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正確施用生物有機菌肥
怎樣正確施用生物有機菌肥
一、適墒施肥 在天氣長期乾旱的環境下,不宜強行施用生物有機復合肥,待到雨後墒情適中時再施.適合墒情的標準是:田間土壤手捏成團、落地即散. 二、適量施肥 生物有機復合肥的有機質和其他養分含量各個企業的生產標準是不同的,施用時,既要看肥料配方的養分含量,又要看土壤的質地與肥力來確定施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用量在50公斤左右,土質差、肥力低的地塊適當多用,反之酌減. 三、混合施用 生物有機復合肥有通用型和專用型,為了體現速效與長效,應與速效化肥混合施用,特別是與高含量的復合肥混配施用效果最好.區別不同作物還可另配施鉀、硼、鋅等大量與微量元素肥料,這樣效果更佳.
2. 生物菌肥(怎樣使用才能增產增收)生物肥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3. 菌肥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1)有效期。
存放時間超過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
(2)溫度。
施用菌肥的最佳溫度是25~37℃,低於5℃,高於45℃,效果較差。同時還應掌握固氮菌最適溫度土壤的含水量是60%~70%。
(3)地點。
對含硫高的土壤和銹水田(銹水來源於高硫煤層、硫鐵礦、鉛鋅礦等富含金屬硫化礦物的礦層或礦體,其內溶有較濃的硫酸亞鐵和硫酸,因硫酸亞鐵易被氧化產生褐鐵礦將其流動通道染上銹色而得名。被銹水嚴重污染的河流和農田分別稱為銹水河和銹水田),不宜施用生物菌肥。對於翻漿(春暖解凍時土壤表面發生裂紋並滲出水分和泥漿)的水田,一般不用撒施,用噴霧的方法效果會好些。
(4)菌數。
有效活菌數達不到標準的微生物肥料不能購買,國家規定微生物菌劑有效活菌數≥2億/克(顆粒1億/克),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
(5)時間。
生物菌肥不是速效肥,在作物的營養臨界期和營養大量吸收期前7~10天施用,效果最佳。
(6)混合。
應注意,不應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的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稻草灰混合用,因為這些葯、肥很容易殺死生物菌。
(7)用量。
對於已多年施用化肥的田塊,施用生物菌肥時不能大量減少化肥和有機肥的施用量。
4. 生物肥料(菌肥)如何使用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5. 生物菌肥,究竟該如何施用才合理
微生物菌肥是活體肥料,主要是依賴大量有益微生物發揮生命活力,在其旺盛的繁殖和新陳代謝情況下,不斷進行物質轉化而展現其效益。施用生物菌肥方法要比施用化學肥料和有機質肥料的要求嚴格,微生物肥料在施用上要注意一下幾個事項:
總之,在應用微生物肥料之前,要先檢驗土壤的環境條件,若有不足時應做好土壤改良,施用後要先做好土壤管理,以確保施進去的有益菌能旺盛的繁殖。
6. 生物菌肥有效果嗎怎樣施肥能夠發揮它的效果
個人認為生物菌肥有效果。生物菌肥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做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我覺得按照以下幾個方式使用這種“菌肥”能夠發揮它的效果:
1.菌肥要深施。如果大家心細的話會發現,生物菌肥的包裝袋都是不透光的,很多菌肥包裝袋裡面還有一層銀白色的塗層,這就說明在施菌肥時盡量避光。既然是避光,就不能表施了,表施見光影響活性。所以,菌肥要深施。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也是個關鍵,一般來說使用菌肥的土壤的水分含量控制在65%一下。水分含量高,土壤的通透性差,影響菌肥的活性。而且水分超過70%的話也不適合施肥等農機措施的作業啊。
以上是我對生物菌肥使用的方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7. 施用生物菌肥需要注意什麼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8. 菌肥怎麼使用效果最好
微生物菌肥是一種含有大量有益菌和有機質的肥料,由於這種新型肥料功能多樣,無毒無污染,深受農民朋友歡迎,在農業生產上廣泛使用,尤其在瓜果、蔬菜、果樹、花卉等作物上使用廣泛。但是微生物菌肥是一種特殊的肥料,與普通肥料在使用方法上有許多不同,只有採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認識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是根據土壤微生態學原理,植物營養學原理,以及現代「有機農業」的基本概念,而研製出來的一種含有幾十種活的有益菌新型肥料。也被稱為第三代肥料。它用現代生物工程即國際先進工藝生產的生物產品。是一種低碳、純天然、無毒、無害、無污染的有機微生物菌肥,由於這種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多種有益菌,具有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同時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數量及活性,大量的有益菌在土壤中繁殖,形成有益菌群,可阻止病原菌入侵作物,減少植物的病蟲害發生,增強作物抗病能力。促進農作物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等多種功能。
主要作用
(1)改良土壤結構。微生物菌肥中含有多達幾十種有益菌,通過有益菌的大量繁殖,能有效分解土壤中不溶於水的有機物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從而達到疏鬆土壤、保肥、保水、透氣性好的效果。
