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熱處理方法回火

常用熱處理方法回火

發布時間:2022-07-10 16:47:58

① 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而高速鋼的淬火劑可以是「風」,所以高速鋼又被稱為「風鋼」。
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調質處理:淬火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調質處理。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時效處理: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
表面處理:
表面淬火:是將鋼件的表面通過快速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但熱量還未來得及傳到心部之前迅速冷卻,這樣就可以把表面層被淬在馬氏體組織,而心部沒有發生相變,這就實現了表面淬硬而心部不變的目的。適用於中碳鋼。
化學熱處理:是指將化學元素的原子,藉助高溫時原子擴散的能力,把它滲入到工件的表面層去,來改變工件表面層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從而達到使鋼的表面層具有特定要求的組織和性能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按照滲入元素的種類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氰化和滲金屬法等四種。
滲碳: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滲氮:又稱氮化,是指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層的硬度與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抗腐蝕性等。目前生產中多採用氣體滲氮法。
氰化:又稱碳氮共滲,是指在鋼中同時滲入碳原子與氮原子的過程。它使鋼表面具有滲碳與滲氮的特性。滲金屬:是指以金屬原子滲入鋼的表面層的過程。它是使鋼的表面層合金化,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鋼、特殊鋼的特性,如耐熱、耐磨、抗氧化、耐腐蝕等。生產中常用的有滲鋁、滲鉻、滲硼、滲硅等。

② 常用的回火方法是哪些

回火是將工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取出以一定方式冷卻下來。
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
低溫回火(150~150℃)得到的是回火馬氏體組織,在保存高硬度的情況下,降低鋼的淬火應力和脆性;
中溫回火(350~500℃)得到的是回火托氏體組織,硬度為hrc40~50。這類組織具有高的彈性極限和屈服極限,具有較好的韌性,主要用於彈性元件等;
高溫回火(500~650℃)高溫回火得到的是鐵素體+細粒滲碳體的混合物即回火索氏體組織。具有優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多用於結構零件淬火後的回火。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
鋼淬火後的組織是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處於亞穩定狀態,回火是使其趨於穩定狀態的處理。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強度下降,而塑性、韌性提高。

③ 熱處理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是什麼意思.

正火: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

退火: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冷卻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

淬火: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回火: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



退火的種類

1、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3、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④ 熱處理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是什麼意思.

退火退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指的是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淬火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正火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其目的是在於使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後加熱到AC1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回火一般緊接著淬火進行,其目的是:
(a)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殘留應力,防止變形和開裂;
(b)調整工件的硬度、強度、塑性和韌性,達到使用性能要求;
(c)穩定組織與尺寸,保證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獲得所需性能的最後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溫度范圍,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

⑤ 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熱處理:金屬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手段,改變金屬材料內部的組織狀態,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熱加工工藝。
常用的方法有:
1、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均勻化退火、去氫退火、擴散退火等等。
2、正火
3、淬火:有單介質淬火、雙介質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等。
4、回火: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穩定化回火、附加回火等等
5、化學熱處理:有滲碳、滲氮、離子氮化、碳氮共滲、滲金屬等等
6、表面熱處理:有火焰加熱、中頻加熱、高頻加熱、超音頻加熱、激光熱處理等等。

熱處理行業的許多小夥伴們都了解熱處理工藝中的4把火:分別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在熱處理工藝中回火工藝是淬火後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步驟,一般又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終一道工藝程序。按加熱溫度的差異,把回火分成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回火是將淬火後的金屬材質或零部件加熱到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以一定方式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因此把淬火和回火的協同工藝稱之為最終熱處理。淬火與回火的主要目的性是:

1)減低脆性:工件淬火後有很大的脆性,如無法及時回火會使工件變形以至於開裂。
2)調整工件的機械性能:為了滿足各類工件不同的特性需求,根據回火來調整,硬度標准,強度,塑性和堅韌性。
3)穩定工件尺寸:根據回火能使金相組織趨於穩定,以確保在之後的使用過程中不再造成變形。
4)改善某些合金鋼的切削性能。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回火工藝要用到回火淬火油,回火淬火油對表面光亮性和硬度均勻性要求高的零件,選用回火油比用一般空氣爐回火,可得到更好的實際效果。回火淬火油要具有高閃點、高燃點,還要具備很高的安全性能,熱氧化穩定性,揮發性低、油煙小等特徵。

⑥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麼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類分別有不同的方法,其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泛泛地說,無非是改善組織和得到需要的性能。
常見的有:
1、退火:大約近30種,常見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擴散退火、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去氫退火等等,也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球化退火又可分為普通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循環球化退火等等。這類退火的具體目的可以從名稱上面看出來,比如去氫退火的目的是去除氫,防止氫脆的,去應力退火是去除應力的。
2、正火:是空冷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細化晶粒,消除網狀碳化物,或作為不重要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3、淬火+回火:單介質淬火、雙介質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低溫回火、高溫回火、中溫回火、附加回火、穩定化回火等等。
4、表面熱處理:火焰加熱、感應加熱、激光、電解等等。
5、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硫、滲硼、滲金屬等等。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15分鍾內解答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離結束還有01分40秒]
時間快到了,打字慢,不解答了.

