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的常用方法是
正確答案:A
解析:免疫系統功能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體液免疫包括:補體、甘露聚糖結合素、急性期蛋白、干擾素、免疫球蛋白
。B、C、D、E均為體液免疫的測定
。細胞免疫包括: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樹突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
。故選A
。
2. 常用的分離、純化免疫球蛋白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各種得到的純度如何
分離蛋白質混合物的各種方法主要是根據蛋白質在溶液中的以下性質:1)分子大小;2)溶解度;3)電荷;4)吸附性質;5)對其它分子的生物學親和力等進行分離.
常見的分離提純蛋白質的方法有:1、鹽析與有機溶劑沉澱: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鹽,以破壞蛋白質的膠體性質,使蛋白質從溶液中沉澱析出,稱為鹽析.常用的中性鹽有:硫酸銨、氯化鈉、硫酸鈉等.鹽析時,溶液的pH在蛋白質的等電點處效果最好.凡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機溶劑,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引起蛋白質沉澱.2、電泳法:蛋白質分子在高於或低於其pI的溶液中帶凈的負或正電荷,因此在電場中可以移動.電泳遷移率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蛋白質分子所帶電荷量以及分子大小.3、透析法:利用透析袋膜的超濾性質,可將大分子物質與小分子物質分離開.4、層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理化性質的差異,在相互接觸的兩相(固定相與流動相)之間的分布不同而進行分離.主要有離子交換層析,凝膠層析,吸附層析及親和層析等,其中凝膠層析可用於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5、分子篩:又稱凝膠過濾法,蛋白質溶液加於柱之頂部,任其往下滲漏,小分子蛋白質進入孔內,因而在柱中滯留時間較長,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進入孔內而徑直流出,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質得以分離.6、超速離心:利用物質密度的不同,經超速離心後,分布於不同的液層而分離.超速離心也可用來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蛋白質的分子量與其沉降系數S成正比.
3. 指出ELISA有哪幾種常用方法各種方法在操作上有什麼異同
也可用於測定抗體。在這種測定方法中有三個必要的試劑。雙抗體夾心法ELISA試劑是否受RF的影響。因此在使用一步法試劑測定標本中含量可異常增高的物質(例如血清中HBsAg、AFP和尿液hCG等)時,操作步驟如下:
1) 將特異性抗體與固相載體聯結。RF是一種自身抗體,即先包被與固相抗原相應的抗體,然後加入抗原。用高親和力的單克隆抗體制備此類試劑可削弱鉤狀效應。
假使在被測分子的不同位點上含有多個相同的決定簇,例如HBsAg的a決定簇。
2;夾心復合物",血清中的其他成份在洗滌過程中被洗去,以提高試驗的特異性.間接法測抗體
間接法是檢測抗體常用的方法。乙肝標志物中抗HBs的檢測常採用本法。本法關鍵在於酶標抗原的制備,應根據抗原結構的不同。小分子激素,HBsAg有adr,而且可以將受檢標本和酶標抗體一起保溫反應,作一步檢測。
在一步法測定中,當標本中受檢抗原的含量很高時。採用F(ab')或Fab片段作酶結合物的試劑,由於去除了Fc段。抗原中也不能含有與酶標抗人Ig反應的物質,例如來自人血漿或人體組織的抗原,如不將其中的Ig去除,測知標本中抗原的量,直接包被不易成功,可採用捕獲包被法、hCG等。只要獲得針對受檢抗原的異性抗體,就可用於包被固相載體和制備酶結合物而建立此法。
3)加酶標抗抗體。可用酶標抗人Ig以檢測總抗體。
4.競爭法測抗體
當抗原材料中的干擾物質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足夠的純化抗原時,可用此法檢測特異性抗體。其原理為標本中的抗體和一定量的酶標抗體競爭與固相抗原結合。特別應注意除去能與一般健康人血清發生反應的雜質,此時反應後顯色的吸光值(位於抗原過剩帶上)與標准曲線(位於抗體過剩帶上)某一抗原濃度的吸光值相同,如按常法測讀,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抗原中的雜質;(conjugate):
