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用油的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食用油按質量由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4個等級,分別相當於原來的色拉油、高級烹調油、一級油、二級油。這就是說,消費者只需看看產品標定的等級高低,就知道食用油的質量好壞了。
一級油和二級油的精煉程度較高,經過了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過程,具有無味、色淺、煙點高、炒菜油煙少、低溫下不易凝固等特點。精煉後,一、二級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較低,如菜油中的芥子甙等可被脫去,但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營養成分,如大豆油中的胡蘿卜素在脫色的過程中就會流失。
三級油和四級油的精煉程度較低,只經過了簡單脫膠、脫酸等程序。其色澤較深,煙點較低,在烹調過程中油煙大,大豆油中甚至還有較大的豆腥味。由於精煉程度低,三、四級食用油中雜質的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胡蘿卜素、葉綠素、維生素E等。
(1)常用的食用油脂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食用油的選購方法:
一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 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
二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三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⑵ 食用油有哪些分類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我國將食用油按品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四級為最低等級),分別相當於原來的色拉油、高級烹調油、一級油和二級油,食用油外包裝上僅標注「烹調油」、「色拉油」等含糊詞彙的將被禁止。市場上的食用油種類繁多,但所有的食用油按生產工藝區分只有兩種,即物理壓榨油和化學浸出油。兩者只是油脂製取工藝不同,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脂質量標准和衛生標準的,就是安全的食用油,消費者都可以放心食用。
選擇食用油可遵循三個原則
了解了壓榨油和浸出油的區別後,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用油產品。我們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進行食用油的選擇和使用:
●健康原則:我們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健康衛生的食用油,不買散裝油和來路不明的食用油及其製品。
●保健原則:目前很多食用油廠商都推出了各種各樣的保健類食用油產品,如添加了玉米甾醇、維生素A、海藻油等保健成分的食用油,還有直接用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料植物生產的食用油,如葵花子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胚芽油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家情況選擇一些對小孩、老人有健腦益智、調節血脂等保健作用的食用油。
●節約原則:在選擇食用油時,我們沒必要一定選擇那些高端產品,像橄欖油、純花生油等,一般的大豆油、穀物調和油等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營養需要。高端產品中所含有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攝取(如堅果類食物)。而且,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我國居民膳食寶塔,我們每日正常攝入的食用油應控制在25~30克,過多攝取會引起不良健康效應。
保存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
⑶ 食用油怎麼分類的
食用油種類很多,要分類的話首先需要確定按照什麼標准來分。
根據原材料可分為:花生油、大豆油、油菜籽油、玉米油、山茶油、橄欖油、芝麻油、米糠油、椰子油、小麥胚芽油、葵花籽油、棉籽油、核桃油、紅花籽油、棕櫚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南瓜籽油、粟米油等。
從壓榨工藝分:物理壓榨出油、化學浸出油。
從原料來源品項分: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山茶油、大豆油等等。
從原料的轉基因成份:非轉基因食用油、轉基因信用油。
從油的構成分:調和油、非調和油。
從原料有機來分:有機信用油、非有機食用油。
從精煉程度來分:毛油、四級、三級、二級、一級。
⑷ 食用油的分類
有以下幾種分類:
1、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至亞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2、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3、風味調和油,就是將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和成「輕味芝麻油」
4、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製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上述調和油所用的各種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外,均為全煉色拉油。
(4)常用的食用油脂分類方法擴展閱讀:
挑選食用油的方法:
1、看種類
有人覺得花生油很香,就一直買花生油吃;也有人覺得貴的油才是好油,所以堅持只買橄欖油。其實,沒有一種植物油是完美的。要根據自己的烹飪類型來選擇合適的油。
2、看大小
不少人喜歡買大瓶的油,一方面是價格實惠,另一方面是為省去頻繁買油的麻煩。但是,大瓶的油開封後,如果存放不恰當或放太久,品質會下降甚至變質,再去聞一聞,可能會有一股哈喇味。
3、看工藝
植物油從製作工藝來看分兩種:壓榨油和浸出油。國家規定製作食用油使用的正己烷必須是食品級的,經過一系列重金屬脫除處理,其有害金屬殘留量都非常低,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因此,兩種油都可以挑選。
4、看酸值
酸值是衡量植物油酸敗程度的一項指標。酸值越大,說明植物油越容易氧化變質。但是,不能簡單地認為酸值越小越好。例如,對於精煉橄欖油來說,它的酸值雖然比初榨橄欖油低(因為精煉可以使酸值明顯下降),但是,其品質卻不如初榨橄欖油。
