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演繹法屬不屬於辯論的常用方法

演繹法屬不屬於辯論的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5 09:57:23

『壹』 辯論演講中常用哪十種證明方法

語言作為辯論的載體,一定要准確地表達出辯者嚴密的思維活動,一定要准確地表達辯者參辯的觀點、見解、主張、意圖,因此它就必須合乎邏輯。 一、知己知彼 辯論與一般演講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針鋒相對」的「交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兵法的首要原則,對於辯論這種「舌戰」來說,無疑不能例外。知己,是指對於己方的立論自我詰難,反復推敲,以求嚴謹縝密,萬無一失。立論的詰難與推敲,大體有三個方面: 一是論點檢查。 論點是辯論中的「戰旗」。辯論者對於自己所持的論點,必須充滿自信,如同戰場上高舉戰旗一樣。但是,自信絕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賞必須是科學分析的結果。 論點的檢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煉過程的檢查,二是語言表達的檢查。從原始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論點,其中有復雜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等思維過程。對於論點形成過程進行自我詰難與反復推敲,是保證論點正確性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思維活動中,逐漸轉化而成的論點表達的語言形式,也是論點檢查的重要內容。語言表達的清晰度、邏輯性以及表現力,都應該逐項推敲,反復檢驗。 二是論據檢查。 論據是辯論中的「彈葯」。辯論者如果沒有掌握數量充足、威力巨大的「彈葯」,就不可能在「交鋒」中占優勢。因此,論據的准備是一種扎扎實實的物質准備。論據的檢查,也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論據的真實性,二是論據的邏輯性。真實可*,是論據選擇的首要原則。那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論據必須堅決摒棄。推導嚴密,是論據選擇的又一重要原則,那些牽強附會、證明不力的論據也應該果斷刪去。 三是論證方法檢查。 論證方法是辯論中的「戰術設計」。辯論者必須根據論點的需要、論據的特點以及自身的條件,精心設計「戰術方案」,即論證方法的選擇與組織。只有經過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反復檢查,確信己方 「戰旗」鮮亮,「彈葯」充足,「戰術」精巧,方能在辯論中充滿自信。這就是知己。 知彼,即了解對方。除事先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對方的觀點、材料以及辯論特點以外在辯論現場的察言觀色是知彼的一條捷徑。也就是說,藉助觀察,發現辯論對方的優勢、弱點、情緒變化以及戰術運用等,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這是辯論技巧運用的客觀依據之一。 辯論中的觀察,說到底是辯論雙方對於對方言談舉止、神態表情的微妙變化及其含義進行捕捉與判斷。其方法大體有三種:其一,「投石問路」。所謂「投石問路,是指先提出一兩個問題作為試探。探明虛實,才能選定主攻方向這往往用於情況不明的時候。當然,「問路」之「石」的選擇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作為試探的問題的選擇與表述是否得當、巧妙,這是應用「投石問路」法的關鍵所在。太直、太露、太淺的「問路」,結果是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笨拙。其二,捕捉戰機。心理學研究證明,外界事物對人大腦的刺激往往會使人體內部某些相應組織的機能在一個短時間內出現異常現象。就是說,人往往會通過他的舉止神態以及習慣性動作,流露出他內心的活動。比如,雙手揉搓這個動作,顯示緊張的思考;顫抖的語言,顯示慌亂……在辯論中,要善於准確地判斷對方的情緒,捕捉戰機,或麻痹對方,或打亂對方的思緒或超對方慌亂而層層緊逼。這又是觀察的一種效用。其三,緩和氣氛。辯論,應該有良好的氣氛。辯論絕非爭吵,更不是鬥嘴。因此,辯論雙方都有責任調節氣氛,使辯論在心平氣和的條件下進行。觀察到對方情緒激動時,就應該設法用語言調節,使氣氛趨於平緩:當發覺對方怒形於色時,應該考慮用笑容調節,使氣氛得以鬆弛。 二、舉事證理 事實勝於雄辯。擺事實、講道理,這是辯論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邏輯技巧。可以舉事實淪證己方的論點進行立論,也可以舉事實反駁對立方的論自進行駁淪。例如:「文革」結束後,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大討論。1978年5月 《光明日報》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推一標准》為題發表過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文章在證明「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 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這一論點時,就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如門捷列夫創立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都是在實踐中經受住考驗,被實踐證明確實是真理的。這 2006-8-12 14:39 回復 正義之劍永存 120位粉絲 2樓 種列舉已為世人所公認的事實來進行說理的方法,確實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再如,:毛澤東同志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在批駁艾奇遜的「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這一謬論時,為我們樹立了以事實進行駁論的典範。他指出: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么?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於人口太多麼?美國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大多麼?艾奇遜的歷史知識等於零,他連美國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傑佛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麼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歷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人所以舉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為俄皇和俄國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至今還是土地多過人口很垠遠的。蒙古土地那麼廣大,人口那麼稀少,照艾奇遜的道理是不能設想會發生革命的,但是卻早已發生了。毛澤東同志在這里列舉了中國、美國、俄國、蒙古等許多國家確實發生過的歷次革命這些事實,有力地駁斥了艾奇遜的唯心主義歷史觀,事實確鑿,不容置辯,說服力是很強的。 動用舉事證理的邏輯技巧,要注意兩點:一是所舉事實,越具有典型性,說服力越強。因為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事例,越具代表性,越能體現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所表現的道理也就越深刻。二是要對所舉事例進行深人的分析,揭示和闡發事例與道理之間的必然聯系,使舉事與證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能充分發揮擺事實、講道理的作用。 三、隱含判斷 辯論中,有時巧用隱含判斷會比運用直接表達判斷的語句顯得更有力量。例如,曾有一位胖得流油的大資本家想嘲笑一下瘦於蕭伯納。大資本家說:「我一看見你,就知道你們那兒在鬧帆荒。」蕭伯納回故道:「我一看見你,便知道了鬧飢荒的原因。在這段對話中,兩人都運用了隱含判斷。大資本家所用的隱含判斷無非是「蕭伯納瘦得像個討飯的」,而蕭伯納的回答中所隱含的判斷則十分巧妙而幽默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窮人的罪惡實質。這一隱含判斷是大家都能分析出來的。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隱含判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隱含判斷的恰當運用能使辯論具有邏輯力量,富於藝術魅力。 