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口琴怎麼吹
24孔口琴按從右邊到左邊的順序,為吸氣、吹氣、吸氣、吹氣、吸氣、吹氣等。右邊第一個孔為吸氣,第二個孔就是吹氣,兩種相循環的順序。
將嘴的右角對准第24孔或第10孔,堵住左邊的孔,開始吹「1」和「2。輕輕吹是「1」,輕輕吸是「2」。移動琴一格的距離,這是第一次輕呼吸,輕吹氣,然後移動琴的一格,它會發出3和4。
吹或者吸氣的時候嘴是半開的,嘴唇向內拉一點,嘴角向兩邊拉。先吹奏do聲音,然後再吹奏下一個。練習單音符的時候,應該演奏長音符,不僅僅是一個短促的音,而是一口氣延長。
(1)口琴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口琴24個孔對應的音分別是高音xi、高音mi、高音la、高音do、高音fa、高音so、高音re、高音mi;中音xi、高音do、中音la、so、fa、mi、re、do;低音xi、低音so、低音la、低音mi、低音fa、低音do、低音re、倍低音so。
口琴持法左手以虎口處夾住琴身的中央,其餘四指盡量並攏,掌心蜷曲成一個音室置於琴身後方。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捻住右琴緣,其餘四指也是盡量並攏,兩掌心相互呼應,並類似向遠方呼叫一般。
吹奏低音伴奏為口含七孔,舌蓋左側六孔,右唇一孔。遇到伴隨標記時,松開舌頭一次,迅速蓋回原處。高音伴奏為口含七孔,舌蓋右側六孔,左唇一孔吹單音。吹奏普通單音時,舌頭的運動是相同的。
⑵ 學吹口琴的要領,
學吹口琴,一般都是從單音吹奏學習開始,一般首選的都是C調的復音口琴。
C調的 21~24孔復音口琴,是學習口琴的最基本調式,發音音域和吹琴的氣息容易掌握,最容易吹,容易掌握音準,相對也好聽。也是最普遍、最易購買的標准口琴。
單音吹奏練習的持琴方法與含琴的口形說明和24孔復音口琴的音階排列,以及高、中、低、音區的劃分如下圖:
口琴吹音的要領:標准復音口琴的琴格上,都是順序的一個吹一個吸的間隔排列著音階,所有的 1、3、5、音符都是吹發音,2、4、6、7、音符都是吸發音。 因此,當你在吹奏吹發音時相鄰的孔的吸發音都不會響,吹奏吸發音時相鄰的吹發音都不會響。即使嘴唇未對准琴格上的孔,向左或右偏移了半格~1格,而響發的還是你需吹奏的那個音。這就有效地保證了吹奏的音準,給吹音準帶來了靈活和方便。所以按圖示含孔,稍許將嘴唇向兩邊各再擴含半格,就不會太噘嘴,又能吹准音符。還能較好的掌控吹奏和唇含的氣密性。
口琴的入門的要領就是把口琴的音位觸摸准,把音聽准,把音吹准,把感覺體會准。口琴是眼睛看不見,手腳摸不著的在吹奏,感覺與熟練是第一要素。只要學習掌握好了復音口琴(C調的),其它孔數的、其它調式的復音口琴基本都可以上手就吹奏。
⑶ 口琴怎麼玩
初學者,能吹出聲音就成功了第一步,接下來音階排列與單孔含法
現在的復音口琴音階排列,並不同於自然音階或鋼琴等之類樂器的音階排列
本土最常使用的是二十一孔及二十四孔口琴,近來已經開始有人使用二十二孔及二
十三孔口琴,所以本站在此將上述的口琴整理出一張音階排列表,供習琴者參考:
(以下音階排列是以C大調復音口琴為例)
請注意以上音階的排列是否有點古怪?從低音部到高音部,既不是以遞升上去排
列,但不規則中似乎又隱藏一些規律,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每個音與緊臨的音都是
吹吸相間的。這種獨特的音階排列,我們稱之為
獨奏用復音口琴音階排列
《單孔含法》是最容易學習的含法,大多數初學者一拿到口琴,在未有人指導前,第一個下意識
