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合花怎樣繁殖
百合的繁殖方法有分鱗莖、分小鱗莖、分株芽、鱗片扦插和播種等,其中以分小鱗莖法最常用。
(1)分小鱗莖法秋季掘起鱗莖,將莖節上著生的小鱗莖摘下分栽,培養1~2年即可開花。為使小鱗莖多生,可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將鱗莖適當深栽,使莖的地下部位相對增長;二是花後地上莖留40厘米剪去上部莖葉,可促使地下莖節形成小鱗莖;三是花後將莖壓倒淺埋土中,促使葉腋間形成小鱗莖;四是花後將莖切成小段,每段帶葉3~4片淺埋在濕沙土中,則在葉腋內可產生小鱗莖。
(2)鱗片扦插法選發育良好的百合,花後掘起陰干數日,待鱗莖失去水分表面稍皺縮時剝下鱗片,將基部向下斜插於腐殖質土中,澆透水,平時保持一定濕度即可。
『貳』 百合花是怎麼繁殖的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鱗片扦插、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等方法。
分球繁殖:地下部鱗莖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新鱗片,讓其長大後剝下貯藏或直接盤栽。一般每球栽1年後可分生1—3個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獲後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種植,也可當年秋植於深土。
鱗片扦插:將花期的成熟莖切成小段的鱗莖陰干,或剝下鱗片埋於沙中,插後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莖,再培育成小鱗莖。在4—5月進行下種,扦插深度以頂端略露為宜。一般春插經2—4個月後,大部分鱗片可生根發葉,長出小鱗莖,此時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種植。
播種繁殖:播種前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低於5℃不發芽;25℃以上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經2—3年後才開花。
組織培養: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絲、花柱、子房、鱗片基部的腋芽組織培養成試管苗,然後移植於苗床護理長大,供生產種球。
『叄』 現在家裡的百合花已經開花,應該怎樣繁殖
1、鱗片繁殖
選用秋季成熟的健壯種球,剝去外圍的萎縮鱗片瓣後,健康的第2、3輪鱗片(層)鱗片肥大,質厚,儲存的營養物質最豐富,是最好的繁殖材料。剝取扦插用鱗片時,下手要輕,以免壓傷鱗片表面,導致腐爛,每個鱗片基部最好能帶上一部分盤基組織,以利於形成小新鱗莖。剝取下的鱗片用水沖洗干凈,然後進行扦插。內層小而薄的鱗片不適宜做扦插繁殖材料,留下的中心小軸可單獨栽培,自成一個新的鱗莖。
百合鱗片選好後,就是繁殖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鱗片插入松軟的介質1/3,另外一種是將松軟的泥炭和鱗片混合起來裝入塑料袋,然後在塑料袋裡充滿氣,就可以了。
2、珠芽繁殖
亞洲百合,卷丹花後,尤其是消苞後會在植株葉片根部產生小鱗莖,叫做珠芽,如果是人為播種,花友需要注意的百合的種子壽命極短,貯存半年就會失去發芽能力,夏季採收成熟的百合珠芽(成熟的百合珠芽是紫黑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可播珠芽,播後覆土3厘米左右即可,百合珠芽的生長過程可參考第二段。
3、子球分株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百合會自然在母株周圍生出小百合球根,我們可以用這些小球根來繁殖,相對於鱗片繁殖節省了前面不少流程,直接進入小球養護模式。
就這三種百合方式來說,子球分株最為方便,也比較快,但是繁殖量比較少,而珠芽繁殖相信很多花友都沒看到自己的百合有株芽,而卷丹百合之類,木有必要大量繁殖了。百合鱗片繁殖雖然時間長,但是可以量產。
4、種子培育
適用於能開花結實而產生種子的品種,如卷丹、山丹。秋季採下成熟種子,隨即播入苗床。苗床土用中層菜園土4份加充分腐熟細碎的堆肥4份加細沙2份混勻,鋪於苗床,厚10厘米。種子撒播後蓋細土3厘米厚,覆草蓋膜。種子可在冬季萌發,翌春出苗早且生長快。切勿拖到翌年春季才播種,否則出苗遲巨發芽率低。出苗後揭去膜和草,進行間苗。以後勤中耕除草追肥。秋季鱗莖還小,需繼續培育才可作為種球。
5、芯子培育
適用於獨頭鱗莖品種。秋季採收百合時,淘汰病、弱和色異樣的百合,選取發育良好者,剝去鱗莖外層鱗片用於上市或加工,剩下拇指粗的百合芯子與盤作種球,在苗床培育1年,即可達到種球標准。
(3)食用百合花的繁殖方法擴展閱讀:
百合花的鱗莖繁殖方法:
1、繁殖時間
想要用百合花的鱗莖繁殖,就一定要選擇好繁殖的時間。百合花鱗莖繁殖一般都是為了將一株已經很密集的百合分成好幾株。鱗莖繁殖的時間最好選在春天,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生芽,在百合脫盆,准備分株的時候進行的。
2、切分鱗莖
將百合植株的根莖洗干凈,健康的球莖身上掰下附屬在一旁的小鱗莖。很多花友不知道百合花的莖怎麼繁殖,其實只要掰的時候注意一點,就不會有錯了。要是拿不準的話,可以用消過毒的小刀,從其相連的位置小心的切下來。
3、鱗莖消毒
