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品酒品酒,的具體方法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⑵ 白酒品酒的五個步驟
和專業人士一樣品酒?只要記住下面這四個步驟,在家裡也可以進行葡萄酒品鑒會!
Step 1 看酒
將酒杯斜舉,遠離自己,背景最好是白色或灰白色,觀察酒杯中心與邊沿的酒色。成熟的葡萄酒中,通常此兩者的顏色會有明顯差別。酒杯中心的酒色越深,所使用的葡萄品種皮越厚(這是厚皮葡萄品種的徵兆,另一種可能是葡萄經歷炎熱乾燥的夏天)。
邊沿呈暗淡的橘色,象徵成熟的紅酒;年齡尚淺的紅酒,邊沿通常則有帶藍的紫色,表示此酒非常年輕。紅酒與白酒皆會因時間略帶茶色:白酒顏色會更深,紅酒則會變的比較淺。酒在橡木桶里熟成,或是與橡木片、橡木條接觸,都能讓白酒的顏色更深。
(建議嘗試找兩個不同年份的同款紅酒,差距最好在2年以上,看看其中比較老的那款,顏色是不是會比較淺,波爾多酒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Step 2 聞酒
就所有品酒過程的單一環節而言,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所有味道以香氣的方式感知出來,因為我們最敏感的感官就在鼻腔裡面,即使你不曾有意地去聞酒,但仍能感受到一些味道。味道越復雜,葡萄酒則愈佳。
(你可以藉助形容詞來記住味道,具體用哪些詞彙,並沒有規則限制,例如:果香、草本、橡木味、辛香……)
Step 3 喝酒
你口中的味蕾將帶給你葡萄酒的四個基本維度:
1 酸度
檸檬或醋的酸度特別尖銳,或稱高酸度;酸度確實會讓你舌頭兩側有刺激感,但反應程度確實會因人而異。
酸度的品酒用語(低➝高)
無力、均衡良好、新鮮、爽脆、緊綳、尖銳、尖酸、腐酸、醋酸味的
2 甜度
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差異極大。
甜度的品酒用語(低➝高)
極不甜、不甜、半甜、豐富、中甜、甜、如蜜的、膩甜、極度過甜
3 單寧
單寧是一種天然防腐劑,多半出自葡萄皮,可自年輕紅酒中發現,它會讓你的兩頰內側變得緊澀。
單寧的的品酒用語(低➝高)
柔軟、圓潤、堅實、緊澀、單寧感、強壯、堅硬
4 酒精
酒精會在口腔後方留下灼熱而刺激的感覺。
酒精感的品酒用語(低➝高)
輕、均衡良好、中等酒體、全酒體、巨大、灼熱
一款好而成熟的葡萄酒,上列各項元素應處於均衡狀態。意即沒有任何一項特徵是過於突出的。
Step 4 尾韻
尾韻是葡萄酒品質的指標之一,一支好的葡萄酒,味道在酒入喉後會愉悅地綿延。
相對較為工業化的酒廠酒,氣味沖而單調,味道消失迅速。如果口中滿是好酒,它的尾韻會相當、相當地綿長~
晤方鑒酒
⑶ 如何學會正確品酒
當你掌握懂哥說的這些品酒小技巧時,你也就差不多成為裝腔達人了哦!
不會的,趕緊學學吧!