就會運用的含法。其方法如下:
一、將嘴巴稍微噘起,類似像念"ㄨ"一般,嘴腔內要像含雞蛋般拱起
(至少不要扁平沒有腔室)。
二、嘴型大小約可含到一孔(所謂一孔是指上下兩格)。
三、將口唇含上琴格,舌尖內縮不要觸碰琴格。
四、含住後,請試著隨意吹或吸任何音階。
注意事項:
1. 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含住一孔,絕對不要只含到一格(不管是上格或是下格)。
2. 為了讓音色始終保持一致,筆者強烈要求嘴型不論是吹或吸,或是移動試奏,絕
對要保持不變,這也包括舌頭與嘴腔。因為單孔含法最大的缺點,但也是最大的
優點—音色很容易隨著嘴型、唇型、舌頭與嘴腔間的改變而有所不同,我們目前
對於初學者的要求是避免缺點出現。
3. 請大膽的移動口琴試奏吧!但請先用手來移動,不要以口就琴。
4. 如果在試奏中發現有有雜音(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吹准),請試著左右調整位置,
甚至是您的嘴型大小,直到能吹出很清晰的單音為止,就不要任意改變嘴型了。
⑷ 學口琴的基本方法
口琴的基本持琴姿勢是用兩只手捏住口琴,把口琴兩邊卡在雙手虎口的位置,除了拇指之外的四個手指並攏,掌心形成兩個空間,能夠對應在一起,這樣吹出音色才會更加好聽,學習的時候最好是買專業的教材,然後找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學培訓。
吹奏口琴的時候要保持正確的站姿或者坐姿,然後找到正確的音口,按照樂譜上的音階吹奏就可以。在學習吹奏口琴之前要了解口琴的結構,正確練習口琴的音階。
握住口琴之後雙手的手腕應該能夠自由在口琴上橫向移動,但是注意移動手腕的時候手臂不要動。手指不能夠完全包裹住口琴,要留出一定的位置讓嘴唇可以在口琴上,才能夠吹奏口琴。變換音階的時候盡量不移動嘴巴的位置,而是用雙手移動口琴,來吹出不同的音調。
口琴是復式的,分為上下兩層結構,在每個音口如果只吹一個格,吹奏出來的就是單音,如果吹兩個格,那麼吹奏出來的就是復音。口琴的音階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每個音口吹出來的音調是不會變化的,在學習的時候先學習中音部,然後再學習低音和高音部。
⑸ 如何吹奏口琴
一,基本持法與姿勢 關於口琴的基本持法,每位老師都有一套不錯的見解,有的覺得只要不影響音色 即可,不需硬性規定;有的則認為要仔細要求,我比較贊成一開始不需要給初學 者太多的自由. 下圖是我建議的基本持法: 1. 重點在於左手以虎口處夾住琴身的中央,其餘四指盡量並攏,掌心蜷曲成一 個音室置於琴身後方. 2.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捻住右琴緣,其餘四指也是盡量並攏,兩掌心相互呼應,並 類似向遠方呼叫一般. 3. 左右兩手腕關節應該可以自由同時左右橫移,但不要讓手臂也隨著移動. 4. 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左手掌不要馬上包住琴身後方.且四指與口琴呈平行 方向,如此才能留出一個可以讓口唇滑行吹奏的通道. 5. 兩肩自然下垂不要僵硬,兩臂內緣稍貼向身體才不會到處晃動,不管是立姿 還是坐姿, 上半身應該挺直切勿彎腰駝背,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 放鬆身體的肌肉, 保持在可以隨時准備的彈性狀態. 6.