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絲蟲病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有

絲蟲病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07-14 12:13:27

Ⅰ 魚口絲蟲病主要危害魚類,錦鯉魚發病率高,怎麼治療

絲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葯物治療為主:

1、准備好福爾馬林,用量為20-30ppm,在鯉魚身上澆上葯湯,每周兩次到三次,連續兩周即可,但福爾馬林葯湯會消耗魚池中的氧氣,所以請記住葯湯後要加強氧氣供應。

另外,事先預防由於口的瑕疵而引起的鯉魚病,可以預防於未然。例如,在轉移池子的時候觀察水質,根據轉移池子的事水質發生變異,鯉魚變得不能適應,減少由於水質變異的壓迫感。加強池中水的強度和過濾強度,還能減少口蟲附著在寄生蟲身上的機會。大家在錦鯉養殖買新魚的時候,重要的事情是先進行隔離消毒,減少帶入口墊片的機會。最後注意水質的清潔和穩定,定期清掃過濾器。這些是減少細絲病爆發的好方法。

Ⅱ 上海寄生蟲研究所的寄生蟲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1、糞便檢查

糞便檢查是診斷寄生蟲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准確的結果,糞便必須新鮮送檢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如果檢查腸內原蟲滋養體,最好立即檢查盛糞便的容器,要干凈並防止污染與乾燥;糞便不可混雜尿液等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2、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是診斷瘧疾絲蟲病的基本方法。塗制血膜用的載玻片用前需經洗滌液處理自來水蒸餾水沖洗,後在75%酒精中浸泡擦乾或烤乾後使用。

3、排泄物與分泌物等的檢查

痰液痰中可能查見肺吸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棘球蚴的原頭蚴糞類圓線蟲幼蟲(蛔蚴鉤蚴塵蟎)等,卡氏肺孢子蟲的包囊也可出現於痰中但檢出率很低 。

(2)絲蟲病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有擴展閱讀

寄生蟲一般都是吃進來的。

有的幼蟲囊蟲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腦部眼部。寄生蟲對人體是有害無益的,對人體的損害多是掠奪營養,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大多屬原生動物、線形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寄生蟲學中習慣上把原生動物稱為原蟲類,把線形動物和扁形動物合稱為蠕蟲類。內部寄生蟲之重要的種類大多包括在原蟲類、線蟲類、吸蟲類和絛蟲類中。

參考鏈接來源:網路-人體寄生蟲

Ⅲ 馬來絲蟲病的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絲蟲病早期有過敏反應的病人,白細胞總數常為10—20×109/L,以嗜酸性粒細胞增加為主,伴有細菌感染者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
(一)病原學檢查 血液體體液中檢出微絲蚴是診斷早期絲蟲病惟一可靠方法。
1、血液微絲蚴檢查 晚10恩時至次晨2時檢出率最高。
方法有:
(1)厚血片法:耳垂血三大滴在玻片上製成厚薄均勻的厚血片,干後溶血,染色鏡檢;
(2)鮮血法:耳垂後一大滴在玻片上加水溶血稀釋,加蓋玻片後地倍鏡下找微絲蚴,微絲蚴自由擺動,前後捲曲,較易識別。方法簡單,但陽性檢出率低;
(3)濃集法:取抗凝靜脈血2ml,加整流10ml溶血,搖勻,離心沉澱,取沉渣鏡檢,此法陽性率高;
(4)白天誘出:口服乙胺嗪100mg後,15、30、60分鍾分別采外周血找微絲蚴,檢出率低;
(5)薄膜過濾法:抗凝靜脈血2ml經孔徑3um的核孔薄膜過濾後取下薄膜,用熱的蘇木素染色5分鍾後鏡檢。此法檢出率和微絲蚴檢出數斤高於厚血片法和濃集法。
2、各種體液微絲蚴檢查 可在鞘膜積液、淋巴液、乳糜尿、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及骨髓等標本中檢查微絲蚴。
(二)免疫學檢查
1、批內試驗 注射犬惡絲蟲抗原0.05ml於受試者前臂,15分鍾後丘疹直徑>0.9cm者為陽性。此試驗敏感性和特異高,與血中微絲蚴檢出符合率為86.2%—94.1%。
2、間接熒光抗體試驗 國內以牛絲蟲成蟲為抗原,間接熒光抗體法查患者血清中抗體,陽性率85%—99.2%。該法具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又可反映防治成效。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以該法查血清中抗體,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為本病較理想的輔助診斷方法。
4、檢測循環抗原 對微絲蚴陽性病人有較高的敏感性,為一種特異診斷方法,但對微絲蚴陰性病人則敏感性較差。用單克隆抗體查循環抗原可作為抗絲蟲病葯物療效評價的檢測方法
(三)分子生物學檢查
DNA雜交試驗和PCR可用於微絲蚴血症檢查,血中微絲蚴量少和需行蟲種鑒定者尤為適用。診斷 依據流行區旅居史,有反復發作的淋巴結炎、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腫等臨床,即應考慮絲蟲病可能。外周血、體液中找到微絲蚴,診斷即可確立。疑為絲蟲病而未檢出微絲蚴者可以大劑量乙胺嗪(海群生)作治療性診斷,如出現發熱、淋巴系統反應和淋巴結節,診斷即可成立。急性期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應與細菌性相區別。晚期腹股溝淋巴腫大形成之腫注意與腹股溝疝區別。精索炎和附睾炎應與附睾結核鑒別。入迷尿雖多見於絲蟲病,但也偶見於結核、腫瘤、包蟲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腹膜後淋巴系統廣泛破壞而引起的淋巴通路受阻。