愛喝酒,更愛分享酒
立志做中國良心酒咖
我是懂哥,你也愛喝酒么
關注我,一起喝二兩~
⑷ 如何品酒,判斷酒是不是好酒有哪些方法
品酒的方法技巧
品酒並不是喝酒,品酒是一門學問。譬如欣賞一幅畫、聽一首音樂,如果你沒有
美術和音樂的修養,就不可能說出他的好壞。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品酒的方法及樂趣吧,
品酒並不是大師們的專利,
掌握下
面的小知識,你將真正享受到酒的美妙。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
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
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
頭略低,
輕嗅其氣
味。
最初不要搖杯,
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
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
凡是香氣協調,
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
香撲鼻的,
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
屬於噴香性好,
一入口,
香氣就充滿口腔,
大有沖噴之勢的,
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
屬於留香性好,
咽下後,
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
酒後作嗝時,
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
說明
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
所謂的余香悠長,
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
檢查芳香氣味
的濃郁程度,
繼而將杯接近鼻孔,
進一步聞,
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
是否純正,
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
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
最好用右手端杯,
左手煽風繼續聞。
聞完一
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
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後將過濾紙旋轉半個
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
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
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
將少許酒置於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
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
4
至
10
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
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
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最後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
然後吐出或咽下。
用舌頭抵住前頷,
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
以檢查酒性是否
刺鼻。
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
要分析嘴裡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
最初甜味,
次後酸味和鹹味,再後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
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後要有餘香味,要注意餘味時間有
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
10
秒鍾。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後則可適當加大
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後苦。並鑒定有無刺
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
應根據兩次嘗味後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
酒的風格:
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1979
年第三屆全國評
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
濃香型、
清香型、
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
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1
.醬香型
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倒
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
且空杯比實杯還香,
令人回味無窮。
醬香型白酒是由
醬香酒、