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吹口琴時,我們建議初學者動手不動口,用手來移動 口琴,不要以口來帶動琴. 口琴的吹奏姿勢如果不佳,除了會影響吹奏的順暢以外,看起來也不太雅觀.以 下是正確的姿勢: 《坐姿》 1.以坐姿吹奏時,頭要正,腰要直. 2.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比較適合男孩子),女孩子建議雙腳靠攏比較好. 3.切記勿前傾後仰,不雅觀事小,若影響呼吸器官事大. 4.兩手肘自然下垂,稍貼身體,不要平張. 《站姿》 1.以站姿吹奏時,頭也是要正,腰要挺直,不可彎腰駝背. 2.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 3.兩手肘自然下垂,稍貼身體,不要平張開來. 4.身體不要前傾後仰. 二,記譜與實際音高 在這里,要提醒您一件很重要的觀念,一般我們看到的口琴樂譜,大多採用簡譜, 若使用五線譜來記譜的話,樂譜上實際音高將與口琴音高相差八度. 從上圖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果,口琴的低音 Do,其實等於鋼琴的中央 Do,換句 話說,口琴的音高比鋼琴還高八度(這也是有些人會覺得口琴的聲音偏高偏尖之 故) . 今天我們將五線譜與簡譜統一標示,其目地完全為了兩個原因: 1).為了視譜方便,與簡譜達成一致. 2).為了統一樂器的操作. 所以本站所列樂譜將以記譜的音高為准, 只要琴友們不要忘記其實際音高就可以 了. 三,音階排列與單孔含法 現在的復音口琴音階排列, 並不同於自然音階或鋼琴等之類樂器的音階排列. 最常使用的是 二十一孔及二十四孔口琴, 近來已經開始有人使用二十二孔及二十三孔口琴, 所以在此將上 述的口琴整理出一張音階排列表,供習琴者參考: (以下音階排列是以 C 大調復音口琴為例) 請注意以上音階的排列是否有點古怪?從低音部到高音部, 既不是以遞升上去排列, 但不規 則中似乎又隱藏一些規律,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每個音與緊臨的音都是吹吸相間的. 這種獨特 的音階排列,我們稱之為:獨奏用復音口琴音階排列 單孔含法 單孔含法是最容易學習的含法,大多數初學者一拿到口琴,在未有人指導前,第一個下意識 就會運用的含法.其方法如下: 一,將嘴巴稍微噘起,類似像念"ㄨ"一般,嘴腔內要像含雞蛋般拱起(至少不要扁平沒有腔 室) . 二,嘴型大小約可含到一孔(所謂一孔是指上下兩格) . 三,將口唇含上琴格,舌尖內縮不要觸碰琴格. 四,含住後,請試著隨意吹或吸任何音階.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 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含住一孔,絕對不要只含到一格(不管是上格或是下格) . 2. 為了讓音色始終保持一致,強烈要求嘴型不論是吹或吸,或是移動試奏絕對要保持不變, 這也包括舌頭與嘴腔.因為單孔含法最大的缺點,但也是最大的優點就是:音色很容易隨著 嘴型, 唇型, 舌頭與嘴腔間的改變而有所不同. 我們目前對於初學者的要求是避免缺點出現. 3. 請大膽的移動口琴試奏吧!但請先用手來移動,不要以口就琴. 4. 如果在試奏中發現有有雜音(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吹准) ,請試著左右調整位置.甚至是您 的嘴型大小,直到能吹出很清晰的單音為止,就不要任意改變嘴型了.