Ⅳ 絲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是什麼 檢查 時候應注意什麼 簡答題

絲蟲病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
①新鮮血滴法;
②厚血膜法;
③微絲蚴濃集法;
④海群生誘蟲法。

檢查時應注意:
由於微絲蚴有夜現周期性,故采血時間以夜間10時至次晨2時為宜。

Ⅳ 犬心絲蟲病怎麼防治

犬心絲蟲病又叫犬血絲蟲病或犬惡絲蟲病,是由犬惡絲蟲寄生於犬的右心室和肺動脈而引起的。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循環障礙、呼吸困難以及貧血等症狀。本病流行較廣,南方比北方多發。
犬惡絲蟲為黃白色粉絲狀蟲體,常數條糾纏成團。雄蟲長12~18厘米,尾部數回盤旋。雌蟲長25~30厘米,尾部較直。雌蟲胎生,直接產出的幼蟲叫微絲蚴。微絲蚴在犬的血液內作蛇樣運動。犬心絲蟲病需中間宿主蚊傳播。因此,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多見於蚊蟲繁殖的地區和蚊蟲最為活躍的6~10月。
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以後可見咳嗽,易疲勞,食慾減退,被毛粗亂,消瘦,貧血,有的出現瘙癢、脫毛及結節性皮膚病。隨著病情發展,病犬心悸亢進,脈細弱並有間隙,心內有雜音,肝腫大有觸痛,胸、腹腔積水,全身浮腫,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診斷本病可根據發病季節、臨床症狀而初診,或采血作微絲蚴檢查而確診。其方法是取末梢血液一滴,置載玻片上,加少量生理鹽水稀釋後加蓋片作低倍鏡檢查,如有微絲蚴存在,即可見其在血液中活潑游動。也可取血液1毫升加7%醋酸溶液或1%鹽酸溶液5毫升,離心2~3分鍾,傾去上清,取沉澱鏡檢。檢查微絲蚴時通常春、夏季檢出率高,夜晚比白天檢出率高。此外,也可用血清學方法進行特異性診斷。病犬死亡後可在右心和肺動脈中檢出大量絲蟲。
本病除採用對症治療外,還可用下列葯物治療:海群生(乙胺嗪)10~20毫克/千克,口服,每天1次,連服1周,對絲蟲成蟲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酒石酸銻鉀2~4毫克/千克,溶於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次有效。對成蟲有效的葯物還有硫酸醯胺鈉、伊維菌素、鹽酸二氯苯胂和菲拉松等,對微絲蚴有殺滅作用的有波芬和二硫噻啉。
應用上述葯物治療時,由於死亡蟲體堵塞肺動脈可導致患犬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應謹慎從事。近年來國外多採用外科手術法取出肺動脈和右心室內的蟲體。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蟲孳生地。流行季節(5~10月),連日或隔日給予海群生(5毫克/千克)或左旋咪唑(2.5毫克/千克),有一定預防效果。

Ⅵ 急,你身邊有患有絲蟲病的嗎,如何治療啊

絲蟲病防治知識

資料來源:合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加入時間:2004.08.11

一、 概述
絲蟲病( filariasis)在我國是由斑氏絲蟲及馬來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臨床特徵在早期主要為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晚期為淋巴管阻塞及其產生的系列症狀。

