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磺化酞菁鈷使用方法

磺化酞菁鈷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2 14:39:28

A. 磺化酞菁鈷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DX200601027.htm

B. 磺化酞菁鈷的質量指標

一.名稱:磺化酞菁鈷 聚酞菁鈷
二.外觀:深藍色粉末
三.篩余物%(0.2mm)<= 15
四.鈷含量>= 6.0
五.脫硫醇活性(10-6)<= 10
六.包裝:磺化酞菁鈷包裝採用塑料瓶,數量分別為每瓶2000克。
七.保存:本產品易吸潮,保存時宜放於乾燥陰涼處,長期貯存其活性不變。 2.1 外觀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目測樣品外觀。
2.2鈷含量分析
a)lmlvideo22AAS儀
b)CO空心陰極燈
c)燒杯(50ml)
d)100w可調電爐
e)高溫爐
2.3試劑
a)鈷標准液(1000ug/g):稱取0.3179gCO為溶解液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
b)鈷標准系列:吸取Co儲備液(1000ug/g)2.5ml於50ml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此溶液Co的濃度為50ug/g,吸取Co中間標准液(50ug/g)0ml,1ml,2ml,3ml.4ml,........於50ml容量瓶中,次標准系列濃度為0.1.23.4,。。。。。(ug/ml).
c)硝酸(分析純)。鹽酸(分析純).高氯酸(分析純) 氫氟酸(分析純)硫酸(分析純)。
2.23儀器工作條件 分析線波長(nm) 狹縫(nm) 燃燒氣流量(L/min) 燃燒氣高度(nm) 燈電流(ma) 助燃燒氣流量(L/min) 240.7 0.3 2 5 8 11 2.24 分析步驟
a)稱取0.01-0.03g樣品於燒杯中,加入5ml濃HNO3及3mlHCIO4在電爐上加熱溶解到HCIO4白煙冒盡後加入溶液殘渣,然後轉移到5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b)活性炭:稱取活性炭樣品0.5g左右於石英燒杯中,至於高溫爐灼燒(550°C)4小時,轉移至鉑金或四氟乙烯坩堝中,加HNO3 3ml,氫氟酸3ml ,HCIO4 2ml,溶解灰分,冒完白煙後用於1;1HCI及蒸餾水溶解殘渣,轉移至25ml容量瓶中,待測。
2.25 方法靈敏度原子分析的靈敏度為能產生1%寫出吸收(吸光度0.0044)時對應的元素濃度,用(ug/ml%)表示。用1mlvideo22型儀器測出鈷的1%吸收的靈敏度為0.0978(ug/g/%). 4.1催化劑應有質監部門進行檢驗,並保證所有出廠的產品均符合標準的的要求。
4.2催化劑按批檢驗,每20箱為一批,每箱10公斤。20公斤。
4.3取樣時,用乾燥的器皿准確量取催化劑,每箱不少於100g,總量不少於600g,充分混合分成兩份,分別裝入乾燥的玻璃器皿,封嚴器口,貼上封條標簽註明樣品的名稱,型號,批號,生產廠名,取樣人,取樣日期,取樣地點,一瓶送交檢驗,一瓶留待復檢。
4.4檢驗結果中若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應加倍抽樣復驗。復驗結果如仍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准要求,則判該產品不合格。 5.1 標志
包裝箱上應有明顯牢固的標志,表明產品名稱,牌號,生產日期,批號,凈含量,生產廠名,地址,執行標准編號,並符產品合格證。
5.2 包裝
催化劑應用乾燥的塑料盒或隔絕空氣的塑料袋包裝,每袋,每盒凈重1公斤 2公斤 5公斤.
5.3運輸
運輸時應輕裝輕放防止雨淋,曝曬及碰撞。
5.4貯存
貯存時應放於通風乾燥的室內,遠離異味化工原料,保質期五年。

C. 關於磺化鈦氰鈷催化劑

磺化酞菁鈷(酞菁鈷四磺酸鈉鈣鹽)
磺化酞菁鈷是脫除輕質油中硫醇的高效催化劑
分子結構穩定,不揮發不潮解。差熱分析熱分解點≥593℃在通常條件下,貯存期不少於三年:經動物毒性試驗證明,安全無毒,對環境不構成任何污染 磺化鈦氰鈷催化劑廣泛應用於各大煉油廠汽油精製,催化重整中脫硫醇,降低成品汽油中硫含量,與國際燃油排放標准接軌。

