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是無色透明的,所以在光學顯微鏡下不容易進行觀察。
如果給細胞進行染色後,就可以容易進行細胞結構的觀察了。
常用的染料有結晶紫、洋紅、沙黃等,革蘭氏染色法。
『貳』 什麼是革蘭氏染色法染色過程應注意什麼
一、定義
革蘭氏染色法是由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的一種復染色法,用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徵,對其進行分類鑒定。
二、染色原理
1、g﹢菌:細胞壁厚,肽聚糖網狀分子形成一種透性屏障,當乙醇脫色時,肽聚糖脫水而孔隙縮小,故保留結晶紫-碘復合物在細胞膜上。呈紫色。
2、gˉ菌:肽聚糖層薄,交聯鬆散,乙醇脫色不能使其結構收縮,其脂含量高,乙醇將脂溶解,縫隙加大,結晶紫-碘復合物溶出細胞壁,番紅染液復染後呈紅色。
三、染色目的
在細胞發放之前,利用標準的革蘭氏染色法對即將發放的細胞懸液進行檢測,判斷細胞懸液中是否含有革蘭氏陽性菌或革蘭氏陰性菌。
四、染色方法步驟
1
、塗片:取滅過菌的載玻片於實驗台上,用移液槍吸取10ul待檢樣品滴在載玻片的中央,用燒紅冷卻後的接種環將液滴塗布成一均勻的薄層,塗布面不宜過大。
2、
乾燥:將標本面向上,手持載玻片一端的兩側,小心地在酒精燈上高處微微加熱,使水分蒸發,但切勿緊靠火焰或加熱時間過長,以防標本烤枯而變形。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溫,手持載玻片的一端,標本向上,在酒精燈火焰處盡快的來回通過2-3次,共約2-3秒種,並不時以載玻片背面加熱觸及皮膚,不覺過燙為宜(不超過
60℃),放置待冷後,進行染色。
4、
初染:在塗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蓋塗片,染色約1min。
5
、水洗:斜置載玻片,在自來水龍頭下用小股水流沖洗,直至洗下的水呈無色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槍吸取約300ul碘液滴在塗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蓋塗片,染色約1min。
7
、水洗:斜置載玻片,在自來水龍頭下用小股水流沖洗,直至洗下的水呈無色為止。
8
、脫色:斜置載玻片,滴加95%乙醇脫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現紫色為止,大約需時20-30s,隨即水洗。
9
、復染:在塗片薄膜上滴加沙黃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蓋塗片,染色約1min。
10
、水洗:斜置載玻片,在自來水龍頭下用小股水流沖洗,直至洗下的水呈無色為止。
11
、乾燥、觀察:用吸水紙吸掉水滴,待標本片干後置顯微鏡下,用低倍鏡觀察,發現目的物後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鏡觀察細菌的形態及顏色,紫色的是革蘭氏陽性菌,紅色的是革蘭氏陰性菌。
五、注意事項
1、革蘭氏染色成敗的關鍵是酒精脫色。如脫色過度,革蘭氏陽性菌也可被脫色而染成陰性菌;如脫色時間過短,革蘭氏陰性菌也會被染成革蘭氏陽性菌。脫色時間的長短還受塗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嚴格規定。
2、染色過程中勿使染色液乾涸。用水沖洗後,應吸去玻片上的殘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釋而影響染色效果。
3、選用幼齡的細菌。g+菌培養12h-16h,e.coli培養24h。若菌齡太老,由於菌體死亡或自溶常使革蘭氏陽性菌轉呈陰性反應。
『叄』 實驗室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幾種
印染行業的化驗室一般的都是浸染法,就是拿染液通過染色工藝把布浸染到上色,還有扎染,卷染,
『肆』 組織切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什麼
人組織細胞製成的組織切片本身沒有顏色,在顯微鏡下無法進行識別,為了區別不同的細胞結構,就要對切片進行染色。切片染色方法有很多種,如H1染色法、免疫組化染色法、特殊染色等。一般的石蠟切片採用蘇木精-伊紅染色方法,蘇木精能夠使細胞核呈紫藍色,伊紅為酸性染料,主要使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中的成分著紅色。不同的細胞組織,不同蛋白的著色深淺不一樣,使我們能從顯微鏡下區別不同種類的組織細胞。大多數的疾病都能夠依靠H1染色的切片做出正確診斷,有時候H1染色難以確診,就需要應用其他染色方法來輔助診斷,比如免疫組化染色法及特殊染色的方法等;比如淋巴瘤有很多種類、很多來源,要區分就需要加做免疫組化;比如結核病通常用抗酸染色,對病變組織裡面進行染色,如果病變組織裡面仍出現紅色的結核桿菌,就能夠確診。
『伍』 皮膚組織神經髓鞘幾種染色方法的比較
對皮膚組織神經髓鞘應用髓磷脂礆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簡稱MBP )免疫組織化學、勞克堅牢藍(Luxol fast blue ,簡稱LFB)、砂羅鉻花青(solochrome cyanine 簡稱SC )、KOH-HIO4 -Schiff 四種不同的染色方法進行染色比較.結果顯示:MBP 法具有特異性強、背景干凈、對比清晰等特點.SC、Schiff法髓鞘著色效果亦較好,但背景中其他組織也著色.只要分化適當,LFB法髓鞘著色鮮明,且有一定特異性.