二、 流行病學
1、 傳染源:我國班氏絲蟲、馬來絲蟲的唯一傳染源是感染絲蟲後出現的微絲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絲幼血症而無明顯的絲蟲病症狀和體征者在傳播上更為重要。 馬來絲蟲還可在貓、犬、猴等哺乳動物體內寄生,有可能成為動物傳染源。
2、傳播途徑:通過雌蚊叮咬傳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20~25歲間的感染率與發病率最高,病後免疫力低,常反復感染。
4、流行季節 :5~10月為絲蟲病感染季節。

三、臨床症狀
1、淋巴組織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多位於下肢,呈周期性發作,伴高熱、寒戰。
(2)絲蟲熱:呈周期性發作的惡寒、發熱。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腫大,壓痛,精索結節、壓痛。
(4)肺部嗜酸粒細胞浸潤綜合征:可見畏寒、發熱、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淋巴管曲張、睾丸鞘膜積液、乳糜尿、象皮腫(多見下肢,陰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診斷
絲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病原學診斷和免疫學診斷。常用的病原學檢查方法主要有血檢微絲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積液中查找微絲蚴,下肢淋巴結活檢尋找成蟲。

五、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療和對症治療。主要治療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預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征者進行普治。
2、防蚊滅蚊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蟲孳生地。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使用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塗布暴露部位的皮膚,頭部可用防蚊網(棉線浸漬701防蚊油製成)。
3、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採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參考資料:http://www.hfcdc.ah.cn/jibing/chuanran/scb.htm