D. 磺化酞菁鈷的介紹

磺化酞菁鈷( Sulfonated cobalt phthalocyanine)是脫除輕質油中硫醇的高效催化劑。含硫原油煉制的汽油裹含硫醇硫量較高。汽油裹的硫醇產生惡臭,又具有腐蝕性,並且使汽油含鉛量下降,同時,硫醇又是氧化引發劑,能促進汽油中不穩定組分氧化縮合為膠狀物,造成汽油儲存穩定性變差。磺化酞菁鈷是脫除累質油中硫醇硫的高效催化劑,具有完全相同的作用。使用時將催化劑溶於10%鹼液中,稍加熱一段時間,並攪拌使其溶解後即可使用。操作方便,稀鹼液能再生循環使用。

E. 化學中的PDS是什麼意思

1.1 PDS
在縮寫詞PDS中,P為phthalocyanine(酞菁)的字頭,而D為dinucleus(雙核)的字頭,S為sulfonation(磺化)的字頭,「PDS」的綜合意思就是「雙核磺化酞菁化合物」,這里指的是雙核磺化酞菁鈷。
1.2 磺化酞菁鈷
磺化酞菁鈷為酞菁鈷與濃硫酸縮合的產物,工業上主要作為催化劑使用,從結構上,磺化酞菁鈷屬於鈷鉬型催化劑,性能上,磺化酞菁鈷是典型液相氧化還原催化劑。
2脫硫原理
對於無機硫:
H2S+Na2CO3 →NaHS + NaHCO3(2)這是典型的復分解反應,也是酸鹼中和反應,無須任何催化劑,即使加入催化劑,也不能影響到反應平衡。
對於有機硫:
RSH + Na2CO3 →RSNa + NaHCO3 (3)雖然有機硫的平衡常數比無機硫小,但酸鹼中和的推動力,能夠使反應進行的深度也很高。
3.3再生原理
對於無機硫:
NaHS + 1/2 O2 →S + NaOH (4)對於有機硫:
2RSNa + 1/2 O2+ H2O →RSSR + 2NaOH (5)
3.4催化原理
正常條件下,H2S與空氣中的O2發生反應而生成硫磺的速度非常慢,可以看成是不反應,要想獲得理想的速度,必須藉助於催化劑才能夠實現。

F. 磺化酞菁鈷是什麼

磺化酞菁鈷(酞菁鈷四磺酸鈉鈣鹽)
分子結構穩定,不揮發不潮解。差熱分析熱分解點≥593℃在通常條件下,貯存期不少於三年:經動物毒性試驗證明,安全無毒,對環境不構成任何污染。

G. 溫度對磺化酞菁鈷的溶解度有什麼影響

溫度對磺化酞菁鈷的溶解度的影響為,溫度太高,則會破壞磺化酞菁鈷在鹼液中的穩定性,因此會使脫硫醇效果變差。

H. 磺化酞菁鈷毒性

磺化酞菁鈷(酞菁鈷四磺酸鈉鈣鹽)
分子結構穩定,不揮發不潮解。差熱分析熱分解點≥593℃在通常條件下,貯存期不少於三年:經動物毒性試驗證明,安全無毒,對環境不構成任何污染。

