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中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
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籠統地講有:物理法、化學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質檢驗,如顏色、氣味、水溶性。
化學法就是利用特徵反應檢驗。
具體舉例如下:
一、離子的檢驗
1、鈉離子、鉀離子,用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分別呈黃色、紫色(通過藍色鈷玻璃片)。
2、鎂離子,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於NH4Cl溶液。
3、鋁離子,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和過量的NaOH溶液。
4、鐵離子,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Fe(SCN)3。或者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
5、亞鐵離子,與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Fe(OH)3沉澱。或向亞鐵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後立即顯紅色。
6、NH4+,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刺激性氣味氣體。
7、cl-,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8、Br-,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淡黃色沉澱。
9、I-,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黃色沉澱。
10、硫酸根,能與Ba(OH)2及可溶性鋇鹽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11、碳酸根,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澱,該沉澱溶於稀鹽酸,且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氣體物質的檢驗
1、觀察法:對於有特殊顏色的氣體如氯氣(黃綠色)、二氧化氮(紅棕色)、碘蒸氣(紫紅)可根據顏色檢驗。
2、溶解法:根據溶於水現象檢驗。例如紅棕色二氧化氮溶於水後溶液無色,紅棕色溴蒸汽溶於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例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醋酸鉛試紙。
6、星火法:適用於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氣體。例如O2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甲烷、乙炔的檢驗可點燃看現象;甲烷、一氧化碳、氫氣則可根據其燃燒產物來判斷。
還有一些方法,如聞氣味等,但一般不用。
㈡ 常用非參數假設檢驗方法有哪些
1、秩和檢驗法的主要思想是把原始數據轉化成秩,利用秩構造統計量來比較不同樣本的分布。在這里每個樣本的秩是指把原始數據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該數據值在原始數據中的位置。
例如:
原始數據:A組(5,7),B組(3,2)
對應的秩:A組(3,4),B組(2,1)
A組的秩和為7,B組的秩和為3,每組的秩和被用來檢驗兩組數據是否相同。
2、中位數評分檢驗法的主要思想是將原始數據轉換成中位數評分,利用中位數評分構造統計量比較不同樣本的分布。當計算中位數評分時,如果數據值小於等於該組數據的中位數,則中位數評分為0,如果數據值大於該組數據的中位數,則中位數評分為1。
(2)檢驗常用方法主要有擴展閱讀
非參數檢驗的作用:
在以前的均值T檢驗中,我們分析的都是連續型隨機變數,並且前提條件是樣本滿足正態性條件。當分析不再是連續型或者不再是正態性條件時,則應當使用非參數的方法對均值和方差進行假設檢驗。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往往無法對總體分布形態作簡單假定,此時參數檢驗的方法就不再適用了。
非參數檢驗正是一類基於這種考慮,在總體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況下,利用樣本數據對總體分布形態等進行推斷的方法。由於非參數檢驗方法在推斷過程中不涉及有關總體分布的參數,因而得名為「非參數」檢驗。
㈢ 葯品檢驗時,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分析的基礎方法,指的是稱取一定重量的試樣,用適當的方法將被測組分與試樣中其他組分分離後,轉化成一定的稱量形式,稱重,從而求得該組分含量的方法。
2、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在葯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將一種已知其准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化學反應完全時為止,然後根據所用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可以求得被測組分的含量。