六、以牙還牙 以牙還牙,就是在辯論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對方講歪理、不講理之類的情況。 有個驕傲自大、脫離群眾的人辯解說:「只有羊呀、豬呀,才是成群結隊的,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的。」作家馬鐵丁反問他:「獅子、老虎固然是獨來獨往的,刺蝟、癩蛤蟆、蜘蛛又何嘗不是獨來獨往呢?」這就是以人之歪理還擊人,使自比獸中之王的狂妄之徒如刺蝟、癩蛤蟆、蜘蛛之類的小動物一般。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非常善於運用這種方法來反駁一些無賴之徒。他妙語連珠,辯論的語言蘊含著無可辯駁的力量。一次,馬雅可夫斯基演講剛完,一個胖子擠到講台邊嚷道:我應該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崙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錯」,馬雅可夫斯基一邊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那個胖子,一邊說:「從偉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那胖子的話意是,馬雅可夫斯基的演講有些可笑或者近似可笑,馬雅可夫斯基面對這擠*講台的無禮之徒,借用他的話,非常巧妙地向他反擊:可笑的正是與我只有一步之差的你!這是借用對方的語言還擊對方。 七、假言辯駁 在辯論中,運用假育推理進行辯駁 是極富於邏輯力量 的。例如: 1984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共 有八名被告,經法庭審判,結果其中七名被告分別被判處死刑二名、死緩一名、無期徒刑一名、有期徒刑三名,惟獨第六被告徐漢勇被宣告無罪,當庭釋放。 擔任本案第六被告徐漢勇辯護人的上海市第二律師事務所 副主任鄭傳本律師,通過認真閱卷調查,以及全面的分析研 究,在法庭辯論中,依據事實和法律,為徐漢勇作了無罪辯護。 2006-8-12 14:39 回復 正義之劍永存 120位粉絲 3樓 請看鄭傳本律師的一段法庭辯護詞: 被告徐漢勇在主觀上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一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刑法原理和司法實踐,反革命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而被告人徐漢勇卻沒有這種故意。 鄭傳本律師這段法庭辯護詞中就包含了一個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反革命罪;被告徐漢勇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沒有直接故意);所以。被告徐漢勇沒有構成反革命罪。 以上推理符合必要條件假育推理否定前件式的公式,其形式是正確的,加之這,形式正確的推理又是建立在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的基礎上的,因而,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正因為如此,鄭傳本律師被告徐漢勇的無罪辯護得到了法庭的採納。 在一些法庭審訊的質詢性辯論活動中,如果法官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假言推理可以抓住被告的一些錯誤的推斷,並由此打開缺口,找到犯罪的證據。 八、演繹辯論 演繹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結論的邏輯方法。由於其前提必然蘊涵結論,所以,只要其前提是真的,其結論也必然是真的。作為一種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過程,演繹對豐富知識、增長經驗、加強辯論能力大有幫助。在辯論過程中,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演繹推理方法,不僅有助於我們周密地進行論證,完美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防止給論敵以可乘之機,而且可以及時地抓住論敵的把柄,揭穿其詭辯的伎倆。因而,演繹推理也是雄辯家經常運用的邏輯方法之一。在演繹推理中,演繹常見的類型就是由兩個直言判斷組成大、小前提推出結論的「三段論」。由於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即其結論是由前提推導出來的,因此,三段論是一種很有力的辯論方法。我們知道,人們經常要對個別事物有所斷定。而對個別事物作斷定最方便,最有效,也最有說服力的方法就是引用一般原理作根據進行論證,這種引用一般原理來論證個別問題的演繹方法就是三段論法。例如:鄧小平同志在《答義大利記者奧琳娜. 法拉奇問》中說了這樣一句活:「當然我急是做了點事情,革命者還能不做事?」就是運用三段論進行回答的:凡革命者都為革命作了貢獻;我是革命者;所以,我也為革命作了貢獻。 結合上文來看這句話是在鄧小平同志向法拉奇陳述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對毛澤東思想的貢獻後,法拉奇問他「你為什麼不提自己的名字」時說的。在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我算不了什麼」的話。這里,鄧小平同志不稱自己為「革命家」,只稱「革命者」,不說自己對毛澤東思想作了貢獻,只說「做了點事情」。其實,中外皆知鄧小平同志是一個對毛澤東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革命家,而他這里的回答不僅表現出了一個偉大革命家的謙虛品格、偉大人格,而且,充分體現出了他具有獨特風格的談話藝術,當我們翻讀這篇談話的全文後就會更清楚地體會到這一點。 三段論不僅是一種很有力的辯論方法,而且是一種很有力的辯駁方法 九、直接破的 這是在辯論中直接反駁對立方論與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去揭示對立方論點的錯誤、虛假,或邏輯上的混亂。直接反駁對立方論點的方法很多:可以舉事實反駁,也可以進行分析反駁,還可以澄清概念來進行反駁。 魯迅先生在《「友邦驚詫」論》中,為了反駁國民黨政府通電中加給請願學生的所謂「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襲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的種種罪名,特在文章結尾援引《申報》的南京專電再反駁:「考試院部員張以寬,盛傳前日為學生架去重傷,茲捆張自述,當時因車夫誤會,為群眾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並無受傷之事。至行政院某秘書被拉到中大,亦當時出來,更無蹤之事。」而「教育消息」欄內,又記本埠一小部分學校赴南京請願學生死傷的確數,則雲:「中公死二人,傷三十人,復旦傷二人,復旦附中傷十人,東亞失蹤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蹤一人,傷三人,文生氏死一人,傷五人……」可見學生並未如國府通電所說,將「社會秩序,破壞無余」,而國府則不但依何能夠鎮壓,而且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在這里,魯迅先列舉確鑿的事實,直接反駁了國民黨政府的謬論,異常有力。這是舉事例直接破的方法的功效。 十、兩難逼進 「二難逼進」就是二難推理於辯論中的運用。二難推理是由假言判斷和選言判斷做前提構成的推理。之所以稱為「二難」,是因為它可以使人陷入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境地。由於它能較為明顯地表現辯論者進攻的鋒芒和力量,人們也叫它兩刀論法」。「二難推理」是極有力量的辯論工具,善用的人可以使對方逃不出他的結論而陷人兩難境地,無論古今中外雄辯大師們都極善於使用「二難術」,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用「二難推理」令對方進退維谷的生動例子。例如:在一次外交場合,前蘇聯霸權主義者曾說:「中國反對緩和世界局勢。」周恩來總理駁斥道:「你那麼想緩和世界局勢為什麼不做一兩件事情,比如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退軍隊,歸還日本北方四島,來證明你的誠意呢?……」 周恩來總理的駁斥,雄辯地作了這樣的推理:如果前蘇聯霸權王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如果前蘇聯霸權主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歸還日本北方四島;既然前蘇聯霸權主義者不肯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也不肯歸還日本北方四島,可見前蘇聯霸權主義者不是真的想緩和世界局勢,而是在製造世界緊張局勢。

