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棘的採集信息
中文種名:馬棘
拉丁學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別名:一味葯
科名:豆科
採集時間:2009年10月31日
採集地點:重慶市武陵縣黃鶯鄉黃桷渡
採集人:劉正宇等
採集樣品類型:種子
引種材料類型:種子
生活型:旱生、灌木、落葉、陽性、
生態環境:溪邊、泥土、灌叢、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牡荊、火棘、小果薔薇灌叢:構樹、吊石楓、香花崖豆藤、地枇杷、柱果鐵線蓮、類蘆。
花顏色:淡紫
果實顏色:黃綠
種子顏色:綠褐
根顏色:灰褐
莖顏色:綠褐
葉子顏色:綠色
花期:8—9月
果期:11—12月
平均鮮重(kg/m2):0.086
平均乾重(kg/m2):0.027
單位面積株數估算(株/ha):630
分布:普遍、
單位面積產量:17.01kg/ha
地區蘊藏量評估:204120kg
油脂含量初檢:11%
當地利用情況:根及種子入葯
標本鑒定人:劉正宇
備註:乾燥率31.5%
❷ 請問這種植物叫什麼名字
馬棘
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蝶形花科Fabaceae木藍屬
別名:狼牙草野藍枝子馬棘長穗槐藍長穗木藍豆瓣木假木蘭金雀花藍桔子馬鬍梢馬棘槐藍馬料梢馬燒子木蘭花木木樨青(艹/杭)子梢山豆根山田山皂角鐵掃帚野蘭枝子野藍靛野藍枝野綠豆一味葯玉草紫花地料梢長穗狼芽草木藍青青杭子稍山皀角山綠豆野槐樹玉藍
❸ 馬棘的介紹
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系豆科半灌木植物,馬棘是2003年從國外引進的馬棘品種資源中篩選馴化出的一個矮生新品系,經過近四年的引種馴化表現出了矮生、抗旱、觀賞價值高等特點。 馬棘較多花木藍植株矮,並且株高整齊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狀復葉,小葉7-11,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莢果園柱形,種子園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區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開到8月底,無限花序,6月初前開的花,大多不能正常結實,或結實後脫落。8-9月結莢,11月下旬種子成熟。
❹ 請告訴我各種各樣的草名
早熟禾、高羊茅、黑麥草、狗牙根、剪股穎、白花三葉草、紅花三葉草、彎葉畫眉草、百喜草、馬尼拉、白慕達、馬蹄筋、鹼茅(食鹽草)、日本結縷草、麥冬(沿階草)、二色胡枝子、截葉胡枝子、馬棘、大花金雞菊、波斯菊、北野菊(甘野菊)、雞兒腸、紫菀、石竹、月見草、馬藺、蛇目菊、紫雲英、狼尾草、敗醬、油菜、桔梗、矢車菊、紫穗槐、紫茉莉、五彩石竹、茼蒿菊、野古草、芒草、二月蘭、荊條、檸條、冰草、披鹼草。
❺ 請問《狼牙草》是什麼草在哪可以找到
馬棘 【學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 【別名】野藍枝子、狼牙草、長穗木藍、 長穗 【科屬】豆科木籃屬 【地理分布】中國、日本 【性狀及特徵】 半灌木,高達90厘米。小枝被丁字毛。小葉9-11,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隨圓形,長1-2.5厘米,先端或微凹,基部圓楔形,小葉柄、葉軸及葉兩面均被丁字毛。花序長3-10厘米;花冠淡紅或紫紅色。果棍棒形,長1.5-3厘米,幼時密被丁字毛。花期5月;果期9-10月。 【栽培管理】 馬棘具有抗旱、耐脊生活力強的特點,由其在岩石山、風化石山等偏鹼性土壤中生長良好,每年12月份種子成熟,種植以每年4-6月和9-10月為最佳。 (又)中葯名:馬棘 【別名】一味葯、野綠豆、馬料梢、山皂角、野籃枝子 【來源】為豆科木籃屬植物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以根或全株入葯。秋季挖根或采全株,洗凈,切片曬干或去外皮切片曬干。也可鮮用。 【源形態】小灌木或半灌木,高60~9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被白色丁字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夏季開花,葉腋抽出遂式總狀花序,蝶形花冠紅紫色。莢果圓柱形,幼時密生丁字毛,熟後暗紫色,內有腎狀種子數粒。 【性味歸經】苦、澀,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感冒咳嗽,扁桃體炎,頸淋巴結結核,小兒疳積,痔瘡;外用治疔瘡。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搽患處。如過量服用會死亡。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系豆科半灌木植物,馬棘-0301是2003年從國外引進的馬棘品種資源中篩選馴化出的一個矮生新品系,經過近四年的引種馴化表現出了矮生、抗旱、觀賞價值高等特點。 