⑦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1、退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

適用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

2、正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4、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

5、調質

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後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⑧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1、正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2、淬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應用要點:1.一般用於含碳量大於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2.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3、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後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2.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3.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1.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2.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4、調質



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潔程度;2.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3.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要點:1.適用於淬透性較高的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和高速鋼;2.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後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5、火焰加熱表面淬火



操作方法:用氧-乙炔混合氣體燃燒的火焰,噴射到鋼件表面上,快速加熱,當達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冷卻。

目的:提高鋼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心部仍保持韌性狀態。

應用要點:1.多用於中碳鋼製件,一般淬透層深度為2~6mm;2.適用於單件或小批量生產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

⑨ 什麼是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如下:
1.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50CrVA彈簧鋼880℃淬油金相組織
8.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離子滲氮在低於一個大氣壓的滲氮氣氛中,利用工件(陰極)和陽極之間的產生的輝光放電進行滲氮的工藝稱為離子滲氮。其特點是:滲氮速度快;組織易控制,氮層脆性小;變形小;易保護,節約能源;污染少。
11.調質處理: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2.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熱處理技術也不斷地發展的越來越先進,給工業企業也帶來了更大的便利,而傳統的熱加工工藝總是需要投入很多的資源和原材才能加工出優質的金屬工件,而且在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浪費現象,原材料利用不充分等等,而如今的離子滲氮爐在進行離子滲氮熱處理加工工藝過程中卻更能節約能源、排放污染物和氣體更少、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熱處理歷史中又一重要的發明。

⑩ 熱處理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及其作用:

1.退火(燜火)
說明:退火是將鋼件(或鋼坯)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再緩慢地冷下來(一般用爐冷)。
作用:用來消除鑄、鍛、焊零件的內應力,降低硬度易於切削加工,細化金屬晶粒,改善組織,增加韌性。
2.正火(正常化)
說明:正火也是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用空氣冷卻,冷卻速度比退火為快。
作用:用來處理低碳和中碳結構鋼件及滲碳零件,使其組織細化,增加強度與韌性,減少內應力,改善切削性能。
3.淬火
說明:淬火是將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鹽水或油中(個別材料在空氣中)急冷下來,使其得到高硬度。
作用:用來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極限。但淬火時會引起內應力使鋼變脆,所以淬火後必須回火。
4.回火
說明:回火是將淬硬的鋼件加熱到臨界點以下的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空氣中或油中冷卻下來。
作用:用來消除淬火後的脆性和內應力,提高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
5.調質
說明:淬火後高溫回火,稱為調質。
作用:用來使鋼獲得高的韌性和足夠的強度。很多重要零件是經過調質處理的。
6.表面淬火
說明:使零件表層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原有的強度和韌性的熱處理方法。
作用:表面淬火常用來處理齒輪等。
7. 滲碳
說明:滲碳分為固體滲碳、液體滲碳、氣體滲碳。滲碳的目的是使表面層增碳;滲碳層深度0.4~6mm或大於6mm。硬度在56~65HRC。
作用:增加鋼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抗拉強度及疲勞極限適用於低碳、中碳(0.40%C)結構鋼的中小型零件和大型的重載荷、受沖擊、耐磨的零件。
8.碳氮共滲(氰化)
說明:分為固體碳氮共滲、液體碳氮共滲、氣體碳氮共滲。使表面增加碳與氮;擴散層深度較淺0.02~3.0mm。硬度高,在薄層0.02~0.04mm 時具有66~70HRC。
作用:增加結構鋼、工具鋼製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和疲勞極限,提高刀具切削性能和使用壽命適用於要求硬度高、耐磨的中、小型及薄片的零件和刀具等。
9.滲氮
說明:分為氣體滲氮、液體滲氮。表面增氮,滲氮層為0.025~0.8mm,而滲氮時間需40~50多小時,硬度很高(1200HV)、耐磨、抗蝕性能高。
作用:增加鋼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疲勞極限和抗蝕能力適用於結構鋼和鑄鐵件,如氣缸套,氣門座,機床主軸,絲杠等耐磨零件,以及在潮濕鹼水和燃燒氣體介質的環境中工作的零件,如水泵軸、排氣門等零件。

閱讀全文

與常用熱處理方法回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4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2
瓷磚魚池漏水最簡單的補漏方法 瀏覽:14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0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6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11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8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5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9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1