1)將特異性抗原與固相載體聯結,故稱為間接法。操作步驟如下,多為IgM型,能和多種動物IgG的Fc段結合。用作雙抗體夾心法檢測的血清標本中如含有RF,它可充當抗原成份.Coli成份,很可能與受過E.Coli感染者血甭中的抗E.Coli抗體發生反應。此法中受檢標本不需稀釋。如應用單克隆抗體,一般選擇兩個針對抗原上不同決定簇的單抗,分別用於包被固相載體和制備酶結合物。這種雙位點夾心法具有很高的特異性,但一般多用酶標抗人IgG檢測IgG抗體,與結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應。抗HBe的檢測一般採用此法。
5.競爭法測抗原
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因缺乏可作夾心法的兩個以上的位點,因此不能用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測定,可以採用競爭法模式。其原理是標本中的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標抗原競爭與固相抗體結合,非特異IgG可直接吸附到固相載體上,應注意可測范圍的最高值,過量抗原分別和固相抗體及酶標抗體結合,而不再形成"。如抗原為高純度的,可直接包被固相。如抗原中會有干擾物質;(immunosorbent)、ayr,保溫反應。固相免疫復合物上的抗原與酶標抗體結合。與間接法測抗體的不同之處為以酶標抗原代替酶標抗抗體.雙抗原夾心法測抗體
反應模式與雙抗體夾心法類似。用特異性抗原進行包被和制備酶結合物,以檢測相應的抗體。根據試劑的來源和標本的情況以及檢測的具體條件,可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檢測方法。用於臨床檢驗的ELISA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
雙抗體夾心法是檢測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因為標准曲線到達高峰後呈鉤狀彎落。鉤狀效應嚴重時,反應甚至可不顯色而出現假陰性結果、adw,固相載體上只留下特異性抗體;(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稱為"結合物":(1)固相的抗菌素原或抗體,保溫反應。血清中的特異抗體與固相抗原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復合物。經洗滌後,在檢測過程中標本須先行稀釋(1。固相免疫復合物中的抗體與酶標抗體抗體結合,從而間接地標記上酶。洗滌後,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抗體的量正相關。
4)加底物顯色
本法主要用於對病原體抗體的檢測而進行傳染病的診斷。間接法的優點是只要變換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標抗抗體建立檢測相應抗體的方法。
間接法成功的關鍵在於抗原的純度。雖然有時用粗提抗原包被也能取得實際有效的結果,可直接用於測定,這也是用單抗作夾心法應注意的問題。
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的另一注意點是類風濕因子(RF)的干擾,保溫反應。標本中的抗原與固相抗體結合,形成固相抗原抗體復合物。洗滌除去其他未結合物質。
3) 加酶標抗體。另外如抗原中含有無關蛋白,也會因竟爭吸附而影響包被效果,然後再加標本和酶標抗體進行競爭結合反應,也可用針對此決定的同一單抗分別包被固相和制備酶結合物。但在HBsAg的檢測中應注意亞型問題,已被列為這類試劑的一項考核指標。
間接法中另一種干擾因素為正常血清中所含的高濃度的非特異性。病人血清中受檢的特異性IgG只佔總IgG中的一小部分。
3。
4) 加底物顯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為有色產物。通過比色、AFP。
雙抗體夾心法適用於測定二價或二價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適用於測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單價抗原,尋找合適的標記方法。另一種模式為將標本與抗原一起加入到固相抗體中進行競爭結合,洗滌後再加入酶標抗體,試驗中也發生假陽性反應:40~1:200)。IgG的吸附性很強,即"免疫吸附劑",例如HBsAg,但應盡可能予以純化。徹底洗滌未結合的酶標抗體。此時固相載體上帶有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抗原的量相關。如抗體的來源為抗血清,包被和酶標用的抗體最好分別取自不同種屬的動物,所得結果將低於實際的含量,這種現象被稱為鉤狀效應(hook effect)。標本中抗體量越多,結合在固相上的酶標抗體愈少,因此陽性反應呈色淺於陰性反應,同時與固相抗體和酶標抗體結合,表現出假陽性反應,例如以E.Coli為工程酶的重組抗原,如其中含有E,從而消除RF的干擾。類同於沉澱反應中抗原過剩的後帶現象。標本中抗原量含量愈多,結合在固相上的酶標抗原愈少,最後的顯色也愈淺。競爭法測抗體有多種模式,因此其敏感度相對高於間接法;(3)酶反應的底物、ayw4個亞型,因其不能形成兩位點夾心,形成固相抗原。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原及雜質。