(2)提高養分利用率:微生物菌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不僅能補充土壤中缺乏的有機質,有效調節土壤PH,通過有益菌分解為可溶於水的有機質,能與土壤中的氮,磷、鉀、鈣、鎂、等多種養分離子結合,形成螯合態和絡合態的有機物,更有利於根系的吸收,促進氮、磷、鉀、鈣、鎂、硼等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養分利用率。據在多種作物上試驗,減少化肥用量30%~60%。
(3)預防病蟲害:大量有益菌利用有機質在土壤中快速繁殖,很快成為優勢菌,阻止其他病菌的繁殖,同時這些有益菌在繁殖過程中,還會產生各種酶和溶菌物質,殺滅土壤中的病菌,有效保護作物不被病菌侵染,預防病害的發生。
(4)提高產量和品質:微生物菌肥能改善土壤結構,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根系生長,提高養分利用率,顯著提高作物產量,增加瓜果著色度,口感好,甜度高,增花保果,促進早熟,改善果實品質。據在多種作物上試驗,增產可達20%~60%。
(5)無毒無污染:微生物菌肥的主要成分是有機質和有益菌,不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是生產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的首選肥料。
適用范圍
微生物菌肥可廣泛用於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類,黃瓜、西瓜、甜瓜、苦瓜、南瓜等瓜果類,蘋果、梨、桃、櫻桃、葡萄等果樹類以及葯材花卉和糧、棉、油、花卉、苗木等各種作物。
使用方法
微生物菌肥是一種活的有益菌肥料,必須滿足有益菌繁殖的環境條件,才能充分發揮出微生物菌肥的優勢,達到殺菌治病,提高養分利用率,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作用。
(1)做底肥:在作物播種前,一般每畝用30~40公斤,將微生物菌肥與農家肥、化肥或細土混均後溝施、穴施、撒施,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養分利用率,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2)蘸根或灌根:對於黃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移栽時,每畝用微生物菌肥10~20公斤,兌水3~4倍,進行蘸根或栽後灌於根部,可有效保護根系,阻止病菌侵染,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
(3)做沖施肥:在作物生長發育期,可用易溶於水的微生物菌肥15~30公斤與化肥混合,用適量水稀釋後灌溉時隨水沖施,不僅能提高養分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還能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9. 生物菌肥怎麼施用才能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10. 生物有機肥的施用方法有哪些
有機肥施肥方式完整指南
基肥(底肥)施用
基肥,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種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在翻耕時,將有機肥均勻施入,隨著翻地將肥料翻入土中,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能夠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的目的,但於其均勻施入土壤,不能全部甚至大部分接觸根系從而被根系利用,因此,肥料利用率這勢必造成多餘的浪費,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其次也容易產生土壤障礙。因此該方法比適合於種植密度大的作物。
追肥施用
有機肥用作追施的方法有土壤深施和根外追肥兩種。土壤深施一般將有機肥施在根系密集層附近,施後覆土,以免造成養分揮發損失。根外追肥是將堆肥與10倍的水混合均勻,靜置後取其上清液,藉助噴霧器將肥料溶液噴灑在作物葉面,以供葉面吸收。
用作種肥
種肥的使用方法有多種,如拌種、浸種、條施、穴施等。拌種是用少量的清水,將有肥溶解或稀釋,噴灑在種子表面,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陰干後播種的一種方法。浸種是把肥料溶液溶解或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溶液,按液種1:10的比例,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24h,使肥料液隨水滲入種皮,陰干後隨即播種。開溝或挖穴後將肥料施入耕層3~5cm的溝、穴中,再在肥帶附近播種,種肥距保持在3cm以上。用作種肥肥料要求養分釋放要快,不能過酸、過鹼,肥料本身對種子發芽無毒害作用,堆制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是很好的種肥。
用作育苗肥
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分釋放均勻,養分全面,是育苗的理想肥料。一般以10%的發酵充分的發酵有機肥料加人一定量的草炭、蠅石或珍珠岩,用土混合均勻做育苗基質使用。
有機肥全層施肥與集中施肥
全層施入是將有機肥撒滿地表,通過耕地使有機肥施入全土層中,這種施肥方法在有機肥較多(每畝4000~6000kg)或者作物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應用。集中施入土壤中就是通過開溝把堆肥施入作物的根系附近,這種施肥方法在肥料較少(每畝1500~3000kg)和土壤肥力比較低的情況下,值得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