3、PH值測定方法:
pH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用來表示溶液的酸度。用於pH值測定的裝置稱為pH計或酸度計,酸度計由pH測量電池和pH指示器兩部分組成。
4、光譜技術:
光譜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可以通過不同的頻率對其要檢測的葯物進行輻射,在一定范圍中的頻率被一些物質接受的時候就會出現振動以及轉動的狀況。
5、化學發光技術:
在葯物分析檢測中,化學發光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技術方式,其主要就是基於化學檢測系統中相關檢測物的濃度以及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在特定狀況之下呈線性定量關系的原理,通過儀器對整個體系的化學發光強度進行檢測,確定待檢測的實際含量的方式就是一種痕量分析方法。
6、色譜法:
色譜法又稱為「色譜分析」、「色譜分析法」、「層析法」,是一種分離以及分析的方式與手段。它主要就是通過不同的物質在不同的相態之下對其進行有選擇的分配,通過流動相對固定相中存在的混合物進行洗脫操作,而在混合物中存在的不同物質會則會通過不同的速度基於固定相進行移動,進而實現分離的最終效果。
7、電泳法:
電泳法是生物技術及生化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檢測范圍廣、操作簡便並兼備分離、鑒定、分析等優點。
8、DNA擴增法:
DNA擴增技術屬於PCR技術,可以把試管中的DNA樣品的片段進行拓展,達到上百萬倍左右,可以通過肉眼直接對其進行觀察。
綜上,葯品質量的優劣關系著人民的用葯和身體健康,為了保證葯品的質量,應嚴格按照葯品質量標准進行葯物分析檢測,為葯品能否流通上市和提供用葯提供依據。
㈣ 簡述農產品質量檢測一般方法有哪些
1.農葯殘留檢測。常見的農葯殘留檢測方法有酶抑製法、免疫分析法與無損檢測法。酶抑製法,以生物學為基礎,通過乙醯膽鹼酯酶對相關農葯的快速反應進行檢測。具有生物學的不穩定性與專一性特點,不適宜大范圍使用,但因其廉價便捷性,目前在果蔬檢測方面應用較多,採用酶抑製法進行檢測時應當注意選用高質量酶試劑。免疫分析法,多用於食品檢測方面,應用該方法可快速識別樣品的異樣狀態。無損檢測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農產品營養與外形,是如今較為先進的綜合型農葯檢測技術,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基於該技術,應用較多的是紅外光譜與X光衍射檢測方法,採用該方法,應當注意避免損害農產品質量。
2.獸葯殘留檢測。常見的獸葯殘留檢測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與放射免疫檢測法。ELISA,主要通過對樣品進行定量分析的方式,檢測樣品獸葯殘留含量,具有高特異性與高度靈敏性,在檢測畜牧農產品時較為常用。應用該方法應當選用高質量試劑,也可以通過試紙條、熒光檢測儀等檢測器具進行檢測,提高檢測質量。放射免疫檢測法,主要通過同位素識別抗原抗體,具有高精準度,因此,在抗生素檢測方面效果顯著,同樣適用於獸葯微生物殘留檢測。
3.微生物殘留檢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對微生物殘留的檢測同樣重要,主要檢測農產品生物毒素,常見的有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與快速檢測技術。生物毒素確證檢測技術,在實踐中主要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也可以結合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質譜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中的黃麴黴素、棒曲酶毒素等。快速檢測技術,常用檢測方法為熒光檢測技術、免疫層析檢測技術等,在檢測一般微生物時較為常用,同樣需要選用高質量核心試劑。
4.重金屬殘留檢測。含有鉛、汞、銅等元素的重金屬一旦殘留於農產品上,不僅威脅產品安全,被人食用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中毒,因此,必須重視對農產品重金屬的檢測。目前,我國重金屬檢測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較常應用的是熒光檢測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檢測法以及原子吸收檢測法,主要檢測農產品重金屬殘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重金屬殘留對農產品的危害越來越大,加強檢測技術研究力度刻不容緩。
㈤ 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口岸在安全檢查中一般有四種檢查方法:
一是X射線安檢設備,主要用於檢查旅客的行李物品。通過檢查後,工作人員在行李上貼有「XX機場行李安檢」的不幹膠條,然後方可辦理托 運 手續或隨身攜帶登機。
二是探測檢查門,用於對旅客的身體檢查,主要檢查旅客是否攜帶禁 帶物品。
