生土地填埋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對場地的建造技術要求更為嚴格。對土地填埋場必須設置人造成或天然襯里;最下層的土地填埋物要位於地下水位之上;要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和引出地表水;要配備浸出液收集、處理及監測系統,採用覆蓋材料或襯里控制可能產生的氣體,以防止氣體釋出;要記錄所處置的廢棄物的來源、性質和數量,把不相容的廢棄物分開處置。
⑵ 固體廢物有哪些處理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體廢物污染也成了一大問題。固體廢棄物隨意丟棄、堆積如山,不僅影響市容、而且污染環境。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妥善處理廢物、防治污染的辦法,而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無疑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變廢為寶
固體廢物具有鮮明的時間和空間特徵,是在錯誤時間放在錯誤地點的資源。如果用恰當的方法處理,完全可以變廢為寶。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南方水處理公司從污水淤泥中提煉和製造了2塊寶石,一塊較輕,呈暗灰色,嵌在一個如同瑪瑙和珍珠的銀色飾物上;另一塊呈褐色,飾在金別針上。該公司已同英國經營珠寶的拉特納公司的銷售經理就這種寶石的銷售進行了商談。不久的將來,人們會在商店裡看到這種漂亮而別致的寶石。
事實證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垃圾及其他「三廢」(廢物、廢氣、廢水)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各國開始對它們進行「資源化」處理,變廢為寶,從中回收「可利用資源」,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例如,1988年美國回收廢舊物品行業的收入為48億美元,1989年增加到60億美元。中國在過去40年裡從各種廢棄物中回收的再生資源總量達2.5億噸,價值720億元。
長期以來,各國處理垃圾的方法是露天堆放、圍隔離堆、填埋、焚化和生物降解。據美國試驗表明,燃燒1噸垃圾大約能發出525千瓦時的電,並使垃圾量減少75%~90%。因此,不少發達國家建立了許多垃圾發電廠。目前,美國約有160座,正在興建或計劃興建的還有100多座。1990年日本用於處理垃圾的費用達1.4百萬日元。東京地區計劃在3年內將重新整頓和開辟垃圾處理場所。目前全日本共有1800個垃圾焚燒場,其中,只有90個能生產出轉化能源,而且只有41個將生產的垃圾能源賣給電力公司。
但是,這些方法大部分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在處理過程中會造成二次污染。歐共體委員會估計,12個成員國的520座垃圾焚化廠每年排放塵埃2.5萬噸,鉛570噸,氧化氫144噸,汞68噸,鎘31噸,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因此,人們開始將垃圾作為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的探索。
廢舊物資,如人們生活中的廢棄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一直是污染環境的重要原因,人們將其作為重要負擔。實際上,廢舊物資是個「寶」,只要收集起來,進行加工,再生利用,就可以變為社會財富,既節約了自然資源,又防止造成公害。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道,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製造新塑料袋所需能源是回收塑料袋的3倍,即新製造1噸聚乙烯塑料袋需要1106億焦耳的熱能,而回收同樣重量的塑料袋只消耗353億焦耳的熱能。而且,製造1噸塑料袋產生4034千克二氧化碳,回收1噸塑料袋只產生1773千克二氧化碳;前者消耗水143.9噸,後者消耗水16.8噸,前者是後者的8倍。製造1噸新塑料袋所產生的二氧化硫61千克,回收的僅為18千克;前者產生的氧化氮為21千克,後者為9千克。回收1噸塑料袋還比製造1噸新的要節省1.8噸燃料油。