『貳』 文言文中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又分為類比和對比),怎樣區分這幾種方法,謝謝!急用

(1)歸納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分完全歸納與不完全歸納。一般為不完全歸納,使用完全歸納法的較少,如《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一文。歸納法按照舉例的先後可分為兩種:先列事例後歸納,或得出結論再舉例說明。後者被稱為「例證法」。
(2)演繹法:這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就形式而言有以下幾種: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主要為三段論。三段論是由一個共同概念聯系著的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演化演繹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大、小前提有時可為一項。
(3)比較法:這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分兩類,一類是類比法,一類是對比法。前者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進而引出結論,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後者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如《朋黨論》。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叄』 歸納法和演繹法是兩種思維推理方法,有什麼辯證關系

歸納法和演繹法都是哲學范疇裡面的一種思想方法,是邏輯學裡面最基本的兩種方法,對於我們研究各種事物變化規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而這兩種方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的,我們很多人在無意識中就會使用這兩種方法,而這兩種方法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系的,想要了解這兩種方法的辯證關系的話,就要具體知道這兩種思維方法的表現。

歸納法和辯證法往往兩者是有聯系的,我們做演繹推理的時候往往需要一般性的結論,而這時候就需要歸納推理來得出一般性的結論作為前提。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是相互不可分離的,演繹的前提是建立在歸納出來的一般性原理,而歸納要通過演繹從而得出結論。

『肆』 在議論文中,演繹法、例證法、對比法、類比法的區別是什麼

【引自新浪愛問知識人】因為覺得有示例更為清楚就轉過來了,已註明出處~

關於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細究起來非常復雜。大學語文教學中採用的是一種最基本的、最實用的分類方法。那就是把全部論證方法概括為三類:一是演繹論證法,二是歸納論證法,三是比較論證法。其中歸納法大多可以稱為例證法,而比較法則分為類比法和對比法兩種。要掌握這些論證方法,有一個簡易有效的基本思路,那就是先認清論據,然後根據論據與論點的關系來確定論證方法。論據主要有三種:一是理論性論據,二是事實性論據,三是比喻性論據。從理論論據到論點,必然是演繹論證法;從事實論據到論點,必然是歸納法或稱例證法;從比喻到論點,必然是類比法。然後再加一條:凡論據間構成對比關系的,都是對比法。

1.關於演繹論證法,大學語文要求不高,只要注意作品中那些引用名人名言的地方,以及那些先講一個普遍原理來證明論點的地方就可以了。例如: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來駁斥冉有推卸責任的觀點,這種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例證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正確答案是A。這是以名人名言為論據,講的是普遍道理,得出的是個別結論,所以是演繹法。