因此,選購橄欖油時,要選擇在同一加工條件下酸值比較小的。例如,同樣是特級初榨橄欖油,酸值為0.8的產品要比酸值為1.2的產品更好一些。
⑸ 食用油的種類
食用油的種類:玉米油、菜籽油、橄欖油、棕櫚仁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椰子油、茶籽油、芝麻油、米糠油、蓖麻油、亞麻油、紅花油、棉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南瓜籽油等。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
食用油在常溫下為液態。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
油脂可以使菜餚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製作掛糊上漿菜時,由於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餚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
油可以高於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餚的風味。不同的油營養價值不同,大體分為木本植物油、草本植物油、動物油。
⑹ 食用油分幾種
從食用油的來源講,可分為陸地動物油、海洋動物油、植物油、乳脂和微生物油等。
簡單地說可以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鴨油,鯨油、深海魚油等。
植物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棉籽油、油茶籽油、核桃油、蘋果油、橄欖油等。
橄欖油較好。但不宜長期食用同一種油。
當然,不同的分類標准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色拉油俗稱涼拌油,可用於生吃,因特別適用於西餐「色拉」涼拌菜而得名。色拉油是將毛油經過精煉加工而成的精製食用油,一般選用優質油料(如菜籽油或豆油、棕櫚油等加上各種中介質)先加工成毛油,再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脫酯等工序成為成品。 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色拉油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和米糠色拉油等。
調和油又稱高合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
一般選擇時,看油的成分說明。衡量油營養價值的指標有兩個:
一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對身體健康越有益。
二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從而達到全面營養,健康飲食的效果。
色拉油和調和油中,調和油的營養好些。
調和油有以下幾種:(1)營養調和油、(2)經濟調和油、(3)風味調和油、(4)煎炸調和油。
營養調和油最好。
⑺ 食用油分幾類,所含成分是什麼
食用油的分類 一、食用油的分類
分為三類:
動物油
植物油
微生物油脂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魚油等
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櫚油、茶籽油、橄欖油、米糠油、芝麻油、紅花籽油、亞麻籽油等。這此植物油在中國市場上均有產品在超市內銷售。
微生物油脂:是由微生物產生的,目前沒有直接用作烹調油。但在保健食品和食品中有用作原料,如在嬰兒奶粉中加入的AA,和DHA,就有來源於微生物油脂的。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調和油,目前市上的調和油產品是由多種植物油調和而成的產品,不同廠家生產的調和油用的原料也有差別。
二、食用油中的營養成分
食用油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維生素E,植物甾醇。特別是精煉後的的食用油,其主要的營養成分就是以上三種。
而脂肪(甘油三酯)約占食用油的99%以上,甘油三酯是由甘油(約10%)和脂肪酸(約90)組成的。所以關注食用油的營養就要關注脂肪和脂肪酸的營養。
脂肪酸的種類很多,不同品種的植物油其脂肪酸的含量是不一樣的,所以也就決定了不同品種的植物油其營養不一樣。
維生素E是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總和。在植物油中含量很高,以小麥胚芽油中的維生素E含量高,其次是玉米油和大豆油。其它常見的植物油維生素E的含量比以上三種植物油來說要低很多。維生素E的對人體的主要功能是抗衰老。
植物甾醇(又叫植物固醇),是和膽固醇結構相似的一類化合物。因為植物甾醇進入人體內後,可以與膽固醇競爭,這樣就能降低膽固醇的吸收。所以植物甾醇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三、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不含不飽和化學鍵。
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含不飽和化學鍵。在自然存在的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含有雙鍵(或烯鍵)的脂肪酸,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單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一個雙鍵的脂肪酸。(如油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中含兩個及以上雙鍵的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
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必需通過食物供給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包括:亞油酸、α-亞麻酸兩種。
在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中,距竣基最遠的雙鍵是在倒數第3個碳原子的稱為ω-3脂肪酸,是在倒數第6個碳原子的稱為ω-6脂肪酸。
四、六大營養素
六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水
人體三大營養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油脂)其在人體內提供的熱量如下:
碳水化合物:4 kcal/g(4千卡每克)
蛋 白 質:4 kcal/g(4千卡每克)
脂 肪: 9 kcal/g(9千卡每克)
註:1 kcal=4.184 kJ(1千卡等於4.184千焦)
油脂(脂肪)對人體有的營養價值?
