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燈芯煲紅棗的功效
性味歸經】微寒;甘、淡;歸心;肺;小腸;膀胱經。
5.【葯用功效】利水通淋;清心降火。
6.【主治病症】淋病、水腫、小便不利、尿少澀痛、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等。
7.【現代研究作用】
7.1具有止血作用。
7.2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療效顯著。(山西中醫,1999,1:54)。
7.3治鼻衄,有顯效。(湖北醫學院學報,1982,3:36)。
7.4 還可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胃腸型感冒。
7.5可治喉痹。
8.【中葯復方】
8.1治腎炎水腫:鮮燈心草一至二兩,鮮車前草一兩,鮮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8.2治失眠、心煩:燈心草六錢。煎湯代茶常服。(《現代實用中葯》)
8.3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顆粒或舌炎,口瘡:燈心草一錢,麥門冬三錢,水煎服;亦可用燈心炭一錢,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葯手冊》)
8.4治鼻衄不止:燈心(焙)一兩。搗羅為散,入丹砂一錢,研。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聖濟總錄》燈心散)
8.5治熱淋:鮮燈心草、車前草、鳳尾草各一兩。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葯手冊》)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目前,梔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葯,屬衛生部頒布的第l批葯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梔子的功效
瀉火除煩:適於熱擾心神。a.外感熱病,邪郁上焦,心胸煩悶不眠。b.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甚至譫語。
涼血解毒:用於血分熱毒證。a.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腫目赤,熱毒瘡瘍,屬實熱的。
清利濕熱:適用於肝膽及下焦濕熱證。a.肝經濕熱鬱火,心煩易怒,脅痛口苦。b.濕熱黃疸及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梔子的作用
1. 1
利膽退黃: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
2. 2
促進胰腺分泌: 梔子去羥梔子苷有促進胰腺分泌並有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的作用,並能增加胰膽流量。
3. 3
解熱和對微生物的作用:梔子和不同炮製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熱功效,以生梔子的解熱功效較強,熊果酸為梔子降溫鎮靜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後熊果酸含量明顯降低,故炒梔子的解熱作用明顯減弱,焦梔子則沒有。梔子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製作用。
4. 4
其他:
(1)鎮靜:梔子水煎液有鎮靜作用,炒焦、炒炭後鎮靜作用明顯加強。
(2)降壓:梔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壓作用及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梔有明顯的凝血作用,可明顯縮短小鼠的凝血時間。
(4)抑制胃酸:生梔子水煎液對小鼠胃總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炒焦後對胃抑製作用明顯減弱或消除。
(5)瀉下:去羥梔子苷、異梔子苷有瀉下作用。
(6)加速癒合:梔子提取物製成軟膏,可加速軟組織癒合。
食用選方
1. 1
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2. 2
山梔仁:取凈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去外皮取仁。
3. 3
山梔皮:即生梔子剝下的外果皮。
4. 4
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涼。
5. 5
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
6. 6
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取出,放涼。
7. 7
《雷公炮炙論》: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乾,搗篩如赤金末用。
注意事項
· 脾虛便溏者忌服。
瞿麥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巨句麥、大蘭、山瞿麥、瞿麥穗、南天竺草、麥句姜、剪絨花、龍須、四時美、聖蘢草子
【來源】
葯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瞿麥和石竹的地上部分。
採收和儲藏:夏、秋花果期割取全草,除去雜草和泥土,切段或不切段,曬干。
【性味】苦;性寒
【歸經】心;肝;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濕熱;活血通經。主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閉經;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瘙癢
⑵ 過量燈芯草灰不可服用
永久治腿抽筋的方法 燈芯草一把,燒成灰後沖水喝,一次就可以了。我初中的時候長身體打籃球,小腿幾乎天天抽筋,
意見建議:那叫一個痛苦啊,後來還是我祖母告訴的這個方法,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再也沒抽筋過,游泳登山任何劇烈運動都是一樣,具體請就診後謹遵醫囑進行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服葯 ,祝您健康.