⑹ 初學者怎麼吹口琴
初學者吹口琴演奏技法:
若想吹出標準的單音,如按說明書上說的o型技法也可以,但比較累,那麼就必須使用舌頭添堵多餘的音孔,只留一個單純的單音孔。
必須學會偷氣,因為的是通過吹吸完成,吹得有1、3、5,吸的音符有2、4、6、7,吸多吹少,其設計目的就是怕氣量不足,盡量多吸,但在實際演奏中會出現連續吸音或連續吹音,就接不上茬,偷氣技法就是彌補氣量不足或氣量過足,偷氣必須在瞬間完成吸或吹,偷氣要提前卡好時間,該偷時突然張大嘴唇,但要有口依然含著的假象,一般不到一秒,否則音樂的旋律不等人,就會中斷演奏。
拓展資料:
舌頭點拍,一般將舌頭壓住左邊的低音區,留出要演奏的單音孔進行演奏,舌頭點拍有同步、後步;同步:演奏節奏鮮明、動感強勁的或狂舞曲,後步:適合演奏較為浪漫、節奏稍緩的。
吹吸彈性練習,要做到吹吸之間快速轉換,肺部擴張收縮同樣要協同嘴唇周圍肌肉完成此技法,因為在演奏四分之一音符時,在一拍中完成吹吸吹吸、吸吹吸吹、吹吹吸吸、吸吸吹吹的頻率太多,如果不熟練掌握此技法,許多歌曲將無法演奏。
適合初學者的練習歌曲:
1、讓我們盪起雙槳 ;2、歡樂頌;3、熱愛地球媽媽;4、大海啊,故鄉;5、雪絨花;6、踏雪尋梅;7、新年好;8、祝你生日快樂。
吹奏口琴曲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簡單的標記方法。Blow表示在吹孔1和吹孔2上吹氣。
仍然把嘴巴放在底部的兩個吹孔上,不過這次是吸氣,你會發現,吸出來的音符與吹出來的音符相比,在音高上前者要更高些。那麼,接下來就要去做這個吸氣的練習了。
⑺ 買了個口琴,想學習吹,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啊
先學習一點樂理知識,或者拿著自己熟悉的歌曲練習。在熟悉音階的基礎上要掌握呼吸的關系及自然的呼吸。特別注意高音曲和低音曲的音階排列。
口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一、單音的演奏
單音的演奏,即演奏旋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嘴唇縮小,對准一個單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出的音較厚而結實,力度變化明顯,音色純凈,在氣震音及滑音等常規技巧的使用上較為方便,所以世界上很多演奏家,尤其是歐美的演奏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含多孔」的方法,我國的演奏者把它稱為「新式單音奏法」。方法是:將嘴微張開,把口琴含在嘴邊,用舌頭堵住左邊的大多數孔,右邊只留下一個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奏的音較為柔和,吹奏和音較為方便,但聲音較為分散,音色變化較少。兩種吹奏單音的方法各有優點,演奏者需根據不同的作品正確地使用。
兩種單音奏法是為演奏旋律使用的,旋律有兩個基本要素:連線(legato)和斷奏(staccato)。由於口琴是呼吸的樂器,一呼一吸,如果控制不當,在演奏連線時會給人造成一種不連的感覺。這是一個常見而又容易被很多演奏者忽略的問題,但如果仔細聽或在錄音時便會表現得明顯。口琴應如何表現連線?首先應唱譜,按照作品的意境唱連貫,演奏時無論採用吹單音的那種方法,嘴唇都不要離開琴格;另外,如果是一呼一吸的兩個音做連線,後一個音應比前一個音稍弱奏,就會給人以連線的感覺。關於斷奏,就是把沒有連線記號的音斷開演奏。如果用縮小嘴唇的方法來演奏斷音,就要像管樂器一樣「吐音」,即舌頭在嘴裡做發「吐」音的動作,把音斷開。這種方法比較規范,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要求。另外無論吹音或吸音,舌頭的動作相同。在連線中有相同音連續重復時,要在氣息不停的情況下輕吐斷開。如果採用含多孔的方法演奏斷音,由於不能藉助舌頭的動作,只能依靠把氣停住來斷開那些沒有連線的音,相同的音連續斷奏時,有些演奏者還使用「咳音」,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應注意不要有太大的喉嚨的雜音。