I. 現在國家大型的火電廠都有哪幾家他們所利用的脫硫技術都是什麼啊所用的脫硫技術都有什麼特點

火電廠有很多,光湖南就不少。
脫硫技術: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的增多,汽車尾氣已成為主要的大氣污染源,酸雨也因此更加頻繁,嚴重危害到了建築物、土壤和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世界各國紛紛提出了更高的油品質量標准,進一步限制油品中的硫含量、烯烴含量和苯含量,以更好地保護人類的生存空間。
隨著對含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及重油催化裂化的普及,油品含硫量超標及安定性不好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由於加氫脫硫在資金及氫源上的限制,對中小型煉油廠來說進行非加氫精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簡單介紹了非加氫脫硫技術進展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 燃料油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分布
原油中有數百種含硫烴,目前已驗證並確定結構的就有200餘種,這些含硫烴類在原油加工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分布於各餾分油中。
燃料油中的硫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通常能與金屬直接發生反應的硫化物稱為「活性硫」,包括單質硫、硫化氫和硫醇;而不與金屬直接發生反應的硫化物稱為「非活性硫」,包括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對於汽油餾分而言,含硫烴類以硫醇、硫化物和單環噻吩為主,其主要來源於催化裂化(簡稱FCC)汽油。因此,要使汽油符合低硫汽油的指標必須對FCC汽油原料進行預處理或對FCC汽油產品進行後處理。而柴油餾分中的含硫烴類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並噻吩和二苯並噻吩等,其中二苯並噻吩的4,6位烷基存在時,由於烷基的位阻作用而使脫硫非常困難,而且隨著石油餾分沸點的升高,含硫化合物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
3 生產低硫燃料油的方法
3.1 酸鹼精製
酸鹼精製是傳統的方法,目前仍有部分煉廠使用。由於酸鹼精製分離出的酸鹼渣難以處理,而且油品損失較大,從長遠來看,此技術必將遭到淘汰。
(1)酸精製
該法用一定濃度的硫酸、鹽酸等無機酸從石油產品中除去硫醚和噻吩,從而達到脫硫的目的。反應如下所示:
R2S+H2SO4 R2SH++HSO-4
(2) 鹼精製
NaOH水溶液可以抽提出部分酸性硫化物,在鹼中加入亞碸、低級醇等極性溶劑或提高鹼的濃度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如用40%的NaOH可除去柴油中60%以上的硫醇及90%的苯硫酚,其中苯硫酚對油品的安定性影響很大。
3.2 催化法
在酞菁催化劑法中,目前工業上應用較多是聚酞菁鈷(CoPPC)和磺化酞菁鈷(CoSPc)催化劑。此催化劑在鹼性溶液中對油品進行處理,可以除去其中的硫醇。夏道宏認為聚酞菁鈷(CoPPC)和磺化酞菁鈷(CoSPc)在鹼液中的溶解性不好,因而降低了催化劑的利用率,為此合成出了一種水溶性較好的新型催化劑——季銨磺化酞菁鈷(CoQAHPc)n,該催化劑分子內有氧化中心和鹼中心,二者產生的協同作用使該催化劑的活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1〕。此外,金屬螯合劑法和酸性催化劑法都能使有機硫化物轉化成硫化氫,從而有效的去除成品油中的硫化物〔2〕。
以上這幾種催化法脫硫效率雖然較高,但都存在著催化劑投資大、制備條件苛刻、催化活性組分易流失等缺點。目前煉廠使用此方法的其經濟效益都不是很好,要想大規模的應用催化法脫硫技術,尚需克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3.3 溶劑萃取法
選擇適當的溶劑通過萃取法可以有效地脫除油品中的硫化物。一般而言,萃取法能有效地把油品中的硫醇萃取出來,再通過蒸餾的方法將萃取溶劑和硫醇進行分離,得到附加值較高的硫醇副產品,溶劑可循環使用。在萃取的過程中,常用的萃傘液是鹼液,但有機硫化物在鹼液和成品油中的分配系數並不高,為了提高萃取過程中的脫硫效率,可在鹼液中添加少量的極性有機溶劑,如MDS、DMF、DMSOD等,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萃取過程中的脫硫效率。夏道宏等人提出了MDS-H2O-KOH化學萃取法,用這三種萃取劑對FCC汽油進行了萃取率及回收率的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同一套裝置中既能把油品中的硫醇萃取出來,還可以高效回收萃取液中的單一硫醇以及混合硫醇,得到高純度的硫醇副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福建煉油化工公司把萃取和鹼洗兩種工藝結合起來,採用甲醇-鹼洗復合溶劑萃取法顯著提高了FCC柴油的儲存安定性,萃取溶劑經蒸餾回收甲醇後可循環使用。此種方法投資低,脫硫效率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
3.4 催化吸附法
催化吸附脫硫技術是使用吸附選擇性較好且可再生的固體吸附劑,通過化學吸附的作用來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它是一種新出現的、能夠有效脫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方法。與通常的汽油加氫脫硫相比,其投資成本和操作費用可以降低一半以上,且可以從油品中高效地脫除硫、氮、氧化物等雜質,脫硫率可達90%以上,非常適合國內煉油企業的現狀。由於吸附脫硫並不影響汽油的辛烷值和收率,因此這種技術已經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重視。