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
所謂醬香是指酒品具有類似醬食品的
香氣,
醬香型酒香氣的組成成分極為復雜,
至今未有定論,
但普遍認為醬香是由
高沸點的酸性物質與低沸點的醇類組成的復合香氣。
2
.濃香型
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
特點,
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
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
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3
.清香型
清香型白酒酒氣清香芬芳醇正,口味甘爽協調,酒味純正,醇厚綿軟。酒體組成
的主體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兩者結合成為該酒主體香氣,
其特點是清、
爽、
醇、凈。清香型風格基本代表了我國老白乾酒類的基本香型特徵。
4
.米香型
米香型酒蜜香清柔,幽雅純凈,入口柔綿,回味怡暢,給人以朴實純正的美感,
米香型酒的香氣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於乙酸乙酯,
高級醇含量也較多,
共同形
成它的主體香。
5
.兼香型,通常又稱為復香型,即兼有兩種以上主體香氣的白酒
這類酒在釀造工藝上吸取了清香型、
濃香型和醬香型酒之精華,
在繼承和發揚傳
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獨創而戍。
兼香型白酒之間風格相差較大,
有的甚至截然不
同,這種酒的聞香、口香和回味香各有不同香氣,具有一酒多香的風格。兼香型
酒以董酒為代表,
董酒酒質既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
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
落
口舒適甜爽的特點,風格獨特。
以上幾種香型只是中國白酒中比較明顯的香型,
但是,
有時即使是同一香型
白酒香氣也不一定完全一樣,
就拿同屬於濃香型的五糧液、
瀘州老窖特曲、
古井
貢酒等來說,
它們的香氣和風味也有顯著的區別,
其香韻也不相同,
因為各種名
酒的獨特風味除取決於其主體香含量的多寡外,還受各種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
綴沖和平衡作用的影響。
酒品香型風格的形成原因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
有的至今對人類來說還是個
謎,
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
隨著我國釀造科學的發展,
我國白酒將會涌現
出更多的獨特風格。
⑸ 品白酒的步驟和方法
一杯美酒,它的口感好與否是和它的製作工藝分不開的,白酒,你要學會細品,才能感受到它傳遞給你的信息,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地去品酒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品酒是需要用我們的感官去品的,鼻聞、眼觀、嘴品,三個步驟你就能充分體驗品美酒的樂趣。
一、眼觀
細品白酒,我們首先要眼觀,第一是看它的色澤與是否掛杯,第二看它的酒花。
1、看掛杯
酒體是否掛杯是體現酒體粘稠性和飽滿度的重要信息。
輕輕地搖晃酒杯,讓酒液在杯壁上均勻地轉圈流動,停下來讓酒液迴流,但這並不是掛杯,要稍微等一會兒之後,你就會看到搖晃酒杯的時候,酒液達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微微鼓起,慢慢的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淚滴」,這個才是掛杯。
俗話說:好酒會哭,因為它會流淚。
2、看酒花
酒花能體現酒體的厚度和張力。將未啟封的酒輕輕搖晃後倒置過來,酒的表面所形成的泡沫就是酒花,俗話有說分辨酒花的優劣:碧清堆細花者頂高,花粗而疏者次之,無花而混者下之。
二、鼻聞
細品白酒時,我們要將酒杯舉起,放入鼻下3公分處,頭略低,輕嗅它的氣味,聞的時候要注意,先呼氣,再吸氣,不能對著酒呼氣。
酒倒出之後,先聞酒的香氣揮發,感受酒的「溢香」,然後輕輕搖晃酒杯,再聞酒的香氣濃郁,感受酒的「存香」。
三、嘴品
品酒的時候,先輕輕地抿一小口,如果酒的香氣充滿整個口腔,說明酒含有香氣物質較多,「噴香性「好,靜靜品味美酒甜、綿、濃、凈、香的風味,隨後,慢慢咽入喉,醇厚的酒體猶如一脈天庭玉液瓊漿而下,須臾間怡神舒暢,回味無窮,心情更是美妙難言。
酒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品,簡單的優劣品鑒,復雜的是它的傳承工藝、酒中故事,酒一定要細品,才能充分探索美酒的秘密。
⑹ 品酒應該怎麼品
品酒如品茶,只懷風月,不識經道,就如耕牛飲渠。
品酒並不是喝酒,品酒是一門學問。譬如欣賞一幅畫、聽一首音樂,如果你沒有美術和音樂的修養,就不可能說出他的好壞。品酒並不是大師們的專利,掌握它,你將真正享受到酒的美妙。
就好似溫存前要調情一番,品酒前也必有幾個動作不可略。目的都是為了效果更撩人心弦,讓人愉悅。通常品嘗葡萄酒的方法不外乎視覺、嗅覺及味覺的觀察,與品茶有異曲同工之理。
醒酒
拔起瓶塞後,有些葡萄酒如花朵般綻開,可以馬上享用。但年紀太輕或單寧過硬的酒,此時便需要醒酒過程打開它沉睡的心。沉澱物過多的陳年老酒,可以用換瓶的方式處理。但時間不能太長,以免酒香盡失。
酒溫
葡萄酒的溫度非常重要。一般品嘗白葡萄酒的溫度在10~16攝氏度之間, 紅葡萄酒的溫度比白酒要稍高一點。而甜酒的溫度則可以更低,氣泡酒通常介於7-9攝氏度間。但年份香檳例外,不能在低溫下品嘗,它細致的風味將被困住無法釋放出來。
酒杯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酒杯對於葡萄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選擇什麼類型的酒杯,這是品嘗葡萄酒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同一瓶葡萄酒,倒進 不同形狀的酒杯中,聞到的香氣也會有所不同。它的風味會隨著杯子的形狀而產生不同風格的表現。酒杯的直徑,杯體的長度,杯口的寬度甚至杯璧的厚度,都會對 葡萄酒的風味產生微妙的影響。