⑶ 哪些植物可以吃
有許多種溫帶可食用植物,除了介紹顏色外,也介紹了人工栽培的品種,如醋栗和醋栗樹。下面進一步介紹了可以食用的植物。
如果你很不幸,沒有找到任何一種這里介紹或者描述的植物,那麼就按照標準的測試方法嘗試那些陌生的植物。
切記:植物的某一部分可以食用,並不代表其他部分也可以食用。要分別測試葉子、莖、根和果實。
漿果:
醋栗類:生長在叢林、灌木叢及荒野中,形體中等,通常為叢生灌木,葉緣有齒,形似楓葉。五瓣小花白綠色至淡紫色,漿果為紅、黃或紫褐色。醋栗要烹煮後方能食用。
梅樹:生長在所有溫帶地區的灌木叢林地帶,種類繁多。多年生小灌木或喬木,形似野櫻桃樹,但漿果體積更大,布滿絨毛,絳黑色、紅色或黃色;有些果實酸味太重,無法生食。
根、葉和莖
辣根:生長在潮濕的荒地,高約50厘米,卵形波紋大葉,頂部簇生白色小花。根部可以挖出,味微辣,可加入肉中。嫩葉可生食或煮後食用。
普通夜櫻草:生長在較為乾旱的開闊原野。體形較高,多葉,有絨毛。梭形葉片,葉緣多皺,有時在紅色花莖的頂端著生大型黃色四瓣花。根煮熟後可食用,要換水以沖淡刺激性氣味。嫩葉也可煮食。越冬的植物為蓮座型葉叢。
萊檬或菩提樹:樹干挺拔,高達26米,常生長在潮濕的林區。葉片大,心形,邊緣有齒。黃花簇生,十分清香。嫩葉及尚未伸展的葉芽都可以生食;花可用來泡茶。
蛇麻草:生長在灌木叢林中的攀緣性植物,長而扭曲的莖,葉緣有齒,葉深裂成三瓣形。綠色鍾形雌花。嫩莖剝皮後,切成片煮沸,花可沖茶。
薊:藤本植物,攀緣莖上有毛刺,並有脊狀突痕。梭形或卵圓形葉,有深裂口。刷狀頭部頂生淡紫色花。選取柔細嫩枝去皮,可以生吃或煮食。嫩根可以烹煮,每個花頭基部都有一富含營養的「堅果」,可以生食。
虎耳草:高達90厘米,一般都矮小。生長在野外空曠荒地或多岩石地區,高山上也有。毛茸肉質皺葉,卵圓或橢圓形,著生於莖基部。莖紫紅色,花五瓣,常簇生,白色。葉可以生吃或烹煮。
地榆:生長在潮濕草地,高約60厘米。小葉有齒,鏟形,對生。頂生深紅色小花。嫩葉生吃或煮熟,味道都不錯。內服可治療胃部不適。
青蓼:高約60厘米,成年老莖紅色,狹長梭形葉上常有黑點。小花粉紅色,常見於荒野。嫩葉可以生吃,也可按照菠菜烹飪。
野大黃:南歐大陸至中國東部皆有分布,體形類似栽種的大黃,但葉片更多皺褶。大的花莖煮熟可食,其他部分則有毒。
白玉草:生長在野地中,高約45厘米,整株灰綠色,短柄葉,心形,白色花,簇生,有一球形花座。嫩葉煮十分鍾後可食用。
敗醬草:生長在荒野草地,高可達45厘米。莖上環生葉,寬大箭形,邊緣有齒。頂生白色小花。豆莢形如硬幣,上有刻痕,易辨別。
三葉草:苜蓿屬植物,草地上常有分布。三葉,掌形葉序,莖頂端密生小花,白、淺綠色至紅色都有。葉可以生食,最好煮。
石爪類:生長在曠野荒地,高達30厘米,多毛,常有刺激性氣味,類似蕨狀的雙切刻葉,頂生紫紅色五瓣花,花體小。漿果,形似扭曲爪狀。葉可以生吃或煮熟後食用。
牛蒡類:生長在曠野荒地,為中型至大型灌木。卵形葉,莖弓形彎曲,頂生許多紫紅色花。葉可食用,嫩莖剝去外皮即可生吃或煮熟。根去皮切成片狀煮沸,換水以除去苦澀味。
堇菜屬:分布廣泛,花小,既有水生的也有陸生的。長莖上著生心形葉,花為藍紫色、黃色或白色。花瓣五片,大小不等。嫩葉可烹飪,富含維生素A和C。
野萵苣:生長在曠野多岩石地帶及草地。高10~20厘米,葉繁茂,橢圓形,微型藍紫色花簇生;葉子可生吃,或按照菠菜的方法烹飪。
春白菊:常見於曠野荒地,高約90厘米,狹長的暗綠色裂口葉,最下面的為圓形,黃色和白色的大型頭狀花序。冬季為蓮座型葉叢。嫩葉淡綠色,可生食。
布穀鳥剪秋羅:生長於潮濕荒地,高50厘米,小葉對生,下面的葉為圓形,蓮座型葉叢。淡紫色或白色四瓣花簇生。嫩葉生吃鮮美,老葉辣味相當濃。美洲婆婆納:生長在背陰的水窪地及潮濕荒野中。莖匍生或直立,厚厚的卵形葉,對生,邊緣有齒。藍色四瓣花,有兩個突出的雄蕊。開花前嫩莖可食,開花後葉可食,稍微苦澀(尤其歐洲品種的),但基本與水田芥味道差不多。