連線和斷奏是旋律表現的兩個基本手法,以上只作了簡單介紹。在演奏中,我們還應該根據音樂作品的具體要求,仔細地把握、處理。
二、震音
震音是口琴演奏的一種基本技巧,分為手震音和氣震音兩種。通過使用震音,可使音樂更加生動、細致,富於感情色彩。
手震音:手握住琴的底端,合攏,兩手掌間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一隻手均勻地扇動(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通常用左手,復音口琴多用右手),吹奏時產生波紋狀的聲音。手動作的快慢需根據音樂的具體情況,但一定要有控制,均勻地動作,手臂、腕子要放鬆。手震音是通過手的一開一閉的邊續交替,依靠琴邊的"空氣震動",所以沒有音高的變化。這是口琴演奏上區別於其它樂器所特有的一種震音方法,常用於演奏柔緩、抒情的樂章,尤其是對長音的演奏起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如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德彪西的《月光》等作品的演奏中,大量使用了手震音。
氣震音:依靠氣息上的強弱交替而產生,如同管樂上的震音和提琴上的揉弦,也是口琴演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震音。如果說手震音是通過手的均勻扇動而產生的空氣震音,那麼氣震音則是靠演奏者吹入的氣流的強弱變化而產生的具有音高變化的震音,這便符合人們常規上認為的震音概念。氣震音可用吹奏長音來練習。首先把音吹平穩,然後均勻地加力,氣息不要間斷,這樣就產生了上下波動的震音。演奏時,氣的位置要靠下,採用腹部吸氣,並藉助腹部的壓力完成。開始練習時,吹氣的音比較容易做,吸氣的音會有些困難,不如吹音演奏得自然、舒展,要注意傾聽、鑒別。氣震音與手震音相比較更符合聲學原理,音質較厚而華麗,可塑性好,對音樂處理更加細致,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這種技巧在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的演奏中最為多用。
三、滑音
滑音是指由一個音滑到另一個音的奏法。效果如弦樂器或管樂器中使用的滑奏。這是口琴優於其它簧片樂器(如風琴、手風琴)的一種單獨具有的重要技巧,它的音響效果自然、圓滑、可塑性強,多用於演奏流行音樂、爵士樂、布魯斯音樂等。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兩種。
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在演奏滑音時,用將嘴唇縮小吹單孔的方法。復音口琴由於是上下雙簧片,需用下唇蓋住下一排的吹孔,只吹上邊的單孔即可。演奏時,氣流由緩到急,嘴唇由放鬆到綳緊,從而將簧片下壓,產生音的下滑(通常下滑小二度到大二度)。由於口琴結構上的原因,吸音演奏較為容易,吹音稍有困難,需演奏者用心體會和練習。下滑音在口琴演奏中用得最多,甚至布魯斯口琴的特色音b7、b3必須靠下滑音才能獲得。
上滑音與下滑音的動作相反,開始要綳緊嘴唇,用氣要急,使口琴一發音就要比該音孔正常吹奏的音高低小二度或大二度,然後放鬆嘴唇,同時氣息變緩,音便上滑到該孔的正常音高。上滑音比下滑音演奏起來難度稍大,但道理相通,關鍵在於演奏者對口琴性能的把握和科學的練習。
在練習中,首先要注意氣息的調整,氣盡量靠下,以便充分藉助腹部對氣流的壓力,其次要注意音準,即小二度和大二度的音高概念。在此基礎上,還要熟悉樂曲的風格、內容,才能使滑音這種技巧表現得恰到好處。另外,由於滑音這種技巧難度較大,口琴的質量對其發揮也起著較大作用,只有柔韌性好,聲音才會做得輕松、圓滑。
四、和音的演奏
和音指口琴演奏和弦或雙音。口琴可以幾個孔同時發音,吹氣和吸氣都可以,但口琴不是一件天才的和音樂樂器。