1. 寬身窄口的杯子,特別容易凝聚香氣,讓葡萄酒表現出非常奔放的酒香來。波爾多紅酒杯,杯身較長,杯口較窄,酒的味道聚集於杯口。
2. 窄身窄口的設計,是為了讓酒的香氣不特別外放,可以表現出更多的細微變化。勃艮第紅酒杯,杯身較矮,杯肚較寬,杯口較大,適合把鼻子放進去聞香。
持杯
選定酒杯倒進葡萄酒後,如何持杯呢?別以為用手捧著豐滿的杯肚最穩當, 因為手掌的溫度會令杯中的酒開始升溫。而應該嘗試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杯座。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在杯肚和杯底中間細長處,找個舒服合適的拿法即可。
觀色
將酒杯在純白色的背景前傾斜45度,以分辨色調和濃淡。葡萄酒貼近杯壁最外緣的區域稱為酒緣,通常越濃厚的酒,酒緣越窄,越清淡或越老的酒,酒緣會越寬。紅酒尤為明顯。
搖杯
酒在手中以後,為了增加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充分散發它的香味,我們應該搖晃手中的酒杯,以與桌面平 行的圈狀旋轉為原則。至於應該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端看個人喜好習慣而定。搖杯後的葡萄酒會在酒杯的內璧留下一條條酒痕來,越密、越粗、越長、越持久,就代 表酒含有越多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葡萄酒就越濃越甜美。
嗅感
重點分為濃度、品質和種類三方面。用以感受葡萄的香氣、濃郁度、細致與否以及是否豐富多變。只要將酒杯靠近鼻端,將鼻端貼近杯口邊緣處緩慢吸氣即可。有時會同時出現水果香、花香及其他各種香氣,而這也正是葡萄酒迷人之處。
入口
入口不要馬上吞下,而是要味覺感受葡萄酒中的味道,酸甜苦澀不一而足。先將酒含在口中,做咀嚼吸氣動作,反覆於口腔中進行攪動,好讓香味散發到整個口腔中。經過以上的動作後,就可以喝下葡萄酒。但品嘗並未結束,因為葡萄酒留下來的余香具有持久性,這就是余韻。
其實,品酒的規矩不是一個定式。每個愛酒的人(酒徒除外)都有一套獨到的品酒經。只要你愛酒,你就會為遇到好酒的那一刻去費思量
⑺ 如何品酒
1、白酒品評法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後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將少許酒置於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最後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然後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裡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最初甜味,次後酸味和鹹味,再後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後要有餘香味,要注意餘味時間有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鍾。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後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後苦。並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後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於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並准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並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採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2、黃酒品評法
黃酒品評時基本上也分色、香、味、體(即風格)四個方面。
色
通過視覺對酒色進行評價,黃酒的顏色佔10%的影響程度。好的黃酒必須是色正(橙黃、橙紅、黃褐、紅褐),透明清亮有光澤。黃酒的色度是由於各種原因增加的:
(1)黃酒中混入鐵離子則色澤加深。
(2)黃酒經日光照射而著色,是酒中所含的酷氨酸或色氨酸受光能作用而被氧化,呈赤褐色色素反應。
(3)黃酒中氨基酸與糖作用生成氨基糖,而使色度增加,並且此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時間成正比。
(4)外加著色劑,如在酒中加入紅曲、焦糖色等而使酒的色度增加。
香
黃酒的香在品評中一般佔25%的影響程度。好的黃酒,有一股強烈而優美的特殊芳香。構成黃酒香氣的主要成分有醛類、酮類、氨基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等。
味
黃酒的味在品評中佔有50%的比重。黃酒的基本口味有甜、酸、辛、苦、澀等。黃酒應在優美香氣的前提下,具有糖、酒、酸調和的基本口味。如果突出了某種口味,就會使酒出現過甜、過酸或有苦辣等感覺,影響酒的質量。一般好的黃酒必須是香味幽郁,質純可口,尤其是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鮮美,曲的苦辛配合和諧,餘味綿長。
體
體,即風格,是指黃酒組成的整體,它全面反映酒中所含基本物質(乙醇、水、糖)和香味物質(醇、酸、酯、醛等)。由於黃酒生產過程中,原料、曲和工藝條件等不同,酒中組成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也隨著不同,因而可形成黃酒的各種不同特點的酒體。在評酒中黃酒的酒體佔15%的影響程度。
感觀鑒定時,由於黃酒的組成物質必然通過色、香、味三方面反映出來,所以必須通過觀察酒色、聞酒香、嘗酒味之後,才綜合三個方面的印象,加以抽象的判斷其酒體。現行黃酒品評一般採用100分制。
