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腰凳使用方法
腰凳的使用方法1.首先用雙手握緊腰帶的各一邊,從後部圍到腰間。初次使用時不熟練的前提下最好從後部圍到腰間。這樣你能看清楚自己的動作。
2.深吸一口氣,收腹,盡量使腰帶部分系緊一些。肚子放鬆的狀態下佩戴腰凳,寶寶坐下時將容易擱到骨盆引起不適。所以一定要在收腹的狀態下盡量貼緊腰帶。3.扣好安全鎖,拉緊余帶這時腰部有承托感。即使粘好魔術貼,一定要扣好安全扣,不然腰凳可能因為寶寶的重量而自動解開。4.吸氣,把腰凳調整到原位。把在後面的腰凳挪到前面。如果後背不需要挪位。
5.整理腰部高矮,將寶寶坐在腰凳上。將寶寶抱到腰凳上面之前,一定要把腰凳位置調整好。位置太高了容易壓倒胃部,引起不適。位置太低了容易壓到骨盆,按自己感覺選擇好位置。6.用單手扶住寶寶的後背,帶上一邊的肩帶。如果使用腰凳背帶,把寶寶抱到腰凳上面,必須用一隻手扶好寶寶,再用另一隻手將佩戴肩帶。7.另一隻肩帶也同樣方式帶上後,插好肩帶後面的卡扣。另一隻肩帶戴好以後,用兩只手從脖子後面繞過去把卡扣扣好。
8.將寶寶的位置調整好,再調整肩帶的長度。肩帶的長度可根據寶寶的體型按需調整。
2. 嬰兒背帶腰凳怎麼使用
個人覺得腰凳背帶比較好用。
嬰兒背帶適合6個月一下寶寶用。但腰凳背帶能從新生兒開始用到36個月。用的時間比較長。
我用的是韓國pognae有機棉腰凳背帶。面料很柔軟不刺激寶寶肌膚。
3. 如何安全正確的使用嬰兒背帶
如何安全正確的使用嬰兒背帶
一般認為4個月以下的寶寶,由於骨骼太軟,建議少用背帶,否則可能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如果有需要,4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使用抱巾,採用前背式,讓寶寶「躺」在抱巾上,父母用雙手托住即可。這不僅能讓寶寶更舒服,還能幫父母省力。
這種使用抱巾或背巾的方式在西方國家近年來非常受推崇,寶寶的頭貼近媽媽的胸部,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這是他們在媽媽子宮里最熟悉的聲音)還能聞到媽媽的奶香,這些都可以帶給寶寶更多安全感。
6—10個月的寶寶,還不能很好地獨坐,最好也採用前背式,但可以讓他們臉向外,以滿足寶寶對外界的好奇心。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採用後背式了。但無論是前背還是後背,父母都要隨時觀察寶寶,避免因擠壓出現危險。
普通背帶——
4到10個月寶寶前背式更安全
4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選擇嬰兒背帶。但4—6個月的孩子,頸部肌肉還未發育好,不能很好地支撐頭部,故最好採用前背式,讓寶寶面向父母,便於家長及時觀察寶寶的狀態,避免出現因背帶擠壓口鼻而窒息的危險。
特別提醒:用背帶抱寶寶時,並不推薦媽媽採用前背且橫背方式背寶寶。首先對於媽媽來說,是單肩受力背寶寶,時間稍久會比較累,同時對於寶寶來說,這也不是個舒服的姿勢。
腰凳——
六個月到1歲寶寶適用
腰凳是近兩年在媽媽圈中流行起來的抱娃「利器」。對於6個月大小的寶寶,媽媽可以利用腰凳將寶寶放置於媽媽胸前腹部位置,這種姿勢寶寶頭部靠近媽媽心臟,會感到十分安心,同時,這種姿勢可以讓寶寶的臉向外,以滿足寶寶對外界的好奇心