春夏之交,有些植物的幼莖很柔嫩,也很容易採集。有些還可以生吃,不過多數還是煮熟後再食用,尤其是黃精、柳蘭、香蒲和歐洲蕨植物。在清水中洗凈,除去外表的絨毛,加入少量的水煮,最好是用汽蒸。
嫩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很高,再加上嫩枝就是求生者很不錯的食物。多數的煮熟後,味道會更好些。但不要煮得太過了,否則會破壞維生素C、E、K、B以及大量的維生素A。
1.白芥菜:高達60厘米,莖多毛,有斑紋,深裂片葉子,蒼白、黃色得小花,生長在歐洲各地。嫩葉和花均可生吃,煮熟後整株都可食用。挑選嫩的備用。2.牧羊草:高達60厘米,蓮座型葉基,齒形劍狀葉,穗狀白色小花;在野外分布很廣。葉片沸煮後,味道類似捲心菜,可同其他的食物混合食用。
3.櫻草:生長在草地和陰涼的地方。基生葉為蓮座型,尖圓形、並且有皺紋。長長的花序莖,五瓣花,花色蒼白到亮黃色不等,有點類似石竹花。整株均可食用,嫩葉味道最佳。櫻草屬植物包括:黃花九輪草(3a)和高報春(3b)。
4.蒲公英:幾乎隨處可見,再不同地區其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頂端著生黃橙色的花頭,蓮座型葉叢。嫩葉可以生吃。老葉沸煮,換到鍋中的水去除苦澀味後也可食用。根既可煮也可烤,類似咖啡。蒲公英的汁液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
第139頁
5.菊苣:在野外的草地中很常見。高達1.3米,莖基部密生長葉,有絨毛。葉片有對稱分叉。莖頂端葉腋長著類似蒲公英的藍色花朵,按照蒲公英的方法食用。
6.野酸模:在廢墟和野外的草地中很常見。高達1米,箭形長葉,微小的紅色和綠色的穗狀花序,。幼嫩莖可食。葉片中富含礦物質,可以生吃,但烹飪後可以減少刺激性味道。
7.蕎麥:多生長在溫帶的野草地中。主莖高達60厘米,常為紅色。梭形葉,成簇粉紅色或白色的小花。種子是很好的可食用穀物。
8.皺葉酸模:高達1米以上,狹長波形葉,輪生花序,呈淺綠色。常生長在野外草地和荒蕪的地方。從嫩酸模上挑選最柔嫩的葉片煮,換水除去苦澀味,然後再食用。用酸模葉的汁擦拭被蚊蟲叮咬的皮膚能夠減輕疼痛。再溫帶及熱帶地區分布著多種酸模,食用方法均類似。
盡管許多植物的莖木質化程度十分高,不過有些草本植物的嫩莖還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它們十分柔嫩多汁,剝去帶刺的外皮後煮。有些的莖髓富含營養,吃起來有甜味,一般較老的會有。這時應將莖剖開,從而便於掏出莖髓。
莖的營養成分一般沒有根、嫩枝、嫩葉豐富,因此作為最後的食物,可以留作他用。纖維類莖,外皮質地與許多帶刺的蕁麻莖皮差不多,可以用來捻繩。
1.好國王亨利:莖干有刺,高達60厘米,暗綠色的三角形葉子,有時會變紅。頂端輪生花序上著生綠色小花,常生長在野外荒地。葉和嫩莖可以生吃,或者像菠菜一樣煮著吃;食用前剝去有刺的莖皮。
2.灰菜或藜:莖干有刺,高達1米,莖常為紅色。暗綠色、粗糙的卵形到梭形葉,葉緣有齒,稍有缺刻,微小的綠色穗狀花序。荒地中常見。食用方法類似菠菜,嫩葉可以食用。
3.繁縷:蔓生,高達30厘米,主莖上有一行絨毛。卵形葉對生,莖的頂端著生白色的五瓣花。在荒地中比較常見,煮熟後嫩葉味道鮮美。
4.水田芹:通常在流動的淺水中大量群生。葉片呈亮綠色,對生,頂端著生有白色四瓣小花。其葉和莖都可生吃,但最好煮熟再吃,尤其在水面不太干凈時。
5.柳蘭:生長在森林的空曠荒地及多岩地區。高達1.5米,葉片狹長梭形,對生。莖頂端輪生淡紫紅色的四瓣花。嫩葉、花和嫩莖都可生吃,但最好煮熟。成熟的莖內有很甜的髓汁。
