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選擇培訓機構時就一定考慮到以下幾點:
1、課程選擇,不要只是簡單的學習功能測試,而是會涵蓋有現在流行的自動化測試、GUI測試,介面測試和性能測試開發等內容;
2、培訓機構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你做標準的軟體測試,而是要教你一些測試邏輯,教會你使用工具但又不依賴於這些工具也可以完成自動化測試,也就是其背後的底層的工作原理,這些東西才是真正能夠內化成屬於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3、現在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對自動化測試的需求非常大,也會要求學員掌握程序設計的原理,所以測試開發性綜合性人才才是未來IT行業的需求方向。
4、一定要去參加試學,因為很多人目標不明確,甚至是迷茫的,所以去試學一周,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技術,或者適合做技術。
5、授課方式,有些是面授,有些是視頻授課,各有優點,就看自己喜歡哪種了。當然,線下面授的學費應該更高,畢竟成本在那裡,學習時有老師盯著,有同學陪著,能夠更快的進入學習的狀態,有更充足的鬥志。
『貳』 如何做單元測試
首先,把這一單元的內容提前學習好
其次,溫故而知新,多復習,多看多想多用心
再次,調整好心態
最後,堅持嚴謹克己,把握好單元測試時間,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完所有的題目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叄』 Java常用的單元測試手段有哪些
使用@Test註解,在你要測試的方法上添加註解@Test,然後再導入@Test註解的jar包就可以了,導入jar包使用Ctrl + Shift +O 快捷鍵,然後再選中註解->右鍵->Run運行就可以測試這個方法的功能了。
『肆』 單元測試的策略有哪些
邏輯覆蓋、循環覆蓋、同行評審、桌前檢查、代碼走查、代碼評審、景泰數據流分析
單元測試是對軟體基本組成單元進行測試,
這里的基本單元不一定是指一個具體的函數
(
Function
或
Procere
)
或一個類的方法,
「
單元
」
具有一些基本屬性,
如:
明確的功能、
規格定義,明確的介面定義,可清晰地與同一程序的其它單元劃分開來。
在純
C
語言的代碼中,為了操作方便期間,我們一般認為一個函數就是一個單元。
1.2.2
單元測試的主要目的:
1.
驗證代碼是與設計符合的
2.
跟蹤需求和設計的實現
3.
發現設計和需求中存在的錯誤
4.
發現在編碼過程中引入的錯誤
1.2.3
何時開展單元測試
一般地,
在編碼階段就應開展單元測試,
邊寫程序邊測試是一個好習慣。
一個組織不要
孤立的劃分出編碼和單元測試兩個階段,也不要等代碼都寫完了才開始單元測試。
有時候需要將單元測試時間推後到集成階段,甚至系統完成階段。
單元測試可以分為計劃、設計、實現、執行幾個階段。
「
計劃
」
是作好人和時間的安排。
「
設計
」
確定採用什麼樣的測試方法,
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覆蓋率標准等。
「
實現
」
是設計生成各
個測試用例。
「
執行
」
包括驅動和樁函數的設計實現,測試數據准備,測試結果驗證等等。
『伍』 自動化單元測試工具目前常用的有哪些
自動化測試包含多種,如Web自動化、手機自動化等:
Web自動化測試工具:selenium、QTP。
性能自動化測試工具:loadrunner、jmeter。
介面自動化測試工具:SoapUI、postman。
手機自動化測試工具:robotium、appium。
每種的第一個都比較推薦。當然還有其他的工具,不過這些比較普及。
『陸』 單元測試最常用的方法是()。
多數用單元測試卷測試。
『柒』 軟體測試的方法一共有幾種
1、從是否關心內部結構來看
(1)白盒測試:又稱為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是一種按照程序內部邏輯結構和編碼結構,設計測試數據並完成測試的一種測試方法。
(2)黑盒測試:又稱為數據驅動測試,把測試對象當做看不見的黑盒,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的情況下,測試者僅依據程序功能的需求規范考慮,確定測試用例和推斷測試結果的正確性,它是站在使用軟體或程序的角度,從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的對應關系出發進行的測試。
(3)灰盒測試:是一種綜合測試法,它將「黑盒」測試與「白盒」測試結合在一起,是基於程序運行時的外部表現又結合內部邏輯結構來設計用例,執行程序並採集路徑執行信息和外部用戶介面結果的測試技術。
2、從是否執行代碼看
(1)靜態測試:指不運行被測程序本身,僅通過分析或檢查源程序的語法、結構、過程、介面等來檢查程序的正確性。