先談談和弦的演奏。我們知道,用含多孔的方法,把舌頭放開,幾個孔同時發音,吹氣可得到"1 3 5",吸氣可得到"2 4 6 7"幾音。按大調式來講,只能演奏出主和弦"1 3 5"、II級和弦"2 4 6"及VII級和弦"7 2 4"等有限幾個和弦音。很多口琴愛好者都在吹奏一些傳統的、古典的作品,可口琴上連最基礎的IV級和弦"4 6 1"和V級和弦"5 7 2"和弦也不具備。布魯斯口琴由於特殊的排列,也只可擁有"1 3 5"和"5 7 2 (4)"和弦。由於口琴的呼吸關系和結構關系,不能隨意組合和弦以滿足音樂上的和聲色彩的要求,所以口琴不是擅長演奏和弦的樂器。
在傳統的口琴演奏,尤其是復音口琴的演奏中,有一種叫做"伴奏"的方法,即用含孔的奏法,舌頭抬起又馬上放回原位,產生一個短促的和弦,用"∧"來表示,也稱為"打伴奏",如" ○∧○∧"或"∧Λ∧Λ"等。這種奏法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較為流行,有很多曲子從開始到結尾都使用這種技巧。這在和聲上的錯誤顯而易見。在音樂高度發展和人們的欣賞水平較高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個長期存在的習慣性問題,因為它不符合和聲學的要求,而不能武斷地解釋為----"這就是口琴"。任何樂器都要為音樂服務,口琴也是一樣。
日本的世界級口琴演奏家佐藤秀郎發明了小調式口琴,試圖改進口琴的和聲,但也只適合於部分特定曲目,如著名的《荒城之月》、《櫻花變奏曲》等。但就這兩首作品,在錄音時,口琴也只演奏了兩個適當的和弦,更多地依靠了樂隊的伴奏。而他演奏的根據薩拉薩蒂小提琴曲改編的《吉卜賽之歌》,則完全使用了鋼琴伴奏,口琴只吹單旋律及一兩個與鋼琴伴奏和弦相符合的和弦和雙音,從而完美地展現了原作品的意境,成為口琴演奏的典範之作。有的口琴家吹奏一首作品需要換幾支不同調的口琴,除了轉調外,也是為了和聲處理的需要。
口琴通過口腔的變化及舌頭的作用,可演奏出少量的雙音,如:三度、四度、五度、六度,極少的二度、七度,只有八度雙音是口琴上每個音全可得到的雙音。半音階口琴由於可演奏出全部的半音,在雙音的演奏中佔有優勢。但雙音的演奏一樣要根據音樂的需要,不能隨意使用。每一個雙音在正常情況下都要與原作品和弦相貼,這需要演奏者在吹口琴的同時,學一學樂理及和弦上的知識,正確地掌握和使用口琴上的和音。在這方面,歐美的口琴家比我們要研究得深入一些。他們雖然是以單音吹奏為主,多採用樂隊或其它樂器伴奏的形式,在作品中,卻常常能夠編排出適合口琴吹奏的絕妙的和音,令人耳目一新、驚嘆不已。著名的口琴演奏大師拉里.阿德勒就是探索和音演奏的代表人物,在他演奏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技巧。如果我們聽到過他演奏的《藍色狂想曲》、《夏日時光》等作品,就會對和音的使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和聲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因素。如果說旋律表現了音樂的單線條,那麼和聲將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充滿絢麗色彩的、有如流動建築般的縱向的立體感。口琴的演奏應揚長避短,除了在旋律的演奏上多下功夫,對吹奏的每一個和音都要仔細分析,並與原作品的和聲相符合,否則就會出現和聲上的錯誤。長此以往還會破壞演奏者對和聲色彩的感受,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另外,我們能夠注意到一些樂曲或歌曲中的口琴演奏,通常口琴只吹奏單旋律,由樂隊、鋼琴或吉他伴奏。我和交響樂隊演奏或為影視配音時也是這樣做的。這不但符合音樂的要求,對演奏技巧的發揮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廣大的口琴愛好者不妨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