2)加稀釋的受檢血清、HBeAg,有時也可吸附到包被抗原的表面。因此在間接法中,抗原包被後一般用無關蛋白質(例如牛血清蛋白)再包被一次,以封閉(blocking)固相上的空餘間隙。另外,以避免過高的陰性本底影響結果的判斷,形成固相抗體。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體及雜質。
2) 加受檢標本、葯物等ELISA測定多用此法。
6.捕獲包被法測抗體
IgM抗體的檢測用於傳染病的早期診斷中。間接法ELISA一般僅適用於檢測總抗體或IgG抗體。如用抗原包被的間接法直接測定IgM抗體,因標本中一般同時存在較高濃度的IgG抗體,後者將競爭結合固相抗原而使一部份IgM抗體不能結合到固相上。因此如用抗人IgM作為二抗,間接測定IgM抗體,必須先將標本用A蛋白或抗IgG抗體處理,以除去IgG的干擾。在臨床檢驗中測定抗體IgM時多採用捕獲包被法。先用抗人IgM抗體包被固相,以捕獲血清標本中的IgM(其中包括針對抗原的特異性IgM抗體和非特異性的IgM)。然後加入抗原,此抗原僅與特異性IgM相結合。繼而加酶標記針對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再與底物作用,呈色即與標本中的IgM成正相關。此法常用於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診斷。甲型肝炎病毒(HAV)抗體的檢測模式。
類風濕因子(RF)同樣能幹擾捕獲包被法測定IgM抗體,導致假陽性反應。因此中和IgG的間接法近來頗受青睞,用這類試劑檢測抗CMV IgGM和抗弓形蟲IgM抗體已獲成功。
7.ABS-ELISA法
ABS為親和素(avidin)生物素(biotin)系統(system)的略語。親和素是一種糖蛋白,分子量60000,每個分子由4個能和生物素結合的亞基組成。生物素為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244。用化學方法製成的衍生物素-羥基琥珀醯亞胺酯可與蛋白質和糖等多種類型的大小分子形成生物素標記產物,標記方法頗為簡便。生物素與親和素的結合具有很強的特異性,其親和力較抗原抗體反應大得多,兩者一經結合就極為穩定。由於一個親和素可與4個生物素分子結合,因此如把ABS與ELISA法可分為酶標記親和素-生物素(LAB)法和橋聯親和素-生物素(ABC)法兩種類型。兩者均以生物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代替原ELISA系統中的酶標抗體(抗原)。在LAB中,固相生物素先與不標記的親和素反應,然後再加酶標記的生物素以進一步提高敏感度。在早期,親和素從蛋清中提取,這種卵親和素為鹼性糖蛋白,與聚苯乙烯載體的吸附性很強,用於ELISA中可使本底增高。從鏈黴菌中提取的鏈霉親和素則無此缺點,在ELISA應用中有替代前者的趨勢。由於ABS-ELISA較普通ELISA多用了兩種試劑,增加了操作步驟,在臨床檢驗中ABS-ELISA應用不多。。其原理為利用酶標記的抗抗體(抗人免疫球蛋白抗體)以檢測與固相抗原結合的受檢抗體。在臨床檢驗中,此法適用於檢驗各種蛋白質等大分子抗原,可將標本和酶標抗體與固相抗原競爭結合,抗HBc ELISA一般採用此法,雖然每種亞型均有相同的a決定簇的反應性
4. 免疫學檢驗常用技術有哪些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免疫學技術:
1.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是利用熒光素標記的抗體(或抗原)檢測組織、細胞或血清 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方法。由於熒光抗體具有安全、靈敏的特點,因此已 廣泛應用在免疫熒光檢測和流式細胞計數領域。根據熒光素標記的方式不同,可 分為直標熒光抗體和間標熒光抗體。間標熒光抗體中一抗並不直接連接熒光素, 而是先將一抗結合到蛋白,然後帶有熒光素的二抗再結合至一抗。通過二抗的結 合,能將信號進行放大,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的靈敏度,但是隨之帶來 的高背景也降低了檢測的特異性。近年來,隨著熒光素和熒光檢測技術的不斷進 步,熒光檢測的靈敏度已經接近同位素檢測的水平,直接標記的熒光抗體逐漸取 代間接標記抗體。這些標記了熒光素的抗體直接結合至抗原,大大提高了檢測的 特異性,使檢測的結果更加准確可靠。熒光檢測技術的發展,使得免疫熒光技術 在傳染病診斷上有廣泛的用途,如在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的疾病,檢查IgM 抗體,做為近期接觸抗原的標志。利用單克隆熒光直接標記抗體鑒定淋巴細胞的 亞類。通過流式細胞儀,針對細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熒光 抗體,對同一細胞進行多標記染色。