3、葡萄酒、果酒品評法
(1)干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兼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諧、細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氣味感。
味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重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慶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類酒應有的風格。
(2)甜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諧、細致、輕快,不應有醋的酸氣感。
味甘綿適潤,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橡木桶味及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新、爽、甘、愉、雅感。具有本類型酒應有的風格。
(3)干紅葡萄酒
色近似紅寶石色或本品種的顏色,不應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
味酸、澀、利、甘、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幽香。不應有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種的獨特風格。
(4)甜紅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色紅寶石色,可微帶棕色或本品種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怡悅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及焦糖氣味。
味酸、澀、甘、甜、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
不烈,甜而不膩,馥而不艷。不應有氧化感及過重的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爽、馥、酸、甜感,和諧統一,具有本品種的特殊風格。
(5)香檳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澱、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音響清脆、響亮。
香果香、酒香柔和、輕快、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格。
味純正、協調、柔美、清爽、香馥、後味殺口,輕快,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響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6)果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無褪色、變色。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澱,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製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協,濃馥持久,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味。
味純正,完美協調、柔美、爽適,有餘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4、啤酒品評法
(1)黃啤酒評分標准
色淡黃,帶綠,淡黃,黃而不顯暗色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澱物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細膩、潔白、掛杯
香氣有明顯酒花香氣、新鮮、無老化氣味及生酒花氣味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2)黑啤酒評分標准
色澤黑紅或黑棕。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澱物。
香氣有明顯的麥芽香氣,香正,無老化氣味及不愉快的氣味。(如:雙乙醯氣味、煙氣味、醬油氣味等)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甜味、焦糖味、後味苦、雜味等均不作為醇厚感,反正是不純正、不爽口的表徵。
參考資料:中華酒韻
⑻ 請教如何品酒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後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葡萄酒的品評
場所
品酒的場所最好選在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氣溫涼爽的房間。有色的玻璃窗或帶色彩的燈光,都會影響眼睛對酒色的判斷,都不太理想,室溫以攝氏18—20度為佳,紅葡萄酒飲用溫度:淡雅的紅酒約在12度左右,酒精稍高的約在14—16度,口感豐厚的約在18度左右,但最高不應超過20度,因為溫度太高會讓酒快速氧化而揮發,使酒精味太濃,氣味變濁;而太冰又會使酒香味凍凝而不易散發,易出現酸味。室內應避免有任何味道,香水味、香煙味、花香味、或廚房傳出來的味道,都應該避免。另外還需要具備白色的背景,最好採用白色的桌巾和餐巾,以便襯在酒杯的後面,觀察酒色。
時間
理想的品酒時間是在飯前,品酒之前最好避免先喝烈酒、咖啡、吃巧克力、抽煙或嚼檳榔,專業性的品酒活動,大多選在早上10點至12點之間舉辦,據說這個時段,人的味覺最靈敏。
開酒