(2)動態測試:是指通過運行被測程序,檢查運行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差異,並分析運行效率、正確性和健壯性等性能指標。
3、從開發過程級別看
(1)單元測試:又稱模塊測試,是針對軟體設計的最小單位----程序模塊或功能模塊,進行正確性檢驗的測試工作。其目的在於檢驗程序各模塊是否存在各種差錯,是否能正確地實現了其功能,滿足其性能和介面要求。
(2)集成測試:又叫組裝測試或聯合,是單元測試的多級擴展,是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有序測試。旨在檢驗軟體單元之間的介面關系,以期望通過測試發現各軟體單元介面之間存在的問題,最終把經過測試的單元組成符合設計要求的軟體。
(3)系統測試:是為判斷系統是否符合要求而對集成的軟、硬體系統進行的測試活動、它是將已經集成好的軟體系統,作為基於整個計算機系統的一個元素,與計算機硬體、外設、某些支持軟體、人員、數據等其他系統元素結合在一起,在實際運行環境下,對計算機系統進行一系列的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
在系統測試中,對於具體的測試類型有:
(1)功能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中的功能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以驗證功能是否滿足要求。
(2)性能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的功能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以驗證功能是否滿足要求。
(3)介面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中的介面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
(4)人機交互界面測試:對所有人機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顯示界面進行的測試,以檢驗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5)強度測試:強制軟體運行在異常乃至發生故障的情況下(設計的極限狀態到超出極限),驗證軟體可以運行到何種程序的測試。
(6)餘量測試:對軟體是否達到規格說明中要求的餘量的測試。
(7)安全性測試:檢驗軟體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測試,
(8)可靠性測試:在真實的或模擬的環境中,為做出軟體可靠性估計而對軟體進行的功能(其輸入覆蓋和環境覆蓋一般大於普通的功能測試)
(9)恢復性測試:對有恢復或重置功能的軟體的每一類導致恢復或重置的情況,逐一進行的測試。
(10)邊界測試:對軟體處在邊界或端點情況下運行狀態的測試。
(11)數據處理測試:對完成專門數據處理功能所進行的測試。
(12)安裝性測試:對安裝過程是否符合安裝規程的測試,以發現安裝過程中的錯誤。
(13)容量測試:檢驗軟體的能力最高能達到什麼程度的測試。
(14)互操作性測試:為驗證不同軟體之間的互操作能力而進行的測試。
(15)敏感性測試:為發現在有效輸入類中可能引起某種不穩定性或不正常處理的某些數據的組合而進行的測試。
(16)標准符合性測試:驗證軟體與相關國家標准或規范(如軍用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國際標准)一致性的測試。
(17)兼容性測試:驗證軟體在規定條件下與若干個實體共同使用或實現數據格式轉換時能滿足有關要求能力的測試。
(18)中文本地化測試:驗證軟體在不降低原有能力的條件下,處理中文能力的測試。
4、從執行過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預來看
(1)手工測試:就是測試人員按照事先為覆蓋被測軟體需求而編寫的測試用例,根據測試大綱中所描述的測試步驟和方法,手工地一個一個地輸 入執行,包括與被測軟體進行交互(如輸入測試數據、記錄測試結果等),然後觀察測試結果,看被測程序是否存在問題,或在執行過程中是否會有一場發生,屬於比較原始但是必須執行的一個步驟。
(2)自動化測試:實際上是將大量的重復性的測試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完成,通常是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來模擬手動測試步驟,執行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的過程(全自動測試就是指在自動測試過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預,由程序自動完成測試的全過程;半自動測試就是指在自動測試過程中,需要手動輸入測試用例或選擇測試路徑,再由自動測試程序按照人工指定的要求完成自動測試)