再如:
下列論證,通過演繹法來證明「過去、現在、未來一貫相連」的是 ( )
A.時間但有過去與未來,並無現在
B.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
C.宇宙大化,刻刻流轉,絕不停留
D.一掣現在的鈴,過去未來皆相呼應
正確答案是C。C講的是宇宙普通規律,過去、現在、未來的一貫相連性是宇宙規律的某一方面規律,所以由被及此,只能通過演繹。B是現實社會中過去、現在、未來一貫相連的一個例子,只能是例證法。D是一個比喻,只能是類比法。 A不是論據,而是論點,且是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貫相連性相對立的觀點,所以根本不在可考慮之列。

2.關於歸納法,在大學語文考試中,只要記住「凡舉例說明都是歸納論證法」這句話就可以了。試題中多用例證法這一術語,其他非例證性的復雜的歸納法一般不考。例如:
在《趙威後問齊使》中,趙威後用「二士弗業,一女不朝」為實例來批評各國政治失當,這種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歸納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正確答案是B。因為凡事實例證都必須經過歸納方能得出論點。

3.關於類比法,在大學語文中,只要記住「凡比喻論據都是類比論證法」這句話就可以了,因為凡是類比,都是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打比方。例如:
下列《答李翊書》中的論證,屬於運用類比論證方法的是 ( )
A.用「養其根而俠其實」來闡發為文立言之本
B.用「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來強調思想修養重要
C.用「有志乎古者希」來證實李翊值得褒揚
D.用「無誘於勢利」來論證做學問的正確態度
正確答案是A。因為只有這個選項是用比喻來闡明論點,種果樹與寫文章是兩碼事,它們之間只能是類比關系。B中的「仁義之人」與思想修養之間不是比喻關系,C中李朔的「有志乎古」與值得褒揚是因果關系,也不是比喻,D中的「無誘於勢力」是正確態度的內容,也不是比喻,所以它們都不是類比論證法。

特別要注意的是歸納法與類比法的區別。在試題的選項中,這兩種論據常混放在一起,檢查你是否能區分得清楚。這其實很簡單,只要看其是「舉例說明」還是「打比方說明」就行了。例如:
下列《論學問》中的例句,通過類比法來論證「精神上的缺陷可由相應的學問來補救」的有( )
A.緩步有益於胃,騎馬有益於頭腦
B.肉體上的病患都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
C.一個人心志不專,他頂好研究數學
D.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辨
E.人的天賦如野生花草,需要學問修剪
正確答案是ABE。論點是學問與精神的關系,C和D是以數學、倫理學、修辭學為例證,都屬學問,都有益於某種精神培養,所以都是例證法,不是類比法; A、B、E中的緩步、騎馬、運動、修剪花草,都不是做學問,只是比喻,所以就都是類比法,不是例證法。不要看到「具體事物」就認為是舉例。舉例是論點本體范圍內的具體材料,比喻是本體與他物的相似聯類,不能混為一談。

4.比較法中的對比法容易識別,因為大家都太熟悉什麼是對比了。但在用文學語言暗示的材料中,也有較難以識別的,須仔細考慮。例如:
下列《燈下漫筆》中的論據,用對比法來證明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有 ( )
A.亂離人,不及太平犬
B.雖不算人,究竟已等於牛馬了
C.漢族發祥、發達、中興時代
D.茅檐下有淡飯,路傍有殘羹,野上有餓莩
E.有吃燒烤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垂死每斤八文的孩子
正確答案是AE。A與B的差別,一是「不及」,一是「等於」,前者有對比,後者無對比, 「不及太平犬」是連奴隸也當不上, 「等於牛馬」是當上了奴隸,思考要精細。D和E的差別比較明顯:前者三句都講人民窮苦,雖是連奴隸都不如,但沒有對比.後者有「闊人」與窮孩子的對比,所以前者只能是例證法,後者才是對比法。

『伍』 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的,A錯誤;
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遺傳因子控制的」,沒有提出基因的概念,B錯誤;
C、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並完成了測交實驗,C正確;
D、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不能解釋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象,如連鎖互換定律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不能解釋,D錯誤.
故選:C.

『陸』 法律推理的方法包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辯證推理,這三者之間如何區分

形式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是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一般性知識推出關於特殊性的知識。
歸納推理是指從個別事物或者現象的知識推出該類事物或現象的一般原則的推理。
辯證推理又稱實質推理,它是指這樣一種情形;當作為推理的前提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題時,藉助辨證思維從中選擇出最佳的命題以解決法律問題。

『柒』 辯論中常用的方法

辯論場上最考驗人的是反駁,辯論場上最激動人心的也正是反駁和對反駁的反駁.首屆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電視辯論賽就將二、三辯陳詞改為 " 反駁陳詞 " ,時間 1 . 5 分鍾,總決賽時又將反駁陳詞時間增至 2 分鍾,一時間風雲驟起,一場圍繞 " 反駁 " 而鬥智斗勇的大戰拉開了序幕.

-,以理服人,正面反駁這是最常用的反駁手法.它是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簡單的邏輯推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這種方法適用於己方准備充分而對方又未加以充分證明的觀點.正面說理反駁由於頗費口舌,在辯論場上只宜用於與辯題最緊密相關的論點上,請看一例:論題:體育比賽應該引進電腦裁判.