優美的開瓶動作是一種藝術,在國外,酒侍開葡萄酒是一種專業的表演,他的專業演出服及服務可以決定他的收入。開酒時,先將酒瓶擦乾凈,再用開瓶器上的小刀(或用切瓶封器)沿著瓶口凸出的圓圈狀的部位,切除瓶封,注意,最好不要轉動酒瓶,因為可能會將沉澱在瓶底的雜質「驚醒」。切除瓶封之後,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拭乾凈,再將開瓶器的螺絲鑽尖端插入軟木塞的中心(如果鑽歪了,容易撥斷木塞),沿著順時鍾方向緩緩旋轉以鑽入軟木塞中,如果是用蝴蝶型的開瓶器,當轉動螺絲鑽時,兩邊的把手也會緩緩地升起,當手把升到頂端時,只要輕輕將它們往下扳即可將軟木塞撥出(但如果軟木塞太長,就很難一次就將其順利撥出來)。如果是用所謂的「侍者之友」的專業開瓶器,建議不要將螺絲鑽一次全鑽進去,留下一環(因為可能不知道軟木塞的長短,如果一次就把螺絲鑽全鑽到底,會穿過木塞,將軟木屑灑到酒內),然後將手把扳下,把另一個支撐點支撐在瓶口,用左手握住,再用右手將手把直直地「提起來」(注意!是「提」而不是推,推很容易將軟木塞推斷,另外,提也會比較省力,因為施力臂愈長愈省力)。如果發現軟木塞太長,無法順利撥出時,請先停止,將所預留未鑽入的最後一環鑽體再鑽入,重新再「提」一下,等到軟木塞感覺快撥出時就停住,用手握住木塞,輕輕晃動或轉動,輕輕地、安靜地、有氣質地撥出木塞。再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乾凈,就可以倒酒了。
醒酒
為什麼需要醒酒?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嗎?葡萄酒的香氣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明顯地發散出來,所以一般好酒道的人都會按例在開瓶後等段時間,長短要視葡萄酒的「體質」而定,尤其是一些味道比較復雜、重單寧的酒,更需要長的時間醒酒。年輕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異味及雜味,並與空氣發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閉的香味物質經氧化發散出來,不同的是,老酒可能會因年老體弱,比年輕的酒容易「感冒」,比方說老酒開瓶之後可能第二天以後就會明顯過於氧化及醋化,而年輕的酒可能過了三天身體依然健朗。通常老酒的醒酒時間比年輕的酒短(但不是絕對如此),厚重濃郁型的酒比清柔型的酒所需的時間要長,至於濃郁的白酒及貴腐型的甜白酒,最好也花一點時間醒酒。
但如果僅僅只是打開軟木塞,就整瓶直立著,這樣的醒酒實無太大的作用,因為此時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只有瓶口大而已,這樣的醒酒費時漫長,因此,至少應該倒一些在杯子里,然後輕搖,這樣對酒味的散發有很大的幫助,在旋轉晃動的時候,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也就加大了,加速氧化作用,讓酒的香味更多的釋放出來。一般即飲型的紅、白酒,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時間醒酒,建議一開即可倒入酒杯飲用,有時候可能會有臭硫味(SO2)及一些異味出現,但只需幾分鍾就會散去。二氧化硫是制酒過程中的附加物,對人體無害,如果隔些時間仍有異味,那可能是這瓶酒酒質的問題了。
辨酒
葡萄酒的顏色應該是清澈、有光澤的,不應該是渾濁不清的,憑借葡萄酒色澤深淺的差異,可判斷出這瓶葡萄酒的成熟度,最好在陽光下,而且盡可能在白色的背景前觀察酒的顏色,通常紅葡萄酒愈老顏色愈淺,愈年輕顏色愈深。紫紅色是很年輕的酒(少於18個月),如薄酒來新酒;櫻紅色是不新不老的酒(2—3年),品質適宜現喝,不宜久藏;草莓紅色是已經成熟的酒(3—7年),開始老化,應現喝;褐紅色是名貴的好酒儲存多年的色澤,普通的酒如果呈現這個顏色可能品質已走下坡。
葡萄酒的粘度:當轉動玻璃杯中的酒時,可觀察留在杯壁上的酒滴,業內人士稱之為「淚」或「腿」,酒的糖度和酒精度越高,這種酒滴越明顯。
杯裙:紅葡萄「杯裙」的色澤較復雜,從玫瑰紅經過棕色和橘黃色到藍紫色,這大部分取決於使用的葡萄品種,但是酒的生產年代和地域也影響它的顏色,紅酒越熟化越清澈,傾斜杯子觀察酒的邊緣:或深或淺,都表明了酒的年齡,深紅色的酒說明產地的氣溫較高。
聞酒
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然後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尤其是空氣中的氧)接觸,以便酒的香氣釋放出來,再將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氣,聞一聞酒香,與第一次聞的感覺做比較,第一次的酒香比較直接和輕淡,第二次聞的香味比較豐富、濃烈和復雜,酒香可分葡萄本身所發散出來的果香(不單只有葡萄的果香),發酵時所產生的味道、以及好的葡萄酒成熟後轉變成的珍貴而復雜、豐富的酒香(Bouquet)。葡萄酒中含數百種不同的氣味,一般分成五類。第一類是植物香味,主要屬陳年香味;第二類是動物性香味,是耐久存的紅酒經過常年的瓶中培養後出現的香味;第三類是花香味,是年輕的葡萄酒中比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後會逐漸變淡、消失;第四類是水果香味,這是年輕、新鮮的葡萄酒中常有的香味,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會變成較濃重的成熟果香;第五類是香料香味,是來自橡木桶的香味,大部分則屬於葡萄酒成熟後發出來的香味。
聞酒時,應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聞聞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純的果香或氣味粗劣、閉塞、清淡、新鮮、酸的、甜的、濃郁、膩的、刺激、強烈或帶有誘惑的羞澀。
嘗酒
口味:甜味、酸味、酒精以及單寧是構成葡萄酒口味的主要元素,葡萄酒在口中的質感分豐厚還是清淡、單寧和酒精是否配合、香味和溫度是否合適、有沒有葡萄酒本身的甜度和干度。品嘗時有四種重要的資訊:「甜、酸、澀、餘味」。
品嘗方法:
1、讓酒在口中打轉,或用舌頭上、下、前、後、左右快速攪動,這樣舌頭才能充分品嘗三種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兩側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個口腔上顎、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感覺酒的酸、甜、苦澀、濃淡、厚薄、均衡協調與否,然後才吞下體會余韻回味;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後用嘴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讓酒香擴散到整個口腔中,然後將酒緩緩咽下或吐出,這時,口中通常會留下一股余香,好的葡萄酒餘味可以持續15—20秒。一般而言,越好的葡萄酒香味越持久,同時香味種類也越豐富,特別是一些耐久存的老酒,余香可在口中歷久不散。
2、具體一點:將酒杯舉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間,並壓住下唇,頭部稍往後仰,就像平時喝酒一樣,但應避免像喝酒那樣酒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口中,而應輕輕的向口中吸氣,並控制吸入的酒量,使葡萄酒均勻地分布在平展的舌頭表面,然後將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每次吸入的酒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應在6—10ml之間。酒量過多,不僅所需加熱時間長,而且很難在口內保持住,迫使人們在品嘗過程中攝入過量的葡萄酒,特別是當一次品嘗酒樣較多時。相反,如果吸入的酒量過少,則不能濕潤口腔和舌頭的整個表面,而且出於唾液的稀釋而不能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除此之外,每次吸入的酒量應一致,否則,在品嘗不同酒樣時就沒有可比性。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笑張,輕輕的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到鼻腔後部。在口味分析結束時,最好咽下少量葡萄酒,將其餘部分吐出。然後,用舌頭舔牙齒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尾味。根據品嘗的目的不同,將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為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嘗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場所
品酒的場所最好選在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氣溫涼爽的房間。有色的玻璃窗或帶色彩的燈光,都會影響眼睛對酒色的判斷,都不太理想,室溫以攝氏18—20度為佳,紅葡萄酒飲用溫度:淡雅的紅酒約在12度左右,酒精稍高的約在14—16度,口感豐厚的約在18度左右,但最高不應超過20度,因為溫度太高會讓酒快速氧化而揮發,使酒精味太濃,氣味變濁;而太冰又會使酒香味凍凝而不易散發,易出現酸味。室內應避免有任何味道,香水味、香煙味、花香味、或廚房傳出來的味道,都應該避免。另外還需要具備白色的背景,最好採用白色的桌巾和餐巾,以便襯在酒杯的後面,觀察酒色。
時間
理想的品酒時間是在飯前,品酒之前最好避免先喝烈酒、咖啡、吃巧克力、抽煙或嚼檳榔,專業性的品酒活動,大多選在早上10點至12點之間舉辦,據說這個時段,人的味覺最靈敏。
開酒
優美的開瓶動作是一種藝術,在國外,酒侍開葡萄酒是一種專業的表演,他的專業演出服及服務可以決定他的收入。開酒時,先將酒瓶擦乾凈,再用開瓶器上的小刀(或用切瓶封器)沿著瓶口凸出的圓圈狀的部位,切除瓶封,注意,最好不要轉動酒瓶,因為可能會將沉澱在瓶底的雜質「驚醒」。切除瓶封之後,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拭乾凈,再將開瓶器的螺絲鑽尖端插入軟木塞的中心(如果鑽歪了,容易撥斷木塞),沿著順時鍾方向緩緩旋轉以鑽入軟木塞中,如果是用蝴蝶型的開瓶器,當轉動螺絲鑽時,兩邊的把手也會緩緩地升起,當手把升到頂端時,只要輕輕將它們往下扳即可將軟木塞撥出(但如果軟木塞太長,就很難一次就將其順利撥出來)。如果是用所謂的「侍者之友」的專業開瓶器,建議不要將螺絲鑽一次全鑽進去,留下一環(因為可能不知道軟木塞的長短,如果一次就把螺絲鑽全鑽到底,會穿過木塞,將軟木屑灑到酒內),然後將手把扳下,把另一個支撐點支撐在瓶口,用左手握住,再用右手將手把直直地「提起來」(注意!是「提」而不是推,推很容易將軟木塞推斷,另外,提也會比較省力,因為施力臂愈長愈省力)。如果發現軟木塞太長,無法順利撥出時,請先停止,將所預留未鑽入的最後一環鑽體再鑽入,重新再「提」一下,等到軟木塞感覺快撥出時就停住,用手握住木塞,輕輕晃動或轉動,輕輕地、安靜地、有氣質地撥出木塞。再用布或紙巾將瓶口擦乾凈,就可以倒酒了。
醒酒
為什麼需要醒酒?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嗎?葡萄酒的香氣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明顯地發散出來,所以一般好酒道的人都會按例在開瓶後等段時間,長短要視葡萄酒的「體質」而定,尤其是一些味道比較復雜、重單寧的酒,更需要長的時間醒酒。年輕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異味及雜味,並與空氣發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閉的香味物質經氧化發散出來,不同的是,老酒可能會因年老體弱,比年輕的酒容易「感冒」,比方說老酒開瓶之後可能第二天以後就會明顯過於氧化及醋化,而年輕的酒可能過了三天身體依然健朗。通常老酒的醒酒時間比年輕的酒短(但不是絕對如此),厚重濃郁型的酒比清柔型的酒所需的時間要長,至於濃郁的白酒及貴腐型的甜白酒,最好也花一點時間醒酒。