另外,和普通背帶相比,腰凳分散媽媽脊柱和腰部的負擔,對於媽媽來說更省力。而且,腰凳是一個夏天「背」寶寶的好工具。寶寶直接坐在腰凳上,減少與媽媽的皮膚接觸,能夠涼快不少哦,加上寶寶在腰凳上變換姿勢很容易,可以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引起的出汗。
傳統背帶——
後背式不利於觀察寶寶的狀況
後背背帶背寶寶,是較為傳統、常用的背寶寶方式,利用媽媽前傾的身體,讓寶寶舒服地趴在媽媽背部,再用背帶固定寶寶,讓寶寶從小「貼」在媽媽的背上生活。以前許多婦女因為孩子多、家務繁忙,通常採用這種背帶後背姿勢實現帶娃、幹活兩不誤。現在,用後背背帶背寶寶的媽媽並不利於媽媽觀察寶寶的狀況,並不推薦經常使用。
擔心——
寶寶常用背帶會變成羅圈腿嗎?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經常使用背帶,兩條腿經常分開將來會否變成羅圈腿?使用背帶並不會使寶寶變成羅圈腿。羅圈腿最常見的形成原因是讓寶寶過早站立,比如說有的家長在寶寶四五個月時,就經常用手撐著他站起來。這樣對寶寶腿部骨骼的發育並不利。
專家提醒——
每次使用不超過兩小時
選購背帶首先要注意牢靠度,結實耐磨是首要條件。其次看針腳,所有針腳都要細致,在介面及受力點,需要雙保險線。
使用嬰兒背帶時,可以將背帶系得高一些,利用髖部以上的部位承受寶寶的重量。使用完要解開背帶時,最好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比較安全。
背帶每一次使用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因為長時間背著寶寶,媽媽的肩和背也會酸痛。使用背帶時,最好不要給寶寶穿太厚的衣服,以免寶寶的四肢無法自由活動。
4. 寶寶腰凳怎麼用
子墨答:寶寶能夠自主扶物站起,並自主扶物邁步後(不是大人扶著走,更不是在學步車里「走」)。至少10-12個月以上,具體月齡視您家寶寶大動作發育速度而定。過早使用對於寶寶的脊柱和髖關節發育不利。多數腰凳廠家宣傳的3個月以上就可以用,以及坊間口口相傳的六個月以上用,都太早了!
問:為什麼太早使用對脊柱發育不利?
使用腰凳時候,寶寶是坐著的。另外,和坐在地上,坐在凳子上不同,寶寶坐在腰凳上時,大人在行走,在顛簸,寶寶的脊柱還需要吸收大人的行走帶來的額外沖擊力。請看下面這張脊柱發育階段圖,寶寶的脊柱要發育到圖中的最後一個階段後才能用腰凳。寶寶的脊柱發育為S型後,背部腰部肌肉足夠強健後,才能夠吸收「壓力和沖擊」。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忍受腰凳。注意,需要骨骼、肌肉都足夠強健後才行,所以說與大動作發育速度也有關。在寶寶剛剛能穩定抬頭時(4個月左右),僅僅是頸椎開始出現生理彎曲,腰部的生理彎曲還未出現,整個背部的脊椎還是C型的。直到10-12個月以上,腰部的生理彎曲才形成。
所以寶寶剛剛能穩定抬頭時,還不能使用腰凳。寶寶稚嫩的脊柱需要有完全的、均勻的支撐;只有這樣才能讓脊柱健康發育,對神經系統和大腦有利。即便是對於12個月以上的大寶寶,熟睡時,由於肌肉放鬆,背部也需要良好的支撐。不要相信那些廠家所宣傳的,經過設計,有效減震,保護脊椎之類,腰凳就是腰凳,和背巾背帶就是本質的不同。
腰凳和背巾背帶有什麼本質不同?那就是背巾背帶能夠給予寶寶的整個背部均勻的支撐,貼合寶寶當前階段的脊椎造型,壓力是均勻分散在背部、臀部、大腿的。而腰凳的受力點是在大腿和臀部。(如下圖)
(左圖來自波蘭little frog官網,右圖來自天貓babycare旗艦店)
問:為什麼太早使用對髖關節發育不利?