價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當電腦裁判滿懷自信步入賽場後,過分地強調准確,將嚴重弱化體育比賽的觀賞性和參與性 ……

正方二辯: …… 觀賞的是什麼?是一種體育美,美的基礎是什麼?是真.公平就是對真的一種保證.如果連公平都得不到保證,欣賞性從何而來? ……

正方二辯用了兩個簡潔的設問和一個反問就把體育比賽的觀賞性與體育比賽的真實性之間的關系講得清楚明了,使對方觀點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圓滿地完成了反駁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簡潔是正面說理反駁致勝的關鍵.

二,針鋒相對,以牙還牙

辯論場上,倘若對方辯友妙語連珠,千萬不要慌張.針鋒相對的思想就是讓觀眾把給對方辯友的掌聲加倍償還回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對方精彩的言辭引導下,立即找到一個相似的卻對己方有利的事實出來,回敬之,則給人技高一籌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駁,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論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我請問對方辯友:在取得信息優勢之後,就一定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嗎?難道說,為了信息戰的火眼金睛,就不要傳統武力戰的金箍棒了嗎?

(掌聲) ……

正方三辯:金箍捧當然可怕,但卻阻擋不了唐三藏緊箍咒的信息流.

(熱烈的掌聲) ……

這樣反駁不在於展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在於表現辯手臨場的機智.要想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辯手要在平時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做到在對已不利時保持冷靜與樂觀.當然,這樣的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一來給人跑題的印象,二來有嘩眾取寵之嫌.

三,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這一招與前一招一樣,都是借對方之力攻其自身.所不同的是,前面以牙還牙是借對方語言的魅力.而這一把順水推舟是借對方邏輯的力量.說白了,就是用對方的論據證明我方的論點.還是看一段實例吧.

辯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一辯: …… 面對鋪天而來的軟體炸彈、邏輯炸彈,親愛的對方辯友難道還能對著敵人說: " 親愛的敵人啊,我們的祖宗家法不可變,讓我們打一場傳統武力戰吧 !" 你知道敵人在哪嗎?

反方三辯:而對方辯友所說的威力無比的軟體炸彈、邏輯炸彈不正說明信息網路不可靠,所以我們不能把國家安全系於 " 信息戰 " 這一根繩上嗎?(掌聲)

正方一辯本來是想說有了信息戰,傳統的武力戰英雄再無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辯那兒,卻得出信息網路不安全,不能單純依靠之的結論來.搞得正方一時無語以對.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關鍵在於透徹的邏輯分析.如果我們能設計一個二難問題,也就可以 " 順水推舟 " 了.反方三辯用的實際就是一個二難問題:如果信息戰沒什麼威力,那麼從戰爭選用最有效的手段出發,傳統武力戰顯然不會被淘汰;如果信息戰威力強大,而它又是一場網路之爭,那麼從防禦的角度來看,單純依賴網路本身又是危險的,傳統武力戰還是不會被淘汰.經過這樣的邏輯設計之後,反方當然可以 " 將計就計 " 了.

四,巧作類比,一針見血

在很多情況下,單純的說理正面反駁枯燥無味,而且艱澀冗長.而運用類比,既能活躍氣氛,又能使反駁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讓我們一起欣賞一個實例:

辯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二辯,請問未來戰爭的制高維是什麼? ……

反方四辯:信息 ……

…………

正方三辯: …… 高位勢支配低位勢,高層次決定低層次,對方辯友既然已經承認未來戰爭的制高維是信息,也就是說,對方辯友也承認:信息就是未來戰爭的主導了?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的邏輯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層,不要下面的基礎、(掌聲)

反方二辯短短一句語,就把正方精心設計的圈套給破解了,這不能不說是類比的功勞.類比反駁簡單好用,但要注意: ① 類比的兩對象要相似性強,免得觀眾、評委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不過來. ② 類比的格調要高,切忌想到什麼就比什麼,以免起反作用. ③ 類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則毫無效果.

五,未雨綢繆,先發制人

一般情況下,反駁在後,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這里,我要介紹的一招是反駁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論點了,在你發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這個論點駁得體無完膚,當你再抬出這個論點時,已如吃現成飯般索然無味.

在電腦大賽電視論辯賽總決賽的大決賽中,一、四辯陳詞採用了多媒體圖像支持,使得觀眾能邊聽陳詞,邊看事先准備好的圖像資料.大決賽的辯題是:電腦的智能化可能導致人腦的簡單化.我們(華中理工大學隊)作為正方料定對手會把人腦的簡單化定義為大腦結構的退化以及功能的喪失.而我方則將人腦定義為意識與物質的統一體, ?quot; 內宇宙 " ,將人腦簡單化定義為:思維的單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虛無化等等.為避免概念上的爭論不休,我們冒險採用了 " 先發制人 " 的戰術,在多媒體光碟中,我們事先做了這樣的圖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 " 人腦就是這個嗎? " 下面一幅是人腦的結構圖.當我們一辯陳詞結束後,我們欣喜地看到對方一辯陳詞過程中的圖像里,果然有 " 人腦就是 ……" 下面也是一張人腦結構圖.由於聲像要配合,對方一辯也不敢擅改辯詞.這樣一來,對「脫離人腦的社會性本質談人腦」 的致命弱點,在其一辯中就已暴露無遺,我方從此掌握先機,處處主動.