『陸』 常見皮膚病檢查方法有哪些
幾乎所有的主人都被自家寵物的皮膚病困擾過,因為寵物畢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活在環境中,一生一定會或多或少有過皮膚疾病,很多主人因為寵物醫院的高額費用,而自己在家上網對照圖片學習,或者在網上咨詢網友看看有沒有寵物有過相關類似的症狀,而在網上買葯或者聽信一些偏方,但是寵物皮膚病有成百上千種,很多外觀症狀都很類似,單靠猜的這種不科學的方式,很容易導致浪費金錢買錯了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導致疾病未好反而加重的後果,最後不得不去寵物醫院確診用葯。這里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寵物的皮膚病的診療過程,也考慮為大家節省金錢,專門搜集了些有助於各位家長的學習和護理的小知識。
在我們獸醫臨床,某些臨床檢查方法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排查。無論是在本院實驗室檢測還是被送檢的樣品,其正確採集對疾病診斷的准確性具有重要的基石意義,所以不標準的化驗採集是無法准確的診斷疾病的,若是檢查,一定要找正規的專業的醫院。
注射器
透明膠帶法
可用於多種皮膚疾病的檢測。
透明膠帶觀察蟎蟲:顯微鏡檢查病原微生物時,膠帶法是一種很好的用於採集姬螯蟎和虱子樣品的檢測方法,姬螯蟎體型較大,在視野中易於發現,因此,一張膠帶有時就有可能收集到姬螯蟎,並且膠帶有利於姬螯蟎的固定。
膠帶觀察毛發:膠帶可以固定載玻片上毛發的位置,樣品在低倍鏡下觀察(4X-10X物鏡),在片上加一滴礦物油更有利於觀察。
膠帶觀察酵母菌:盡管沒有培養基那麼有效,但是膠帶法仍然是診斷馬拉色菌性皮膚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快捷而簡單,雖然這種方法有效,但是所有的酵母菌採集技術常常會出現假陰性結果。
耳拭子檢查
一種比較長的棉簽,可檢查外觀正常的耳道其內部是否有滲出性病變,用於鑒定外耳道是否存在寄生蟲、真菌、細菌感染。
耳道細胞學檢查對於確定繼發感染的類型、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非常有必要,另外,耳道細胞學檢查對於治療效果的評價也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針對沒有完全治癒的耳炎,在這些病例中,耳道分泌物細胞學檢查能夠確定微生物的數量和類型有沒有增加,這在治療過程的過早中止或者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以上的學習,您也是個小小化驗專員了,當寵物皮膚病發生時,不復雜的疾病,通過簡單的化驗檢查即可確診,對因治療,對於寵物疾病恢復時間和主人護理時間都會大大減少,避免產生抗葯性耐葯性,也避免了花錢亂投醫耽誤疾病的治療效果了。最後希望各位家長能注重寵物皮膚的酸鹼度和飼養環境,多多觀察寵物濃密被毛下面的皮膚,才能有效防止皮膚疾病的發生。
『柒』 染色的方法有哪些,比較各種染色方法的檢測下限
染色的方法有哪些,比較各種染色方法的檢測下限
細胞染色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即: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6.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
『捌』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
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5、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
染色是生物顯微玻片標本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先把破壞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再使用染色劑,將生物組織浸入染色劑內,使組織細胞的某一部分染上與其他部分不同的顏色或深度不同的顏色,產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觀察。
另外,銀染法也較常用。當組織塊浸入硝酸銀溶液中時,有的組織結構能直接把硝酸銀還原,使銀粒附於其上,呈棕黑色或棕黃色。有些結構本身對硝酸銀無直接還原能力,若加入還原劑,可使硝酸銀還原沉澱顯色。
(8)臨床皮膚刮片常用哪種染色方法擴展閱讀:
染色細胞固定有物理法與化學法,物理法為乾燥和火焰固定,化學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丙酮和醋酸等。
1、偶氮偶聯法:利用人工合成的酶底物,在酶作用下,產生分解產物,再與重氮鹽結合引起偶氮偶聯,使其形成不溶性的偶氮色素,以此證明酶的存在。
2、聯苯胺法: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作用於過氧化氫,釋放新生態氧,使無色的聯苯胺形成藍色沉澱。
3、普魯士藍法:細胞內、外鐵與酸性亞鐵氰化鉀作用,形成藍色亞鐵氰化鐵沉澱。
4、雪夫反應:過碘酸氧化細胞內糖類中乙二醇基形成乙醛基,醛基與雪夫試劑作用,使無色品紅形成紅色沉澱。
5、金屬沉著法:其他尚有物理學方法,如脂溶性染料染色(顯示脂質)、熒光顯示、放射自顯影以及體外活體染色亦常用於臨床血液細胞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