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在發育中形成的髖關節脫位,可能在出生前(臀圍的胎兒風險大)、嬰兒期(六個月內風險最大),甚至在幼兒期形成。對於嬰幼兒(特別是還不會走路的),髖關節脫位往往不會疼痛,所以如果沒有定期正規體檢很可能會被家長忽視。越晚發現髖關節發育異常,治療難度越大。
(圖片來自台灣國際認證的背巾顧問的文章)
小寶寶的腿部在放鬆狀態下,會自然蜷縮成M的造型,抱著寶寶的時候,也最好能夠維持這種自然的造型。
這種類似於「蹲坑」或者「把尿」的造型,恰恰是有利於寶寶的髖關節發育的,寶寶腿分開比並攏健康的多。(偶只是比喻下造型,沒有號召你們把尿哈)
正確使用背巾背帶的情況下,寶寶最佳造型如下圖所示:
注意上面的圖,越小的寶寶,膝蓋向上收得越高,是「蜷著的」造型。如果是放在腰凳的椅面上,嬰兒會被迫像圖中的最後一個階段的大寶寶那樣「坐著」,無法保持自然舒適的造型。
另外,很多人喜歡把寶寶面朝外抱坐在腰凳上,此時寶寶的大腿往往會因為不舒適而並攏,懸垂,無法保持自然的M造型。如果是面朝內,在寶寶較「矮」時,放在腰凳上,還可能因為椅面較寬,導致膝蓋被迫伸直。
保持不正確姿勢的時間越長,髖關節脫位的風險就越大。越小的寶寶,髖關節脫位風險越大。
問:如果加上腰凳的背帶部分,可以在穩定抬頭後開始用腰凳嗎?
不可以。因為腰凳的背帶,和專門的背帶產品不同,並不能緊密地貼合寶寶的背部,無法給予脊柱良好的支撐,僅僅能起到防止大寶寶掉落的功能。當然了,過小的寶寶使用腰凳的背帶,背帶尺寸也是太大,會遮住寶寶的頭臉堵住鼻子(如下圖),寶寶甚至會從背帶側面的洞中滑落。
問:如果用手摟住寶寶呢?這樣是否就可以較早就開始用腰凳?
用手摟住,感覺上是比用背帶貼合得緊。大家都會這樣想像:上半部分就是手抱,下半部分只是托住寶寶的屁股,所以總體跟手抱無差別。真的如此嗎?
我先來問問你,為啥你喜歡用腰凳而非手抱,因為腰凳讓你的胳膊省力呀。用了腰凳,你自然會把寶寶的重量「卸」在腰凳上,你的手臂僅僅是摟住他防止他掉落,那麼受力點還是在寶寶的臀部。如果不用腰凳,單純手抱,你會自然地採用讓寶寶的重量均勻分散在你的兩只胳膊的抱姿,並且會很自然地經常變換各種抱姿,這樣寶寶和你都會更加舒適。所以用了腰凳,你的胳膊省力了,而寶寶的脊椎、髖關節要受累了。
問:如果橫著抱,是否可以從出生就開始使用腰凳?
我們先來看看大家使用腰凳橫抱寶寶的眾生相:
無一例外,都是一隻手兜住寶寶的背,寶寶的胯部或臀部擱在硬邦邦的腰凳上,雙腿任由其懸垂,甚至寶寶的上半身側轉和下半身呈九十度角(如最右邊那張)。寶寶的脊柱被迫伸直,臀部和雙腿也不舒適。總體造型不但不自然,甚至很別扭。大人其實也不省力。你要知道,其實寶寶從出生起就可以豎抱(當然不是用腰凳豎抱,而是用手抱),3個月以下的寶寶其實很輕,純手抱不累,為什麼非要用腰凳?
如果你是為了解決抱睡問題,不如就用雙手坐著抱睡好了。因為即使用了腰凳,你還是要一隻手摟住寶寶,時間長了那隻胳膊時間也會很酸。綁著腰凳坐下後,腰凳硬邦邦地頂著肚子,更難受。寶寶這樣睡也很不舒適。其實解決小月齡白天抱睡的最好幫手就是背巾。如果你實在不想用背巾,那就手抱好了。
最後說一句,其實腰凳是不符合生理學的背戴工具,無論對於多大的寶寶,它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也就是說,即使對於12個月以上的寶寶,腰凳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也不如背巾背帶,能不用就別用。
5. 如何正確地使用和區分單腰凳及嬰兒背帶