1、特徵特性: 馬棘-0301是豆科半灌木多年生植物,較多花木藍植株矮,並且株高整齊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狀復葉,小葉7-11,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莢果園柱形,種子園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區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開到8月底,無限花序,6月初前開的花,大多不能正常結實,或結實後脫落。8-9月結莢,11月下旬種子成熟。 2、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一般春季氣溫穩定在15℃時即可播種,單播每平方米2.5克,混播每平方米1.5克。 (2)育苗移栽:3月初播種育苗,苗高15cm移栽,移栽行距40×40cm。開廂,廂寬3米,定植地以中等肥力即可,施少量復合肥和單施鉀肥作底肥,復合肥667平方米100公斤,鉀肥50公斤。 (3)苗齊後及時中耕除草,苗期雜草可用低濃度農達或草甘磷防除。 (4)抗旱性較強,可適量灌溉,耐漬性差,春夏雨季需清溝排漬。 (5)馬棘-0301屬多年生植物,一經播種可利用多年,特別適合作先鋒植物種植,具有固氮、水土保持及生物植被和圍欄等多重作用。
❻ 豆科植物特徵
豆科植物特徵:葉常綠或落葉,通常互生,稀對生,常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復葉,少數為掌狀復葉或3小葉、單小葉,或單葉,罕可變為葉狀柄,葉具葉柄或無。
托葉有或無,有時葉狀或變為棘刺。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通常排成總狀花序、聚傘花序、穗狀花序、頭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被2輪。
分離或連合成管,有時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常與萼片的數目相等,稀較少或無,分離或連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時可不等,或有時構成蝶形花冠。
(6)馬棘葉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豆科廣布於全世界,性狀種種,其用途之大,不亞於禾本科;食用類有:大豆、蠶豆、豌豆、綠豆、赤豆、豇豆、菜豆、藊豆、木豆、落花生等。
飼料類有;紫雲英、苜蓿、蠶豆、翹搖等;材用類有:合歡、黃檀、皂角、格木、紅豆、槐等;染料類有:馬棘、槐花、木藍、蘇木等。
樹膠和樹脂類有:阿拉伯膠、木黃芪膠、柯伯膠等;纖維類有印度麻、葛藤等;油料類有大豆、落花生等。此外,有不少種類的根部含有「根瘤菌」。
❼ 必改是什麼中葯它的功效與用途
必改,雙子葉植物葯豆科植物馬棘的根,小灌木,高1-3m。莖多分枝,幼枝灰褐色,有棱,被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1-1.5cm,被平貼丁字毛;插葉小,狹三角形,長約1mm,時落;奇數羽狀得葉,小葉7-11片,葉片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5cm,先端圓或微凹,有小尖頭,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兩面有白色丁字毛。總狀花序長3-11cm,花密集;花萼鍾形,外被白色和棕色平貼丁字毛,萼筒生1-2mm,萼齒不等長,與萼筒近等長或略長;蝶形花淡紅色或紫紅色,旗瓣倒闊卵形,長4.5-6.5mm,先端螺殼狀,翼瓣基部有耳狀附屬物,龍骨瓣距長約1mm,基部具耳;雄蕊10,二體。莢果線狀圓柱形,長2.5-4(-5.5)cm,先端漸尖,幼時密被短丁字毛,種子間有橫隔,僅在橫隔上有紫紅色斑點。種子橢圓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功 效】 活血祛瘀,解毒。
【主 治】 治咳喘、喉蛾、療瘡、瘰癧、痔瘡、跌打損傷。
【選方】①治老人吼咳喘病:一味葯根二兩,燉五花肉食。
(《四川中葯志》) ②治喉蛾:馬棘鮮根(去外表薄黑皮)三至四兩,加米湯、冰糖或白糖,蒸汁服(五歲以內三錢,五至十歲錢)。
③治疔瘡:馬棘鮮根(去外表薄黑皮)二至三兩,水煎服;並用洗凈的鮮根,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④治風氣痛、跌打損傷:馬棘根二兩,浸酒服。
(②方以下出《浙扛民間常用草葯》)
【性味歸經】 《浙江天目山葯植志》:「性溫,味苦澀。」 入心、肝二經
❽ 馬刺菜長什麼樣
應為馬莧菜。
馬莧菜屬於馬齒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學名「馬齒莧」,我縣民間俗稱「馬蜂菜」,在上海被稱為"保健菜",是一種特色野菜。因其生命力極強,又有「長壽菜」之稱。通常匍匐,無毛,莖常帶紫色。葉對生,倒卵狀楔形。夏季開花,花小型,黃色。果圓錐形、蓋裂。常生於園地或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