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退火的方法及目的

常用退火的方法及目的

發布時間:2022-07-16 07:52:19

㈠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麼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類分別有不同的方法,其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泛泛地說,無非是改善組織和得到需要的性能。
常見的有:
1、退火:大約近30種,常見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擴散退火、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去氫退火等等,也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球化退火又可分為普通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循環球化退火等等。這類退火的具體目的可以從名稱上面看出來,比如去氫退火的目的是去除氫,防止氫脆的,去應力退火是去除應力的。
2、正火:是空冷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細化晶粒,消除網狀碳化物,或作為不重要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3、淬火+回火:單介質淬火、雙介質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低溫回火、高溫回火、中溫回火、附加回火、穩定化回火等等。
4、表面熱處理:火焰加熱、感應加熱、激光、電解等等。
5、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硫、滲硼、滲金屬等等。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15分鍾內解答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離結束還有01分40秒]
時間快到了,打字慢,不解答了.

㈡ 採用什麼退火方法,並說明退火的目的

何謂退火?
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的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到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隨爐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退火的目的是什麼?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消磁去應力

常用退火工藝方法有哪些?
一、退火的種類
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的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到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隨爐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鋼的退火工藝種類很多,根據加熱溫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臨界溫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稱為相變重結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擴散退火等;另一類是在臨界溫度以下的退火,包括再結晶退火及去應力退火等。
1.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3.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工藝模式工具 : 連續式, 真空式, 箱式(井式)的退火爐均可以

㈢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幾種

1.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3.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查看原帖>>

㈣ 什麼是退火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退火即退火處理(Annealing ),主要是指將材料曝露於高溫一段很長時間後,然後再慢慢冷卻的熱處理製程。主要目的是釋放應力、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韌性、產生特殊顯微結構等。

目的:

①改善或消除鋼鐵在鑄造、鍛壓、軋制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防止工件變形、開裂;

②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③細化晶粒,改善組織以提高工件的機械性能;

④為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作好組織准備。

(4)常用退火的方法及目的擴展閱讀

退火工藝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溫退火、石墨退火、擴散退火、去應力退火、不完全退火、焊後退火等。

1、完全退火

用以細化中、低碳鋼經鑄造、鍛壓和焊接後出現的力學性能不佳的粗大過熱組織。將工件加熱到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在冷卻過程中奧氏體再次發生轉變,即可使鋼的組織變細。

2、球化退火

用以降低工具鋼和軸承鋼鍛壓後的偏高硬度。將工件加熱到鋼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上20~40℃,保溫後緩慢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珠光體中的片層狀滲碳體變為球狀,從而降低了硬度。

3、等溫退火

用以降低某些鎳、鉻含量較高的合金結構鋼的高硬度,以進行切削加工。一般先以較快速度冷卻到奧氏體最不穩定的溫度,保溫適當時間,奧氏體轉變為托氏體或索氏體,硬度即可降低。

再結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屬線材、薄板在冷拔、冷軋過程中的硬化現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加熱溫度一般為鋼開始形成奧氏體的溫度以下50~150℃ ,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應使金屬軟化。