Konyukhova〔5〕等把一些天然沸石(如絲光沸石、鈣十字石、斜發沸石等)酸性活化後用於吸附油品中的乙基硫醇和二甲基硫,ZSM-5和NaX沸石則分別用於對硫醚和硫醇的吸附。Tsybulevskiy〔5〕研究了X或Y型分子篩進行改性後對油品的催化吸附性能。Wismann〔5〕考察了活性炭對油品的催化吸附性能。而在這些研究中普遍在著脫硫深度不夠,吸附劑的硫容量較低,脫硫劑的使用周期短,且再生性能不好,因而大大限制了其工業應用。據報道,菲利浦石油公司開發的吸附脫硫技術於2001年應用於258 kt/a的裝置,經處理後的汽油平均硫含量約為30 μg/g,是第一套採用吸附法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工業裝置,並准備將這一技術應用於柴油脫硫。
國內的催化吸附脫硫技術尚處於研究階段。徐志達、陳冰等〔6〕用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纖維(NACF)吸附油品中的硫醇,結果只能把油品中的一部分硫醇脫除。張曉靜等〔7〕以13X分子篩為吸附劑對FCC汽油的全餾分和重餾分(>90℃)進行了研究,初步結果表明對硫含量為1220 μg/g的汽油的全餾分和重餾分進行精製後,與未精製的輕餾分(<90℃)混合可得到硫含量低於500 μg/g的汽油。張金岳等〔8〕對負載型活性炭催化吸附脫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總之,催化吸附脫硫技術在對油品沒有影響的條件下能有效的脫除油品中的硫化物,且投資費用和操作費用遠遠低於其他(加氫精製、溶劑萃取,催化氧化等)脫硫技術。因此,研究催化吸附脫硫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5 絡合法
用金屬氯化物的DMF溶液來處理含硫油品時可使有機硫化物與金屬氯化物之間的電子對相互作用,生成水溶性的絡合物而加以除去。能與有機硫化物生成絡合物的金屬離子非常多,其中以CdCl2的效果最好。下面列舉了不同金屬氯化物與有機硫化物的絡合反應活性順序為:Cd2+>Co2+>Ni2+> Mn2+>Cr3+>Cu2+>Zn2+>Li+>Fe3+。由於絡合法不能脫除油品中的酸性組分,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採用絡合萃取與鹼洗精製相結合的辦法,其脫硫效果非常顯著,且所得油品的安定性好,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3.6生物脫硫技術
生物脫硫,又稱生物催化脫硫(簡稱BDS),是一種在常溫常壓下利用需氧、厭氧菌除去石油含硫雜環化合物中結合硫的一種新技術。早在1948年美國就有了生物脫硫的專利,但一直沒有成功脫除烴類硫化物的實例,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的控制細菌的作用。此後有幾個成功的「微生物脫硫」報道,但卻沒有多少應用價值,原因在於微生物盡管脫去了油中的硫,但同時也消耗了油中的許多炭而減少了油中的許多放熱量〔9〕。科學工作者一直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直到1998年美國的Institute of Gas Technology(IGT)的研究人員成功的分離了兩種特殊的菌株,這兩種菌株可以有選擇性的脫除二苯並噻吩中的硫,去除油品中雜環硫分子的工業化模型相繼產生,1992年在美國分別申請了兩項專利(5002888和5104801)。美國Energy BioSystems Corp (EBC)公司獲得了這兩種菌株的使用權,在此基礎上,該公司不僅成功地生產和再生了生物脫硫催化劑,並在降低催化劑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延長了催化劑的使用壽命。此外該公司又分離得到了玫鴻球菌的細菌,該細菌能夠使C-S鍵斷裂,實現了脫硫過程中不損失油品烴類的目的〔10〕。現在,EBC公司已成為世界上對生物脫硫技術研究最廣泛的公司。此外,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生命工程工業技術研究所與石油產業活化中心聯合開發出了柴油脫硫的新菌種,此菌種可以同時脫除柴油中的二苯並噻吩和苯並噻吩中的硫,而這兩種硫化物中的硫是用其它方法難以脫除的〔11〕。
BDS過程是以自然界產生的有氧細菌與有機硫化物發生氧化反應,選擇性氧化使C-S鍵斷裂,將硫原子氧化成硫酸鹽或亞硫酸鹽轉入水相,而DBT的骨架結構氧化成羥基聯苯留在油相,從而達到脫除硫化物的目的。BDS技術從出現至今已發展了幾十年,目前為止仍處於開發研究階段。由於BDS技術有許多優點,它可以與已有的HDS裝置有機組合,不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由於有機硫產品的附加值較高,BDS比HDS在經濟上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BDS還可以與催化吸附脫硫組合,是實現對燃料油深度脫硫的有效方法。因此BDS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預計在2010年左右將有工業化裝置出現。
4 新型的脫硫技術
4.1 氧化脫硫技術
氧化脫硫技術是用氧化劑將噻吩類硫化物氧化成亞碸和碸,再用溶劑抽提的方法將亞碸和碸從油品中脫除,氧化劑經過再生後循環使用。目前的低硫柴油都是通過加氫技術生產的,由於柴油中的二甲基二苯並噻吩結構穩定不易加氫脫硫,為了使油品中的硫含量降到10 μg/g,需要更高的反應壓力和更低的空速,這無疑增加了加氫技術的投資費用和生產成本。而氧化脫硫技術不僅可以滿足對柴油餾分10 μg/g的要求,還可以再分銷網點設置簡便可行的脫硫裝置,是滿足最終銷售油品質量的較好途徑。
(1) ASR-2氧化脫硫技術
ASR-2〔12〕氧化脫硫技術是由Unipure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脫硫技術,此技術具有投資和操作費用低、操作條件緩和、不需要氫源、能耗低、無污染排放、能生產超低硫柴油、裝置建設靈活等優點,為煉油廠和分銷網點提供了一個經濟、可靠的滿足油品硫含量要求的方法。