為便於綜合利用,各國都分類回收廢舊物資。瑞典人倒垃圾時,將玻璃瓶扔進草綠色的大鐵罐里;廢舊電池扔進馬路旁電池形狀的火紅色大鐵筒里;廢鐵器扔進專用集裝箱;廢紙捆起來定期交運。美國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分堆集中在路邊等待收走;超級市場設有金屬罐回收機,顧客將空罐投入後,可獲得一張收據,在指定商店兌換現金,如一次投入10個空罐,還可獲得一張能廉價購買食品的優待券。
在加拿大,公園及遊客常到之處都放著幾種淺藍色的子彈形大膠筒,分別回收廢報紙、罐頭盒、玻璃瓶等。英國倫敦有26個「再循環中心」,在一些地區專設回收廢報紙、破舊衣服、玻璃瓶、鐵皮罐等的垃圾筒。
德國專設回收塑料的垃圾筒,法國專設回收玻璃瓶的垃圾筒。澳大利亞穆斯曼公園從1992年10月起,為居民設置「電子垃圾桶」。它在旁邊裝有電子線路系統。當清潔人員把其中的廢物倒進垃圾車時,垃圾車就會發出無線信號,該系統就會「回話」,垃圾車上的電腦便能辨別「百寶箱」是誰家之物,並打出取款單送到住戶手中。一些工廠還利用這些廢舊物資,生產各種再生產品。
日本北海道地區技術中心從稻草灰中提煉出一種粒子,經高溫加工成新型陶瓷,可製造汽車發動機和人工心臟。日本每年還將3000萬噸的爐渣通過冷卻處理製成建築材料和優質水泥原料,用於建築、雕塑等。
美國杜邦公司和北美廢物處理公司建立了回收利用廢塑料的聯盟,在芝加哥和費城開辦了垃圾管理中心,每個中心回收10萬噸舊塑料瓶,再製成公園長椅和公路隔離路障之類的產品。美國勃朗寧—費里斯公司向140萬個住戶收集垃圾中的廢舊物資,將其製成織地毯用的纖維和被褥的保暖襯里。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所屬的西方電氣公司,每天處理大約25卡車垃圾,從線路組件中提取黃金,從焊料中提取白銀,從舊電話開關中提取鋅,將碎塑料製成籬笆樁柱和花盆。美國經回收後再生產的產品琳琅滿目,包括纖維製品、洗滌劑、人造木材……幾乎應有盡有。
綜合利用「三廢」使「廢物」資源化,已成為當前許多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許多企業通過綜合加工,綜合利用;回收加工,分離回用;廠間合作,掛鉤互用;深度加工,徹底利用等辦法,使有些金屬和無機物質不再被排入河流而浪費掉,並且能成為有價值的副產品。
只有當人們不再把河流作為任意使用的污水溝,擺脫了那種把物質簡單地看做僅供消費的觀點後,工業生產才會遵循「利用—分解—儲存—再利用」的客觀規律,人類才能真正確立綜合利用的觀點。
例如,德國正從鋼鐵生產的酸溶液中回收有用的硫酸,從罐頭工業廢棄物中回收可供銷售的醋,從造紙業廢液中回收化學葯品供再利用,從而減少現代化造紙廠排污物的90%。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一家公司先用磁鐵把含鐵的金屬從垃圾中吸出來,然後按1噸普通家庭廢物、1噸黏土和300升水(或污水)的比例組成混合物,經絞碎,擠壓成如同玻璃彈子的小球,經過1200℃的高溫烘烤、冷卻,製成輕質建築材料,將其加入水泥中,製成的水泥塊比普通的輕1/3,但一樣堅固,而且具有良好的聲學和保溫性能。
美國科學家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培育細菌,把垃圾中的纖維素加工成酒精,經蒸餾純化,就可作燃料用。日本一家研究機構利用合成沸石催化劑,從廢塑料中高效率地生產燃料油,該項技術已獲日本專利。另一家研究機構利用酶發酵與膜分離技術,從低濃度澱粉工業廢液中製取濃度為50%左右的乙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家的政府已制訂有關的法律,規定對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實行減免稅收,提供信貸等優惠政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於1989年9月30日頒布法律,要求所屬各市縣廣泛回收垃圾中的有用資源,5年內要把垃圾量減少25%。加拿大多倫多市規定,從1991年起,該市的4家日報必須至少利用50%的再生紙,否則它們設在街道的自動零售報箱將被取締。該市每月能回收3750噸舊報紙,每回收1噸舊報紙就能少砍伐19棵樹。這意味著其僅回收舊報紙一項,每年就能少砍伐85.5萬棵樹。