百合花小鱗莖掰下來之後,鱗莖上面會留下傷口,是不可以立即種植的,會引起根部細菌感染,導致植株生病,難以存好。在種植之前將小鱗莖泡在稀釋後的高猛酸鉀溶液裡面,1天1夜之後,就可以將其撈出來,晾幹了。
4、選擇盆土
百合花喜歡較為疏鬆的土壤,最好在土壤中帶一點點的酸性。用泥炭土加上砂土混合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讓土壤帶有粘性,這是會阻止植株發芽的。花盆盡量用寬口淺盆,最好是用花盆口直徑大於深度的陶制透氣的花盆。
5、種植鱗莖
等到盆土備好,百合花球莖也處理好了,就可以直接種植了。將土壤刨一個小坑,然後將小鱗莖放在坑中。慢慢將土壤掩蓋上去。但是不要壓得太深了。然後,澆水濕透土壤。將花盆放在稍微通風一點的陰涼環境,等待它長出新芽。
『肆』 百合怎麼繁殖
怎樣繁殖百合花
百合花為我國特產,因其觀賞和食用價值高,在國際花卉市場上銷售量較大,因此,值得提倡大力繁殖。百合花的繁殖,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四種方法,可根據需要選擇一種。
方法/步驟
1
播種法繁殖。播種繁殖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採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
2
分小鱗莖法。通常在老鱗莖的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沙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3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
3
鱗片扦插法:秋天挖出鱗莖的,將老鱗莖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的花盆中,讓鱗片的2/3插人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左右條件下,約一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
4
分株芽法。分株芽法繁殖,只適用於少數種類,百合花,可採用此法。做法是:取下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來培養。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為促使多生小株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壓倒並淺埋土中,或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的小段,淺埋莖節於濕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株芽。
『伍』 百合花怎樣繁殖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鱗片扦插、播種繁殖和組織培養等方法。
1 分球繁殖:地下部鱗莖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新鱗片,讓其長大後剝下貯藏或直接盤栽。一般每球栽1年後可分生1—3個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獲後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種植,也可當年秋植於深土。
2 鱗片扦插:將花期的成熟莖切成小段的鱗莖陰干,或剝下鱗片埋於沙中,插後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莖,再培育成小鱗莖。在4—5月進行下種,扦插深度以頂端略露為宜。一般春插經2—4個月後,大部分鱗片可生根發葉,長出小鱗莖,此時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種植。
3播種繁殖:播種前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低於5℃不發芽;25℃以上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後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經2—3年後才開花。
4組織培養: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絲、花柱、子房、鱗片基部的腋芽組織培養成試管苗,然後移植於苗床護理長大,供生產種球。
『陸』 家庭種百合花怎樣繁殖
百合花為我國特產,因其觀賞和食用價值高,在國際花卉市場上銷售量較大。因此,值得提倡大力繁殖。
百合的繁殖,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需要任選一種。
(1)播種法繁殖。播種法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用。方法是:秋季採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後約天發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
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可開花,也有的需培養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採用。