1、供給人體熱量
2、供給必需脂肪酸
3、提供脂溶性維生素並促進其消化吸收
4、增加食物美味與飽腹感
六大營養素要均衡地攝入,人體才更健康。這可以參照中國營養學會的網站(關於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
五、關於脂肪和脂肪酸的營養攝入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為20-30%,其中飽和脂肪小於10%,單不飽和脂肪10%,多不飽和脂肪10%,(n-6)多不飽和脂肪酸:(n-3)多不飽和脂肪酸=(4-6):1。
中國營養學會平衡膳食寶塔推薦的食用油的攝入量是25克。
所以大家在使用食用油的時候不僅要注意量的攝入,也要注意脂肪酸的比例。
因此推薦大家食用調和油,特別是食用脂肪酸均衡的食用調和油,如0.27:1:1的調和油。
六、關於壓榨和浸出
六、關於壓榨和浸出
壓榨法和浸出法是兩種不同的油脂製取工藝。壓榨法就是人們印象中的用物理壓榨的方式「榨油」,這種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學物質,榨出油的各種成分保持較為完整,但缺點是出油率低。而浸出法則是將一種被稱為「六號抽提溶劑油」(俗稱六號輕汽油)的原料與粉碎後的油料進行充分混合後再進行油脂的抽提,這種方法相對產油率較高,成本較低,但成品油中可能存在微量溶劑殘余。 不過經過精煉後的食用油溶劑已經被去掉了,特別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食用油。不用擔心溶劑殘留的問題。
一些人認為壓榨制油工藝比浸出法制油工藝更先進,這是一種不科學的理解。只要符合國家標准,無論哪種工藝生產的產品都是合格的,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七:關於轉基因
凡是允許在中國銷售的轉基因食品,都要通過國家農業部轉基因辦公室、專家委員會和相關檢驗機構的嚴格評審、檢測,已經通過安全性評價的轉基因食品,由國家農業部頒發安全合格證書後,方能投入進行食品加工。從營養安全的角度講,目前還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不利於人體健康的證據,也沒有出現因此引發的食品安全糾紛。那麼,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在營養上是否有區別呢?要求營養成分絕對相同是不可能的,但二者的差異不會超過允許范圍。也就是說,同一品種的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其營養成分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目前市場銷售的大豆色拉油基本都是轉基因的,不是轉基因的非常少。但是任何一種作物被確定是否用轉基因技術改造時,首先要對該種作物本身進行安全性評價,要確保其對人體不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說,花生對極少數人有過敏性,所以不能考慮花生作為轉基因對象。有些人不了解什麼是轉基因,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在食品或農作物中加了個叫基因的東西。其實我們吃的任何東西都是由成千上萬基因組成,傳統品種改良通過雜交,實際也是基因的交換,並且雜交是在染色體水平上的基因交換,而基因技術是定向改造生物,跟雜交育種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效率更高罷了。轉基因食品至少有兩點好處,一可以減少農葯殘留,二可以強化某些營養成分。當然,目前對於轉基因食品,也有專家持謹慎態度。也許以後會有更多的轉基因食品出現在餐桌上,也許會被其他食品所替代。
目前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大豆就有兩千多萬噸,基本上是轉基因的,而這些大豆生產出的大豆油只有四五百萬噸,而另外的一千多噸在哪裡呢?是做成了各種飼料,喂豬牛羊雞鴨魚等,我們天天都在吃這些動物的肉,所以說我們幾乎天天都在食用與轉基因有關的食品。所以我們幾乎沒有人是可以不接觸轉基因食物的。
同時我們國家也在採用轉基因的手段來改進其它的農作物,這些農產品可能在市場上也有出現的。
我認為:在選擇食用油時根本就不要考慮是否是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問題!