實踐證明,利用廢舊物資作為資源來生產產品,比之開發礦產和生物資源來生產同樣的產品,往往投資少,資金回收期短,而且能消除污染,改善環境。
美國《幸福》雜志指出:「垃圾堆里有黃金!」它已越來越受到企業家們的重視和關注。一個以利用廢舊物資為中心的新行業正在世界各地興起,開始成為世界環境保護中的一股巨大洪流。
長期以來,固體廢物大多被傾倒入海,或就地填埋,這些方法給環境留下了許多隱患。現在廣泛應用的除了簡單的粉碎、分類等物理方法,還有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這些新方法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回收一部分資源。
採用化學方法使固體廢物發生化學轉換從而回收物質和能源,是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的有效技術。煅燒、焙燒、燒結、溶劑浸出、熱分解、焚燒等都屬於化學處理技術。
(1)煅燒:煅燒是在適宜的高溫條件下,脫除物質中二氧化碳和結合水的過程。煅燒過程中發生脫水、分解和化合等物理化學變化。例如,碳酸鈣渣經煅燒再生石灰。
(2)焙燒:焙燒是在適宜條件下將物料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低於其熔點),使其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的過程,根據焙燒過程中的主要化學反應和焙燒後的物理狀態,可分為燒結焙燒、磁化焙燒、氧化焙燒、中溫氯化焙燒、高溫氯化焙燒等。
(3)燒結:燒結是將粉末或粒狀物質加熱到低於主成分熔點的某一溫度,使顆粒黏結成塊或球團,提高緻密度和機械強度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燒結,一般需在物料中配入一定量的熔劑,例如石灰石、純鹼等。
(4)溶劑浸出:使固體物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有用金屬溶解於液體溶劑中,以便從溶液中提取有用金屬。這種化學過程稱為溶劑浸出法。按浸出劑的不同,浸出方法可分為水浸、酸浸、鹼浸、鹽浸和氰化浸等。溶劑浸出法在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有用元素中應用很廣泛,如用鹽酸浸出固體廢物中的鉻、銅、鎳、錳等金屬,從煤殲石中浸出結晶三氯化鋁、二氧化鈦等。
(5)熱分解(或熱裂解):熱分解是利用熱能切斷大分子量的有機物,使之轉變為含碳量更少的低分子量物質的工藝過程。應用熱分解處理有機固體廢物是熱分解技術的新領域。通過熱分解可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從有機廢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氣等。適於採用熱分解的有機廢物有廢塑料(含氯者除外)、廢橡膠、廢輪胎、廢油及油泥、廢有機污泥等。
(6)焚燒: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以一定的過剩空氣量與被處理的廢物在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廢物中的有害毒物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這種處理方式可使廢物完全氧化成無毒害物質。焚燒技術是一種可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
焚燒法可處理城市垃圾、一般工業廢物和有害廢物,但當處理可燃有機物組分很少的廢物時,需補加大量的燃料。一般來說,發熱量小的垃圾不適宜焚燒處理;發熱量大於5000千焦/克的垃圾屬高發熱量垃圾,適宜焚燒處理並回收其熱能。
⑶ 如何處理固體廢棄物污染
要想「處理固體廢棄物污染」,就要做好以下幾點:1.嚴格「固體廢棄物處理」的規章制度;2.固體廢棄物必須由有處理資質的公司或單位進行收集、運輸、處理;3.絕對不允許任意堆放、填滿,私自隨便處理。4.加強嚴格的監督檢查,專人負責,一經發現及時處理,嚴格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絕不遷就、姑息、包庇、寬容!