(2)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株或幾株,可採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沙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3)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於中等數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莖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淺木箱中,讓鱗片的2/3插入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左右的條件下,約1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溫度宜保持18℃左右,鱗片傷口處即生根。冬季溫度宜保持河沙不要過濕。培養到次年春季,鱗片基部即可長出小鱗莖,將它們分離下來,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養年左右即可開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僅適用於少數種類。如卷丹、黃鐵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將地上莖葉腋處形成的小鱗莖(又叫「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長大,但尚未脫落時)取下來培養。從長成大鱗莖至開花,通常需要2-4年的時間。
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開花後,將地上莖壓倒並淺埋土中或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3-4片葉莖壓倒並淺埋土中,或將地上莖分成每段帶的小段,淺埋莖節於濕沙中,則葉腋間均可長出小珠芽。
『柒』 百合花的繁殖有哪些方法
1.種子繁殖:百合花可用種子繁殖,有的品種播種後生長發育快,峨眉山百合播種後,1~2年可以開花,高砂百合當年就能開花。百合的種子扁平,周圍附生薄膜狀翅,成熟後自動脫落飛散,所以要及時採收種子。百合花的種子,可以隨采隨播,也可把種子晾乾後,用布袋貯藏於通風乾燥的地方,待到來年,氣溫穩定在20~24℃的3~4月播種。播種前,要精心挑選成熟、飽滿、粒大、堅實、富有光澤的優良種子,這對種子播後的出苗率、成活率,至關重要。對於經過乾燥貯藏的種子,可採取浸泡的方法,進行處理。方法是:將種子倒入35~40℃的溫水中,蓋上紗布浸泡24小時或36小時,待種子充分吸足水分後,再進行播種。
露地播種,要選地勢稍高,無強陽光直射的半蔭蔽的砂質土壤,深翻前施以堆肥,深翻後整細作畦。然後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挖播種穴,深約30厘米,穴內再填腐殖土,和氮、磷、鉀復合化肥作基肥,上面填入森林腐葉土和砂質菜園土,最後將種子播入穴中,覆土1~2厘米。也可在深翻後,用磚塊砌成播種箱,箱內再填放培養土。播種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3份、泥炭土3份、砂質菜園土3份、堆肥或廄肥1份填入箱內30厘米,再挖穴播種,播後保持土壤濕潤。百合花種子,經過浸泡處理後,發芽快,一般7~10天就能發芽,每穴留苗4株,其餘疏掉。加強肥水管理,使小苗健壯生長。
2.播種珠芽
在花葶的葉腋間,有些品種的百合花能長出一些小圓球式的小鱗莖,呈現綠色或紫紅色,植物學稱之為珠芽。可採集珠芽,用播種的方法無性繁殖百合花。
3.分球莖繁殖
百合花鱗莖的壽命,一般可達3年以上。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球莖,生長數年以後,因子芽增多,便生長成數個小鱗莖,而母株逐漸萎縮於枯而消失。百合花的鱗莖屬於無皮鱗莖,外面沒有鱗片保護,刨挖鱗莖和貯藏鱗莖等工作,都必須仔細、精心,勿傷鱗片,以免引起腐爛。採收以後要用砂床貯藏,砂子以微潤而有濕氣為度。
分球莖的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最遲不得超過11月中旬,春季可在4月中旬進行。分球莖栽培時,從砂床中取出小鱗莖,這些經過貯藏休眠的小球莖,栽培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發育很快。分栽場地、土壤成分和栽培方法,與播種繁殖基本相同。分球栽培前,可用苯菌靈水合劑對小球進行30分鍾的消毒處理。為了使鱗莖下的根系得以充分伸展,小球栽培要淺一些,掀入土壤一部分即可,上面再覆蓋一層土。栽後灌一次透水,以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4.鱗片繁殖:百合花的鱗片可分片繁殖,時間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將生長兩年以上的鱗莖,一片一片進行分離,然後栽培於砂質木箱苗床中,入冬前,鱗片便能產生愈傷組織。冬季要把苗床移入溫室,室溫控制在12~14℃。鱗片經過冬季的低溫休眠、低溫春化和創傷激素、內源激素的作用,鱗片內部組織極為活躍。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時節,鱗片就能萌發新芽,到秋季,每個鱗片的切口,可產生5~6個小鱗莖。用這些小鱗莖進行分栽,加強肥水管理,第二年的夏季便能開花。
(三)栽培管理