4、石墨退火

用以使含有大量滲碳體的鑄鐵變成塑性良好的可鍛鑄鐵。工藝操作是將鑄件加熱到950℃左右,保溫一定時間後適當冷卻,使滲碳體分解形成團絮狀石墨。

5、擴散退火

用以使合金鑄件化學成分均勻化,提高其使用性能。方法是在不發生熔化的前提下,將鑄件加熱到盡可能高的溫度,並長時間保溫,待合金中各種元素擴散趨於均勻分布後緩冷。

㈤ 退火都有哪些目的及方法

退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指的是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准確的說,退火是一種對材料的熱處理工藝,包括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與傳統金屬退火存在異同。
退火目的:
(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
(3)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
(4)均勻材料組織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為以後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在生產中,退火工藝應用很廣泛。根據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藝規范有多種,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應力退火等。
退火方法:
退火的一個最主要工藝參數是最高加熱溫度(退火溫度),大多數合金的退火加熱溫度的選擇是以該合金系的相圖為基礎的,如碳素鋼以鐵碳平衡圖為基礎。各種鋼(包括碳素鋼及合金鋼)的退火溫度,視具體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該鋼種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溫度。各種非鐵合金的退火溫度則在各該合金的固相線溫度以下、固溶度線溫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溫度。
1、重結晶退火——完全退火
應用於平衡加熱和冷卻時有固態相變(重結晶)發生的合金。其退火溫度為各該合金的相變溫度區間以上或以內的某一溫度。加熱和冷卻都是緩慢的。合金於加熱和冷卻過程中各發生一次相變重結晶,故稱為重結晶退火,常被簡稱為退火。
這種退火方法,相當普遍地應用於鋼。鋼的重結晶退火工藝是:緩慢加熱到Ac3(亞共析鋼)或Ac1(共析鋼或過共析鋼)以上30~50℃,保持適當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下來。通過加熱過程中發生的珠光體(或者還有先共析的鐵素體或滲碳體)轉變為奧氏體(第一回相變重結晶)以及冷卻過程中發生的與此相反的第二回相變重結晶,形成晶粒較細、片層較厚、組織均勻的珠光體(或者還有先共析鐵素體或滲碳體)。退火溫度在Ac3以上(亞共析鋼)使鋼發生完全的重結晶者,稱為完全退火,退火溫度在Ac1與Ac3之間(亞共析鋼)或Ac1與Acm之間(過共析鋼),使鋼發生部分的重結晶者,稱為不完全退火。前者主要用於亞共析鋼的鑄件、鍛軋件、焊件,以消除組織缺陷(如魏氏組織、帶狀組織等),使組織變細和變均勻,以提高鋼件的塑性和韌性。後者主要用於中碳和高碳鋼及低合金結構鋼的鍛軋件。此種鍛、軋件若鍛、軋後的冷卻速度較大時,形成的珠光體較細、硬度較高;若停鍛、停軋溫度過低,鋼件中還有大的內應力。此時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使珠光體發生重結晶,晶粒變細,同時也降低硬度,消除內應力,改善被切削性。此外,退火溫度在Ac1與Acm之間的過共析鋼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重結晶退火也用於非鐵合金,例如鈦合金於加熱和冷卻時發生同素異構轉變,低溫為α相(密排六方結構),高溫為β相(體心立方結構),其中間是「α+β」兩相區,即相變溫度區間。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溫穩定組織和細化晶粒,也進行重結晶退火,即緩慢加熱到高於相變溫度區間不多的溫度,保溫適當時間,使合金轉變為β相的細小晶粒;然後緩慢冷卻下來,使β相再轉變為α相或α+β兩相的細小晶粒。
2、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將鐵碳合金加熱到Ac1-Ac3之間溫度,達到不完全奧氏體化,隨之緩慢冷卻的退火工藝。
不完全退火主要適用於中、高碳鋼和低合金鋼鍛軋件等,其目的是細化組織和降低硬度,加熱溫度為Ac1+(40-60)℃,保溫後緩慢冷卻。
3、等溫式退火
應用於鋼和某些非鐵合金如鈦合金的一種控製冷卻的退火方法。對鋼來說,是緩慢加熱到Ac3(亞共析鋼)或Ac1(共析鋼和過共析鋼)以上不多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鋼奧氏體化,然後迅速移入溫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爐內,等溫保持直到奧氏體全部轉變為片層狀珠光體(亞共析鋼還有先共析鐵素體;過共析鋼還有先共析滲碳體)為止,最後以任意速度冷卻下來(通常是出爐在空氣中冷卻)。等溫保持的大致溫度范圍在所處理鋼種的等溫轉變圖上A1至珠光體轉變鼻尖溫度這一區間之內(見過冷奧氏體轉變圖);具體溫度和時間,主要根據退火後所要求的硬度來確定。等溫溫度不可過低或過高,過低則退火後硬度偏高;過高則等溫保持時間需要延長。鋼的等溫退火的目的,與重結晶退火基本相同,但工藝操作和所需設備都比較復雜,所以通常主要是應用於過冷奧氏體在珠光體型相變溫度區間轉變相當緩慢的合金鋼。後者若採用重結晶退火方法,往往需要數十小時,很不經濟;採用等溫退火則能大大縮短生產周期,並能使整個工件獲得更為均勻的組織和性能。等溫退火也可在鋼的熱加工的不同階段來用。例如,若讓空冷淬硬性合金鋼由高溫空冷到室溫時,當心部轉變為馬氏體之時,在已發生了馬氏體相變的外層就會出現裂紋;若將該類鋼的熱鋼錠或鋼坯在冷卻過程中放入700℃左右的等溫爐內,保持等溫直到珠光體相變完成後,再出爐空冷,則可免生裂紋。
含β相穩定化元素較高的鈦合金,其β相相當穩定,容易被過冷。過冷的β相,其等溫轉變動力學曲線與鋼的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圖相似。為了縮短重結晶退火的生產周期並獲得更細、更均勻的組織,亦可採用等溫退火。
4、均勻化退火
亦稱擴散退火。應用於鋼及非鐵合金(如錫青銅、硅青銅、白銅、鎂合金等)的鑄錠或鑄件的一種退火方法。將鑄錠或鑄件加熱到各該合金的固相線溫度以下的某一較高溫度,長時間保溫,然後緩慢冷卻下來。均勻化退火是使合金中的元素發生固態擴散,來減輕化學成分不均勻性(偏析),主要是減輕晶粒尺度內的化學成分不均勻性(晶內偏析或稱枝晶偏析)。均勻化退火溫度所以如此之高,是為了加快合金元素擴散,盡可能縮短保溫時間。合金鋼的均勻化退火溫度遠高於Ac3,通常是1050~1200℃。非鐵合金錠進行均勻化退火的溫度一般是「0.95×固相線溫度(K)」,均勻化退火因加熱溫度高,保溫時間長,所以熱能消耗量大。
5、球化退火
只應用於鋼的一種退火方法。將鋼加熱到稍低於或稍高於Ac1的溫度或者使溫度在A1上下周期變化,然後緩冷下來。目的在於使珠光體內的片狀滲碳體以及先共析滲碳體都變為球粒狀,均勻分布於鐵素體基體中(這種組織稱為球化珠光體)。具有這種組織的中碳鋼和高碳鋼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變能力大。對工具鋼來說,這種組織是淬火前最好的原始組織。
6、去應力式退火
去應力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Ac1以下的適當溫度(非合金鋼在500~600℃),保溫後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去應力退火。去應力加熱溫度低,在退火過程中無組織轉變,主要適用於毛坯件及經過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殘余應力,穩定工件尺寸及形狀,減少零件在切削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形變和裂紋傾向。

