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手果怎麼吃
佛手果實皮色金黃,肉質白嫩,香脆甘甜,除鮮食外,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佛手果實可加工成蜜餞佛手、甘草佛手,還可加工成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凍和佛手香酒。
佛手果經蒸餾得到的飽和水溶液為佛手露,善治氣膈、解郁、寬胸開胃。
佛手果其果實乾片有清香氣味,味微甜稍帶苦,性味辛、酸、無毒,能理氣化痰,舒肝和胃的功效,主治痰飲咳嗽、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
(1)嶺南地區佛手常用的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佛手果形奇特,又具濃郁香氣,比香櫞更濃,久置更香。佛手四季長枝葉,周年常綠,四季開花不斷,果熟時金色,果端或伸長如手指,或緊握似拳,形狀奇特,觀樹、觀葉、觀花和觀果皆宜。佛手可庭園地栽,也可盆栽製作。
佛手的揮發油含量較高,可作為重要的高檔香料,應用於食品或化妝品中。佛手果的葉、花和果供提煉高級香精油,是食用香精的原料。
⑵ 蜜佛手怎麼做
鮮佛手50千克,川白糖42.5千克,石灰1千克
佛手
選料→切片→灰漂→水漂→撩坯→收鍋→起貨→上糖衣→成品1.選料:選用果形光整、大小一致、九成熟的佛手為原料。
2.切片:將佛手用清水洗凈,瀝去浮水,切成(或刨成)厚約1.5毫米的薄片。佛手過大時,須先對切為兩瓣,再切(刨)成片。
3.灰漂:將佛手片置於清石灰水中浸泡12小時左右。經驗視佛手片顏色由白變黃時,即可撈出,瀝去石灰水。
4.水漂:將佛手片入清水中清漂3天左右,其間每天換水2~3次,漂至水清亮,佛手片顏色轉白,無石灰味時,即可撈出。
5.撩坯:將水漂後的佛手片入沸水鍋中煮制5~6分鍾,撈出再入清水中浸泡2天左右,其間每天換水2~3次,以漂去石灰味。
6.收鍋:配成濃度為35%的糖液連同佛手片一同入鍋加熱煮制。先用旺火煮1小時左右,再降為中火,煮15分鍾左右,經驗視佛手坯片平整,邊緣飽滿,糖液濃縮至濃度為65%左右時,即可連同糖液舀入缸中靜置蜜漬。
7.起貨:佛手坯片靜置蜜漬7天以後,可連同糖液一齊入鍋,用中火煮制40分鍾左右,待糖液濃縮至濃度為65%左右,經檢視佛手坯片剖面色澤一致時,即可撈出,瀝凈余糖液,待降溫後上糖衣,即為成品。
⑶ 佛手片的介紹
佛手片,其特徵在於由下述原料製成的:佛手、枸杞子、炙甘草、山楂、砂仁,並通過蒸、炒、炙、煨等炮製工藝和現代化提取手段提取營養成分,然後將以上五種原料經煎煮提取營養素後,按常規片劑制配方法配製成片劑即為本發明的營養成食品。本發明為肝病、胃腸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具有舒肝理氣、健脾養胃、消食化積之效的含有天然特殊營養素的營養食品。
⑷ 制佛手是什麼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 佛手的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讓人感到妙趣橫生。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珍貴的葯用價值 http://ke..com/view/24585.htm
制--一般是指被加工過(中葯-制---炮製:將葯材通過凈制、切制、炮炙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配、制劑的需要,保證用葯安全和有效。 炮炙:根據中醫葯理論,按照醫療、調制、制劑、貯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葯材自身的性質,將葯材加工成飲片時所採取的一系列傳統制葯技術。古稱「炮炙」。 )
⑸ 佛手泡茶,具體怎麼弄
佛手是一種綠茶,而且還是一種生茶,很適合飯後飲用,佛手泡茶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將佛手茶放入杯中。
⑹ 老香黃的製作方法甘咸香黃的製作方法,各道工序的用時多久
摘要 (-)原料選擇
⑺ 為何蒸法是嶺南地區的特色炮製技術
摘要 嶺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端,受其獨特地域條件、氣候環境、人文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嶺南獨特炮製方法和特色中葯飲片品種。通過文獻檢索,筆者從嶺南氣候、嶺南人體質特徵、嶺南醫學用葯特色等方面,闡述嶺南中葯特色炮製的形成;比較相關炮製品種在廣東歷版炮製規范與2015年版《中國葯典》中所載炮製工藝的異同,挖掘整理出嶺南特色飲片,包括採用清蒸、酒蒸、鹽蒸、醋蒸及其他製法制備的特色品種。嶺南地區中葯炮製地方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對其進行整理有利於嶺南特色炮製的傳承、發展、創新,同時還可以為中醫臨床服務和中醫臨床新葯開發提供依據。
⑻ 佛手柑的葯理作用
醇提物對離體大鼠腸管有明顯抑製作用。
對兔、貓在體腸管亦有同樣結果,對乙醯膽鹼引起兔十二指腸痙攣有顯著的解痙作用,而對氯化鋇引起者,效力較差,故認為其抑製作用與膽鹼能神經有關。
貓靜脈注射,還有抑制心臟和降壓作用。
高濃度醇浸物靜脈注射(1.5毫升/公斤),能迅速緩解氨甲醯膽鹼所致胃和膽囊的張力增加。
抑制平滑肌之成分,並非揮發油。
【炮製】揀去雜質,用水噴潤後,切碎,曬干。
【性味】辛苦酸,溫。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甘微辛。
②《綱目》:辛酸,無毒。
⑧《本經逢原》:辛苦甘,溫,無毒。
【歸經】入肝、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理氣,化痰。
治胃痛,脅脹,嘔吐,噎膈,痰飲咳喘,並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治胃氣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氣。
②《綱目》:煮酒飲,治痰氣咳嗽。
煎湯,治心下氣痛。
③《本經逢原》:專破滯氣。
治痢下後重,取陳年者用之。
④《本草再新》: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癧。
⑤《隨息居飲食譜》: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3錢;或泡茶。
【宜忌】陰虛有火,無氣滯症狀者慎服。
《本經逢原》:痢久氣虛,非其所宜。
【選方】①治痰氣咳嗽:陳佛手二至三錢。
水煎飲。
(《閩南民間草葯》) ②治鼓脹發腫:香櫞去瓤四兩,人中白三兩。
共為末,空腹白湯下。
(《嶺南采葯錄》) ③治婦女白帶:佛手五錢至一兩,豬小腸一尺。
水煎服。
(《閩南民間草葯》)
⑼ 什麼是佛手片
佛手片,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單位為克的原料製成的:佛手8-30、枸杞子20-60、炙甘草10-40、山楂10-40、砂仁8-30。並通過蒸、炒、炙、煨等炮製工藝和現代化提取手段提取營養成分,然後將以上五種原料經煎煮提取營養素後,按常規片劑制配方法配製成片劑即為本發明的營養成食品。本發明為肝病、胃腸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具有舒肝理氣、健脾養胃、消食化積之效的含有天然特殊營養素的營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