在實驗過程中,此技術能把柴油中的硫含量由7000 μg/g最終降到5 μg/g。此外該技術還可以用來生產超低硫柴油,來作為油品的調和組分,以滿足油品加工和銷售市場的需要。目前ASR-2技術正在進行中試和工業實驗的設計工作。其工藝流程如下:含硫柴油與氧化劑及催化劑的水相在反應器內混合,在接近常壓和緩和的溫度下將噻吩類含硫化合物氧化成碸;然後將含有待生催化劑和碸的水相與油相分離後送至再生部分,除去碸並再生催化劑;含有碸的油相送至萃取系統,實現碸和油相分離;由水相和油相得到的碸一起送到處理系統,來生產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
盡管ASR-2脫硫技術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但一直沒有得到工業應用,主要是由於催化劑的再生循環、氧化物的脫除等一些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ASR-2技術可以使柴油產品的硫含量達到5 μg/g,與加氫處理技術柴油產品的硫含量分別為30 μg/g和15 μg/g時相比,硫含量和總處理費用要少的多。因此,如果一些技術性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那麼ASR-2氧化脫硫技術將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2) 超聲波氧化脫硫技術
超聲波氧化脫硫 (SulphCo)〔13〕技術是由USC和SulphCo公司聯合開發的新型脫硫技術。此技術的化學原理與ASR-2技術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SulphCo技術採用了超聲波反應器,強化了反應過程,使脫硫效果更加理想。其流程描述為:原料與含有氧化劑和催化劑的水相在反應器內混合,在超聲波的作用下,小氣泡迅速的產生和破滅,從而使油相與水相劇烈混合,在短時間內超聲波還可以使混合物料內的局部溫度和壓力迅速升高,且在混合物料內產生過氧化氫,參與硫化物的反應;經溶劑萃取脫除碸和硫酸鹽,溶劑再生後循環使用,碸和硫酸鹽可以生產其他化工產品。
SulphCo在完成實驗室工作後,又進行了中試放大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即不同硫含量的柴油經過氧化脫硫技術後硫含量均能降低到10 μg/g以下。目前Bechtel公司正在著手SulphCo技術的工業試驗。
4.2 光、等離子體脫硫技術〔14〕
日本污染和資源國家研究院、德國Tubingen大學等單位研究用紫外光照射及等離子體技術脫硫。其機理是:二硫化物是通過S-S鍵斷裂形成自由基,硫醚和硫醇分別是C-S和S-H鍵斷裂形成自由基,並按下列方式進行反應:
無氧化劑條件下的反應:
CH3S- + -CH3 CH4+CH2 ==== S
CH3S- + CH3CH2R CH3SH+CH2 ==== SCH2R
CH3S- + CH3S- CH3SSCH3
CH3S- + CH2 ==== S CH3SCH2S- -CH3 CH3SCH2SCH3
有氧化劑條件下的反應:
CH3S- + O2 CH3SOO- RH CH3SOOH + R-
SO3+ -CH3
CH3SOOH Rr CH3SO- + -OH
CH3SO- + RH CH3SOH + R-
3CH3SOOH CH3SOOSCH3 + CH3SO3H
此技術以各類有機硫化物和含粗汽油為對象,根據不同的分子結構,通過以上幾種方式進行反應,產物有烷烴、烯烴、芳烴以及硫化物或元素硫,其脫硫率可達20%~80%。若在照射的同時通入空氣,可使脫硫率提高到60%~100%,並將硫轉化成SO3、SO2或硫磺,水洗即可除去。
5 低硫化的負面影響
汽油和柴油的低硫化大大減輕了環境污染,特別是各國對燃料油低硫化政策已達成共識。但是在燃料油低硫化的進程中,出現了人們未曾預料到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為:
(1)潤滑性能下降,設備的磨損加大。1991年,瑞典在使用硫含量為0.00%的柴油時,發現燃料泵產生的燒結和磨損甚至比普通柴油的磨損還要嚴重。日本也對不同硫含量的柴油作了台架試驗,結果也確認了柴油潤滑性能下降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在脫硫的同時把存在於油品中具有潤滑性能的天然極性化合物也脫除了,從而導致潤滑性能下降,設備的磨損加大。
(2)柴油安定性變差,油品色相惡化。當柴油的硫含量降到0.05%以下時,過氧化物的增加會加速膠狀物和沉澱物的生成,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並導致排氣惡化。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原本存在於柴油中的天然抗氧化組分在脫硫時也被脫除掉了。同時隨著柴油中硫含量的降低,油品的顏色變深,給人以惡感。
6 結論及建議
鑒於石油產品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脫除其中危害性的硫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工業上使用的非加氫脫硫方法有酸鹼精製、溶劑萃取和吸附脫硫,而這幾種脫硫方法都存在著缺陷和不足。其中酸鹼精製有大量的廢酸廢鹼液產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溶劑萃取脫硫過程能耗大,油品收率低;吸附法中吸附劑的吸附量小,且需經常再生。其它的非加氫脫硫技術還處在試驗階段,其中生物脫硫、氧化脫硫和光及等離子體脫硫的應用前景十分誘人,可能是實現未來清潔燃料油生產的有效方法。由於降低燃料油中的硫含量、減少大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實施時應考慮各種因素,提高技術的可靠性,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J. 脫硫工藝流程介紹