㈥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生產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幾種指出退火操作的應用范圍。

(1)均勻鋼的化學成分及組織,細化晶粒,調整硬度,並消除內應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鋼的切削加工性能並為隨後的淬火作好組織准備。
(2)生產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
(3)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用於亞共析鋼成分的碳鋼和合金鋼的鑄件、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球化退火主要用於共析或過共析成分的碳鋼及合金鋼。去應力退火主要用於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冷沖壓件(或冷拔件)及機加工的殘余內應力。

㈦ 簡述退火的主要目的及應用。

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
退火
: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通常是緩慢冷卻,有時是控製冷卻)的一種金屬熱處理[1]工藝。目的是使經過鑄造、鍛軋、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軟化,改善塑性和韌性,使化學成分均勻化,去除殘余應力,或得到預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藝隨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種,如重結晶退火、等溫退火、均勻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以及穩定化退火、磁場退火等等。
正火與退火的不同點是正火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組織要比退火組織更細一些,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爐外冷卻不佔用設備,生產率較高,因此生產中盡可能採用正火來代替退火。

㈧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三種

1、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將鐵碳合金加熱到Ac1-Ac3之間溫度,達到不完全奧氏體化,隨之緩慢冷卻的退火工藝。不完全退火主要適用於中、高碳鋼和低合金鋼鍛軋件等,其目的是細化組織和降低硬度,加熱溫度為Ac1+(40-60)℃,保溫後緩慢冷卻。

2、球化退火

只應用於鋼的一種退火方法。將鋼加熱到稍低於或稍高於Ac1的溫度或者使溫度在A1上下周期變化,然後緩冷下來。

目的在於使珠光體內的片狀滲碳體以及先共析滲碳體都變為球粒狀,均勻分布於鐵素體基體中(這種組織稱為球化珠光體)。具有這種組織的中碳鋼和高碳鋼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變能力大。對工具鋼來說,這種組織是淬火前最好的原始組織。

3、去應力式退火

去應力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Ac1以下的適當溫度(非合金鋼在500~600℃),保溫後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加熱溫度低,在退火過程中無組織轉變,主要適用於毛坯件及經過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殘余應力,穩定工件尺寸及形狀,減少零件在切削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形變和裂紋傾向。

(8)常用退火的方法及目的擴展閱讀:

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降低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

3、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

4、均勻材料組織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為以後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在生產中,退火工藝應用很廣泛。根據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藝規范有多種,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應力退火等。

㈨ 何謂退火退火的目的是什麼常用退火工藝方法有哪些

何謂退火?
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的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到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隨爐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退火的目的是什麼?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消磁去應力

常用退火工藝方法有哪些?
一、退火的種類
將組織偏離平衡狀態的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到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隨爐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鋼的退火工藝種類很多,根據加熱溫度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臨界溫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稱為相變重結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擴散退火等;另一類是在臨界溫度以下的退火,包括再結晶退火及去應力退火等。
1.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3.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工藝模式工具 : 連續式, 真空式, 箱式(井式)的退火爐均可以

㈩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生產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幾種

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一般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序稱為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 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 2、細化晶粒,均勻鋼的組織及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後的的熱處理做准備。 3、消除鋼中的殘余內應力,以防止變形和開裂。

閱讀全文

與常用退火的方法及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烤菜卷的方法 瀏覽:493
用傳統方法研究中葯 瀏覽:770
模擬樹的安裝方法 瀏覽:701
健身甩筒鍛煉方法 瀏覽:942
集成吊頂燈安裝方法圖 瀏覽:475
肥胖體脂率測量方法 瀏覽:15
自己用什麼方法去眼袋 瀏覽:650
常用的幾種野外求救方法 瀏覽:443
電動料理機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73
如何更改資費方法 瀏覽:880
水分的計算方法 瀏覽:884
里外雙鎖芯安裝方法 瀏覽:263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