上面,我介紹了我隊使用 " 反駁在先 " 的實例,可以說這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原因是: ① 我們賽前透徹地分析了辯題,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 ② 賽制決定了一、四辯不能隨意修改辯詞,看似死的東面被我們活用了. ③ 我方立論圓滿,大家易接受.否則會弄巧成拙,讓對方後發制人.注意了這三條,大家也可以放心運用 " 反駁在先 " 的 " 絕招 " 了.

六,迂迴進攻,抓住主線

辯論場上處處講究主動,如果只為反駁而反駁,就必然會顯

得被動,處處跟著對手跑,即使反駁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樣才能既有力地駁斥對方,又不知不覺地把對方牽到對我方有利的領域中討論呢?意識到對方在說什麼,我方說什麼才有利是首先應當做到的,頭腦清醒、反應敏捷的辯手這會兒就會有上佳的表現.

辯題: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適用於電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四辯:事有不能與不為之別.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適用於電腦,對對方辯友而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何能而不為呢?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優美的詞句,如果拿到電腦上讓它去分詞,它如何能也,為也呢?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在這個辯題中,正方顯然在感情上占優勢 , 所以正方有希望籠而統之打 " 煽情戰 " ;但反方在具體的技術事實上占優勢,所以反方希望談具體的技術細節.依據這種思路,反方三辯找到一個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駁了對方,又回到了 " 分詞 " 這一具體技術領域,可謂一箭雙雕.

七,排炮齊射,氣勢磅礴

辯論場上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一方先把時間耗完.那麼另一方如何把握這個有利時機呢?這個時候,經歷了整場自由辯論,能說得清的道理早已說清,觀眾也已疲憊.所以此時重要的是氣勢,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駁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瑣辯理.請看下面反方是如何進「缺席審判」 的:

辯題:信息戰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自由辯論之 " 缺席審判 " .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孤立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動因要採用不同的作戰方式.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一廂情願地看戰爭,認為只許你打我,不許我打你.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靜止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戰爭進程也有不同的戰爭方式呀!

反方二辯:對方群友片面地看戰爭,看不到信息戰也是脆弱的呀 !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脫離條件地看戰爭,認為索馬里人也可以打一場信息戰.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簡單地看戰爭,居然認為一個信息戰可以包打天下.

反方利用最後的機會.輪番轟炸,幾位辯手心有默契,統一採用 " 對方辯友某某地看戰爭 " 的方式,氣勢磅礴,臨場產生了具有震撼力的效果.這比起拿起卡片乾巴巴地念一番,消耗時間了事要強得多.我們形象地把這樣的 " 缺席審判 " 稱之為 " 打排炮 " .自由辯論若處弱勢,排炮可以力挽狂瀾;自由辯論若已佔優勢,排炮更能摧枯拉朽.當然,打排炮時也要注意不要太凶,給人得理不饒人的感覺.也要做到言之成理,不要使人覺得在 " 扣帽子 " .

一場辯論賽能否獲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反駁是否有力.辯論是思維的搏鬥,反駁則是交鋒的藝術.所謂 " 兵無定勢,水無常形 " ,或以退為進,或以攻為守;或正面迎擊,或迂迴包抄 …… 都需依據辯場形勢巧作安排.本文只想拋磚引玉,真正思維的火花還得朋友們自己在辯論場上去碰撞 .

『捌』 辯論賽的主要方法

辯論場上最考驗人的是反駁,辯論場上最激動人心的也正是反駁和對反駁的反駁.首屆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電視辯論賽就將二、三辯陳詞改為 " 反駁陳詞 " ,時間 1 . 5 分鍾,總決賽時又將反駁陳詞時間增至 2 分鍾,一時間風雲驟起,一場圍繞 " 反駁 " 而鬥智斗勇的大戰拉開了序幕.

-,以理服人,正面反駁這是最常用的反駁手法.它是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簡單的邏輯推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這種方法適用於己方准備充分而對方又未加以充分證明的觀點.正面說理反駁由於頗費口舌,在辯論場上只宜用於與辯題最緊密相關的論點上,請看一例:論題:體育比賽應該引進電腦裁判.

價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當電腦裁判滿懷自信步入賽場後,過分地強調准確,將嚴重弱化體育比賽的觀賞性和參與性 ……

正方二辯: …… 觀賞的是什麼?是一種體育美,美的基礎是什麼?是真.公平就是對真的一種保證.如果連公平都得不到保證,欣賞性從何而來? ……

正方二辯用了兩個簡潔的設問和一個反問就把體育比賽的觀賞性與體育比賽的真實性之間的關系講得清楚明了,使對方觀點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圓滿地完成了反駁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簡潔是正面說理反駁致勝的關鍵.

二,針鋒相對,以牙還牙

辯論場上,倘若對方辯友妙語連珠,千萬不要慌張.針鋒相對的思想就是讓觀眾把給對方辯友的掌聲加倍償還回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對方精彩的言辭引導下,立即找到一個相似的卻對己方有利的事實出來,回敬之,則給人技高一籌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駁,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論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反駁陳詞.

反方二辯: …… 我請問對方辯友:在取得信息優勢之後,就一定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嗎?難道說,為了信息戰的火眼金睛,就不要傳統武力戰的金箍棒了嗎?