5、從測試實施組織看
(1)開發測試:開發人員進行的測試
(2)用戶測試:用戶方進行的測試
(3)第三方測試:有別於開發人員或用戶進行的測試,由專業的第三方承擔的測試,目的是為了保證測試工作的客觀性
6、從測試所處的環境看
(1)阿爾法測試:是由一個用戶在開發環境下進行的測試,也可以是公司內部的用戶在模擬實際操作環境下進行的測試
(2)貝塔測試:是用戶公司組織各方面的典型終端用戶在日常工作中實際使用貝塔版本,並要求用戶報告
軟體測試的內容:
1 得到需求、功能設計、內部設計說書和其他必要的文檔
2 得到預算和進度要求
3 確定與項目有關的人員和他們的責任、對報告的要求、所需的標准和過程 ( 例如發行過程、變更過程、等等 )
4 確定應用軟體的高風險范圍,建立優先順序、確定測試所涉及的范圍和限制
5 確定測試的步驟和方法 ── 部件、集成、功能、系統、負載、可用性等各種測試
6 確定對測試環境的要求 ( 硬體、軟體、通信等 )
7 確定所需的測試用具 (testware) ,包括記錄 / 回放工具、覆蓋分析、測試跟蹤、問題 / 錯誤跟蹤、等等
8 確定對測試的輸入數據的要求
9 分配任務和任務負責人,以及所需的勞動力
10 設立大致的時間表、期限、和里程碑
11 確定輸入環境的類別、邊界值分析、錯誤類別
12 准備測試計劃文件和對計劃進行必要的回顧
13 准備白盒測試案例
14 對測試案例進行必要的回顧 / 調查 / 計劃
15 准備測試環境和測試用具,得到必需的用戶手冊 / 參考文件 / 結構指南 / 安裝指南,建立測試跟蹤過程,建立日誌和檔案、建立或得到測試輸入數據
16 得到並安裝軟體版本
17 進行測試
18 評估和報告結果
19 跟蹤問題 / 錯誤,並解決它
20 如果有必要,重新進行測試
21 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維護和修改測試計劃、測試案例、測試環境、和測試用具
『捌』 軟體測試的方法主要都有哪些在UI界面測試和單元測試中一般應用的測試方法分別是什麼
主要方法:等價類法,因果圖法,邊界值法,狀態轉換法。UI界面測試主要是界面的嵌套載入、布局等,單元測試的方法有:模塊介面測試(主要的)、局部數據結構測試 、 路徑測試 、異常處理測試、函數,類,模塊的邊界值測試。測試需求分析:根據不同的軟體業務背景不同,所要求的特性也不相同,測試的側重點自然也不相同。除了需要確保要求實現的功能正確,銀行/財務軟體更強調數據的精確性,網站強調伺服器所能承受的壓力,ERP強調業務流程,驅動程序強調軟硬體的兼容性。在做測試分析時需要根據軟體的特性來選取測試類型,並將其列入測試需求當中。
需求分析後要得出的結果:測試的焦點是指根據所測的功能點進行分析、分解,從而得出 的著重於某一方面的測試,如界面、業務流、模塊化、數據、輸入域等。目前關於各個焦點的測試也有不少的指南,那些已經是很好的測試需求參考了,在此僅列出業務流的測試分析方法。
任何一套軟體都會有一定的業務流,也就是用戶用該軟體來實現自己實際業務的一個流程。
『玖』 單元測試assert方法有哪些
AreEqual—斷言兩個值是相等的 AreNotEqual—斷言兩個值不是相等的 AreNotSame—斷言兩個對象是不同的對象 AreSame—斷言兩個對象是相同的對象 Fail—斷言一個測試失敗 Inconclusive—斷言一個測試的結果是不確定的。Visual Studio在它自動生成的方法中包括了這個斷言,要求你自己去實現 IsFalse—斷言一個給定條件表達式返回值False IsInstanceOfType—斷言一個給定對象是一個指定類型的實例 IsNotInstanceOfType—斷言一個給定對象不是一個指定類型的一個實例 IsNotNull—斷言一個對象不是一個Null值 IsNull—斷言一個對象為一個Null值 IsTrue—斷言一個給定條件表達式返回值True ReplaceNullChars—在一個以\0結尾的字元串中使用\\0代替其中的Null字元
『拾』 軟體測試有哪些常用的測試方法
(1)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只關心輸入和輸出的結果
(2)白盒測試(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裡面的源代碼和程序結構
2、按是否運行程序分為: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是指不實際運行被測軟體,而只是靜態地檢查程序代碼、界面或文檔可能存在的錯誤的過程。
靜態測試包括:
對於代碼測試,主要是測試代碼是否符合相應的標准和規范。
對於界面測試,主要測試軟體的實際界面與需求中的說明是否相符。
對於文檔測試,主要測試用戶手冊和需求說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
(5)動態測試(dynamic testing),是指實際運行被測程序,輸入相應的測試數據,檢查輸出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符的過程
3、按階段劃分:
(1)單元測試(unit testing),是指對軟體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
樁模塊(stud)是指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模塊,驅動模塊(driver)是指模擬被測模塊的上級模塊,驅動模塊用來接收測試數據,啟動被測模塊並輸出結果。
(2)集成測試(integration testing),是單元測試的下一階段,是指將通過測試的單元模塊組裝成系統或子系統,再進行測試,重點測試不同模塊的介面部門。
集成測試就是用來檢查各個單元模塊結合到一起能否協同配合,正常運行。
(3)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將整個軟體系統看做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體所運行的軟硬體環境進行測試。
系統測試的主要依據是《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文檔。
(4)驗收測試(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統測試的後期,以用戶測試為主,或有測試人員等質量保障人員共同參與的測試,它也是軟體正式交給用戶使用的最後一道工序。
驗收測試又分為a測試和beta測試,其中a測試指的是由用戶、 測試人員、開發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內部測試,而beta測試指的是內測後的公測,即完全交給最終用戶測試。
4、黑盒測試分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
1)功能測試(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測試的一方面,它檢查實際軟體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
包括邏輯功能測試(logic function testing)
界面測試(UI testing)UI=User Interface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是指從軟體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對軟體系統進行檢查,來發現軟體中不方便用戶使用的地方。
兼容性測試(compatibility testing):包括硬體兼容性測試和軟體兼容性測試
2)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
軟體的性能主要有時間性能和空間性能兩種
時間性能:主要指軟體的一個具體事務的響應時間(respond time)。
空間性能:主要指軟體運行時所消耗的系統資源。
軟體性能測試分為:
一般性能測試:指的是讓被測系統在正常的軟硬體環境下運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壓力的性能測試。
穩定性測試也叫可靠性測試(reliability testing):是指連續運行被測系統檢查系統運行時的穩定程度。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是指讓被測系統在其能忍受的壓力的極限范圍之內連續運行,來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是指持續不斷的給被測系統增加壓力,直到將被測系統壓垮為止,用來測試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Validate the system or software can allowed the biggest stress.)
5、其他測試類型:
回歸測試(regression testing)是指對軟體的新的版本測試時,重復執行上一個版本測試時的用例。(When a new build or release is deployed, repeat all the test cases which has executed in the last build or release.)
冒煙測試(smoke testing),是指在對一個新版本進行大規模的測試之前,先驗證一下軟體的基本功能是否實現,是否具備可測性。(validate the major function is deployed or not in software of system when a new build or release is implement.)
隨機測試(random testing),是指測試中所有的輸入數據都是隨機生成的,其目的是模擬用戶的真實操作,並發現一些邊緣性的錯誤。(means or all the test data is random, to validate the some edge b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