⑷ 固體廢物一般是如何處理的
固體廢物處置方法包括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大類。
一、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二、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庫或貯留池貯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幾種。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1、農用
即利用表層土壤的離子交換、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滲濾水浸出、降解產物的揮發等綜合作用機制處置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費用適宜、設備易於維護、對環境影響很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長肥效等優點,主要用於處置含鹽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廢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於農田作為一種處理方法已引起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證明,施污泥、粉煤灰於農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產的作用。
2、土地填埋處置
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採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徵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
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於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採用。
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3、深井灌注處置
這是指把液體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性岩層內。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採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但主要還是用來處置那些實踐證明難於破壞、難於轉化、不能採用其它方法處理或採用其它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深井灌注處置前,需使廢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濁液。
深井灌注處置系統的規劃、設計、建造與操作主要分廢物的預處理、場地的選擇、井的鑽探於施工。以及環境監測等幾個階段。
組成
的城市固體廢物的組成變化很大,從市政當局到自治市,並將它與時間顯著變化。在擁有完善的廢物回收系統的城市,廢物流主要由塑料薄膜和不可回收的包裝材料等難處理廢物組成。在 20 世紀初,英國的大部分家庭垃圾 (53%)由明火產生的煤灰組成。
在沒有大量回收活動的發達地區,主要包括食物垃圾、市場垃圾、庭院垃圾、塑料容器和產品包裝材料,以及來自住宅、商業、機構和工業來源的其他雜項固體廢物。大多數城市固體廢物的定義不包括工業廢物、農業廢物、醫療廢物、放射性廢物或污水污泥。垃圾收集由市政當局在特定區域內進行。
術語「殘余廢物」是指家庭來源留下的廢物,其中含有尚未分離或送去處理的材料。廢物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分類,但以下列表代表了一個典型的分類:
1、 可生物降解的垃圾:食物和廚房垃圾、綠色垃圾、紙張(大多數可以回收利用,但可能會排除一些難以堆肥的植物材料)。
2、 可回收材料:紙張、紙板、玻璃、瓶子、罐子、錫罐、鋁罐、鋁箔、金屬、某些塑料、紡織品、服裝、輪胎、電池等。
3、 惰性廢物:建築和拆除廢物、泥土、岩石、碎片。
4、 電子電器廢棄物(WEEE)——電器、燈泡、洗衣機、電視、電腦、屏幕、手機、鬧鍾、手錶等。
5、 復合廢物:廢衣服、利樂包裝食品和飲料紙盒、玩具和塑料花園傢具等廢塑料。
6、 危險廢物,包括大多數油漆、化學品、輪胎、電池、燈泡、電器、熒光燈、氣溶膠噴霧罐和化肥。
7、 有毒廢物,包括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
8、 生物醫葯廢棄物、過期葯品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體廢物
⑸ 固體廢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2、陸地處置
土地填埋處置: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危害
固體廢物是環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污染環境。
固體廢物不像廢氣、廢水那樣到處遷移和擴散,必須佔有大量的土地。城市固體廢物侵佔土地的現象日趨嚴重,我國堆積的工業固體廢物有60億噸,生活垃圾有5億噸,預計每年有1000萬噸固體廢物無法處理而堆積在城郊或公路兩旁,幾萬公頃的土地被它們侵吞。
土壤是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長期使用帶有碎磚瓦礫的「垃圾肥」,土壤就嚴重「渣化」;未經處理的有害廢物在土壤中風化、淋溶後,就滲入土壤,殺死土壤微生物,破壞土壤的腐蝕分解能力。
⑹ 固體廢棄物的最常見處理方式是什麼
固體廢物處理指的是將固體廢物轉化成適於運輸、充分利用、存儲或最後處置的形態的過程。固體廢物處理的目的是實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有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熱處理、固化處理。
固體廢物處理
(1)物理處理物理處理是利用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變成方便運輸、存儲、充分利用或處置的形態。物理處理方法包含壓實、破碎、分選、增稠、吸附、萃取等。物理處理也常常是回收固體廢物中有價值物質的重要手段。
固體廢物處理方法
(2)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採取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進而到達無害化,或將其轉變變成適於更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因為化學反應條件繁雜、影響因素較多,故化學處理方法一般 只有在所含成分單一或所含幾種化學成分特性類似的廢物處理方面。對混合廢棄物化學處理也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化學處理方法包含氧化、還原、中和、化學沉澱和化學溶出等。有一些有害固體廢物通過化學處理,還也許產生富含毒性成分的殘渣,還須對殘渣進行無害化處理或安全處置。
(3)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是充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進而到達無害化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通過生物處理,在容積,形態、組成等方面均發生重大變化!