脫硫工藝技術原理:
煙氣進入脫硫裝置的濕式吸收塔,與自上而下噴淋的鹼性石灰石漿液霧滴逆流接觸,其中的酸性氧化物SO2以及其他污染物HCL、HF等被吸收,煙氣得以充分凈化;吸收SO2後的漿液反應生成CaSO3,通過就地強制氧化、結晶生成CaSO4•2H2O,經脫水後得到商品級脫硫副產品—石膏,最終實現含硫煙氣的綜合治理。
目前煙氣脫硫技術種類達幾十種,按脫硫過程是否加水和脫硫產物的干濕形態,煙氣脫硫分為:濕法、半干法、干法三大類脫硫工藝。濕法脫硫技術較為成熟,效率高,操作簡單。
傳統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煙氣脫硫工藝採用鈣基脫硫劑吸收二氧化硫後生成的亞硫酸鈣、硫酸鈣,由於其溶解度較小,極易在脫硫塔內及管道內形成結垢、堵塞現象。雙鹼法煙氣脫硫技術是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結垢的缺點而發展起來的。
技術原理
⒈SO2和SO3的吸收 SO2十H2O→H++HSO3- SO3十H2O→H2SO4 SO2和SO3吸收的關鍵是提高其他水中的溶解度,PH值越高,水的表面積越大,氣相湍流度越高,SO2和SO3的溶解量越大。
2. 與石灰石漿液反應 CaCO3十2H++HSO3-→Ca2+十HSO3-+H2O十CO2 CaCO3十H2SO4 → CaSO4+H2O十CO2 CaCO3 +2HCl→CaCl2+H2O十CO2 本步驟的關鍵是提高CaCO3的溶解度,PH值越低,溶解度越大。
系統組成 ——煙氣系統——吸收塔系統 ——制漿系統 ——漿液疏排系統 ——process water 工藝水系統 ——石膏脫水與儲運系統 ——廢水處理系統石灰石。

閱讀全文

與磺化酞菁鈷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魚鉤魚線魚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240
一建各科內各種計算方法編制方法 瀏覽:574
葛藤蔓的種植方法 瀏覽:502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89
毛囊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64
999999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28
蔚來汽車倒車剎車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75
蝗蟲飛機的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948
預防治療近視的方法 瀏覽:59
瓷磚下面潮濕用什麼方法快速干 瀏覽:85
腦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840
增加現金流凈額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9
釣魚主線和竿的連接方法 瀏覽:365
蘭花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89
綠蘿快速長瀑布方法 瀏覽:134
基金盯盤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40
雅萌20n使用方法 瀏覽:590
23分之3x7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421
內痔坐浴的正確方法 瀏覽:478
一般哪裡有賣孔明燈的製作方法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