三是磁性探測器,也叫手提式探測器,主要用於對旅客進行近身檢查。
四是人工檢查,即由安檢工作人員對旅客行李手工翻查和男女檢查員分別進行搜身檢查等。
為了保證安全檢查的效果,必須成立一個適應完全檢查工作需要的檢查組,配備適當的力量。安全檢查的規模、范圍較大時,由企業領導負責組織安技、工會及有關科室的科長和專業人員參加,在廠長或總工程師帶領下,深入現場,發動群眾進行檢查。
屬於專業性檢查,可由企業領導人指定有關部門領導帶隊,組成由專業技術人員、安技、工會和有經驗的老工人參加的安全檢查組。每一次檢查,事前必須有準備、有目的、有計劃,事後有整改、有總結。
安全檢查形式
1、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是指已經列入計劃,每隔一定時間檢查一次。如通常在勞動節前進行夏季的防暑降溫安全檢查,國慶節前後進行冬季的防寒保暖安全檢查,又如班組的日檢查、車間的周檢查、工廠的月檢查等。有些設備如鍋爐、壓力容器、起重設備、消防設備等,都應按規定期限進行檢查。
2、突擊檢查
突擊檢查是一種無固定時間間隔的檢查,檢查對象一般是一個特殊部門、一種特殊設備或一個小的區域。
3、特殊檢查
特殊檢查是指對新設備的安裝、新工藝的採用、新建或改建廠房的使用可能會帶來新的危險因素的檢查。此外,還包括對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手持電動工具、照明設備、通風設備等進行的檢查。這種檢查在通常情況下僅靠人的直感是不夠的,還需應用一定的儀器設備來檢測。
㈥ 質量檢驗的形式有哪些
全數檢驗、抽樣檢驗、計數檢驗、理化檢驗、破壞性檢驗等。
1、全數檢驗
全數檢驗一般應用於:重要的、關鍵的和貴重的製品;對以後工序加工有決定性影響的項目;質量嚴重不勻的工序和製品;不能互換的裝配件;批量小,不必抽樣檢驗的產品。 例如:適合冰櫃的製冷效果,不適合電視機的壽命試驗,鋼管的強度試驗,大量的螺母的螺紋。
2、抽樣檢驗
抽樣檢驗又稱抽樣檢查,是從一批產品中隨機抽取少量產品(樣本) 進行檢驗,據以判斷該批產品是否合格的統計方法和理論。它與全面檢驗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需對整批產品逐個進行檢驗,把其中的不合格品揀出來,而抽樣檢驗則根據樣本中的產品的檢驗結果來推斷整批產品的質量。
如果推斷結果認為該批產品符合預先規定的合格標准,就予以接收,否則就拒收。所以,經過抽樣檢驗認為合格的一批產品中,還可能含有一些不合格品。主要的抽樣方法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三種。
3、計數檢驗
對抽樣組中的每一個單位產品通過測定檢驗項目僅確定其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從而推斷整批產品的不合格品率,這種檢驗叫計數檢驗。計數檢驗的計數值質量數據不能連續取值,如不合格數、疵點數、缺陷數等。
4、理化檢驗
質量檢驗的方式按檢驗性質劃分,可分為理化檢驗和官能檢驗。理化檢驗又稱"器具檢驗",就是藉助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用某種測量工具或儀器設備,如千分尺、千分表、驗規、顯微鏡等所進行的檢驗。
5、破壞性檢驗
破壞性檢驗是在產品檢驗過程中使得受檢產品的形態發生變化,產品的使用功能或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
非破壞性檢驗是產品經過檢驗以後,受檢產品的形態沒有發生變化,產品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沒有受到影響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
㈦ 質量檢驗都有哪些方法及作用
質量檢驗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1、全數檢驗;
2、抽樣檢驗。
根據產品的不同特點和要求,質量檢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1、按檢驗工作的順序分,有預先檢驗,中間檢驗和最後檢驗。
2、按檢驗地點不同,分為固定檢驗和流動檢驗。
3、按檢驗的預防性可分為首件檢驗和統計檢驗。
質量檢驗的作用:
1、把關作用
把關是質量檢驗最基本的作用,也可稱為質量保證職能。這種作用存在於質量管理發展的各個階段。如前所述,企業的生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人、機、料、法、環等諸要素,都可能對生產過程的變化產生影響,各個工序不可能處於絕對的穩定狀態,質量特性的波動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每道工序都保證100%的生產合格產品,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通過質量檢驗把關,挑出不合格品以保證產品質量,是完全必要的。當然,隨著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減少檢驗的工作量,但檢驗工作是不可取消和替代的。只有通過質量檢驗,實行嚴格的把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組裝,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才能真正保證產品質量。
2、預防作用