方便運輸、存儲、充分利用和處置。生物處理方法包含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兼性厭象處理。與化學處理方法相比較,生物處理在經濟上般相對比較便宜,應用也十分普遍.但處理過程所需時間較長,處理效率有時不太穩定。
(4)熱處理熱處理是利用高溫破壞和改變固體廢物的組成和結構,同時到達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目的。熱處理方法包含焚燒、熱解、濕式氧化以及焙燒、燒結。焚燒法是充分利用燃燒反應使固體廢物中的可燃性物質發生氧化反應,進而到達減容並充分利用其熱能的目的。利用焚燒法能夠 消滅細菌和病毒,佔地面積小,還可充分利用其熱能發電等。現階段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多採取焚燒法來處理。熱解處理指的是將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在高溫下裂解,可獲取輕質燃料,如廢塑料、廢橡膠的熱解等。
(5)固化處理固化處理是採取一種惰性的固化基材將皮物固定或包裹起來以減低其對環境的危害,進而能較安全地運輸和處置的種處理過程。固化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有害廢棄物和放射性廢棄物。因為處理過程需添加較多的固化基材,因而固化體的容積遠比原廢棄物的容積大。
⑺ 固體廢棄物管理規劃的方法有哪些
固體廢棄物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提示:
1.各類固體廢物的管理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通常是多種污染成分同時並長期存在於環境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物理、化學或生物反應,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處理、處置、管理不當,污染成分就會通過水、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物與水、空氣污染物的性質不同,它作為多種污染成分存
1.各類固體廢物的管理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通常是多種污染成分同時並長期存在於環境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物理、化學或生物反應,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處理、處置、管理不當,污染成分就會通過水、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固體廢物與水、空氣污染物的性質不同,它作為多種污染成分存在的終態最大限度地濃集很多污染成分,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情況下,就需要適當的管理,使其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即是安全處置。安全處置要求合適的水文、地質、氣候等條件,設計、製造、操作和長期監測合理的方案。從產生到處置需要經歷多種渠道,許多程序,每一個程序都可造成對環境的污染,也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和其他生物,為此要對固體廢物進行污染過程全管理,即固體廢物的途徑管理。固態的有毒有害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有時不可逆的,很難進行恢復。固體廢物的這些特點使得必須建立完全不同於水、氣那樣的管理體制,必須實行將產生、運輸、綜合利用、處理、儲存、處置等所有廢物運動過程所涉及的各環節都作為污染源來進行管理的全過程管理。一般按照其先後次序分為產生、分類、標識;運輸;加工處理;儲存和安全處置;浸出液管理、處置場監督、管理等。
固體廢物的產生管理處置全面管理的第一步,其根本措施就是盡可能採用低廢或無廢工藝,減少產生的固體廢物量。首先弄清固體廢物的來源和數量,然後進行鑒別、分類、標志和收集,記錄廢物的種類、特徵,以及運輸、處理和利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
固體廢物產生量計算是產生管理的重要步驟,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計算的准確與否,關鍵是固體廢物的產率(亦稱產生系數)是否准確。固體廢物的產率分為產值產率和產量產率兩種。固體廢物的產率和產生量計算方法主要分三類,即實測法、物料衡算分析法和經驗公式法。
固體廢物在鑒別分類後,在運輸過程中,需要認真核對廢物清單,選擇合適裝載的方式、運輸工具及運輸路線,制定可能出現的事故補救處理設施。
我國尚沒有關於固體廢物的運輸標准,只對危險的對放射性廢物運輸有一些要求。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需要加速對廢物管理的立法。近些年來,我國已經制定和頒布了《環境保護法》等多種法規。而固體廢物管理立法是保證《環境保護法》貫徹執行的專門性法規。目前,這方面的工作已經開始。近幾年來,我國已先後制定了《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准》、《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浸出毒性試驗方法標准》、《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准》、《城市垃圾農用控制標准》、《工業企業環境保護考核制實施辦法》等等。我國目前的固體廢棄物管理體系,是指以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為主,結合有關的工業主管部門和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共同對固體廢物實行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簡稱《固廢法》規定了各個主管部門的分工。
2.廢物最少化管理
廢物最少化最早是美國在70年代提出來的,它的目的是減少廢物產生量,保護能源和自然資源,確保以對環境有利的方式管理廢物。到了80年代又對該法進行修正,修正案強調廢物最少化,要求排污者實施廢物最少化計劃。
廢物最少化管理主要內容是生產投入的原料和輔料中含有有用、無用兩個組分,有用組分變成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無用組分和輔料變成廢物排出,污染環境。於是將投入的原料和輔料除生產主產品外,回收副產品以減少產生廢物的數量,部分副產品還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循環使用。如圖9.1所示,最少化管理技術包括削減廢物源和循環兩個部分,削減廢物源是核心,其次才是循環。
圖9.1廢物最少化技術簡圖
為了削減廢物源,可以改變產品結構,盡量提高產品質量,不生產殘次品,延長產品變成廢物的時間,從宏觀上講也就減少了廢物。廢物的控制包括改變原材料、改革工藝、提高技術水平的改進操作。循環包括使用與再利用和回收等。
實施廢物最少化首先是要爭取企業領導的支持定出恰當的總目標,其次是制訂方案,制訂出系統性的計劃。制訂計劃之前先要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做出評價,找出減少廢物的關鍵環節,並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環節上,進行衡算。再次是擬定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做出近期到遠期的安排;最後是做總結匯報,要進行全面總結,並向主管部門成領導匯報。實施廢物最少化管理與我國推行清潔工廠的含義是一樣的,隨著它的推廣實施,將推動我國清潔工廠的發展。