6.歐洲沒葯草:有甜味,高達1.5米,莖略帶紫色,有微小絨毛。羽狀葉,葉腋處著生傘形花序,白色小花。生長在歐洲的森林曠野地帶及多岩地區———對於歐洲沒葯草別猶豫,其根莖葉味同濃烈的大茴香 子,可煮熟後食用。7.野芝麻:個頭比刺蕁麻要小,心形葉,對生,無刺毛。葉腋處輪生白色或微紫色花。食用方法同繁縷一樣。
8.刺蕁麻:常年廣為分布。尋找葉緣有齒,狹小、卵形、有刺毛的葉子,花穗綠色的。可以採集嫩苗或高15-20厘米的植株作食物。至少要煮6分鍾,以破壞絨毛中含有的蟻酸。葉片可晾乾保存;莖皮剝下後可以搓繩。
9.車前草:常見,各地皆有分布。長葉車前草具有梭形長葉,花穗比大車前草要短,性喜乾燥。可按照大車前草的方法食用。
10.鹿角車前草:植株較小,星形。葉子狹長、粗糙。花穗較短。生長在乾涸的沙地及多岩石的地區,經常靠近海邊。食用方法參照大車前草。
11大車前草:寬闊的卵形葉,顯著的穗狀花序,較長,花微小,黃綠色或棕色,類似菠菜。多生長在野外的多草荒地。嫩葉味道苦澀,像菠菜一樣烹制;汁液可用於塗抹傷口,或整株煎熬,用來治療胸悶。
花朵
有些植物的花可以食用,如酸橙、椴木、玫瑰、啤酒花、接骨木、櫻草和甘菊等。但植物開花是季節性的,同其他部分相比營養成分少得多。有些花可用來沏茶或治病。
1.香根莎草:高達1.5米,三棱形莖,輪生長矛狀葉子,頂端簇生叉狀黃褐色花頭,結果後逐漸變黃;生長在各地的淺水中。剝皮後煮熟其堅硬的塊根,或者將塊根晾乾碾成粉,可替代咖啡。
2.香蒲:高達2-5米。狹長葉淺灰色,莖頂端生有突出的茶褐色花頭;生長於淡水的淺水域中。根部和莖都可以生吃,嫩葉可以像菠菜一樣食用,嫩莖,可以像蘆筍一樣食用。花粉混合在水可製成面團,然後放在鐵架子或用棍子跳起來燒烤後食用。。
3.蘆葦:高達4米,灰綠色葉子,高桿的頂端生有絮狀花序,棕色或略帶紫色。廣泛生長在淡水的淺水中。蘆根可食用,剖開後可榨出富含糖分的粘液。
4.開花燈心草:高可達1.5米,帶狀三角形長葉,基生。花莖的頂端長有粉紅色的三瓣花。廣泛生長在歐亞大陸的淡水流域。剝皮後,塊根可煮熟食用。
5.歐洲蕨:幾乎隨處可見,常常大群簇生。老的腹葉有毒;嫩莖的頂部可以食用,味道不錯。將羊毛狀的部分除去,然後煮半個小時。少吃。根部可以煮或著烤著吃。
10.菖蒲:高達1.3米,三棱形莖,波形狹長的葉,莖上生長著指狀花序。生長在淡水附近。塊根芳香刺鼻,切成薄片後,煮沸熬出糖漿。
野外會有許多類似常見蔬菜的野菜。它們的氣味有助於識別。野菜晾乾後很易保存———但不可直接暴曬,否則會喪失基本的油質。
6.艾菊:高達90厘米,羽狀葉,為暗綠色。鈕扣狀花序,為亮黃色,廣泛生長在野草地中。氣味芬芳濃郁,葉片稍微苦澀、辛辣。少量用作調料,大量食用可能會中毒;葉和花晾乾後可沏茶。艾菊的特殊芳香可以驅趕蚊蟲。
7.牛至:唇形科牛至屬眾多野生植物之一。高約60厘米,卵形小葉,。頂端簇生著淡紫色的小花。生長在歐亞大陸溫暖乾燥的草地中,各地都有引進的。葉子燜燒後會有甜味,汁液可以治療咳嗽和消化不良,咀嚼葉子可以減輕牙疼。
8.熊蔥:是野蒜屬家族成員之一,葉脈條形,葉片寬大肥厚,亮綠色,類似鈴蘭。頂端簇生星狀花朵,白色。生長在歐亞大陸森林地區,有濃烈刺鼻的蒜味。可用作香料。
9.琉璃苣:圓莖,有絨毛,高約30-60厘米,卵圓形葉片,藍色星形花,有黃瓜氣味。生長在歐亞大陸的野外荒地。所有部分皆可生吃,也可煮熟食用。煎熬後,可以治療發熱等病症。烹燒時莖部會析出鹽分。
11.野當歸:高約1.5厘米,莖中空,部分有髓汁。對生葉序,邊緣有齒的小葉,紫色。頂生復傘形花序,小花,綠色、白色和粉紅色。生長在陰暗的草地或森林地區。煮熟後,芳香的根莖葉皆可食用。煎熬後,可治療感冒,外用可治肌肉僵硬。不要把它與毒芹相混淆。
⑷ 燈心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燈心草的食用方法