百合花,性喜溫暖、乾燥。盆栽排水要好,宜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酸性土壤。百合花喜歡陽光充足,也能耐半陰,多為秋季栽培,冬季休眠,春夏開花。花謝以後,待地上部分老化枯死,然後將地下鱗莖掘起,冬季應將鱗莖埋在地下休眠越冬貯藏,待來年春季重新栽培。
1.盆栽百合花
百合是球根花卉。百合是由外被廣針形的肉質鱗片抱合而成緊密覆瓦狀重疊的鱗莖,直徑為3~10厘米,肉質豐滿而細膩。從鱗莖基部長山的根,是百合的主要根系,一般可連續生長數年,故稱為基根。鱗片腋間抽生的櫱芽,長出土面而成直立的莖干,莖干被土壤埋著的部分,也能生根,這種根壽命短,一般只生長一季,叫住莖根。
百合花謝以後,地下鱗莖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後熟期,便可將其挖起,置於通風乾燥處,晾乾水氣,用木箱裝上河砂貯藏,置於蔭蔽通風的地方。此時,鱗莖處於休眠狀態,待到10月前後,便可見到鱗莖出芽,鱗莖本身也由白黃色轉變為白綠色。這說明鱗莖休眠已經終止,開始萌動,是盆栽百合的最佳時間。
盆栽百合花,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3份、腐殖土3份、砂質菜園土2份、腐熟的堆肥2份,充分混合,經過夏季曝曬,整細過篩,並進行高溫消毒處理後備用。栽培前,種鱗莖可用苯菌靈水合劑消毒30分鍾。花盆底部蓋好瓦片,填上粗顆粒土,做好排水層,加入用土壤拌和、比例相宜的氮、磷、鉀復合化肥,基肥上面再填培養土。栽培於大號花盆中,每盆種植球莖3~4個,中號花盆種植球莖2~3個,小號花盆種植球莖一個。為了使鱗莖基部發出的根系伸展,栽培時宜淺不宜深,一般覆土至鱗莖的4/5即可。栽好後灌一次透水,便可置於向陽的地方進行正常管理。
百合花盆栽,由於盆土肥力強,以及肥壯鱗莖的自身養分,栽培後花繁葉茂,便於放置在陽台、庭院和茶樓、吧間觀賞。但花謝以後,植株體弱身衰,次年就只能進行覆地栽培,使之盡快恢復生機,一年後再按上述辦法盆栽。
2.肥水管理
百合花,是一種喜肥植物,盆栽的基肥還可用腐熟的禽類糞便或過磷酸鈣,使盆土具有較強的肥力。迫肥,可用腐熟的有機液體肥料,以l∶6的濃度,每10天迫施一次,直至孕蕾開花。花謝以後,繼續追施以磷、鉀為主的肥料,直至地上部分枯萎。如果置於陽台上蒔養,也可迫施無機化學肥料,可按氮、磷、鉀適宜的比例,以0.1%~0.2%的濃度澆灌。顆粒狀復合肥料,可把盆土松開刨溝施入。總之,在百合花的生長季節,一定要保證它對養分的需要。
百合花是一種喜乾燥的花卉,如果盆土長期過濕,鱗莖會因土壤通透性差而變色,基部根系也容易腐爛。但生長季節,盆土也需要一定的濕潤。見到盆土表面發白,手摸有干硬感時,可澆一次透水。夏季,中午見植株略有萎蔫狀時,傍晚可澆一次透水。百合花喜歡空氣濕潤,置於陽台上蒔養,夏季可在花盆周圍灑水,增加環境空氣濕度,使之生長旺盛,開花繁茂。
3.溫度和光照
百合花喜溫暖,生長季節需要的溫度為18~30℃。秋末上盆至來年生長這段時間,百合花需要經過冬天的低溫處理(春化作用),冬季最好把盆花置於室外無霜或冷室內休眠越冬。
百合花喜光照,也能耐半陰。在陽台上蒔養,春秋兩季可置於直射的陽光下,並隨時轉動花盆,使之受光均勻,避免植株歪向一邊。夏季開花時,可把花盆置於散射光照處或蔭蔽的地方,不讓強陽光直射。如果置於窗檯上觀賞,可用白色紗簾遮擋強陽光。不論盆栽、地栽,都要注意防止大風吹倒植株。
『捌』 百合花怎麼繁殖
一、百合花怎麼繁殖
百合花作為觀賞性較高的花卉植物,在國內市場非常的受歡迎,因此要想繁殖百合花的話,方法也有很多種供人們選擇,不過這些方法不管是成活率,還是操作難度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繁殖方法都有著不同特點。
要想體驗百合花生長過程的話,可以選擇播種繁殖,不過要想提高植物成活率的話,可以選擇鱗片扦插,但是對於一些剛養花的人來說,繁殖方法肯定是越簡單越好,這樣的話最好還是選擇分球繁殖,不過這種繁殖方法只能用於某些特定的百合花品種。
二、百合花的繁殖方法
1、播種繁殖
播種是百合花繁殖方法中最難的一種,因為需要長時間的養護,還要等到百合花的種子生根發芽之後,才算繁殖成功了,而且在養殖的過程中不得有半點馬虎,要是出現澆水過多的情況,就會直接導致植物死掉。
2、鱗片扦插
秋天挖出鱗莖的,將老鱗莖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後扦插於盛好河沙的花盆中,讓鱗片的2/3插人基質,保持基質一定濕度,在20左右條件下,約一個半月,鱗片傷口處即生根。
3、分株繁殖
這種繁殖方法只能用於某些品種。具體方法是:在夏天株芽成熟的時候,將它們收集起來,用濕潤的細沙包裹住,然後放在陰涼的環境中。等到秋天的時候,就可以在事先准備好的土壤上栽種,注意深度最好在3或者4厘米左右,每行之間的距離在12到15就可以啦,栽上之後在上面鋪一層細土,蓋上草墊就好。
4、分小鱗莖法
通常在老鱗莖的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的沙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到第3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
結語: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百合花怎麼繁殖,通常來說百合花的繁殖方法有很多種,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播種繁殖,因為這種繁殖方法能夠體驗到養殖過程樂趣,不過要想讓它更加茁壯的生長,還得適當的進行施肥澆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