3.制定和嚴格執行各項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
根據我國國情並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固廢法》制定了一些行之有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類管理制度
固體廢物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的特點,因此《固廢法》確立了對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分別管理的原則,明確規定了主管部門和原則。在《固廢法》第50條中明確規定「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性相容的未經安全性處理的危險廢物,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
(2)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
為了使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掌握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情況,《固廢法》要求實施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而有效地防治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污染的全過程。
(3)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其防治設施的「三同時」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固廢法》進一步重申了這一制度。
(4)排污收費制度
固體廢物排污費的交納,是對那些在按規定或標准建成貯存設施、場所前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而言的。因為在固體廢物污染與廢水、廢氣污染有著本質的不同,廢水、廢氣排放進入環境後,可以在環境中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途徑進行稀釋、降解,並且有著明確的環境容量。而固體廢物進入環境後,不易被環境所接受,其稀釋降解往往是個難以控制的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是通過釋放出水和大氣污染物進行的,而這一過程是長期的和復雜的,並且難以控制。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固體廢物是嚴禁不經任何處置排入環境當中的。《固廢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對其產生的不能利用或者暫時不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建設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這樣,任何單位都被禁止向環境排放固體廢物。而固體廢物排污費的交納,則是對那些在按照規定和環境保護標准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或者經改造這些場所達到環境保護標准之前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而言的。
(5)限期治理制度
為了解決重點污染源環境問題,《固廢法》規定,對沒有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處置設施、場所,或已建設但不符合環境保護規定的單位,實施限期治理、限期建成或改造。對於排放或處理不當的固體廢物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和責任者實行限期治理。如果限期內不能達到標准,可採取經濟手段甚至停產的手段進行制裁。
(6)進口廢物審批制度
《固廢法》明確規定,「禁止中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國家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限制進口可以用做原料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我國於1996年聯合頒布《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以及《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廢物名錄》,規定了廢物進口的三級審批制度、風險評價制度、加工利用單位定點制度和廢物進口裝運前檢驗制度。
(7)危險廢物行政代執行制度
由於固體危險廢物的有害特性,其產生後如不進行適當的處置而任由產生者向環境排放,則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必須採取一切措施保證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理處置。《固廢法》規定:「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不處置的,由所在地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為處置.處置費曲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行政代執行制度是一種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它保證了危險廢物能得到妥善、適當的處置。
(8)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許可證制度
危險廢物的危險性決定了從事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理、處置活動,必須具備達到一定要求的設施、設備,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能力,還必須對從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技術培訓、資質審查和審批,並建立專門的管理機制。防治法規定:必須由具備達到一定設備、設施、人才和專業技術能力並通過資質審查獲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理、處置等經營活動。
(9)危險廢物轉移報告單制度
也稱作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危險廢物轉移報告單制度的建立,是為了保證危險廢物的運輸安全,以及防止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和非法處置,保證危險廢物的安全監控,防止危險廢物污染事故的發生。
⑻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復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如今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