(掌聲) ……

正方三辯:金箍捧當然可怕,但卻阻擋不了唐三藏緊箍咒的信息流.

(熱烈的掌聲) ……

這樣反駁不在於展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在於表現辯手臨場的機智.要想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辯手要在平時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做到在對已不利時保持冷靜與樂觀.當然,這樣的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一來給人跑題的印象,二來有嘩眾取寵之嫌.

三,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這一招與前一招一樣,都是借對方之力攻其自身.所不同的是,前面以牙還牙是借對方語言的魅力.而這一把順水推舟是借對方邏輯的力量.說白了,就是用對方的論據證明我方的論點.還是看一段實例吧.

辯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一辯: …… 面對鋪天而來的軟體炸彈、邏輯炸彈,親愛的對方辯友難道還能對著敵人說: " 親愛的敵人啊,我們的祖宗家法不可變,讓我們打一場傳統武力戰吧 !" 你知道敵人在哪嗎?

反方三辯:而對方辯友所說的威力無比的軟體炸彈、邏輯炸彈不正說明信息網路不可靠,所以我們不能把國家安全系於 " 信息戰 " 這一根繩上嗎?(掌聲)

正方一辯本來是想說有了信息戰,傳統的武力戰英雄再無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辯那兒,卻得出信息網路不安全,不能單純依靠之的結論來.搞得正方一時無語以對.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關鍵在於透徹的邏輯分析.如果我們能設計一個二難問題,也就可以 " 順水推舟 " 了.反方三辯用的實際就是一個二難問題:如果信息戰沒什麼威力,那麼從戰爭選用最有效的手段出發,傳統武力戰顯然不會被淘汰;如果信息戰威力強大,而它又是一場網路之爭,那麼從防禦的角度來看,單純依賴網路本身又是危險的,傳統武力戰還是不會被淘汰.經過這樣的邏輯設計之後,反方當然可以 " 將計就計 " 了.

四,巧作類比,一針見血

在很多情況下,單純的說理正面反駁枯燥無味,而且艱澀冗長.而運用類比,既能活躍氣氛,又能使反駁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讓我們一起欣賞一個實例:

辯題:信息戰能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二辯,請問未來戰爭的制高維是什麼? ……

反方四辯:信息 ……

…………

正方三辯: …… 高位勢支配低位勢,高層次決定低層次,對方辯友既然已經承認未來戰爭的制高維是信息,也就是說,對方辯友也承認:信息就是未來戰爭的主導了?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的邏輯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層,不要下面的基礎、(掌聲)

反方二辯短短一句語,就把正方精心設計的圈套給破解了,這不能不說是類比的功勞.類比反駁簡單好用,但要注意: ① 類比的兩對象要相似性強,免得觀眾、評委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不過來. ② 類比的格調要高,切忌想到什麼就比什麼,以免起反作用. ③ 類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則毫無效果.

五,未雨綢繆,先發制人

一般情況下,反駁在後,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這里,我要介紹的一招是反駁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論點了,在你發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這個論點駁得體無完膚,當你再抬出這個論點時,已如吃現成飯般索然無味.

在電腦大賽電視論辯賽總決賽的大決賽中,一、四辯陳詞採用了多媒體圖像支持,使得觀眾能邊聽陳詞,邊看事先准備好的圖像資料.大決賽的辯題是:電腦的智能化可能導致人腦的簡單化.我們(華中理工大學隊)作為正方料定對手會把人腦的簡單化定義為大腦結構的退化以及功能的喪失.而我方則將人腦定義為意識與物質的統一體, ?quot; 內宇宙 " ,將人腦簡單化定義為:思維的單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虛無化等等.為避免概念上的爭論不休,我們冒險採用了 " 先發制人 " 的戰術,在多媒體光碟中,我們事先做了這樣的圖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 " 人腦就是這個嗎? " 下面一幅是人腦的結構圖.當我們一辯陳詞結束後,我們欣喜地看到對方一辯陳詞過程中的圖像里,果然有 " 人腦就是 ……" 下面也是一張人腦結構圖.由於聲像要配合,對方一辯也不敢擅改辯詞.這樣一來,對「脫離人腦的社會性本質談人腦」 的致命弱點,在其一辯中就已暴露無遺,我方從此掌握先機,處處主動.

上面,我介紹了我隊使用 " 反駁在先 " 的實例,可以說這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原因是: ① 我們賽前透徹地分析了辯題,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 ② 賽制決定了一、四辯不能隨意修改辯詞,看似死的東面被我們活用了. ③ 我方立論圓滿,大家易接受.否則會弄巧成拙,讓對方後發制人.注意了這三條,大家也可以放心運用 " 反駁在先 " 的 " 絕招 " 了.

六,迂迴進攻,抓住主線

辯論場上處處講究主動,如果只為反駁而反駁,就必然會顯

得被動,處處跟著對手跑,即使反駁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樣才能既有力地駁斥對方,又不知不覺地把對方牽到對我方有利的領域中討論呢?意識到對方在說什麼,我方說什麼才有利是首先應當做到的,頭腦清醒、反應敏捷的辯手這會兒就會有上佳的表現.