寶寶坐在單腰凳時剛好平行於媽媽的腰部,這樣寶寶坐著更舒服。不過3個月以前的嬰兒建議使用嬰兒背帶,要特別選有護頸跟護椎墊保護寶寶脆弱的胸椎及腰背;腰凳適合脊柱發育成熟後的寶寶。即6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非要用腰凳,可以將寶寶平躺與腰凳上使用。我覺得抱抱熊的三合一腰凳性價比很高,從新生兒開始就可以使用了。
6. 腰凳的魔術貼是硬的還是軟的
是軟的。
拓展:腰凳的正確用法:
1.首先用雙手握緊腰帶的各一邊,從後部圍到腰間。
初次使用時不熟練的前提下最好從後部圍到腰間。這樣你能看清楚自己的動作。
2.深吸一口氣,收腹,盡量使腰帶部分系緊一些。
肚子放鬆的狀態下佩戴腰凳,寶寶坐下時將容易擱到骨盆引起不適。所以一定要在收腹的狀態下盡量貼緊腰帶。
3.扣好安全鎖,拉緊余帶這時腰部有承托感。
即使粘好魔術貼,一定要扣好安全扣,不然腰凳可能因為寶寶的重量而自動解開。
4.吸氣,把腰凳調整到原位。
把在後面的腰凳挪到前面。如果後背不需要挪位。
5.整理腰部高矮,將寶寶坐在腰凳上。
將寶寶抱到腰凳上面之前,一定要把腰凳位置調整好。
位置太高了容易壓倒胃部,引起不適。位置太低了容易壓到骨盆,按自己感覺選擇好位置。
6.用單手扶住寶寶的後背,帶上一邊的肩帶。
如果使用腰凳背帶,把寶寶抱到腰凳上面,必須用一隻手扶好寶寶,再用另一隻手將佩戴肩帶。
7.另一隻肩帶也同樣方式帶上後,插好肩帶後面的卡扣。
另一隻肩帶戴好以後,用兩只手從脖子後面繞過去把卡扣扣好。
8.將寶寶的位置調整好,再調整肩帶的長度。
肩帶的長度可根據寶寶的體型按需調整。
7. babycare四季多功能腰凳背帶怎樣使用啊
我用了這么久感覺最方便的就是真的四季都能用,完全不用按季節更換寶寶腰凳,它前面有可拆卸的透氣面板,冬天可以保暖,寶寶腹部和背部都不會受到風吹,夏天直接拆下面板,非常透氣,寶寶一點都不會悶,還有防風帽的設計,春秋的風再大也不用擔心寶寶會被吹到了。
8. 有沒有用過腰凳的使用體驗怎麼樣
腰凳是一種綁在媽媽腰間的凳子。腰凳背帶是與嬰兒背帶連接使用的抱嬰工具。相比單腰凳多了雙肩的受力,使媽媽輕松抱寶寶。 腰凳是讓寶寶坐在凳子上,與媽媽之間會留有空間,所以即使夏天使用媽媽和寶寶也不會感到悶熱。腰凳背帶是由傳統嬰兒背帶演變而來。與一般嬰兒背帶相比使用者與寶寶會更加舒適。並且採用護腰帶的原理,在不傷媽媽的脊柱的情況下輕松抱寶寶。
新生兒時期到6個月寶寶一般特愛讓人抱,這時候最適合使用腰凳背帶抱寶寶,不僅讓媽媽輕松,也給寶寶提供了更多的安全與舒適感。建議使用腰凳一天不要超過2個小時, 要讓寶寶得到更多的休息。
1.單腰凳與適合新生兒到36個月使用。
新生兒到3個月的寶寶建議使用橫抱姿勢抱寶寶。適合給寶寶餵奶,喂葯,洪睡。
3個月到6個月的寶寶可以採用面向前式或面對面式抱法使用。
(使用單腰凳時為了確保寶寶的安全,使用者必須使用雙手或單手抱住寶寶。)
2.腰凳背帶適合3~36個月寶寶使用。
腰凳背帶因使用者受力在肩膀與腰部,不僅輕松舒適,而且能解放雙手。
腰凳背帶可採用面向前式,面對面式,後背式抱法使用。
寶寶坐在腰凳時大腿自然呈現M字形,這種青蛙姿勢不僅能讓寶寶感到最舒適,而且能預防髖關節脫位。腰凳背帶M字形讓寶寶維持正確坐姿。
超寬腰帶與厚軟肩帶有效的保護肩膀與腰部,並且減少了使用者的負擔。
即使刨婦產的媽媽也可使用,與媽媽腹部緊貼的部位採用柔軟透氣網眼布海綿墊,因此不會壓傷口。
育兒不僅僅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也讓爸爸也參與到育兒當中吧!
爸爸可以從抱寶寶開始做起。新手爸爸面對新生兒不知採取什麼姿勢抱寶寶。即使抱著也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使用腰凳背帶解決了新手爸爸抱寶寶的問題。讓寶寶舒適的在爸爸懷里感受溫暖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