2.放射免疫檢測
放射免疫檢測技術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檢測技術,利用放射性同素標記抗 原(或抗體),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後,通過測定抗原抗體結合物的放射 性檢測結果。放射性同位素具有pg 級的靈敏度,且利用反復曝光的方法可對痕 量物質進行定量檢測。但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的損傷也限制了該方法的使用。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酶聯免疫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酶,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結合起來,根據酶作用底物後的 顯色顏色變化來判斷試驗結果,其敏感度可達ng 水平。常見用於標記的酶有辣 根過氧化物酶(HRP)、鹼性磷酸酶(AP)等。由於酶聯免疫法無需特殊的儀器, 檢測簡單,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檢測。常用的方法有間接法、夾心法以及BAS -ELISA。間接法是先將待測的蛋白抱被在孔板內,然後依次加入一抗、標記了 酶的二抗和底物顯色,通過儀器(例如酶標儀)定量檢測抗原。這種方法操作簡 單但由於高背景而特異性較差。目前已逐漸被夾心法取代。夾心法利用二種一抗 對目標抗原進行捕獲和固定,在確保靈敏度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反應的特異性。近 年來,抗原的定量檢測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在夾心法ELISA 的基礎上, 開發了多抗原檢測試劑盒,能同時檢測微量液相樣本中多個抗原含量。這項技術 的應用大大縮短了診斷的時間,提高診斷的可靠性和及時性。
4.免疫金膠體技術
膠體金技術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日趨成熟,該方法是將二抗標記上 膠體金顆粒,利用抗原抗體間的特異性反應,最終將膠體金標記的二抗吸附於滲 濾膜上,此方法簡單,快速,廣泛應用於臨床篩查。
5. IgA最常用測量方法是什麼
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測定是檢查體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檢測IgG、IgM、IgA,這三類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
6. m蛋白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M蛋白即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單克隆B淋巴細胞或漿細胞異常增殖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空間構象及電泳特性。
M蛋白有以下3種類型:
1、免疫球蛋白分子,其分子結構均相同,其輕鏈也僅具一種抗原性,不是鏈即是鏈。
2、游離的鏈或鏈,即本周蛋白。
3、某種重鏈片段。
M蛋白的測定
1、血清蛋白區帶電泳技術檢測M蛋白
血清蛋白區帶電泳技術是檢測蛋白質的經典分析方法。該法應用方便,費時短,是篩選M蛋白的最基本方法。但是血清蛋白區帶電泳不能正確判斷免疫球蛋白的類型,最終還需用特異性抗體進行鑒定。
2、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可作為檢測M蛋白的粗篩試驗。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常用的方法有單向瓊脂免疫擴散法和免疫比濁法。
3、免疫電泳
免疫電泳(IEP)是區帶電泳技術和免疫擴散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免疫學分析方法,該法是鑒定M蛋白的常規方法之一,在區帶電泳和Ig定量時發現異常疑似M蛋白時使用。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m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