質量檢驗不僅起著把關作用,而且起著預防作用,這是現代質量檢驗區別於傳統質量檢驗的所在。廣義說,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入廠檢驗、前工序的把關檢驗,對後面的生產過程和下工序生產,都起到了預防的作用。此外,這種預防作用還表現在: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檢驗收集一批或一組數據,進行工序能力測定或繪制控制圖,以了解工序能力狀況。如發現工序能力不足或生產過程出現異常狀態,則要及時採取技術組織措施,以提高工序能力、消除生產過程的異常狀態,預防不合格品的發生。實踐證明,這種檢驗的預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再有,在一批產品投產前、一個輪班開始加工一批產品時,或當設備進行修理或調整後開始生產時,都要進行首件檢驗;在正式成批生產後,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生產出的產品進行巡迴抽查(即巡檢),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以預防不合格品的發生。
3、報告作用
報告作用也就是信息反饋作用。為了使各級管理者及時掌握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狀態,評價和分析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做出正確的質量決策,質量檢驗部門必須把檢驗結果(特別是計算所得的指標),用報告的形式,反饋給領導及有關管理部門,以便做出正確的評價和決策。
4、改進作用
充分發揮質量檢驗的把關和預防作用的關鍵是質量檢驗參與質量改進工作,這也是質量檢驗部門參與提高產品質量活動的具體體現。質量檢驗人員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產經驗、業務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擔任。他們經常工作在生產第一線,他們比設計、工藝人員更了解影響生產的各種因素,質量信息也最靈通,能提出更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這正是質量檢驗人員的優勢所在。在管理中實行設計、工藝、檢驗和操作人員相結合搞質量改進,對加快質量改進步伐,取得良好的質量管理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㈧ 目前常用的紙張檢驗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紙張檢驗方法有:
1、吸水性測定
公認的檢測方法是Cobb法,不過該法僅適用於面紙。先把兩端張開的金屬環或圓筒夾在既定區域和重量的紙張上,使紙張有效地閉合金屬環或圓筒的一端。測好定量的水(通常為25ml)倒入蓄水區,規定時間過後將殘余水倒掉。這時重新稱量一下紙張試樣,知道前後重量差便可算出吸水率,以此來比較不同面紙的吸水性。通常規定的測試時間約為一分鍾,只有紙張吸濕性特別強時才會調整時間。
而水滴測法可適用於所有紙張。此法較為容易,只是結果不夠精確,不過可隨時隨地進行測試,對不同紙張作比較。通常先在紙上畫個圓圈作標記,將量好的少量水滴入圓圈中央,通過測定吸水時間即圓圈濕透的時間來計算紙張的吸水性。
2、透氣度測試(紙張孔數量測定)
常用方法為Gurley 測試法,仍需測定時間,不過這次測定的是在規定氣壓下,定量空氣通過紙張上的規定區域(此處用作一層隔膜)的時間。
紙張上的固定區域是由環規來界定的。隨後壓縮空氣在規定氣壓的壓力下穿過這層「隔膜」,滲透的氣體量可用測壓計測得。透氣度常用「毫升/分」作單位表示。Bendsten測試法與本法類似。
3、環壓強度測試(RCT)
測試時,把一張152毫米(6英寸)長、12.7毫米(1/2英寸)寬的紙帶放入一張厚鋼板的環形槽中。鋼板是平放的,紙帶的長度正好可沿其環形槽圍成一個捲筒。紙卷上方再放一張水平的鋼板,隨後再不斷向紙卷施壓直到把紙卷壓潰。施加的壓力即為該紙的RCT指數,通常以「牛頓」作單位。此法主要用於測試面紙,不過也可嘗試用來測試瓦楞芯紙。這些紙張的RCT指數可為今後形成的紙板的最終邊壓強度提供很好的參考。
4、瓦楞紙壓縮強度測試(CCT)
本法專門用於測定瓦楞紙。如同在瓦楞芯紙平壓強度測試(CMT)中一樣,紙張通過冷壓式瓦楞芯紙成形機後成為和瓦線上一樣的芯紙。如同上文提到的RCT測試程序,成形芯紙也要受到壓力,在被壓潰的一瞬間可算出其抗壓度。
5、短矩壓縮強度測試(SCT)
不管是RCT測試還是CCT測試,都不可以重復進行,因為紙張在受壓時的形狀或垂直狀態都有可能發生了變化,再測試時結果不會很精確。因此,人們為保持測試的一致性,研發出對紙張進行短矩壓縮強度的測試方法。通過用兩塊夾板把15毫米寬的紙帶牢牢夾平,中間留出0.7毫米(0.030英寸)自由紙的縫隙。其中一塊夾板在液壓下沿紙帶平面向另一塊夾板運動,擠壓中間的窄紙帶,同樣還是要測出紙張被壓潰時的壓力。該測試在機器方向(MD)和機器垂直方向(CD)上都可以完成。
(8)檢驗常用方法主要有擴展閱讀:
紙張檢驗,是指運用物理、化學方法對紙張的物理性質和紙張成份分析,確定其種屬的活動。紙張被用於寫字、繪畫、印刷、包裝等目的,在案件中能成為物證或與案件有關的遺留物。
對紙張的顏色、定量、厚度、緊度、平滑度、勻度、熒光特性、施膠度、紙張網痕、造紙機網形、外觀紙痕等物理性質進行檢驗,以及對造紙所用基本原料、膠料、填料的成分進行分析、可確定紙張的種屬,產地及使用范圍等,為尋找案件中所遇紙張或相似紙張提供方向和范圍,為確定某文件製成的有關事實提供依據。
㈨ 農產品檢驗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農產品質量鑒別的程序一般為抽樣、檢驗、等級確定等步驟。鑒別農產品的方法主要有2類,一類是感官檢驗法,一類是理化檢驗法,前者是藉助感覺器官進行鑒別,後者是藉助各種儀器和試劑進行鑒別。此外還有生物檢驗法。