辯題: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適用於電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四辯:事有不能與不為之別.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適用於電腦,對對方辯友而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何能而不為呢?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優美的詞句,如果拿到電腦上讓它去分詞,它如何能也,為也呢?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在這個辯題中,正方顯然在感情上占優勢 , 所以正方有希望籠而統之打 " 煽情戰 " ;但反方在具體的技術事實上占優勢,所以反方希望談具體的技術細節.依據這種思路,反方三辯找到一個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駁了對方,又回到了 " 分詞 " 這一具體技術領域,可謂一箭雙雕.

七,排炮齊射,氣勢磅礴

辯論場上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一方先把時間耗完.那麼另一方如何把握這個有利時機呢?這個時候,經歷了整場自由辯論,能說得清的道理早已說清,觀眾也已疲憊.所以此時重要的是氣勢,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駁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瑣辯理.請看下面反方是如何進「缺席審判」 的:

辯題:信息戰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自由辯論之 " 缺席審判 " .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孤立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動因要採用不同的作戰方式.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一廂情願地看戰爭,認為只許你打我,不許我打你.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靜止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戰爭進程也有不同的戰爭方式呀!

反方二辯:對方群友片面地看戰爭,看不到信息戰也是脆弱的呀 !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脫離條件地看戰爭,認為索馬里人也可以打一場信息戰.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簡單地看戰爭,居然認為一個信息戰可以包打天下.

反方利用最後的機會.輪番轟炸,幾位辯手心有默契,統一採用 " 對方辯友某某地看戰爭 " 的方式,氣勢磅礴,臨場產生了具有震撼力的效果.這比起拿起卡片乾巴巴地念一番,消耗時間了事要強得多.我們形象地把這樣的 " 缺席審判 " 稱之為 " 打排炮 " .自由辯論若處弱勢,排炮可以力挽狂瀾;自由辯論若已佔優勢,排炮更能摧枯拉朽.當然,打排炮時也要注意不要太凶,給人得理不饒人的感覺.也要做到言之成理,不要使人覺得在 " 扣帽子 " .

一場辯論賽能否獲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反駁是否有力.辯論是思維的搏鬥,反駁則是交鋒的藝術.所謂 " 兵無定勢,水無常形 " ,或以退為進,或以攻為守;或正面迎擊,或迂迴包抄 …… 都需依據辯場形勢巧作安排.本文只想拋磚引玉,真正思維的火花還得朋友們自己在辯論場上去碰撞 .

『玖』 誰能舉例說明什麼是演繹法什麼是歸納法

歸納法:

條件:我養的一隻貓A喜歡吃魚。鄰居家的一隻貓B喜歡吃魚。貓C喜歡吃魚。貓D喜歡吃魚。……
結論:貓喜歡吃魚。



演繹法:

條件:貓喜歡吃魚。我家養的阿喵是一隻貓。

結論:阿喵喜歡吃魚

演繹法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於理性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演繹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應用,通常存在於邏輯和數學證明中。

歸納法是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的推理,叫做歸納推理(簡稱歸納)。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它屬於合情推理。

(9)演繹法屬不屬於辯論的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演繹推理,還存在以下幾種定義:

①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它是前提蘊涵結論的推理;

③它是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必然聯系的推理。

④演繹推理就是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充分條件或充分必要條件聯系的必然性推理。

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於理性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這是因為演繹推理保證推理有效的根據並不在於它的內容,而在於它的形式。演繹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應用,通常存在於邏輯和數學證明中。

關系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關系命題的推理。

下面簡單舉例說明幾種常用的關系推理:

(1)對稱性關系推理,如1米=100厘米,所以100厘米=1米;

(2)反對稱性關系推理,a大於b,所以b小於a ;

(3)傳遞性關系推理,a>b,b>c,所以a>c。

比較是確定對象共同點和差異點的方法。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要在同一關系下進行比較。也就是說,對象之間是可比的。如果拿不能相比的東西來勉強相比,就會犯「比附「的錯誤。比如,木之長是空間的長度,夜之長是時間的長度,二者不能比長短。

(2)選擇與制定精確的,穩定的比較標准。比如,在生物學中廣泛使用生物標本,地質學中廣泛使用礦石標本,用它們來證認不同品種的生物和礦石。這些標本就是比較的標准。現在研究隕石或登月採集的月岩物質,也是將它們同地球上的礦石標本比較。

(3)要在對象的實質方面進行比較。例如比較兩位大學生誰更優秀,必須就他們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實踐能力等實質方面進行比較,而不是就性別,籍貫,家庭貧富等方面進行比較。

閱讀全文

與演繹法屬不屬於辯論的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腳氣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255
質量方法中的現狀能力分析圖叫啥 瀏覽:846
2期梅毒治療方法 瀏覽:303
山菍種植方法 瀏覽:281
說明方法舉例子的術語是什麼 瀏覽:173
建築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198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及技巧視頻 瀏覽:359
固定式幕布安裝方法 瀏覽:479
瀝青路面縱裂的解決方法 瀏覽:488
調經需要哪些方法吃哪些葯 瀏覽:540
自建房大門過門石安裝方法 瀏覽:999
手搖式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864
蘋果6plus的閃光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6
我愛這土地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瀏覽:587
魅族微信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14
抽氣機連接玻璃罩的研究方法 瀏覽:447
治療凍腳的方法 瀏覽:360
女人避孕套使用方法 瀏覽:325
如何優化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 瀏覽:410
曹沖稱象用的測量方法是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