Ⅶ 絲蟲的致病

人體感染絲蟲後,其發病機製取決於多種因素,如機體對絲蟲抗原性刺激的反應、侵入的蟲種和數量、重復感染的次數、蟲體的死活情況、寄生部位和有無繼發感染等。在絲蟲病的發病過程中,成蟲尤其是雌蟲起主要作用;感染期幼蟲在其移行、發育至成蟲的過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過去認為血液中的微絲蚴與發病關系不大,但許多資料證明微絲蚴能引起熱帶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topical pulmonaryeosinophilia,TPE)。在人群中,依據他們有無感染史,以及感染者對絲蟲抗原產生的免疫應答能力的不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幼蟲和成蟲的分泌物、代謝及蟲體分解產物及雌蟲子宮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機體產生局部和全身性反應。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現內膜腫脹,內皮細胞增生,隨之管壁及周圍組織發生炎症細胞浸潤,導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損,管內形成淋巴栓。浸潤的細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提示急性炎症與過敏反應有關,有人認為屬於Ⅰ型或Ⅲ型變態反應。
急性期的臨床症狀表現為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丹毒樣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徵為逆行性,發作時可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地發展,俗稱「流火」或「紅線」。上下肢均可發生,但以下肢為多見。當炎症波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表面光亮,有壓痛及灼熱感,即為丹毒樣皮炎,病變部位多見於小腿中下部。在班氏絲蟲,如果成蟲寄生於陰囊內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出現局部症狀的同時,患者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關節酸痛等,即絲蟲熱。有些患者可僅有寒熱而無局部症狀,可能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的表現。
絲蟲性淋巴管炎的好發年齡以青壯年為多。首次發作最早可見於感染後幾周,但多數見於感染數月至一年後,並常有周期性反復發作,每月或數月發作一次。一般都在受涼、疲勞、下水、氣候炎熱等引起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發生。 淋巴系統阻塞是引起絲蟲病慢性體征的重要因素。由於成蟲的刺激,淋巴管擴張,瓣膜關閉不全,淋巴液淤積,出現凹陷性淋巴液腫。以後淋巴管壁出現炎症細胞浸潤、內皮細胞增生、管腔變窄而導致淋巴管閉塞。以死亡的成蟲和微絲蚴為中心,周期浸潤大量炎症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而形成絲蟲性肉芽腫,最終導致淋巴管栓塞。阻塞部位遠端的淋巴管內壓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張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期組織。由於阻塞部位不同,患者產生的臨床表現也因之而異。
⑴象皮腫(elephantiasis):是晚期絲蟲病最多見的體征。象皮腫的初期為淋巴液腫。若在肢體,大多為壓凹性水腫,提高肢體位置,可消退。繼之,組織纖維化,出現非壓凹性水腫,提高肢體位置不能消退,皮膚彈性消失。最後發展為象皮腫,肢體體積增大,有大量纖維組織和脂肪以及擴張的淋巴管和積留的淋巴液,皮膚的上皮角化或出現疣樣肥厚。其發病機制一般認為是由於淋巴管阻塞致使淋巴管破裂,淋巴液積聚於皮下組織,刺激纖維組織增生,使局部皮膚明顯增厚、變粗、變硬形似象皮。國內外許多學者經淋巴系統造影術證明,象皮腫患者的淋巴通道多數並未阻塞。認為絲蟲性象皮腫是由於淋巴管曲張,淋巴循環動力學發生了嚴重的病理生理改變,而不單是機械性的閉塞不通;也有人認為淋巴管曲張是由於活成蟲產生的某些因子與宿主的體液-細胞的炎症反應相互作用而導致淋巴迴流不暢所致。因象皮腫患處皮膚變硬變粗,致使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皮膚的抵抗力降低,易引起細菌感染,導致局部急性炎症或慢性潰瘍。這些病變反過來加重了象皮腫的發展。象皮腫較多發生於下肢及陰囊,其它如上肢、陰莖、陰唇、陰蒂和乳房等處也可出現。由於兩種絲蟲寄生部位不同,上下肢象皮腫可見於兩種絲蟲病,而生殖系統象皮腫則僅見於班氏絲蟲病。一般在象皮腫患者血中常不易查到微絲蚴。
⑵睾丸鞘膜積液(hydroceletestis):由於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內,引起睾丸鞘膜積液。但也有少數病人系由於急性炎症反應所致,故在消炎後即可恢復。睾丸鞘膜積液在班氏絲蟲病中較常見。部份病人可在積液中找到微絲蚴。
⑶乳糜尿(chyluria):是班氏絲蟲病患者的泌尿及腹部淋巴管阻塞後所致的病變。阻塞部位在主動脈前淋巴結或腸干淋巴結。若由於胸導管以下、腰干以上的淋巴管瓣膜損傷及炎症纖維化使淋巴管阻塞,造成腰干淋巴壓力增高,使從小腸吸收來的乳糜液迴流受阻,而經側支流入腎淋巴管,致使在腎乳頭粘膜薄弱處潰破,乳糜液即可流入腎盂,混於尿中排出。與淋巴管伴行的腎毛細血管在腎乳頭部潰破時同時破裂,是乳糜尿患者常伴有血尿的原因。乳糜尿常多次間歇發作,發作時尿呈乳白色,混有血液時呈粉紅色。乳糜尿中含大量蛋白及脂肪,沉澱物中有時可查到微絲蚴。
除上述病變外,女性乳房的絲蟲結節在流行區並不少見。此外,絲蟲還偶可引起眼部絲蟲病,脾、胸、背、頸、臂等部位的絲蟲性肉芽腫,絲蟲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積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內微絲蚴症等。 包括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絲蚴和成蟲。
一、血檢微絲蚴:由於微絲蚴具有夜現周期性,取血時間以晚上9時至次晨2時為宜。
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塗成厚片,干後溶血鏡檢。如經染色可減少遺漏並可鑒別蟲種。
2)新鮮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於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加蓋片後立即鏡檢,觀察微絲蚴的活動情況。本法適用於教學及衛生宣傳活動。
3)濃集法:取靜脈血1~2ml,經溶血後離心沉澱,取沉渣鏡檢。此法可提高檢出率,但需取靜脈血,且手續較復雜。
4)海群生白天誘出法:白天給被檢者口服海群生2~6mg/kg體重,於服後30~60分鍾間采血檢查。此法可用於夜間取血不方便者,但對低度感染者易漏診。
二、體液和尿液檢查微絲蚴:微絲蚴亦可見於各種體液和尿液,故可於鞘膜積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和尿液等查到微絲蚴。可取上列體液直接塗片,染色鏡檢;或採用離心濃集法、薄膜過濾濃集法等檢查。含乳糜的液體可加乙醚使脂肪充分溶解,去除上面的脂肪層,加水稀釋10倍後,以1500~2000rpm離心3~5分鍾,取沉渣鏡檢。
三、成蟲檢查法:
1)直接查蟲法:對淋巴系統炎症正在發作的患者,或在治療後出現淋巴結節的患者,可用注射器從可疑的結節中抽取成蟲,或切除可疑結節,在解剖鏡下或肉眼下剝離組織檢查成蟲。取得的蟲體,按常規線蟲成蟲標本製作技術,殺死固定,然後置線蟲透明液中,鏡檢、定種。
2)病理切片檢查:將取下的可疑結節,按常規法製成病理切片鏡檢。若為絲蟲性結節,可見結節中心有成蟲,其周圍為典型的絲蟲性病變。 目的:為檢測血清中的絲蟲抗體和抗原,可用作輔助診斷。
⑴皮內試驗:不能用作確診病人的依據,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⑵檢測抗體:試驗方法很多,以絲蟲成蟲冰凍切片抗原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成蟲冰凍切片免疫酶染色試驗(IEST)及馬來絲蟲成蟲或微絲蚴的可溶性抗原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
⑶檢測抗原:國內制備抗絲蟲抗原的單克隆抗體進行ELISA雙抗體法和斑點ELISA法分別檢測班氏和馬氏絲蟲循環抗原的實驗研究已獲初步進展。

