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引磬的使用方法

引磬的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2 21:27:38

❶ 佛家的引磬的打法

就是在那個邊上敲,注意位置和節奏。引磬的回聲很強的,不是像木魚那樣敲的

❷ 僧人手裡拿的銅鈴有什麼用 那鈴鐺怎麼拿怎麼搖有什麼說法有什麼用處

鈴:又名「三清鈴」、「搖鈴」、「帝鍾」、「法鍾」、「法鈴」等。一般為銅制,有柄,鈴內有舌,搖動發聲。柄的上端為「山」字形,象徵道教信奉的三清尊神。道教認為,法鈴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場上使用時,須以單手持之,向一邊有節奏地搖動。《上清靈寶大法》:「振動法鈴,神鬼咸欽。」
引磬:又名「手磬」。形小如碗狀,銅制,器底隆起之頂端,附有木柄,以便攜持。木柄有繩,連一鐵桿或銅桿。道眾在醮壇朝拜或「轉天尊」時,持而鳴之,用以引導道眾,故名「引磬」。

您說的是這個吧?

❸ 寺廟中和尚敲的那個缽是什麼東西

寺廟中和尚敲的那個缽是「引罄」,旁邊還有一個小木槌,用時拿木槌敲。一般寺廟里的法器除了「引罄」以外,還有「大罄」、「木魚」、「鼓」、「鈴子」、「報鍾」、「大鍾」。

引磬是寺院道觀的僧道中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又稱手磬。形似酒盅,直徑約七厘米,形狀與仰缽形坐磬相同。置於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長約三十五厘米,用細長銅棍敲擊。

(3)引磬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演奏時,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舉過胸部與口相齊,右手執金屬磬釺敲擊磬體而發音。音色清脆明亮。廣泛用於佛教各種法事中。納西族用於洞經音樂合奏。是佛教寺院中使用的宗教樂器,在梵樂中常用以敲擊節奏。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形似魚。

木魚大小不一,聲音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厘米,最大的達90厘米以上。

小型木魚圓徑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應用。經常使用的中型木魚有五種,圓徑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製作。

木魚是外形酷似魚頭形狀的一種木製品,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有記載的歷史卻比較晚。這種特殊的器物,並非只在寺廟中才能夠見到。寺廟中使用的木魚,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圓形,另一種是長條形的。一般來說,圓形木魚的規格多種多樣,而長條形的木魚大多在一米左右。

❹ 佛教引擎使用方法

你是想問佛教引磬的拿法嗎?是對口引磬,合掌木魚,照面鐺子,平胸鉿子,捧月手鼓。
1、對口引磬:執持時候將引磬對口。
2、合掌木魚:敲木魚時,左手執木魚,右手執椎。
3、照面鐺子:不敲時,鐺子與鐺椎一並執在左手,鐺椎挾在鐺子反面外,右手抱住平胸,鐺子對口。
4、平胸鉿子:使用時,左手托,右手擊。
5、捧月手鼓:不敲時,兩手捧持,椎在鼓外,兩大指挾在鼓內。
引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

❺ 佛家和道家做道場的時候,那個鈴鐺應該叫什麼有什麼作用是如何使用的

那個是叫引磬。

用時,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舉過胸部與口相齊,右手執金屬磬釺敲擊磬體而發音。音色清脆明亮。廣泛用於佛教各種法事中。

❻ 佛教中磬和引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
「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問訊、轉身、禮拜」以及其他「動作」的場所
「大磬」多用於指揮「腔調」;
「引磬」則用於指揮「行動」
「大磬」並有振作心神的作用。
「引磬」在誦經、唱贊時往往配合木魚作為敲打「板眼」之用。
您說的「中磬」,應該是指比寺院大殿那種小而比引磬大的那種。其實屬於大磬的范圍。
以上只是大概的用途,具體的用法和規矩,一定要到寺院里師從出家師父學習。網上有」法器教學「,可以找來學習。

❼ 磬的使用方法念佛時如何使用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
「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問訊、轉身、禮拜」以及其他「動作」的場所
「大磬」多用於指揮「腔調」;
「引磬」則用於指揮「行動」
「大磬」並有振作心神的作用。
「引磬」在誦經、唱贊時往往配合木魚作為敲打「板眼」之用。

❽ 出家人用的小引磬怎麼使用敲響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❾ 佛教鍾聲記怎麼敲引磬

一般鍾聲偈是用地鍾敲的,引磬的板點一樣。
鍾聲傳三千界內
佛法揚萬億國中
功熏祈世界和平
利益報檀那厚德

1,搜視頻:《鍾聲偈》慧鑒老和尚 棲霞寺

2、下載: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2.htm

❿ 佛教的磬怎麼用昂

磬起源於我國虞舜時期,是慶典、祭祀的重要樂器。磬以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南北朝時代出現了銅磬和鐵磬。樂器類的磬形狀為板狀而曲折,而佛教使用的磬形狀多近於缽。在佛教中,磬主要用於誦經、梵唄、修法時候。《文獻通考》等書認為把梁朝時的銅磬樂器與佛教的銅缽相混淆,是將後者錯誤命名的結果。在佛教中經常使用的是大磬和引磬等。

大磬又名圓磬,形狀如缽,直徑從半尺到三尺不等。大磬用於指揮腔調,振作精神,多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敲用。大磬固定在殿內佛像左側,不能搬動,更多場合都由引磬代替。

引磬又名小磬。據《禪林象器箋》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引磬用於指揮行動,作為「板眼」,多於問訊、轉身、禮拜等處敲用。

在叢林寺廟里,磬可謂是「犍椎」的主腦,由維那或悅眾掌管。使用其他唄器者,必須配合維那的領腔而跟腔。作到唱念和「犍椎」聲音協

閱讀全文

與引磬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395
怎麼快速學習數學的方法 瀏覽:256
鑒定母牛發情常用哪些方法 瀏覽:9
學生黨下橫叉的快速方法 瀏覽:504
綠蘿生蟲子怎麼辦最快的方法 瀏覽:514
女性最佳取環方法 瀏覽:363
手機信號最強的方法 瀏覽:802
圖片粘貼排版方法視頻 瀏覽: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報 瀏覽:75
小學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瀏覽:76
當體溫升高時常用哪些方法降溫 瀏覽:38
車窗拋物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604
鹽水去頭屑的最佳方法 瀏覽:227
冬季開花花卉怎麼養正確方法圖文 瀏覽:957
如何製作腐植酸的方法 瀏覽:47
體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瀏覽:320
口袋最簡單的方法怎麼折呢 瀏覽:18
壓力表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153
腎上腺素的釋放水平檢測方法 瀏覽:281
儀表總耗氣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