1、燈心草的功效與作用:
治療小便不利
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燈心草的功效與作用之一,它具有治療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的功效了。燈心草它在中醫行業中是一種要用價值極高的中葯材,主要用來治療淋症,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淋」,分別是「氣淋」、「石淋」、「勞淋」、「膏淋」、「血淋」。燈心草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五淋的病症,還能夠調理機體。
治療心煩不眠,小兒驚癇
小兒半夜啼哭是一種病症,通常說來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心熱和脾寒兩種。如果是起於心熱引起的寶寶會面色赤紅,口氣較熱,手腹都暖熱,煩躁,不喜歡見燈光,會經常仰身哭泣的話。要是因為脾胃寒涼引起的,可以看到到寶寶的面色清白,不喜歡吃母乳,手腹俱冷,更不吃輔食,常常彎曲而蹄。如果發現寶寶有以上症狀的話,這時媽媽們可用燈心草熬水給寶寶洗澡,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
治失眠、心煩
2、燈芯草的禁忌
虛寒者慎服燈芯草。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燈芯草。氣虛小便不禁者忌服燈芯草,下焦虛寒,小便不禁者禁服燈芯草。
3、燈心草的食用方法:可以用來煲粥吃,也可以用來泡水喝代茶飲。
⑸ 七星茶能否長期服用
要認識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從七星茶的葯理作用談起。一般來說,七星茶由鉤藤、蟬衣、谷芽、麥芽、山楂、甘草、燈心草七味葯組成。其中鉤藤味甘淡性微寒,有疏解風熱、平肝熄風等作用;蟬衣味微甘性微寒,有疏散風熱、透疹退翳、祛風解痙的作用;谷芽、麥芽、山楂三葯葯性平和,是眾所周知的消食健胃葯;燈心草味甘淡性微寒,有清心利尿作用;生甘草性味甘涼,能清熱解毒、調和葯性等作用。如此看來,七星茶的葯性偏涼,有清心肝之火、消食健脾的作用,亦有一定疏散風熱作用。 其二必須明了小兒的生理特點。其特點是肝常有餘(即肝火容易過旺)、脾常不足(即消化力較弱)、心火亦容易過旺。由於有這樣的生理特點,結合到七星茶的葯理作用,健康小兒在正常的情況下,半個月左右服食一次七星茶,對機體會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如果小孩出現煩躁(易發怒、喜哭鬧、喜咬人)、夜睡不寧、晨起有"眼屎"、舌尖紅等症狀;或輕微感冒而有上述症狀者,則是心肝之火過旺,應該清一清火,這時服二、三劑七星茶,最為合拍,確實會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但是七星茶畢竟是涼性的方劑,有部分小兒是不適合服用的。例如體質較差、毛發稀疏、面白唇淡、舌淡苔白的脾肺氣虛的小兒,服之則弊多利少,常服多服更不適宜。因為葯性寒涼的中葯易傷人體陽氣,脾肺氣虛的小兒服用這些寒性涼葯,就會使氣更虛,氣更虛則更容易害感冒及消化不良等病證。因此寄語年輕的父母們,七星茶雖然味甘淡小兒易於服用,也符合小兒的生理特點,但並不是人人可口,強弱咸宜的,不能隨便亂服。可以說,體弱兒常服七星茶並無好處。 由於有這樣的生理特點,結合到七星茶的葯理作用,健康小兒在正常的情況下,半個月左右服食一次七星茶,對機體會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