八、關於維生素A強化的食用油
維生素A的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衛生問題,營養調查發現中國居民是缺乏維生素A的。也就是說從中國居民的維生素A平均攝入量來看,離推薦的需要攝入量還差很多。 特別是邊遠的農村和5歲以下的小孩缺乏最為嚴重。
但維生素A的毒性也是非常大。過量攝入是對身體也不好的。所以在食品中強化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維生素,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好,所以食用油是維生素A強化非常好的食品。而且人對食用油的攝入不會象很多其它食品一樣,會大量的過量。這樣維生素A的攝入量也就比較穩定不會太過。
在國標14880《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中規定維生素A強化的量為4000ug-8000ug/kg油。
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為了改善中國居民的營養狀況,在推動中國的營養強化工作,主要推動的是在麵粉中強化B族維生素,在醬油中強化鐵,在食用油中強化維生素A。所可靠消息,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計劃在幾年以後要推動國家立法強行規定在所有食用中必需強化維生素A。
目前在市場上最有影響力的維生素A強化食用油是福臨門的維A油和金龍魚的AE大豆油。建議大家也可以償試一下這兩種油,特別是喜歡大豆油的朋友,這兩種油是不錯的選擇。
九、關於膽固醇
因為我們國家的一些企業和專家多年來對膽固醇的危害宣傳過多,大家一提到膽固醇就會遠離它,這里我要糾正一下。膽固醇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是不能生存的。
膽固醇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一種是高密度脂蛋白(HDL)。LDL是負責把脂肪從肝臟運送到血管壁,而供給細胞脂肪。HDL是負責把血管壁多餘的脂肪運回到肝臟。如果當LDL太高時,血管壁的脂肪太多,就會使脂肪在血管壁堆積,堵塞血管,從而引起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所以有人把LDL叫壞膽固醇,有人把HDL叫好膽固醇。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居民每天膽固醇的攝入不要超過300mg。
因為中國居民目前膽固醇的攝入普遍偏高,所以大家都在講膽固醇的壞處,而不講它的作用。
對於以下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大家要適量地攝入,不要吃太多。
�6�1 蛋類:蛋類的蛋黃,如雞蛋黃、鴨蛋黃、鹹蛋黃、皮蛋黃等。
�6�1 動物內臟:腦、腰、肝、腸等。
�6�1 海產類:墨魚、魷魚、蝦膏、蟹黃、魚子、魚頭等。
�6�1 油類:奶油、牛油、雞油、豬油等。
常見高膽固醇的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見下面的網頁
10、關於食用油中的脂肪問題
食用油中的絕大部分成分都是脂肪,有人說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高,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低,這些說法均是不科學的。
而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某某植物油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某某植物油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而大家也不要對脂肪產生恐慌,人體是需要脂肪的,人每天需要從外界攝入的脂肪大約是72克左右。因體力勞動的強度而有所不同。
脂肪是要適量的攝入,不要太過,但如果人不吃脂肪,也會對身體不好的!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是25克。
⑻ 食用油的大概分類(美食)
食用油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2011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的限價令已到期,部分食用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
中文名
食用油
外文名
Edible Oil
別名
食油
介紹
動物或者植物油脂
常見
花生油 菜籽油 大豆油
歷史文獻
《說文》 《周禮·冬官·梓人》
作用
傳熱 營養成分
拼音
shi yong you
主要種類
從油脂的來源講,可分為陸地動物油脂、海洋動物油脂、植物油脂、乳脂和微生物油脂。
草本植物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紫蘇油、核桃油、杏仁油、沙棘油、月見草油、玻璃苣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棉籽油、小麻油、火麻油、胡麻油等;
木本植物油:油茶籽油(山茶油)、牡丹籽油、棕櫚油、核桃油、椰子油、橄欖油等;
陸地動物油: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鴨油等;
海洋動物油:鯨油、深海魚油等。
因為食物之間存在相生相忌,所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可食用油之前,一定要先查清楚它們與什麼食物不能一起烹調。更需要詳細了解調和油的配方,更好的避開與其相忌的食物。認真學習以及了解可食用油的相關知識,對於身體健康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