但如果僅僅只是打開軟木塞,就整瓶直立著,這樣的醒酒實無太大的作用,因為此時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只有瓶口大而已,這樣的醒酒費時漫長,因此,至少應該倒一些在杯子里,然後輕搖,這樣對酒味的散發有很大的幫助,在旋轉晃動的時候,酒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也就加大了,加速氧化作用,讓酒的香味更多的釋放出來。一般即飲型的紅、白酒,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時間醒酒,建議一開即可倒入酒杯飲用,有時候可能會有臭硫味(SO2)及一些異味出現,但只需幾分鍾就會散去。二氧化硫是制酒過程中的附加物,對人體無害,如果隔些時間仍有異味,那可能是這瓶酒酒質的問題了。
辨酒
葡萄酒的顏色應該是清澈、有光澤的,不應該是渾濁不清的,憑借葡萄酒色澤深淺的差異,可判斷出這瓶葡萄酒的成熟度,最好在陽光下,而且盡可能在白色的背景前觀察酒的顏色,通常紅葡萄酒愈老顏色愈淺,愈年輕顏色愈深。紫紅色是很年輕的酒(少於18個月),如薄酒來新酒;櫻紅色是不新不老的酒(2—3年),品質適宜現喝,不宜久藏;草莓紅色是已經成熟的酒(3—7年),開始老化,應現喝;褐紅色是名貴的好酒儲存多年的色澤,普通的酒如果呈現這個顏色可能品質已走下坡。
葡萄酒的粘度:當轉動玻璃杯中的酒時,可觀察留在杯壁上的酒滴,業內人士稱之為「淚」或「腿」,酒的糖度和酒精度越高,這種酒滴越明顯。
杯裙:紅葡萄「杯裙」的色澤較復雜,從玫瑰紅經過棕色和橘黃色到藍紫色,這大部分取決於使用的葡萄品種,但是酒的生產年代和地域也影響它的顏色,紅酒越熟化越清澈,傾斜杯子觀察酒的邊緣:或深或淺,都表明了酒的年齡,深紅色的酒說明產地的氣溫較高。
聞酒
第一次先聞靜止狀態的酒,然後晃動酒杯,促使酒與空氣(尤其是空氣中的氧)接觸,以便酒的香氣釋放出來,再將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氣,聞一聞酒香,與第一次聞的感覺做比較,第一次的酒香比較直接和輕淡,第二次聞的香味比較豐富、濃烈和復雜,酒香可分葡萄本身所發散出來的果香(不單只有葡萄的果香),發酵時所產生的味道、以及好的葡萄酒成熟後轉變成的珍貴而復雜、豐富的酒香(Bouquet)。葡萄酒中含數百種不同的氣味,一般分成五類。第一類是植物香味,主要屬陳年香味;第二類是動物性香味,是耐久存的紅酒經過常年的瓶中培養後出現的香味;第三類是花香味,是年輕的葡萄酒中比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後會逐漸變淡、消失;第四類是水果香味,這是年輕、新鮮的葡萄酒中常有的香味,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會變成較濃重的成熟果香;第五類是香料香味,是來自橡木桶的香味,大部分則屬於葡萄酒成熟後發出來的香味。
聞酒時,應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聞聞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純的果香或氣味粗劣、閉塞、清淡、新鮮、酸的、甜的、濃郁、膩的、刺激、強烈或帶有誘惑的羞澀。
嘗酒
口味:甜味、酸味、酒精以及單寧是構成葡萄酒口味的主要元素,葡萄酒在口中的質感分豐厚還是清淡、單寧和酒精是否配合、香味和溫度是否合適、有沒有葡萄酒本身的甜度和干度。品嘗時有四種重要的資訊:「甜、酸、澀、餘味」。
品嘗方法:
1、讓酒在口中打轉,或用舌頭上、下、前、後、左右快速攪動,這樣舌頭才能充分品嘗三種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兩側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個口腔上顎、下顎充分與酒液接觸,去感覺酒的酸、甜、苦澀、濃淡、厚薄、均衡協調與否,然後才吞下體會余韻回味;或頭往下傾一些,嘴張開成小「O」狀,此時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來,然後用嘴吸氣,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樣,讓酒香擴散到整個口腔中,然後將酒緩緩咽下或吐出,這時,口中通常會留下一股余香,好的葡萄酒餘味可以持續15—20秒。一般而言,越好的葡萄酒香味越持久,同時香味種類也越豐富,特別是一些耐久存的老酒,余香可在口中歷久不散。
2、具體一點:將酒杯舉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間,並壓住下唇,頭部稍往後仰,就像平時喝酒一樣,但應避免像喝酒那樣酒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口中,而應輕輕的向口中吸氣,並控制吸入的酒量,使葡萄酒均勻地分布在平展的舌頭表面,然後將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每次吸入的酒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應在6—10ml之間。酒量過多,不僅所需加熱時間長,而且很難在口內保持住,迫使人們在品嘗過程中攝入過量的葡萄酒,特別是當一次品嘗酒樣較多時。相反,如果吸入的酒量過少,則不能濕潤口腔和舌頭的整個表面,而且出於唾液的稀釋而不能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除此之外,每次吸入的酒量應一致,否則,在品嘗不同酒樣時就沒有可比性。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笑張,輕輕的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到鼻腔後部。在口味分析結束時,最好咽下少量葡萄酒,將其餘部分吐出。然後,用舌頭舔牙齒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尾味。根據品嘗的目的不同,將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為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嘗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