一、抽樣:抽樣也稱為揀樣、取樣等,它是農副產品檢驗的第1道手續。取樣的代表性與檢驗結果的准確性有密切關系。現行通用的抽樣方法有隨機抽樣法和典型抽樣法。
1、隨機抽樣法。抽樣時不隨人的主觀願望進行抽樣,使每件商品都可能成為樣品的抽取方法。
2、典型抽樣法。這是按農產品情況典型地抽取樣品,它不同於隨機抽樣法,而以比較少的試樣分析估計整批農產品的質量情況。如檢驗花生中的黃麴黴素,先檢驗霉度嚴重的花生米粒,如果未發現黃麴黴素,則可判斷整批花生的黃麴黴素含量符合標准。
㈩ 食品質量檢驗方法有哪些
食品檢驗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食品營養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質分析,食品輔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劑分析,食品感官鑒定等。狹義的食品檢驗通常是指食品檢驗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的衛生標准,對食品質量所進行的檢驗,包括對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志、嘜頭和商品體外觀的特性、理化指標以及其它一些衛生指標所進行的檢驗。檢方法主要有感官檢驗法和理化檢驗法。
分析化學的發展為食品安全檢驗提供了准確可靠的分析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檢驗技術已能達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十億分之一的准確度。
食品檢驗的指標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農葯殘留分析、獸葯殘留分析、黴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分析等。根據被檢驗項目的特性,每一項指標的檢驗對應相應的檢驗方法。
除傳統的常規分析方法外,儀器分析方法逐漸成為食品衛生檢驗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以上檢驗方法按照檢驗項目,大致可以分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機成分分析方法。
無機成分的分析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銅、鉛、鋅、錳、鎘、鈣、鐵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譜法、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色譜法等方法。
原子光譜法由於其獨特的優點,成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賴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譜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設備費用較低、操作比較簡單以及檢驗結果受操作人員熟練程度影響小等優點。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根據統計,在分析化學面臨的任務中,將近50%的檢驗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完成。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儀器簡單、操作簡便。食品中無機成分的檢驗在食品安全檢驗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測定,一直是一個被政府和民眾特別關注的檢驗項目。因為汞容易在生物體中傳遞,可以被水體蓄積。汞進入人體內,特別是進入人腦後幾乎不能夠被排出,蓄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中毒,損害中樞神經。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熒光光譜法完成。有機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分子光譜法完成。相關檢驗中,特別是農葯殘留,如有機氯、苯並(a)芘、擬除蟲菊制脂、有機磷等的測定得到普遍的關注。
色譜法是分離混合物和鑒定化合物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鑒定化合物又能准確測定含量,操作也相對方便。具有分離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定量結果准確和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因此在有機成分的檢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分子光譜法中紅外光譜法應用較為廣泛。通常情況下,紅外光譜法與拉曼光譜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可作為鑒定化合物、測定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