Ⅷ 什麼是絲蟲病

絲蟲寄生於人體所致的疾病。由吸血昆蟲傳播。絲蟲屬線蟲綱,絲蟲目,蓋頭蟲 絲蟲病
科。體細長如絲。以除魚類以外的脊椎動物為終寄主,節肢動物為中間寄主,節肢動物叮咬終寄主時將感染性幼蟲傳入後者體內。寄生於人體的絲蟲共有八種:班氏武赫雷爾氏線蟲(班氏絲蟲,舊譯班氏吳策線蟲)、馬來布魯格氏線蟲(馬來絲蟲)、旋盤尾線蟲(盤尾絲蟲)、羅阿羅阿線蟲(羅阿絲蟲)、常現棘唇線蟲(常現蓋頭絲蟲)、鏈尾棘唇線蟲(鏈尾絲蟲)、歐氏曼森線蟲(歐氏絲蟲)及帝汶布魯格氏線蟲(帝汶絲蟲)。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的成蟲寄生於淋巴系統,故稱淋巴型;微絲蚴均有鞘膜,流行地區廣。其餘各種絲蟲寄生於結締組織(羅阿、盤尾及鏈尾絲蟲寄生皮膚,形成腫塊,余見於體腔),故稱組織型;除羅阿絲蟲外,微絲蚴無鞘膜。絲蟲成蟲及幼蟲均細長如絲,卵胎生,雌蟲產出微絲蚴,循行於血液中或留於組織液內,若為吸血昆蟲—蚊、蚋、虻等吸入胃中,即在其體內發育為感染性幼蟲,於昆蟲再叮人時自喙逸出經吸血傷口侵入人體,絲蟲病的症狀體征因絲蟲寄生部位不同而異。診斷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膚組織內檢出微絲蚴。 預防方法為消滅傳染媒介,加強個人防護,治療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葯以消滅傳染源。絲蟲病流行於亞洲、非洲及大洋洲。世界衛生組織1984年估計,世界感染班氏絲蟲病患者為8160萬人。馬來絲蟲病和帝汶絲蟲病患者860萬人,共計淋巴型絲蟲病患者9020萬人。 對絲蟲病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絲蟲病的發生與發展取決於多種因素,與宿主的機體反應性、感染的蟲種、程度和次數以及蟲體的發育階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況等因素有關。 絲蟲病
一些實驗證明,絲蟲的感染期幼蟲、成蟲和微絲蚴以及其代謝產物都具有抗原性,機體可產生對抗絲蟲的特異性抗體。人體感染絲蟲後,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實驗還證明,絲蟲感染後除產生體液免疫外,還可能有細胞免疫參與,例如實驗發現致敏動物還可出現皮膚的遲發型變態反應和巨噬細胞移動抑制現象。

閱讀全文

與絲蟲病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口袋最簡單的方法怎麼折呢 瀏覽:18
壓力表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151
腎上腺素的釋放水平檢測方法 瀏覽:279
儀表總耗氣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921
每天百分比計算方法 瀏覽:176
98乘以99分之8的簡便方法 瀏覽:492
如何求零點解決方法 瀏覽:416
購買佛壁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478
如何快速學好基本功的方法 瀏覽:329
耐力跑的訓練方法教案 瀏覽:299
風險管理方法如何區分定性定量 瀏覽:195
正確魚塘殺蟲方法 瀏覽:619
無油洗發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35
浮漂切胚方法視頻 瀏覽:639
解奶正確方法 瀏覽:776
腳燒傷了怎麼辦最快的方法 瀏覽:850
拼裝式床頭與床包的連接方法 瀏覽:921
腸胃積熱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500
三星s44g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
大型雙列圓錐軸承的安裝方法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